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课:“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推荐阅读]

时间:2020-12-24 10:4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题党课:“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题党课:“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

第一篇:主题党课:“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

主题党课:“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主题党日,借此机会,我结合近期疫情防控,和大家交流一下“自信”这个话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一个人要想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培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经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想我们都需要更加深刻地去体会“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

一、要坚定道路自信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是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来,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上下求索、前赴后继,目的只有一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大幕,再到十八大以来的巨变实现新飞跃,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日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从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正是拥有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等作保障,面对汹涌的疫情,国内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仪器、疫苗等各类急需医用物资保障充分,卫生、教育等基础投入让我们拥有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和提供免费救治的能力等等。巨大的灾难非但没有击垮我们,反而让我们国家的硬实力展现无疑,证明我们的道路是成功的。

(二)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回顾世界发展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就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上,它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都是通过对内剥夺农民、剥削工人,对外掠夺、扩张、海外殖民乃至发动侵略战争来实现的。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道路,不偷不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铸就今天的成就,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和全世界交朋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疫情期间,很多国家给我们提供帮助,现在我们也向全世界友好国家伸出援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正如党的十九大指出的,这条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要坚定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指的是党对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信仰和坚定信念。

(一)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要求”中,“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些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越要头脑冷静,念好“实事求是”的真经。

实事求是要求领导干部弘扬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领导干部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我们看到很多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发现真问题,为一线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作风很务实,深受群众好评。但是,仍有部分领导干部作风漂浮,习惯坐办公室指挥,不明具体情况,不闻一线困难,不知群众冷暖,造成不良影响,被火速问责。还有部分地方执行政策“一刀切”,重复填报表格等问题,这些都在持续纠偏。

(二)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守人民立场

疫情发生后,武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援引采访对象的话,称中国在武汉的做法是侵害武汉民众人权,也有人质疑,以巨大的经济为代价,来阻断病毒传播是否值得。可以说,持这些说法的人没有读懂中国共产党,没有读懂中国,发展为了谁,发展为了什么,立场不同,选择答案自然就会不一样。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我们顶着巨大政治勇气封锁武汉,动员全国力量驰援武汉,忍受上万亿的损失为中国按下“暂停键”,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眠不休、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许多企业纷纷转型生产医疗用品,许多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支援武汉,也都是为了人民。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人民。

三、要坚定制度自信

一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回望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挫折中奋起、在困难中成熟,在重大考验、风险、灾难面前从来都没有掉过链子,始终是主心骨和顶梁柱。此次疫情大考中,在习总书记的指挥下,各级党委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统一领导、调度、行动,各级机关、单位、组织等都被迅速调动起来,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短短2个月,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国共产党再一次交出优秀答卷。

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运用举国体制,举全国之力全力应对,形成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10天时间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19省市驰援湖北16地市,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进驻;武汉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以及隔离治疗点均实现了“床等人”……中国应对疫情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之前,我分享过一篇文章《如果肺炎疫情发生在国外,东西方紧急事件应对措施的比较》,其中有些情况已经得到应验。一党执政的中国政府对民众承担无限责任,部分多党执政的西方政府则不可避免的陷入相互指责、甩锅的泥潭,贻误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

中国共产党在疫情爆发初期,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作出封锁武汉的决定。试问西方国家的政党谁有这样的担当和魄力呢?美国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根本上是为资本服务的,公共资源难以充分调动,高额检测和医疗费用让普通美国人望而却步。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我们必须吸取现在的教训,反省几十年来我们所奉行的、已暴露出种种弊端的发展模式,审视民主制度的缺陷”“将某些公共服务置于市场规则之外很有必要。”

世卫组织说,中国经验的核心是“速度、资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气”。我想,西方国家不止要看到表面,更加要学习借鉴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要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疫情期间,84岁高龄的钟南山毅然投入武汉疫情防控主战场,“逆行”冲锋奋战,与病毒展开赛跑,科学判断,及时发声,既是无双国士,更是定海神针;无数医护工作者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劝别人远离疫区,自己却毅然成为最美“逆行者”;无数基层民警、城管、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坚守一线,架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无数华人华侨心系祖国,向国内捐款捐物;无数人把自己隔离起来,抖音上下厨做菜、家中旅游、鱼缸钓鱼等成为很多人自娱自乐的有趣方式……世卫组织专家说,世界欠武汉的。按照目前的疫情形势,我觉得,世界同样欠中国一声感谢。

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一些独特之处:

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面对天灾人祸从来不靠什么诺亚方舟,而是大禹治水,顺天道、施人道,主动作为。世卫组织专家说:“但中国的方法是,既然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那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根据需要去调整适应,去拯救生命”,相比有些国家的“群体免疫”理论,高下立判。

比如,家国情怀。世卫组织专家艾尔沃德说,“我亲眼看到了中国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护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国家,要保护人类,这让人动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中国人更能体会到的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

比如,天下大同的理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自古就有兼济天下的情怀,我们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派驻医疗队、提供救援物资,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等等,这都是发乎我们内心,起源于我们的人本文化。

对于我们来说,此次疫情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开放式的、体验式的中国自信公开课。疫情尚未结束,我们公司的发展也会因此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也需要拿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勇于克服一切风险挑战和困难,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向XX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谢谢大家!

第二篇: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什么是“四个自信”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书记表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文化自信,因而正式成为了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来的第四个自信。

何为“文化自信”,在“七一讲话”上,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所谓“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有着重大意义。

二、为何重视“文化自信”

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的冲击下,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如何准确的把握时代需求,如何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辨识与把握,如何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理性而批判的的扬弃,与如何正确把握文化自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动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树立了片面求洋、全盘西化的错误文化观。文化自信就是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植根于5000多年来的传统文化土壤。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只有肯定了自己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发自内心的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

(二)应对多元文化冲击之核心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节奏不断加快,世界多元文化之间也正在激烈地碰撞着,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相互影响,交错复杂的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信仰体系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扩展,使得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文化自信正是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的核心力量。只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以及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方位,掌握目前我国所处时代的特点,并以此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从现实与具体的条件和大的环境出发,合理的对适应与满足当下实践要求的文化观进行选择,才能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渗透。

(三)促进优秀文化发展之动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文化自立、自强,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现实基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作为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的生根之土壤,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外来文化的简单模仿,也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纯复制。文化是在不断实践基础上得来的,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才能实现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三、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4年12月20日,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中表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实现文化自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就是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让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面努力。

Mingsheng

第三篇: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名词来源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提出时间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主要内容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第四篇: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历史起源

中国中华民族曾经有着辉煌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当历史发展到清朝晚期尤其是1840年前后,中国封建社会在历经了其成熟的巅峰之后到达了其腐败的晚期。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与扩张,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扩张的热潮中,中华民族濒临亡国。在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坚韧不屈地维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惨败到戊戌维新;从辛亥革命到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直行走在挽救人民命运和民族尊严的路上。直到1949年,在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革命道路的探索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中国全面确立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尝试与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开展,“中国模式”享誉全球,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无不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必然选择,这个过程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满的自信。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科学性以及相信它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历史起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源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并且日臻成熟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命运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初步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风云动荡的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从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出发,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继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新高度,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愿景引领下,按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正是这一自信鼓舞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伟大复兴。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无比优越性。制度问题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支柱,而维系这一政治支柱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则时刻以巩固皇权为根本原则,从而构成了庞大的封建政治运行网络。清朝晚期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衰微,封建统治者通过洋务运动、新政、变法等方式全力挽救也无济于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则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彻底埋葬。民主共和作为一种理念、思想和制度深入中国人民内心。然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再一次打碎了中国人追求民主共和的梦想。之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让国人再次痛心地质疑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将亿万人民梦想中的民主变成实实在在的制度。

40年以来,中国执政党建设的成就、社会经济的进步、政治局势的稳定以及传统话语的传承,都在全方位折射出中国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巨大定力和活力,也时刻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来源于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圆融大气的中国智慧,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的主要功能在于弥补自然、社会与历史条件的不足、局限与束缚,通过意识、符号、精神的刺激与再生产为主体提供推动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思想、激情、智慧、意志和创造力。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人类世界古代文明形态中少有的未曾间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形态。早在轴心时代开始,就一直努力在主体内部发蒙和培育“仁者不忧”(《论语·泰伯》)、“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开物成务”(《易经·系辞上传》)、“与天地参”(《中庸》)的文化信念与实践理性机能,并最终形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理念和文明理想。千百年来,正是凭借这种内力深厚的文化历练与践行能力,中华民族才在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苦撑苦熬、顽强生存下来。即使在大故迭起、风雨如晦的近现代,这种文化自信与弘道精神也一直是激励人们回应现实挑战的核心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厚的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指引着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今天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国成就。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魄力与战略胆识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既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演变的反复思考,更是对中国未来走向的缜密筹划。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这种使命感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与淡化。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风雨兼程不懈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日益接近,然而中国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压力和困难也世所罕见,中国共产党肩上的重担日益增加,在这紧要关头,共产党郑重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和成绩的认可与总结,也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鼓励与鞭策,更是对实现未来使命的一种魄力与坚定。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意识。敢于担当是总书记定义好干部的标准之一。不避困难、勇于担当源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伟大事业的责任和对人民群众的情怀。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执政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执政危险和执政考验,中国共产党且能够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事业面前展现的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和姿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有且只有中国共产党。

“四个自信”凝聚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动力与共同愿望

首先,“四个自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相互重叠和碰撞。“纷繁的价值选择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如果选择不当则极易造成社会道德的滑坡和秩序的混乱。”①一个没有崇高精神信仰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民族,民族复兴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恰在此时蓬勃而出,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和奋斗动力。其次,“四个自信”坚定了民众跟党走的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以来,中国人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温饱实现小康,中国人民坚信这条道路地选择是正确的,未来也必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稳步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中国人民最根本的权力和利益,实现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最广泛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和内核都是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酝酿形成,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等核心理念不仅为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奋斗动力。中国共产党坚定提出“四个自信”,有利于在人民群众中塑造和树立良好的执政党形象,获取更高的民众信任度和支持度,从而构建其更加广泛而有效的政治影响力。这就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准备了强大的领导核心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四个自信”促进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结构整合与社会和谐

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社会结构从同质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价值规范。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形成了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开启现代化的过程,注定了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破旧与立新的利益与冲突。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一过程使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突破了其既定的时空统一观,社会交往行动中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增加了多变性,中国社会结构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当前中国社会价值整合的难度增加。就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而言,社会的价值和规范整合亟须一种具有主体价值意识的文化理念的引领,而社会的文化认同则是社会价值得以确立的柔性渠道。因此在当下中国建构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规范,从而沉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将大大有助于中国社会整合。从价值性判断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可以被认为是当前中国价值规范在国家层面的一个共同信念。对内而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多元化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能够凝聚不同部门、不同阶层、不同因素的整体价值诉求,从而实现社会价值规范的有序整合,促进整个社会的系统性整合,实现社会和谐运转。对外而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一整套的价值规范被大众接受并信仰,这就构成了社会整体成员的一种高度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以及社会认同。这一认同状态在促进社会结构整合的同时,对外则可以演变为中华民族的高度自信和集体凝聚,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执行力。

马克思指出,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毛泽东曾勉励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们都一再强调青年之于国家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无可替代的巨大意义,新时代的青年青年,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承担自身的历史责任,不断地学习、创新、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力量。所以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在自己领域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同时,也应当牢记自己历史使命。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他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把我们带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坚持“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高度重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和教育青年,并对当代青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主动彰显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才能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有作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第五篇:全面把握“四个意识”的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

全面把握“四个意识”的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人民要论)

舒国增

《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27日

07 版)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这一政治属性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关键是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必修课。这“四个意识”既有各自的规定性和明确要求,又彼此联系、互为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依赖,集中体现为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要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全面把握“四个意识”的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增强“四个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现代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回顾我们党的历史,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始终坚持讲政治。可以说,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特有优势。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坚持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是由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决定的。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和对党员权利义务的基本规定,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要求,都决定了全党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这是由当前我们党面临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决定的。放眼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可以说是世所罕见。我们党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就必须使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学会从政治上认识和分析问题,认清形势、把握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改革发展,为人类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这是由我们党所担负历史任务的艰巨性、繁重性决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完成这一中心任务,中央明确提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状况和面临形势任务的清醒认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矛盾。克服这些困难和矛盾,完成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必须注重讲政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各种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政治意识强调政治方向,要求坚定信仰不迷失

政治意识通常表现为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政治路线、政治文化和个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对全体党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首要任务,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

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管总的,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都具有政治意识的涵义,都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增强政治意识,必须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保持政治警觉和政治清醒,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前,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有的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 2 见,有的拿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有的党组织觉得政治纪律是“软”的、“虚”的,对违反政治纪律的错误言行不在意、不抵制、不查处。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特别是要做到忠诚于党的事业,学会从政治上分析和处理问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

大局意识强调认识高度,要求登高望远不短视

大局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善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大局意识与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我们所说的大局,必然是站在政治高度的大局、紧紧围绕核心的大局、自觉主动看齐的大局。不断增强大局意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大局意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识大体、顾大局,必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讲,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局。就一个领域、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来讲,中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大局,党和国家的全局性工作是大局,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大局。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大局搞服务、谋良策、抓落实、出成果,努力在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就领导干部分管的工作来讲,也有一个形成“一盘棋”、共吹“一个号”的大局意识问题。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必须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尤其要时刻绷紧党性原则和政治纪律这根弦,不能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能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或以种种借口和理由脱离大局、妨害大局、给大局添乱。

核心意识强调力量聚合,要求集中统一不离散

增强核心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内在包含讲政治、顾大局、能看齐的要求。核心就是中心,是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圆心”。领导核心就是一个组织和集体的中心或者“圆心”,组织和集体的活动是一个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核心意识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就不会有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

在95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今天,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8700多万党员、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防范住“四种危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核心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在国内外赢得崇高威望,全国人民真心拥护、由衷爱戴、高度信任和完全信赖的坚强领导核心。进一步增强核心意识,就要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 部署,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意志贯彻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

看齐意识强调步调一致,要求整齐划一不掉队

看齐意识源自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的报告。原话是这么说的:“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当前,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就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服从党中央的安排,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向党中央看齐。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义务所在。

不断增强看齐意识,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站不直、立不正,看齐就无从谈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学、成于思、固于行。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要把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融会贯通,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特别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沉着冷静地看齐;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抵御住各种诱惑,拧紧固牢“总开关”,不碰法纪“高压线”,无怨无悔地看齐。总之,增强看齐意识既要有“思齐”的自觉,还要有“对齐”的标准,从而迈出整齐的步伐。(作者为中央财办副主任)

下载主题党课:“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题党课:“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基本分五个问题:第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年来的丰富与发展;第二,“四个......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

    四个重在”主题党课讲稿

    四个重在”主题党课讲稿同志们:今天大家召集来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在省、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省、市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结合省委卢书......

    四个自信学史增信党课讲稿

    四个自信学史增信党课讲稿这次党史教育的主题是“学史增信”。通过事先的学习,以及今天在党史陈列馆的参观,我对增强“四个自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在就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

    “四个重在”主题党课活动方案

    “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主题党课活动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我公司广......

    坚定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 原标题: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关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

    四个足够自信

    四个自信(反腐决心) 四个自信是2016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