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公德视野下的活动体验式教学
社会公德视野下的活动体验式教学
摘 要:本文立足校园学生公德现状,分析了在校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以一节中职德育课“践行社会公德,我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活动体验式教学中实现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丰富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行为,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践行社会公德,更大程度地实现“知行统一”。
关键词:社会公德;活动体验式教学;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37-03
一、课例的背景
1.学校公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校应该是社会公德教育的主阵地,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却发现学校的公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虽然社会公德的内容通俗易懂,但却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同时学校在教育方式上,方法过于死板、单调、理论说教多,情感陶冶少;灌输多,启发少。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一定程度导致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在我们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公德水平未能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与老师相遇时麻木地擦肩而过,学生出口成脏,校园内墙壁上杂乱的球印脚印,地面随手乱扔的垃圾,还有层出不穷的违纪行为等,学生公德现状不容乐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构成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三大为着力点,其中,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最稳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一般条件。而校园生活其实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成为“社会人”之前接触最多就是校园生活,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其实就存在于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教育应该是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中最基础的环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石。基于这种背景,笔者深感在校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学校公德教育的新途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活动体验式教学与这种新形势下提出的道德建设新途径不谋而合。活动体验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感知,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感悟,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化。
本文以一节中职学校德育课“践行社会公德,我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为例,探讨如何在活动体验式教学中实现公德教育,力图通过这种方式让“社会公德”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促使同学们能自觉自愿地去践行社会公德。
二、课例的设计
(一)活动主题:践行社会公德,我是一名合格的公民(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能概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能辨别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认同社会公德,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以违背社会公德为耻。
3.运用目标:
能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公德,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4.教学重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5.教学难点:社会公德的践行。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体验式教学法
(四)活动流程:
整个活动以践行公德作为落脚点,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激发点,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第一阶段――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兴趣生(两周时间)
教师方面:设计项目任务书(见表1)和学习评价表(见表2);选出五名项目负责人,让项目负责人招募合作伙伴,组建自己的团队;指导每个项目组的同学完成任务。
学生方面:学生通过自荐或推荐方式选出五名项目负责人,分别负责公德中的五项内容,并由负责人根据学习任务在班上招募合作伙伴,组建自己的团队,分别是:“文明礼貌”项目组、“助人为乐”项目组、“爱护公物”项目组、“保护环境”项目组和“遵纪守法”项目组。团队初步组建后,项目组的同学要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完成任务。任务书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从学校这个最熟悉公共领域去观察,了解学生公德现状,发现问题,收集筛选整理素材并策划项目宣传方案,并与老师共同策划和制作短片《社会公德――校园篇》,从正面的角度去诠释作为中职生,我们可以怎样践行社会公德。表1 活动任务书
项目组
项目任务(准备时间:两周):
1.调查我校学生“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2.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收集相关的照片、录像、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策划项目宣传方案,并在课堂上用最适当的形式呈现出来。
3.与老师共同策划和制作视频《社会公德――校园篇》,从正面的角度去诠释作为中职生,我们可以怎样践行社会公德。
第二阶段――课堂:展示学习,学生兴趣浓(1课时:40分钟)
第1环节:体验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活动:1.创设情境:有一天你走在某地铁出口处,突然你看到一名中年妇女晕倒在地,你会怎么做?2.引出社会新闻热点:《深圳IBM女高管地铁口猝死,躺地50分钟无人救助》;3.适时点拨。
学生活动:1.回答问题;2.聆听新闻事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态度及做法;引入社会新闻热点,借此唤起学生的道德良知,引发学生思考,初步感知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进入学习状态。
第2环节:图说公德,引发思考(3分钟)
教师活动:1.展示一组社会中违反社会公德的图片; 2.根据图片内容,提出问题:(1)图片中的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中哪方面内容?(2)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这样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3.点拨。
学生活动:1.观看图片;2.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明白社会公德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并反思自身行为,进一步认同公德对维系社会秩序及稳定的重要性。
第3环节:项目展示,分享交流(25分钟)
教师活动:1.让各项目组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2.鼓励同学们谈自己的感受,并在五个项目组中选出“最佳宣传项目”。
学生活动:1.观看各项目组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2.谈感受并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既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又给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榜样引领大家共同发展;学生在互动中加深了对践行公德的理解,突出本课重点。
第4环节:体验感悟,学以致用(7分钟)
教师活动:1.播放师生共同制作的短片《社会公德――校园篇》;2.课堂小结;3.布置作业:填写学习评价表。
学生活动:1.观看短片;2.体验感悟;3.课后根据学习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借助短片塑造身边的道德榜样,用具体的行动示范正面引导学生践行公德,促使他们自主感悟,同时强化参演同学实践体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坚定他们践行社会公德的信心和决心!力求突破本课难点。
第三阶段――课后:学习反馈,学生兴趣存
本阶段,教师利用学习评价表让学生有序参与教学,维持学生学习兴趣。评价表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学生结合本课所学从公德五个方面反思自身,自我检查;第二部分选出最佳宣传项目组,以赛促学;第三部分总结自己参与了哪些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给老师提建议,最后给自己评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三、课例反思
(一)活动的效果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在实践基础上帮助学生把这三者逐步统一起来,实现知和行的统一。这是一节在活动体验中实现公德教育的课例,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主要设计了四种体验学习,下面笔者将结合这四种活动体验学习谈谈本节公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
体验1:亲身体验,强化主体意识。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老师通过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第一项任务,是要求各项目组的同学分别从五个方面,调查我校学生公德现状,发现问题,收集整理素材并策划项目宣传方案。在调查过程中,各项目组的同学热情高涨,各显神通,用手机捕捉校园片段,其中“文明礼貌”组的同学非常灵敏,刚好学校在4月初要举行一场校园招聘会,他们利用这个机会走访招聘会的现场,观察应聘学生的文明礼貌水平;“助人为乐”组的同学在班上收集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爱护公物”组的同学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收集公物破坏情况;“保护环境”项目组的同学亲自来到学校的垃圾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我校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及同学们垃圾分类的情况;“遵纪守法”组的同学更是用真人再现了学校最近经常发生的学生“爬墙”离校现象,在这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参与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机会,给学生体验到社会公德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避免了公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在体验中提升了主体意识,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判断,做出道德选择。通过这样亲身体验,社会公德的内容很自然地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这样要比老师告诉他们要强得多。
体验2:角色扮演,实践公德行为。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第二项任务是:与老师共同策划和制作短片《社会公德――校园篇》,从正面的角度去诠释作为中职生,我们可以怎样践行社会公德。在短片的拍摄过程中,各项目组的同学想出了很多在校园里践行公德的情景并付诸行动,其中,有在校门口主动向老师问候的情景,有主动为老师提供帮助的情景,有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并正确投进分类垃圾桶的情景,有在课室里随手关电关门的情景,有在课堂上认真投入学习的情景等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不仅是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这一任务中,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公德的体验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用行动去塑造了践行公德的正面形象。同学们在策划和参演中深刻地体验到践行公德其实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的这种积极参与对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体验3:情境体验,澄清公德价值。在课堂展示学习阶段,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一天你走在某地铁出口处,突然你看到一名中年妇女晕倒在地,你会怎么做?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态度及做法。引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面对现在助人也有风险,那么我们还要助人为乐吗?在同学们纠结着的时候,老师适时引出今年4月发生的新闻事件:《深圳IBM女高管地铁口猝死,躺地50分钟无人救助》,借此唤起学生的道德良知,引发学生思考:可能我们的一个善举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初步感知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接着,老师趁热打铁,呈现一组反应社会中违反公德的图片,学生判断图片中的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哪方面的内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明白社会公德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细微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并反思自身,接着老师抛出问题 “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这样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此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学生在情境互动中澄清了公德价值,进一步认同公德对维系社会秩序及稳定的重要性。
体验4:榜样示范,体验榜样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树立了两种榜样,一种是实践公德的榜样,老师借助短片《社会公德――校园篇》塑造了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通过参演学生具体的行动示范正面引导其他学生践行公德,促使他们自主感悟,同时强化参演同学实践体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坚定他们践行社会公德的信心和决心!另一种是敢于自主学习的榜样,在课堂的项目展示环节,老师分别请出五个项目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各项目组的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它们转变为我们课堂上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成果有的通过课件呈现,有的通过视频呈现,有的通过小品呈现,学生发挥了创造性,又锻炼了动手和表达能力。虽然学生的展示略显稚嫩,但是非常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这样的展示,既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给其它同学树立榜样;又给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借助这样的榜样示范,力求能引领大家共同发展。
(二)对本次活动的一些思考
1.在活动指导方面,开展这样的活动体验课,老师如果完全放手给学生去完成,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活动的始终,必要时甚至要亲力亲为指导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但是老师如果干涉太多,学生又有依赖心理,最后反而抹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2.在行为养成方面,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单靠一个活动是很难获得长久的效果,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多想办法,持之以恒地为学生创设更多道德体验的机会。
曾经有人说:道德说教和灌输培养不出真正的公民。主要原因恐怕在于我们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积极的自我参与意识,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无效道德教育。没有亲身的体验就很难有灵魂深处的触动,更不可能有态度和行为的真正改变。活动体验式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一番,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感知,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感悟,在活动体验中丰富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行为,才能促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实现“知行统一”。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创成.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社会公德教育抓起[J].甘肃社会科学,2002(3).[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11).[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詹洁雯.中职德育活动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5]潘发勤,赵广忠.论道德教育中的活动-体验学习[J].教育探索,2004(7).
第二篇:新课程下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程下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赣榆县青口第四中学
张化钦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写作主体的潜力,把写作主体定位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观察,学生会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学生会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自己真实的感觉与体验,学生的悟性才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 新课程
体验
作文
教学
中学生作文是一种个性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对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学生在写作时体验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了作文,也不是表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所以,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既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的建构。它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回到了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作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新课改的核心要求。
目前的高考作文题所引用的材料不是古代的,就是外国的。不是古诗美文,就是名人轶事。有的甚至是一些虚构痕迹很浓的所谓哲理故事。这些材料远离考生,远离现实生活,缺乏现实感和时代气息。高考题的设置如指挥棒一样控制着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作文训练也脱离学生实际,搞“假、大、空”的道德说教,心灵考问。忽视了中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不少学生叙事胡编乱造,议论故作高深,文风之虚浮让人担忧。因此,中学作文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贴近中学生的心灵,要彰显时代精神。一句话要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然而生活体验从来都不是主动撞上学生自己的。不置身于细雨下、微风里、蓝天里寻觅诗的踪迹,学生静坐冥想,是想不出好诗来的,中学生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繁重的桎梏,主动经历和体验才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善于体验的学生来说,一个特殊而具体的生命情境就会变成“诗意的东西”。生活处处充满诗意,学生的本领就是把自己体验到的生活的诗意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统一体。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学生用个性化的语音真实表达自己切切实实情感体验的过程。然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真实体验怎么办?有了丰富的体验不能表达出来怎么办?中学生如何才能真诚、自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体验?这是中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
“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主体全身心地进入客体之中,客体也以全新的意义与主体形成新的关系,此时,无客体也无主体,主客体的这种活生生的关系成为体验的关键。”①但并不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如让学生写“感恩母爱”话题的作文,一部分学生总是寥寥几笔写母亲送伞、督促功课、补衣等事情,缺少动人的细节描写和情感深度。大部分学生没有什可写,觉得腹中空空,这表明学生并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针对学生没有感受、体验,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可能的方式、手段、创造一定的条件、情景,诱导、激发学生相关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和欲望。1.开展体验活动
潇洒而浪漫的抒情诗人徐志摩,对泰戈尔创办的那所“把大自然当成绝妙奇书”,坚持在森林中上课的学校情有独钟,“再别康桥”之后,他一度为在国内办一所类似的大学而奔走,尽管终未如愿,但他经常带着学生走进茂密的树林,靠着梧桐树,一手拿书,一手指着蓝天白云讲授欧洲文与中国的诗学。徐志摩的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可能很难实施,但他的注重体验,积极开展自然体验活动的做法,确是开启了学生情感智慧的大门,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一次,为了让学生写好“师生情”这篇话题作文,我开展了“与实习老师联欢”活动,晚会上,大家尽情唱、舞、说笑,不亦乐乎,特别是师生手拉手肩并肩跳起了“兔子舞”,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触发,思维已经启动,随时都可能闪现出感悟生活的思维火花。
2。构建体验情境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情境。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②创设体验情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处于沉睡状态的记忆。促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如有一次训练联想能力的写作课上,我创设这样一个体验情境:生活中能够触发我们联想的事物很多,如月光、故乡的小路、一张照片,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呢?请选择一个能触发你联想的事物作为题目,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片断。由于情境的创设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他们处于沉睡状态的生活记忆被唤醒,在课堂上写出了一篇篇联想丰富、内容充实的短小作文。
前苏联作家冈察洛夫曾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然而进入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变得敏感而又容易陷入自恋、自怜;变得孤独,喜欢独立,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他们的写作就成为一种例行公事,充斥着假话、空话、套话。这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更广大的世界。扩大学生的胸襟,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圈子。从写自我、写学校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的关注。
二、唤醒学生的体验
中学生整天处于题海之中,渐渐体悟不到生活的真滋味。有时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大脑中冒出来小见解、小感受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无影无踪。这时体验式作文教学必须唤醒学生心中的体验。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中,生活中的一片落叶、一抹夕阳、一段小巷、一方天空都可能会激活他们某种积于心底的情绪,唤起作文的欲望。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怀想天空”,一位考生由天空想到了高考前几天的生生活体验。他以质朴、真情的语言描绘了父亲在烈日当空下辛劳割麦的情景,最后结尾是这样的:“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对父母的深深的感恩之情,让人怦然心动,甚至 潸然泪下。正是试题中的“天空”唤醒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学生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创作情绪,以一种纯净的诚挚的心灵去勾勒、去描绘、去倾诉,怎会不能打动人心呢?作为中学生,他们有许多渴望:对童年的怀想,对青春无悔的追求,以及对人生不老的奢望,对纯洁友谊的向往,对忠贞爱情的憧憬„„。也许有共同的感受:颓唐感、虚无感、崇高感、卑微感、超越感、庄重感„„。或许有着共同的爱好、阅读、聚会、游历、听歌„„。这些共同的渴望、感受、爱好活跃于学生的心灵无意识层,它总是隐而不露地左右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创作欲望、倾诉情感等。作为教师要随时唤醒学生的个性体验,这对于中学生创作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也是极其宝贵的。
三、引导学生倾吐心中的体验
有些学生作文功底略欠缺,对自己的作文感觉总是低人一等,他们认为自己的体验是薄弱的、幼稚的、片面的、缺少理性的,因此,不敢倾吐自己的真实体验,怕遭人嘲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不易把握的瞬间的、内在的、神秘的体验积极表达出来,是体验式作文教学一个重点。
1。注意使用情感化语言 卡西尔在《人论》中写道:“艺术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但是这些运动是不能与任何单一情感状态相提并论的„„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情感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力量。”这是说,艺术不等于情感,而是情感的外衣。情感本身是创作的动力。学生心中积累了或悲伤或欢喜的情感体验。在作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性的语言——用会痛苦的语言、会流泪的语言、会欢笑的语言来写作。
请看某一学生写某一学生被撞时的感受:“我似乎把一切都忘了,四周一片黑暗,死一样寂静,冰一样寒冷,我想起了冠儿的温暖,那是痛苦的温暖。我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痛苦挣扎,任凭她一点点消失、模糊。却依旧不忘深深地默念着自己心中熟悉的名字——冠儿,任凭脑海中每一秒都忍受着钻心的痛苦、绝望。直到这世界:扭曲了、安静了、寒冷了、黑了„„”读着读着我们是不是也痛苦了、绝望了?
2006年山东一位考生写了“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中有这么一段情意浓浓的文字:“你说在你看到我的一瞬,便被我的清纯征服了。你认为清纯是一种美,你说那是我转学刚来到高二(3)的时候,老师带我走进教室时,我穿着一件藕荷色的上衣,面带微笑,在同学们的注视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时的你好像是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清纯„„”读着读着是不是勾起我们情窦初开时的美好的回忆?
不仅是语言这种形式,结构本身也可以传达某种情感,比如采用倒叙手法。另外反复、对比等表现手法都可以用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作为形式而存在的,形式便意味着情感”。(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第290页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使用个性化的语言
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那么与这种烙有学生主体生命痕迹的言语内容相一致。文章的语言也应是有个性化特征。即用个性化语言表达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情感。还举江苏某一考生写《怀想天空》为例,其中这样写: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第8段这样写:我做好饭,洗好 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饭便下地了。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篇作文不铺张,不事张扬,素朴的语言勾勒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如“搞好”、“没本事”、“好好考”、“别紧张”,全是父亲的口语,饱蘸着浓浓的父爱之情,读来沁人肺腑,久久不能释怀,这正是个性化的语言带来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再看,另一位作者写的“怀想天空”:很小的时候,我喜欢在夜幕笼罩时分仰望天空,看明晃晃的月亮,看星星眨着惺忪的睡眼。那是迷恋童话的年龄,以为星星和月亮是从天堂窗子或是门的缝隙里的漏光,总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会生出轻盈的翅膀,去看一眼鲜花满径的天堂。(金陵晚报6月13日,C叠第5版,作者连谏)这段充满着甜蜜梦幻般的文字,使人对自己遥远童年产生无边的怀想,确非一般中学生所能比得上。
上面两段文字语言与其认识相统一,呈现出个性特点。可见学生必须以属于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才是外在形式和内在体验的一致、融合。当学生富有个性的真实而又充满情感表达出自己的内在体验时,他人作品就是有了独特性、正确性和真实性。当我们读着学生真切的体验时,我们难道没有一丝的心灵颤抖和感动吗?
总之,体验是中学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能有表达的欲望,作文才能一吐为快,才是好作文。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会体验,让学生先有体验,在体验中表达,这才是迅速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①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山西教育出版社,第29页。②李高明:《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1998年第5期。
第三篇:儿童视野下的作文教学
儿童视野下的作文教学
玉林附小张蕾
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首诗,每天诗意地生活着。看小蚂蚁打架,听小鸟唱歌,欣赏小草舞蹈,偷吃雪糕,办家家酒,捉知了,逗小猫,搞恶作剧„„在童年的生活中,有多少难忘的趣事、傻事、高兴的事、难过的事、后悔的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一首首诗,他们每天就这样让我们大人羡慕地诗意地生活着。我坚信:用笔把这诗意的生活描写出来,就是作文。没有不会作文的孩子,因为没有孩子不在生活。如何激发孩子写作的乐趣,如何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指导他们把诗意的生活描写下来,让他们诗意地栖居在作文的乐园,这就是我的思考、实践。
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心、用情构筑着作文的乐园,我们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写作。三年,三个乐园中的故事如同一篇篇的沁人心脾的文章,等待着我们慢慢地翻开,细细地品读。
第一乐园:“呀呀学语”
一群懵懂学语的小不点,一群刚跨入小学乳臭未干的孩子,居然像模像样地写起文章来,真令人不可思议。
这是一群天使小小的心灵在歌唱,稚嫩的笔在说话。那样动听,那样感人,那样让人惊奇,令人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喝彩!
“真棒!”
—— 2004.11
这是我在2004年11月,也就是他们上小学一年级刚两个多月,给孩子们做第一本作文集(作文集用的是文件夹式的活页形式)时写的卷首语。
孩子的写作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会说话就开始了,他所说的话,你把它记载下来,看看是不是有趣的文章。在大人的概念中,孩子往往是三年级才作文,很多老师也都说三年级是起步作文。很多人都认为作文难写,很多人都觉得作文难教。那你们都错了。如果说作文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你们似乎觉得不可思议,也不认同,那么作文从一年级就必须起步了。正如我在《新作文》里谈的怎样让低年级孩子写话讲的,孩子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故事,做的梦,编个童话故事,一个笑话,画一幅画并用一两句话说说画的什么,给故事编个结尾,仿写课文、诗歌„„他可以把他觉得一切有趣的、开心的、可笑的、好玩的、生气的事统统写下来。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会写的字都不多,怎么办?“录音”作文,开启童心
上学了,满眼的新奇充斥着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我随机录了下来,再播放出来。孩子们听着自己稚嫩的语音从录音机里传来,个个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地听着。我神秘地告诉孩子们:“看,你们多能干。回家把你想说的话录下来,放给爸爸和妈妈听。”
孩子们对录音可感兴趣了,常常不断地录,“叽叽呱呱”地讲述。一家人其乐融融,沉浸在孩子入学后各种新奇的感受中,获得知识后的喜悦中,当上小干部后的自豪中,小大人似有趣的说话中„„
孩子并不知道这是作文,家长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作文,但这就是作文,一种口语作文,一种“录音”作文,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一种为孩子将来用笔写作打基础的作文。
“代笔”作文,呈现童心
上学一个多月,我和孩子们学习《家》一课,学完课文后,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他们一边说,我就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他们的话来,居然成了一篇文章。文章是这样的:
《家》
天空是彩虹的家。
宇宙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
草原是小草的家。
大树是果子的家。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家。
钱包是钱的家。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书柜是书的家。
语文书是生字宝宝的家。
我趁机对孩子们说:“这是我们全班合作写的作文,老师代你们写了下来。回家后你讲,爸爸妈妈代你写下来,或者请爸爸妈妈用计算机打印出来。这也是你的作文,叫做‘代笔’作文。第二天老师收起来看,把写得好的念给全班同学听。”从此以后,我就经常收到孩子们的“代笔”作文,家长们也乐于代笔。王皓可请妈妈帮他代笔的文章,表达了自己这样的心里话:
家乡
我家住在县城里。
家门前是一条马路,路上是来往的汽车和人群。路边上是一座座楼房,有我的家和学校。
学校对面,是双语幼儿园,我以前在那里读书。
抬头望去,天边是红红的太阳和一片片云。
我爱我的家乡。
随着孩子们的识字能力的提高,“代笔”作文很快演化成了孩子们自己的带拼音的拙笔写作,因为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自己表达。看着孩子们的文章,我知道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
“仿写”作文,激扬童心
一年级的课文有许多儿童诗、童谣、儿歌,语言简洁,句式相同,琅琅上口,非常有意思。往往我们在学完一小节或一篇课文后让孩子们仿写,先口头仿写,再写在纸上。刚入学2个多月,我们就仿写过《做早操》。这是刘洋宏仿写的《做早操》:小树叶,起得早,d�ng来d�ng去,在树上做早操。/小老hǔ,起得早,跑来跑去,在sēn林里做早操。/小汽车,起得早,开来开去,在公路上做早操。/ 小云儿,起得早,piāo来piāo去,在天空上做早操。不会写的字来个拼音替代,满是“孩子味”。
很有趣的是,他们太小,还不知道用什么本子写,于是交上来的是长长短短宽宽窄窄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纸写的诗、文,字迹歪歪扭扭。而且像幼儿园时一样,还要画上花花朵朵、小狗小猫等各种图案、线条,把文章装饰得五彩缤纷。于是,我就把这些天使们的杰作张贴在教室外的墙上、窗玻璃上。下课时,孩子们或自豪或羡慕去欣赏、品读这些作品,家长来接送孩子,同样带着或骄傲或敬佩或惊奇的目光去品味孩子们的作品,或沉思:我该怎样培养孩子?我不断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并给他们尽情表达、快乐展示的舞台,孩子们趣味盎 然中喜欢上了他们并不知道的“作文”,写出了一篇篇令人称奇的文章。
我们仿写过许多课文,如《太阳》《我长大了一岁》《冬天是个魔术师》等。朱笑行学习了《冬天是个魔术师》仿写的《夏天是个魔术师》还发表在《新作文》 杂志上。一个上学没多久的孩子居然领到了稿费,令人称奇;其他的孩子,满眼的倾慕。
这一切都是孩子的作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足迹,而且这些作品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是小作家,是写作高手,他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什么比兴趣更好的老师呢?。快升二年级了,我把孩子们的文章装订成册,取个书名《呀呀学语》,挂在了教室的后墙上。这成了我们班集体“出版”的第一本作文书。
第二乐园:“花蕾绽放”
二年级了,孩子们长大了一岁,我想:孩子们的作文也应该长大、长高、变胖。应当让他们经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过程。于是,他们就开始了给句子“增肥”。
句子“变胖”,呵护童心
一年级的时侯,孩子们用“树叶”造句,造的是“树叶真漂亮。”我认可,到了二年级,有些孩子们自然地造成了:“秋天到了,树叶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我欣喜地对孩子们说:“看,我们的句子‘变胖’了。谁的句子变得最好,老师打上五角星,并且请这个孩子念念他们造的‘胖’句子”。这样一来,念的孩子很自豪,于是句子造得更好,标点打得更正确;其他的孩子羡慕、学习、积累的同时,更努力地造出更长更好的句子。
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些长句子慢慢地变成了一段话,有时在田字本上要写上一篇多呢!牟犁雪同学用“扫地”造句,写成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中午吃完饭后,我就去拿扫把扫地。我和陈琪一起扫第一组,陈琪拉桌子我扫地,我们一会儿就把地扫完了,然后又把桌子安好。曹老师来检查,表扬我们扫得很干净,我们很高兴。”
孩子们希望受到老师表扬,希望自己的造句在班上念,于是像比赛一样,喜欢把句子写长一点,写得美一点。其实,这些长句子不就是一篇篇文章了吗? 周末日记,助长童心
在一年级的“录音”作文和“代笔”作文的基础上,我要孩子们在周末写几句话在专用日记本上,即周记吧。说实话,我从来没教过孩子们怎么写周记,从来不规定他们写什么,他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写多长就写多长,写得好坏也无所谓,只要有,我都打上红五星“☆”。
陈琪同学这样写到:“今天,我自己剪指甲。我东剪一下,西剪一下,剪得乱七八糟。剪得像锯子,怎么也不平整。妈妈看见了,几下子就帮我剪完了。”文章
虽然很短,但却真实有趣。我打上“☆”。
顾诗雪的文章《不想吃药的我》充满童真童趣:
今天,我感冒了。妈妈说:“我带你去看病。”我说:“好吧。”
我们来到医院。我看见一个小姐姐在打针,我好害怕呀!妈妈连忙说:“你不打针,只吃药。”听了妈妈的话,我放心多了。然后我们拿着药回家了。回到家妈妈叫我吃药。我先吃一颗药,这颗药是咖啡色的。我刚把药吞下去,啊,好苦呀!我再也不想吃了。妈妈逼着我把药吃完。
下次我不感冒了,也不吃药了。不想吃药的我最好别生病。
每个星期改日记时,我会把写得好的日记让孩子在全班念,既激励孩子,又让孩子学习人家怎么写日记,写些什么,让他们在听中自己去领悟。从来不讲什么写作方法,他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对有创意的日记或好句子大加赞赏,从而激发孩子们写作的乐趣。
读读杨沛东的童谣《星期四》:今天星期四,我到学校去考试。考了一百一十四,回家看电视。看了少林寺,想去试一试,一拳被人打成西红柿。童心的可爱让人忍俊不住地会心一笑,让人感染到了“童言可乐”的意境。
真的,孩子的话是那么纯真,那么有趣,那么充满灵性,充满创意。那些只有他们才特有的童真语言,真像天使说的话,让我惊喜,让我感动。好的文章,我让孩子回家请爸爸妈妈帮他打印出来交给我,我像捧着珍宝似的给他们保存着,装订成册,挂在墙上,所有的孩子、家长都可以去品读。而他们就这样快乐地写着、展览着,罗淼铎的文章《落叶》便写到了《新作文》杂志上,范思远的《参观花博会》便写到了《红领巾》杂志上,王悦琦的《找秋天》登在了《时代少年文荟》上。
童心是想象的“代名词”,从一篇篇周记中,我们看到了童心的舞动和童话般的奇思妙想。又要升三年级了,孩子们的作文像刚开始绽放的花蕾,天然而美丽,纯洁而迷人。于是,我把二年级孩子们的文章又一次装订成册,取名《花蕾初绽》,成了我们班集体“出版”的第二本作文书。
第三乐园:“笔下生花”
三年级了,我和孩子们又沉浸在作文乐园了。抱出一、二年级“出版”的集体文集,大家翻阅着,爱不释手,津津乐道于曾经相识的文字中。我对孩子们说:“过去都是我们集体共同出版文集。今年,我们出版个人文集。每个孩子从今天开始,就准备好自己的文集,往文集里装自己的作文。等到我们三年级毕业的时候,就出版个人文集。”作文乐园里的又一个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个人”文集,盛装童心
每个孩子自己设计了文集的封面,并取了个“个性化”的文集名字:活泼可爱的郭雪叶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小鱼儿》;酷爱动画的仲明举将自己的文集定名为《奥特曼》;一个诉说着童年故事的《童年的足迹》是爱好童话的姜卫宁的文集名,王敏佳和杨佳慧取名字中的一个字,表明自己的心迹,为文集取名为《佳语》和《智慧》。还有牟莉雪的《成长》、冉依灵《金色阳光》、李缘《坚持》„„ 文集采用活页式制作,随时可放可取。文集也就成了存放他们“喜怒哀乐,梦想心语、趣闻雅见”等的“仓库”。
你看,长大想当作家的朱笑行在她的“仓库”里存放着《冰箱前的夏天》《春季倏忽而来》《头被打破》《给教室洗脸》《水的实验报告》(科技论文二等奖)《人
类啊,请让美丽的风景永存吧》(书信比赛一等奖)《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修自动铅笔心》《<田忌赛马>续写》《<一只小鸟>续写》《我的路》《爸爸小档案》《给猫的一封信》《奇妙的石头》等三、四十篇作文呢,不错吧!
“情趣”作文,放飞童心
三年级了,语文天地里便安排了一次次正式的作文,有主题,有要求,可不能像二年级时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单元特别多,作文也特别多,一个单元甚至有两三篇作文(可选写)。看着这些作文,孩子们和家长们可能都感到头痛。怎样让孩子们乐于写作呢?那就是变魔法,变要我写为我想写,我爱写,我乐写。
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写秋天;访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写家乡的过去,记录下点煤油灯、穿补丁衣服、什么电器都没有等一连串孩子们不可思议的事;抱只小狗到教室里,哈,全班疯狂,再写“我喜爱的小动物”;逛商场、农贸市场,赶集市,大肆采购一番,写“一次购物的经历”;来个大扫除,写篇“给教室美容”;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这就是作文;约几个小伙伴或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河坝里去拣石头,班队活动再来个赛石会,也写一篇“奇妙的石头”;天马行空,写一封可能谁也无法受到的信(如《给老鼠的一封信》、《给孙悟空的一封信》),或一封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的信„„看看,多有趣的作文呀,而且,只有要求,标题可以任意取。除了书上的单元作文,我们周记里还有好多可以写的:做个科学试验,写篇小论文(还获市级奖励了);写写精彩的运动会;续编、仿写课文;看图作文;改写古诗;编个童话、科幻;写几句童谣„„
作文就是用我手写我心,就是记录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鸡毛蒜皮、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就是放飞童心,天马行空,任思绪飞扬,生活丰富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写作就丰富到什么程度。而我们老师就是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创造一个个让孩子们乐于写作的情景、话题,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那我们就能听见一个个天使在说话了。
记得五册二单元听音乐编故事,我播放了一首《赛马》曲。孩子们并不知道我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我也没告诉他们,只让他们根据音乐任意想象。虽然是同一首曲子,可孩子们的想象千奇百怪。有的想象成“兔子和小动物们同大灰狼斗志斗勇”;有的想象成“小马们进行跑步比赛”;有的想象成“大鲨鱼追逐小鱼儿,小鱼儿拼命逃跑”;有的想象成“下雨前小蚂蚁在忙碌地搬家”;有的想象成“外星人入侵地球,地球人与外星人大战”„„孩子们笔下生花,沉浸在想象的快乐中,趣味盎然地写着文章。
这样的情趣作文教学不错吧,这样的写作不难吧?再加上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课外知识面广,语言积累多,孩子们写起作文来更是得心应手,而且错别字特少,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写出来的文章远超过三年级孩子的水平。
写得好的文章我让孩子们打印出来,一式三份,一份张贴在教室黑板上,供同学们品读欣赏学习;一份放到班上的作文集里面,随时可放可取;还有一份放到自己的作文集里面。
三年级期末了,我和孩子们盘点着一年的“收成”。他们笔下生花,激扬文字,我再次把他们的作文集装订成册,而名字就叫《笔下生花》。孩子们也整理好自己的文集,再来个个性化的签名,写上“出版”的日期。我对孩子们说:“这是你‘出版’的第一本个人文集,是你美好回忆的记载。好好珍藏吧。”孩子们抱着自己的“书”,喜悦溢满脸庞。望着他们,我心中涌动出这样的感慨:也许未来的巴尔扎克、老舍就在其中。
就这样,我们诗意地栖居在作文的乐园里。2008年9月1日,我和孩子们跨进了作文的第四乐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确如此!不同环境生活的孩子对生活具有不同的观察,不同的领悟,不同的表达。孩子是最具有灵性和创意的,甚至调皮、捣蛋、恶作剧,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么多具有童趣童真的多元高见,那么多的对生活奇妙的独特体验。我们的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写作话题的提供者,写作对话环境的创设者,语言妙用的主持人与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教师绝不能以绝对的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能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能扼杀孩子多元表达、创造性表达的兴趣。我们的老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去悦纳孩子独特、多元的见解,让他们具有敢于独出心裁,敢于表达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只有打破教师独白,学生齐写的千篇一律的局面,学生才能从各种约束、禁锢、定势和照抄中解脱出来,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写出对生活的多元解读,才能写出一篇篇无法预约的精彩文章!
第四篇:体验式教学活动方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体验式教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据调查,一半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问题主要集中在适应性、人际关系、情绪、学业、就业与发展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为不自信,不信任别人,自我意识感过强、团队合作性较差等诸多方面。针对此情况,我院特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旨在让参训者认识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信任他人,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让每一位队员体验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二、活动主题
自信 他信 友谊 合作 拼搏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10年4月*日**(总用时3-3.5小时)活动地点:
四、活动对象:
院07、08级同学(主要针对08级同学)
五、活动分析
整个活动由多个小活动组成,利用游戏吸引了同学好奇心,还有此次活动所需经费少,易操作。相信一定能顺利举办。
六、活动流程
1、热身活动: 请受训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手上来,看着教师拍手的节奏,举起双手,跟教师一起练习两遍。大家会发现拍手的规律,1、2;1、2、3;1、2、3、4;
1、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掌声给别人,那么现在,让大家一起用这个节奏给自己鼓掌,拿出自己的勇气、自信,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勇敢地表现自己,请大家跟着教师的节奏,拍三遍,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自己。
2、活动内容
(1)、“知己知彼”
形式形式:全体学员 时间:15-20分钟。材料:无。场地:空地。
活动目的:环节中同学们有机会去盘点身边同学的优点,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优点,增强自信,了解自己也认识别人,达到“知己知彼”,增强凝聚力。
操作程序:
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指挥,每个人想想自己有什么优点,想好的同学走到圆圈中,大声的念出自己的优点,其余同学听后大声说出:“我们喜欢这样的你!”。环节中同学们也有机会去盘点身边同学的优点,这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优点。同法说出别人的优点,其余同学听后大声说出:“我们喜欢这样的你!”这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温暖和感动。最后教师提醒同学们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学会发现对方的优点,并真诚的赞美他,这是我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当然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这是增强自信的途径。(2)、生命轮回
形式形式:全体学员 时间:10-15分钟。材料:无。场地:空地。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明白相逢相识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操作程序:
请同学们围成两个圆圈,里面一圈外面一圈,面对面站着。听教师的口令,当教师喊出“转动”,大家就开始转动,当听到教师喊“停止”,同学们才能停下。站在你对面的是你的同学,也许你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也许这份友谊还能够保持很久很久,面对着他(她),你可以有四种选择
1、不说话,2、微笑,3、握手,4、拥抱,然后开始转圈,听到口令停下,刚才同学都做出了选择,然而下一圈的到来,现在站在你面前的就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人了。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会发现,下一次,你有可能再也不会碰到他(她)了。
教师小结:一生当中,能相识相逢是种难得的缘分,所以请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朋友。(3)、风中劲草 形式:全体学员,8人一组为最佳。时间:40分钟。材料:无。场地:空地。
活动目的:让学员感受到信赖对团队的重要性,体会信任是如何在团队中建立的。操作程序:
大家围成一个向心圆,有一人充当“草”站在圆中央。“草”要双手抱在胸前,并拢双脚,闭上眼睛,身体绷直地倒下去。倒的整个过程中不能移动脚或双脚分开。就像一个“不倒翁”的样子。倒下之前,“草”要问:“我要倒下去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当全体团队成员回答“准备好了”时,“草”可以选择任何方向倒下去。“草”倒向哪个方向,站在那个方向的团队成员就要在“草”即将要倒在自己身上时,伸出双手把“草”轻轻推向另一个任意方向,注意用力不要太猛。尽量每个参赛同学都体验一次“草”的感觉。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托住“草”的人一定要想尽办法不能让草真的摔倒,哪怕自己的身体垫在地上以支持“草”。为避免受伤,可将所有人的眼睛、手表、钥匙等物拿开。
组织讨论:
1、倒下去你有恐惧感吗?
2、在游戏中最难的地方是哪里,下次你会怎样改进?
3、在游戏中,你感觉团队的合作精神怎样,是否有信任感?
4、别人倒下来时你是什么感觉? 最后教师总结(信任的五个C):关怀(CARE);勇气(COURAGE);相关能力(COMPETENCY);清楚的期望(CLEAREX鄄PECTATION);持续一致(CONSISTENCY)(4)、团团圆圆
形式:全体学员分为几个小组。时间:40分钟。材料:长绳几根。场地:空地。
活动目的:让学员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学会更好地和他人沟通交流。操作程序:
教师把受训者分为两个或几个小组,把所有成员的眼睛蒙上,在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情况下,全体成员各持长绳的一段站成一条直线,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站成一个圆,越圆越好,长绳的两端要准确的站在一起,使圆的端口结合。哪一组同学做的更好,就是哪一组赢,输的队伍就要接受惩罚,讨论3分钟,想出如何做的更好。在游戏中只能用语言沟通不能有身体接触。(4)、盲人运水
形式:全体学员,15人一组为最佳。时间:60分钟。
材料:水杯(可用一次性杯子)、洗脸盆,水桶(装水用),凳子,口哨,蒙眼布(可用毛巾),绳子。
场地:空地。活动目的:让学员感受到信赖对团队的重要性,体会信任是如何在团队中建立的。
操作程序:
每队选出10人做盲人,每人发一纸杯,装好水,站在起点处;选一人拿空洗脸盆站在终点处。再另选出4人,其中2人担任“导盲犬”,另2人拿绳子给对方的盲人设路障。盲人均蒙上眼,设路障者在盲人要行进的路线的任意处设好路障——绊线,绊线离地面15厘米,路障一旦设好就不能移动,盲人在“导盲犬”的指引下沿指定路线向终点进发,到终点时,将杯中的水倒入洗脸盆中,一个盲人完成任务后,另二个盲人才可开始,最后看洗脸盆中水的多少定胜负。
七、活动要点:
要敢于表现自己,把自己最响亮的声音发出来,把自己最勇敢的一面表现出来,全队会因为你的精彩表现获得胜利。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自己有信心,要秀出自己,展现自己。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在团队中,要信任他人及培养善于与人合作能力。
八、后期工作
保持活动现场卫生,活动感想交到院学生会办公室。
(落款)
第五篇:《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
一,写出外国文学名著二十部。(20%)
《安娜卡列宁娜》《老人与海》《红与黑》《呼啸山庄》《基督山伯》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威尼斯商人》 《简爱》《十日谈》《神曲》《忏悔录》《鲁宾学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飘》《战争与和平》《复活》《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
二,简答题:(30%)
1,试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创作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答: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史称“悲剧之父”。他的悲剧创作提倡民主精神,反对专制暴政。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前406)悲剧着力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冲突。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5-前406)其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古希腊悲剧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到10世纪的古典时期,最著名的是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称为“三大悲剧”。此“三大悲剧”的产生过程就是悲剧由幻想向现实转变的过程。在戏剧领域内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成就。首先,它把悲剧重在写神逐步转到写人,把写理想化的英雄转变为写现实中的人,这是其最大的一个成就,亦是悲剧走向现实的标志之一。其次,三大悲剧强化了悲剧的批判倾向,将民主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专制的神权,甚至披露现实生活中人的虚伪、伪善、险恶的一面,从而强化了悲剧的批判倾向。再次,欧里庇得斯在戏剧领域里,首次涉及到妇女与爱情的主题,从而拓宽了悲剧表现生活的范围。最后,在结构方面,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改变以前那种人与神的冲突,而是写人与人的冲突,并且在人物的塑造上,创造了人物心理分析法,这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刻勒斯不可伦比的,他为戏剧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显著的艺术成就。
2,谈谈浮士德的形象及意义。
答:《浮士德》的主题是作者歌德将浮士德这一剧中人物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以主人公浮士德对宇宙奥秘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理想和真理的不断追求为贯穿全剧的红线,通过浮士德这个人的体验、追求和发展,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民族式中加以艺术概括,并根据十九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展望人类社会的将来。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剧中形象的发展体现出人类历史的道路:它是怎样摆脱了中世纪的蒙昧时期,探寻新的生活道路,跟一切困难和障碍搏斗,克服了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展望到将来美好的远景。浮士德的经历表明:人类的命运既是因果的又是宿命的,既是自主的又是他主的,既是乐观的又是悲观的,最终还是乐观的。
主要时代意义: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拖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三,论述题:(50%)
1,以作品为例试述莎士比亚创作的人文主义特征。
答: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主张改革,抑制贵族和教会势力,反对社会**和封建内战,主张重用有才能的新贵,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野心和对权力的贪欲。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对内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能战胜敌国,维护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莎士比亚的系列历史剧为世界戏剧史上所罕见。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2,为什么说《高老头》的创作体现了巴尔扎卡《人间喜剧》的主题和艺术特征。
答:《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欧也妮·葛朗台》发表于1833 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
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高老头》还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和没落贵夫人鲍赛昂的形象。前者原为一个外省贵族青年,想来巴黎进大学重振家业,但目睹上流社会的挥金如土、灯红酒绿,他往上爬的欲望倍增,他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特冷的唆使下,日益丧失正直的良心,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特别见证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待父亲象榨干的柠檬一般以后,更坚定了向资产阶级的道路走去的决心。《高老头》中主要描写了他野心家性格形成的过程,在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他更一发不可收拾,靠出卖道德和良心竟当上了副国务秘书和贵族院议员,而一切的取得都依赖于极端利己主义原则。鲍赛昂子爵夫人是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她出身名门贵族,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只因缺乏金钱而被情人抛弃,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会,高贵的门第再也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她在后来的小说中因为同样的原因又一次被金钱出卖。她的遭遇告诉人们,贵族阶级除了失败之外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金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