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秋节感怀文章六篇汇编
关于中秋节感怀文章六篇
【篇一】
夜里大风,闲看朱德庸《写给童年的一封信》:“谢谢你,小时候的我,我会和你一起,用我们自己单纯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走。”
心里蓦然一惊,教师节已过,中秋又要闲情信步,如约而至。
中秋节这个纪念日家喻户晓,大到银发老翁,小到幼龄儿童。又或是海外游子,无不惦念。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又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聊起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见于《周礼》。《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故而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随着朝代更替,宫廷文人兴起后渐渐扩散到民间,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后又有李白“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可见无论帝王,百姓还是文人墨客,都盼望着这个象征着团圆的纪念日到来。所以才有《东京梦华笔》中“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的热闹景象。
我的故乡在一个小城市,市民们对土地和时令都有着特殊的情感,每逢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都会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如今也有更多的老人小孩儿参与其中,渐渐演变成了纪念日的全民活动。彼时大街小巷还会张罗着售卖各式各样的手工月饼,来往的亲朋好友也会购买互相赠送月饼,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中秋节吃上一块月饼,象征着这一年家人们都不会分离。正所谓“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圞。”表达的尽是圆满。
故乡的人都偏爱赏月看星,中秋节赏月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这个风俗早在唐朝便十分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便抒发了他对月思乡之情。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皎洁月光喻人之离合,将思念与月光的融合表达的淋漓尽致。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半人间,家家团圆。品香甜月饼,聊琐碎家常,望皎洁明月,这便是中秋吧。
【篇二】
又到中秋月圆时。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这一天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着家人的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故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团圆节”。
古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会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中秋节的传说丰富浪漫,中秋节的习俗多姿多彩,这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也使中秋的明月蕴含着更丰富的韵味。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生活贫困,但每年中秋节都过得有滋有味。因为,母亲总会想办法在这一天做几个与平时不同的好菜和点心,我们小孩子也就能趁机解解馋。饭后,我们会抬出竹床和桌子,小孩子们都抢着爬到竹床上,大人们则沏上一壶粗茶,摆上自家做的糕点(其实也就是烙些圆圆的甜饼和蒸些枣馍馍),一家老老少少就这么围坐在大树下,喝茶,吃点心。
等月亮升起时,奶奶便开始津津乐道地给我们讲嫦娥、吴刚、玉兔那古老的神话传说。这是每年中秋夜奶奶不变的节目,我们却也百听不厌,每一次听都会感到新奇,每一次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盯着那又大又圆的月亮,争论着、比划着,说哪个是正埋头伐树的吴刚,哪个是聚精会神捣药的玉兔,还有哪个是甩着长袖翩翩起舞的嫦娥。奶奶的故事说完了,我们的争议也停止了。然后一个个跳下竹床,开始在月光辉映的小院里,玩我们想象中的天宫游戏,大家争抢着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当年那融融的亲情与热闹的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浓郁起来,常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
离开家乡七八年了,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的次数寥寥无几。这些年,中秋节虽然也常和朋友聚在一起,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份特有的欢乐与温馨了,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天上那轮圆月依旧璀璨,却似乎多了一些苍凉。
中秋的月,很圆很亮;中秋的风,微冷还寒……
生活是一杯酒,让我品味着坚韧、痛苦、快乐与理解。东坡有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常人而言,我想,是无法真正体验到这词中隐含着的无奈与豁达。像中秋这样的团圆之夜,对于身处他乡的游子而言,更多的该是淡淡的离愁与丝丝的感伤吧。
明月千里寄相思。抬头望月,自天穹泻下的光如水般柔和地洒向大地,照耀着游子归家的路,也穿透了我这颗思念的心。亲爱的父母,你们好吗?我的爱人啊,你在远方也和我一样默默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吗?
又到中秋月圆时,明月,请替我捎去一声问候,一声祝福吧!
在那家乡的槐树下,在那小小的阳台上,在那寂寞的海滩边,在那沸腾的工地上,在那值班室的窗口,在那蓝色的简易房里,在那劳顿的旅途中……
漂泊他乡的人啊,明月,我们共赏!
【篇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古中秋节就是团圆的节日,全家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谈天论地。我是今年7月刚参加工作的水文新兵,作为基层一线的水文人,工作性质需要我们坚守在岗位。三天的小长假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工作日。
八月十五的到来,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我仍然像往常一样早起晨跑,沿着河边公路,迎着日出,伴着大山,开始了我中秋节的一天。晨跑归来,准点着手每天必做的日常工作:到河边看水位、进观测场测蒸发量、记录数据、发报文……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确保站院内暂时没有其他任务时,我便骑车去对岸查看断面标志和缆道基础。
走出站院才发现,今年中秋和以往大有不同。路上来来往往的,有开往4A级景区重渡沟的旅游大巴,有提着月饼礼盒的行人,还有浩浩荡荡出门的一家人。大家要么利用小长假去旅游玩耍,要么走街串巷看望亲朋,要么长途跋涉回家团圆。这些场景很是热闹,我也不免触景生情。大学四年,在外地的我没有机会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现如今上班了,仍然是在外度过,想家是难免的,但意义却不同。我是一名水文职工,在工作中和同事们一起度过第一个中秋节肯定是难以忘怀的。
回到站上后,站长告诉我们今天是中秋节,中午聚餐炖排骨,大家欢聚一堂度中秋。当中午饭做好时,每人一碗热腾腾的排骨,一个月饼。我们一桌吃饭,一起聊天,一块谈家常,那感觉是暖洋洋的。水文站是我的工作单位,但也是我的另一个家,它是水文人的温馨港湾,更是在佳节倍思亲时相聚的栖息地。
2016年的中秋,是我成为水文人后度过的一个特别的中秋节,一个不回家团圆的中秋节,一个把水文站当做家的中秋节,一个即使出门在外,也可以赏月吃月饼的中秋节,一个以工作为乐以同事为家人的中秋节……浓情四溢,感触良多,感动满满。
【篇四】
小时候在家过中秋,月明亮,月饼甜。
左手柿子红右手苹果圆。
听不进哀怨凄婉的词,不懂得不能团聚的痛,只是疯跑在老家的青石院。
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蟋蟀,追影子,外婆膝下成欢聚,笑语满堂声声甜。
少年时在家过中秋,团圆饭,栗子粥。
前脚擦擦嘴后脚作业稠。
埋头苦读身披月光蓝,窗影风动书染桂花香,只在无限旖旎的想象里畅游。
在纷繁的故事中,阅古人,梦未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青年黄河岸边度中秋,小餐厅,灯光柔。
好友三两来聚首。
推杯换盏话事业,先是欢语声后又静幽幽。
皓月当空洒清辉,对酒当歌解千愁。
忆往昔,叹蹉跎,东南望乡何处是,西北见月几圆洲。
转眼又到中秋夜。
娘已老,父白头。
外婆驾鹤去,老舅踩云舟。
中秋月圆人难圆。
仰望星空欲无泪,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子欲养,亲不待,愿寄明月话情思,安慰母亲眼波中流露的期许,抚顺父亲长满了皱纹的额头。
岁岁年年度中秋,雾薄薄,云淡淡,天高气爽日渐寒。
花落指间,秋水浅,青石现。
鸿雁畅飞秋雨总缠绵,牵挂双亲可曾添丝缎?
月夕节,亲且盼,银汉无声转玉盘,金秋话团圆。
【篇五】
在一年那么多的节日当中,人们最喜欢的可能除了春节就是中秋节了,因为这两个节日都满含着阖家团圆的美好憧憬。
它让人们暂时放下忙碌的工作,逃离开钢筋水泥的丛林,远离拥挤和喧嚣,走进乡村或小镇,抑或穿梭在两个小城之间。
极速发展中的祖国,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通讯及交通方便快捷,日新月异。高铁、动车的出现更缩短了人们回家的时间。
从踏上通往家乡车辆的那一刻起,所有的想念、所有的细节都一一浮现在脑海。那浓缩着的相思之苦,那牵挂着的乡音乡情,那埋藏在心底的苦辣酸甜,随着车辆的行进,随着熟悉的路景,或喜悦或忧伤的心情在这一刻都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那背包里有买给家人的各种吃的、用的、玩的、穿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欣喜,激动地打电话和家人叙旧,问家人的身体和近况,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路贴心的话语散发着甜蜜温暖的馨香。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这千古不变的生活理想印证了多少代人的绵绵情长,这一份由亲情的丝线编织出来的纽带连接着多少家庭的快乐与幸福。当华灯初上,当万家灯火,每一个闪亮的窗口都透着美好与祥和。
洗去一路的风尘仆仆,放下所有的烦恼压力,和父母、爱人、儿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香酥的月饼,一边欣赏天上的满月,那团圆欢乐的气氛,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这人间的天伦之乐。
如今的月饼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走进超市,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一路走过去,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月饼等着人们去挑选,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还有我们本地的月饼,口味有甜的、有咸的,馅心有枣泥、五仁、豆沙、红糖、黑芝麻、蛋黄等,有混糖皮、酥皮的,还有奶油皮的。从造型上看有光面的与花边的,包装更是五花八门,纸盒的、铁盒的、塑料盒的,各有特色。
在这么多种类的月饼当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枣泥月饼了,打开包装,映入眼帘的是八个金黄油亮的带花边的月饼,每一个月饼的表面都印着“枣泥”两个字,旁边还有一个大红枣的图案。
这个时候就会有一股淡淡的枣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酥软中带着甜蜜,香气萦绕在唇齿之间,那种萦齿绕舌的味道,让我一下子好像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圆满渴望。每逢佳节倍思亲,当静谧的夜色袭来,圆月当空,良辰佳景,人们把月饼、水果、瓜子、花生、枣……所有的好吃的都摆在桌子上。我们这里叫“拜月神”,对着月亮,许下自己的愿望,托月亮女神成全自己的夙愿或把心底的祝福传递给远方的亲人,也寄一份相思给天堂的故人,愿他们在天堂的日子幸福安好。
恋爱中的男女更是许下相伴一生的盟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寄托和向往。
望着静谧的夜空,望着美丽的月亮,我像欣赏到一幅天蓝水碧的婆娑画卷,清朗明亮,澄净安然,点点温馨溢满心田……
【篇六】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多和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时候总盼着过节,更确切地说是在那些清苦的日子里盼着吃到好东西,但中秋节念月除了吃还很诗意,即使那时我们只是尚未识字的孩童,却依然能感觉到那份美好。
“月”是什么呢?那是用面粉和枣蒸的一个“月亮”。“月”有上下两盖,是面做的,中间夹着满满一层枣。上盖用面做上玉兔和桂树,有的还做上嫦娥和云彩,再点缀上一些红枣。“月”的样子很好看,中秋晚上,家里吃了饭喝了酒之后,小孩子们就要端着“月”到街上去念了。月亮升起来,儿歌念起来:“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好年景了。念帕谷(窝窝头)糇了,盖瓦屋楼了。念煎饼了,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这首《念月谣》是每个孩子都会唱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
真正明白《念月谣》的涵义却是长大了以后。“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是用夸张手法,写蒸的“月”大,一斗麦子才蒸一个,当然很大了。后面的几句则寄托了人们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念月谣》里的帕谷糇是一种食物,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不知是何物了。潍县方言把窝窝头叫帕谷,把帕谷切成小方块烩了吃,叫烩帕谷糇。记得小时候,帕谷放久了,又干又硬,难以下咽,母亲就烩帕谷糇吃。吃帕谷糇的日子是穷苦的,但依然盼着能过上有瓦屋楼的好日子。
一轮明月升起来,念月声满街此起彼伏,高低错落,很是热闹。念月时,孩子坐在板凳上,“月”放在面前的小桌上,“月”上面往往都要盖一片蓖麻叶,中间还要燃一炷香,真是香烟缭绕,歌声飞扬,一片欢乐热闹的气氛。清末民初,山东潍县进士梁文灿,以民俗传统节日为题材,写过《蝶恋花·潍阳十二月鼓子词》,一月一首。八月的一首,写了中秋节蒸月、念月、供月、赏月的过程,其中的“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描绘的就是念月的情景。
念月的时候有些大人在街上来回走动,有的用手掀掀孩子面前“月”上的蓖麻叶,看看底下的“月”做得怎么样,以此来品评这家母亲的手艺。孩子们之间也相互比,看谁家的“月”做得好做得大。念月从月亮爬上树梢开始,到晚上八九点钟月亮升到半空差不多就结束了。各家的孩子纷纷端着自己的“月”回家,第二天那念过的“月”就成了家人甜美的早餐。我的母亲不是很巧的人,她蒸的“月”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精致的,但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念完月踏着月色回家的美好。
中秋念月已经成为回忆,儿时既好吃又可念的“月”已成为超市里应节令的面食,那种特有的节日情趣和欢乐,如今的孩子很难享受到了,我多么希望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能多保留一些富有诗意的民俗。
第二篇:教师节文章:教师节 感怀
小编整理教师节文章:教师节 感怀: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忆起过往的老师,有所感触,借此之季,一抒情致,也算对所有代过我课的教师的一种怀想,一种感念。
在我记忆中,让我感觉最怕最厉害的一位老师,是我刚入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女教师,虽音容相貌依稀,姓什名谁却记不起了,只清晰地记得,她里时常攥着根木条,学校是在那个偏静的小村外,因为偏静,所以她上课的声音显得格外高亮,离教室一百米远都能听得到,抑扬顿挫,真是字字落地有声,但凡有哪个小同学调皮捣蛋,那声音便如激流落瀑,音域瞬间能提高一个八度,随之而和的是小皮鞭抽打马背的声音,虽然多数时候只是抽在了那低矮的课桌上,但杀鸡儆猴,效果显著,课堂上会立即鸦雀无声,真是惧畏那根小皮鞭似的木条了,从此,她厉害的光辉一直照耀她终生。
小学将毕业时,又遇一位厉害的男教师,不过好在他只动口不动手,若遇课堂上,纪律混乱,或调皮学生玩小动作之类,他便常是眼睛瞪得如一头激战中的斗牛,言语如晴空一声炸雷,但却总不见斗牛出击,也不见雷后暴雨,但学生依然会被他那架势所雷倒,都会乖乖地安静下来,他时常讲课讲得嘴角蓄冒白沫,让人观之恶之忍之,但不说之。
中学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不知为何,总觉得他相貌如鲁迅似的,但是他没有鲁迅的锋芒,也没有鲁迅的犀利,脸上写满了慈祥与和蔼,慈爱的眼神凝在眼角,善意的微笑是浮在唇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学,自我意识增强,学生们纷纷琢磨诠释自己的名字,能改则改,不能改则取笔名以得到安慰和满足,我也不例外,那时取名就是父母随口取之,不象现在给孩子取名多会根据什么,我不喜欢我的名字太俗气,又毫无意义,可是又不能大改,我便把我的“华艳”二字改为“桦雁”,意即“白桦林中的大雁”,可是并不知为何想要是白桦林中的大雁?只是觉得总比“华艳”要雅韵别致一些吧?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都在教室外玩,班主任仍一幅慈爱的面孔,走到我身边,似无意地问我:为什么把名字的字改了,我想说改的意思是白桦林中的大雁,但是没开口,他笑着说:“你的名字很好啊,你看‘华-艳!中华的华,是祖国的意思,鲜艳的艳,是花朵的意思,祖国的花朵多鲜艳啊!?’”他边解释边笑,我虽然对此解释并不喜欢也不认可,但是因为我想老师肯定是考虑到改名字牵涉到学籍的问题,不是不能改,是太麻烦!不是我想写个啥就是个啥,于是,便罢了,自此,也不再去纠结名字了,一个符号而已。
这几位算是我记忆中有代表性的老师吧,当然提及的与没提及的,都无褒贬之说,只是节日孕育的一些回忆,一点杂想。
而我最想说的,是现在的一位老师,她衣着素雅,相貌平平,年龄应该也在知天命之际了,但是言谈举止却无不透出优雅、闲适,给人一种天高地远之空境,人间烟火亦从容,有风清云淡花香草青之感,有沉于红尘而不染尘之气。
记得第一次上她课,她拿出签到单让我们每个同学签名应到,我也不例外地签了,她看了看我,因为我是新面孔,她便问我是哪一季的,而我只是想去听听名著导读课,是随一同学前去旁听的,我的同学便抢先帮我回答,说我的课还没有开,是前来旁听的,她微笑着看了看我轻轻点了点头。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她提问,清晰地叫到我名字时,我甚是吃惊!因为我以为不会提问到我,一来因为我是旁听的,二来因为她不一定能记得我的名字,没成想,竟然,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但后来才明白,之于她也在意料之中,她并没有旁不旁听的概念,愿意上课的学生都是她的学生,她都一视同仁,从此,我便更喜欢上她的课,当然,原本也是喜欢这门课。
中间有次课,因为孩子在校生病的缘故,我没能前去,接下来的那节课开始时,她便重复了上节课的一些要点,说我没有去上课而特意提醒了一下,她竟然如此之细心用心,我心又是一惊!随之而漫延的是温暖和感动。
太宽的指缝握不住太细的时光,眨眼一学期结束了,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她问及我们本学期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同学们都一一作答,我们都很认真地听同学们的回答,间或是边问边答,中途有些同学没有去上课,间或缺了几个课,而她竟然都能一一地说出某某缺过几次课,某某的特点和特长,我真是佩服感动至极!轮到我时,我很诚恳地说“我最大的收获和感受就是遇上了您成为我们的老师,因为你对一旁听生都能清晰地叫出名字来,并且哪节课缺了,你都能清晰地记得,这真的让人满心感动和温暖。”
听我说到这些时,她竟然脸微微地泛了红润,好象不胜恭维似的,可我却绝非恭维!到此,也有几位别的同学顺势也深有感触地表达了与我同样的感受,她说人一定要有信仰,不管你的信仰是什么,“可什么是信仰?”有个同学疑惑地问,她说信仰就是你的愿景是什么,你可以有很多兴趣爱好,但是得有愿景,愿景就是信仰,老师(在此指她个人)从事的行业是‘教育’,我的兴趣是‘爱教育’,而我的信仰是‘爱的教育’。说着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爱教育’和‘爱的教育’这几个字。我想别的同学一定也如我一样,内心涌出一股暖流被她深深打动并且深深地敬重她了。她不是言语上说的,而是行动所做的,是让我们心有所感所触的。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们都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该多好!
可是如今,好象很多的老师都是因为生活而工作,因为工作而履行职责,因为职称因为自我成就感而拼命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因为只有学生的分数才能让他们得到价值感,成就感,才能让他们成为名师,才能让他们评上高级,才能跟他们经济挂勾,才能让他们名利兼得!当然,这只是泛指,并非全部。
好象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可是每个人又都迷茫该如何去教育?如何具体实施?中国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已开始用行动来实践他伟大的构想,来回答钱学森之问,来扭转已经驶入深海里的这艘教育的航船,我们都满怀期待和祝福,希望早日能驶出新的航线!
说点题外话:现在都在评定城市的幸福指数,可是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来自人心灵的一种感受,试想如果人人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也许有些人会说我太妄想太不切实际,实际上认真想想:为什么不能?人有千千种,业有千千行,如果我们一开始灌输接受的就是这种思想,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兴趣为大,因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就是要发现挖掘每个人身上固有的特质,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发展,由此才能把人的才能和价值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哪个行业吃香便一股脑地往里涌,造成的后果便是工作时不从心,为生活而工作,为工作而工作,鱼跃海里,鸟翔天空,若原本是鱼,错放了天空,那么任鱼再努力,能飞过鸟吗?把鸟放于海里,任鸟再敬业,能游过鱼吗?不仅如此,而且带来的后果,直接就是负累,身心俱疲,也不见得有佳绩,不活脱脱就是一生活的奴隶?上学时是学习的机器,上班时是工作的机器,被工作所机械化了的木偶?谈何幸福?
其实,归根结蒂,还是教育的问题,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有多少做教育的人真正思考了这个问题?孩子一出生就被接受了父母的教育,是父母之爱,也是父母所寄托的希望,待孩子渐渐长大,上了学堂,便就象孙悟空被戴上了金箍咒,时时被老师家长所念咒语,只为了让他能成为父母心中老师眼中所理想过的模样,当老师被问及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长大了想干什么这类问题时,好象每个孩子都类似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数学家什么的,好象成为了家,才成为了人,而那些家,潜意识里是父母所渴望的,老师所希望的,孩子们回答的时候好象也是为了迎合满足老师家长的心愿,并不知道他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也许并不知道究竟如何才能成为那些家?只是觉得满足了父母和老师的愿望,潜意识里是如此的回答,才能得到认同和赞赏!可是看到国外的孩子们回答这类问题时,各行各业,各种层次都有,有的想当放牛娃,有的想当粉刷匠,有首波兰的儿歌“粉刷匠”唱的就是粉刷匠工作时的快乐情景:
我是一个粉刷匠
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
刷得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
刷子飞舞忙;
哎呦我的小鼻子
变呀变了样
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此快乐?可是又有谁乐意听到自己孩子将来长大了去当一名粉刷匠?这就是差别,不值得思考?
教育是什么?套用一句话可以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的教育。爱有滋养的养料,爱有感化的力量,爱有让人顿悟的泉源。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其实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顿悟。
第三篇:端午节的文章端午节的感怀
篇一: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篇二: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篇三: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篇四: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查看《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全文 ] 2013-12-04 专题推荐: 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的相关
2011-01-02 专题推荐: 端午节中国
2012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之端午节如何(怎么)放假时间几天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将定于农历农历五月三,四,五日放假,即为6月4,5,6日三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今天上午发布了2012年端午节的放假通知。6月4日(星期一)至6日(星期三,端午节)放假调休,共3天。6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班。根据尾号限行规定6月5日至6日5天不限行。...[ 查看《2012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之端午节如何(怎么)放假时间几天》相关文章 ] 2012-04-06 专题推荐: 端午节 2012端午节时间是几月几日
2012年端午节时间为6月4、5、6日三天。[ 查看《2012端午节时间是几月几日》相关文章 ] 2012-04-06 专题推荐: 端午节
端午节放假安排 2012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012年端午节为阳历6月23日星期六,国家规定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2012年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为6月22日、23日、24日。端午节时间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12端午节放几天假 端午节放假安排 2012 端午的含义...[ 查看《端午节放假安排 2012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相关文章 ] 2012-05-31 专题推荐: 端午节放假安排
端午节送朋友的祝福语
1、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2、把祝福做成一个粽子,包成快乐的样子,顺着好运的路子,带上成功的点子,穿过思念的巷子,在端午走进你的小日子,给你幸福一辈子
3、层叠叠的粽叶层叠叠的香,粘稠稠的米饭粘稠稠的思,红通通的枣儿红通通的运,热乎乎的粽子热乎乎的情,喜庆庆的端午喜庆庆的过哦
4、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叶是清凉的装束,龙舟是吉祥的快递,香囊是快乐的包...[ 查看《端午节送朋友的祝福语》相关文章 ] 2012-06-18 专题推荐: 端午节送朋友祝福语 2015年端午节送朋友祝福语
踏上旅途,平安祥和;尽情舒展,一片祥和;随便乱说,轻松快活;搞点娱乐,跳舞唱歌;安全归家,还要工作。不论端午有什么活动,记得带上我的祝福哦!端午闻见粽叶香,你我欢喜买来尝。红线拴着贵如银,吉祥如意好心情;蓝线拴着福如海,团团圆圆好家庭;绿线拴着寿如山,活力四射好身体。端午节快乐!现在的粽子啊,它含金量高,吃一个顶过去五个,方便!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自从吃了粽子呀,腰不疼,腿不软,包粽子也有劲了!记得端午吃粽子!快乐粽语:饺子说:我代表吉祥;汤圆说:我代表...[ 查看《2015 年端午节送朋友祝福语》相关文章 ] 2012-06-21 专题推荐: 端午节祝福语端午节给朋友祝福语
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名称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起源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 查看《端午节名称的由来》相关文章 ] 2012-06-23 专题推荐: 端午节
端午节的回忆
2012-08-18 专题推荐: 回忆知道端午节故事家里母亲我们
端午节的感怀
2012-08-18 专题推荐: 端午节
今年端午节
2012-08-18 专题推荐: 今年端午节习俗节日我们没有
留在唇齿间的端午节
2012-08-19 专题推荐: 留在端午节何时知道老家粽子
烂漫端午节
散文标题: 烂漫端午节 关键词: 端午节 烂漫写景散文 散文分类: 写景散文 作文来源:
2012-08-20 专题推荐: 端午节烂漫
记忆里的端午节
2012-08-20 专题推荐: 端午节记忆
乡情散记之端午节
2012-08-20 专题推荐: 端午节乡情
端午节粽子又飘香
2012-08-20 专题推荐: 飘香粽子端午节
清明节端午节两逛昆明西山
2012-08-20 专题推荐: 端午节清明节
端午节三题
伤感地想起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诗...[ 查看《端午节三题》相关文章 ] 2012-08-20 专题推荐: 端午节
端午节
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在每年的家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人们无论在那个地方,都会回来跟家人团聚。那一天晚上月亮特别大,特别圆,也特别亮。中秋节晚上,大家在一起吃月饼,吃完后走出门外赏月,这时,如果你拿望远镜去望月亮,你会发现月亮里似乎有一棵桂树,有一个人在拼命地砍树,可就是砍不断。传说,那是犯了错误的吴刚被王母娘娘惩罚,让他把广寒宫里的神桂树砍倒,才可以回于宫继续做神。可这查神桂树无论都砍不倒,吴刚也就回不了天宫,享不了福了。这个传说有趣吧!正像苏轼所说那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我的家乡长安镇,人们过中秋节时,除了吃月饼赏月外,还举办烧烤呢!今年,我们学校还举行了猜灯谜、送灯笼的活动。大人吃水果、吃花生、聊天、唱卡拉ok,笑声不断;而我们小孩呢,则举着灯笼,在操场上闲逛,比一比谁的灯笼大,谁的灯笼亮,操场上顿时像有无数个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似的,真好玩!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了解到我国人民非常重视亲情,他们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每逢过年过节,不管多忙,他们都会回来和亲人团聚。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家乡的春节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这些节目,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众多的节日中,我则独情于春节。
每年的春节,都异常的热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亲戚朋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己的家为的只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团年饭。饭桌上,大人们都讲述着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吃着、喝着、玩着、闹着。我最喜欢的是大年三十的夜晚,等到了十二点整时,千家万户都会拿出早已准备了许久的烟花,随着“轰轰”的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姹紫嫣红,美丽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亲戚家,逐个地给长辈拜年。这时,长辈便会拿出好吃的点心和一个红包塞进我的口袋中,望着自己的收获,心中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不禁开心的蹦跳起来„„
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家中的主妇便都到厨房准备吃的去了,没多大会儿,一顿丰盛的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喷喷的烤鸭、烤鸡、蒸肉,还有各种各样的炒菜,但都以猪肉居多,因为家乡人都喜爱猪肉嘛!不仅有菜,还有孩子们爱喝的各种饮料,大人们爱喝的各种酒、茶。饭间,家中的主妇总是主动地给大家盛饭、递菜,让大家吃饱、吃好。
大年的初四或者初五,我都会随父母去外婆家,同样给他们拜年,然后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红包,让自己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热闹,充满了人情味的春节。我爱我的家乡,也同样爱自己家乡的春节。
优美的古代诗歌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优美的古代诗歌。放学后我回到家,写完作业就赶紧跑到电脑旁,查关于古代诗歌的资料。我了解到《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人们在生活与劳动中有感而发,创作出诗歌。早期的诗就是歌,表演时配乐歌唱。诗歌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形象,节奏鲜明,韵律优美,一般分行排列。我还知道写景抒情的诗有《赠汪伦》《蜂》《咏柳》??咏物言志的诗有《梅花》《石灰吟》??记事感怀的诗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怀古咏史的诗有《赤壁》《贾生》??边塞征战的诗有《凉州词》?? 这些诗我背的滚瓜烂熟。我去给同学们背,他们都夸我背的好呢!
我会背了很多诗,心里很高兴。以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古诗,感受古代诗歌的优美。
分享:篇三:官浔端午诗会作品
古风二首 何友麟 官浔追梦
忆昔尚童稚,居浔二三秋。学堂师生好,谓我性相投。校园环境雅,令我长淹留。礼堂弦歌起,赛跑后山尾,放学奔巴刹,春秋去远足,三古看汽车,厦门来电船,兴来游村外,不虞人追骂,端午港波开,两岸矗人墙,人墙雷响频,一龙喜夺标,暑期暑气高,悠悠南溪水,梦里官浔戏,梦里油酥贡,一梦五七春,当年九龄童,见面山水亲,我非官浔人,吁嗟官浔友,书声教学楼。身健脚力遒。专候煎包熟。胜景豁眼眸。嘟嘟奔不休。泊我南溪头。野花随手采。莫偷金针菜!龙舟亮新彩。齐观龙舟赛。龙舟掣电快。群龙半无奈。南溪好弄潮。伴我梦飘遥。乡音软语缭。韧脆香甜妙。梦醒故人杳。今日吟诗佬。不觉腔口拗。人称我何老。你说怎办好?
南溪采风
水调歌头 闻道官浔美 谢保达
闻道官浔美,苍翠碧连天。“百里走廊”花坞,此处最鲜妍。绿野轻声细语,林海欢呼鼓舞,物物惹人怜。厚意迎远客,山水尽开颜。
冈峦秀,郊野媚,美田园。亭台楼阁水榭,处处好休闲。友爱东升春建,西北锦江溪坂,努力勇争光。浩浩南溪唱,欢笑谱新篇。
读诗二首 谢保达 赏林进赐诗集
进赐先生以其诗集见赠,余读其诗,深有感焉。先生为诗,孜孜以求,笔耕不辍,遂结成集。其为诗,信手拈来,意象宏富,逸兴遄飞,技法娴熟,于古朴之中散发清新之气,巧架古今诗歌之桥梁,堪
为旧诗新诗交融契合之模范。赏春寻曲径,林茂漳江隈。进退皆佳境,赐余尽芳菲。诗结精华萃,集成锦绣堆。越调和商调,信手得心随。黄钟伴中吕,余音绕梁回。西山松柏翠,东海虾鱼肥。漳畔笛声晚,红树鸥鹭飞。万象入怀抱,妙笔生光辉。耕耘勤不辍,满载收获归。曲高和乃众,怦然动心扉。有古韵若此,何言谓式微。
读林祥瑞先生诗文
圃人①贻我美佳文,语重心长古意②存。沐雨栉风开僻壤,披荆斩棘启山林。举锄扶耙忘劳瘁,薅草施肥萦苦辛。春夏秋冬耕不息,稻粱瓜果四时新。
注释:①[圃人]林祥瑞先生笔名。
②[古意]指其诗文有古人之意韵,又指其待人真挚诚敬。
减字木兰花 逐梦南溪
陈益彬
南溪水碧,郊野园林春色异。樟树香馨,枫叶如嫣野径荫。花都披锦,百卉奇花芳吐韵。文艺英娇,玳瑁官浔自富饶。
望江南 蝴蝶兰
陈益彬 花都里,兰蝶美娇容。疑是花国仙化蝶,悄悄飘落著兰丛,妩媚浅深丛。
赠友人 陈发枝
粽子农家亲手裹,味存古早自然香。出锅串串竹竿挂,展叶颗颗玉粒镶。
言语往来烦套话,杯勺交错重仁方。沉浮都市常虚与,回首那堪对热肠。
吊屈原 吴金碧
俗逢端午吊屈原,夜诵大夫骚赋篇。汨水悠悠空逝去,英灵踽踽自盘旋。愁天莫补愁娲皇,苦海难填苦女鸢。何故不听渔父劝,行骸放浪学巫咸。浣溪沙·端阳浔乡诗会即笔
林进赐
毗海浔乡美似霞,东行马口路多花。小楼初露恁豪华。车。村前少女敬茗茶。
(二)依岭果农亦种瓜,半园翠色把它遮。文明邹鲁众人夸。鸦。欢歌竟忘夕阳斜。
云青子七律四首 甲午端午官浔诗会寄情
其一
一路薰风一路亭,三庐三顾洽群英。
才歇花都观铁树,却嗔宝马骤停一镇村民皆好客,未笄童稚也涂
第四篇:中秋节文章
学生习作:36字
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On this day,people usually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and eat moon cake.We also can go to travel and visit our relatives or friends.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which is often held in September or October.During the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get united and have moon cakes together.(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moon cakes, such as bean paste, egg-yolk or meat.The shape of a moon cake is round as it symbolizes a big moon.)拓展句 Moreover, in the evening of 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people get together in a vacant place, eating delicious moon cakes while appreciating the beautiful moon hanging in the dark sky.To conclud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very nice festival for Chinese people.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九月或十月过中秋节
2.中秋节家人团聚,吃月饼。月饼种类繁多,美味可口,形状是圆的,像月亮。
3.中秋之夜,人们常常在露天的地方边吃月饼边赏月。
Mid 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China.It used to be as important as Spring Festival.It is usually celebrated in September or October.This festival is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to enjoy the beautiful moon light.To some extent在一定程度上,it is like Thanks Giving day in western countries.On this day,people usually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and have
a nice meal.After that,people
always eat delicious moon cakes,and watch the moon.The moon is always very round on that day,and makes people think of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It is a day of pleasure and happiness.例文: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of the eighth month of our 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日
历)(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t has been enjoying great popularity in our
country.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我们国家大受欢迎)(Usually, no matter how far away or how busy we are, we will try to come home for the celebration.通常,无论我们离家有多远或有多忙,我们都会尽量回家和家人
一起庆祝节日)(The moon that night looks the brightest in the whole lunar month.中秋夜的月亮在整个农历中是最亮的)What we love most is the time we enjoy the full moon
together 我们最喜欢的是大家坐在一起赏月.With the beautiful moon up in the sky, we sit
together and eat moon cakes and fruit, sharing our stories.伴着那一轮圆月,我们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还有水果,一起分享那些幸福的时刻。In addition to these traditional activities, we have a wider range of choices such as
travelling and visiting our relatives or friends.除了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其它的事情,比如:旅行,拜亲访友。
第五篇:中秋节文章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中秋节里的“中秋”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三个月分别命为孟、仲、季。因此,在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又因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旬,故称为“中秋”了。据史记记载,古代帝皇祭月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又恰巧在三秋之半,故名叫中秋节。
不过中秋节也有一个美丽传说:在盘古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日出日落,把万物蒸烤的像火一样,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一遍火海,无法生存。这时,多亏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他力大无穷,并且具有超强的射箭本能,他决定把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他就登上最高昆仑山,拉弓搭箭,嗖嗖嗖……连射九下,多出的九个太阳,应声而下。天上就只剩留一个太阳,万物得以生存,人们得以安宁。
后羿因射太阳而得名,受到人们的推崇,也赢得年轻漂亮嫦娥的芳心,于是两个有情人就结为夫妻,他们恩恩爱爱幸福的生活。后羿喜欢广交朋友,一起去打猎。由于后羿的名气太大,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习射箭技艺,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拜后羿为师。
有一天,后羿上山打猎,偶然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羿射太阳有功,救人们于火海之中,就赐他一粒仙丹,吃下可以成仙。后羿接过仙丹,刚放到嘴里,突然想起心爱的娇妻——嫦娥,赶忙把仙丹吐出来。回到了家里,后羿就把仙丹的事告诉了嫦娥,跟嫦娥一起商量,最终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仙丹只一粒,两人只一人能成仙,万般无奈,后羿和嫦娥就把仙丹藏起来。这事被小人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上山打猎,蓬蒙装着有病,推说不去。等后羿他们走了,蓬蒙就提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实在没有办法,索性就把仙丹吞下。自然,就变成了仙女,飞上了天空。嫦娥实在不忍离开后羿,就选离地球最近的月亮居住。晚上,后羿打猎回来,听说嫦娥被蓬蒙逼着吞下了仙丹,已飞上了天空。万般愤怒,欲杀小人蓬蒙,可他早就逃了。后羿悲愤欲绝,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由于太想妻子了,后羿在晚上,遥望月亮哭泣,哭着哭着,就跟着月亮跑,跑着跑着,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里晃来晃去,似乎也在对他哭泣。但毕竟天地两隔,又如何能见面?后羿为了表达他那份相思,在月圆时,设香案,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瓜果,他也独自斟酒,边饮边对月长叹,诉说离别之苦。后来,这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仿效。据说,嫦娥在八月十五夜,在广寒宫遥望大家,人们也能看到嫦娥。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呢?相传当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元朝官兵又查得很严,朱元璋要联络各路起义将领,消息又送不出去。十万火急关头,多亏军事刘伯温,他想了一条妙计,把消息藏在月饼里面,议定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由于消息准确无误的送出去,起义相当的顺利,不久,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后来,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这样,吃月饼在明朝就盛行了,从皇宫贵戚,官宦士大夫,富贾乡绅,平明百姓大家都纷纷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美丽传说有许多,人们通过中秋节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