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对于技工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国内外情况及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较大区别。技工院校应根据实际,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技工院校走好技能特色办学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师 培养途径
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中国特色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这要靠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在我国,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而一体化教师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所以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有理论又能实践,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擅长实习指导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提出的背景
1998年,《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当时,没有涉及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其实,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一直是理论教学加实训的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全国技工院校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自己的工厂,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但当时没有很好地总结提炼。直到2001年,当“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被社会所提倡的时候,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高级技工学校的评定办法中规定一体化教师要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这是技工院校主管部门的文件中最早出现的关于一体化教师的表述。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动了一体化教学改革。2010年,在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意见中,强调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2013年,出台《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对一体化教师的定义、基本条件、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一体化教师要做到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不仅能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还能较好地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在技能水平方面,设置了相应的级别加以区分。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设一级、二级、三级,最低级别为三级。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有着较大的区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即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就业岗位。这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国内外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在国外,多数国家历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早、政策优、待遇好。经过研究,可简要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国外对技能教师资格规定明确。在德国,要想成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必须博士毕业,并有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澳大利亚与德国差不多,除了学历要求以外,也必须有5 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历。在美国,必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且对所授专业有1年以上的社会实践经验。日本要求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且从事过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技术研究。对技能教师资格进行明确界定,保证了一体化教师素质优、水平高。二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培训模式多样化。在德国,要想成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和职业理论进修。在日本,由专门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培养技能教师,取得资格证书后,必须工作一段时间,才有资格去当技能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不仅了解了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了技能教学流程,还掌握了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三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严格。经过培训、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后,取得职业教师的资格,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终身从事这个职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技能教师实行聘任制,每一个聘期都有一定的年限,需要进行分类别、多模式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了才能继续聘任,否则就将解除聘用合同,管理非常严格。四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完善。国外的技能教师进入制度、过程监督都十分严格,与之配套的是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外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工资高、福利好、地位优,有些公务员、医生、教授都赶不上他们,所以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技能教师队伍是非常稳定和有吸引力的。
在国内,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第一,随着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却不明显。在一个学校里,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当班主任,每个人课时量都在20节课左右,甚至更多,师生比相对低,教学任务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对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相对落后。一是地方重视程度不够,例如,一体化教师标准出台后,很多地方没有紧跟着出台文件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部分技工院校观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重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三是激励措施不完善,教师工作主动性差。没有完善的奖励措施,教师干与不干都一样,部分教师甘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更不愿主动承担相对脏累的技能指导课。具有双证甚至多证的教师很多,但真正达到理论与技能双高的教师却并不多。多数教师是偏理论型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实际技能处于中级以下水平。另有部分为具有多个技能证书的复合技能型教师,理论水平仍然处于较低层次。
第三,社会上缺乏对一体化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技能教师的评价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现在的技能教师评价体系和高等院校、中小学的教师评价基本没有差别,评价标准就是学历、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而技能教学、技能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几乎没有。
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政府建立完善一体化教师相关制度
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学校自身的重视。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技工院校的发展,当地政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强调控与管理,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出台、构建一套适合技工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教师管理制度,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培训学习等方面向一体化教师倾斜。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按照这个方向去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个人也才有目标和动力去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2.学校加大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质是将理论型和实习指导型教师融合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一体化教师的过程。从技能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体化教师必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当政府确立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向后,学校对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将对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基层摇篮,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对政府的引导及政策的制定也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出台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可能有些省市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办法,但技工院校要根据标准中对一体化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制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培养办法。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是长期的,不是说评选出一体化教师就可以了。学校要经常进行检查,根据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查找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培养办法。
二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与一体化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9年开始在部分技工院校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首批试点专业有汽车维修等5个专业,全国共有25所首批试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加强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要参与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这样教师才能掌握一体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切实提高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一体化教师培训制度。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要制定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一体化教师素质。教师脱产到企业学习锻炼是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至少保证一个月的脱产锻炼时间。另外,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及世界技能大赛,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四是建立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五位一体”的过程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在荣誉评选和待遇兑现上要有所考虑和体现,切实营造教师想干、能干、敢干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氛围,为打造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一体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体化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教授的学生技能达到一体化,这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教授的技术的革新也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一体化教师不能做到及时学习、与时俱进,何谈一体化?一体化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掌握前沿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江.探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杨宗强,刘春英,李广辉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8).(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第二篇: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兼职教师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聘用兼职教师,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培养目标和特点决定的。本文从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了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 兼职教师 建设 策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重要职能。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培养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兼职教师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学生技能、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可见,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技工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能进行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技工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同于普通教育,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技工院校很多专职教师是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一线的工作经历,实践能力不足。而兼职教师多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技能和经验,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工作,又可以缓解因教师人数不足造成的授课压力。
3.是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的需要
在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这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使命。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加强沟通,建立一种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是一种“双赢”模式。
二、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管理不到位
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学校往往是什么课缺教师就聘什么教师,把聘任兼职教师看成是一种临时行为或短期需要,并且在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中比较松散,不像对待专职教师管理那么严格,很多学校没有从专业建设和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规划设计,因此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学校需建立健全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长效机制,为全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兼职教师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兼职教师多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虽然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很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素质,如教学组织能力不强、缺少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经验不足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兼职教师选聘难度大、聘任制度不规范
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对于新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覆盖面广,涉及多个行业,由于缺乏对相关行业和人员的了解和联系,给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很多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招聘主要是通过熟人或朋友的介绍,对于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等很难把握,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
1.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设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日常管理应包括:规范上课的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的惩罚手段;规范调课、请假手续,不能无故缺课;规范兼职教师仪容仪表、行为准则、应该承当的责任和义务等。教学管理应包括:规范授课计划及教案编写,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规范教师备课与上课制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环节的考察;规范作业批改与辅导制度,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
2.规范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
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应该从兼职教师的招聘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入手,扩大招聘范围,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应该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到各行各业中寻找能工巧匠。制定兼职教师任职条件,比如选聘者的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程序,可采取报名、材料审核、试讲、签订聘用协议的聘任程序;聘用协议应规定工作岗位、聘期、职责、任务和权利、工资待遇水平及双方违反协议应承担的责任等;建立兼职教师的信息库,以备“教学之需”,达到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目的。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技工院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能力突出,或对学校有突出贡献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针对兼职教师的特殊身份,激励机制可以是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比如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发放奖金、提高课时标准、延长聘期等,还可以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转为正式编制。
4.建立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制度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制度。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定期检查教案、教学日志的书写;定期听课以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等内容;还可以与学生座谈形式以了解兼职老师作业批改情况、课后辅导答疑等其他方面,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兼职教师反馈信息,并将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的薪酬待遇相挂钩,促进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经考核不合格的兼职教师要及时解聘。
四、小结
师资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必要补充,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峰,张勇.谈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聘任与管理[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2]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3]张天熙.高职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和策略[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张忠海.谈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管理与考核[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第三篇: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
一、定义
一体化教师是指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
二、分级
一体化教师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设三级、二级、一级,最高级别为一级,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三、一体化教师标准
(一)三级 1.基本条件
(1)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本专业一线教学经历满两年。
(2)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关职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3)具有不少于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2.典型工作任务
(1)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教学。(2)一体教学班级管理。
(3)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维护与管理。3.能力要求
(1)能完成任教课程的学习任务实践。
(2)能依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页、教学活动策划表等教学资源,制定一体化课程授课进度计划并编写教案。
(3)能组织中、高级工层次一体化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念,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4)能依据一体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考核要求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
(5)能管理一体化教学班级,形成与一体化课程教学特征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6)能完成一体化教学场所的规范管理,维护保养教学设备设施,满足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
(二)二级 1.基本条件
(1)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本专业一线教学经历满三年。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关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3)具有不少于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2.典型工作任务
(1)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策划。(2)预备技师一体化课程教学。(3)企业学员中、高级工培训。3.能力要求
(1)能组建和带领团队,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依据学习任务设计编制教学活动策划表。(2)能根据教学要求,实施预备技师层次一体化课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3)能按照企业培训要求和校企双方确定的培训方案,完成企业员工中、高级工培训。
(三)一级 1.基本条件
(1)个有教师资格证书,本专业一线教学经历满五年。(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关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3)具有不少于每两年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2.典型工作任务(1)学习任务设计。
(2)三级、二级一体化教师指导。(3)一体化课程教学综合评价。3.能力要求
(1)能组建和领导团队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并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带领团队对工作页进行二次开发。
(2)具有丰富的一体化教学经验,能对三级、二级本体教师进行指导,指出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能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综合评价,评估课程教学实施效果,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4)具备工作页开发能力。
第四篇: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职业能力
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职业能力
摘 要:一体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通用能力非常有利,但同时对教师施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担任过多年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切身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技术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在开展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一体化 教师 人格魅力 专业技术能力 课堂掌控能力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中指出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通用能力是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要达到在学习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潜移默化地提升其通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与其说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不如说是更考验任课教师的施教能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水准。
经过多年的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一体化教学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感悟到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才能完成上好一堂课的典型工作任务。下面笔者从人格魅力、专业技术能力、课堂掌控能力三方面浅谈一体化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人格魅力
人的特质是指那些天生带有的或靠后天努力累积而形成的且能被外界认同的特性,它是影响他人感受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与学的引导者,教师应清楚了解自己、熟悉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1.幽默和谐
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者,形成了教师说的就是对的,学生只能听从的模式。课堂上学生玩手机、聊天,教师却脸色难看、一筹莫展,这种氛围使师生间有了一层看不见却能强烈感觉得到的隔膜。而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掌握的知识也不一定是最新的。和谐相处、取长补短,以正能量引导对方,幽默风趣地度过课堂时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幽默是美德,它使人感到愉悦,会使学生在欢笑声中轻松地、印象更深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笔者平时非常注意幽默的积累,希望能灵活运用语速、用词、表情、肢体语言将所授知识,与国事、网络等时事幽默和谐地联系起来,活跃课堂气氛。笔者认为师生的默契和睦关系会令学生更愿意踏入教室,是上好一堂课的开始。
2.不离不弃
掌握现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状况,才能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所以作为求学者的引导者,老师一定要从正面了解学生。现在大部分学生生活无忧,经常到网吧玩游戏。物质资源不缺,精神资源良莠不齐。有积极向上的,课余时间打篮球、与老师同学们讨论技能、参与社团活动等;有消极的,课后就待在宿舍打电脑游戏、泡网吧等。人以类聚,同一喜好的同学聚在一起活动,交流切磋。笔者认为本质不坏的学生,只是嗜好不同、行为偏差而已。教师应怀有不离不弃的育人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如安排妥当的工作任务将学生的惰性转换为好奇心、责任心,使学生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学业和身心健康的活动上,不经意间淡化学生沉迷游戏、手机的喜好而转为强化解决技术问题、与人相处合作的技巧。
3.自省自制
教师的行为、仪态、着装、语速、用词都会影响学生,除传染情绪外,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好恶感,所以教师应在教书育人方面多“留意”自己,总结反省,及时修正不当之处,如机电一体化课会涉及实际操作,要求学生穿长裤,而任课老师却穿短裙;上课采取打骂、咆哮、教棒敲得砰砰响等直接命令式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学生是来求知而不是来受骂的,教师应怀有“服务”的观念正面分析自己及对待学生,而非采取“泰山压蟹”的强迫手段。在学生不快乐时,教师应先检讨自己是不是哪点做得不妥,及时变通教与学的方式。时刻记住用“言”与“不言”、“该做”与“不该做”来指引自己的行为及言语,注意“度”的不及与过犹不及的分寸。
二、专业技术能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让学生喜欢你,愿意听你的课,愿意与你交流,是一个人的特质。而教师的专业技术强弱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正确学到技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应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并应用于教学。
1.理论实践相结合
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都是从典型工作任务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更考验任课教师对任务的理解是否深入、是否能正确指导学生用书面语言解释现象。如在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启动电气控制线路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装接、检测、通电试车、排除故障、最终运行成功等环节,除掌握工作过程外,还在团队合作检修过程中,以实实在在的故障现象验证了在拖动电动机的线路上熔体的选择,比口头上重复提及熔体的额定电流是如何计算出来更具体更形象,同时也使同学牢记了熔体选择不合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在整个学习工作过程,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做好引导、安全监督工作及剖析问题的根源。“双师型”的教师能更好将理论实践融合在一起,一体化教学就是需要理实一体的教师。
2.提升技术操作规范
各行业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工艺,否则工作成果不美观、不通用和不实用。但作为初学者接触的实例机会不多,对行业工艺了解浅薄,不清楚工艺不合格的产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所以有些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达到功能就行了,漠视相关规范及工艺。如在装接机床控制配电箱时,如剥导线太随意,剥线头乱掉在配电箱内,这“不起眼”的零散金属导线可能会卡在某个元器件内,会导致线路不通甚至短路的严重后果,而这细小的致命点却是最难检查出来的。“随便了、接好就行了、管它好不好看,又不是我用”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是“小动作”导致“大麻烦”的麻痹心态。以师为表率先杜绝这种马虎态度,力求提升操作规范技能,才能向学生说明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理论学习
技工院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需求,但往往会出现轻理论重实操的极端行为。不明原理、死记硬背、按部就班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一体化专业教师不能轻视专业技术的理论学习,应深入研究新旧技术异同点、联系点,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网,做到触类旁通,做到能用理论向学生解释现实问题,做到能用新技术指导学生进行改造创新。专业知识面广、理论底蕴厚实有利于在一体化教学中踏实应对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能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剖析同一问题。注重理论学习的教师能给学生描绘出广阔的行业前景。
三、课堂掌控能力
善于表达、善于与学生相处、专业技术强的教师无疑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赖的,但要做到能把课堂上相关因素综合运作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必须具备课堂掌控能力。
1.优化合作团队
一体化典型任务的学习讲究团队合作,组织教师要做到熟悉学生,对学生的优点、特长及毛病心中有数,才能将三四十人的班级合理分组。笔者“传帮带”的方式是:一个学习自觉的同学带动一个学习较有惰性的同学,一个团队由善于组织的、善于学习的、善于表达的人与愿意跟从他的人组成,将优缺点各异的同学优化聚合在一起。这样合理的人性化组队有利于学习的促进、同学的团结。要避免自由组合出现的两极分化的扎堆,好的团队极受任课教师的喜爱,而差的团队却受尽教师的冷落,最终会形成班级内部的对立,对班级管理及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优化合作团队,是一体化教学中处理人员资源的重要环节。
2.激励自主学习
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觉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手机上网也是一种获取新知的好渠道。但如没有教师的提醒与监督,学生能与上网、玩游戏、QQ、微博、视频等功能齐全的手机沟通得不亦乐乎,连最自觉的学生也会眼盯手机、手划屏幕,更不用说沉迷于游戏的同学。为了激励学生的自觉性,为了避开手机的“魔掌”,笔者在装接电子线路的课程中精心设置好学习环节、学习内容、指导方式,采用分配任务、完成任务奖分、评比团队表现、代表发言、组别提见解等不同引导方法激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讯,表达对学习任务的理解。笔者怀着“不怕你做错,只怕你不做”的心态去容纳学生给出的答案,尊重他们的劳动,对给出的看法都给予肯定及点评,感谢学生的交流,更喜悦的是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收到意想不到的超新理解。为学生拍些实施工作的照片,并反馈给他们,由各团队自制PPT或视频。视频中呈现出搞笑的、和谐的、温馨的气氛,连平时不爱上课的同学也精神焕发。
3.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操守
在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除了学到一技之长外,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便于更快更好融入社会。为了避免在团队学习工作过程中肯做会做的忙、惰性的不会做的闲等不良现象,锻炼学生的组织、分工、与人合作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有同学在施展工作中,器件、工具乱放,螺丝、铁钉满地都是,带给施工安全隐患,与施工要考虑成本、清理现场、验收等实际工作环节背道而驰。为此,笔者在每个工作任务都强调爱护器材、清理现场是从业人必需的职业操守,并做好同学间、师生间的监督及提醒功能。学生在完成不同阶段任务的过程中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巩固成习惯。
以上是笔者与大家分享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切身感受,同时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笔者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向激情教学、钻研学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向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寻找适合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管平.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31).[2]沈凌.职业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9(2).[3]张海港.浅谈“一体化”教学[J].职业,2010(2).(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周灌中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摘要: 从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内外培训相结合、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关键词:教师队伍;保障体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人才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针对当前高职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而合理的措施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
③
①二 当前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职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民众对高职教育认可度逐年提高,同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希望孩子在职业院校所学到的知识能紧密贴近企业实际工作,这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有如下不足。
(一)动手能力不足,双师素质比例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而直接从事职业教育的,这部分教师是在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又几乎没有从事过企业实践工作,所以虽然专业理论较为扎实,但专业技能缺乏,动手能力严重不足。即使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仍由于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技能不能与岗位实际结合,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双师素质比例偏低,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高层次人才缺乏,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其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高职院校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然而,由于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升格而来,学校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当然由于政策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又往往缺少科研机会。这样势必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不上去,高层次人才自然就会缺乏,为地方服务能力也相应较差,无疑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 合就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作者简介:周灌中(1976-),男,江苏省连云港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④
(三)职业理想淡薄
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敬业、乐业、爱业的精神,造成了这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他们只会埋怨学校的生源差、学校管理差、机制不完善,怨天尤人,只讲客观条件,不讲主观条件,工作态度不积极,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四)教育教学能力缺乏
职业教育有一种特殊的属性,就是他的职业性,而教师普遍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缺乏整体理解,还停留在一般的学科教学上,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效课堂管理等方面运用老思路、老知识、老方法;兼以教师又普遍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毋庸置疑,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所以,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三 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多措并举,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
(一)完善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1、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
高职学院应以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等多种形式为平台,在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应制订《专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与合作企业就相关教师的实践锻炼时间、岗位责任、工作流程、锻炼目标、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双方权责,真正将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落到实处,不断拓展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渠道。
2、建立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机制。高职院校应在教师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更多的作为,建立有效的机制。制定并实施《科研与社会服务奖励暂行规定》,成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积极联系地方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承担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制定体现重视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
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优惠政策,提高其待遇。为了吸引校外高学历、高职称、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应出台《高层次人才管理暂行规定》,实践证明,通过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带动,激发了在校教师快速提升基础素质及相关能力的积极性,教师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4、建立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的机制
完善《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带头人、骨
干教师的任职条件,按照个人申报、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审核、院内公示、确定培养对象的程序,对于每个专业,可以从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中分别选拔1名专业带头人、4-6名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重点培养的带头人、骨干教师不但大大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实施师德修养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具有一支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思想先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在广大教师中树立起了“教育之本,育人为先”、“教师之本,师德为先”的理念。
1、开展师德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新途径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发挥师德讲堂的作用,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定期组织交流会、座谈会、报告会,邀请校内师德先进个人进行宣讲。二是每两年进行一次师德标兵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师德建设活动,加大师德典型宣传力度,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2、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三)坚持内外培养培训相结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坚持内外培养培训相结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1、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实施教师教学水平达标工程
需围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两个方式,以说课的方式定期对全院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测评。测评中要求教师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理念、内容组织、情境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要突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职业情境,突出能力目标,坚持行动导向,贯彻工学结合、做学合一)。
2、组建讲师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为提升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解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有效课堂管理等教育教学基本能力,高职院校需专门成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讲师团。讲师团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由学院教学
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扎实的教授、副教授组成。讲师团成员每学年为新进教师开展教学基本规范、教师基本技能等培训,使新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把握职业教育普遍规律;还需为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培训,促进全院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
3、加大外出培训力度,通过学习进修取得真经
优先支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培训进修、科研课题、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和教育发展趋势,拓宽视野,提高教学科研、专业开发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4、建立教师成长在线学习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为扩大教师外出培训成效,使培训成果惠及全院教师,实现培训进修效益最大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成长深度融合,需专门组建教师成长在线学习中心,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中心可搜集来校专家与本校名师的精彩专题讲座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汇报,企业最新工艺及操作规范等材料,全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自主学习。
(四)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生产一线的作业现场是职业教育教师最好的课堂,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1、落实专业教师任教准入制度,把好教师专业素质关
为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应制定专业教师任教准入制度,把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招聘教师的必要条件,在教师入职面试时除了对其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先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如实践考核不通过测一票否决。
2、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挂职、定期交流”制度,提高系主任专业认知水平系部领导及职能处室中层领导分批次到企业生产一线担任兼职部门经理或科队长,参加企业生产作业,了解专业技术优化升级的最新动态;企业一线部门经理或科队长择优兼任学院系部主任,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优化,使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也把企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带到学院,开阔了专业教师的视野。
3、建立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
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在真实的生产一线才能得到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寒暑假时间安排专任教师到生产企业现场顶岗实践;所有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应脱产半年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锻炼实践,参加劳动生产,参与工程技改项目和技术研发,提高双师素质,通过在企业兼职和实践了解行业产业最新技术前沿,使学院教学内容、科研开发工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真正做到“上得讲台下得企业、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4、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提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5]
组织各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师的专业教学岗位任职要求,提炼教师专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多个岗位知识模块,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各系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专业教师并进行专业岗位能力鉴定,考核通过后发放教师专业技能合格证书。[6]三 结语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决定高职教育水平的基础性指标,也是目前制约高职教育的瓶颈之一。探索建立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的重要内容,也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134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59-160.[2]张爱华, 高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21-23.[3]张伟萍,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构建与实践动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99-102.[4]邵海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0(2):254.[5]王庶熙,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2010(5):69-71.[6]刘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76-79.作者联系方式:周灌中,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科教二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66404,电话***,Email:306434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