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对点训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1-06-15 16: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对点训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对点训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1~2022人教新版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对点训练

一.机械运动(共3小题)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夜空中的彗星

B.飞奔的猎豹

C.盛开的荷花

D.爬行的蜗牛

2.下列例子中,与其它的运动形式不同的是()

A.猎豹奔跑

B.花香扑鼻

C.车流滚滚

D.飞船翱翔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属机械运动

B.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都相同

C.由v=得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8小题)

4.小致和小丽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的参照物是()

A.小致

B.路灯

C.路边的树木

D.驶来的校车

5.我国高铁以高速、平稳、安全著称。在高速行驶的复兴号上,某乘客看到一枚立着的硬币保持数分钟静止不动。乘客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路旁的树木

B.终点站

C.车厢中走动的服务员

D.座椅

6.小明突然感觉自己所坐的校车在后退,其实校车并没有动。他有这种感觉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校车旁边的路面

B.自己所坐的校车

C.坐在身边的同学

D.旁边先行的校车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8.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宫二号”

9.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描述的青山是运动的,诗人所选的参照物是()

A.小船

B.河岸

C.青山

D.太阳

10.下列语句中加引号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船为参照物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C.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为了更好的保证交通安全,沈阳市交警严查开车打电话、车窗抛物等行为,如果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开车时看一眼手机需要3秒,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相当于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行驶

m,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4小题)

12.“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货运飞船可以通过交会对接向空间飞行器补给货物,从而延长飞行器的在轨飞行寿命。2017年4月23日7时2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如图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左半部分)与“天宫二号”(右半部分)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13.如图所示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分列式上,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的情景。下列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受油机甲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受油机乙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运动的14.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

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15.某车站并列停放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快

D.若以乙车做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树木向北移动

四.时间的估测(共3小题)

16.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

1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能读50个字左右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校运会上,同学们跑完100m所用的时间大约就是1min

18.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lmin脉膊次数约20次

B.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g

五.时间的测量(共2小题)

19.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A.日晷

B.沙漏

C.电子钟

D.原子钟

20.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A.5

min7.5

s

B.37.5s

C.337.5s

D.6

min37.5s

六.长度的估测(共3小题)

21.如图示意的长度约为1英尺,则1英尺约为()

A.30m

B.30dm

C.300cm

D.300mm

22.小明发现鞋盒上有不同的鞋码标注方式。如图所示为鞋码+标准脚长的标注方式。那么“245”对应的单位应是()

A.μm

B.mm

C.cm

D.dm

23.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长度和时间的估计,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24cm

B.教室中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0cm

C.演奏一次国歌的时间约为50s

D.一个正规篮球的直径约为1dm

七.长度的测量(共4小题)

24.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A.5.2cm,5.18cm

B.3.2cm,3.18cm

C.3.20cm,3.18cm

D.3.2cm,3.2cm

2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26.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得到了以下五个数据:12.54cm,12.53cm,12.25cm,12.55cm,12.53c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B.本次测量的结果为12.5375cn

C.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

D.第三个数据是因测量错误所致

27.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长方体的长,先后测量五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cm、13.44cm、13.43cm、13.62cm、13.45cm,在以上测量值中,错误的是

cm,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cm。

八.刻度尺的使用(共3小题)

28.同学用刻度尺正确测的某物体长2.745dm,则该同学所选的刻度尺是()

A.米刻度尺

B.分米刻度尺

C.厘米刻度尺

D.毫米刻度尺

29.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值和单位

30.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关于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B.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C.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

九.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共4小题)

31.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1纸张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出1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出5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5

D.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100

3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3.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测量:

①在“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时,多次测量

②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改变钩码的个数,多次测量

③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

④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多次测量路程和时间

上述实验属于减少误差而进行多次实验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

D.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一十.速度与物体运动(共3小题)

35.绍基学校校园内主干道上有右图所示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A.发出声音要求在5分贝以下

B.限速5m/s

C.限速5m/min

D.限速5km/h

36.下列关于运动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速度越小

B.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运动速度越大

C.在运动相同路程情况下,物体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速度越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运动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37.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小夏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戴口罩骑行上学。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A.小夏骑行的速度约为5m/s

B.小夏和自行车的总质量约为20kg

C.骑行后小夏心跳一分钟约为40次

D.N95口罩的厚度约为3cm

一十一.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共10小题)

38.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39.在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3米。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

A.图线c可能是甲

B.图线a一定是乙

C.图线b一定是甲

D.图线b可能是乙

4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41.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沿MN直线匀速运动,甲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5秒后,甲距离N点5米。继续运动5秒,乙距离M点10米。则乙物体的速度为()

A.1米/秒

B.2米/秒

C.4米/秒

D.5米/秒

42.甲、乙、丙三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车最后到达终点

B.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C.丙车的s﹣t

图象在Ⅱ区域

D.相同时间内丙车的路程最大

43.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A.1080m

B.108m

C.18km

D.0.3km

44.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2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5s~7s内,小车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4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的速度之比是()

A.1:1

B.1:2

C.4:3

D.3:4

4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40s时,甲、乙两车相距

m。前20s内,乙行驶的路程为

m。

47.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变长、“思考距离”变大。“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刹车的时间,“思考距离”是指司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已知某汽车司机以v=40m/s的速度行驶时,正常“反应时间”为0.4s,酒后“反应时间”为0.7s。则该司机正常“思考距离”为

m,酒后“思考距离”为

m。

一十二.速度的计算(共2小题)

48.高为H的路灯杆顶有一小灯泡,杆正下方有一身高为h的人由杆所在位置出发,沿直线方向在水平地面上离杆而去设此人步行的平均速度为V0,则此时此人头顶在地面上投影的前进的速度为()

A.

B.

C.

D.

49.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秒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2秒内的速度约为()

A.30m/s

B.15m/s

C.12.5m/s

D.9.5m/s

一十三.运动快慢的比较(共1小题)

50.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25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6km。则()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一十四.匀速直线运动(共3小题)

51.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3.某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500m,已知前4s的路程为40m,那么在第8s时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2.5m/s

D.62.5m/s

一十五.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4小题)

5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B.小刚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一半路程大

C.两人的速度一直相同

D.小刚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55.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赛跑中,以15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则后50m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7.5m/s

C.6.67m/s

D.5m/s

5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

B.4.8m/s

C.5m/s

D.6m/s

5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目的是,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vAC(选填“>”、“<”或“=”)。

参考答案

一.机械运动(共3小题)

1.解:A、彗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A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猎豹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B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盛开的荷花是一个生长过程,因此C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蜗牛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D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

A、猎豹奔跑,猎豹的位置相对于地面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的运动;

C、车流滚滚,车的位置相对于地面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飞船翱翔,飞船的位置相对天空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其它的运动形式不同的是B,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行驶的汽车选择树木或房屋为参照物,运动状态是相同的,故B错误;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越小说明v越大,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8小题)

4.解:小致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驶来的校车,因为她相对于校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相对于小致、路灯、路边的树木,她的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

故选:D。

5.解:

A、硬币和路旁的树木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硬币和终点站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终点站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硬币和车厢中走动的服务员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车厢中走动的服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硬币和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坐在车上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己所坐的校车在后退,说明校车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在选项中,自家所坐的校车相对于旁边先行的校车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而相对于校车旁边的路面、自己所坐的校车及坐在身边的同学,其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故选:D。

7.解:

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故选:D。

9.解: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船,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青山是运动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解:A、“孤帆一片日边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故A正确;

B、以岸为参照物,岸与山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岸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不动,是船行,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研究的对象是“山”,运动状态是“走”,山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故D错误。

故选:AC。

11.解:“旭日东升”,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太阳是运动的;

汽车的速度v=36km/h=10m/s,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10m/s×3s=30m。

故答案为:地面;30。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4小题)

12.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天舟一号”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天宫二号”是运动的,故B错误;

C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解:A、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受油机甲相对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受油机乙相对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加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14.解:(1)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

(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

(3)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时乙车有两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乙车向西运动。

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

故选:A。

15.解:A、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得快,树木是静止的,就会看到树木向南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而树木快,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运动慢,故B符合题意;

C、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得慢,故C不符合题意;

D、以乙车做参照物,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甲车向南运动,速度比乙慢,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四.时间的估测(共3小题)

16.解:A、课桌的高度不到1m,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A不正确;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正确;

C、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C不正确;

D、认真工整的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在1s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17.解:A、以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能读200个字左右。故A不正确;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B正确;

C、平静状态下,人平均呼吸一次的时间在2.4s左右,呼吸5次的时间在12s左右。故C不正确;

D、中学生百米平均速度在7m/s左右,跑百米的时间在15s左右。故D不正确。

故选:B。

18.解:A、正常人1min脉膊次数约60次左右,故A错误;

B、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左右,符合实际,故B正确;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左右,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g,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BCD。

五.时间的测量(共2小题)

19.解:ABC、古代计时工具能粗略的记时,如:“日晷”、“沙漏”等,电子钟是日常生活中的记时工具,不够精准,故ABC不符合题意;

D、导航卫星 的“心脏”是星载原子钟,采用铷原子钟和铯原子钟,能准确的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测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解:小表盘的示数为5min,小表盘指针指在5min与6min之间,且超过半分钟刻度线,故大表盘读数为37.5s,即读数为5min37.5s,也就是337.5s。

故选:C。

六.长度的估测(共3小题)

21.解:如图示意的手臂长度约为1英尺,即1英尺约为300mm。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解:

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5cm左右,小明的脚长略小于成年人,在24.5cm左右,合2.45×105μm,245mm,2.45d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解: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长度在25cm左右,24cm接近此数值。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一步的距离在60cm左右,教室中日光灯管的长度与中学生两步的距离差不多,在12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50s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标准篮球的直径为24.6cm=2.46d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BC。

七.长度的测量(共4小题)

24.解:由图知:

甲刻度尺上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物体左端与2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cm,物体右端在5cm与6cm刻度线之间,偏向5cm刻度线,读作5.2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L1=5.2cm﹣2.0cm=3.2cm;

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物体左端与2.0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0cm,物体右端在5.1cm与5.2cm刻度线之间,偏向5.2cm刻度线,读作5.18c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L2=5.18cm﹣2.00cm=3.18cm;故B正确。

故选:B。

25.解:

1角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一个硬币的厚度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需要用累积法,一次测量出多个硬币的总厚度,除以硬币的个数,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解:

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2.54cm,12.53cm,12.25cm,12.55cm,12.53c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其中12.25cm与其它四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应去掉;所以物体的长度L=≈12.54cm;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AD正确,BC错误。

故选:BC。

27.解:

从五个测量结果看,其他4个测量结果准确值都是13.4cm,而13.62cm准确值为13.6cm,因此13.62cm这个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去掉;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13.45cm。

故答案为:13.62;13.45。

八.刻度尺的使用(共3小题)

28.解:

对于测量值2.745dm,“4”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即所用测量工具为mm刻度尺。

故选:D。

29.解: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但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他整刻度线对其,测量结果减去前面的数值即可,故A不正确;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

C、读数时,要根据所测长度末端刻度靠近的刻度线读取数据,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正确;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故D正确。

故选:A。

30.解: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一定从零刻度线量起,如果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让出磨损部分,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故A错误;

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因水在量筒中形成的是凹面,所以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

C、使用天平测质量时,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

D、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需要校零,故D正确。

故选:BD。

九.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共4小题)

31.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所以在各选项的方法中,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100得到一张纸的厚度,能够使测量结果的误差更小,故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32.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33.解:①在“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时,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等会产生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②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改变钩码的个数,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

③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

④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多次测量路程和时间,是为了使所测速度更准确,也就是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

综上所述,属于减少误差而进行多次实验的是①④。

故选:B。

34.解:A、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认真测量也只能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故C正确;

D、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C。

一十.速度与物体运动(共3小题)

35.解:图示标志为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校园内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5km/h,即限速5km/h,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6.解:AB、根据v=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速度越大,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v=可知,在运动相同路程情况下,物体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速度越小,故C错误;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37.解:A、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5m/s,符合实际;故A正确;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因此小夏和自行车的总质量大于20kg,故B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错误;

D、一般医用外科口罩的厚度在1mm=0.1cm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一十一.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共10小题)

38.解:由图知,甲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A、由图可知,乙以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开始速度不为0,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D、由图甲可知,甲车的速度为v甲===2m/s;由乙图可知,v乙=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D正确、B错误;

C、不知道甲、乙两车的出发地点、运动方向,无法判断5s后是否相遇,故C错误。

故选:D。

39.解:由图象可知,经过5s后a的路程为sa=5m,b的路程为sb=2.5m,c的路程为sc=1.2m,由此可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后a和c的距离大于3m,则乙一定是a图象,甲一定是c图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0.解:A、由s﹣t图像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和后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s﹣t图像可知,在0~2s物体运动的距离是5m,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4~6s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是10m,故在后2s内,物体的速度最大,故C错误;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

故选:C。

41.解:根据图象可知,甲在1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则甲的速度为:

v甲===1m/s,运动5秒后,甲距离N点5米,则甲通过的路为:s'甲=v甲t'甲=1m/s×5s=5m;

甲距离N点5米,则MN之间的距离为:s=5m+5m=10m;

由于乙距离M点10米,所以乙的运动方向与甲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则乙运动的总路程为:s乙=10m+10m=20m;

乙运动的时间为10s,则乙的速度为:v乙===2m/s。

故选:B。

42.解:三辆车同时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最先到达终点,因此丙车速度最大;由图象知甲s﹣t图象倾角比乙的倾角大,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因此v丙>v甲>v乙,故B正确,丙的s﹣t图象应该位于Ⅲ区,故C错误;

因为v丙>v甲>v乙,由t=可知,路程相同,t丙<t甲<t乙,乙最后到达终点,故A正确;

由s=v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丙的路程最大,乙的路程最小,故D正确。

故选:C。

43.已知:速度v=1.2m/s,时间t=15min=900s

求:他上学要走的路程s=?

解:由v=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

s=vt=1.2m/s×900s=1080m。

故选:A。

44.解:

A、由图象可知,小车在0~5s内通过的路程s1=2m,时间t1=5s,所以平均速度v1===0.4m/s.故A正确;

B、0~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所以此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2s~5s,小车通过的路程为零,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在5s~7s内通过的路程为s2=6m﹣2m=4m,时间t2=2s,所以该时间段小车的速度v2===2m/s,此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此时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45.解:根据v=可得:

==×=×=3:4。

故选:D。

46.解:

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甲=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100m,甲车的速度v甲===20m/s;

在t乙=20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400m﹣200m=200m,乙车的速度v乙===10m/s;

比较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20s,甲车行驶了800m﹣400m=400m,乙车行驶了600m﹣400m=200m,两车相距△s=400m﹣200m=200m。

故答案为:>;20;200;200。

47.解:已知车速为v=40m/s,由v=可知,正常“反应时间”为0.4s,则正常“思考距离”s=vt=40

m/s×0.4m=16m;

酒后“反应时间”为0.7s,则酒后“思考距离”s'=vt'=40

m/s×0.7m=28m。

故答案为:16;28。

一十二.速度的计算(共2小题)

48.解:

由题意作图如下,其中人前进的距离为OA,人头影子前进的距离为OM,图中△CBA′和△COM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则有==﹣﹣﹣﹣﹣﹣﹣﹣﹣﹣﹣①,因为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头的影子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v=可得:

BA′=OA=v0t﹣﹣﹣﹣﹣﹣﹣﹣﹣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可得:OM=×v0t,因此此人头顶在地面上投影的前进的速度:v′===。

故选:D。

49.解:由图可知,在照片中轿车的长度约为:L=1cm,由图中所附的刻度可知,轿车2s内通过的路程约为轿车长度的4倍,即s=4L,轿车的实际长度为L′=4.5m,则轿车在2s内实际通过的路程约为:s′=4L′=4×4.5m=18m。

轿车的速度约为:v===9m/s,与D项的速度值接近。

故选:D。

一十三.运动快慢的比较(共1小题)

50.解:

小张速度:25km/h,小王速度:5m/s=5×3.6km/h=18km/h,小李速度:v===21.6km/h,比较可知,小张速度最大。

故选:A。

一十四.匀速直线运动(共3小题)

51.解:

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是确定的,与路程s的大小无关,故A错;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是确定的,与t的大小无关,故B错;

C、由v=得s=vt,v一定,s与t成正比,故C错误;

D、由上分析知,D正确。

故选:D。

53.解:已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任何时间的速度都是相等的,v===10m/s。

所以在第8秒时的速度是10m/s。

故选:B。

一十五.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4小题)

54.解:A、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刚运动的路程比小明长,所以根据v=可知,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即小刚跑得较快,故A错误;

B、当小刚的路程为20m(一半路程)时,从图中找出此时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小刚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不足4s,后一半路程的时间多于4s,根据v=可知,小刚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两人的速度不是一直相同,故C错误;

D、小明和小刚全程的路程都为40m,时间都为8s,根据v=可知,小刚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55.解:根据v=可知:

前50m的所用的时间:t1===10s,则后50m的所用的时间:t2=t﹣t1=15s﹣10s=5s,所以,v2===10m/s;

故选:A。

56.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物体全程的时间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B。

57.解:(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BC>vAC。

故答案为:(1)40.0;25.0;(2)小;(3)减小误差;同一位置;(4)>。

下载《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对点训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对点训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八年级上册《背影》

    讲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四班的付丹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文章《背影》。一、导入同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教学计划:机械运动教案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贯彻新的教育精神,围绕我......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已知一物体运动,前半路程速度为 速度?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

    八年级物理 机械运动 教案

    简单运动 【引入】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说的是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什么是匀......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课?鸦片战争;知识要点;走私鸦片?林则徐?1839?虎门?1840?鸦片;基础训练;1.B(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教学反思(共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大茂中学 熊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