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开发使用的微课设计的文献研究
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资源更加开放、共享和多元化,资源形态呈现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铺开。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新媒体时代运用在教学实践的新产物。而教材作为教学实践开展的最直接的载体,是教学系统化展开的良好辅助材料。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产品,其设计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开发与使用,才能更好地做到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关联与良好配合。
一、微课的界定与发展
我国的微课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
三个从低到高、不断完善的认识和发展阶段。佛ft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基于传统资源建设存在的“自上而下”、“大而全”、“以教为主”、“交互性差”等诸多弊端而提出诸多微课理念,其定位从最初的“一种新的资源构成方式和类型”发展到“一个简短、完整的教与学活动过程”,最后提升到“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体现了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当前国内对于微课的最新定义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适合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基于此,进行微课设计时要做到基于教材开发使用,使各项内容以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以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鲜明的“生态学习环境”。
二、微课的现状
1.微课不微
当前许多微课普遍存在主题偏大、内容过多、时间偏长、容量较大等“微课不微”的缺点,也存在部分教师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其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或者是“浓缩课”,没有掌握其“本质”——一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做到微而精。因此,设计微课的关键是要立足教材,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考虑,达到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
2.微课不威
许多微课仅有形式和外表,而缺少对学生深层认知能力的培养功用,在教学和学习中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和作用(即没有威力)。当前微课存在呈现知识取向的倾向,以视频化呈现学科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为主,缺乏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认知方式的考量,因而学习过程中认知困难点及思维障碍点逐步消解的隐性知识没有得到表征,这恰恰是微课在内容设计与呈现方面亟需解决的方面。
3.微课不“为”
现行微课在内容设计上缺乏系统的、结构化的课程设计,不同学科、甚至不同主题的微课五花八门,但成系列的微课数量却极少,因而对于学生系统化学习的作用不明显(即不够有作为)。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科的各个微课孤立地存在,这导致了学生对某一主题认知的碎片化,加剧了机械练习的节奏与比重。
三、基于教材开发使用的微课设计
1.微课设计源于教材
微课之“微”,体现在主题上的“小”,一个微课通常只针对一个教学知识点。微课主题应选取学习的重难疑点作为聚焦的对象,即必须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理解的内容。因此,在选择时要求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微课设计。
微课虽“微”,却始终是一个完整的“课”,应具有完整的逻辑性。首先,微课是聚焦教材的某一个主题或知识点,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识基础,经过精练的讲授、分析、演示等教学活动而开展的。因此,微课的开发要基于教材本身,具有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其次,成功的微课还需顾及外在学习的系统性,包括视频和一系列的辅助资源,包括微学案、微练习等,全面整合开发教材,使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
2.微课设计深入教材
微课重在“破解”而非“介绍”,不是要告诉学生答案或结果,而是向学生展示对一个知识点的接受过程或推理过程。传统课堂以教材为核心,教材服务于知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纯文本的形式直接呈现事实、概念和原理。微课不同于教材,它以视频教学的形式,聚焦于某一知识点或难题的解决,其重点在于呈现知识的推理过程。倘若微课完全依照教材内容进行,就失去了其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引导的作用。
因此,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知识生成的脉络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思维和学科的思维——基于教材,而又深入教材,这也是教学变革努力的方向:教会学生学习。
3.微课设计高于教材
现有的课程体系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由此导致知识在一定程度的“隔离”,而微课能为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一,基于知识点之间普遍联系的规律性,微课能很好地为学生搭建知识体系。以可汗学院为例,它借助“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也被称作“知识星空图”。星星代表知识点,星星之间用线条连结,以标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系统会根据学习者此前观看视频和完成练习的进度,推荐下一步可以进行的练习,推荐的依据便是星空图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汗学院的“知识地图”
表明,微课能在基于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以一种树枝状、联结型的知识体系,调控学习的同时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基于教材进行学习又高于教材得到升华的过程。
第二,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紧密联系,微课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微课和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教材以呈现原理、事实为主,而微课最擅长表达和呈现过程性、动态化的信息。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可以呈现“动”的元素和成分,并加以合理的设计和运用,从而制作出生动的微课来辅助个性化教学,对原理性知识进行形象性和操作性的补充。
综上,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微课学习成为解决现行课堂教学种种弊端的一种有益探索,微课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生发的有力媒介,但在传递社会经验、团队合作等方面亦具有自身的局限。微课不可能取代常规课堂亦不应取代常规课堂,因而基于教材的开发使用进行有效的微课设计,使之与课堂学习互取所长、互补所短,成为实践探索的应然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