第一篇:万科成本管理总结
万科成本管理总结
谈万科的成本管理,需要从万科成本管理历程中几个值得记录的时刻开始。1998年:集团成本年
2000年:集团财务部设成本审算组,深圳地产改审算部为“成本管理部” 2002年:确定万科成本管理目标和宗旨
2003年: 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的万科成本管理模式确立
2004年:深圳成立区域成本管理部 2005年:首届集团造价研讨会召开
2006年:万科成本知识体系平台搭建成型,启动工厂化成本研究;
2007年:适应新发展时期的成本管理方法论探索、制度完善、风险控制、信息化平台升级工作全面开展; 2007年: 集团成本管理部成立。
可以看到,自2003年确定成本管理模式开始至今,万科成本管理成体系真正走过的不过是5年的历程,但这5年却是万科成本管理发展迅猛、卓有成效的5年。
一、万科对成本管理内涵的诠释
谈到万科成本管理,首先要关注的是万科对成本管理内涵的深刻定义:健康 合理 有序。
“健康”是指成本管理应符合制度要求,透明、规范,杜绝黑箱操作,摒弃个人利益的存在。并通过前溯管理与内控,促进公司相应环节运作的规范性。----简单来说,就是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规范透明、一心为公的内部环境。在一个争名夺利、损公肥私的氛围下谈成本管理无疑是天方夜谭。
“合理”是指在科学、准确的分析基础上,充分发掘成本管理空间,在有效的成本前置中,使成本支出能提升客户价值、带来经济收益,控制,减少无效成本的发生。
----强调成本投入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强调杜绝浪费的思想,强调成本前置的手段。
“有序”是指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用准确的数据提供决策依据,使可研成本测算、目标成本、动态成本与结算成本相互印证并大体一致,公司对成本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事前控制能力。
----阐述成本管理的最基本职责是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把控与准确反馈。几个“特别”、“出人意料”的词汇构成了万科成本管理的思想框架。
二、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也是谈到万科成本管理中必须介绍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就有什么样的作业流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以下是万科一线公司的组织架构示意图:
万科一线公司有独立的成本管理部,与相关部门平级设置,突出其专业性。在组织架构层面有效的支持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线公司成本部门的主要职责可以用下图表示:
对成本部的职能定位是:成本管理部是综合管理部门,不是业务部门。
• 全员成本意识的推动者 • 公司经营计划的保证者
• 贯穿项目始终,规范所有部门工作的隐形管理者 • 项目成本总体控制的组织者和最终成效的责任者 这样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成本业务的工作方式与思考方法。
需要特别提到的“产品经济性”管理,来源于“设计优化”又有所延伸。在万科现在不提“设计优化”,原因是万科成本人认为:优化是“管理后置”,是对已形成设计成果的改良,虽然有效,但会导致设计图纸或成果不同程度的修改,无疑会影响项目进度的开展。万科更提倡“产品经济性”管理,理念是在设计前与设计过程中完成对设计结果的前置管理,保证出图后或设计成果形成后的经济性,不产生反复。文字不同的背后蕴含的是管理理念的不同。
三、万科成本管理模式
万科成本管理的链条如下,这也是万科成本管理最核心的环节:
看上去与业内的同行管理方式大同小异。但万科的成本管理在此链条上强调三个环节:可研成本、责任成本、结算成本,另外无效成本管理也是万科成本管理中有特色的一环。
1、可研成本
一般说来,成本管理在可研阶段的两种工作模式:
a、基于公司相关部门确定的方案进行项目可研成本测算; b、从成本及盈利的角度提出产品组合选型的方案建议与意见
万科现阶段大力提倡与推广第二种成本管理方式,尽可能地将成本管理前置,以期在价值链的前端发挥更大能量。万科越来越重视可研阶段的管理,不仅在成本上,在整个决策过程都要求十分严格,这跟万科自身精细化的要求有关,也跟万科的国际化合作模式有关。
2、目标成本
万科的目标成本管理与众不同的是:万科要求在规划设计完成后,就将目标成本完成定稿并实施,真正体现了目标成本的前置指导性,目标成本的修改也有严格的规定。整套体系体现的是对决策严谨性要求。
3、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体系目前在万科各一线公司已落实。作为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责任成本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了责任成本的制度保障,万科的目标成本变动率在2006年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集团平均目标成本变动率仅1.1%。
4、无效成本
万科于2004年推出了无效成本管理方法。无效成本管理方法侧重于反馈无效成本金额与分析发生原因并避免重复犯错。无效成本的管理内容包括: q 指导确定准确合理的目标成本
q 以数据为语言,展现公司费用的浪费情况 q 激发领导层、全员的成本意识 q 清楚了解成本构成,做到“心里有数” q 推动各部门提高专业能力、加强计划管理
四、信息化工具
在万科成本管理中不得不提的重要工具是信息化软件。金蝶K3成本管理软件从2002年开发完成至今对万科的规模发展与多城市扩张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因此,金蝶K3软件也因其成功实践被许多业内同行所使用。
2006-07年,万科与金蝶再次联手打造新一代信息化管理工具EAS,将是对K3软件的革命性换代产品。EAS的先进性体现在:
1、与审批系统挂接,彻底改变了数据录入这一事务性工作,在工作流程中自动实现数据的导入,节约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时间;
2、EAS中数据库模块的建立,将使公司数据库高效运作;
3、资金计划模块,实现了成本人员对公司资金计划这一重要工作的管理;
4、报表模块,实现了对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
5、测算模块,利用EAS强大的数据功能高效完成项目成本测算工作;
6、评标模块,解决招标评标问题。
2007年底,EAS系统功能将开发完成。万科希望通过对信息化工具的大幅改良,在信息化方面持续保持领先,并由此对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更有效支持。
五、知识管理
万科在成本管理领域另一值得称道的是其对知识管理的重视与取得的成果。短短几年来,万科从案例总结到造价研究再到2006年建成的《成本前置知识体系》、《成本缺陷手册》、《成本培训课件》等体系化的知识平台,已经迅速完成了对成本知识的原始积累。这些知识管理成果分别在产品经济性管理、重复错误预防、人员培养等方面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如果用“个人英雄”、“群众运动”这样的词来描述企业人员能力状况的话,万科的成本管理系统已经从“个人英雄”阶段逐步走入“群众运动”阶段。正是有这样的知识体系的存在,万科才有机会有能力保障其众多的分公司专业能力水平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一致的、逐渐提高的状态上。正所谓“知识平台搭得多高,整体的专业能力水平就有多高!”。
六、业务外包
相对部分同行自己完成大量预结算等工作,万科走的是“专业外包”的道路。现阶段,万科集团各一线公司均加速、加大力度使用社会资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 1.预结算工作; 2.招标工作;
3.项目现场产品管理;
4.经济性分析……
“借助外包完成非核心业务,自身完成核心价值业务”是万科成本系统对其工作内容的取舍。当然,专业外包是建立在“质量、合适、效率、价值、事务性工作”等深刻内涵的关键词上的。
新的时代,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万科成本系统将“数据中心、综合能力、管理方法、价值创造”作为其工作方向和指针,并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以期为万科企业、为整个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万科集团目标成本管理
万科集团目标成本管理 第一节 目标成本释义
5.1.1 目标成本是集团公司基于市场状况,并结合公司的经营计划,根据预期售价和目标利润进行预先确定的,经过努力所要实现的成本指标。应体现“以经济合理性最大的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形成行业成本优势”的成本管理宗旨。5.1.2目标成本文件分为三个部分:《目标成本测算表》《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动态成本月评估》。
5.1.3 《目标成本测算表》是反应项目的总目标成本和分项目标成本的金额。建设项目的总目标成本是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线,由各分项目标成本组成。各分项目标成本包括各专业工程造价指标及各种费用指标。5.1.4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是对各项目费用的责任部门及其主要职责的说明,包括控制内容、控制要点和手段,需要注意的已完工程的失败教训。
5.1.5 《动态成本月评估》反映各成本项目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第二节 目标成本管理原则
5.2.1 市场导向原则:目标成本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5.2.2 准确严谨原则:目标成本指标应科学准确,每项来源都要有充分依据,保证目标成本的权威性。
5.2.3 事前控制原则:目标成本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每一阶段,凡事做到事先控制为主,事中事后控制为辅,在立项、设计、施工之前发现问题,减少无效成本。
5.2.4 动态管理原则:建设项目的动态成本要及时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纠偏,确保建设项目总成本在目标成本控制范围内。第三节 目标成本文件制订的步骤及时间要求
5.3.1 项目定位阶段:在投资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营销、开发、成本、工程、财务等相关部门互动讨论确定的项目定位,完成“项目定位阶段的全成本测算“。确定各项费用的计划金额,包括设计、报建、环境配套、营销费等,并向各费用的负责部门交底达成一致,作为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主体建安费以开发管理部编制的《建设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为依据,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根据测算基础,提出实施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措施或建议,形成《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建议》,以此指导实施方案的造价控制。
5.3.2 实施方案阶段:实施方案确定后五个工作日内,对《项目成本测算表》进行细化和修订。根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现状和计划,对设计、报建、营销等费用进行分析或修正。建安费的控制在主要材料设备选型确定后,需增加主要材料设备的目标成本分析。结合设计院的承诺明确各产品类型的限额设计指标(如钢筋、砼含量等),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建议》,作为《设计任务指导书》的一部分发给设计院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
5.3.3 施工图预算阶段:施工图完成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对《目标成本测算表》全面进行细化和修订,作为最终的目标成本。并按已完成的经验和“责任成本体系”的要求,编制正式的《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并以此指导招标、施工、采购等业务活动中的成本费用使用与管理。5.3.4 各阶段的成本测算的相关资料(成本测算表、目标成本控制指导书)在定稿后即时报财务部,相关数据录入成本管理软件。第四节 目标成本测算表的编制
5.4.1 目标成本测算必须应用统一测算表格(见附件),并体现量价分离的原则。5.4.2 目标成本的制订以项目的规划指标、建造标准以及各部门共同确定的销售交楼标准为基础,目标成本测算表必须附详细的产品建造标准及部品标准(施工图预算阶段)说明书。
5.4.3 成本测算表中各成本项目的工程量,应根据已竣工的相似工程的结算分析得出的关联系数,由项目规划的基本指标(如建筑面积、基底面积、户数、单元等)推算得出,如按“窗地比”推算门窗面积,按基底面积推算屋面面积。施工图预算完成后《成本测算表》中的工程量,应是按图实际计算的结果。
5.4.4 成本测算表中的单价应根据产品定位、交楼标准、图纸要求按当地工程造价计算依据、市场行情计算得出,如是参照已结算工程的单价,需注明参考数据的来源和依据。
5.4.5产品定位和目标成本测算是一个互动的决策过程,需要开发、营销、工程、成本部门反复沟通,标准是“满足品质要求的性价比最大化”。在本过程中可使用价值功能分析法得到最优的方案。
5.4.6 施工图预算完成后《目标成本测算表》中的材料设备,对其品质应有准确有描述,且应与楼盘的定位相适应,能提供品牌和图片说明为最佳。5.4.7 投资分析和实施方案阶段的成本测算的量价分析标准不明确时,可以根据已结算工程的经验直接填写可售面积单方成本或总金额,但需注明参考依据。5.4.8 各阶段的成本测算应有明显的可对比性,即后阶段的测算与原则不一致的地方应有充分的依据和说明,原则是偏差不应太大。第五节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的编制
5.5.1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是目标成本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与设计任务管理指导书、工程管理指导书等,互相补充,共同构成项目经营指导书内容。
5.5.2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的制定,应按照《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明确成本发生各阶段的控制内容、控制原则、责任部门等。
5.5.3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应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概况:总规划指标,分期规划指标,工程概况,入伙时间。○2地价成本控制:目标、责任部门、控制手段和要点。○3开发前期准备费用控制:目标、责任部门、控制指标、控制手段和要点。○4主体建安、社区管网、配套设施费的控制:目标、责任部门、控制指标、控制要点,应避免的已完工程的失败教训总结;还应包括材料的供应方式及供应商的选择要求。○5园林环境工程及样板间、卖场装修费用的控制:目标、责任部门、控制要点。○6开发间接费的控制:目标、责任部门、控制指标、控制手段和要点;包括营销费、资本化利息、物业基金等的控制。(各成本项目的具体控制指标详见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指引)
5.5.4 营销费的控制包括开发间接费中的“营销设施建造费”和期间费用中的“销售费用”。“营销设计建造费”额度的确定及实施过程,均需要设计、营销部门的密切配合,兼顾效果与成本的平衡;特别是卖场和样板间装修,在总额确定后,由设计部负主要控制责任,并将样板房装修费用的销售收回率作为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标之一。“销售费用”应结合推盘计划,于项目定位完成后制定投放时间和费用额度计划。5.5.5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由成本管理部负责编写,初稿完成后反馈到开发、工程、营销、财务部及物业公司等各职能部门讨论、修改,达成一致后由各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副总裁(成本负责人)审阅,总裁签发执行。
第六节 目标成本的执行
5.6.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及时反映项目成本的动态情况,由成本管理部每月出一份《项目动态成本月评估》,包括各成本项目的变化情况表,并说明原因,提出成本控制的建议。
5.6.2 《项目动态成本月评估》应包括“变更签证统计表”和“项目动态成本信息表”,并作为《成本信息月报》的部分内容,在完成后的三个日内报财务部。(可在成本管理软件中完成)
5.6.3 成本管理部应根据合同签订情况、预算核对情况、结算编制情况、及变更签证金额,每月在“成本管理软件”中对各项目的待发生成本进行评估,在软件中生成“项目动态成本信息表”。
5.6.4 如在月内出现影响成本5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项,变化发生的责任部门应及时向成本部提供相关资料,成本部及时计算相应成本变化金额和原因,向公司总裁和副总裁(成本负责人)汇报。5.6.5 在合同审批时,即时揭示施工合同和材料采同的合同造价与目标造价的对比概况;反映营销广告合同、园林环境合同的额度使用情况;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应做到一单一算,月结月清,并录入成本管理软件。
5.6.6 项目结算完成后或者成本管理工作总结时,应按照《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评估,并提交公司管理层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5.6.7 工程项目结算后,应按目标成本科目分类,总结各成本项目的造价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并按照“成本数据库”的格式要求,录入数据库或整理成标准格式的Excel数据表作为新项目测算、结算初步审核的依据。
5.6.8 项目结算完成后,应分析项目的主要材料用量,为相似工程的限额设计提供经验数据。
第七节 目标成本的修订
5.7.1 施工图确定后的测算稿为最终目标成本,除规划条件、政府政策、市场环境有重大改变外不得修订。一般改变作为正常的成本动态变化在《项目动态成本月评估》中反映即可。
5.7.2 工程施工和销售过程中,如果售价、成本发生较大变化时(对利润影响达2%),应对目标成本进行修订,并报公司总裁批准,同时报以财务部备案。目标成本科目分类参照明源成本管理软件的相应表格
第三篇:万科房地产成本管理流程 12P
万科房地产成本管理流程
一、总 则
1、为了增强成本控制力度,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结合集团成本管理的要求和经验、教训,制定本制度。
2、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质量为前提,过程控制为环节、规范操作为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3、成本监控的任务是: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落实成本岗位责任制,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形成有效的成本监控系统,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房地产成本管理职责
(一)集团总部的成本管理职责
1、制定、修正集团成本管理制度,督促、指导各开发企业建立完善本单位成本管理制度;并跟踪、检查执行情况,对成本实行制度监控。
2、进行房地产市场调研,对房地产市场走势作出分析、判断,及时提供、反馈给集团和各开发企业管理层作决策参考;保持对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集团成本管理环境的了解,协助房地产公司争取优惠政策、处理有关政策性问题。
3、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士对拟建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立项听证,按立项审批程序审查投资估算,把握投资决策,合理配置资源,帮助房地产公司做好项目前期策划中的成本控制。立项审查的重点是: ◆ 立项资料是否齐全、规范; ◆ 市场定位是否明确、恰当; ◆ 投资成本估算是否经济、合理; ◆ 投资回报是否符合集团利润目标要求; ◆ 投资风险能否有效控制。
4、跟踪、落实各项目成本计划及其执行情况,适时了解各项目成本的实际构成,汇编集团成本报表;分析、总结项目成本控制情况,协助、督促各开发企业做好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
5、建立成本信息监控中心,及时收集各项目成本动态资料,为集团管理层提供充分、有效的决策依据,并按要求将有关意见反馈给各开发企业。
6、组织集团成本管理的信息交流,通过培训、双向交流、研修会等方式,增进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推广集团内外成本管理经验,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促进集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7、根据管理的需要,派出审计小组对项目成本进行阶段审计和决算审计,对项目成本发生的合理性、成本管理的规范性提出审计意见。并结合项目收益情况,考核项目的成本降低率、投入产出率、投资回报率等指标。
8、逐步推行成本管理及其信息交流电脑化,搞好成本管理的综合服务。
(二)开发企业的成本管理职责
1、认真执行集团成本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成本管理制度,并自觉接受总部监督。
2、根据本单位业务发展规划、开发能力和市场情况,确定项目开发计划,组织立项调研、选址和前期策划,提出立项建议和开发设想,并按要求向集团总部提交立项可行性报告,履行立项审批程序。
3、规划设计阶段,应按市场定位和成本估算准确把握设计方案,组织审查设计概算的经济合理性,使规划设计既符合规范,又体现成本控制的意识和要求。
4、客观、认真地进行项目成本费用测算,编制项目成本费用计划,确定项目及每个单项工程的目标成本,分解成本费用控制指标,落实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
5、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实际操作,对房地产成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全员全过程控制,对可控成本、变动成本和成本异常偏差实行有效监控。保证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
6、正确处理成本、市场、工程质量、开发周期、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和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努力缩短开发周期,严格控制项目的质量成本和期间费用,加速投资回报,提高投资回报率。
7、组织项目开发成本费用核算,及时、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项目成本、费用情况,按规定编报成本会计报表等有关资料。坚持成本报告制度,保证成本信息交流的及时、有效。
8、熟悉、掌握国家和当地有关法规政策及市场需求、预算定额水平等成本控制因素,用足用活各种政策、资源,提高成本控制的预见性,努力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
9、定期或不定期分析成本结构、差异及其原因、监控措施及其效果、经验教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将分析报告报集团总部财务部。
三、房地产成本监控
(一)成本监控系统
1、根据集团的管理体制,集团建立总部以管理监控为中心、各开发企业以操作监控为中心的房地产成本监控系统。实行总经理领导下、项目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
2、各监控中心应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对房地产成本实行全过程监控。
3、各开发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和项目实际情况,设置审算部、工程部、财务部等成本管理职能部门或岗位,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成本监控的要求 制度建设
1、根据管理的需要,各房地产公司应制订和完善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的成本管理制度,并报集团总部备案: ◆ 成本管理责任制及监控程序;
◆ 计划管理制度(包括指标、定额、考核管理办法); ◆ 招、投标管理制度; ◆ 合同管理制度;
◆ 工程(质量、进度、监理、现场、工程盘点、竣工验收移交)管理制度; ◆ 预决算(包括概算、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结算、款项拨付)管理制度; ◆ 费用控制制度; ◆ 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以上制度,各单位可分别制定也可综合制定。
2、集团总部应不断总结各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健全、完善集团房地产成本管理制度。计划管理
1、各开发企业应按根据项目开发的节奏,及时编制成本计划,并跟踪、检查、考核计划的执行情况:
◆ 开发产品成本计划(按完全成本口径); ◆ 期间费用计划;
◆ 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2、成本计划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成本预测和决策为依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编制,做到目标明确、先进、可行,尽量数据化、图表化。
3、各开发企业应完善成本考核办法,确立成本降低率、费用节约额、项目投资回报率等成本考核指标。分析检查
1、各开发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定期、按开发阶段对房地产成本的结构、差异及其原因、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下一步成本控制工作。分析的重点是: ◆ 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 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对比差异及其原因; ◆ 分析期内控制措施、效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对策;
评价、结论与提示。
2、集团总部根据管理需要,应按项目就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信息交流
1、应报集团总部的常规性成本资料主要包括: 项目基本情况;
◆ 按会计制度规定应编报的成本核算报表; ◆ 成本动态情况及其分析资料;
◆ 当地政策性收费项目、内容、标准、依据及政策的适用期限、收费部门。
2、按例外管理原则,对下列成本异常偏差及其处置办法,应随时报集团总部: ◆ 当地有关法规政策的重大调整;
◆ 成本超降率占单项工程成本总额10%以上、占其本身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30%以上的的项目、事件(包括停工、严重窝工、重大设计变更、计划外增减项目、现场签证、工程质量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的成本增、减项目、事件); ◆ 合作条件更改; ◆ 补交地价。
3、各开发企业应建立成本信息库,互相交流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四、房地产开发环节的成本控制
(一)立项环节的成本控制
1、各单位新项目立项时必须向集团总部提交《立项请示》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集团立项听证会讨论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除应具备地块基础资料、周边环境及其发展趋势、合作方背景、合作方式及条件、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开发节奏及市场定位等基础内容外,还须包括以下内容: ◆ 成本费用估算和控制目标及措施; ◆ 投资及效益测算、利润体现安排; ◆ 税务环境及其影响; ◆ 资金计划;
◆ 《竞投方案》(仅限招标、拍卖项目); ◆ 投资风险评估及相应的对策; ◆ 项目综合评价意见。
2、《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至少在立项听证会前提前一周上交集团总部。
3、若项目立项后,合作条件或招标、拍卖条件等关键因素发生变化,并将对我方构成重大不利影响时,应重新向集团总部提交《立项申请》。
4、招标或拍卖项目的竞价不得突破集团批准的最高限价;合作建房项目要充分考虑地价款的支付方式及相应的资金成本。
5、招标、拍卖合同或合作开发合同应经集团总部律师审核后正式签署。
(二)规划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
1、规划设计单位的选择由各开发单位自行负责,但应遵循以下原则: ◆ 能由集团内部完成的规划设计工作,应由集团内部自行完成; ◆ 需委托设计院进行的规划设计工作,应采取招标方式,择优确定。
2、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包括建造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应首先上报集团领导牵头组织的“规划设计方案听证会”审查,获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设计阶段(如单体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每一阶段都必须要求设计单位出具《设计概(预)算》,并在与上一阶段的概(预)算进行认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编制我方的《建造成本概(预)算》,确定各成本单项的控制目标,并以此控制下一阶段的设计。
3、施工图设计合同应具备有关钢筋、混凝土等建材用量要求的条款,并载明:设计单位的《施工图预算》原则上不得突破我方编制的《建造成本预算》。
4、设计、工程、预算人员应会同监理人员组成联合小组,对施工图的技术性、安全性、周密性、经济性(包括建成后的物业管理成本)等进行会审,提出明确的书面审查意见,并督促设计单位进行修正,避免或减少设计不合理甚至失误所造成的投资损失浪费。
(三)施工招标环节的成本控制
1、除垄断性质的工程项目外,其他工程的施工或作业单位,不得指定。
2、主体施工单位的选择,必须采取公开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
3、应组织设计、工程、预算、财务四大专业人员联合组成招标工作小组,就招标范围、招标内容、招标条件等进行详细、具体的策划,拟订标书,开展招标活动;对投标单位应就其资质、经济实力、技术力量、以往施工项目和施工管理水平等进行现场考察,提出书面考察意见;对投标情况进行评估,提出书面评估意见。
4、同等条件下,应尽量选择企业类别或工程类别高而取费较低的单位。
5、凡投资额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工程项目若采取邀请招标方式,应事后向集团总部提交有关招标、评标等工作的文字备忘。
6、零星工程应当在两个以上的施工单位中,综合考察其技术力量、报价等进行选择。
7、垄断性质的工程项目(如水、电、气等)应尽力进行公关协调,最大程度降低造价。
8、施工合同谈判人员至少应包括工程、预算两方面的专业人员,合同条件必须符合招标条件,合同条款及内容概念应清晰,不得因工程紧而不签合同就开工。
9、应建立健全施工队伍档案,跟踪评估其资信、技术力量等。
10、出包工程应严禁擅自转包。
(四)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现场签证
1、现场签证要反复对照合同及有关文件规定慎重处理。
2、现场签证必须列清事由、工程实物量及其价值量,并由甲方主管工程师和预算人员以及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共同签名,其中甲方预算人员必须对工程量、单价、用工量负责把关。现场签证的具体审批程序与权限,由各开发企业自行制定。
3、现场签证必须按当时发生当时签证的原则,在事后五日内办理完毕,严禁事后补签。签证内容、原因、工程量必须清楚明了,涂改后的签证及复印件不得作为结算依据。
4、凡实行造价大包干的工程和取费系数中已计取预算包干费或不可预见费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办理任何签证。
5、因业主要求或者因设计不当,确实需要变更设计的,应填写《设计变更审批表》并编制预算,经设计、监理单位和我方有关负责人认可后,方可办理,办理过程中必须对照有关设计、施工或售楼合同,明确经济责任,杜绝盲目签证。我方设计变更的审批权限由各开发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工程质量与监理
1、项目开工前,原则上应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择具有合法资格与有效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与所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和供货商无利益关系。
2、工程质量监控人员应要求监理单位密切配合,严格把关。一旦发现质量事故,必须组织有关部门详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交事故情况报告及防患措施,明确事故责任并督促责任单位,按照质检部门认可的书面处理方案予以落实。事故报告与处理方案应一并存档备案。
3、应特别重视隐蔽工程的监理和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必须由工程、预算人员联合施工单位、质检部门共同参加并办理书面手续。凡未经验收签证的,应要求施工单位不得隐蔽和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按顺序进行整理,存入工程技术档案。工程进度款
1、原则上不向施工单位支付备料款。确需支付者,应不超过工程造价的15%,并在工程进度款支付到工程造价50%时开始抵扣预付备料款。
2、工程进度款的拨付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 施工单位按月报送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进度完成月报表;
◆ 工程、预算部门会同监理人员,对照施工合同及进度计划,审核工程进度内容和完工部位(主体结构及隐蔽工程部分须提供照片)、工程质量证明等资料; ◆ 预算部门整理复核工程价值量;
◆ 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按有关批准程序付款并登记付款台帐。
3、应要求施工单位在我方开户银行开具结算帐户,以便为我方融洽银企关系和监督工程款项的使用提供便利。
4、工程进度款支付达到工程造价85%时,原则上应停止付款,预留至少10%工程尾款和5%保修款,以便掌握最终结算主动权。
(五)工程材料及设备管理
1、项目开工前,设计或工程管理部门应及时列出所需材料及设备清单,一般按照下列原则决定甲供、甲定乙供和乙供,并在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加以明确:
2、甲方能找到一级建材市场的、有进口免税计划指标的、有特殊质量要求和价格浮动幅度较大的材料和设备,应实行甲供或甲定乙供,其余实行乙供;
3、实行甲供或甲定乙供的材料和设备应尽量不支付采购保管费。
4、应按工程实际进度合理安排采购数量和具体进货时间,防止积压或造成窝工现象。
5、甲供材料、设备的采购必须进行广泛询价,货比三家,也可在主要设备和大宗建材采购上采用招标方式。在质量、价格、供货时间均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比照下列条件择优确定供货单位: ◆ 能够实行赊销或定金较低的供货商;
◆ 愿意以房屋抵材料款,且接受正常楼价的供货商; ◆ 能够到现场安装,接受验收合格后再付款的供货商; ◆ 售后服务和信誉良好的供货商。
6、工程管理部门对到货的甲供材料和设备的数量、质量及规格,要当场检查验收并出具检验报告,办理验收手续,妥善保管。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退货并通知财务部拒绝付款。
7、《采购合同》中必须载明:因供货商供货不及时或质量、数量等问题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和损失的,供货商必须承担索赔责任。
8、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材料的询价、定价、签约、进货和验收保管相分离的内部牵制制度,不得促成由一人完成材料采购全过程的行为。
9、对于乙供材料和设备,我方必须按认定的质量及选型,在预算人员控制的价格上限范围内抽取样板,进行封样,并尽量采取我方限价的措施。同时在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要求出具检验合格证。
10、材料的代用应由工程管理部门书面提出,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通过,审算部门同意,领导批准。
11、甲供材料、设备的结算必须凭供货合同、供货厂家或商检部门的检验合格证和我方工程管理部门的验收检验证明以及结算清单,经审算、财务部门审核无误后,方能办理结算。
(六)竣工交付环节的成本控制
1、单项工程和项目竣工应经过自检、复查、验收三个环节才能移交。
2、设计、工程、审算、销售和物业管理部门必须参加工程结构验收、装修验收及总体验收等,“移交证明书”应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物业公司同时签署。
3、凡有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及不合设计要求的结构部位、安装部位、装饰部位和设备、设施,均应限期整改直到复验合格。因施工单位原因延误工程移交,给我方造成经济损失的,要按合同追究其责任。
4、工程移交后,应按施工合同有关条款和物业管理规定及时与施工单位签订《保修协议书》,以明确施工单位的保修范围、保修责任(包括验收后出现的质量问题的保修责任的约定)及处罚措施等。
5、采取一次性扣留保修金、自行保修的开发企业,应对保修事项及其费用有充分的预计,留足保修费用。
6、甲方按租售承诺先行垫付的属保修范围的费用,应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便明确有乙方承担。
(七)工程结算管理
工程竣工结算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符合合同(协议)有关结算条款的规定;
◆ 具备完整有效的质量评定结果和符合规范要求的竣工验收资料; ◆ 项目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及其他有关结算的原始资料齐备; ◆ 工程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
◆ 施工单位结算书按要求编制,所附资料齐全。
2、工程结算要以我方掌握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为准,施工单位提供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一般只能作为参考。
3、“点工”必须按照定额价计取、结算。
4、审算部门应详细核对工程量,审定价格、取费标准,计算工程总造价,做到资料完整,有根有据,数据准确,也可聘请建行或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复审。
5、编制的预、结算书,应当有工费、材料、设备和有关经济指标的计算过程及详细的编制说明,扣清甲供材料款项。
6、审算部门应对主体工程成本进行跟踪分析管理,进行“三算”对比,找出工程成本超、降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7、在审算部门提供的结算资料基础上,财务部门应当结合预付备料款、代垫款项费用等债权、债务,对照合同详细审核并编制工程财务决算书。
(八)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
1、正式发售前,应组织销售、设计、工程和预算人员拟订详细的《销售承诺事项清单》,逐项测算其建设成本,并对照原成本预算逐项审核;对学校、交通、水塔等配套,应测算其运行成本,并列入项目完全成本范围内。《销售承诺事项清单》及有关成本测算,须报各开发单位总经理办公会审查通过。
2、销售过程中为增加“卖点”需增加或调整绿化、公建配套等项目时,应事先编制预算并报各开发单位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3、应尽可能缩短项目开发经营周期,减少期间费用。应保证向客户承诺的交工日期,以避免赶工成本和延期赔偿;在市场和经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注意加快项目开发节奏;应减少现房积压时间,减少利息费用等成本。
4、各开发企业应按回避、竞争、平等、服务、距离、双赢、公正、团队合作的原则,正确处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五、附 则
1、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属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特点,结合本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或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并报总部备案。
2、本制度未涉及到的内容或未尽事项,应按照国家和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制度由总部财务管理部根椐集团成本管理的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四篇:万科集团目标成本管理实施细则
万科集团目标成本管理实施细则
万科集团目标成本管理实施细则(第二版)1
目的
1.1
提高集团成本管理水平,建立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1.2
为各地产公司制订目标成本和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提供相应依据和规范。2
范围
2.1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A集团所属各地产公司。3
职责
3.1
集团成本审算中心负责本实施细则的制订、修订、解释、监督与检查。3.2
A集团所属各地产公司负责贯彻实施。4
方法与过程控制
4.1
目标成本释义
4.1.1
目标成本是公司基于市场状况,结合公司经营计划,根据预期售价和目标利润进行预先确定的,经过努力所要实现的成本指标。应体现集团“以经济合理性最大的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形成行业成本优势”的成本管理宗旨。4.1.2
目标成本文件分为三个部分:《目标成本测算文件》、《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动态成本月评估》。
4.1.3
《目标成本测算文件》反应项目的总目标成本和分项目标成本的金额。项目总目标成本是项目成本的控制线,由各分项目标成本组成。各分项目标成本包括各专业工程造价指标及各种费用指标。4.1.4
《目标成本测算文件》包括: 4.1.4.1
《目标成本测算表》,见附件一; 4.1.4.2
《跨期成本分摊明细表》,见附件二:按确定的分摊原则,将跨期成本进行分摊并汇总成表,未经公司审批,不允许改变。4.1.4.3
《跨期成本分摊原则说明书》,见附件三:明确成本跨期分摊项目及分摊原则,未经公司审批,不允许改变。4.1.5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用以明确各责任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范围,包括控制内容、控制要点。
4.1.6
《动态成本月评估报告》反映各成本项目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4.2
目标成本管理原则
4.2.1
市场导向原则:目标成本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4.2.2
准确严谨原则:目标成本指标应科学准确,每项来源都要有充分依据,保证目标成本的权威性。4.2.3
事前控制原则:目标成本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每一阶段,凡事做到事先控制为主,事中事后控制为辅,在立项、设计、施工之前发现问题,减少无效成本。
4.2.4
动态管理原则:建设项目的动态成本要及时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纠偏,确保建设项目总成本在目标成本控制范围内。
4.2.5
可追溯性原则:编制目标成本的资料,包括:规划设计图、施工图、政府对房地产相关的收费标准、市场信息价、资本化利息、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依据及其他相关文件等,须及时收集、整理、存档。
4.3
目标成本科目分类:详附件《目标成本科目分类》 4.4
目标成本文件制订步骤及时间要求 4.4.1
项目可研阶段:在可研阶段,为获取土地提供参考依据而进行的经济测算,能够较为准确地测算项目收益情况。进行经济测算时,成本估算主要依据类似项目的成本数据或者已结算项目的数据,但须在测算时进行说明。可研阶段应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同档次或者相似建筑的成本构成情况及价格水平,为经济测算提供参考。
4.4.2
项目定位阶段:在投资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营销、设计、成本、工程、财务等相关部门互动讨论确定的项目定位,完成《项目前期成本控制要点》。确定各项费用的计划金额,着重考虑设计、报建、环境配套、营销费等,并向各费用的责任部门交底达成一致,作为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主体建安费以设计部编制的《建设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为依据,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根据测算基础,提出实施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措施或建议,形成《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建议》,以此指导实施方案的成本控制。
4.4.3
实施方案阶段:实施方案确定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对《项目成本测算表》进行细化和修订,形成《项目目标成本测算表》,编制完成《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并以此指导设计、招标、施工、采购等业务活动中的成本费用使用与管理。结合设计院的承诺明确各产品类型的限额设计指标(如钢筋、砼含量等),形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建议》,作为《设计任务指导书》的一部分发给设计院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
4.4.4
各阶段的成本测算的相关资料在定稿后,在五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数据录入成本管理软件。
4.5
目标成本测算表的编制
4.5.1
目标成本应按项目开发期分期编制,所有核算对象的目标成本以各建筑产品类型的目标成本体现,一个开发期只能编制一个目标成本。
4.5.2
目标成本测算必须应用集团统一测算表格(见附件一),并体现量价分离的原则。4.5.3
目标成本的制订以项目的规划指标以及各部门共同确定的建造及材料部品标准、销售交楼标准为基础,目标成本测算表须附详细的产品建造及材料部品标准说明及主要材料设备的目标成本分析。
4.5.4
成本测算表中各成本项目的工程量,应根据已竣工的相似工程的结算分析得出的关联系数,由项目规划的基本指标(如建筑面积、基底面积、户数、单元等)推算得出,如按“窗地比”推算门窗面积,按基底面积推算屋面面积。依据施工图预算完成对目标成本修订后,《项目目标成本测算表》中的工程量,应是按图实际计算的结果。
4.5.5
成本测算表中的单价应根据产品定位、交楼标准、图纸要求按当地工程造价计算依据、市场行情计算得出,如是参照已结算工程的单价,需注明参考数据的来源和依据。
4.5.6
产品定位和目标成本测算是互动的决策过程,必须与设计、工程、营销、成本反复沟通,标准是“满足品质要求的性价比最大化”。
4.5.7
投资分析和实施方案阶段的成本测算的量价分析标准不明确时,可以根据已结算工程的经验直接填写建筑面积单方成本或总金额,但需注明参考依据。
4.5.8
各阶段的成本测算应有明显的可对比性,即后阶段的测算与原测算不一致的地方应有充分的依据和说明,且应对差异进行分析说明,形成书面文件并上传成本管理软件。
4.5.9
《项目目标成本测算表》编制完成后,在正式报公司审批前,须经集团成本审算中心审核。
4.6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的编制
4.6.1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是目标成本管理的配套实施文件,通过成本责任的划分和过程管理,确保成本目标得以控制。
4.6.2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包括两部分内容:①总体文件:编制依据及说明、项目开发总目标(项目概况(总体规划指标、当期规划指标)、经营目标、销售目标、开发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分摊计划、资金计划)、各部门的作业目标。②各部门的责任书:主要作业目标、作业时间目标、成本目标(作业成本与牵头控制成本)、控制要点、资金计划。(具体的要求及做法见《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示范文件,各成本项目的具体控制指标详见《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指引》)4.6.3
作业成本是指业务部门为完成本部门与项目有关的作业活动,而独自花费的成本支出,这部分成本不构成产品的实体性成本。作业时间成本是为控制各责任部门占用的关键线路时间,而将作业时间成本化,可体现为资本化利息的分配,衡量标准为该部门占用关键线路的作业时间占总作业时间的比例。
4.6.4
牵头控制成本为各责任部门组织其他部门共同控制的产品实体性成本,如地价、主体建安、社区管网工程等。确定牵头控制成本的原则:对哪些项目成本具有控制性的影响力。4.6.5
营销费的控制包括开发间接费中的“营销设施建造费”和期间费用中的“销售费用”,分期开发的项目应按集团《营销费用管理规范》要求,确定总体和分期目标,并严格控制。“营销设施建造费”额度的确定及实施过程,均需要设计、营销部门的密切配合,兼顾效果与成本的平衡;特别是卖场和样板间装修,在总额确定后,由设计部负主要控制责任,并将样板间装修费用的销售收回率作为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标之一。“销售费用”应结合推盘计划,于项目定位完成后制定投放时间和费用额度计划。
4.6.6
《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由成本管理部负责编写,初稿完成后反馈到设计、工程、营销、项目经理部、项目发展部、财务部等各责任部门讨论、修改,达成一致并经公司审批后,作为公司纲领性文件下发到相关责任部门执行。4.7
目标成本的审批
4.7.1
目标成本编制完成后,在公司内须经过设计、工程、项目、成本及财务等责任部门审批通过后,由公司总经理签发执行。
4.7.2
目标成本经公司审批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将《项目目标成本测算表》、《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及相关的资料录入成本管理软件中,并邮件知会集团成本审算中心,具体要求见集团《成本管理软件使用管理办法》。4.8
目标成本的执行
4.8.1
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及时反映项目成本的动态情况,成本部按月编制《项目动态成本月评估》,反映项目成本变化情况并详细说明原因,通报责任成本执行状况,总结无效成本,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在公司月度例会上进行通报。
4.8.2
成本部按集团统一格式编制《成本信息月报》,每月初三日内报集团成本审算中心。能够熟练运用成本管理软件的公司,经集团成本审算中心同意后,可取消填报成本信息月报表中部分或全部报表。
4.8.3
成本部应根据合同签订情况、预算核对情况、结算编制情况、及变更签证金额,每月在“成本管理软件”中对各项目的待发生成本进行评估,在成本管理软件中生成“项目动态成本信息表”。
4.8.4
如在月内出现影响成本5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项,变化发生的责任部门应及时向成本理部提供相关资料,成本部分析成本变化金额和原因,向公司总经理和分管领导汇报。4.8.5
合同审批时,即时揭示施工合同和材料采同的合同造价与目标成本的对比概况;反映营销广告合同、园林环境合同的成本发生情况。
4.8.6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需做到事前预估、一单一算、月结月清,并及时录入成本管理软件,在动态成本信息中予以反映。
4.8.7
样板间动态成本按实际发生成本全额反映。
4.8.8
项目成本决算完成或成本管理工作总结时,需根据《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评估,并提交公司管理层作为业绩考核依据之一。
4.8.9
项目成本决算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按照“成本数据库”的格式要求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录入数据库作为新项目测算、设计方案优化、结算初步审核的依据。4.9
目标成本的修订
4.9.1
目标成本确定后不得随意修订,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修订目标成本,一般成本变化在成本动态中反映即可。
4.9.1.1
主体施工图完成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仅对目标成本中主体建筑、安装工程费进行修订。
4.9.1.2
因规划调整、预售查账或竣工查账导致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可售面积等规划指标变化导致可售面积单方成本变化累计达±1.5%及以上时,仅对目标成本中相应规划指标进行调整。4.9.1.3
因政府政策变化或市场行情(人工、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可售面积单方成本变化达±1.5%及以上时,仅对直接影响部分科目修订,同时分公司需事前邮件知会集团成本审算中心。4.9.2
目标成本修订须按目标成本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并备案,同时将修订的情况形成正式书面文件提交集团成本审算中心。4.10
目标成本的考核
4.10.1
目标成本考核指标为目标成本相对变动率和目标成本绝对变动率。4.10.2
目标成本相对变动率:
4.10.3
目标成本绝对变动率:
支持文件
5.1
《A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指导》 5.2
《A集团存货核算规范》
5.3
《A集团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指引》 5.4
《A集团成本管理软件使用管理办法》 6
附件
6.1
目标成本测算表 6.2
跨期成本分摊明细表 6.3
跨期成本分摊原则说明书 6.4
目标成本科目分类
第五篇:万科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剖析(2012.2)
万科进行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绩效案例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稳健经营,重视降本增效,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2011年年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双重考验,公司在既有成本管控举措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成本优化,从而迎来了1~9月净利润高达29.92%的持续增长,使2011年全年业绩再创新高。那么,万科是如何管理与控制成本费用并提高企业绩效的呢?
一、基本做法
1.专设成本管理部
万科原来只有预决算部(现在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都设有这样一个部门),没有成本管理部。2007年,万科正式成立成本管理部,负责管理整个公司的成本费用,并直接对主管工程、采购和成本的副总裁负责。目前,整个成本管理部有200余人,主要负责成本分析、管理及监控工作。成本管理部的设立与运行不仅推动了集团全员成本意识的树立,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各项经营计划的贯彻实施。同时,成本管理部也成为贯穿项目始终、规范所有部门工作的管理者,成为项目成本总体控制的组织者和责任者,成为公司增强成本控制力度、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2.建立并实施目标成本动态管理体系
为有效控制成本、规避经营风险,万科将目标成本管理、动态成本管理有机结合,建立了动态的目标成本管控体系。万科的目标成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团按会计科目编制的单项成本目标和总成本目标,另一种是根据开发计划按各部门职能划分的各项成本和费用目标。根据项目开发进度的不同,有四种目标成本:可行性研究阶段目标成本、规划方案目标成本、开发目标成本以及施工图预算修订目标成本。原则上,每一阶段目标成本的制订都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万科成本管控体系的实际运作看,首先,有关部门按要求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并经公司管理层和区域成本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后执行。然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已发生成本由专人负责记录,待发生成本由成本管理部门定期做出预测并及时调整,以动态跟踪管理项目成本。同时,成本管理部与财务部定期对成本进行审查核对,并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重大差异及其原因及时通报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准确测算无效成本
无效成本管理是万科成本管控体系的一大亮点。无效成本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对形成产品、提升价值没有作用,无法获得客户认同的成本,它的准确测算不仅帮助万科确定了从投入到产出过程中准确合理的目标成本,而且以数据形式展现了公司的浪费情况,激发了公司领导和员工的成本意识,使大家更清楚有哪些环节的支出是浪费的,哪些费用可以得到更好的削减,从而推动各部门提高专业能力、加强计划管理。
4.成本管控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是万科成本管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集团内各部门、各企业的成本都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最终提高成本管控的质量和效率。为搞好成本标准化、完善成本管控基础,万科先后制定了目标成本编制作业指引、成本管理软件操作指引、目标成本调整操作指引、区域成本信息共享管理维护操作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并于2008年制定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指导》、《公司目标成本管理实施细则》等成本管控制度,使成本管控工作有章可依。
5.成本管控信息化
万科的成本管控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使用与专业公司共同开发的房地产成本管理系统来实现的。该系统基于目标成本管理思想设计而成,包括综合成本和知识管理两大模块。
综合成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及时记录和反馈成本信息。目标成本经审批确定后录入成本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已发生成本由专人负责录入,动态成本中的非合同费用由子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录入;同时,成本管理部门会定期清查成本以保障子公司动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总部与区域管理部门也会通过开展成本检查等对子公司成本信息反映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行监督。
知识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成本知识的学习与推广。万科组织专人总结撰写了成本管理知识、成本缺陷手册等资料,供员工学习借鉴。同时,通过培训、双向交流、研修会等方式,增强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推广集团内外成本管理经验,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成本管控信息化的实现,不仅使万科各项目的成本数据集中反馈、项目定位和领导决策更加准确,而且使工程和材料采购合同条款、价格在集团内互相借鉴,类似项目之间也便于进行比较,有利于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利润率。
二、万科成本优化的举措
2009年伊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2008年国内主要市场住房价格持续走低的复杂形势,万科管理层认为,住宅行业毛利率将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成本管控的举措。
1.推广产品标准化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为挖掘公司成本管理潜力、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万科将各项目所采用的部品和工艺予以标准化,以便于管理和评估成本。在此基础上,确定最具经济性的部品选择和工艺标准方案,并充分运用集中采购机制,使规模优势得到有效发挥。通过集中采购,万科不仅提升了与供货方的谈判力度,而且统一实施采购方针、统筹安排采购物料,精简了人力,提高了采购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数据显示,仅通过2009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C级装修房部品集中采购一项,万科就降低成本超亿元。
2.强化客户需求分析,降低期间费用
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的加大和竞争的加剧,万科认识到,只有更精确地把握客户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分配建造成本、降低营销成本,才能使公司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中获得更充分的认可。为此,万科对住宅产品定期按户型、需求类型、支付方式等多种指标进行深入细分,了解客户目前的需求并对客户未来和潜在需求进行充分挖掘。在此基础上,选择目标客户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以此来指导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从而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和营销费用;同时,万科还通过提升工作效率、简化管理工作、实行费用预算硬约束和严格执行与监督信息反馈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管理费用;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选择融资方式等措施降低融资费用。2009年1~9月,万科的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降低11.6%,销售费用比上年同期降低17.6%,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上年同期降低35%。
3.开展成本对标,消除虚高成本
为有效控制成本费用,万科还深入开展了成本对标活动。万科构建了以投资偏差率、成本波动率等七项关键指标为核心的成本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集团内的横向比较,将成本降到合理的水平;通过与行业内规模和品牌相当的企业的成本对标,获取成本进一步优化的动力。在此过程中,由集团统一发布限制性指标,对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进行规范,成本水平达标后才能开工。同时,万科还将相关控制指标纳入薪酬考核体系,以激励员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通过成本对标,2009年上半年,万科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和22%。
4.善用社会资源,降本增效
为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万科各一线公司均加大了使用社会资源的力度,通过将公司专业性、事务性强的成本管理工作委托给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来降本增效。在项目实施前,公司与造价咨询单位签订造价咨询合同,咨询范围为总包、部分分包工程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标底编制、补充预算编制、结算编制等。项目实施后,由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分析,总结归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万科成本管理部门反馈。通过将社会资源引入企业管理,万科既充分利用了外部专业机构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又获得了从旁观者视角编制的客观公正的预算和预算执行分析报告,从而提高了公司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股东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三、万科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启示
1.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成本管控
2012年,我国房地产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居民对经济前景和未来财富收入增长的信心尚未恢复。另一方面,国内信贷政策紧缩的预期和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个人购房贷款收紧,物业税征收渐行渐近,大量购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市场在经历2009年的繁荣后再次陷入僵局。此种形势下,只有重视成本管理,合理地分配成本、控制费用,才能稳定企业绩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单纯强调“节约、节省”的传统成本管控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房地产企业应转变成本管控理念,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控,以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应持续改进并创新成本管控方法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和最好的成本管控方法,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深化、创新与突破,才能获得持久的成本优势。因此,房地产企业首先要重视并指导建立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同时应借助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实现成本管控信息化;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进住宅产业化、标准化;应将成本管控与薪酬激励相结合,建立起成本管控的内在牵制机制。此外,还可以将价值链管理引入成本管控,通过分析各价值环节的成本状况,消除不增值作业、减少浪费,找出企业改善成本管控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