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及教师评析

2020-12-28 10:0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及教师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及教师评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优秀例文

第一单元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

美文展示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要经历一些磨难才能成长。

记得小时候我跟着爸爸一起出去玩,我们走到了一座天桥边。天桥桥面是钢化玻璃,而且是透明的,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我当时就有想回家的冲动。

我胆战心惊地对爸爸说:“我想回家。”然后掉头就向后走。爸爸微笑着说:“来都来了,不好好玩玩,那么快回家干什么?”说罢,他拉着我向天桥走去。我惊慌失措地向回拉,爸爸突然把手松开了,看了我一眼说:“老爸今天去打个头阵,等一会儿看你的。”

爸爸踏上天桥,平视着天桥对面,悠然自得地走着。过了五分钟,爸爸走到了对面。看到这番场景,我突然变得很有信心,于是我决定走一走。我刚走十几米,眼睛的余光看到下面的万丈深渊,腿就不由自主地打战,我“扑腾”一声坐在了钢化玻璃上。爸爸在对面高声呼喊:“儿子,加油!你一定能行!”

我重新站了起来,学着爸爸的样子向前走。豆大的汗珠滴下来打在玻璃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我紧张极了。虽然内心十分恐惧,但是爸爸的呼声激励着我向前走去。一步,两步……我的步子慢慢的,两秒顶多踏出一步。因为桥是笔直的,所以我闭着眼向前走,等到走了十几分钟,感觉爸爸的呼喊声就在耳边时,我睁眼一看,离桥头还有几步远。我的步伐猛地快了起来,只用了三秒就到了终点。

那一次的过桥经历让我明白,害怕是没有用的,只有勇敢地往前走,我们才能克服恐惧,战胜自己。

从过桥的那一刻起,我就在不断地成长,磨炼自己的心志;从跨越玻璃桥、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我长大了。

总括式开头,引出下文。

交代事情的起因。

此处描写紧扣题目中的“那一刻”。

细腻的心理描写,突出了“我”过桥时的艰难。

自己思想的感悟和变化。

总括式开头

引出回

忆,“我”和爸爸过玻璃天桥

爸爸打“头阵”

“我”独走天桥,战胜恐惧

磨炼心志,自己长大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小作者以倒叙的方法,回忆了自己和爸爸过玻璃天桥的独特经历。由于害怕,小作者不敢过桥,爸爸给儿子打“头阵”,然后鼓励儿子过天桥。小作者最终克服了恐惧,战胜了自己,走到了终点。从那一刻起,小作者就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本文选材小中见大,行文流畅,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感情真挚,事情的经过生动而具体,尤其是细节描写,令人称道。这些亮点,均表现出了小作者扎实的文学素养。

我的“11路”

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四公里的样子。平时都是爸爸骑着电动车接送我。可是今天,我却要坐我的“

回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下午放学比较晚,而爸爸却要去单位开例会,没办法接我,就给了我五元钱,让我坐公交车回家。我高兴极了,看着天色还早,此时家里一定没人,何不趁此良机玩个痛快呢?

于是,我在离学校门口不远的小吃摊上买了四块钱的炸丸子,边走边吃,十分快活。没走多远,一串丸子就进了我的胃里。这时,我看见路边的冷饮摊老板正给一个小朋友拿雪糕。我心想,反正坐公交车的钱不够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买一个雪糕算了。想到这里,我跑向冷饮摊,花掉了剩余的一块钱,买了一个极其诱人的雪糕。

当我拿着雪糕开始吃的时候,才发现我从离开学校到现在走了不到十米远。可我家距离学校还有大约四千米远,这可怎么办?

于是,我加快了步伐。这时,西边的太阳开始下山了,天边的红霞也在逐渐消退。我的心里开始紧张了。平时坐在爸爸的电动车上,十分钟左右就到家了,挺轻松的,怎么现在走起路来这么长、这么累呢?我开始后悔起来,为了这张好吃的嘴,竟把坐公交车的五元钱给白白浪费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太阳再不见了踪迹。我强打起精神,加快了步伐,飞快地往家跑。就这样,我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跑一会儿,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终于看到了我家门口那棵大榕树。

到家了,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只觉得浑身无力,两腿发软,脚板生疼。妈妈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笑着说:

我儿子的‘

可真厉害!

路?

我疑惑不解。

是啊!今天你没有坐车回家,而是靠你的双腿步行回来,这一双腿不就是

吗?哈哈哈

……”

看着妈妈的笑容,我也笑了起来。

第一次靠自己的“

走了这么长的路,既锻炼了我的毅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战胜自己。这次步行回家的经历,我收获颇丰。

开头巧妙设疑,引出下文,吸引读者。

心理描写,生动有趣。

再次心理描写,突出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

此时的后悔和前文吃东西时的快乐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和妈妈的对话描写,点明题目,水到渠成。

写出了自己的收获,点明中心。

交代起因

花掉车费

克服困难,步行回家

引出感悟交代起因

花掉车费

克服困难,步行回家

引出感悟

小作者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记叙了自己因为贪吃,花掉了坐车的钱,最后不得不靠自己的“11路”徒步回家的事情,领悟到要学会战胜自己、锻炼自己的道理。文章中心积极向上,引人深思,语言幽默、有趣,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

那一刻,我懂得了父爱

来到爸爸打工的陌生城市,我才真正知道了在外漂泊的艰辛。爸爸在一个北方城市打工,为了能多挣些钱,今年春节不能回家。放寒假了,爸爸打电话让妈妈和我去一趟他那里,他说想我们了。

在爸爸这里待了三天,该回去了,我有些依依不舍。

清晨,天还没有大亮,妈妈喊我起床,为的是赶第一班回我们县城的大巴。洗漱完毕,打开门,迎面扑来的是刺骨的寒风,我不由地拉了拉衣领。

天冷了,快把帽子戴上。

爸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戴好帽子,我回头看见爸爸穿着单薄的工装,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该说些什么

……

外面很安静,没有什么人。月亮还在天边斜挂着。

走在通往汽车站的路上,借着路灯的微光,我看见爸爸的头发在风中扬起,一根根银丝显得那么刺眼。爸爸今年才三十七岁啊!他怎么就老了呢?

爸爸拿着我的行李,略显笨拙地在前面走着,我两手空空地走在后面。突然爸爸停住了,原来前面有一个早点摊。爸爸买了一份早点给我。当我提出一起吃时,他却笑着说:

你吃吧!我不饿,都习惯了。

”“

都习惯了

……”

我心里念叨着这句话,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到了汽车站。不一会儿,车来了,我和妈妈默默地走上车,耳畔又传来爸爸的叮嘱。汽车缓缓前行,我回过头,看见爸爸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在眼前。我的泪水抑制不住地夺眶而出,滴在那份早点上。

那一刻,我懂得了许多。我理解了亲情,感受到了父爱。我知道,那一刻我长大了。

通过插叙,交代事情的起因。

“依依不舍”表达了对爸爸的爱。

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表达了爸爸对自己的关爱。

对爸爸的外貌描写,寥寥几笔,表现了爸爸为家庭做出的辛苦付出。

此处的语言描写,更加凸显爸爸的节约。

看到爸爸,想到爸爸,感情不能自已。情感流露达到了高潮。

交代起因

早起爸爸送“我们”去车站

给“我”买早点

车站离别,引出感悟

本文灵活运用环境、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法,生动记叙了小作者和妈妈要回老家时,爸爸送他们去车站的情景,表达了对爸爸的感激之情和对爸爸辛勤工作难以回家的理解。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紧凑,不蔓不枝,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在唠叨中成长

妈妈的唠叨,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无数次地想,什么时候妈妈能

风平浪静

啊?

马上要考试了,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我给你买的《达标卷》,你都做完了吗?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一学学到十一点,再看看你自己,一玩玩到十一点!你还想不想考重点初中?

你说够了没有!我又不是没有学!我学累了玩一会儿,不行吗?

”的一声,我摔门而去。

实在懒得跟她吵。我从家里出来,独自走在大街上,欲哭无泪。老师留的作业我都认真完成了,妈妈给我布置的那些课外作业,我也都搞定了,玩一会儿又能怎样?此时已是深秋时节,树叶和草都变黄了,片片落叶打着旋儿簌簌地飞落下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转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无聊地翻着课外书,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觉得屋子里冷极了。我爬起来,想去衣柜里拿件衣服。打开衣柜,一阵翻找,一个盒子跌落在我的脚边。我捡起来,发现上面写着两个清秀的钢笔字:珍品。

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沓奖状。竟是我小学阶段所获得的各种奖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获得了好多奖状,有些奖状我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可这小小的奖状居然被妈妈珍藏起来!一种莫名的感动,让我浑身止不住地颤抖起来,我的心中无比懊悔

……

回想起生活中妈妈呵护我的一幕幕场景:风雨中,妈妈给我送伞;生病时,妈妈在病榻前照料;上学时,妈妈送我去学校

……

一举一动无不渗透着妈妈那浓浓的母爱。

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的唠叨,那是一种特殊的爱!

开门见山,为下文作铺垫。

语言描写,极具个性,妈妈的唠叨生动形象。

心理描写细致,凸显自己的烦恼,真情流露。

环境描写,突出自己烦闷的心情,情景交融。

这一刻,小作者体会到了妈妈的爱。

情节突转,烦恼化解,文章中心得以突出。

总写妈妈唠叨

妈妈唠叨,自己摔门而去

回到房间,无意中发现“珍品”

无比懊悔,回想母爱

引出主题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叛逆问题开始趋于低龄化。叛逆的青少年总会产生一些莫名的冲动,敢于挑战。本文伊始,作者就和妈妈对抗,宣泄自己的烦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成长。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最终读懂了妈妈珍藏的那一沓奖状所蕴含的意义,理解了妈妈的唠叨。情节曲折,可读性强。文章结尾点明中心,水到渠成,堪为一篇佳作。

那一刻,我哭了

我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掉眼泪了。然而,那一刻,我却哭了。

那是一个双休日,我报名参加了县文化旅游局举办的乐器大赛,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为此,我兴奋了好久,因为我喜欢拉二胡,并且还获得了不少荣誉,在学校也算是小有名气。

终于盼到了比赛那天,我抱着心爱的二胡来到了比赛地点——剧院。舞台上灯火辉煌,一道玫瑰红的灯光照在谱架上,我仿佛看见自己站在台上手拿鲜花微笑着,台下一片掌声。“哗哗哗”,一阵掌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比赛开始了。我充满信心地走上了舞台,开始了演奏,一段优美的旋律从我的琴弦中飞出,在剧院上空回荡……当我沉醉在自己美妙的乐声中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我的琴弦断了,无奈的我在人们的惋惜声中慢慢走下了舞台。鲜花没了,掌声没了,就连当初对自己的那份信心也没了。

回到家,我扔掉了那曾经视为心爱之物的二胡,撕掉了专为那次比赛而定的训练计划,合上了那印有参赛曲目的乐谱,一个人坐在屋里发呆。这时,一双有力的手搭在了我肩上,我转过头,看见父亲手拿二胡正冲我微笑。“爸,我太没用了。”我低头说道。“孩子,这只是一次意外,你不应该在出现意外之后就自暴自弃。”父亲说着,将手中的二胡交给了我。“来,让我也欣赏一下儿子的音乐。”我接过二胡转身来到谱架前,打开乐谱开始了演奏。不知为何,此刻的演奏是那么轻松、流畅。一曲拉完,背后传来父亲的掌声。那掌声包含着他对我的鼓励和希望。

那一刻,我哭了。眼泪洗刷了我心中的委屈,使我真正领悟了生活的真谛。那一刻,我知道了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并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

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交代事情起因,此处的插叙和上文衔接自然。

发生意外,输掉比赛。

爸爸和“我”的对话,让“我”重拾信心。

点明中心,突出了“长大”的含义。

倒叙开头

参加比赛

琴弦断,失望而归

爸爸鼓励,重拾信心

引出感悟

本文的心理描写非常传神,首先是比赛前的兴奋,突出了“我”对比赛的期待和自信;之后是比赛中的断弦,“我”的心情由晴转阴,变得失落、伤心;最后是爸爸对“我”的鼓励使“我”重拾信心和希望。这三处心理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成长。

那一刻,我懂得了心灵的美好

一次语文单元测试的时候,我的钢笔忽然不出水了,我急得满头大汗。

我气急败坏地在草稿纸上画来画去,仍写不出字。我不禁怒火冲天,抓起钢笔狠狠地甩了几下。好了,又有水了,我一下子转怒为喜,拿起钢笔继续写。猛然,我发现前排王芳穿的新裙子上被溅了几滴黑乎乎的墨水。糟糕,闯祸了!幸好她还没有发现,我紧张起来,眼睛直盯着她的后背,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正准备告诉她,但又怕她责怪我,让我赔衣服,索性就装作没看见。于是我把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继续做我的考卷……

当我心神不定地再次看见那几块黑乎乎的“梅花印”时,觉得它们好像在嘲笑我,我不禁一阵阵脸热,心里暗暗念叨:怎么办?还是告诉她吧,免得一错再错。我拍了拍她的肩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对不起,我不小心把墨水甩到你的裙子上了。”说完,我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她,生怕她让我赔她那条崭新的裙子。不料,她往自己身上打量了一下,毫不介意地笑笑,说:“没事的,回去洗掉就好了。如果洗不掉,就当是多了点彩吧。”

听着王芳真诚的话语,看着王芳挂着微笑的脸庞,我对她产生了无比的敬意,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分:为了不承担责任,我竟然产生过那样丢人的想法。比起王芳的宽容和大度,我真是太小气了。今天,王芳为我上了难忘的一课。她让我明白,人间需要真诚,更需要宽容!

走在回家的路上,语文课上发生的事情又重现在我的眼前。望着她正远去的背影,我迈开大步,追随着她的脚步,朝前走去。

交代事情的起因。

“抓起钢笔狠狠地甩了几下”将自己的怒火冲天表现得生动具体。

这里的描写符合儿童心理,显得真实可信。

“不禁一阵阵脸热”“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写出了“我”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读后让人感同身受。这些心理活动也是“我”逐步走向成熟的反映。

结尾含蓄地点明了主题: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更需要宽容。

交代起因

心中忐忑

告知实情,坦然一笑

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写的是小作者成长经历中一件平常的小事。由于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反映生活,所以写得曲折有致:作者巧妙地将心理活动付诸笔端,并细腻地刻画了自己心理变化的全过程。虽然话语不多,却通过人物动作、神态、充满稚气的心理活动,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他和王芳同学心灵的纯朴美好,感受到他们的成长。

那一刻,我长大了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从懵懂无知到明白事理,你总会在某一刻走向成熟。

犹记那次班级八百米长跑。当我们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来到操场时,看到那早已画好白线的跑道,大家不禁打了个冷战。八百米,足足绕操场两圈,这对毫无长跑经验的我们而言是一次挑战。大家都面露难色,更加重了我内心的担忧。

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纷纷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我也随着大家冲了出去。跑完一圈之后,我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我的脚步慢了下来。我想休息一下,甚至想放弃不跑了。

突然,我不小心被路边的小石子绊倒了,膝盖感到阵阵疼痛。一瞧,上方渗出了血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好想就此停下来。这时后面的同学一个个从我身边跑过,他们的脸涨得通红,大颗大颗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般往下落,却依然奋力奔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大家都在拼命地奔跑,我却在此犯懒。他们尚能如此,难道我就要半途而废吗?不能!我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使出全身的力气向前跑,想着绝对不能被这点小挫折击败!

超过第六个同学了!第五个了!终点离我越来越近了!我的脑海里响起了一个声音:冲啊!快到终点了!膝盖上的伤口由于奔跑而被撕裂开来,血顺着腿部流了下来。当老师宣布我夺得女生第二名时,我顿时忘记了疼痛,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那次赛跑让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真正含义。也就在那一刻,我明白我长大了。

开头富有哲理。

交代事件的起因。

真实生动地表现出小作者当时害怕的心理。

从真实的感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验。

过渡段,使文章自然过渡到下文。

成长的体验是深刻的,更是具有启发性的。

结尾富有哲理,照应文题。

感悟开头

比赛摔倒

咬牙坚持

终获成功

照应题目

小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回忆了自己一次800米赛跑的经历,内容具体,叙述生动,读后给人启发与思考。

第二单元习作

写读后感,美

文展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科幻书。今年暑假我就读了这样一本书,既能让读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故事的情节一起波澜起伏,又能陶冶读者的情操,增加读者对海洋的了解。它就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讲述的是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我特别喜欢读这本书,它最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性。书中涉及了许多生物知识和部分物理知识,例如:动物的分类、光的反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不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对世界有所了解,而且也让我爱上了科学,真是受益匪浅啊!

其次,我还喜欢书中的一个小人物——仆人康塞尔。他有个特点,每当他们捉到鱼时,他总是主动分类,这个习惯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但充分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很感兴趣。我不禁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别看我现在学习成绩不错,但是我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优势——记忆力好。我想:如果我和他一样该多好,我不就可以名列前茅了吗?所以我应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

集知识性、娱乐性、科普性以及德育性于一体的这本《海底两万里》,叫我如何不爱它?

简介自己读的一本书。

简介故事内容。语言简练。

先从两个方面写出自己喜欢读这本书的理由,然后联系实际,写出读这本书的收获,表达真情实感。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前文。

介绍读的一本书

简介内容

从两方面写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联系实际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在文中,作者根据读完原著之后的感受,选择了两个感点,一是这本书的科学性;二是对仆人康塞尔的感受——“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很感兴趣”。这两点综合起来,也就是作者读这本书的总体感受。

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

福建省厦门市 五年级 汪珊珊

读完《落花生》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清新自然的文笔,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情思,我都十分喜爱。

文章写了作者一家用后院半亩空地来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的故事。在吃花生时,父亲讲了花生的可贵之处,以此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

我对文中父亲的话感触很深。他说花生不像苹果、石榴那样高挂枝头,而是将自己深埋进地里。花生是谦逊的、朴实的,虽对人们有用,却不显露出来。我不由得想到自己。我平时骄傲自大,总喜欢表现自己。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市语文竞赛获得了第一名,便飘飘然起来,连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也不放在眼里。结果,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排名从第二降到了第六,我惭愧极了。我真应该早一点儿看到这篇文章,好好学习花生这种谦逊、朴实的品德。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就像文中的父亲所说,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价钱也便宜,可用处很大,既可食用,又可榨油,不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

反观社会上某些人,虽然打扮得很体面,可是却缺乏知识和美德。他们时常三五成群地出没在大街小巷,纵然身着华丽、时髦的服装,却尽做些有碍市容的事,掩盖不住内心的粗鄙。还有一些人,虽然貌不惊人,工作起来却认真负责,为祖国做出许多贡献。说到这,我不禁想起焦裕禄来。他外表普通,可时刻想着人民。晚上,办公桌前、群众家里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呕心沥血,终生奋斗。这位党的好儿子,最后竟倒在了办公室里。两者相比,文章中父亲的话确实有道理,发人深省。

读完《落花生》这篇文章,那朴实的语言、深刻的内涵,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也要学习花生的可贵之处,做个真正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总写对《落花生》一文的感受。

概述《落花生》一文的内容,详略得当。

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想,读感结合。

联系社会实际论述观点,有说服力。

首尾呼应,点明主题。

总写感受

概述原文

结合实际,抒发感想

结尾点题

小作者选取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来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简洁明了,抓住了重点。亮点在于写“感”的部分,小作者不仅结合自身事例,还拓展到社会现实,对感想的阐述不仅深,而且透。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的是一个叫安妮的小女孩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安妮是个孤儿,从小被人领养,性格胆小孤僻,自上学开始,历经坎坷,奋发自励,从没有朋友到懂得友情,从学习欠佳到成绩优异,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安妮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对我的影响却是非常深刻的。读完《绿山墙的安妮》,就好像喝了一杯清醒剂,安妮成了我学习的榜样。

安妮的成长经历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从她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自尊、自强。安妮虽然是个孤儿,但她从不自暴自弃,而是勇敢面对现实,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许多朋友。而我呢,平时比较胆小,不太敢和别人沟通,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读了安妮的故事后我明白了应当怎样树立自信,怎样与人交流,从而变成一个活泼、开朗、有爱心的孩子。

其次,我明白了要实现梦想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安妮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胆小怕事的孤儿,变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优秀教师。她的经历告诉我,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现在开始,我要向安妮学习,努力克服爱面子、胆小、不自信等缺点,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想只要我认真付出,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开头对作品的简介抓住了重点,让读者明白这个作品的主要内容,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这是一个总起句,概括了安妮对“我”产生的影响,引出下文的具体内容。

“首先”“其次”“从现在开始”一系列词语表明小作者的叙述条理分明。

简介作品

总写感想

详写启发

总结

文章先介绍了《绿山墙的安妮》这部作品,接着写自己读后的感想。在写感想时,有条理地叙述了自己从作品中得到的启发和帮助,结合自身实际写得真实可信。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最近我阅读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这篇文章中,美国聋盲作家海伦·凯勒主要叙写了假如自己拥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如何利用这三天的时间,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求,也劝诫我们健全人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读着文中那一句句细腻、精彩的描写,真的很难想象这些文字出自一个自幼失明、失聪、失语的残疾人的笔端。为什么海伦·凯勒失明了却能写出与健全人一样甚至超出健全人水平的文章呢?这个问题让我联想起了《小王子》这本书中狐狸说过的一句话: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看。

我想失明的海伦·凯勒,也是在用心“看”生活,才能把生活看得如此透彻吧。看不到光明的“番茄太阳”小女孩却比健全人更能清楚地“看”到人间的温情和善意;双目失明的华彦钧却比健全人更清楚地听到了生活中美妙的乐章……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是要用心感知的。

正如海伦·凯勒在文中所说:“视力好的人,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够很快适应,因此会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自然正常的存在形式。对于很多景象,都是走马观花,并不会真正地欣赏。对于人类来说,眼睛是多么具备欺骗性呀!”

是啊,我们时常被眼睛欺骗而忽略了生活的美好,一个写春天的作文题目,基本上全班同学都按照套路写冰雪融化,柳树吐新芽,桃花朵朵开……谁都看不到生活中真正的春天景象;一个写母爱的作文题目,同学们个个抓耳挠腮憋不出半个能够体现母爱的事例,并不是妈妈给的爱不够,而是我们忽视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暑假去了一趟九寨沟,等到要写游记时,笔头都咬烂了,我竟然对那里的风景没留存任何深刻的印象,留下的只有几张自拍照……

我们都能看到光明,却看不见生活中的美好,因为美好是要用心感知的,而我们大多数人眼不盲,心盲。

概括书的内容,总写读完此书所得到的感悟

叙述中夹杂议论,阐释了“生活的美好要用心感知”的道理。

用实际生活案例,写出感受。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抒发情感。

概括书的内容

夹叙夹议,抒发“感点”

联系实际,写出感受

点明中心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很多,而能从中提炼出“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看”这样观点的人并不多!小作者旁征博引,由书中的人物因为用心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联想到身边有些人总是眼不盲、心盲,感受不到世间的美好。正反对比,凸显了主题!为什么好多人眼不盲、心盲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如果能深入剖析这个问题,这篇读后感会更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草房子》读后感

这是曹伯伯在九十年代完成的作品,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很久,但读起《草房子》这本书,却仍让人感到很亲切。书由

个小故事组成,似乎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章,但它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一切都与油麻地有关,都和桑桑这个小主人公有关。桑桑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在他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但是闯的祸也不少。比如,他把蚊帐改成渔网来捕鱼,砸锅卖铁买鸽子,把碗柜改造成鸽子的“

高级别墅

”……

这一切,我们看了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但是,看到《药寮》那一章,却又让我多次流下泪水。在那一章,桑桑被诊断出了绝症,桑桑的爸爸四处寻访名医,却一次次失败,我为桑桑这样短暂的生命流下了泪水。

在将要绝望时,温幼菊老师带桑桑到她的药寮里,为他熬药,鼓励他。终于,桑桑的爸爸访到了名医。当看到桑桑的病痊愈的时候,我高兴得又一次流下了泪水。

曾经我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常常在家里的院子里挖上一两个半米深的洞,然后铺上稻草,完成我心目中的“

陷阱

”,或者是在别人进门时,实施我的恶作剧。而且我在班级里总是欺负同学,不是今天把这个同学打出鼻血了,就是明天让那个同学头上起了个包。但是,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我渐渐知道我错了,我了解到自己这样做不但伤害了别人,而且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桑桑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我们不也一样吗?

开头写出了小作者的感受,说明《草房子》能够引起小读者们的共鸣。

列举出了《草房子》的部分内容,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下文小作者的感悟!

小作者写出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甚至因主人公桑桑多次留下泪水,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反问结尾,表达的是肯定语气,小作者以此说明自己的小学生涯也是欢笑与眼泪交织的。

简介《草房子》

介绍桑桑

联想自己

总结全文

在这篇文章中,小作者先总的介绍了《草房子》这部作品,然后概括介绍了主人公桑桑,并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叙述,读、感结合,有叙有议,读来生动具体。结尾的反问句更是给人以回味。

读《祖父的园子》有感

读萧红阿姨写的《祖父的园子》,我仿佛回到了故乡,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文章中的祖父是那么慈祥,从不轻易责备小萧红。祖父又是那么疼爱她,和祖父在一起,小萧红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每次读到萧红阿姨的“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总会不由得笑出声来。记得那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我上小学前的那个秋天,我和爷爷在田里收谷子。我把一大堆杂草当谷子割了递给爷爷。爷爷轻轻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儿,说:“傻丫头,这都分不清呀!”可爷爷脸上分明是带着笑的。接下来,爷爷就教我怎样分辨杂草和谷子……

文中萧红阿姨提到了自己家的花园是很“荒凉”的,又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我家也有一个后园,里面种着葫芦、黄瓜,栽着桃树、梨树,还养着鸡和鸭。每年一到春天,桃花和梨花就伴着风儿满园子地飞,有时,还会飞出园子。葫芦呢,则顺着铁门爬,把生锈的铁门装饰成了一扇绿色的门。鸡、鸭则在园子里啄食着虫子,一切都是自由的。

后来,我们那里要开发成旅游景点,那个园子必须得拆掉。当我看着吊车把树连根拔起时,我感觉像有什么在挠我的心;当葫芦从铁门上被扯下来时,好像有什么在扯我的头发;当鸡、鸭被关进笼子里时,像是我失去了自由……

以前那生机勃勃的园子,渐渐地变成了一片荒地,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一片荒凉……

再后来,我跟着父母去异乡求学,故乡离我越来越远了。如今,每当我怀念故乡时,我就翻看《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我知道,它里面住着我的童年和故乡。

简单叙述文章重点内容。联系实际,回忆自己和爷爷的趣事。

由书中的园子联想到自己家的园子,写出了自己家园子的变迁,再次点明自己的感受。

首尾呼应。

直接交代读后总感受

引述原文

联想起自己和爷爷的故事

联想起自己家园子的故事

总结感受

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开头采用概括的形式,直接交代了自己读文后的总体感受;然后引述原文,重点介绍了书中最美好的情节,进而联想起自己和爷爷的故事;接着又写了自家的园子的过去与现状;最后总结自己对于《祖父的园子》的感受。结构完整,情感深刻,不失为一篇佳作。

第三单元习作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美

文展示

关于汉字谐音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发现,汉字的谐音是神奇的、有趣的,许多谚语、歇后语、笑话中都有谐音存在。谐音是怎样被人们广泛运用的?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谐音才不至于闹笑话?为了能更加了解汉字的谐音,增强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不闹出笑话,我决定对汉字谐音的使用做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查阅关于汉字谐音的资料,了解谐音的使用情况。

.请教老师,了解汉字谐音的情况和成因。

.采访开广告公司的爸爸妈妈。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来源

具体内容

网络搜索

古诗和谚语中的谐音现象

查阅图书

与谐音有关的对联或笑话

采访爸爸妈妈

谐音在广告中的运用

四、研究情况和资料分析

.我发现汉字的谐音在古诗、谚语、对联、笑话、广告中运用得比较广泛。汉字的谐音都很有趣,能很形象地表明事物的特征。如,歇后语:

八十岁的老太太打哈欠

——

一望无涯

(牙)

”,既说明了老太太老了没牙了的样子,也说明了

一望无涯

”的意思。谐音也可以用于人们的玩笑之中。有一次,清朝文臣纪晓岚乘舟,迎面驶来一位武将的船,两人互不让道,武将说:

两舟争渡,橹速

(鲁肃)

不如帆快

(樊哙)。

纪晓岚答到:

百管齐鸣,笛清

(狄青)

难比箫和

(萧和)。

读这副对联,既能感觉到有趣,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历史上的文臣

(鲁肃、萧和)、武将

(樊哙、狄青)的风采。

.通过查阅图书,我还知道:笑话、歇后语中的谐音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欢乐,广告词中的谐音则是为了吸引我们的眼球,而古诗

(对诗)

中的谐音则是为了寄托某种寓意,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比如,“

猫儿竹下乘凉

——

全无暑

(鼠)

”“

蝴蝶花间向日

——

更有风

(蜂)

这两句歇后语中,“

谐音,“

谐音。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趣味。猫都在乘凉休息了,还能有老鼠吗?蝴蝶都来花丛中采蜜了,更何况蜜蜂?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通过询问爸爸妈妈得知,在日常生活中,广告招牌五花八门,像

依依不舍

这个成语,更是被许多店主利用谐音巧用作了服装店的名字,如

衣衣不舍

等。

通过研究分析,我更深一层地了解了汉字的谐音,知道了我们必须了

解汉字的意思和读音,否则就会闹笑话;还知道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汉字谐音的身影。汉字谐音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研究结论

在研究中,我了解到谐音运用范围广泛的原因在于:

.中国民俗中常常利用谐音字表达某种愿望。

.笑话、歇后语中的谐音增加了用词的趣味性。

谐音的妙处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汉字,喜欢上了语文,并对我们的祖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是他们创造了这神奇的汉字,是他们给予了汉字富有魅力的读音,是他们赋予了汉字无限的活力。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能像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样神秘莫测,没有哪个国家能拥有如此丰富的语言文字。我为汉字自豪,我为汉字骄傲!

关注生活中的汉字谐音现象,提出所调查的问题。

列出调查方法,清晰明了。

按照所列出的调查方法,针对汉字谐音现象,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调查,对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总结汉字谐音运用广泛的原因并抒发对汉字、对祖先、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提出问题

罗列研究方法

资料整理

分析资料

得出结论

本篇研究报告格式正确,研究的题目、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结论等要素一应俱全。提出的问题很恰当,对于汉字谐音现象所进行的研究具有针对性和普适性,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结论客观、正确,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

关于错别字问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许多错别字。如街头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同学们作业本上的错别字,比比皆是。而且有的错别字一错再错,很难纠正。怎样才能让错别字离开我们的生活呢?

二、研究方法

.查看学生作业本。

.搜索网上资料,查阅图书。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来源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实地查看学生作业

错别字情况

错别字情况非常普遍

网络搜索

错别字的形成原因

(1)对生字没有足够的认识,学习时不够认真。

(2)不重视查字典。

(3)客观原因是汉字数目较多,结构复杂,有的字形状相似,很容易引起混淆。

查阅图书

常见的错别字类型

(1)笔画错误:咽

(喉)、胡

(琴)

(2)同音错误:浪废(费)、必(毕)竟

(3)形近错误:瞻(赡)养、辉

(煌)

(4)义近错误:供(贡)献、略(掠)夺

(5)形音义皆近错误:辨(辩)论、急燥(躁)

四、研究资料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把这些错别字放在一起,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三种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

1.从字音上分辨,记住声旁读音。

2.从字义上分辨,记住形旁所表示的词义类别。例如:“衣衫褴褛”中的“褴褛”,意思是形容衣服破旧不堪,所以形旁是

”,而不是“礻”。

3.初学时要认真,尤其是与生字的第一次“见面”,要记牢字形,以免日后写错别字。例如,“尴尬”二字的偏旁是“尤”少一点,而不是“九”,我们初学时就要看准、记牢。

五、研究结论

通过这次研究,我不仅了解了许多错别字形成的原因,还帮助同学们总结了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并学会了怎样查找分析资料,学会了如何与同学团结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我相信,终有一天,错别字会远离我们的生活!

作者认真观察,选定错别字现象作为研究的问题。

资料翔实,逻辑清晰。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方法搜集资料

分析资料,得出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

结论很有现实意义

小作者能够从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现象入手,分析错别字的分类及形成原因,归纳出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全文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观点明确,切中要害,为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呢?为了增进大家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图书和网上资料。

2.请教老师。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通过查阅图书、网上资料得知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传说文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来的,他根据万物的形象创造了汉字。这个故事说明汉字的出现与图画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最早的汉字都是象形文字。

从早期的甲骨文开始,汉字就不断在变化,最终形成了横平竖直、四角方折的方块字,并流传下了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等优美字体,无论是刀刻,还是用毛笔书写,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历代文人用不同的汉字字体书写了大量杰出的书法作品。

1.甲骨文:古时候的人用还不太成熟的文字或符号刻在龟甲、兽骨上,这就是甲骨文。

2.金文:到了青铜时代,文字经常被铸刻在祭祀用的青铜器上,古人把铜叫作“金”,所以这时的汉字就叫金文。

3.篆书:金文经过整理,成为大篆。秦始皇统一汉字时,对各国使用的大篆字体进行简化,创造了小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形体基础,这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隶书:秦汉时期,有一个叫程邈的人,创造出了一种结构简易、书写方便的字体——隶书。这是汉字字体的一次关键性的变革。

5.楷书、草书:在隶书的基础上,汉字向两个方向发展和变化。一方面向简易和秀美的字体改进,出现了工整漂亮的楷书;另一方面是追求书写的便捷,产生了简笔连写的奔放自由的草书。

四、研究资料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弄懂了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这有利于我们掌握这些汉字,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同时,汉字发展史也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投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其沿革。

五、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还折射出各个朝代的变迁和兴亡。

2.汉字字义的变化就更加大了,从一开始的象形字(用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形状)到如今的形声字(字义用偏旁表示,读音用同音字代替,再与偏旁合成字),处处体现出人类思维的进步。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现在还有很多异体字出现在大街上,但是字典里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等。不过中国现在进步得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汉字的不足之处会逐步完善。

一开始就点题:提出研究的目的。

调查方法清晰明了。

资料整理分类清晰明了,总结到位。

总结研究汉字演变的意义和价值。

提出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图书和网上资料来搜集、整理研究资料

通过研究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这个研究报告结构完整,格式规范,主题突出,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读者读后能清晰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关于我们家的生活变化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家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爸爸妈妈常说:“你们现在的生活与我们当年的生活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年的生活可苦着呢!”每当听到这些话,我都会十分疑惑。于是,我决定对我们家生活的变化做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家里以前的照片,了解家里过去的情况。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里的变化。如,自己观察、询问父母,以了解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3.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有关书籍,对比家里的变化。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新、老照片对比

生活用品的变化

做饭用的炉灶被电磁炉取代了;电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爸爸妈妈的讲述

新、旧生活对比

以前的衣服都是手工做的,样式简单,布料较粗,现在买的衣服样式新颖;以前吃的种类较少,现在花样百出;以前住的是平房,现在是华丽的高楼……

上网

索,查阅书籍

变化的原因

国家的富民政策落实得好,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实地考察

衣食住行

衣服美观,质量更好;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变成摩托车、轿车;吃的东西丰富多样……

四、研究结论

1.科技发达,现代发明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所需,如: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2.国家的富民政策落实得好,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家的人均年收入不断增长。

3.我家的交通工具也不断更新,现如今,父母都骑上了摩托车,开上了汽车,以车代步,出行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4.我家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对父母的话产生疑惑,提出问题。

多种途径进行调查。

列表具体陈述了从各个途径收集到的信息。

结论分条列出,总结了“我们”家生活的变化及原因。

提出问题

研究方法

整理资料

得出结论

这份研究报告主题鲜明,能用充分的调查材料说明问题。语言简练,表达清楚明白。作者采用的调查方法也很有效,得出的结论真实客观。

电脑,要靠自己把握

——关于电脑使用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报告

虞 挺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技发达了,我们跨入了信息时代,电脑成了我们青少年当中最为普及的一种高科技产品。我想调查一下使用电脑对青少年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使用电脑的资料,看看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2.调查同学的上网时间,结合他们的视力进一步分析。

3.问问身边的人,谈谈他们的意见。

三、调查研究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电脑的好处

用电脑上网可以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浏览网页、买东西……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报刊、书籍

电脑的坏处

一些青少年每天泡在网吧,对打游戏上了瘾,成绩一落千丈,有的还受到不良影响,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

爸爸讲述

视力下降和电脑的联系

小时候没有电脑,同学们的视力都非常好;现在的青少年十有八九都近视了,大多数都因为电脑。

四、研究结论

电脑对青少年的好处与坏处只有一线之隔,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限便是弊。我坚信,只要我们青少年把握住自己,不沉迷于网络,是可以实现“绿色上网”的。

提出的问题很有时代价值。

通过询问身边的人和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方法可行。

明确获取信息的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设计精细,统计合理。

依据调查事实,归类、分析,得出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

总结,提出分清利弊界限,把握自己,不沉迷,实现“绿色上网”的主张。

提出问题

调查方法

资料整理

得出结论,表明观点

小作者从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角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科学可行,归类与分析符合要求,得出的结论也比较有针对性,希望此研究报告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远离垃圾食品,改善生活环境

——关于人民小学校门口脏乱情况的研究报告

金可欣

一、问题的提出

人民小学校门口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也堵塞得很厉害,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对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询问校门口值日干部,了解每天校门口的垃圾数量。

.调查校门口流动人口。

.调查校门口交通堵塞的原因。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从校门口值班室了解到校门口每天都会有垃圾,食品垃圾最多,还有

白色污染

”,比如塑料袋、食品盒等。

通过调查,发现校门口流动人口每小时至少

人,小摊贩较多。

通过调查,发现校门口交通堵塞的原因是学生上学放学时接送的车辆较多,小摊贩又在路边摆摊,从学校出来刚好又是一条街道,往来行人众多,从而造成交通堵塞。

四、建议与措施

建议市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委派人员定点巡逻,及时制止路边摊的无证经营。同时,希望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提倡

保护环境

”,教育学生不买垃圾食品。

.校门口值日干部多加管理,及时制止小学生买垃圾食品。

.给学生讲垃圾食品是怎样生产的,并讲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

简要交代了研究的内容和原因。

调查细致,记述详尽。

结尾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提出问题

进行调查

整理资料

提出建议

小作者能根据人民小学校门口脏乱情况展开行之有效的调查,问题提出准确,调查方法具体,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记述详尽,建议与措施合理可行。这是一篇合格的研究报告。

第四单元习作

他______了,美

文展示

他感动了

那是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他刚刚转到这所学校。踏进这所陌生的校园,步入陌生的环境,走进陌生的教室,有太多陌生的面孔。面对老师、同学,他有太多的紧张和慌乱。下课了,他孤独地坐在课桌前,看到旁边的同学三五成群,有说有笑,他不禁想起和老同学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

“你叫什么名字?”话音未落,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上,轻轻地拍了拍他。一个瘦小的女孩用她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他。“走,我们出去待会儿吧!”她边说边把他拉到了教室外。她的语气,是那么温暖,那么亲切。看着她快乐的笑脸,他一下子放松了,内心的孤独感渐渐地消散,逐渐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新朋友。

转眼半年过去了,元旦的脚步临近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原来学校的同学们打来电话,邀请他回去参加班级元旦联欢会。踏进离开许久的校园,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那么熟悉。他飞奔到了三楼,站在教室门口,静静地听着里面热闹的声音,心里无比激动。“嘿,曼江!”第一个发现他的果然是他最好的朋友。全班40名同学的目光一下子聚集过来。他微笑着向教室里走去,同学们都围在他身边,拉着他的手,用关切的目光望着他。班主任老师仍然那么和蔼,那么慈祥。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他和老同学一起完成了联欢会上的压轴节目——水果拼盘。那天,快乐萦绕在每一个同学的心田……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每当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他耳畔响起,他总会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时刻,总忘不了这浓浓的同学情。

作者采用神态描写,描写了女孩的眼睛“炯炯有神”“大”,令读者感受到了她的友好。

描写全体同学的目光,此时无声胜有声,易于读者融入当时的情境。“微笑的面孔”与“关切的目光”碰撞,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

结尾处引用歌曲,升华主题。

开篇直接引入,叙述故事

结识新朋友

到原来的学校参加联欢会,不忘老朋友

升华主题,引起共鸣

本文以“浓浓的同学情”为中心,通过描写“他”在新的环境里结识新朋友、到原来就读的学校参加元旦联欢会两件事,明确地表达了中心。语句顺畅,描写生动,既有细致的神态刻画,也有其他描写的适当配合,给人印象深刻。

他陶醉了

春天,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飘着一种幸福的味道。他站在月季花丛中看着含苞待放的花朵,陶醉在幸福的空气里。

月季花对于他来说是幸福的象征,月季花——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却是他快乐的动力。

“姥爷,您说它会活吗?它看起来好弱小呀。”他一边用手拍实月季花旁的土,一边疑惑地问。“会,它一定会活的,因为它像你一样坚强呀!”姥爷看着弱小的月季花,笑着说。“姥爷,你可不许骗我,万一

它不活,怎么办?”他嘟着嘴问。

“一定会的,只要你好好照顾它,然后每天都很快乐,它就一定会活的。而且我告诉你哟!它开花的时候,可漂亮了。”

“真的?”他的眼里闪着愉快的光,“那……我们去给它浇水吧!”

姥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了一起,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姥爷日渐消瘦的脸庞已不再那么有光泽,只是,小小的他没有发现罢了。

姥爷用喷壶浇着花,他在旁边看着姥爷的动作傻笑:“姥爷,等到月季花开的时候,你再来我家和我一起看花,好不好?”

“好呀!那时候你可就上学了。”姥爷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月季花慢慢长出芽,长出叶,渐渐长大了,而他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长大。

可是不久后姥爷却因为突发性疾病去世了,他没有哭,只因姥爷说过,快乐才会让月季花活着,他还要和姥爷一起看月季开花呢!

此刻的他站在月季花丛中,月季将要再次开花了。他仰望天空,心里喊着:“姥爷,你看见了吗?月季花要开花了,我真的好快乐好快乐,因为这是我们永远的约定。”

春天,幸福的起点,他陶醉在花海中,享受着只属于他和姥爷的快乐。

以环境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紧扣“陶醉”二字,带入“他”的回忆。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姥爷对月季花的喜爱。

文章结尾,表达了对姥爷的思念。

环境描写,点出姥爷对月季花的喜爱

“他”和姥爷关于月季花的对话

抒发对姥爷的思念

本文以优美的散文的笔调,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以月季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姥爷和“他”之间关于月季花的对话以及姥爷对月季花的呵护,表现了“他”对姥爷深深的思念。

他伤心了

风拂过稀落的树梢,又掉落几片秋叶。他捡了一片,随即将它轻轻地放回到地上。来到教室,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脸复杂的神情,而他的心里更是如一团乱麻。

过了一会儿,他原本有几分迷茫的眼睛渐渐湿润了,抽屉里又多了几张揉成一团的纸巾。他感到十分孤单,只好用胡乱拼凑的话语来安慰自己,那本该惬意地握着笔的手,因摔跤而多了一块红印,这块红印像一个醒目的图章,标示着他的失败。他心里很不舒服,鼻子不由自主地酸了起来。

老师宣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教室“放风”去了,他迟疑了一下,抬头望了望窗外的天空,天色是灰暗的,就如他此刻的心情。不断吹来的阵阵凉风,是清爽的,就像一块块的冰,帮他冷却着手上灼热的伤。

他走出教室,缓缓地走在种满植物的小路上,滚烫的泪珠又不自觉地从眼角里跑了出来,他下意识地向四周看看,还好没有人,他使劲地擦着微红的眼睛。

中午到了,该午休了,一闭上眼睛,他就想到没能入选备战全市小学生足球赛的学校足球队的事。他摇摇头,反复地低声安慰自己:“没事的,从头再来,从头再来……”可是两颗泪珠从眼眶里失控地滑落。

抬头看着窗外,外面阳光普照,四处鸟语花香,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环境描写,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情描写,突出“他”的复杂心情。

再次描写“他”的神情、动作,细致传神。

插叙手法的运用,交代事情的起因。

结尾以环境描写收尾,有象征意义,也升华了主题。

环境描写,写出他的烦恼

以他的行踪为顺序描写他的神态变化

交代事情的起因

终于顿悟,阳光灿烂

本文描写了主人公因为未能入选学校足球队而黯然神伤到最后顿悟的思想变化过程。全文语句优美,描写得生动具体,尤其是神态描写非常细腻,显示出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他感动了

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去年冬天那红的、暖人的冰糖葫芦和那位慈祥的老人。

去年冬天,他的爸爸妈妈到远方的城市打工,把他“寄放”在他的小姨家,由小姨照看。小姨忙着上班,那条静寂的胡同里只有他一个人。他摇摇晃晃地,像一条迷失方向的鱼。

“冰糖葫芦嘞——冰糖葫芦——”浑厚的长音划破胡同的宁静,带着几许沧桑和执着。他循着声音走去,胡同深处是一团耀眼的红色,映得它后面的老人满面红光,给这寂静许久的胡同平添了一丝热闹。“小帅哥,来根冰糖葫芦吧。甜的!”老人晃了晃身边的冰糖葫芦桩子,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插满艳红色冰糖葫芦的桩子和老人深红色的棉袄在他眼前晃动起来,成为这清冷的胡同中一抹温暖的阳光。

“我……没有钱。”他有些无力地翻了翻口袋,沮丧极了。天知道,他多么想得到一根那样艳红可爱的冰糖葫芦哇!老人似乎看破了他的心思,笑着从桩上抽出一根冰糖葫芦,慈爱地拍了拍他的肩,说:“吃吧,小帅哥,不要钱的。”他抬起头,有些犹豫。“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就给我这老头子唱首歌吧。”老人叹了口气,“人老了,就怕孤单,身边总没有人陪着,怪难受的。你唱首歌,就算是逗我老头子乐乐吧。”他欢喜地点点头,接过了冰糖葫芦,然后轻轻地哼唱:“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老人笑了,沟壑纵横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他望着那一桩子大大小小的冰糖葫芦和手中的那一串艳红,望着老人的笑容,顿时觉得胡同不再清冷,内心温暖了许多。

整整一个冬天,那串艳红的冰糖葫芦像一团小小的火焰,照亮了他的世界,温暖了他的内心。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他依然觉得每天都有温暖相伴。

倒叙开头,有吸引力。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老人慈祥、和蔼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描写老人一个善意的举动对他产生的影响。

倒叙开头,引出回忆

遇见卖冰糖葫芦的老爷爷

想买冰糖葫芦,发现没有钱

老爷爷送给他一串冰糖葫芦

他的内心倍感温暖

本文讲述“他”遇见了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爷爷,在自己没有钱买的情况下,老爷爷送给了“他”一串冰糖葫芦,“他”觉得非常温暖的故事。小作者描写得生动具体,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体现了老爷爷善良淳朴的品质。

他激动了

今天是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父亲节。作为父亲的女儿,我给父亲尽一点孝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我去找母亲商量怎么让父亲高兴。可是,我们商量了好久都没有想出办法来。后来,还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立刻对母亲说:“爸爸的胡子很多,而且长得很快。而爸爸又比较忙,所以,我想买一把剃须刀给爸爸,让他一有空就可以剃胡须。妈妈,你说好吗?”“好呀,孩子你想得真好!”我听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于是,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一家专卖店。那家商店东西真多呀!我想到自己是来买剃须刀的,便直奔陈列剃须刀的柜台。我精挑细选了一会儿,挑选了一把银白色的剃须刀。接着,我掏出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钱,递给了老板,买下了那把剃须刀。走出商店,妈妈转身对我说:“送你父亲一样东西不太好吧,再去买一样,好吗?”“好呀,只是我带的钱不多了。”“没关系,我这儿有钱。”于是,我就和妈妈一起去了蓝房子——一家专卖贺卡和礼物的商店。进了商店,我立刻开始挑选。我选好了一张可爱的小贺卡,妈妈看了以后说我的眼光真不错。

回到家里,我马上在贺卡上写下对父亲的祝福语。然后,我把它和剃须刀放在一起,耐心地等待着。

父亲下班回来了,我立刻迎上去把礼物和贺卡递给父亲。父亲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盒,等到看清礼物以后,他的嘴巴都张成了“O”形。他激动得伸出两只手,紧紧地抱着我,在我背后不停地轻拍着,嘴里还念叨着:“我的女儿懂事了,我的女儿长大了……”好一会儿,爸爸才停下来,我抬起头看了看爸爸,只见他的脸红得像两片桃花,鼻尖上还冒着几粒汗珠子,眼睛里还泛着闪闪的泪光。

这一幕,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感恩父母,我会一直践行。

父亲节到来,小作者想要给爸爸买礼物。

挑选礼物,描写真实细腻。

细致准确的神态描写,表现了爸爸激动的表情。

决定买剃须刀作为礼物送给爸爸

给爸爸挑选礼物

爸爸看到礼物时的激动

本文小作者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写了自己给爸爸送礼物的经过和爸爸收到礼物时激动的表现,表现了“我”对爸爸的爱。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流畅,对爸爸的神态描写让人忍俊不禁,继而心生感动,小作者真是个美好的女孩。

他笑了

手里握着篮球,耳畔不时传来队友的呼声:

传球,传球

……”

思绪不经意间飘回了上学期那场让我记忆深刻的比赛。

那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时,全镇中小学生篮球比赛,我们学校和另外一所学校对决。那所学校的篮球水平和我们相当。

比赛到了中途,上半场的失利让我们队的队员们垂头丧气,额头上的汗水流进了眼睛,酸疼不已,心里的苦涩更是难以言说。

离比赛结束不到十分钟了,分差却还有十分。教练的眉毛拧得紧紧的,我们也急得像热锅上团团转的蚂蚁。

——

哨声吹响,下半场比赛要开始了。上场前,教练攥紧拳头,神色坚定地说道:

不要急,球传稳,我们一定能赢。

我们点点头,伸出手叠在一起,大声为自己鼓劲:

加油!

比赛开始后,我们牢记老师的话,放缓了节奏。拿到球后,不再一个劲儿往前冲,而是瞄准时机,找准空隙,只求稳不求快。

进了!

上场后我们率先拿下两分,翻动的积分牌仿佛一针强心剂,给每位队员注入力量。

教练紧锁的眉头也开始舒展。我们互相打气,“

加油,加油!

场下的队员们大声欢呼:

好样的!

汗水打湿了球衣,摩擦的脚步声也仿佛在给我们鼓劲儿,比分逐渐追了上去。

还剩一分钟,依然还有两分的差距。

怎么办,怎么办!

我又着急了起来。转头望向场外的教练,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紧张和急迫,“

不要怕,我们可以的!

那一刻,我好像看懂了他的表情。

“十、九、八、七

……”

倒计时开始了,我紧紧地抓住球,生怕它被别人夺去,“

稳住!

我告诉自己。

接着我运用手臂的力量,将球投入篮筐,只见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三分!

全场欢呼。

我们抱作一团,每个人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人群中,老师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线,他额头上的汗水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老师用表情告诉了我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同舟共济。那一次的经历,教会了我在面对挫折时,要沉着冷静、坚持下去,风雨之后必是彩虹。

触景生情,引出回忆。

简单叙述事情的起因。

教练和“我们”的神态描写,凸显了比赛的紧张激烈。

神态描写再次显示气氛的紧张。

场面描写,突出比赛时的紧张气氛。

触景生情,引出回忆

比赛过程,气氛激烈

教练鼓励,终于获胜

归纳总结,得出感悟

本文回忆了自己和队友在一次比赛临近结束时和对手相差两分的情况下,教练以种种复杂而又富有内涵的表情鼓励“我”和队友们,最后赢得比赛的事情。小作者描写得生动细腻,对教练的神态描写给人印象深刻。

第五单元习作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美

文展示

另类的爷爷

我的爷爷和别人的爷爷不一样,他对我要求特别严格,好像我不是他的亲孙子。每次写作文,爷爷总是作为反面的素材出现在我的作文中。

爷爷的很多做法都让我难以理解,因此我很不喜欢他。可是他也不在乎这些,还是像以往那样对我严格要求,一点也不“悔改”。就说练习写字吧,他要求我每天都必须写两页的字,那可得占用我大部分玩的时间啊!我一点也不想!可是,爷爷把我盯得死死的,什么时候我完成了他才放我出去。很多次,我苦苦哀求爷爷可不可以少写点,可是爷爷就是不同意。这个爷爷真的很另类,他特别讲究原则,甚至还“大义灭亲”,连自己的亲孙子也不开个绿灯。对于这个另类的爷爷我是老有意见了。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玩耍的时候发生了矛盾。回家后,爷爷先批评了我,还告诉我要和小伙伴和谐相处。那一刻,我觉得很委屈,自己并没有错,可是爷爷却批评我,我真是恨透了这个“老头子”。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固执,一点也不懂得关心我,总是想着批评和教育我。

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我对这个爷爷真的是彻底失望了。平日里,我很少和他说话,即使说话语气也不好,可是这个另类的爷爷却一点也不生气。

在我的不解与气愤中,另类的爷爷陪伴我度过了大半的学习时光,在新学期的一次作文比赛中,我得了一等奖。我激动极了,这是我第一次获这么高的奖项,老师不仅表扬我写的字很漂亮,还夸奖我的作文事例典型。这一刻,我想起了爷爷教我写字的情景,那些误解爷爷的场面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原来这一切都得感谢这个另类的爷爷啊!

回家后,我一下子扑进爷爷的怀里:“爷爷,我误解您了,对不起,原来您对我的严格完全是为了我好啊!”听了我的话,爷爷摸着我的头说:“我孙子终于长大了。”是啊,我终于长大了,也真正理解爷爷的良苦用心了。

我爱爷爷,虽然这个爷爷真的很“另类”,但他的“另类”中全是对孙子深深的爱!

开篇点题,总起全文。

事例一,说明“另类”的爷爷特别讲究原则的性格特点。

事例二,“我”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爷爷却只想着批评和教育“我”。

真正理解爷爷的良苦用心。

开篇点题,另类的爷爷

用具体的事例介绍爷爷的特点

终于理解爷爷的良苦用心

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方法,先用“坚持原则”和“当‘我’和别人发生矛盾爷爷总是批评教育‘我’”这两件事写出爷爷的另类,再通过“我”受到老师夸奖这件事写出了“我”终于理解了爷爷的良苦用心。小作者语言幽默、真实、生动,人物刻画细腻,选取的事例典型,人物形象立体、鲜明。

班上的“诸葛亮”

广东深圳万丰小学六年级 伍小轩

诸葛亮?谁?哈,他就是我们班的袁宇凡!

说句实话,他一点儿也不像诸葛亮那般气宇轩昂。瞧瞧,稀疏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特别是瘦小的个头,怎么也不能跟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军师联系起来。但是,人不可貌相啊!就因为他十分机灵,一眨眼一个点子,大家才送给他这个小小“诸葛亮”的雅号。

袁宇凡十分迷恋、崇拜诸葛亮。在上学期的《思想品德》课本上,有一幅《草船借箭》的插图: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谈笑风生。周瑜则侧立一旁,像只斗败的公鸡。袁宇凡见了,心花怒放,兴奋得手舞足蹈。他飞快地拿出一张纸,一丝不苟地偷偷描画起诸葛亮的形象来。从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课本里画诸葛亮,笔记本上画诸葛亮,各种各样的贴纸上画诸葛亮,或坐拥空城,或三气周瑜,或得胜回朝,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仿佛再世啦!

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袁宇凡怎样呢?他可是我们班上数一数二的速算“神手”。每一次数学老师在全班进行口算比赛时,他总是,念念有词,眨眼间就报出了答案。拿第一犹如囊中取物,真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他也不能百发百中,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诸葛亮也有失算之时呀——有一回不就因为失了街亭,挥泪斩了爱将马谡吗?因此,袁宇凡的这点小小的失误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他也有比诸葛亮更胜一筹的地方!袁宇凡玩起电脑来可算是出类拔萃,他不仅能单枪匹马,独自组装出一台电脑,更擅长在网络平台上运指如飞,纵横驰骋!这在整个校园里无人能比。我想,如果举行计算机精英擂台大赛的话,诸葛亮先生肯定会“望‘袁’兴叹”,甘拜下风了!

嘿,这就是我们班的袁宇凡,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小诸葛亮!

写了人物外貌。外貌与十分机灵形成反差。突出人物与“诸葛亮”的相似之处。

十分崇拜诸葛亮,也是他得此名的原因之一。

速算的本领令人佩服。得名“诸葛亮”当之无愧。

讲述他比诸葛亮更胜一筹的地方。

前后照应,结尾总结,点明主题。

简介外貌

外号的由来

小小“诸葛亮”的过人之处

总结全文

小作者开篇描写了袁宇凡其貌不扬的外表,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一个机敏聪慧的小小“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全文构思巧妙,层次清楚,语言也颇具特色。

篮球少年

清晨凉风徐徐,篮球场上有一位身穿9号球衣的少年……

他看起来好像来了很久,汗水已浸湿他的9号球衣。只见他猛地一个跳跃,球就穿过球网,落在了地上。他将头一摆,汗水如雨珠般掉落,滴在了球场上……少年弯下腰,捡起球,继续练着。

不久,少年的同伴来了,他们好像事先就约定好了一样,他的伙伴身穿3号球衣。我在一旁注视着这一切。隐约听见少年对同伴说:“我们来一场公平的对决吧,你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同伴笑着接受了他的挑战。

球场上,少年不紧不慢地穿过同伴的防线,准备来一个三分投篮,遗

憾的是球只在篮网旁转了几圈便落在了地上。少年灰心了,而他的伙伴却越战越勇,左一个突破,右一个三分投篮……

少年终于忍受不住失败的打击,挑战是他提出的,他却处于下风,将要败北,这是他意想不到的结果,要知道他在自己的眼里骄傲得像个王。同伴赶忙冲上去安慰他,说下半场还有机会……

球场边的观众越来越多,少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15分钟后,下半场的比赛开始了,少年整理好自己的情绪,马上来了一个三分投篮。同伴笑道:“这才是我认识的你。”

少年越打越勇,球一次又一次地穿过篮网。据观众统计,上半场加下半场的比分是65:62,少年暂时落后三分。他一个跳跃,球又进了,是三分!我很开心,但剩余的时间也不多了,不到二十秒,他能反超吗?这成了一个谜……

最后的两秒,少年接过球轻轻一投,时间仿佛就定格在这个时刻,只听“哐”的一声——球进了,9号少年赢了!

我混进人群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场反败为胜的比赛实在是太精彩了……

现在每每想起那个9号少年我总会思绪万千……

动作和神态描写,犹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般细腻生动。

一波三折,写出事情的经过。

表达情感真挚。

少年练球

约定赛球

上半场失利

下半场暂时落后

临结束前二十秒反超获胜

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小作者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用一波三折的情节,写出了主人公的赛场表现,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怪”老师

“这位老师真怪!”这是我对魏老师的评价。

每次踢足球,我们这帮小淘气,就会争先恐后地跑到魏老师的身后指指点点,不是给魏老师比兔耳朵,就是站在她的一侧,左手指着她,右手比一个字母“V”,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她非常“二”啦……前面的同学都捂嘴偷笑,魏老师察觉到身后有动静,说时迟,那时快,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肘往后一顶,“中弹”的同学夸张地捂住肚子,哇哇直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偷偷地望望魏老师,观察她的神情,魏老师一见到同学那挤眉弄眼的样子,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消失了,双眼笑成了一条缝,这真是百年难遇,以前从未有老师这样对待过我们这群假小子呀!我心里暗暗叫绝,魏老师的做法够怪吧!

魏老师上体育课也“怪”。她上课从不拘泥于形式,大部分时间都让我们跑、跳、跨、跃,我们可就不服了,纷纷向她提意见,她却以“体力没练好,怎么踢足球”这句话来回应我们。每次她都先做示范,比如跨,她会左脚一跳,右脚一蹬,双臂摆动,完成几个连跳动作。

魏老师批评人更“怪”,别看魏老师表面斯斯文文,有一种淑女范儿,其实她的内心里一直潜伏着一头狂暴的野兽,批评起人来,简直让人无法反击。你瞧,她又开动“发动机”了,什么“队伍不成样”,什么“你们自以为是”,什么“全都可以成为新一代球星”都被她给搬了出来,并且越扯越远,最后竟然谈起了人生大事。

可同学们都知道,魏老师不生气,不就是想让我们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吗?魏老师让我们练习跑、跳、跨、跃,不就是想让我们把基本功练扎实吗?魏老师批评我们,不就是想让我们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一个错吗?

这就是我的“怪”老师,她不仅让我喜欢,更让我心生敬佩。

开篇点题,设置悬念。

动作描写,介绍魏老师做法“怪”。

抓住语言和动作介绍魏老师讲课“怪”。

介绍魏老师第三怪:批评人更“怪”。

总结全文,抒发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总说魏老师“怪”

分说魏老师做法“怪”

讲课“怪”

批评人更“怪”

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写法,从魏老师做法“怪”、讲课“怪”和批评教育人“怪”三方面写出了魏老师教书育人时的与众不同,赞美了魏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小作者语言幽默、层次清晰,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了魏老师的人物形象。

唠叨又调皮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

多岁了,但是人老心不老。她这一生都很辛苦,做事也很细心。虽然她如今上了年纪,但是她做事仍然做得很好。不过她总爱替别人操心,遇见谁做什么事,她都唠叨个不停,我们很烦奶奶的唠叨。她不但爱唠叨,还有些调皮。不让她做的事情,她也硬要做,就跟小孩子一样。我经常用一句诗来形容奶奶: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记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我们回到老家,远远就看见了奶奶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等我们。她一见到我们就十分激动,因为我们许久没见面了。

回到家后,奶奶牵着爸爸走进厨房。噢!原来他们要包饺子,爸爸随手拿起菜刀,就开始切起韭菜来,奶奶发话了:

小心手,别剁到手,很疼的。对了,油放了没有?味精呢?盐多放点才好吃,多放点葱末和肉,我孙女爱吃!哎呀!刀要捏紧,左手不要伸过来,从左到右挨着切,然后横着切

……”

爸爸不耐烦地说:

妈,行了,我都知道了,您先去旁边坐会儿,行吗?做完给您吃。

奶奶一脸失望的表情,只得说:

好的,那你自己小心点吧

……”

我和妈妈上前安慰道:

妈!

(奶奶!)

别生气了,您可是我们的大家长呀!您伤心了,谁会开心呀?

说完奶奶又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饺子出炉了!

爸爸叫道。我立刻夹了一个给奶奶尝,我们都齐刷刷地看着奶奶,只见奶奶嘴角上翘,说了一声:

好吃!

这下我们才放下心来,一起开心地吃着。哇!饺子里满满的都是爱。这才是家的味道吧!不一会儿,盘子里只剩下一个饺子,我正想吃这个饺子时,没想到被奶奶抢先一步吃了!

瞧,这就是我唠叨又调皮的奶奶!

总写奶奶的特点。

包饺子时,奶奶唠叨个不停,尽显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吃饺子,显出奶奶的调皮可爱。

结尾照应前文。

总写奶奶爱唠叨和调皮

包饺子,奶奶唠叨

吃饺子时的场景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包饺子、吃饺子的事例写出了奶奶爱唠叨和调皮的特点。小作者抓住奶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唠叨而又调皮的奶奶形象。

胆小鬼

我生病了,昨晚没睡好觉。爸爸妈妈就让我今天睡到自然醒。

早上我醒来一看时间,9点半了,房间里静悄悄的。我想到昨天晚上妈妈告诉我:“明天早上爸爸妈妈去上班,你就放心呼呼睡大觉吧,你醒来不是张惟奕来咱家写作业,就是姥姥来陪你。”于是,我就连喊了两声张惟奕,却没有人答应,我又提高嗓音喊:“姥姥,姥姥,快过来。”还是没人答应。我一下子害怕起来,我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家待过呢。顾不上穿衣服,我一个箭步冲到电话旁给妈妈打电话,好让妈妈通知姥姥快点来。

正在打电话时,我无意间看到茶几上有一些奇怪的东西:一盒清凉油上面立着一瓶防晒霜,防晒霜瓶子上稳稳当当地站着一支红色的小铅笔头。在它旁边放着一瓶双黄连,双黄连瓶子上还摆着一支水笔。这是谁摆的?这么高难度?我忙在电话里问妈妈:“茶几上的防晒霜、铅笔是你摆的吗?”妈妈说不是她摆的。这下我就更害怕了:“难道有坏人进来了?或者是有鬼?”我越想越害怕,战战兢兢地穿好衣服又跑回客厅。房间里还是寂静无声,我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害怕和好奇驱使我又壮着胆子走到了茶几旁。这时我发现在清凉油下面还压着一张大白纸,上面写着:“顺顺,把双黄连喝了,有事打电话。”哦,这下我明白了,原来是爸爸为了吸引我看到这张纸,才摆了这奇特的造型。

姥姥还没来,我只好一个人胆战心惊地到厨房找吸管喝双黄连,可是没找到。我又连忙跑回客厅,刚到客厅,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叮当”一声响,像是什么东西掉在地上了。我吓得魂飞魄散:“不好,有鬼!”我冲到门口,拉开房门,跑到房门外,再也不敢回头看。就在这时,我的大救星——姥姥终于来了。姥姥一来,我一点也不害怕了,急忙拉着她就去厨房。一看,原来是我慌乱之中没放好盘子,它掉在地上了。姥姥笑我:“你可真是个胆小鬼,自己吓自己。”

介绍事情的起因。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我”害怕的心理。

心理描写再次突显自己的害怕。

交代事情真相,悬念迭起。

意外声响,再次“魂飞魄散”。

姥姥到来,顿时不再害怕。

因病独自在家

没人陪伴,心生惧怕

初见双黄连,心里更害怕

找吸管,听声响,吓得魂飞魄散

姥姥到来,不再害怕

小作者把自己一人在家心惊胆战的经历写得细腻真实,具体生动。首先,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方法,把自己的害怕心理描写得细致生动。其次,作者在叙述自己害怕的过程中,采用一波三折的情节构织法,整个过程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写活了一个“胆小鬼”的形象。

第六单元习作

神奇的探险之旅,美

文展示

神奇的探险

在黄沙弥漫的撒哈拉沙漠,有一串串清晰的脚印,这些印迹见证了一群初出茅庐的探险家们的伟大壮举。

三天前,我和探险爱好者王伟还有我那胆大鲁莽的表哥一起来到这里,准备完成沙漠探险任务。来的时候,我们对这次探险活动充满了信心,他们两个一致推举我当这次探险小队的队长。

但是,到了第四天,我们都变得疲惫不堪,信心全无。因为我们遇到了沙漠探险中最可怕的问题——缺水。水是生命的保障,水有人在,水断人亡,而在沙漠里,水无疑更加珍贵。可这时,我们却一滴水也找不着了。沙漠中的仙人掌不见踪影,我们已经整整一天没有水喝了。

熬到第五天时,在行进的途中,表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了队伍的后头。他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段裂开的仙人掌。在这个时候,仙人掌可是救命之物啊,正当他把汁液滴进嘴里时,经验丰富的王伟似乎感觉到了水的气息,转过头来看着表哥,那眼神是惊喜,是渴求,更是愤怒。我也睁大眼睛……表哥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又经过这么一惊吓,手里的仙人掌滑落到干燥的沙漠中,瞬间干枯了。这下,我是真绝望了,不得不望着无穷的沙漠发呆。

突然,王伟从腰间掏出匕首,一步一步地向骆驼走去。谁都知道他接下来要干什么。表哥这时站了出来,说道:“你不能这样,骆驼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不能这样做!”王伟像遭了电击似的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见这一幕,我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去寻找水源,可怎么才能激起大家的信心呢?对了,我何不来个‘望梅止渴’呢?”于是,我郑重地对他们说:“前面就是水源,我们快前进啊。”他们一听,不知从哪来的劲,纷纷拼尽最后的力气,终于找到了一大片灌木丛。我们都知道有绿色植物的地方一定有水源。于是,我们开始挖,一寸、二寸、三寸……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找到了水源。补充了水之后,我们又继续进行探险之旅。

经过一番努力后,我们终于走出了沙漠,完成了探险任务。

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

写出面临的困难。

神态、语言描写,突出情况危急。

找到水源。

组建探险小队,沙漠探险

缺水

表哥想偷喝仙人掌汁液被发现

王伟想杀骆驼

“望梅止渴”,找到水源

经过努力,完成任务

本文小作者通过想象,记叙了一次沙漠探险任务。从遇到困难到完成任务,险象环生,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通过具体的描写,突出了“险”象重重,给人印象深刻。

热带雨林探险之旅

五天前,我们踏上了巴西的土地,准备来这儿的热带雨林探险。

和我一起来探险的有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李教授和我的好朋友徐文。

下了飞机后,我们转乘了火车,来到了郊区。郊区是一片平原,人烟稀少,我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距离火车站约一千米外的一条绿线,那是森林的外围。此次探险,我们只带了指南针、三只手电筒(晚上用),一把猎枪(并不是打猎用,而是防身),一把斧头(可制造我们需要的东西)。带上这些东西,我们便轻装上阵了。

傍晚时分,我们进入了森林。此时是夏天,夜晚天气凉爽,李教授让我先爬上一棵树躺着休息,我也不用盖被子了。他和徐文则分别在另外两棵树上躺下来。恼人的是,虫子们的叫声太响了,总是打扰我的美梦。

这一觉睡得不太好,第二天,我便早早地醒了。森林里食物不用愁,有特别多的水果。不一会儿,李教授就找到了一个西瓜。我用斧子将西瓜劈开,美美地吃了一顿。拎起猎枪,擦擦嘴巴,我们出发了。

探险前,李教授告诉我们,这次不打算穿越整个雨林,因为这太危险了。我们计划从北部出发,到达雨林的东部。李教授还让我和徐文在我们经过的每一棵较显眼的树上都用斧子做标记,这样我们就不会迷路了。

雨林的景色真不错,周围一片绿色,都是参天古木,树上缠着青藤。林间鸟叫声不断,空气很清新。只是偶尔传来野兽的吼叫声,让人心惊胆战。于是,我们没有了欣赏景色的闲情逸致,绷紧了神经,抓紧猎枪,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一天又过去了,我很庆幸没遇着野兽。正当我们分别爬上树,准备休息时,突然传来了一阵细微的声音。我坐了起来,用手电筒一照,只见两颗亮晶晶的东西在草丛里晃来晃去,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我抓紧了猎枪,从那两个亮点的距离,推断出了那家伙的头以及身子的大小。我端起枪,朝那两个亮晶晶的东西间哆嗦着开了一枪。随即,周围没了动静,我往那一照,只见地上有一摊血,原来是一只小狼崽。我顿时瘫软在了树上,这一夜我们都没睡着。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凭着后来用斧子砍成的三根拐杖,走出了雨林。真得感谢斧子,要是没了它,我们肯定走不出去了。我还要感谢的是猎枪,这几天,我们凭着它与野兽搏斗了许多次。

这次的热带雨林历险,我经历了最危险的事,当然,我也看到了最美的景色,我感到无比自豪。

开门见山,介绍事情起因。

介绍所带装备。

简介如何解决吃住问题。

美丽的景色和紧张的氛围构成鲜明的对比。

遇到危险,扣人心弦。

三人一起探险,介绍装备

介绍如何解决吃住问题

遇到狼,开枪射死狼

简介克服其他危险和困难

完成任务,无比自豪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小作者和李教授、徐文在热带雨林的一次探险经历。小作者想象力丰富,想象合情合理,描写生动具体,表现了小作者一行三人不畏困难和危险的探索精神。

冒 险

噢,放假了,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在假日里我该干些什么呢?唉!除了做作业,就是看书,不然就是背课文。真是的,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学习,生活一直都没什么变化,太无聊了。

为了让我的假日跟平常与众不同,我准备拟定一个计划,好好放纵一番,玩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冒险好。

我找来我的好朋友

——

探险爱好者小雷和我的表哥一起去冒险,为的就是大家一起有个照应。等我们全副武装后,就踏上了冒险之旅。

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又诡异的山坡上,我们谁都没有来过这个陌生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害怕。我们继续走着,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树木左摇右摆,鸟儿像惊醒了般,一股脑地飞出了树林,我们艰难地冒风前进,头发被吹得凌乱,整个身体好像要被吹起来似的。我们顾不得这些,一鼓作气飞奔了出来。

脱离了危险的狂风后,我们停下来喘气,忽然天降暴雨,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山体滑坡了。眼看危险就要来临,这可怎么办呀?在危急的时刻,经验丰富的小雷赶忙拉着我们往山体的右侧跑去。刚刚跑了几步远,忽然听到如雷的声响,我们扭头一看,一大股泥石流从我们身后迅疾地冲了下来。小雷大声喊道:

继续跑!

我们跟着小雷继续往前跑,没有跑多远,雨居然不下了。跑出危险区后,我们像逃亡的士兵,立马奔回了家,嘴里还不停地喘着粗气,被刚才的场景吓得直冒冷汗。

这次的冒险太刺激了,太令人难忘了。

由现实暑假生活引出探险。

初遇狂风,情况危急

遇到泥石流。

安全到家。

暑假想探险

结伴出行

遇到狂风、泥石流

逃离危险

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作者假日和好朋友们去探险的一次经历。小作者通过描写冒险时的环境变化及冒险人的言语、动作,生动再现了当时紧张、激烈的场面,让读者仿佛也身临其境。

金字塔探险

我和我的同班同学大卫都是探险爱好者,我们十分想了解金字塔。一天,我们来到了金字塔前,却不知道要怎么进去。这时,有一位向导,他答应跟着我们一起去探险。

寻找金字塔的入口十分困难,我们花了九天九夜才找到。据向导介绍,凡是进入这个入口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虽然危险,可我和大卫还是想进去。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到了里面,我们发现了许多人的尸体,这些人全部死在了金字塔的机关下。向导突然有些害怕,不敢进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地溜走了。

再往里走,金字塔的大门突然关闭,我们都被困在里面了!大卫赶忙用力顶住大门,可是徒劳无功,大门纹丝不动。没办法,我们只能继续往前走。

到了一个地方,突然一阵巨响,几千支箭飞了过来。我们措手不及,来不及反抗。难道这就是法老的诅咒?这时,大卫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黄金圣甲虫。

这个发现,让我们躲过了一劫。我们靠着这些黄金圣甲虫,抵挡住了那些弓箭的射击。

走着走着,我们终于到了法老的王墓。可我们不知道,里面有更大的机关。

法老的王墓突然亮了起来,如同白昼一般。接着,有一些像木乃伊的人朝我们走过来。如果让木乃伊接触到我们的身体,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我们害怕极了,不由自主地往后退。在危急的一刻,大卫再次发现一个更大的秘密:在金字塔的墙壁上,有一个圆形的突起。大卫顺手按了一下,那些木乃伊顷刻倒地,全无声息。而不停射击的弓箭,好像听到了指令一般,立即停止了射击。

我们在这里仔细查看了好长时间,大卫又用微型相机拍摄了一些照片,记录了一些东西,就离开了金字塔。

这次探险,虽然危险,但是我们也大有收获。

交代事情起因。

进到入口,心生恐惧。

利箭飞来,措手不及。

靠着黄金圣甲虫化险为夷。

遇见木乃伊,靠机关再次转危为安。

结束探险。

向导帮助,探险金字塔

进到入口,心生恐惧

三次遇到危险,结果转危为安

大有收获

本文小作者想象非常奇特,利用在阅读中了解到的金字塔未解之谜的特点,以探险为线索,描写了两位小探险爱好者的探索全过程,全文不仅一波三折,悬念迭起,小作者更是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底,将探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非常真实,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海底捉怪物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头顶是一望无垠的蓝天,身下是疾驰的海艇今天,我格外地兴奋,因为我要到夏威夷岛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

和我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博学的生物学家李教授,还有和我同样喜欢探险的表哥。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人们在这里举行舞会。在人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从海里跑出一个看起来又湿又黏,浑身泛着绿光的怪物。它在舞会现场不停地追逐那些穿着艳丽的女士和西装革履的老板,把那些人吓得半死。游客们纷纷逃离,夏威夷群岛变得萧条。为消除人们的恐惧,重现夏威夷群岛的繁华,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请求了援助,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两名潜水员协助美国捕捉这只怪物。万分荣幸的是,我和表哥就是这两名潜水员。

在下水前,李教授给我们讲解了具体的注意事项,还有避免发生意外的防范知识。我们穿好了潜水服,背上了氧气筒,欢快地潜入水中。

根据李教授的判断,这只怪物在夜晚出现,那么它一定害怕见光。所以我们断定它一定潜在深水域。于是,我们不断地往深处游。周围越来越暗了,我还是看不到底,只见几片海藻还在那轻轻抖动。我打开头顶上特制的手电筒,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几条可爱的热带鱼,还有几只乌贼。

突然,“咚”的一声,不知是什么东西碰了一下我的头。我用手电筒一照,原来是一艘破旧的船,舱门是开的。这时在舱门内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身影——那个皮肤是淡绿色的怪物。

对!这就是那个可恶的怪物!见到它,我不免有一点儿紧张和害怕。不好,它想跑了。只见它“脚”一蹬,瞬间游出了三四米远。呵!水性不错。我们用尽全力追了上去。它时不时地回头张望。我们追着追着,那深绿色的眼睛在暗处忽地亮了起来,好像在冒着寒气。我们现在离它只有四米远了,是最好的动手时机了。我掏出缩成像拳头般大小的网,慌忙地朝它撒去,就在我撒网的短短时间内,它竟又逃跑了。表哥见状,连忙又追了上去。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我轻轻地抛出网。最终它还是难逃我的“五指山”。怕它的样子吓到大家,所以我们到晚上才将它拉上岸。

夏威夷岛的夜色是如此的美,它又重新恢复了以往的繁华。可我的心里却在期待能够有新的探险……

开头设置悬念。

插叙手法,介绍起因。

介绍环境,凸显不易。

怪物潜逃,穷追不舍。

吸取教训,难逃大网。

环境描写,照应开头。

介绍任务

初遇怪物

怪物潜逃,穷追不舍

吸取教训,难逃大网

捕捉成功,照应开头

一次捕捉怪物的经历,既展示了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又展示了小作者扎实深厚的语言功底。开头结尾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和谐、优美的氛围。同时,故事情节设计合情合理,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惊心动魄的探险

我的爸爸是个探险家。这一次,他准备带上我们一家去南美洲探险。

拂晓,我们便坐上了前往巴西的飞机。当全家还在紧张与激动之时,飞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巴西首都的巴西利亚机场。

此时,我突然问道:“爸爸,我们真的要去丛林探险吗?”

“当然,孩子!”爸爸笑着点点头。

我们买了一个价廉物美的便携式手推车,就直接向目的地进发了。

当我们一家来到丛林深处之时,天色开始慢慢暗下来。爸爸吩咐我收拾出一块较平坦的空地,他则去搭帐篷。

我爽快地答应了。不一会儿的工夫,大家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经过这一路的长途奔波,大家都疲惫不堪,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快到半夜之时,一声鸟叫划破了夜晚的宁静,我被惊醒了。我悄悄地起身,好奇地听着帐篷外奇怪的脚步声。接着,我又轻轻地拉开了拉链口。在朦胧的夜色中,我隐约看见了几只毛茸茸的动物,耳立,尾长,头上还长了两个灯泡似的东西,发出蓝莹莹的光。是狼!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开始恐慌了……

“我该怎么办?该用什么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呢?”我开始着急起来。

忽然,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动物世界》里不是讲过,带毛的动物最怕火吗?于是,我用爸爸给我生火用的打火机,伸出手在帐篷外大胆地点燃了生火必用的纸团,然后敏捷地抛出燃着的火球,火球直接滚向那几只毛茸茸的狼。一个,两个,三个……火球所带的火苗,恰巧又点着了周围已经枯萎的杂草,随着火势的增大,同时还伴随着“噼噼啪啪”的声音。狼,终于被吓跑了!

就在这时,我发现爸爸出现在离我帐篷不远的地方,迅速地扑打着还在地面蔓延的余火。

熄灭火焰后,我们一个个弄得到处都是炭灰。特别是爸爸,不知什么时候,用沾了炭灰的手在脸上抹了几下,就像一只可爱的大花猫。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地笑了起来。

交代一家人准备去南美洲探险。

夜宿丛林。

野狼来袭。

智斗野狼。

扑灭火苗,一家人其乐融融。

飞往巴西

准备工作

发现野狼

智退野狼

扑灭火苗

这篇作文表面看起来像写实作文,其实是作者的想象之作。小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一次有趣而又刺激的南美洲探险之旅。语言通俗易懂,流畅自然。

第七单元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美

文展示

参观秦兵马俑

四川省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五(5)班 刘益菲

一提起千年古城西安,大家就会想到美丽的骊山、杨贵妃沐浴过的华清池、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而我却更喜欢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

去年暑假,我随爸爸、妈妈游历西安,并参观了我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是什么呢?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类别之一,是用陶土做成的兵、马形状的殉葬品。

一进展厅,我一下子就被一号坑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兵马俑,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了电视剧里两军对阵、厮杀、混战的场面……我估算了一下,这里有超过6000个兵马俑。走近细看,这些兵马俑和真人一样高大,模样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

二号坑虽然不如一号坑大、兵俑数量多,但布局像八卦阵一样复杂,兵种也更加齐全。这里有陶俑、陶马

1300

多件、战车80余辆及大量金属兵器。其中的一辆铜车马,像是当年三军统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时使用的,被称为“青铜之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等图案,红、绿、蓝、紫等色彩丰富艳丽,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不已。

三号坑呈“凹”形,面积不大,像是供统帅和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部,让人伫立良久,浮想联翩。

据解说员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啊!

看完兵马俑,我对古老的中华文明肃然起敬,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这些记忆和感动将永远留在我心间,激励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开头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入介绍对象——秦始皇兵马俑。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兵马俑。

介绍一号坑的场景,联想与现实相互交织,展现了兵马俑的雄伟、壮观。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抓住二号坑的特点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辆铜车马。

概述了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表达了赞叹之情。

开头对比引入话题

概括介绍兵马俑是什么

分述不同展厅的兵马俑的特点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小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三个兵马俑展厅,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将亲身体验和搜集的资料融合在一起,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美丽的都江堰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说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短兵相接,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恰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公元前256年,李冰及其子二郎率众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了人民。该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灌溉田畴,造福着一代又一代四川人民。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穿过伏龙观,放眼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苍苍,几处亭台楼阁掩映在山林中。碧绿的岷江水像一块翡翠,微风吹过,江面上泛起鱼鳞似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又像撒下了一层碎金。

来到分水亭,只见远处重峦叠嶂,正前方是岷江出山口。可想而知,岷江水是经过了多少曲折才流出山口的。在分水亭左边也有一条江,干涸的河床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突然,左边的江打开了一个闸门,岷江水蜂拥而至,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霎时,鹅卵石就被江水吞没了。

踏上长两百多米的安澜索桥,往下看,岷江水翻滚着,奔腾着,如同川剧里的变脸,又似被谁染上了色,从碧绿色变成了土黄色。

走到岷江右岸,登上了秦堰楼,俯瞰都江堰。岷江水在都江堰内的流程是个横卧的英文字母“Y”。中间那块将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的叫“鱼嘴分水堤”,从宝瓶口流出的这边是内江,另一条是外江。你还别说,鱼嘴分水堤既像一条大鱼在向远处眺望,又像一艘巨轮在岷江上乘风破浪。再向对岸望去,对岸山峰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

“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啊,都江堰,你真是太美了!

引用名言,简介都江堰水利工程。

介绍都江堰的修建历史及价值。

介绍岷江水的特点。

介绍分水亭的景色及岷江水浩荡的气势。

介绍安澜桥。

详细介绍了鱼嘴分水堤。

诗句结尾,感情真挚。

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

修建历史背景

宝瓶口

分水亭

安澜桥

鱼嘴分水堤

结尾抒发情感

这篇文章给人印象深刻,描写景物细腻、生动。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讲述顺序清楚,有条理。表述生动,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都江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巧用诗句,抒发感慨与赞美之情。

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又称为福建土楼,遍布福建省漳州市的南靖、龙岩、永定、诏安一带,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南靖土楼还有一个别称——客家土楼。此称号来源于居住在土楼的客家人。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人。

土楼的外墙是由黄土沙、小石头混合建成的,历经了时间的洗礼,它的外墙依然如石头一般坚硬。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客家人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宏伟而坚固的“堡垒”来抵御匪徒的侵犯。走进土楼内部,可以发现里面都是由大大小小的木桩构成的楼层,古老的木房历经了岁月的打磨,流露出别样的古韵。

一般的土楼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仓库,第三层则是卧室。只有在土楼的最上层才能开窗,为的是防盗贼、火攻和水淹。客家人想尽一切办法,让亲族在里面安居乐业。

南靖土楼的主要景点之一——田螺坑土楼群,又称“四菜一汤”。“四菜”是四座圆形的土楼,“一汤”是中间的方土楼。土楼主要是由土、石粉、木头和瓦建成,墙体有1.2米厚,这可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同学的身高啊!土楼一共有五层,一、二层是没有窗户的,三至五层才有窗户。根据南方潮湿的气候特点,客家人将窗户设计成了外小里大的喇叭形。每个土楼里还建造了防备失火的水井。从山顶向下看“四菜一汤”,就像一朵绽开的梅花,很是壮观!

南靖土楼中有一座堪比“比萨斜塔”的楼,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楼内一、二层的柱子不歪,三到五层的柱子是东倒西歪的。三层的柱子都向右斜,四层的都向左斜,五层的柱子更稀奇:有的向左,有的向右。裕昌楼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稳稳地屹立在青山绿水之间。

南靖土楼不仅在中国民居中是非常奇异的,在世界民居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是最神奇而又美丽的古代建筑。

介绍南靖土楼的特点和位置。

介绍“客家土楼”的名称来源。

介绍土楼的建筑及结构特点。

介绍田螺坑土楼群。

介绍裕昌楼。

总写土楼的文化地位。

总写地理位置和特点

介绍其名称来源

介绍构造特点

介绍田螺坑土楼群

介绍裕昌楼

总写文化地位

本文在开篇分别介绍了南靖土楼的位置、总的特点和名称来源,然后按照顺序重点介绍了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这两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通过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突出了这两处建筑物的奇异特点。文章结尾点出了南靖土楼在中国和世界民居中的地位,表现了其神奇、美丽的特点。全文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是一篇很优秀的说明文。

沈阳故宫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也是东北的第一大城市。沈阳老城内的大街成“井”字形,沈阳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宫内古建筑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虽然它的规模比北京故宫小得多,但它在建筑上独具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的格局面貌。

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的主体建筑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等。

东路的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的地方,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都在大政殿举行。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从建筑上看,大政殿的造型很像一个亭子,不过它的规模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王亭的建筑格局源于少数民族的帐殿制。这十座亭子,就是十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

中路的崇政殿是皇太极日常临朝的地方。它的北面有一个凤凰楼,共有三层,它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西路增建的建筑,主要是乾隆时期建造的。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除此之外,沈阳故宫内部还陈列了为皇帝制作的精美的工艺品。看,这个葫芦状的、镶嵌着青玉的水晶雕刻器皿,上面还缀有高度仿真的玉叶子。要知道,这些工艺品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这座关外的紫禁城,保存完好,有着独具特色的宫殿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难怪享誉华夏,蜚声世界。

介绍沈阳故宫的位置及规模。

介绍沈阳故宫的修建历史。

介绍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

介绍东路的大政殿及十王亭。

简要介绍中路和西路的建筑。

简介精美的工艺品。

总写其历史文化价值。

介绍沈阳故宫的位置及规模

介绍沈阳故宫的修建历史

总体介绍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

分述各个建筑布局

简介精美的工艺品

总写其历史文化价值

这篇说明文整体结构较好,行文脉络清晰,既介绍了沈阳故宫的概况及历史,也介绍了各个建筑布局的特点,材料准确可靠,可以使读者加深对沈阳故宫的了解。

中国人的骄傲——长城

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讲起《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我也因此知道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有一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

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一览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雄姿。天还蒙蒙亮时,我们就站在了长城脚下。仰头望去,长城像一条青色长龙,隐隐约约地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登上长城,极目远眺,长城蜿蜒在山脊之上,又似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远望长城内外,林木耸翠,青烟笼罩。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300千米,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上的外延部分是两百多米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瞭望口和射口,在古代供瞭望和射击使用。城墙的顶上是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在古代,长城帮助统治者们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了外敌的攻击。秦朝时就开始修筑长城了。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固,以抵御外族的入侵。据记载,秦始皇耗费了近百万的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在当时,他们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时没有任何先进的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且很大一部分城墙都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修筑起来极其困难。没有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和智慧,怎么可能完成如此宏伟壮观的工程呢?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长城“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是啊,亲临长城,我感受到了它的伟大,更感受到了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以传说故事引出介绍的对象——长城。

写长城的雄姿,宛如盘踞的巨龙。

介绍长城的整体结构。

采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之躯修筑而成的。

引用名人语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叹。

以传说导入

介绍长城的外观

介绍长城的整体结构

介绍古代以人力修筑长城的艰难

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这篇作文,从远近景的描写、长城结构、人力修筑艰难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城,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写景时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思绪穿越古今,内容丰富,繁而不乱,结尾抒发真实情感。

第八单元习作

漫画的启示,美

文展示

看《假文盲》有感

陕西铜川方泉小学六(1)班 王祺茂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北风呼呼地刮着。正当春运时节,汽车站的每个站台都挤满了人。可让人奇怪的是,在写着“母子上车处”的站牌旁居然站着四个大男人。

最后面站着的是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他眯着眼睛,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站在医生前面的是一个矮个子的人,他把双手插在口袋里,似乎在闭目养神;而他前面站着的是一个穿着厚厚大衣的高个子的年轻人,他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穿着时尚羽绒服的人,他一副全然不顾牌子上写着“母子上车处”几个大字的样子。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被他们挤到了一旁。

“母子上车处”是个让儿童和妇女优先上车的位置,是社会关爱儿童和妇女的体现。可是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像漫画中那四个只图自己方便,完全不管别人感受的人。这些人虽然看上去有知识、懂礼貌,可是他们根本不懂得“尊老爱幼”的真正含义。

在生活中,这样不好的现象时常发生。如,在大街小巷中,垃圾桶上都有分类回收的标志,可是人们依旧把垃圾丢在垃圾箱旁边,或不按照分类要求乱丢垃圾;公园里“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许多人也当作没看见一样。他们都是“假文盲”。

让所有的“假文盲”都消失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人。

开篇简述漫画内容。

这一段对四位“假文盲”的描写十分细致、形象,突出了他们丑陋的心灵。

结尾发出呼吁,号召大家争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人。

简述画面内容

具体描述画面中的人物

由漫画联系实际,批判“假文盲”现象

结尾发出呼吁

这篇习作描写的画面具体形象,小作者先简单介绍了画面内容,然后联系实际发表了自己的感悟,最后呼吁大家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人。结构完整,主题深刻,读来让人深思。

假文盲

今天我看了华君武的《假文盲》这幅漫画,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北风呼啸的晚上,“母子上车处”的站牌处却站着几个男人。排在队首的人虎背熊腰,穿着棉衣。第二个人似乎在闭目养神。第三个人戴着一副眼镜,双手插兜,个头偏矮。最后一个人戴着口罩,好像是个医生。而在“母子上车处”的站牌旁边,一对衣着朴素的母子俩正孤独无助地在凛冽的寒风中站着,他们瑟瑟发抖,用疑惑的眼神盯着这几个特殊的男人……

看到这幅漫画,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漫画中的这几个男人,难道都是盲人?又或者是文盲?不,绝对不是的!他们这样做,只能解释为他们假装没看到牌子或者假装不认识字,想早点上车!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假文盲”。草地上,告示牌上明确写着“禁止踩踏草坪”的警示语,一个个“假文盲”仍然明目张胆地恣意踩踏着小草。公共场所里仍有一些烟民口吐烟圈,惬意至极。旅游景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刻的大有人在……

这些“假文盲”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有一点公德心,这种人比真的文盲还要可怕。如果到处都充斥着这样的“假文盲”,我们的和谐社会该如何建设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小学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遵纪守法做起,从杜绝“假文盲”做起。

开篇介绍自己的独特感受。

描写画面内容。

点评画中人物表现,得出结论。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实例。

分析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

引用名言结尾,表明观点。

介绍独特感受

描写画面内容

评价画中人物

联系实际,列举实例

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点明中心

文章开头先描写画面的内容,由此联系生活实际,列出自己的观点:生活中有很多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有一点公德心。小作者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心中的不满,凸显了几位男士的不文明行为,进而延伸到生活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最后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呼吁大家要从小事做起,从遵纪守法做起。观点明确,语句顺畅,结构严谨。

假文盲

冬天的一个早晨,寒风刺骨。在某个公共汽车站点旁,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牌子上那五个大字——“母子上车处”格外引人注目。在距牌子不远处,一个头系围巾的中年妇女,臂挎皮包,抱着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孩子,正用疑惑的目光看着牌子旁站着的几个大男人。那个中年妇女为什么不站在“母子上车处”呢?我觉得是因为那里被几个男人“占领”了,根本没有她“容身”的地方。

咦?真奇怪,这不是“母子上车处”吗?这几个大男人不应该站在这里呀。哦,我明白了,他们一定不识字。不会呀,看他们的打扮,个个衣冠楚楚,不应该连这五个字都不认识吧?难道他们是没看见?也不可能呀,那五个字多醒目哇,只要他们视力没问题,肯定看得见。我知道了,他们识字,也看得见,只是装作没看见。

你瞧,第一个人,胖墩墩的,穿着整洁大方,好像很有修养的样子,可他依然站在“母子上车处”。

他眯着眼睛,旁若无人的样子,简直太虚

伪了。

再看第二个人,两手插进兜里,闭着眼睛,盛气凌人。我猜他一定是心里没底,所以才闭上眼睛,躲避周围人责备的目光,真是自欺欺人。

第三个人太可笑了,矮矮的个子,穿着一件时髦的羽绒服,脚踩一双油亮的皮鞋,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着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

更可笑的是第四个人,他索性戴上了一个大口罩,可能是怕被别人认出来吧。他的眼角向下耷拉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些人明明认识字,为什么要装成文盲呢?因为他们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不为别人着想。他们早已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抛到了脑后。别看他们外表光鲜,行为却令人鄙视。

由此我想到了社会上类似的现象:草坪上明明立着“禁止践踏”的牌子,可偏偏有人上去踩;公共场所明明写着“禁止吸烟”,可偏偏有人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因为这些人都是假文盲,不遵守社会公德!

从整体入手描写了画面内容。

一系列的疑问,突出了现象的奇怪,为下文做铺垫。

第一个人的穿着与他的不文明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几个自然段着力刻画了四个“假文盲”的丑陋嘴脸。

设问句结尾,揭示了习作的主题。

简述画面内容

具体描述画面中的人物

由漫画联系实际,批判“假文盲”现象

结尾点明主题

小作者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强烈地表达出了自己对“假文盲”的愤懑。文章段落结构十分清晰,从漫画内容联想到社会现象,挖掘出了漫画的内涵,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栽树与乘凉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植树与乘凉》寓意深刻,今日看来,也觉得意义非同寻常。

华君武先生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两类人:一类是默默栽树、管理树的勤劳的劳动者;一类是背靠小树,幻想早日乘凉的那些只求索取的人。

由此不难想象,要想乘凉,就必须考虑栽树的问题,不栽树是不会有树荫的,没有树荫是难以乘凉的。所以关键是怎样栽树,栽树后怎样管理。栽了树,管得好,树才能长得大,长得枝繁叶茂,人们才能乘凉。图中的这位栽树人就是这样,既默默栽树,又勤于管理。不用说,这棵树将来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人们乘凉提供极大的便利。

再看看图中的这位乘凉人,我不由得想到当今社会的个别年轻人,他们无所事事,只想着舒适地过一天算一天。他们躺在前人栽的大树下乘凉,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前人带给他的一切,变成“啃老族”和“寄生虫”,简直可悲、可笑。

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话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却不容易。它需要默默耕耘、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需要自我牺牲,需要在利益面前不动摇的坚定意志和为理想奋斗的远大抱负。

我们为自己、为他人乃至为后人“栽树”,亦是为自己、为他人乃至为后人能“乘凉”。

开门见山,提出这幅漫画的意义非同寻常。

简要介绍画面内容。

由图中两个人物表现分析“栽树”和“乘凉”的关系。

上升认识,分析“栽树”和“乘凉”象征意义的关系。

再次点明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提出漫画的意义非同寻常

简要介绍画面内容

评价人物关系

表明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

再次点明观点

本文着重于由画面内容引发的思考。由画面上“栽树”和“乘凉”之间的因果关系,上升到两者之间的象征意义的关系,作者层层推进,表明了“奉献”和“索取”之间的因果关系。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句流畅,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性作文。

栽树与乘凉

今天我无意间打开了漫画网,看到了一幅由华君武先生创作的漫画《植树与乘凉》。

画中一个人挽着袖子,拎着水壶,准备给一棵刚刚栽好的树浇水。另一个人坐在地上,上身倚着树干。浇水人不解,问:“你干什么?”坐在地上背倚着树的人扭头回答:“等着乘凉。”

看了这幅图画,我感触很多。图中为小树浇水的人不正像为我们造福的先人和前辈吗?他们努力拼搏,甚至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像图中那种背靠小树想不劳而获、坐地乘凉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只知道享受和索取,丝毫没有为别人造福的想法。

就拿我老家旁边的一片小树林来说吧。那里以前是孩子们的乐园、大人们茶余饭后的快乐场所,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突然有一天,一群人拿着斧头、锯子毫不客气地对我们的乐园“痛下杀手”。从此,这儿变成了毫无生机的停车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明显感觉到往日清新的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了。

那些只知道砍树伐树、毁坏绿色植被的人,不知道树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不知道没有树我们人类会怎么样。图中的那个背倚着小树妄图乘凉的人,不正像那些滥砍滥伐者的“代言人”吗?他们只知索取,从来不会为后人、为他人栽上一片绿荫。

前人栽树,后人更应该栽树。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村才能变得更美丽。让我们都做“栽树人”,共同创建一个绿色的家园吧!将来,我们的后人在“乘凉”的时候,还会感激我们这些“栽树人”。

具体描写画面内容。

联想两类人。

举事例批判那些“乘凉人”的只知索取的行为。

发出号召。

描写画面内容

产生联想

举例批判“乘凉人”只知索取的行为

发出号召

本文小作者善于联想,从画面中的人物联想到生活中的两类人,重点结合生活事例评价那些爱“乘凉”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现。而且,小作者从身边自己最熟悉的、人人关注的环保问题出发,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今天,我在课本上看到了华君武先生的《植树与乘凉》的漫画,画面上一个人挽着袖子,拎着水壶要为一棵刚刚栽好的树浇水,另一个人倚着树干,坐在地上。浇水人不解,问:“你干什么?”坐在地上背靠树干的人扭头回答:“等着乘凉。”

看着这幅漫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由这句俗语,我又想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它们给后人带来的方便和福利更是无法计算的。蔡伦改进造纸术,逐渐让纸代替了竹简,不仅节省了时间,更节省了资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让人类文明的传播更加迅速。指南针的发明更使世界文明有了巨大的进步。它被广泛地用于航海、军事等多方面,促进了世界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火药的发明则推进了军事的发展,人类逐渐由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现在的人们都是在享受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知识和智慧财富,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今,手机、电脑等现代电子高科技融入了人类的生活,这些同样是在给我们的后代造福!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明创造,也是在为我们的后人“栽树”。而且“树”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后人将会在我们巨大的“树荫”下享受“阴凉”!

与大多数人相反,有些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子孙的未来,就像漫画中那位想乘凉的人一样。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事例:由于伐木者的滥砍滥伐,地球的森林面积在急剧下降,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样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些河流遭到重度的污染,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忘了他们也是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的。制造这些行为的人是在给后人“栽树”吗?不是。这是在给后人挖陷阱啊!

人类应该觉醒了!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不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才能给后代造福。

开门见山,介绍漫画内容。

由画面内容联想到俗语。

由俗语联想到四大发明。

再由科技变化引出对图中“栽树人”的评价。

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生活中想“乘凉”的人的表现及对后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开门见山,介绍漫画内容

联想到四大发明

联系科技的变化,介绍类似的“栽树人”

写生活中“乘凉人”的表现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点明中心

本文小作者从画面内容联想到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再结合中国四大发明和科技发展现状,通过对比的方法,点出生活中“栽树人”和“乘凉人”分别给社会带来的不同的影响,结尾点明中心。从本文可以看出小作者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天 敌

山西忻州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 宋雨珊

在树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住着画眉一家。

一天,小画眉们嚷着要出窝。画眉妈妈叹了口气,说:“你们一定要记住我对你们说过的话,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告诫你们。”说完,把一块黑板挂在了树枝上。

画眉妈妈拿着一根细树枝,站在树上。她瞧了小画眉们一眼,然后用

细树枝指着黑板上的一个东西说:“这叫鸟笼,是专用来关小鸟的。这个能开能关的是门,许多鸟看见里面有好吃的,从这里钻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我的姐姐就是这样被抓走的,之后再也没见到过她。你们都很贪吃,这样是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的话。”小画眉们听得入了神,张大嘴巴,眼睛眨都不敢眨。过了一会儿,一只小画眉说:“妈妈,那是什么呀?”画眉妈妈说:“这是弹弓。”画眉妈妈用树枝指着鸟笼旁那个“Y”字形的东西说:“这东西呀,只要把小石头裹在橡胶皮里一拉,你就会被打中。这都是那些淘气的小孩做的,专门用来打我们,所以出去捉虫时,要十分小心,千万别大意!”一只小画眉眨了眨眼睛说:“这些人真坏!”另一只小画眉说:“妈妈,我们为庄稼捉害虫,为什么他们还打我们、用笼子关我们呢?”画眉妈妈眼圈红红的,顿了一下,说:“总之,你们要记住妈妈的话,要认清这两个天敌。另外,你们还要练好本领,多捉害虫,好好教育人们,让他们懂得应该怎样保护我们!”

小画眉们听了,都伸出头看看四周的树林和田野。小画眉们想:要是没有鸟类去捉害虫,树木和庄稼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由漫画可知:鸟妈妈在给孩子们讲鸟类的天敌。

拟人化的写法形象、生动。

运用语言描写,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鸟笼和弹弓的样子和作用。道出人类的无知、愚昧,以及鸟类的悲惨命运。

画眉妈妈说的话令人深思。

小画眉要出窝

画眉妈妈的忠告

提出反思

文章采用故事的形式,容易吸引读者。把小画眉的问话插入妈妈的长篇讲话中,既可以避免“满堂灌”的弊病,又可以借小画眉之口指出矛盾:这天敌是人为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于是,人类应该怎样保护鸟类的主题就自然地体现出来了。

下载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及教师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及教师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复习资料 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王林同学: 你好! 你们小组最近开展了哪些活动?是这个课题研究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想来,你也是收获颇丰吧?我呀,自从荣幸地被......

    人教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合集五篇)

    给贫困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实验小学五(2)班的一名学生,叫XX。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瘦弱的身影,还看到了你们无助的眼神。你们大都家境非常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一、基础知识与积累(60分)1.读拼音,写词语。(8分)tèshūsūruǎnróngxìngjīngyíwèiwènzhǎnxīnyùjìshuǐzhài2.给加点的字......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遵循全新理念,秉持教研计划,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争取在教学质量上取得提升。教学任务及目标:1......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日积月累)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日积月累)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答案详见教材。一、默写古诗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注意:把诗句补充完整,答案详见教材。1.昼出耘田夜绩麻,。,时鸣春涧中。青海长云暗雪山,。,意恐迟迟归。2.敲成......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多音字)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多音字)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注意: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卷面整洁、字迹清晰。供晃燕绰泊呵喇裳吓监夫哗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