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时间:2021-09-27 16: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为建设乡村业态最美的运河之畔最美县,打造“平畴沃野、桃果飘香、林海绿都、灰瓦白墙、河清湖秀、墨香”的北乡村画卷,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自然资源厅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和《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发〔xxxx〕xxx号)等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县域自然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样板。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节约集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强化“多规融合”规划引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实现减量”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实现土地要素配置“质量提高、布局优化、结构改善”。

(二)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风貌和基础设施条件。

(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组织合力、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搬迁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民进城入镇,鼓励农民流转土地。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自然差异、尊重现状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科学确定整治目标、整治方式和整治工程,合理安排实施步骤和时序,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三、目标任务

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前提,整体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推进农用地整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复垦、宅基地退出、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低效化、碎片化、无序化农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耕地提质改造等,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集中连片程度,切实改善农田生态。穿城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x.x万亩,整治农用地x.x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x.x万亩,新增耕地xxx亩;裴圩镇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不低于x.x万亩,整治农用地x.x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x.x万亩,新增耕地xxx亩。在形成配套完善、集中连片的农田基础上,鼓励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参与规模经营,培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开展建设用地整治。依据镇村布局规划,统筹农民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村庄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闲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稳妥开展村庄撤并,保留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田园风光的传统自然村落,对穿城镇砖井村薛仁贵征东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修复。穿城镇需搬迁农户xxxx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xxxx亩;裴圩镇需搬迁农户xxxx户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xxx亩。按照“一镇一特色”发展方向,精细排定一批有含金量、示范性、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一批涵盖加工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特色小镇。

(三)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和“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湿地,修复自然退化或人为损坏的生态系统,改善乡村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发挥好耕地特别是水田的生态功能,利用原有水系,积极开展水系连通工程,有效推进水环境治理,形成新的自然水系,提升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穿城镇围绕老邢马河和十一斗中沟x条主干河沟进行清淤,对塌陷边坡进行岸坡修复,沿河岸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形成多层次的生态保护屏障;裴圩镇在瓦房、陈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态涵养塘,对陈集中沟、三联中沟、力庄中沟进行全面清淤整治,建设生态护坡及绿化带,打造沿线特色风貌景观带,形成贯通项目区的生态水网。

(四)推动公共空间治理。落实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摸清乡村公共资源本底,厘清权属,规范管理,积极推进乡村道路、河道、广场、荒地等整治,推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有偿退出,优先保障农民合理建房和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把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穿城镇重点围绕东西两条轴线实施街巷界面空间治理及沿线美化亮化环境提升;裴圩镇重点围绕瓦房及陈集街道四个重要节点建筑,实施街巷界面、绿地和道路立面空间治理工程,通过统一规划街道两侧花木箱和主干路面及小区内道路黑色化处理,提升村居“干净、整洁、有序、景美、人和”水平,实现村庄环境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选址阶段(xxxx年x月至x月)。开展实地调研摸底,摸清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比对筛选可实施的区域范围,做好内业资料收集和政策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方案编制申报阶段(xxxx年xx月至xxxx年x月)。县资规局作为项目申报主体,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项目申报和实施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配合资规局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和项目实施方案。

(三)项目组织实施阶段(xxxx年x月至xxxx年xx月)。按照建设用地整治从xxxx年x月开展至xxxx年xx月结束;农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公共空间治理从xxxx年x月开展至xxxx年xx月结束的总体进度安排,编制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工程招投标,分类实施。

(四)项目验收阶段(xxxx年x月至x月)。县相关部门分别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县级组织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逐步向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综合验收。

(五)后期管护阶段(xxxx年x月至长期)。乡镇要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明确管护职责,制定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签订管护合同,巩固综合整治成效,确保项目取得长期效益。

(六)成果推广阶段(xxxx年x月至长期)。项目经验收备案后,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按指标管理规定使用。同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向全县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资规局、交运局、水利局、审计局、信访局、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穿城镇、裴圩镇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资规局,负责试点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明确职责分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上下协调、项目监督检查、项目验收、资金拨付等日常工作。县资规局负责做好试点项目前期选址、方案编制、项目申报,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方案编制、上图入库、项目验收及指标报批交易工作;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项目建设;交运局牵头组织推进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水利局牵头组织推进河道疏浚及水系连通工程项目建设;财政局负责资金统筹、拨付、使用及管理工作;审计局负责工程及资金跟踪审计工作,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政府办负责督导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序要求建设;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业务指导。穿城镇、裴圩镇具体负责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做好工程实施中的矛盾协调处理。依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清单,相关部门围绕部门职责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同时要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和资金,争取情况纳入对属地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中。

(三)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各方涉农资金集中到项目区使用,资金有缺口的在不增加政府债务前提下,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指标由县统筹安排使用,节余的指标进行交易,收益由县财政统一调度。除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外,县财政统筹整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村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费、城乡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调剂收益、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等资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二篇:新密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新密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推动城市统筹发展,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通知》(郑政〔2009〕42号)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这一主题,创新体制和机制,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整合使用各类土地及涉农资金,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类项目,对农村田、水、路、林、村、房实行综合整治,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积极破解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等用地难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田布局,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农村建设用地有序减少换取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增加,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增加建设用地流量,使农村一部分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的目标。

(二)按照郑州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整合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2010年全市要完成整治面积680公顷(低产田改造面积33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49公顷,其中可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面积为230公顷)。2008—2012年全市土地综合整治面积要达到3400公顷,完成规划目标。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先期试点阶段)

2010年初确定一个试点村并编制试点村的土地整治规划,待立项批复后组织实施。

试点的选址由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参考名单,市政府确定试点单位。在选址上要遵循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农民自愿、边拆边建、权属清晰、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拆旧面积占所在行政村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以完整的行政村为单位,选择建设条件较好、基础设施齐全、相关规划完善、土地权属无争议的行政村先行试点。

在开展试点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编制市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规划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以发展产业集聚区、改造城郊村、建设中心村、整合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培育特色村、搬迁不宜居住的村为基本思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相结合,搞好与乡镇规划、村镇规划和产业集聚区规划、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农田整理、耕地占补平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市级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分阶段整治方案。

第二阶段(全面试点阶段)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每年除4个办事处、尖山风景区和第一阶段所确定的一个试点村外,每个乡镇都要确定一个行政村为新的试点村,向市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立项。市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分步实施意见。到2010年底,要有一半以上的乡镇确定的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启动实施;到2012年,每个乡镇确定的试点村要全部启动。项目申报立项由市土地综合整治办公室牵头,依据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三项整治”后备资源状况,建立综合整治项目备选库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备案库,根据下达目标,从项目库中选定项目,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设计和项目预算,经专家论证后上报郑州市审批。

项目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综合相关部门规划后,采取统一立项、分头实施、统一验收的方法进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公告制度、合同制度五项制度,严格遵循程序进行立项申报、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公开投标、签订合同、组织实施、竣工验收、预算审计和申请终

验。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后期管护,注重项目实施质量,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新增耕地验收合格后按程序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管理,作为规划调整指标、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补划基本农田使用。将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备选库,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将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

四、措施和要求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管副职为成员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合部门力量,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整合相关政策,对总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选址、立项申报、项目实施统筹协调及验收评估等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是: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增减挂钩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审查及实施管理工作,负责新增耕地面积的确认、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提出统筹整合项目各部门资金的方案和资金筹措、使用监管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土地质量建设的规划、实施农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及相关资金的筹措等工作,引导、指导广大农民或企业发展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水利部门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实施和资金的筹措;建设部门和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村镇道路、供水、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资金筹措;农业开发部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与资金的筹措;交通部门负责农村道路建设的规划实施和资金筹措;林业部门负责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实施及资金筹措;电业部门负责农田水利、农民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供电网络的规划编制和资金筹措;其他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配合工作。涉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协调解决村庄拆迁、新居建设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信访稳定。土地综合整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情况,尊重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的客观规律。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选定试点村时要切实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以满足农民实际

需要为前提,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财产处置权,以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宜居为目标,通过公告、听证、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对土地整治的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凡是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不同意的,不能强行实施,严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进,损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

(三)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316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提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9〕98号)、《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试点)管理暂行办法》、《郑州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细则》等有关文件规定,按照村镇体系规划及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整合财政、建设、农业、交通、水利、农开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项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共同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包括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纯收益部分、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耕地占用税和农业、交通、水利、建设等涉农专项资金),以项目设计和预算为依据,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等实际工程量,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建立项目专账,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情况,市财政和审计部门对资金进行及时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资金综合使用的叠加效应和规模效益,提高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引导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奖惩措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市政府将与各乡镇政府和相关委局签定目标责任书,并采取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整治的面积、质量、效果进行量化,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对超额完成土地综合整治任务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授予土地综合整治先进单位,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领导和国土资源所长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并给予奖励。

完不成土地整治工作任务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不得参与年终先进单位的评比。市政府在抽查中发现落后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失职渎职的将追究责任。

第三篇: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可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可缓解人地矛盾,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交通、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而且有利于突破城镇建设用地瓶颈,促进节约用地,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解决工业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具有牵动全局的重要意义。国土局把土地综合整治当作工作重点来抓,认真储备项目,搞好项目规划;精心策划,;做好沟通协调。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作为先锋工程部署推进。通过综合整治,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平台,促进“良田良种良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是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以打破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实现城乡“两受益”,是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中要途径。

第四篇: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探索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根据市教委《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津教委职 [2007]15号)文件之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市经济特点、行业需求等因素,制定《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贺平

副组长:冯克岭、于忠武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孙屹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管理监督试点工作执行情况。

(二)“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小组 组长:冯克岭 副组长:孙屹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 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前期宣传、发动,试点成果宣传等。

2、负责企业联系工作,联络实习企业,协调与企业关系。

3、负责常规管理,管理学籍、重新编班、安排带队教师、管理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教学管理、考试考核。

4、负责制度建设,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等。

二、加强开展“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宣传,营造“半工半读”的 良好氛围

“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宣传工作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学校新入学教育过程中添加“半工半读”学习制度的宣传介绍内容,使学生及家长对“半工半读”等相关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利用学校的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对外开展“半工半读”制度的号召和宣传,扩大宣传力;第三,在校园内利用学校广播、电视以及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半工半读”政策的宣传;最后,以召开学生家长会为契机,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可以就“半工半读”的概念、特点、好处等,逐一向家长、学生介绍,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半工半读”学习方式的优点。

三、实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模式

我校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

(一)“2+1”学制“半工半读”模式

“2+1”学制即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2年时间,第3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在企业实习期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当顶岗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后,学生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可以与企业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继续在该企业工作,从而走上工作岗位,完成学校向企业的过渡。这种形式的“半工半读”模式在 我校已开展4年,目前已在全校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在校生推广,比较成熟,其优点是学生便于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比较顺利。学校为各专业主要岗位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并针对不同岗位,结合不同的能力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实训教学方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二)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

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学生轮流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顶岗为企业生产产品,并获得一定的报酬。实行此模式后,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可以交替地进行,让学生在学校提前体验到了企业(工厂)里工作、生活氛围,为学生今后真正进入企业作好铺垫。

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计划利用天津津泊轴瓦厂,作为校内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多次工学交替;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地处西青区汽车工业基地的优势,计划利用先达汽车工贸公司、建塑管道公司数控加工车间和模具车间,作为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生产/训练”基地,实现课堂进车间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车间内上课、车间内实训、车间内劳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分配大体上各占50%。

为配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开展,我校计划扩大学分制试点工作范围,计划在2007级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行学分制试点工作。

四、开展“半工半读”工作试点的具体步骤

目前我校已在全校所有专业范围内实行“2+1”学制式“半工半读”模式。我校计划在今年内组织开展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的试点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2007年7—9月,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联系相关 企业。

2、第二阶段:2007年9—10月,组织、发动、宣传和方案制定,确定专业、班级、学生人数以及企业单位。

3、第三阶段:2007年10—12月,开始实施试点方案。

4、第四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月,阶段总结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以来的经验,根据试点工作经验修订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确立学校“半工半读”的最佳模式。

五、做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相协调

“半工半读”模式与 “定单式培养”相结合,在招生时结合企业招工标准,实现招工招生一体化。

(二)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用人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知识及相应的能力,并确定课程体系。

(三)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学校在实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因素,努力适应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结构。

(四)实习、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一致

学校制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购置实验、实习设备,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注重行业技术水平变动趋势,科学预测,强调前瞻,与社会整体技术进步水平保持一致。

(五)实习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学校制定的实习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需求,兼顾企业的生产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在市教委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断开拓创新,“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职业教育的新跨越。

二○○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土地综合整治知识

土地综合整治知识

------------------发布:admin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2-3 10:11:25

一、土地综合整治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自20世纪50年代农村土改至今,土地尤其是耕地承载了农村农民生产资料及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总人口增加了1.1亿,城镇化水平由29.04%提高到44.94%,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对保障用地的需求日益旺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不断减少,过去10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25亿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38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大量增加,经济日益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推进,耕地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高度关注和十分珍惜土地;政府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措施,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3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农业大省、国家粮食主产区的河南,耕地保护责任重大,同时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经济的背景下,建设用地需求量猛增,土地供需矛盾不容回避。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2008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省厅领导主动顺应调控形势,提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创新,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为核心,打破以增加耕地面积、保障耕地占补平衡、为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为主要目的土地整治传统思维,把土地综合整治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结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万村整治”示范工程的要求,我们适时提出在全省开展 “千村整治”示范工程。

二、什么是土地综合整治

什么是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定义为:按照国家关于开展“万村整治”示范工程的要求,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整合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建新拆旧时,必须确保项目区内耕地数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区内自求平衡;对土地综合整治腾出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作为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负责整合部门力量,整合有关涉农资金,整合相关政策,形成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合力。要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当地农民的参与权,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包括一定区域内全部的农用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旧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为平台,以促进农田产能普遍提高、村容村貌全面改观、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要素布局趋于合理为目的,以项目为载体,聚合相关支农资金,统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全面整治,即为土地综合整治。

也可以说,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发展和升华。1999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从此,有组织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当时基本只限于农用地的整理,还有少量的未利用地开发。我省从2004年开始的“三项整治”开始涉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目前的土地综合整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正式提出土地综合整治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都要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国土资源部把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作为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力图破解土地管理中的一系列难题。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万村整治”示范工程的要求,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整合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

2008年6月,国土资源部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2009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 〔2009〕124号)。

以上两个文件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供了依据。

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提出“积极开展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为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国土资源部最近刚刚通过《关于推进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正式启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修编工作。

2010年12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范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把其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作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重要措施,省政府已于2009年5月14日在周口召开了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并拟定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土地综合整治的对策措施,抓紧启动试点工作。2009年9月份成立了省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2010年2月份,在开封召开了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座谈会。2011年3月省政府下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豫政〔2011〕27号),要求2011年全面启动“千村整治”试点。

三、如何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搭建平台,在这一点上,国土资源部门有经验、有资金、有政策,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就如何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呢?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豫土综治发〔2009〕1号文件印发了《河南省千村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管理权限、选址、规划、审批、验收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项目管理权限

1、项目管理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实施、权责一致、分类考核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各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辖区内试点项目工作。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省政府主要是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协调解决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项目管理政策;协调省直有关部门,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项目规划进行备案审查。

3、省辖市人民政府主要是组织、布置、推进辖区内的土地综合整治,负责辖区内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的整体批复、整体验收等工作。省辖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库的建设和管理、指导项目实施等工作。

4、各县(市、区)政府是土地综合整治的主导者和责任人,负责整合部门力量,整合有关涉农资金,整合相关政策,组织推进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负责本区域总体工作安排部署、重大事项的协调,并对辖区内土地综合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负责。负责辖区内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的整体申报、初验等工作。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试点项目的选址、项目规划编制、申报、项目实施统筹协调等工作。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项目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增减挂钩子项目的实施工作以及对试点村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

县财政部门提出统筹整合项目各部门资金的方案,全程监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县发展改革、城建、规划、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批复的项目规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负责相应子项目的实施工作。

5、乡级人民政府也要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领导机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村庄拆迁、新居建设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负责组织具体任务的实施工作。

(二)项目选址

1、项目选址必须遵循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农民自愿、先拆后建、权属清晰、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进行整乡(镇)推进。

2、选址条件

(1)项目区所在区位具有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等建设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和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2)项目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重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并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群众积极性。

(3)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流转或正在流转的优先安排。

(三)项目规划

1、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编制,由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整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村庄建设、交通、水利等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规划方案包括规划方案制定原则和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减挂钩、村庄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项目规划方案平面布置、建新区规划方案、工程建设方案、保障农民合法利益方案、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等。另外,方案还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村域产业发展。主要是村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布局;村域内其他产业发展安排(如集体企业、旅游休闲观光产业、资源开发等)。村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主要是村域内生态用地的布局与生态系统的建设;村域环境污染整治与环境保护的安排;村域内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安排等。

2、各县、市可以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编制项目规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更多的村或一个乡镇为单位编制。

(四)项目申报审批

1、规划方案形成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经90%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90%以上成员同意并签字的方可上报。

2、各省辖市要建立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库。项目规划完成后,省辖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评审,对项目区内建新区面积不大于拆旧区,新增耕地面积不小于建新区占用耕地面积,且符合其它相关要求的,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库。

3、试点项目审批。对只涉及乡、村内建设用地增减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辖市人民政府按、进度、要求从项目库中选定项目进行整体审批。对涉及乡、村以外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规定办理。新村建设用地,只能用于乡村建设,不得办理征收手续。

4、项目批复10个工作日内,由省辖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报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一个月内组织备案审查,符合要求的同意备案。通过备案的,试点单位方可组织实施。

(五)资金管理

1、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筹下,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减挂钩、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集中使用。资金以各相关子项目设计和预算为依据,依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等实际工程量确定。

2、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之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3、项目资金拨付工作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追踪问效的原则,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有关规定拨付,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4、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复垦拆旧区等新增的耕地,不能用于项目区外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六)项目验收

1、综合整治项目区内的建设、土地、交通、水利、电力、林业、农业等各子项目,按各自行业管理规定,由各部门根据项目区的统一规划,各自组织实施。各子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和行业标准,对各自负责子项目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

2、除新村建设外的其他工程完工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代表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项目初步验收评价,合格的,向省辖市人民政府申请项目整体验收。

3、项目初步验收评价合格后,省辖市人民政府,或委托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规划、城建、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电力、审计等相关部门专家进行项目整体验收。

4、项目整体验收合格,下达项目验收意见。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组织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5、项目整体验收合格的,由省辖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报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一是对土地综合整治区内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在用于新村建设、预留非农产业发展用地后,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项目区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规定,优先安排一定的周转指标给予配套。二是对于乡级以下农村居住建设用地内部增减平衡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前提下,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辖市人民政府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整体审批后,建新用地可由县级人民政府参照宅基地审批模式进行审批,不列入增减挂钩试点范围,不占土地利用计划和增减挂钩周转指标。

(二)资金保障

现在有一定的专项资金,主要是这么几笔:第一笔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每年全国大概500多亿,河南也有20多亿。70%留给地方,30%集中到中央,中央除了用于重大项目之外,其它的按照每个省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粮食主产区的权重再返给地方,这是一大笔钱。第二笔钱就是土地出让金的15%,这也是国家规定用于土地整治的,全国大概也是500亿。另外,还有耕地开垦费、临时占用土地的土地复垦费等。把这些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土地整治。

省政府27号文规定“对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理复垦开发形成的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的,用地指标实行有偿转让,并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等县域经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整理节约的土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指标并挂钩到城镇使用的,所得收益要及时足额返还农村,主要用于区域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拆迁补偿和建房补助。” 所以,我们要求各试点市、县均要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账户,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引导和聚合各类相关涉农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账合算。除此之外我们还和省财政商量,拓宽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方向,除用于农用地整理外,适当扩展到旧村拆除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破解当前土地综合整治启动资金不足的制约瓶颈。因此,各市县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引导和规范金融部门和民间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行为。对于增减试点建新区所得土地增值收益,应全额纳入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账户,由财政部门全额返还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专项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防止农村和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五、试点项目规划审查

为加快推进我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11]55号,以下简称55号文),为了落实文件精神,我们将有关项目规划及资金申请材料要求进行了明确。

(一)备案资料(一式两份)包括:

1.试点项目规划(含文本、图件、概算、附件及电子文档);

2.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文件;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备案审查表,有关内容的要求参照《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申报、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豫土综治办发[2010]1号); 3.县级人民政府资金整合方案;

4.河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文本概要书,有关内容的要求参照55号文填写;

(二)项目规划内容的审查

应对项目基础条件是否具备,土地适宜性评价、水资源供需分析是否合理,工程技术方案是否合理,投资概算编制是否合理、可行,资金保障是否充分,权属是否清晰、权属调整方案是否合理等进行把关,提出明确意见。1.项目合法性审查

项目应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等社会经济规划。2.规划编制的完整性、一致性审查

报告的内容应完整、格式应规范,应符合项目申报的有关规定要求。(1)项目范围:指项目区的四至以及涉及到的行政乡(镇)、村,应落实到地块。(2)地理位置:应明确项目区经纬度坐标范围。项目区经纬度坐标范围是指项目建设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不是指项目区所在乡镇或县域范围的经纬度坐标。如果项目区分成几片,则应明确每一片的经纬度坐标。(3)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申报单位:为县级人民政府,补助资金申请文件申报单位为市、县国土资源局、财政局。

(4)一致性审查:申报材料中的数据应保持一致,报告中的数据应前后一致,文、图、表应相符。

3.基本控制指标审查

土地综合整治的总规模、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和标准、旧村拆迁整理个数和规模、新村(社区)建设个数和规模、新增耕地数量、结余建设用地指标面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率、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程度、为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工业化提供用地保障的能力等。这些目标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设定,但能够定量的尽量定量。

到2012年,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中等城市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小城市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制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省政府2011,27号文)

4.基础条件审查

包括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资源和环境条件。项目所在区位需具备项目实施所必需的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渠系、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试点村基本情况是否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尽可能要全面、详细;二是要有针对性,要能为后面的规划内容服务,不能列了一大堆情况,与后面的规划方案没有任何关系。5.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审查

应对项目区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客观、科学的综合鉴定,阐明其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和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生物生长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并针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审查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首先要考虑项目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问题,特别是对于缺水的干旱地区。在项目规划中,首先要摸清项目区的各种来水量和可供水量,人畜生活和农业生产需水量,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灌溉保证率,根据灌溉保证率进行平衡分析。

7.技术方案审查

(1)技术方案应合理、可行,在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试点村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布局和主要工程布局)是否合理。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土地利用布局要把原来旧村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新村建设占地面积、当地农村预留的发展用地面积都要列出来,并以此算出结余的建设用地面积,为该规划后面部分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供依据。二是该方案是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其它行业的规划等规划相协调、相衔接。三是工程布局方案应科学合理,满足交通、灌排、水土保持和防止风害等的要求。应有方案选择的比较过程。

8.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容是否正确。

这部分内容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增减挂钩总的原则。

2、要把以下几方面的账算清楚:1)旧村拆迁、复垦的面积;2)当地建设需要的用地面积。包括农民新居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公益事业用地,村域内产业(如集体企业等)发展用地。3)结余的建设用地面积(给城市使用,城市拿到级差地租收益再返回来支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3、要说明增减挂钩解决的一系列问题。9.投资概算审查投资概算审查

投资概算编制应合理、可行,要满足市级(直管县)财政评审要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筹措:资金筹措渠道应明确,并按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出农地整理投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投资、新村建设投资(新村基础设施投资、农宅建筑投资)及其他建设内容投资;

(2)概算编制方法:采用的概算编制方法应符合实际,且科学、合理;

(3)概算编制依据:概算编制应参照国家相关的定额进行编制,并提供投资概算指标的编制过程;

(4)投资范围:投资概算中所列示的建设内容应符合相关办法、规定的要求,超投资范围内容应剔除;

(5)费用构成:投资概算中的费用构成及构成比例要科学、合理,并符合相关规定要求;(6)计算准确性:投资概算各项费用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计算内容应准确;(7)投资计划应按实际情况编制,与施工进度安排匹配。

申请省财政资金补助农地整理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要分别编制相应概算文本。10.权属调整方案审查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明确可行。土地综合整治前,应明晰项目区内各土地权利人的产权情况和地类现状。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土地权属无争议,权属有争议的土地不应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范围。

11.效益分析是否客观可信。12.保障措施是否针对影响规划实施的主要因素和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3.规划编制说明的内容是否全面。

14.图件审查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图件包括现状图、规划图和单体工程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图件制作要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图例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GB/T7929、GB/T5791。图件绘制参考《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

(三)审查结论

根据上述审查情况,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耕地保护有关政策,确定项目审查结论。填写项目评审论证表(见55号文附表3),对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补助名录;对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补助:

1)

项目报件不齐全;

2)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等社会经济规划;

3)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不清;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不清; 4)

项目地貌类型(平原、丘陵、滩涂)无法核定;

5)

项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申请补助资金规模,新增耕地面积、结余建设用地指标等基本指标无法核定;

6)

没有体现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的不能通过评审;

7)

项目实施所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不具备;水资源无保障; 8)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不清或存在严重权属问题;

9)

不符合“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不能通过评审。10)

权属调整方案不合理;

11)

工程技术方案不合理或不可行; 12)

投资概算显失合理,错误较多;

13)

规划材料错误较多,质量较差、图件不规范,不按相关办法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编制图件,如上图要素不全,图面不清晰,图例不规范等;

14)

没有县级人民政府资金整合方案,或资金整合方案没有可行性,可能会造成规划无法实施的不能通过评审。

总之,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简单地说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操作上来讲,是统筹规划、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各项基础设施整治都可以趁着土地整治集中推进去,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整村推进。二是从整治目标上来讲,要达到三个相对集中,即: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三是从机制上来说,就是政府引导、国土资源系统搭台、各部门参与、多项资金整合。开展“千村整治”的是土地管理思想的一次改革、是用地方式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场变革,是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以保护耕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的一项创新性工程。只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就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好。

下载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庄墓镇2014年土地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实际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调整......

    开展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学校

    开展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创建全域 无垃圾示范学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宁江初中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努力为广大师生创建文明卫生、环境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开展诚信计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诚信计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诚信计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关心和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为主”工作机制,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健康......

    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

    ##乡关于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通 知 各村及相关单位: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促进全乡人居环境得到明......

    某村“全域秀美”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某村“全域秀美”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对全球美丽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村围绕洁净化、序列化、绿化、美化建设要求,全面整治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改善我村人居......

    县村土地综合整治

    县村土地综合整治 项目标底编制报告受贵单位委托,我公司对项目进行了标底编制。 参与本次咨询工作的造价工程师郑重声明: 1、我们在本咨询报告中陈述的事实是真实的和准确的; 2......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情况汇报

    章丘市黄河乡等三乡镇 土地整治项目进度情况汇报 章丘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10月24日)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进度 章丘市黄河乡等三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到我市黄河镇、高官......

    土地综合整治活动演讲稿

    国土所工作人员土地综合整治活动演讲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来自**首先要感谢领导提供这个机会,让我在此就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一个心得交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