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4 河中石兽》导学案【精编】

2020-04-01 11:4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4 河中石兽》导学案【精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4 河中石兽》导学案【精编】》。

河中石兽

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前预习案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圮()于河

募()金重修

棹()数小舟

曳铁钯()

木柿()

湮()没

啮()沙

溯()

欤()

2.本文作者,字,是

朝的、家,也是《

》的总篡官。

3.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一部

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

4.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5、解释下列加点字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沉焉

棹数小舟

曳铁把

是非木柿

湮于沙上

不亦颠乎

啮沙为坎穴

反溯流逆上

可据理臆断

6.翻译下列句子

山门圮于河

译:

二石兽并沉焉

译:

尔辈不能究物理。译: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

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

课堂学习案

一、检查预习

二、导入新课

三、熟读课文(抽读、齐读等方式)

四、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结合课下注解弄懂课文意思

2.小组内互相释疑

3.小组内串译课文

五、课堂探究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中主要说了哪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

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3、文中两次写道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

讲学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4、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5、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

6、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怎样理解这句话?

结论:(理解:

7、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分段:

第一部分(段

段):写

这部分以

(填表达方式)为主。

第二部分(段):。

这部分以

为主。

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而要。

学习检测案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后特征为洛阳令

C、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果得于数里外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一老河兵闻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

7)然则天下之事……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4、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下载【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4 河中石兽》导学案【精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4 河中石兽》导学案【精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

    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学案人教版教师:从前,有一个人,接受朋友的邀请,参加朋友为老母亲举办的庆生会。在宴会上,他做了一首诗,让在座的人听的是心惊肉跳,又啼笑皆非啊!现在,我们不妨......

    《河中石兽》教学案

    《河中石兽》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准确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3、明白做事不可主观臆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

    25《河中石兽》复习导学案学生

    万泉中学“四标”课堂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审阅人: 25.《河中石兽》复习导学案 一、 课前展示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 扬鞭策马 倔强 海阔天空 坚......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翻译(5篇)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翻译 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 僧募金重......

    语文河中石兽教案

    第五单元复习(1课时) 复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积累本单元的文言词汇,背诵《河中石兽》两则。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者简介、课文主要内容、写法借鉴,重......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 实验中学 董亚丽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2、 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

    河中石兽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河中石兽》。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河中石兽》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的内容。它是清代才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