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
方案
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根据中央、省、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确定乡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乡。
二、成立“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
长。组织部、政府办、财政、政研室、人事、编办、农办、经管、教育、民政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在相关部门设立配套改革办公室。
1、在县财政局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由同志兼任主任,、、任副主任,为专干。负责全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协调与督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研究乡镇财政管理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2、在县人事局、编办设立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由兼任主任,任副主任,为专干。具体负责乡镇政府职能调整、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精简编制、人员分流等工作。
3、在县教育局设立农村教育配套改革办公室。由兼任主任,任副主任,为专干。负责全县农村教育布局、精简和优化教育队伍等工作。那一世范文网-http://
4、在县民政局设立乡镇村组行政区划调整办公室。由兼任主任,任副主任,为专干。负责指导自愿撤并乡镇和并村并组,精简村组干部,督促落实农村优抚对象和五保户资金与管理工作。
5、在县农办设立化解乡村债务配套改革办公室。由兼任主任,任副主任,为专干。具体负责乡村债务的清理和化解等工作。
三、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推动农村社会奔小康为根本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按照全面深化,综合配套,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平稳推进,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起符合农村实际,改变农村面貌,增强农村活力,确保农业投入,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发展,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四、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加快转换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
立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行政编制精简10%,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乡镇内设机构。对自收自支单位和“七站八所”等乡镇基层事业单位,重复设置的要合并,能撤销的要撤销,不宜由政府主办的要推向市场,公益性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分类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妥善分流多余人员。此项配套改革由编委、人事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抓好撤并建制村工作。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切实做好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通过并村并组,实行村组干部交叉兼职,减少并严格控制村组干部人数,在减轻财政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扩大村级规模,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同时,稳妥开展乡镇区划调整试点工作。此项配套改革由民政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调整农村教育布局,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解决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做好教师核编定岗分流工作,要改革和完善学校用人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分流不合格教师和清退临时聘用人员。鼓励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搞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的合理调整,在尽可能方便学生入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较小,条件较差,不便于组织教学的学校,或根据需要改设教学点,加大解决学校危房改造。此项配套改革由教育部门负责,财政、编委、人事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围绕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自给能力,合理确定县乡财政体制。调整改革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方式,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债权债务不变的基础上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
式,由县级财政直接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财政所的职能由过去向农民“收钱”改为向农民“发钱”和加强乡镇政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重点充分运用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建设,做好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良种、农机购置、退耕还林、农村优抚、低保、五保户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及新型合作医疗等各项补贴的管理、发放工作。此项配套改革由财政部门负责。民政部门配合。
在坚持制止新债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全面推行“村帐乡管”。要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清理债权债务,盘活闲置资产;采取建立消赤减债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和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此项配套改革由农办、经管部门负责,财政部门
配合。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内容与要求,认真调查研究,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方案,报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审定后执行。
五、试点工作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月底前相关部门上交配套方案报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阶段:月日前召开试点工作会议,培训骨干,部署改革试点工作。第三阶段:月日前完成清理审核乡、村债权债务,财产核实登记。月底完成村组区域调整和乡镇相关机构撤并后新的机构挂牌。第四阶段:月底前选举并村后的“两委”班子。总结验收。
六、严明改革纪律。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程序操作,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借改革之机私分集
体财产,滥发钱物,私设小金库。违者将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根据中央、省、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xx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确定xxx乡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乡。
二、成立“xx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xxx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xxx、县委副书记xxx,常务副县长xxx、组织部长xxx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xxx为副组长。组织部、政府办、财政、政研室、人事、编办、农办、经管、教育、民政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在相关部门设立配套改革办公室。
1、在县财政局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
由xxx同志兼任主任,xxx、xxx、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负责全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协调与督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研究乡镇财政管理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2、在县人事局、编办设立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具体负责乡镇政府职能调整、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精简编制、人员分流等工作。
3、在县教育局设立农村教育配套改革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负责全县农村教育布局、精简和优化教育队伍等工作。
4、在县民政局设立乡镇村组行政区划调整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负责指导自愿撤并乡镇和并村并组,精简村组干部,督促落实农村优抚对象和五保户资金与管理工作。
5、在县农办设立化解乡村债务配套改革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具体负责乡村债务的清理和化解等工作。
三、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推动农村社会奔小康为根本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按照全面深化,综合配套,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平稳推进,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起符合农村实际,改变农村面貌,增强农村活力,确保农业投入,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发展,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四、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加快转换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立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行政编制精简10,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乡镇内设机构。对自收自支单位和“七站八所”等乡镇基层事业单位,重复设置的要合并,能撤销的要撤销,不宜由政府主办的要推向市场,公益性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分类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妥善分流多余人员。此项配套改革由编委、人事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
(二)抓好撤并建制村工作。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切实做好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通过并村并组,实行村组干部交叉兼职,减少并严格控制村组干部人数,在减轻财政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扩大村级规模,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同时,稳妥开展乡镇区划调整试点工作。此项配套改革由民政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
(三)调整农村教育布局,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做好教师核编定岗分流工作,要改革和完善学校用人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分流不合格教师和清退临时聘用人员。鼓励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搞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的合理调整,在尽可能方便学生入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较小,条件较差,不便于组织教学的学校,或根据需要改设教学点,加大解决学校危房改造。此项配套改革由教育部门负责,财政、编委、人事部门配合。
(四)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围绕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自给能力,合理确定县乡财政体制。调整改革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方式,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债权债务不变的基础上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直接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财政所的职能由过去向农民“收钱”改为向农民“发钱”和加强乡镇政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重点充分运用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建设,做好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良种、农机购置、退耕还林、农村优抚、低保、五保户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及新
型合作医疗等各项补贴的管理、发放工作。此项配套改革由财政部门负责。民政部门配合。
(五)在坚持制止新债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全面推行“村帐乡管”。要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清理债权债务,盘活闲置资产;采取建立消赤减债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和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此项配套改革由农办、经管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内容与要求,认真调查研究,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方案,报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审定后执行。
五、试点工作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5年xx月底前相关部门上交配套方案报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阶段:2005年xx月xx日前召开试点工作会议,培训骨干,部署改革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2006年x月x日前完成清理审核乡、村债权债务,财产核实登记。2006年x月底完成村组区域调整和乡镇相关机构撤并后新的机构挂牌。
第四阶段:2006年x月底前选举并村后的“两委”班子。总结验收。
六、严明改革纪律。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程序操作,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借改革之机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私设小金库。违者将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篇: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汇报材料
一、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情况:
1、积极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的受理补贴工作。南城财政分局高度重视,在家电下乡工作会召开后,认真学习政策,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和受理,确保政策到位、服务到位,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把好事办好。
一、大力宣传家电下乡补贴工作。在主要路口和人员集中的地方张贴家电下乡产品名录和家电下乡补贴程序,让农户了解政策和办理程序。
二、加强管理、建立档案。安排专人、严格审核,在审核补贴申报时,对在互联网上查询相对应产品的品牌规格型号价格与农户购买产品的品牌规格型号价格核对一致的,及时受理其申报,同时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补贴备案。
三、及时受理上报。对条件符合要求的农户及时受理,在受理申报过程中,指导农户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涉农补贴一本通”存折帐号及家电下乡产品的发票、专用标识卡复印件,同时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补贴备案。按照市局要求,对审核合格的补贴申报资料,报送市局商贸股。2009年授理汽车、麾托车共129台,发放补贴211124.8元,授理家电123台,发放补贴22318.87元。
2、做好直补工作。一是发放一封信,让农民朋友了解今年的惠农政策。二是对全处19个行政村2009年小麦、中稻种植面积进行核定,并且进行张榜公示,共计有5645户农户申报,申报小麦、中稻种植面积33160.72亩。三是对粮食补贴农户信息进行数据录入,同时与信用社做好信息衔接,保证市局拨付的2009年粮食补贴资金能及时、准确地打入种粮农户的“一折通”上。2009年共发放直补资金2487408.32元,涉及农户5598户,其中:
1、粮食补贴535775.05元,2、良种补贴263304.71元,3、农资综合补贴1303405.96元,4、油菜补贴发放54331.6元,5、退耕还林补贴152191元,6、能繁母猪补贴178400元。
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省农村综合改革会议精神,南城办事处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市综改领导小组及综改办的指导帮助下,在办事处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继续深化完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乡镇机构改革初显成效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普九化债”落实到位。
(三)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
(四)其他配套改革协调推进
三、财政所内部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南城财政分局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创唯
一、争第一”的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责任制,严格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在制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严格执行财经法规。认真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做到制度上墙、落实到人、细化到事,规章制度做到人手一册,强化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明确岗位职责。每年年初与每位同志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严格考核,按照要求定岗、定责、定人,执行好“首问责任制”和“限时服务制”,以服务质量为标准,以群众满意为目的来衡量工作好坏,并采用设立服务监督台、推行党员示范岗、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多种形式来督促财政干部的工作行为。
——健全约束机制。日常收支业务做到日清月结,清晰明了,审批手续完备,各类账簿设置齐全,记账准确,报账及时。所内规范内部互审监管机制,每个岗位和审核人按月审核有记录、建议整改有备案,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提倡爱岗敬业,做到清正廉洁,不办人情事,不拨人情款,强化依法征收,依法行政,树立良好的财政干部形象。并经常开展“我爱我家”教育活动,形成大家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
四、基层干部生产生活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生活情况
1、工作上:一是遵守分局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自觉按时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各项政策和政治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三是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生活上: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一些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活动。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改善办公环境
南城财政分局
二0一0年三月十日
第四篇: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学习材料
【编者按】2008年6月18日,浦东新区召开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干部大会,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改革试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思路、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力争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把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搞得更好。
现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讲话材料编辑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战略决策篇
1、批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决策: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会议认为,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在继续做好有关专项改革试点的同时,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供相关经验,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
2、一个指导思想、三个着力、四个结合、十项任务:
力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政府,注重制度环境建设和改造的服务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经济运行法规体系和体制环境;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整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完成十项任务。第一,推动政府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第二,推动要素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三,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第四,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经济运行的组织化程度。第五,加快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六,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七,探索建立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机制,全面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第八,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第九,建立科学的调节机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第十,扩大对外开放,形成适应国际通行做法的市场运行环境。
这十项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体制建设,包括:政府体制、市场体制、企业体制、中介组织体制、公共部门体制。二是加强产业体制建设,包括:科技创新体制、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涉外经济体制。三是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区域体制建设,包括:城乡统筹发展体制、社会保障体制。
探索进展篇
1、成立浦东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6月6日上午,上海召开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指出,要紧紧围绕中央要求的“三个着力”,解放思想、简政放权、形成合力、细化落实,把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向深入。上海近期将出台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进一步向浦东新区下放事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吸引激励人才、实施金融聚焦战略、促进自主创新、市场准入审批制度改革、内外资企业投资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等领域。
4、总体方案与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努力体现对改革试点的整体考虑、系统设计和全面规划。
《2005年—2007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它的主要内容是:
“外汇九条”:2005年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在上海浦东先行试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简称“外汇九条”),这是浦东被批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央行上海总部设立后,在涉外经济领域率先冲击的制度创新。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行遇到的所有问题中,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境外母子公司、伙伴公司等的资金衔接问题,中资跨国公司总部“走出去”过程中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及跨境运作问题,是浦东经济运行环境国际化的软肋。“外汇九条”改革试点的实施,破解了资金跨境运作难题,为跨国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质检十四条”:2006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召开座谈会,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支持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意见》(简称“质检十四条”)。“质检十四条” 新政推出了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降低费用、节省时间的通关监管措施,旨在优化浦东国际商务环境,提升浦东的口岸服务功能。“质检十四条”发布以来,浦东新区与检验检疫部门逐步落实实施细则工作。重点围绕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化大通关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管理和建设公共安全平台等方面,积极实施出口产品免验、电子口岸信息等平台建设,推进品牌战略,深化标准化示范试点,进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中医药等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试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维修中心等诚信企业便捷检验检疫措施,探索提货单电子放行、出入境人员管理模式改革等等。
“工商八条”: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上海市工商局推出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八条政策”。具体包括:支持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要素市场机制体制创新,促进金融辅助产业、金融衍生产业健康发展;鼓励以多种出资方式在浦东新区投资设立企业;放宽企业集团登记和大型企业名称登记条件;支持浦东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和
8街道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基础上,已于年初在浦东新区其他22个街镇的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
12、实施高桥地区医疗服务纵向联合体试点。形成以第七人民医院为核心,联合高桥、高东、高行、凌桥四家卫生院的“一大带四小”的格局,基本实现了双向转诊、检验互认、联合培训、资源共享、管理一体等目标,方便郊区居民就医,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13、推进新区教育“管办评”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共管理模式,实行义务教育委托管理、社会评估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管办评联动”改革试点。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基本职责与关系,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提供专业评估服务的新型模式。
14、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按照“大事业、大机构、大基金”改革的思路,调整新区事业单位布局,整合现有机构,构建公共资源配臵大平台,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15、实施行业协会登记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和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推动政社合作、政社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16、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形成新型的政企关系。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自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 “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17、探索三方协商机制的改革试点。选择在物业管理、学校管理、医院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有条件的单位,开展三方协商机制改革试点,探索政府通过与社会协商的机制,推动行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8、开展市民生活品质的评估。把市民生活品质指标作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项指标进行评估,推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
三、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载体的金融改革和创新
0登记、信托财产登记、信托信息披露与发布、信托信息查询和证明、信托登记研究与咨询。
27、进行首家QDII试点。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与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合作发行QDII外币基金,积极探索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新途径。
28、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中国证券协会在张江试点,推出国内首个租赁资产证券化项目,另外有多个项目上报待批。
29、积极推进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个人、企业联合征信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建设,配合央行上海总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并建立金融高管和金融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系统。
四、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载体的科技体制创新
30、开展股权交易试点。在张江建立股权托管中心,开展股权交易试点。
31、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投融资和信息服务等公共平台。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32、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浦东新区政府投资10亿元,在张江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目前,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已在浦东投资14个项目,风险资金近2亿美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3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张江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探索与知识产权产业化相关的新政策、新标准,推进构筑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孵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进入“园区采购”、知识产权质押。
五、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改革
34、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改居工作,深化村集体资产管理体
2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41、推进口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国家民航总局原则同意在浦东国际机场开展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申报单“三单合一”试点。推进进出口货物报检报关“一单两报”和联网监管理,扩大对外贸易企业绿色通道。国家质检总局正式下发《关于支持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意见》,出台支持浦东先行先试的14条措施。
42、在金桥出口加工区进行贸易通关改革试点。上海海关出台《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九条措施》,在金桥试点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海关政策的叠加。新措施有利于拓展浦东口岸功能、促进贸易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形成良好的涉外经济环境等。
8、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街道职能转变,增强功能区域统筹能力,促进社区均衡发展,在东明路街道和浦兴路街道试点基础上,从2007年起,新区在所有街道实行“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强化功能区域统筹、实施部门预算统筹”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改革。改革之后,街道的招商引资职能转移至功能区域统筹管理,街道将工作重点转到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街道企业税收纳入功能区域属地核算,街道经费由功能区域统筹保障。
9、三年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果经验:
一是坚持站在国家改革战略全局的高度积极思考、主动争取,努力使浦东成为国家改革先行先试的平台。
二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努力使改革成为产业升级、功能拓展的强大动力。
4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3、总的目标:
通过未来三年加快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制度完备、运行高效、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4、五大标志:
按照《2008年-2010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框架》,未来3年浦东要通过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制度完备、运行高效、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这一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将取决于五大标志。
一是基本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框架。浦东将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具有现代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理念的管理体制。
二是基本形成有利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开放型经济运行规则体系。浦东将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扩大开放,努力形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运行规则体系,使陆家嘴成为全国金融机构、金融资金、金融人才集聚的核心区,金融创新、金融标准制定、金融生态环境的先行区。
三是基本形成以张江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载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浦东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6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小政府的体制优势,形成亲民、便捷、透明的运行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率先成为行政效能和透明度最高、收费最低的地区之一,当前就是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和切入点,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重点深化市场准入、基本建设程序、投资项目审批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政府服务环境。
在市场准入审批改革方面,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所规定的151项前臵审批,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凡是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审批项目,都实行告知承诺制。对取消和改为后臵审批的事项,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实施严格的市场清退机制。
在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改革方面,关键要精简环节、缩短时限、联合审批、优化流程、提高效能。对以招拍挂方式用地的建设项目,要尽最大可能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缩减审批环节。特别要实现工商、质监和税务部门审批过程联动,加快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的联合验收制度。
在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方面,重点是加快探索实施内外资投资项目审批并轨。要取消外商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批,将项目申请和合同章程的审批时间由8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要加快推进实施内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备案项目当场办结。由新区核准的项目,必须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方面,要坚决贯彻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取消或停缓征148项行政事业收费;同时,在年内分两批再取消或停缓征10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使浦东取消或停缓征行政事业收费达到252项,进一步在全市先试先行。
8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试点。试行按深加工结转模式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实现以设计公司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一次税收的保税监管模式。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重点是要支持半导体装备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建设,加快完善软件测试、生物医药、微电子技术应用等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社会效益。
11、做好三个方面的专项工作:
一要努力构筑人才高地。
二要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三要强化和完善法制保障。
12、突出三项重点工作:
突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金融发展和自主创新这三项重点工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小政府”的体制优势,使浦东成为政府服务最优、行政效能和透明度最高的示范区之一。
在推动金融发展方面,要聚焦陆家嘴,加快建设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不断提高浦东在全市金融发展中的贡献率和带动力。
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要聚焦张江,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
13、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要按照中央精神和部署,结合浦东实际,从解决对发展制约最大、群众和企业最不满意的环节入手,明确阶段目标,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0要在市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争取、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着重打造“四个力”:
一是强化资本引力,进一步完善适应创新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发展要求的融资体系,提升创业投资集聚规模和投入力度。
二是增强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三是壮大产业实力,加快引进和发展高端核心项目,突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瓶颈。
四是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16、如何狠抓落实,合力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关键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市综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狠抓落实,合力推进综改各项工作。
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二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三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四是强化舆论导向,凝聚社会力量。
17、下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要总结发扬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来的成果经验,进一步增强先行先试、务求必成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要坚持以促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来检验解放思想的实效。
三、要处理好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做好面上各项工作的关系,努
2统筹等工作,更好地成为区域功能开发的平台、政府服务企业的平台。
开发区是主力军、“阵地战”,要大力推进基地开发、成片开发,而中心城区、建成区域也要打好“巷战”、盘活资源,搞好“点状”开发,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
对街道来说,招商引资的职能没有了,但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责任没有变,工作不能松。
各镇更要加强配套、抓好项目、优化服务,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21、浦东如何在发展中关注民生:
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要关注民生,尤其是要关心困难群众,统筹安排好就业、保障、居住、生活等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在环境、设施、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迈出新的步伐。
22、当前解放思想的关键问题:
就是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创造发展环境、改进公共服务上自我加压、自我革命。
23、解放思想的一个核心任务:
就是要更加主动自觉地从市场、企业、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检验、调整现有的制度、政策、程序、标准,看一看是不是还有包揽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是不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依法、透明。
28、如何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精神,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提高执行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改革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29、如何体现执行力:
各部门、各单位要主动负责、主动配合、主动争取,切实把重点改革事项落实好,切实把市里下放给浦东的事权和政策衔接好,切实把下一步的改革思路、改革方案谋划好,努力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取得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30、加快推进以世博配套为重点的重大工程建设:
2008年,浦东负责推进的重大工程有72大项(包括25个世博配套项目),其中 “一环两道”(中环线浦东段、机场北通道、东西通道)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保重点、攻难点、抓节点,坚决完成各项市级重大工程任务,决不拖全市后腿。
当前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要全力推进重大工程前期动迁,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二是要加强工程施工的技术攻关,加强管线搬迁协调工作。三是要加强交通组织,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四是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抓紧改善三林地区和浦东南路、沪南路、杨高南路等重点道路的环境面貌。
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根据新区联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抓进度、抓质量、抓稳定。建交委要加强对动迁房源的统筹,加强对功能区域和街镇的指导服务、加强与市有关部门
627加速度阶段。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全区动员、全力以赴,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与市世博局的沟通协调,健全迎世博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和实施迎世博各项专项规划,明确节点目标和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10月2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前期所作的主要工作
2007年7月,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以来,全市把试点工作作为省委、省政府交给自贡的最大政治任务,作为自贡发展最大的历史机遇,作为对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从统揽各项工作全局的高度迅速启动试点工作。
(一)抓观念更新,营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是开展大宣传。全市各类新闻媒体把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作为宣传重点,开辟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自贡”专栏和专题,组织开展了以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典型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做到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图像。一年多来各类媒体共刊播报道1000余篇、专版24个、专题节目30余个、系列评论28篇。同时,各级各部门也采取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广场文艺演出以及书写墙标、岩标、办板报、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乡镇、社区共张贴宣传标语5000余幅,发放宣传品、宣传资料4万多份。
二是实施大培训。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成都科分院陈国阶教授、西南大学张明举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邓玲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教授、国家千县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子昂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举办了3期培训班,对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乡镇(街道)负责人进行了轮训。市级各部门、单位和区县也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干部职工和乡镇、村两委会成员进行了培训。与省社科院成功主办了“中国统筹城乡发展论坛会”、参加了北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国际研讨会”。一年多来,市、区县共举办专题报告会近150场,市统筹办编印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文集3册3000余份,区县及市级相关部门编印培训资料20000多份,全市第一批培训对象培训面达到95%以上。
三是组织大讨论。拟定了以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为主题的50个理论与实践研讨题目,提供给全市理论、社科工作者及干部群众进行研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撰写各类研讨文章、心得体会文章350余篇,编印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文章专辑》。市、区、县及市级部门还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专题研讨会20多场(次)。
四是发动大献策。在媒体、互联网和党政网上开展了“我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献计献策”活动,问计于民。活动共收到来自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离退休干部、学生、外地打工人员等的各种建议意见500多条,在市级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进行了选登选播,并对优秀建议意见进行了整理汇集,采纳到改革试点方案中。
(二)抓调研论证,科学制定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方案 一是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2007年5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区县党政一把手、市级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赴南京、苏州、嘉兴、昆山、成都和重庆等地学习考察。此后,又先后组织干部到德阳、广元、双流、重庆、黔江、永川、宜宾等地参观考察,汇编了部分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各区县、各部门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考察学习活动。
二是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市情。市、区县领导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把自贡置于成渝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分析比较,分五个专题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深入研讨,对市情进行了再分析、再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自贡的发展定位。2008年7月,市统筹办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自贡调查队联合抽调130多人对四区两县的14个乡镇、14个村民小组的815户农民进行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专项问卷调查,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开展了“土地使用和管理、农民工和农村社会保障、户籍管理、行政管理”四大重点领域改革突破的专项调研,形成了5个调研报告和相关改革意见讨论稿。
三是反复研讨,制定试点方案。在考察学习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自贡作为丘陵地区和老工业城市的基本特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主题,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关键,组织专门的起草班子,迅速完成了改革试点方案初稿的起草。同时,坚持开放式制定《总体方案》,多次组织区县和市级部门对《总体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征求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与市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进行了专题协商,并先后五次赴北京、成都等地征求国家有关部委、省级相关部门以及省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
四是借智借脑,开展战略合作。与北京、成都、重庆等地的部分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邀请了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西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重庆大学、财政部科研所等科研院校专家来我市指导,聘请了国家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国务院千县工程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子昂、光明基金会执行会长车夫等7位专家学者为市政府统筹城乡顾问。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展《自贡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研究》,此外,区县也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专题规划,如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富顺与成都科分院合作、荣县与西南大学合作、沿滩区与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合作、自流井区与西南交大合作、贡井区与省社科院和农科院合作编制统筹城乡发展规划。通过这些措施,为我市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目前,各区县的试点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复实施,市级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已完成内审工作,将陆续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抓推进机制,形成上下左右齐抓试点的合力
一是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区县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从相关部门抽调13名干部脱产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面上的改革试点工作。各区县、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抽调100多名干部专门从事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还实行了市级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区县、重点部门的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了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
二是构建了市、区县、乡镇三级工作责任体系。把改革试点工作与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及目标管理、专项督查制度,将涉及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的45项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的制定任务,以及重点区域改革突破的具体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区县和部门,再由区县、部门分解到相关乡镇和科室,对任务完成情况按照“倒扣分”的办法进行考核,确保了任务落实。三是建立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把推进改革试点作为自身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在规划和政策制定、重点突破口建设等方面加强沟通配合。各级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群团组织都围绕改革试点积极工作,各尽其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专题听取改革试点方案汇报,并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对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全市上下形成了合力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机制。
四是实行了干部下沉助推制度。按照“抽硬人、硬抽人,下得去、蹲得住,干实事、见实效”的原则,在2007年上半年已经从市级机关下派260名干部到基层帮扶的基础上,下半年又从市级机关抽调6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组成7个“助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组”,帮助区县、乡镇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五是实行了市级部门与区县共推制度。在干部助推的基础上,由助推组干部所在市级部门与助推区县签订协议,变“个人助推”为“单位助推”,并形成制度。目前,各区县已与助推的65个市级单位签定了“共推协议”,合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四)抓重点突破,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在总体改革方案报省批复阶段,全市不等不靠,既从面上广泛宣传发动,更着力从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率先突破。
一是抓重点领域的突破。在规划方面,以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减少为前提,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的规划修编办法。在土地使用和管理方面,加快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体系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大安、富顺两个区县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市初步建立。在公共服务方面,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自流井区为代表,形成了以社会救助、就业培训、医疗卫生、治安防治、计划生育等为重点的“以城带乡”服务体系;完成了部分市属学校管理权限下放工作,启动了贡井区艾叶镇、长土镇和大安区大山铺镇将城市社区卫生向农村延伸的试点;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及合村并组工作。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实施了农业保险试点,启动了建立县乡最低财力保障机制、组建自贡市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的前期工作。此外,还在城乡户籍、房屋一体化管理等重点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
二是狠抓重点区域突破和示范点建设。在各区县选定了18个重点乡镇、20个重点村和3个工业园区作为改革试点的突破口和示范点,积极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力求在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推进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和制度体系,对全市面上工作的开展产生示范和带动效应。高新区以“安居、社保、就业”为突破口,在建设手续、模式、品位上实现突破,开工建设了16万平方米,1200余套安居房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启动了1万名农民变市民工作,对11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的1.8万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进行了认定。同时,初步制定了征地农民的社保办法,对4600多人次农民和农转非人员实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技能鉴定、免费推荐就业、免费服务跟踪“四免”政策;大安区以“一乡三村”(凤凰乡、新民镇董家村、团结镇土柱村、大山铺镇江姐村)为突破口,着力土地利用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三大”突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4个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序流转土地20000余亩,为155名农民股东发放了土地股权证;自流井区把“一城一镇一山一带动”(城区、舒坪镇、农团山、城市带动农村)作为突破口,发挥“大城区带小农村”的优势,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了城市学校与边远农村学校结对办学模式,该区仲权镇全胜村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贡井区抓住“三镇一村”(成佳镇、龙潭镇、五宝镇、长土镇元坝村)重点,按照“错位发展、融入互动、点状开发、梯次推进”思路,在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上寻求突破,加快推进城郊工业卫星城镇成佳镇、特色农业产业城镇龙潭镇、新, , 型商贸城镇五, 宝镇等中心城镇建设,全力打造农村新型社区元坝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沿滩区围绕“两湖两镇”(卧龙湖、金银湖、仙市镇、邓关镇)实施突破,15000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入住,“新型农民工孵化园”开始筹建,“古镇风韵、盐运古道、仙女长廊”的仙市古镇4A景区开始启动。荣县以“三镇两带一城”(双石镇、长山镇、新桥镇、果畜、菜禽产业带、荣县新城)为重点,在“减少农户散居、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创业业主”四项工程上实现突破,实施“回引工程”和“强人治村”战略,25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业主回村当上了“村官”,大力开展了工业集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富顺县以“一城一园三镇一基地”(富顺新城、晨光工业园、赵化镇、代寺镇、板桥镇、劳务开发基地)为突破口,抓住“扩权强县”试点契机,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着力实施“归雁经济”,在重庆、昆明成功举办了统筹城乡发展项目推介会,回引注册企业114户,资金7.3亿元;代寺镇出台实施了关于推进户籍制度、土地流转、行政管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的四个文件。同时,根据我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正着手对统筹城乡的盐、龙、灯、佛、学五大项目进行策划,开展了我市统筹城乡生物产业的调研和规划工作,努力为改革试点提供产业支撑。
二、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统筹理念逐步确立,推进改革的氛围已经形成
一年多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干部培训,形成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其突出效果,就是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共识基本形成,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思维定势正逐步破除,统筹理念和改革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工作的统领和总揽,把改革试点作为重大发展机遇,正在围绕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一个“热议城乡统筹、研究城乡统筹、宣传城乡统筹、探索城乡统筹”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二)试点方案获省批准,推进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
8月22日省政府以川府函〔2008〕239号文正式批复我市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改革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作了进一步明确。在试点改革实践中,全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市情紧密结合,总体思路更加明晰。一是改革目标切实可行。针对自贡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以城带乡”特点明显的实际,试点方案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主攻方向,提出了“三个率先”的发展改革目标,就是要通过10年的努力,使自贡在全省丘陵地区中率先建立起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建成成渝经济区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具有丘陵地区特色的改革示范区,实现老工业城市的全面振兴。二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清晰。空间布局上以“一圈一带两片区”(即城市经济圈、板仓-沿滩-邓关-晨光工业产业带和荣县、富顺县两个片区)为载体;推进方式上实施“圈层梯次”推进、辐射发展,以大城市、大产业、大环境、大互动“四大工程”为抓手,努力形成“一圈”带“两片”、城区带郊区的统筹发展新格局。三是发展改革的任务明确。就是要强力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户籍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产业发展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服务体制“八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创业就业、农村金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八大体系”,形成发展领先、城乡融合、工农协调、成果共享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整个改革试点思路充分体现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取向,既符合自贡实际,又有所创新。
同时,各区县、各部门也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切合自身实际的试点方案,使试点工作上下联动,有步骤地协调推进。
(三)区域领域强力突破,推进改革的示范效应明显
在区县和基层狠抓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市里以召开现场会为抓手,相继召开了“高新区区局共推”、“大安土柱村农村土地流转”、“贡井区成佳中心城镇建设和管理”、“自流井全胜村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16个重点乡镇改革经验交流会”、“富顺产业互动、城乡相融”等现场会,及时总结、推广了一批改革试点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统筹城乡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引进统筹城乡招商引资项目228个,预计投资67.57亿元,其中,投入重点区域实施的项目131个,资金11.69亿元。
虽然一年来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加之受方案审批过程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重要领域和环节的配套措施尚未跟上,全市改革试点工作仍然存在思想解放不够、大胆探索不够等问题。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们体会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必须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统揽全市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统一认识,强力推进;必须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省委关于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精神与自贡作为丘区老工业城市的客观实际紧密结合,形成科学可行的试点方案,引领试点工作的实践;必须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总体取向,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改革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举全市之力,加强领导,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求实效上狠下功夫。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当前,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在另外两个试点市德阳和广元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我市更有责任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经验。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全面实施《总体方案》,掀起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的新高潮。
当前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总体取向,充分运用好先行先试的政策资源,围绕《总体方案》的实施,以“圈层梯次推进、城乡双向互动”为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推进土地、户籍、社保和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重点区域示范点建设,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为下一阶段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一)明确试点工作要求,狠抓《总体方案》分解落实 1.进一步调整完善方案。对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前一阶段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抓紧完善《总体方案》,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保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2.抓好方案宣传。通过刊登方案解读、专题采访、典型报道、宣讲报告、好新闻评奖等形式,再次掀起宣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高潮,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理解、深刻把握我市改革试点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
3,分解落实责任。根据省政府对我市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围绕总体方案提出的“八项改革”、“八大体系”任务,提出我市《关于落实<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意见》,将方案的内容,以及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市级主管部门和区县。
4.制定分年行动计划。根据《总体方案》提出的发展改革主要任务,按照2年一次的方式,滚动编制改革试点行动计划。当前重点是编制好“自贡市改革试点2008-2009年行动计划框架”。同时,指导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和专项规划,提出近两年改革试点的工作任务,汇总后报省统筹办备案。
5.编制专项改革方案。在已经批准区县改革试点方案基础上,尽快完成对市级部门专项规划和意见的审批。在专项规划基础上,围绕《总体方案》提出的八项改革内容,进一步深化改革步骤和政策研究,形成专项改革方案,逐项报省统筹办备案。
(二)推进重点领域和区域改革,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
1.以四个领域为重点,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一是农村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推进城乡房屋管理一体化,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重点探索适度延长经营权流转期限,适度扩大流转土地的使用范围,允许承包经营权继承、转让、抵押和上市交易。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在坚持有利于人口自由迁徙和科学有序管理基础上,探索打破城乡户籍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人口流动限制,为公民自由迁徙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完善农民工社保方面,探索对农民工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农民工社保体系,健全农民工社保转移接续机制。在被征地农民社保方面,探索完善已被征地农民社保方案,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启动新征地农民社保方案。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办法。四是城乡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职能,强化各级政府服务能力;撤乡并镇,增强中心小城镇带动力;简政放权,完善乡镇整体服务功能;探索市政管理向农村延伸。年内要完成4大领域改革方案的制定,报省统筹办备案。
2.围绕区域突破口,加快示范点打造。一是科学选择好区域突破口。继续抓好现有的18个重点乡镇、20改革示范村和3个工业园区突破口的试点工作,并在实施中逐步补充调整。二是因地制宜抓好试点内容。根据各区域具体情况,分别在资源开发、产业互动发展、集体土地流转、农民新型集中居住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管理、劳务输出和转移、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民变市民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三是整合资源支持示范点打造。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和扶持政策,优先考虑突破口乡镇的需要,集中全市之力支持突破口建设。
(三)把握发展与改革的关系,突出抓好“三个结合” 1.把改革试点工作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相结合。在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中,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是全力建设板仓—沿滩—邓关—晨光100平方公里产业带,探索“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发展方式,培育板仓、晨光等工业集中区,力争10年之内“一带”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成为区域重要增长极和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主战场。合理布局一批适合中心城镇发展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集中区,积极承接城市工业产能扩散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增强工业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2.把改革试点工作与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强对百万人口大城市构建的基本路径研究,通过改革农村土地、户籍、社保等相关制度,形成鼓励、吸引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向城镇居民转变的系统政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壮大城市人口规模。适应特大城市发展的需要,强化现代商务、文化旅游、信息、金融等核心服务业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适应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和“一圈一带两片区”布局需要,加快推进对外骨干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市域交通干线网络。适应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着力抓好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把改革试点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构建丘陵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果畜产业带、菜畜产业带、乡村旅游产业带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引进技术和资金培育发展生物产业,着力建设以香料、鲜花、果蔬和特种植物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策划实施一批文化旅游资源和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的项目。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 高农, 村文化、教育、卫, 生水平。加快建设一批新型农村居住示范社区。按照“区域梯次推进”路径,逐步将城镇供水、供电、供气和环保设施向农村集中居住区延伸。
(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保障改革试点顺利实施
1.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一是实行“双向目标考核”。根据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汇总提出改革试点的工作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区县和市级部门,实行综合目标和专项目标“双向考核”。二是强化市、区县、乡镇三级工作责任体系,落实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把改革试点工作与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进度检查,促进目标任务按进度推进。
2.完善“四方联动”方式,创新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市级部门和区县联动推进。实行部门与区县共推制度,所有区县都与市级相关部门签订共推协议;完善市机关干部下沉助推制度,加强市助推工作组与区县统筹办的协调配合;实行市级部门对口支援区县制度,将市级部门掌握的政策和资金,整合安排重点乡镇的发展。二是市统筹办与区县联动推进。坚持市统筹办牵头召开的区县现场交流会议制度,在已召开5个基础上,近期再准备召开3个;坚持市统筹办与区县统筹办的工作交流制度,适时组织各区县统筹办进行交流和学习考察。三是市统筹办与部门联动推进。定期召开市统筹办与市助推工作组之间的会议交流;探索建立市级部门联系交流会议工作机制。四是省和市联动推进。利用省级试点市的牌子,积极研究试点中的问题和需要省上支持的事项,加强与省上有关部门的汇报和衔接,争取省上有关部门与我市签订共推协议,创新省和市联动推进新机制。
(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加强试点成果总结提炼 1.加强引智借脑工作。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聘请一批全国知名专家作我市的统筹城乡顾问,为我市的试点工作提供政策和理论指导。紧密跟踪成都和重庆国家级试验区的工作进展情况,学习东部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研究和借鉴这些地区最新改革成果,并运用到我市试点当中。
2.狠抓重点课题调研。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调研,在已经完成4个重点领域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一批指导性意见和具体的实施办法。
3.及时总结推广实践经验。目前全市在土地流转、小城镇建设管理、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农业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已初步形成成果,下一步将继续挖掘题材,进行总结提炼,明年开始在全市推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市上下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主动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市城乡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全省的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