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工院校《汽车底盘》微课程教学设计开发研究
技工院校《汽车底盘》微课程教学设计开发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课程以其能有效地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灵活多变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职教领域,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文结合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经验,以《汽车底盘》微课程的设计为例,研究了微课程的特点及设计过程。
关键词:汽车底盘 微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87-0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微设备的普及,当今时代已步入一个不折不扣的“微时代”。以各种便携的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微博、微信等应用为传播媒介的微时代,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迅速,更便捷,对受众更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革。目前,微课程教学正逐渐被运用于各种教育领域,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武器。基于此,该文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专业课为例,探讨微课程在技工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广东佛山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将微课程的概念定义为:微课程是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以视频教学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核心知识点讲授、实验操作、疑难问题解答等环节展开的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它以“微”而著称,微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微课程的课时短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微课程的一大特点是课时较短、节奏较快。这样一来,老师能将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来讲,短小的课时更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他们注意力的保持,不再让他们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点的灌输,在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1.2 微课程的主题性更强、课程容量更小
跟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相比较而言,微课程在更小的课程容量中反而具有更集中的主题性。教师可以通?^合理的切割知识内容,赋予每个微课程一个明确的主题,同时能够聚焦重难点,对这些聚焦点进行着重讲解,开门见山,长驱直入的使得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3 使用便捷、形式灵活
微课程可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的快捷和灵活。微课程的视频容量一般由十分钟以内的微视频组成,因此它可以便捷地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现在的学生中覆盖面极高,基本人手一部甚至好几部。微课程的便捷性能满足学生们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可以在各种无聊的游戏和娱乐间隙见缝插针的学习。微课程的兼容性让学生可以有多种学习模式,既可以在线流畅的观看,也可以离线下载并保存。微课程易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快速传播,它对学习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也不高,操作简单易行。
1.4 丰富的教学资源,真实的情境教学
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很丰富,由整合了课件素材、习题反思、点评反馈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所构成的“主题单元资源包”,具有结构紧凑、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素材丰富的特点,同时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有利于学习者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开拓思路,诱导创新。在技工院校推行“微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技工院校学情分析
技工院校的教育定位是面向劳动力市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同时受传统思想和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偏差也是不争的事实。经过调查,技工院校的学生多由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意识淡薄的学生组成,这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缺乏。研究表明,很少有学生能在45 min的课堂内能做到由始至终的专心听讲,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坚持10~18 min,而技工院校的学生能坚持的时间往往更短。
2.2 在技工院校推行“微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在传统的技工院校中,尽管现在多媒体的覆盖率已经比较高,但大多数的课堂上还是沿用的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换来的却是学生在课桌上食不知味,昏昏欲睡。45 min的课堂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煎熬。老师感慨付出的劳动得不得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而蕴含教师心血的微课视频,在教学团队的精心策划实施下,主题鲜明、重难点突出,针对性明显。配合悦耳的音乐、丰富的图片及精彩的视频,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和进取心。
2.3 在技工院校推行“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社会,网络媒体已经变革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丰富多样的网络交流平台让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更加畅通和便利,人们在使用手机电脑进行沟通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快捷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这样一个“微时代”的背景下,新时代的学生们更倾向于利用移动设备来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微课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广泛传播的授课视频,让知识不局限于课堂传播,而是可以不拘泥于课堂,能够随时随地的“教”与“学”。技工院校《汽车底盘》微课程模式设计思路分析
在借鉴国内外众多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四六八”微课程模式,即“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六个过程、八个设计”的思路。首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教学目标将工作分为构思、制作、实施及评价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根据工作任务细化为六个过程,每个过程对应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
在构思阶段主要是进行知识单元的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成知识单元的主题设计和内容设计;在微课程的制作阶段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写以及微视频的录制,编写中注意教学主题、教学过程的设计、辅助内容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师生互动的设计以及学生反馈的设计等。在微课程的实施阶段要记录教学实施的过程以及教学互动的过程。最后是微课程的评价阶段,着重于微课的评价过程。技工院校《汽车底盘》微课程具体案例设计
4.1 教学目标确立及构思
首先,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规划,可以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从而确定每一节微课程的设计主题。每一个目标必须重点突出,以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为最终目的,接下来的设计将以此目标为中心展开。如“离合器的构造与检修”中,可以分化出两个主题内容:离合器构造认知、离合器常见故障诊断维修。
4.2 《汽车底盘》微课程的制作阶段
下面以“离合器的构造认知”为例,并以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一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实施微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
实物演示过程适合用桑塔纳G2000用离合器总成进行直接演示,教师边展示边说明其构成及作用;后期部分的微视频制作方案可以利用屏幕录屏软件结合PPT、后期添加解说词来完成。录屏软件可采用Bandicam软件,并在录制完成后通过“爱剪辑”等视频编辑软件进行修剪,进一步浓缩内容以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同时添加字幕,让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
4.3 微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把握学生学习的进程。通过教学后台的设计,及时收取学生的学习反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仅可以增强师生课堂互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结语
总之,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微课程在促进技工院校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汽车底盘》专业课微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应原则,依照相应设计模式,从多方面努力争取设计出满足师生需求的汽车维修专业微课程。
参考文献
[1] 尹合栋.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91.[2] 沈洋.基于职业教育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设计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4):154-155.[3]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2011(4):
12-17.
第二篇: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同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有感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和高技能的新型知识
劳动者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何谓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回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就是职业能力本位课程。因此,促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是推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传统的学科课程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无法促使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只有工学一体化课程才能基本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工学一体化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为什么要搞课改,张利芳老师在授课中屡屡提出该问题,综合起来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当今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需要课程改革。当今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尚未延长,不少学生出现厌学现象,上课玩手机,发白日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这一点,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课程内容是否过于陈旧,我们的课程是否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过于落后?由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是非常渴望能得到活泼向上、以人为本、工学无缝对接的优质教育。
(二)教师需要课程改革。当前技工院校很多老师面对陈旧的教材、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加上学生的厌学,很多老师对教学已经失去了热情,完全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出现厌教的现象,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方法和能力,促使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
展。
(三)学校需要课程改革。黄志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今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完成28万的任务,但实际全日制学生只有20万人,当前技工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期,只有从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发展、高端发展和创新发展,技工院校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作为学校本身只有大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学校才能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滚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
地。
(四)企业需要课程改革。当前将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企业的座谈调研,当前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缺乏的素质往往不是在于技能不合格,而是在于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隐性的东西比较欠缺,而这一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较隐性的课程恰恰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能基本得以养成。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一毕业就能上岗的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迫切需要招收这样的人才。
(五)政府需要课程改革。当前,广东正在进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积极推行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等六大主体产业的战略部署,其中,特别是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解决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总而言之,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来看,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工学一体化课程能基本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
育改革的潮流。
二、如何进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讲座中,省高级技工学校黄志校长重点围绕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及评聘办法这一主题对技工院校课程改革进行了阐述。从报告中可以得知,打造一支素质高、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改造建设一批“一体化”教学场地(学习工作站)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实施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方案开发项目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实施一体化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工程。也许省高级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走在前头,他们学习从09年开始就直接进行了“一体化”教师的认定和评聘。但本人认为,我们学校除了对一体化教师的认定和评聘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和
培养力度,全方位地实施一体化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工程。通过培训、进修、引进、交流、企业锻炼、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等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使教师具备一体化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反馈的能力等。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工程。当前,传统的教学场地已经无法满足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场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人为地分割开来,只有对原有的教学场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建设一批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工作站,才能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工作站是集信息检索区、工作材料区、实训区、教学区和学业成果展示区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场地。我们学校可以借实训大楼建设之机,在购买设备和实训区域功能定位的时候好好设计一下各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安排,并做好一体化教学设备购置的计划等前期工作。当然,学习工作站的建设所需资金庞大,时间跨度较长,既有对原有实训场地的改造,又有紧密配合新课程实施建
设的全新工作站。
(三)实施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方案开发项目。如张利芳老师说言,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包含十个环节,比如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的前期调研;实践专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实践专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制定课程标准;拟出学习工作任务、编写学生工作页和老师教案等;到评审环节以及最后的
投入教学以及持续改进等等。由此可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还是挺复杂的,“课改真的是一潭深水,要陷进去之前先考虑你准备好了没有”,张利芳如是说。本人认为,我们学校要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目前比较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一批熟悉精通课改技术路线,懂课改方法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进而带动全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以期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拟定学习工作任务以及编写学生工作页和教师教案等方面能有所突破。
综上,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化工作,不是一蹴而成的,它牵涉到方方面面,资金、教学资源、管理、课程、师资、制度等等,所以它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需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一起投入到该项工作当去。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第三篇: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兼职教师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聘用兼职教师,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培养目标和特点决定的。本文从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了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 兼职教师 建设 策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重要职能。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培养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兼职教师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学生技能、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可见,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技工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能进行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技工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同于普通教育,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技工院校很多专职教师是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一线的工作经历,实践能力不足。而兼职教师多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技能和经验,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工作,又可以缓解因教师人数不足造成的授课压力。
3.是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的需要
在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这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使命。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加强沟通,建立一种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是一种“双赢”模式。
二、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管理不到位
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学校往往是什么课缺教师就聘什么教师,把聘任兼职教师看成是一种临时行为或短期需要,并且在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中比较松散,不像对待专职教师管理那么严格,很多学校没有从专业建设和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规划设计,因此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学校需建立健全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长效机制,为全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兼职教师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兼职教师多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虽然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很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素质,如教学组织能力不强、缺少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经验不足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兼职教师选聘难度大、聘任制度不规范
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对于新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覆盖面广,涉及多个行业,由于缺乏对相关行业和人员的了解和联系,给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很多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招聘主要是通过熟人或朋友的介绍,对于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等很难把握,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
1.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设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日常管理应包括:规范上课的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的惩罚手段;规范调课、请假手续,不能无故缺课;规范兼职教师仪容仪表、行为准则、应该承当的责任和义务等。教学管理应包括:规范授课计划及教案编写,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规范教师备课与上课制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环节的考察;规范作业批改与辅导制度,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
2.规范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
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应该从兼职教师的招聘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入手,扩大招聘范围,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应该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到各行各业中寻找能工巧匠。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条件,比如选聘者的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程序,可采取报名、材料审核、试讲、签订聘用协议的聘任程序;聘用协议应规定工作岗位、聘期、职责、任务和权利、工资待遇水平及双方违反协议应承担的责任等;建立兼职教师的信息库,以备“教学之需”,达到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目的。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技工院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能力突出,或对学校有突出贡献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针对兼职教师的特殊身份,激励机制可以是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比如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发放奖金、提高课时标准、延长聘期等,还可以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转为正式编制。
4.建立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制度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制度。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定期检查教案、教学日志的书写;定期听课以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等内容;还可以与学生座谈形式以了解兼职老师作业批改情况、课后辅导答疑等其他方面,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兼职教师反馈信息,并将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的薪酬待遇相挂钩,促进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经考核不合格的兼职教师要及时解聘。
四、小结
师资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必要补充,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峰,张勇.谈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聘任与管理[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2]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3]张天熙.高职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和策略[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张忠海.谈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管理与考核[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第四篇:技工院校教学总结
教 学 总 结
本学期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都有一定进步。随着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新时期的新要求,做为教师应加强学习,改变思想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不断努力。
一、思想方面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参加学校每周的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通过学习明确了工作目标,因此在各方面能起到党员的带头作用。遵守职业道德,事事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工作,服从学校领导,与全校教职员一起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方面
(一)、积极担任多门学科的授课任务
按照教学常规要求,首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制定出教学进度,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进度。本学期担任《安全用电》、《机械基础》、等学科的授课任务。在教学中,能认真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去处理、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完成教学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搞好备课,提前准备好两周的教案,坚持六备,搞好四设计,将专业训练、板书设计、练习等体现在教案中。有单元备课和章节备课,复习课有专门教案。坚持教书育人的方针,注意德育目标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坚持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内容充实。同时搞好课堂小结,坚持每堂课都有作业。
2、认真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留有足量的作业及作业纪录,对个别不做作业或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教育,引导他们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以纠正。对后进生要抽时间给以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能跟上全班同学学习的进度。
3、及时进行单元测验,检查每个学习阶段同学们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留有成绩纪录。
4、认真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命题,命题难易要适当,坚持基本题、坡度题、难度题的比例为6:3:1。考试中认真监考,考后及时阅卷及时写出试卷分析和成绩。
5、加强实验课的训练,尽量展示技术教育的优势。本学期在学校首先提出专业课的模块教学模式法,带领自动化专业教研组的教师进行模块教学的尝试,认真组织模块式教学,模块式备课,受到学生们的认可,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能遵循教学规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难懂的知识通俗化。采用对比、演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同时注重改正自己的不足,加强教学中的学生互动环节。尽量避免教学中的一言堂的作风。本学期对于部分已经参加专业实习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例如:化工维修的实习生说他们到企业后对于化工设备如离心泵不熟悉,师傅们让他们学了一个月的维修,有了大致的印象,再去对照实物,效果能好些。针对这个问题,及时与到实践中观察,学生们学习起来有兴趣,且易掌握,才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后面的专业课教学中,应化大力气钻研切合实际的教法,为我校的专业课教学做出点成绩。
(三)、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
在教好学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
1、尤其是通过开学之际,学校教务处组织了关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在培训班上通过学习有关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及每个教师的工作经验,使自己受益匪浅,同时自己非常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向年青教师学习,接受新思想,接受新方法。
2、本学期自学教育理论,写出了三千字的学习笔记,并能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
3、坚持每学期教师之间听课的好作风,本学期听课达到学校要求,学习了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4、学期中间全体教师参加了有刘校长主讲的应用文培训和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培训。存在不足:
1、教学方式上虽有新的创意,但具体实施不够。应于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操教学虽然有,但是力度不够,技校的特点突出不出来。
2、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帮助不够。只对他们提出要求,但具体帮助不多。应加大对后进生的帮助力度,共同提高。
3、由于自己多年没有讲专业基础课了,对所讲的专业课有些生疏,在教学中不能生动、灵活、熟练的突出重点,专业课教学中总是留有遣憾。
第五篇: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办法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技工院校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有关技工院校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工院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技工院校包括全省各级政府、行业、企业举办及民办的各类技工院校。技工院校学生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第四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全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宏观业务指导。各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行业企业负责所属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具体监督管理。
第二章 专业设置
第五条 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应着眼于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主动适应科技进步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名称应以《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09年修订)》为准。
第六条 技工院校开设专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学校培养层次应符合有关规定;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适应办学规模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教学、实验实训场地和配套设施设备;有满足专业教学所需的文化、专业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有实现培养目标所必备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适用教材;有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其他保障条件。
第七条 技工院校增设新专业,应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书面申请,经过专家论证、批准后方可安排招生。
第八条 技工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水平,增加教育设施投入,强化校企合作。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内涵,形成专业优势。
第三章 教学运行
第九条 技工院校应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十条 技工院校应贯彻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据此编制符合院校实际和专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经备案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技工院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可根据区域、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在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实践教学课时原则上不低于教学总课时的50%。
第十二条
技工院校应建立规范的教材管理与使用制度。公共课统一使用国家指定教材;专业理论和实训课教材应优先选择使用国家推荐教材。鼓励实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院校,根据国家对试点专业课程开发规程要求,自主编写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经备案同意后使用。第十三条
技工院校应认真制定校历和教学工作计划,每学年教学周数应不少于三十六周。教学执行部门要制订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教师任课计划、课程表、教学日志等;要重视常规教务管理、教学研究和质量管理,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规范,确保教学的有效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技工院校应在重视文化素质与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实训教学。校内实训重点完成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校外顶岗实习应对接岗位要求,掌握实践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高级技工班学生应在毕业前进行综合技能评价。预备技师班学生应在毕业前完成一项专业课题设计,并进行答辩。
第十五条
技工院校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订实习计划,签订实习协议,做到定任务、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做好安全生产教育。顶岗实习期间,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巡回检查,协调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学生顶岗实习情况。顶岗实习结束时,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考核评定。
第十六条
技工院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学业成绩多元考核制度。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都应进行考试。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日常教学测评成绩和阶段性考试考核成绩,要在总评成绩中明确体现,具体权重由各院校根据专业要求和教学实际确定。
第十七条
技工院校应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按照教学标准、文书档案、学生学籍、教学业务、教师业务、统计资料、教学设备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料等类别,及时予以收集、整理、归档。
第十八条
技工院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低于95%。积极开展自我安全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第十九条
技工院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体育、文艺活动,积极创办学生社团组织,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育良好的教学风气,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第二十条
技工院校应依据国家有关学校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管理需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教学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十一条
建立技工院校教学督导制度,加强对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
第四章 教学教改
第二十二条
技工院校应建立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广先进教改经验和院校业务交流。
第二十三条
技工院校应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围绕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十四条
技工院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进一步凸显技工教育办学特色。
第二十五条
技工院校应积极探索并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教学课件、仿真实训软件、网络课程、名师课堂和通用素材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二十六条
各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所属技工院校教研教改的指导,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活动,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技工院校向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迈进。
第五章 师资建设
第二十七条
技工院校专任教师必须符合《教师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符合国家规定学历要求。学制教育师生比不应低于1:20。兼职教师不得超过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八条
技工院校教师应具备教学要求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严格遵守教学规范,认真履行教学职责。
第二十九条
技工院校应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全面开展教科研活动,进行教材研发、产品开发、工艺革新、技术改革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第三十条
技工院校应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适时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行业组织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研修或培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第三十一条
技工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任课教师到企业、车间参加实践活动,要求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锻炼。
第三十二条
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等部门应建立健全技工院校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等评比表彰。
第六章
校企合作
第三十三条
技工院校应根据专业设置情况,采取校办企业、引企入校、校外实习基地、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等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每个专业至少应与3个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三十四条
技工院校应建立由政府部门、企业界、经济界和科技界相关专家组成的学校咨询委员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委员会。各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沟通经济、科技发展和行业(企业)用工需求、研讨学校的发展方向,指导学校的教研教改、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
技工院校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优秀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咨询顾问、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工作及教师培训任务,帮助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制定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
第七章 教学设施
第三十六条
技工院校应根据教学需要设立必要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教学实验实训场所要有足够的通道,良好的照明和通风设备,具备防震、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和设施。要健全维护、使用及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第三十七条
技工院校应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完善校园网功能,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数字化教学,推进数字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校园”。
第三十八条
技工院校应当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设置特点,购置教学资料、音像资料和电子图书等各类图书资料。藏书册数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管理与使用要运用现代化手段。
第三十九条
技工院校体育场馆和器材应与学校规模相适应,满足教学需要。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保证器材设备的完好率。院校应安排专项经费保证体育基本设施维修和设备更新。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各类技工院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各技工院校应当按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30日后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