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H.R.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以下是“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语文朗读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朗读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学欣赏手段,创设情境,读书诵诗,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能生成美、创造美。著名的语音学家徐世荣先生说:“严格地说,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这表明,书面语言有着严重的缺陷,而朗读却可以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朗读去感受语言的内蕴气势,去领略文章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走向,去畅听自身的审美体验,去积累丰富的词汇、句法和写作技巧,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清代唐彪曾这样形容反复吟咏朗读可达到的美妙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即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这就启发我们,语文朗读教学应尽可能地减少教师讲解、范读的“中介”环节,让学生直接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以改变教师不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问的做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认识水平和审美趣味与能力,去确定文本的未定性内容,评价未定性人物,去填充文本留下的空白,以达到对文本的真正自我理解和接受。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变“讲”师为“导”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如教学《边城》一课,教师可以一边用投影仪展示湘西风景,一边动情地引读,为学生解说画面中的风土人情,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湘西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下面这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茶峒山城的小溪边,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味,悟出文中的韵味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便自己找到最佳的朗读状态,这样来增长学生真实的本领。
二、适时示范,注重点拨,变听众为主人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掌握语气、节奏、音色等。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虽然朗读指导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指导,但不能只靠“轻、重、停、连”等技术行为去支撑朗读,要先从文本中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产生情感共振,再在教师的示范点拨下,运用自身感悟到的朗读技法,表达自身感悟到的情感。“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声情并茂。
三、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变知识传授为人格塑造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情感,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明代朱熹说,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之中,“心到”犹为重要。也就是理解得深,才能读得好。先“意会”,然后才能“言传”。必须进入文本,揣摩词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体会出情味,产生出语感,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立体鲜明的人、物的景象,引起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读不出自己的理解,即使读得声音再响,嗓门儿再粗,也是白搭!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样的朗读才是“多角度、有味道、富创意”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和人文素质,塑造健康人格。让学生通过朗读满足心灵深处的饥渴,满足精神生活的自然需求,获得精神享受和升华,达到读者与文本相融相生、“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与此同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得到更大发展和提高。
四、功夫过关,技巧到位,从主观评价到人性化评价
真正能读出水平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的基本功上下工夫。如音调、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工夫到家才能在技巧运用上游刃有余,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技巧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清规戒律”,来衡量一个学生朗读的“好”与“不好”。而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接受美学对语文朗读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应学习和借鉴接受美学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改革我们的朗读教学观念和做法,以真正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创造出朗读教学的新天地。
第二篇:新课改论文:新课改 中学语文 朗读教学
新课改论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语文朗读教学是以语文教材为朗读对象,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获得一定言语能力。朗读教学的内容包括朗读能力的训练和运用朗读手段进行阅读。目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师生对于朗读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明确、训练不得当、效果不明显。本篇论文着力在更新朗读教学观念和改进朗读教学策略两方面展开。通过对朗读与朗诵、诵读等概念的区分,以及对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朗读教学的价值进行了再认识,探索出具体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朗读教学实施策略。朗读不同于朗诵、诵读,它的概念外延更大,表现形式更加质朴、平稳。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功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字韵律特色的必然要求。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该明确,加强有序的朗读训练;使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并建立科学的朗读测试与评价体系。
【英文摘要】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object, through learning, languag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herland, let students accumulate language materials to use language, access to certain speech ability.Reading teaching content including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read by means of reading aloud.At present the middle school practice reading aloud is not optimistic,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ad without the correct knowledge, the purpose is not clear, training is not appropria...【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语文 朗读教学
【英文关键词】New Curriculum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6-79Abstract7
二、研究现状9-10
绪论9-1
1中文摘要
一、研究意义
三、本文研究方法10-11第一节 朗读的本质
第三节 第一章 朗读与朗读教学11-2311-13第二节 朗读教学的发展与演变13-16朗读与朗诵、诵读的概念辨析16-19学的现状分析19-2323-30
第四节 中学语文朗读教
第二章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价值探究
第二第一节 强化中学生语言功力的需要23-24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决定24-26阅读教学效率26-2727-30
第三节 能有效提高语文
第四节 能有效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节 明第三章 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30-34确朗读目的,加强有序的朗读训练30-31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31-32试与评价体系32-3435-37后记
结语34-35
第二节 采用多种朗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朗读测
参考文献
第三篇: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文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更新转变。在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企业,应运而生。它对物质的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由原来的敬畏自然的极为消极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主动从自然界发掘资源来组织生产的生存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并由此引发了全球生存现状的一系列危机。生态美学概念的提出,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生态美学提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在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中进行,最终促进人、社会、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承担着促进社会物质进步的重任,其建设的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鉴于现...【英文摘要】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e way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ving mode has been changed while
the social development.Enterprise, a new mode of human production mode has risen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ince the social mode developed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It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labor efficienc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Meantime, it also changes the mode of human living.People changed from negative production mode to positive pr...【关键词】生态美学 企业文化 和谐
【英文关键词】Ecological Aesthetics Enterprise Cultural Harmony
【目录】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3-
4Abstract4
摘要
第一节 研究
第一章 绪论7-1
1背景及意义7-87-8法8-11
一、研究背景7
二、研究意义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
第一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8
第二章 生态观与生态美学的阐释11-27
节 生态观及其分裂性矛盾11-1611-1515-16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态观
二、生态观的分裂性矛盾分析及美学的观照第二节 生态美学及其价值指向16-2
3一、国内
外生态美学研究状况17-2020-23义23-2
4二、生态美学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一、理论意
第三节 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23-27
二、实践意义24-27
第三章 企业文化及相关
一、企
概念阐释27-35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27-30
32一、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30
二、企业文化的约
四、企业文
第三
一、束功能30-31化的激励功能
31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31五、企业文化的效益功能31-
32节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2-35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2-33
二、原因分析33-3
5第四章 生态美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度分析35-47生态美学与企业的契合点35-4035-37
第一节
一、建设优美的企业审美环境三、二、培养和谐意识的企业社会责任感37-38
科技发展促使企业注重生态38-40化建设的指导作用40-45设的立足点40-42节点42-43突破点43-4
5第二节 生态美学对企业文
一、整体合一的世界观是企业文化建
二、天人和谐的伦理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
三、肯定自然内在价值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节 当前生态与企业关系分析45-47
二、生态状况与企业关系分析
一、当前生态状况4545-4747-
53第五章 基于生态建设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第一节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47-49
二、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一、二、培养
一、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47-4848-49
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的工作49-
53明确生态美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49-50企业家的生态意识50-51责任感51-53
三、端正企业宗旨,增强企业的社会
致谢55-57
注释
总结53-55
第四篇: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中文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更新转变。在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企业,应运而生。它对物质的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由原来的敬畏自然的极为消极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主动从自然界发掘资源来组织生产的生存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并由此引发了全球生存现状的一系列危机。生态美学概念的提出,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生态美学提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在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中进行,最终促进人、社会、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承担着促进社会物质进步的重任,其建设的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鉴于现...【英文摘要】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e way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ving mode has been changed while
the social development.Enterprise, a new mode of human production mode has risen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ince the social mode developed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It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labor efficienc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Meantime, it also changes the mode of human living.People changed from negative production mode to positive pr...【关键词】生态美学 企业文化 和谐
【英文关键词】Ecological Aesthetics Enterprise Cultural Harmony 【目录】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3-4Abstract
4摘要
第一节 研究
第一章 绪论7-11背景及意义7-87-8法8-1
1一、研究背景7
二、研究意义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
第一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8第二章 生态观与生态美学的阐释11-27节 生态观及其分裂性矛盾11-1611-1515-16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态观
二、生态观的分裂性矛盾分析及美学的观照第二节 生态美学及其价值指向16-2
3一、国内外生态美学研究状况17-2020-23义23-2
4二、生态美学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一、理论意第三节 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23-27
二、实践意义24-27
第三章 企业文化及相关
一、企概念阐释27-35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27-30
业2730-
32二、企业文化内涵27-30
一、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30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的约
四、企业文
第三
一、束功能30-31化的激励功能
31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31五、企业文化的效益功能31-32节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2-35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2-3
3二、原因分析33-35第四章 生态美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度分析35-47生态美学与企业的契合点35-4035-37
第一节
一、建设优美的企业审美环境三、二、培养和谐意识的企业社会责任感37-38科技发展促使企业注重生态38-40化建设的指导作用40-45设的立足点40-42节点42-43突破点43-4
5第二节 生态美学对企业文
一、整体合一的世界观是企业文化建
二、天人和谐的伦理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
三、肯定自然内在价值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节 当前生态与企业关系分析45-47
二、生态状况与企业关系分析
一、当前生态状况4545-4747-53第五章 基于生态建设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第一节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47-49
二、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一、二、培养
一、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47-4848-49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的工作49-53明确生态美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49-50企业家的生态意识50-51责任感51-
53三、端正企业宗旨,增强企业的社会
致谢55-57
注释
总结53-55
57-6165 参考文献61-6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下教学反思
着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赵立玉 大罗学校 ***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应该引起语文老师们的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要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留给他们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力求做到: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
即是典型代表。因此,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而现实中,有的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会怎样”或“是怎样”解读的,而是自己应该怎么去“教”,这必然会导致教与学的脱离,结果却没有成效。
我有一位同事执教文言文《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了解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面对这样一堂课,我们不禁思索,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吗?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吗?
几年来,课改实践告诉我,有效的语文课堂是互动的,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开展下一个内容教学的信息,或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改变我们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课改发展到现在,课堂上已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我们必须要关注它的有效性。首先,让学生乐于活动,获得积极体验,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通过教师悉心指导,让学生善于活动,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证。
最后,通过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脚点。
传统教学中,我们比较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针对这一状况,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才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我想,这一变化是可喜的。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关注它的有效性,最终是浪费时间,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就违背了“教育必须有效益观念”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最终会影响到一代学生的质量。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就应将课堂活动落脚在学生合作探究上。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全班讨论,可小组讨论,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几种耗时低效的讨论现象: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对没有必要讨论的内容进行讨论,浪费了宝贵课堂的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三是讨论没有扣紧目的要求,成了“放羊”,听之任之,老师不作为,名为讨论,实为闲扯;四是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要求,使得一些学生等、靠,自己不动脑,参与度不高。因此,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一堂课内,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内安排合作讨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汇报都分别是谁,这些事情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三、对话方式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比较难,教学有些文言文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下面是我在教学《三峡》这篇文言文时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实践证明能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学生更是学有所获。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
2、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3)《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3、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为了使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能为教师反馈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我是严格按照我校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即:三案四环五贯穿。其中三案是预习案、导学案、检测案。时间大致这样安排:预习案5分钟、导学案25分钟、检测案10分钟。要使课堂作业有效,教师就必须得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授课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1、准确把握作业的难度和梯度。课堂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
2、作业内容要立足“文本”。以文本为立足点,让学生练习到应该练习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优化语文作
业。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除了从以上这些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外,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关注角度,有待于我们更多地探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学教育心理学》2008年版
《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2004年版 《好学生,好学法》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