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全市技工院校教师和教职员工的一封信
给全市技工院校教师和教职员工的一封信
茂名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社局局长华翠
各位老师,教职员工们:
春来花似锦,秋天果满枝。今天,是我国第28个教师节,这是你们的节日。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市技工院校的全体教师、教职员工和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你们对我市技工教育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同时还要向各位教师员工的家人、亲属、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技工教育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培养现代化急需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我市技工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档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滨海新茂名战略提供了技能人才的坚实保障。特别是这几年,我市技工教育积极打造品牌专业,不断加强师资建设,突出技能训练,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大力实施“校园合作”和“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技能+品德”培养特色教育,在珠三角和本地企业中树立起茂名技校毕业生“能吃苦、动手强”的良好形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要就业、读技校”观念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技工教育成为了我市职业教育的生力军和新亮点,并成为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支重要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技工院校师生员工,尤其是广大教师的辛勤工作、积极创新和无私奉献。正是因为拥有了你们这样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务实的工作态度、尽职的职业精神的教师,才使得我市的技工教育长盛不衰,你们是我市技工教育最宝贵的财富,是技工教育的骄傲和自豪。作为全市技工教育的主管部门,在此,再次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技工教育肩负着更加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省和市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入户责任书,我市的滨海战略和产业大发展更是对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技工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为此,我市已明确了“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全力推动我市技工教育再上新台阶,实现由技工教育大市向技工教育强市转变”的战略。可以说,发展技工教育大有希望、大有可为,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在新的机遇面前,我们靠什么乘势而上,我想,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首要的。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1931年就职时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技工教育来说,同样也是高楼林立,不如大师云集。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我市建设成为技工教育强市,各位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主管部门,我们将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环境。我们将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培养,逐步提高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待遇,尽我们最大能力为每一位教师安心教学和自我发 展创造最好的环境。也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甘于奉献,携手共进,再创技工教育新辉煌。
最后,祝愿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第二篇:技工院校工作汇报
创新模式促发展,校企合作谋双赢
宁夏水电技师学院
一、学院概况
宁夏水电技师学院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滨河新区鸣翠湖畔。学院成立于1976年,行政隶属于宁夏水利厅,业务上接受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先后为宁夏水电行业培养了近3万名一线技术骨干,为宁夏水电事业和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组建了宁夏水电职业教育集团,2006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考核批准,挂牌成立了宁夏水电技师学院。如今,宁夏水电技师学院已发展成一所集普通中专、技工、成人专本科函授教育及各类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也是一所服务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
学院以土木水利类、机电类、信息类三大专业群为骨干专业,开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等15个常设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是宁夏区级骨干专业。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测量技术是校级骨干建设专业。
学院设有宁夏汇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国家通用工种和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宁夏外派劳务研修考试中心、宁夏水
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同时,还设立了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4所大学驻宁函授站。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宁夏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技能人才培养奖”、“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节水型示范校区建设单位”等20多个荣誉。
二、校企合作的做法
(一)组建水电职教集团,创新培养模式
为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学院的办学优势,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子,2005年由学院牵头联合区内23所县乡学院和区内外30家知名企业组建了全区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宁夏水电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新型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办学效果。2006年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百所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院校之一。
(二)“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院通过深化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巩固和建设一批与校内工学结合实训中心功能协调、有机衔接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借鉴并吸收国内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全面完善“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分析企业对毕业生岗位能力需求,结合施工新技术、新流程、新设备、新特点,加大课程设置、优化、整合的力度,通过全面实施“4+1+1”,加大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引导,对应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突出实用新技术的“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合格”是以校内教育为主,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使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就业的普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长”是以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为主,根据学生对本专业的自身兴趣爱好,结合办学协议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目的地组织模块式教学,重点通过生产性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技能鉴定等环节,加强学生专项技能培养或按需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使其在岗位工作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该模式的特点是以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上岗之前的岗位培训、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之间没有距离感,顶岗即上岗,上岗即就业。完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对技能训练和培训内容实行动态调整。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实施“考证”结合,以“证”代考,突出技能的考核力度。与企业合作,逐步推行了“订单式”、“就业加培训式”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型。
(三)完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 学院重点专业和企业合作,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公开出
版教材2部,编写校本特色教材23部,实训指导书、手册23部。共开发建设了21门课程4566个数字资源,极大丰富了各专业课程的数字资源,推动了教、学、做的统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与宁夏水电工程局、银川沃尔森节水灌溉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合作,借助仿真动画、现场实践、工程案例、实验实训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系统、深刻地接触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与银川宏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共同实施施工“五大员”模块化培训教学新模式。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与宁夏力成电气有限公司、卧龙变压器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合作,逐步完善形成“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18个专业实训室,并与6家企业创建冠名合作班,10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宁夏工商技术学院进行“校院合作”,为学生继续深造铺开希望之路。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与宁夏水电勘测设计院测量队、广州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了“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把工程单位施工现场还原,通过“真项目、真环境、真设备、真流程”的全真训练,使学生理论与实战学习两不误,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
(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联合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制定合作运行机制。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企业优势,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共赢”的原则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先后与宁夏水电工程局、宁夏力成电气有限公司、宁夏昌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集团银川分公司等40余家企业合作,分别建成了具有专业特色、配套课程体系的实践性鲜明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在角色导入的实践性岗位中能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性素养。
(五)探索校企共谋共建、构建校内实训资源
校企有效重组,共建立体化教学中心与教学系统。学院选择最具实力的业界企业与学院共建,与企业合作研究专业技能的教学实训项目,企业负责技术支撑、材料选用、工艺、工法形成,学院负责资源建设内容、标准和要求,双方共谋共建,充分体现标准化、规范化、立体化,方便现场教学和实训操练的职业教育本质。整体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服务性,与区内宁夏水电工程局、沃尔森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昌禾装饰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银川分公司等6家企业合作,建成了6个特色鲜明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同时,得到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为学院提供了价值46.29万元实训设备。率先成功形成了“教、学、练、做”立体化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体系是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形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
方法,积极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教中做,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学中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真实情境、边学边做、案例教学等立体化教学体系。
(六)创建企业工作室,加强交流、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在校内,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在学院专门设立“企业工作室”,聘请企业的专家能手来学院参与教学,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让教师与师傅交流更加常态化。在校外,实施“走出去”的原则,在企业设立学院驻企业工作室,积极创造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完成一线资料第一手的高效条件。
(七)校校合作共享共进
学院先后与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防沙治沙技术学院、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签订了机电技术应用、泵站电气自动化、水工与水土保持及工程测量等5个专业的五年制中高职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了中高职直通办学模式。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援助价值14万元的土工建筑实训设备,开展包括师资培训、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规范、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援助活动。
三、校企合作的社会影响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学院实训以在校内实训中心锻炼基本技能为主,取得了一定成绩,与企业的目的性、效益性的生产要求相适应。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的要求展开各项工作,找好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健全合作机制,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地给实践教学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从技能到工艺、从制作到设计、从个人进取到团体合作、从传统技术到高科技等等,力争使实训总是站在当前技术的前沿。
按照“一线贯穿,两个结合,三个层面”开展的实践教学,核心是实训,重点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在企业中办学院,在车间办教室,在生产线上做作业,以每道工序需求为作业标准,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实训,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不断完善教学全过程;同时企业为学院提供实训场地、机器设备、管理模式、提出技术要求、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指导、市场导向等;校企合作可以起到“一举三赢”的作用,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三方满意。
(二)校企合作更利于服务社会
我们一直恪守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建设及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发展需求,着力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用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学院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精准扶贫的决定,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办学方针,率先在全区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乡特困援助工程培训”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近几年,学院年均培训鉴定4000人次,先后被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联合授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职业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引领辐射作用日益彰显
在近五年的办学期间,长春水利水电学院、宁夏交通学院等9所学院到我院就教学建设各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借鉴。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马来西亚伊马富公司主席阿克拉姆等领导莅临我院检查指导,认为我院的建设思路及理念特色鲜明,校企合作共建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学院的办学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深知,我们工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发展过程还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第三篇:技工院校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本人以从事两年的模块化教学工作了,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对模块化教学已有了深刻的认识,模块的核心是素质与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素质与能力,即做人与做事的素质与能力。模块内容的表现形式讲究感性与直观,一方面应图文并茂、图解丰富,另一方面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亲身感受和主动探究
家电维修这个模块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如电视机、DVD、电磁炉等。家电类型较多,知识内容比较丰富多样,这就照成了学习家电维修这个模块的困难和教学困难。所以在教学上我把其分为三个阶段。
一、先期
做什么事都要开一好头
教学过程中应先打开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入门,因为技校的学生学知能力较差,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如直接进行比较困难的课题,就会出现退缩的现象,所以在先期应以小家电为主,如电饭锅等。内容虽然简单,但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感觉家电维修并不难,授课后安排实践操作,对小家电维修,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期
深入教学内容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引导
深入课题,从浅入深,但也要逐步深入还是以小家电为主线,以一些典型小家电为主。逐步打开局面,如收音机、电动车充电器等。虽然内容不是很复杂,但也不是很简单,然后进入复杂内容的学习,如电视机等。在实践过程中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相互探讨,学会分析问题,给学生出课题,进行相互讨论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这里要给学生进行主动指导,防止学生积极性下滑,有时学生遇到解决
不了的问题也不会问,使其学习不会前进而回倒退。
三、后期
培养学生课研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让学生每人准备一课题,从课题的选择和课题的分析都由个人来完成,如学生的能力较差可有两人或三人来完成,在准备课题时要时刻督导,防止学生最后无法完成任务,使其教学变的被动,进行困难。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学会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工作总结,以后我会不断吸取教学经验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家电维修教学创新
引入多种小家电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台上的实验虽然是教学的一个主线,但教学中不能光以实验台为主,因该多应用实际家用电器设备,学生就业后所碰到的问题全都是实际的家用电器设备如电视机,所以后期应以实际家用电器为主,逐步脱离实验台设备,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但是设备比较匮乏。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自问自答课程》让学生提出家里所用的各种电器设备,出现的种种问题,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素质,同时由于是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后一周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安排课题或由学生自己安排课题,在专业杂志上找一些课题,安排学生进行课题讲解。
李剑
2009-7-22
第四篇: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技术资格条件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我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引导广大教师加强教学改革和专业实践,全面履行教师职责,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工教育教师队伍,特制订本资格条件。
第二条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本省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技工教研室中专职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取得国民教育学历并已获得相应教师资格且在职在岗的人员。
第三条
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助理讲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正高级讲师。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四条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认真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任现职期间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考核 “基本合格”或受警告处分者,当年及下一年不得申报。
2.考核有“不合格”或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当年不得申报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3.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3年内不得申报。
4.受处分期间和处分未撤销者,不得申报。第五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国家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规定科目的合格证。
2、取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
3、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合格证。
4、取得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第六条
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以来,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所从事的教学和教研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并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
讲师资格条件
第七条
学历资历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申报讲师资格:
1.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助理讲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4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技工院校教学工作2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技工院校教学工作3年,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技工院校教学工作1年,经考核能胜任或履行讲师职责,可以直接认定讲师资格。
第八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技工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教书育人,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优良。积极参加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系统担任过1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较高,教学效果好。学期平均课时量在180学时以上(校级领导应有实际授课或讲学能力,教学工作量达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层教学管理干部应达到二分之一以上。)近4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2.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担任班主任或中层教学管理工作3年以上。
3.具有指导新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4.开设校级公开课3次或县(市、区)级1次以上。第九条
专业教师技能要求
专业教师应达到本专业(工种)四级(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第十条
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教学改革试验、实验室筹建改造等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2.本人或培养、指导的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或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市级三等奖以上表彰。
3.在教育改革、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和奖励。
4.评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第十一条
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期间,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译著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2.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教材工作(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3.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第四章
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条件
第十二条
学历资历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申报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或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取得二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5年以上。
2.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二级实习指导教师资 — 4 —
格并受聘该职务4年以上。
3.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技工院校教学工作2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技工院校教学工作3年,或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技工院校教学工作1年,经考核能胜任或履行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可以直接认定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技工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教书育人,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优良。积极参加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胜任本专业(工种)的生产实习教学和相关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学期平均课时量在180学时以上。近4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2.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担任班主任或中等教学管理工作3年以上。
3.具有指导新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4.开设校级公开课3次或县(市、区)级1次以上。第十四条
专业技能要求
在本专业(工种)方面有较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本专业(工种)三级(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
第十五条
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参与完成实习设备的安装、调试或大修、改造等工作。2.本人或培养、指导的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或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市级三等奖以上表彰。
3.在实习教学管理和实习教学改革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和奖励。
4.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通过鉴定或已经完成准予结题;或参与完成专业(工种)实习场地建设、装备计划、设计、改造等工作;或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项目开发、技术改造,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十六条
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市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1篇以上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论文。
2.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教材工作(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或承担实习课题的设计、编写完整的实习指导讲义在校级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
3.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第五章
高级讲师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
学历资历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申报高级讲师资格:
1.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5年以上。
2.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后,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2年以上。
第十八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技工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教学理念,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具有较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系统担任过2门以上课程(以1门课程为主)的讲授和全部教学工作,学期平均课时量在180学时以上(校级领导应有实际授课或讲学能力,教学工作量达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层教学管理干部应达到二分之一以上。)近5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2次为“优秀”。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能协助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或从事中层以上管理岗位3年以上。
3.具有指导助理讲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4.开设校级公开课、示范课4次或县(市、区)级2次或市级1次以上。
第十九条
专业教师技能要求
专业教师应达到本专业(工种)三级(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第二十条
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作为课题负责人组织或独立承担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通过鉴定或已经完成准予结题。
2.本人或培养、指导的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或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得市级以上前6名。
3.在学校管理、教育改革、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
4.评为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第二十一条
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期间,发表、出版本专业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译著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为专业教研论文)以上。
2.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教材工作(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3.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
第二十二条
破格申报高级讲师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1.获得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6年以上。
2.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4年以上。
3.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1年以上。
(二)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除具备第十八、十九、二十条款外,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至少3次为“优秀”,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不少于二分之一),并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教材(本人撰写不少于5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本人或培养、指导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或学科竞赛获前3名。
2.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教改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前3名)。3.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4.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5.省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负责人。
6.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推广、运用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年均30万元以上),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第六章
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条件
第二十三条
学历资历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1.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5年以上。
2.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后,取得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2年以上。
第二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技工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教学理念,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具有较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胜任本专业(工种)的生产实习教学和相关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学期平均课时量在180学时以上。近5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2次为“优秀”。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能协助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或从事中层以上管理岗位3年以上。
3.具有指导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4.开设校级公开课、示范课4次或县(市、区)级2次或市级1次以上。
第二十五条
专业技能要求
在本专业(工种)方面有较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本专业(工种)二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第二十六条
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作为课题负责人组织或独立承担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通过鉴定或已经完成准予结题;或组织完成专业(工种)实习场地建设、装备计划、设计、改造等工作;或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项目开发、技术改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
2.本人或培养、指导的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得前6名。
3.在实习教学管理和实习教学改革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
4.评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称号。
第二十七条
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1篇以上与本专业(工种)相关
— 11 — 的论文。
2.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教材工作(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或承担实习课题的设计、编写完整的实习指导讲义在市级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
3.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第二十八条
破格申报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取得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6年以上。
2.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4年以上。
(二)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除具备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条款外,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至少3次为“优秀”,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不少于二分之一),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或主编教材(本人撰写不少于3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篇以上。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本人或培养、指导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前6名。2.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教改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前3名)。3.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 12 —
等称号。
4.胜任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教研中成果显著,上过省级以上教学示范课。
5.省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负责人。
6.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推广、运用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年均30万元以上),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第七章
正高级讲师资格条件
第二十九条
学历资历要求
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讲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5年以上。
40周岁以下申报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讲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5年以上。
第三十条
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具有本专业广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书育人成果卓著,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并形成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经验,系统担任过2门以上课程(其中1门为主干课程)的讲授和全部教学工作,平均教
学工作量每学期不少于180学时(校级领导为普通教师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层干部二分之一以上)。近5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均达到“合格”,至少3次“优秀”。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能协助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或从事中层以上管理岗位5年以上。
3.培训技师的工作成绩突出,独立承担过技师及其以上层次毕业设计或鉴定指导工作;或负责组织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开发和课程建设,并得到推广使用;或省级示范专业主要负责人或精品课程负责人。
4.系统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5.从事学校管理或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在基层一线从事专职教学工作累计不少于5年,在市级以上范围开设教学公开课、或专题讲座平均不少于3次。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符合以上1-4条款中的3条。
第三十一条
专业技能要求
1.专业教师应达到二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2.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应达到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第三十二条
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主持省(部)级课题或国家级课题研究1项,或主持市(厅)级以上课题研究2项。
2.本人或培养、指导的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或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获国家级奖励1项(前6名),或获省(部)级奖励1项(前3名),或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2项(第1名)。
3.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获省级教育教学、科研二等奖以上1次,或获得市级教育教学、科研一等奖2次。
4.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
第三十三条
论文、著作要求 任现职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专业课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的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至少有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2.文化基础课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3.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高水平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至少有3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视同在相应刊物发表论文(仅视同1篇,不等同核心期刊论文):
(1)主编教材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或参编正式出版的
教材2部(每部本人撰写不少于5万字以上)。
(2)出版本专业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第三十四条
破格申报正高级讲师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30年以上,取得高级讲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6年以上。
2.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讲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受聘该职务4年以上。
(二)业绩成果要求
任现职期间,除具备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条款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条:
1.获得“中华技能大奖”。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转至技工院校教学岗位的人员,应先转评同级教师职务。申报教师高一级职务时须转评满一年,任职年限连续计算,按申报相应的资格要求进行。
第三十六条
申报或破格申报高级讲师的文化课教师只满足相应的业绩成果要求中的一项的,须在原论文、论著规定要求上增加发表1篇本专业相关的论文。
第三十七条
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不实行破格;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正高级讲师不实行学历、资历双破格。
第三十八条
若干问题的说明
1.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是指学校每学年组织对任课教师一年来教学质量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2.本资格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等级等均含本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5年以上含5年。
3.提供的论文须是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可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中查证到。省级及以上刊物一般指省级及以上部门主办的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高等学校主办的公开出版的学报(须有ISSN或CN刊号);核心刊物一般指北京大学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所列的期刊。在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以及论文集收集的论文均仅作参考。
4.著作一般指有“ISBN”书号的正式出版物;教材指由部、省统一规划的教材。
5.本资格条件中的工作年限、任职年限、论文论著发表出版时间、课题结题时间等均截止到申报上一年年底。
6.申报专业类别应与所从事教学专业类别相一致,申报教育管理专业应为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从事教育管理(校长或教学副校长)连续工作五年以上。
7.破格申报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以及申报正高级讲
师的人员需参加答辩。
8.对伪造学历、学位等情节特别严重者,取消其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
9.教科研项目、课题均须已结题,并提供正式的立项报告或签订的正式协议和结题报告。取得的经济效益,必须提供本专业、行业权威部门的书面鉴定材料。
第五篇: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对于技工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国内外情况及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较大区别。技工院校应根据实际,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技工院校走好技能特色办学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师 培养途径
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中国特色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这要靠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在我国,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而一体化教师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所以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有理论又能实践,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擅长实习指导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提出的背景
1998年,《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当时,没有涉及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其实,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一直是理论教学加实训的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全国技工院校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自己的工厂,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但当时没有很好地总结提炼。直到2001年,当“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被社会所提倡的时候,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高级技工学校的评定办法中规定一体化教师要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这是技工院校主管部门的文件中最早出现的关于一体化教师的表述。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动了一体化教学改革。2010年,在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意见中,强调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2013年,出台《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对一体化教师的定义、基本条件、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一体化教师要做到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不仅能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还能较好地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在技能水平方面,设置了相应的级别加以区分。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设一级、二级、三级,最低级别为三级。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有着较大的区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即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就业岗位。这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国内外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在国外,多数国家历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早、政策优、待遇好。经过研究,可简要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国外对技能教师资格规定明确。在德国,要想成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必须博士毕业,并有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澳大利亚与德国差不多,除了学历要求以外,也必须有5 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历。在美国,必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且对所授专业有1年以上的社会实践经验。日本要求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且从事过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技术研究。对技能教师资格进行明确界定,保证了一体化教师素质优、水平高。二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培训模式多样化。在德国,要想成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和职业理论进修。在日本,由专门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培养技能教师,取得资格证书后,必须工作一段时间,才有资格去当技能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不仅了解了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了技能教学流程,还掌握了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三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严格。经过培训、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后,取得职业教师的资格,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终身从事这个职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技能教师实行聘任制,每一个聘期都有一定的年限,需要进行分类别、多模式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了才能继续聘任,否则就将解除聘用合同,管理非常严格。四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完善。国外的技能教师进入制度、过程监督都十分严格,与之配套的是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外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工资高、福利好、地位优,有些公务员、医生、教授都赶不上他们,所以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技能教师队伍是非常稳定和有吸引力的。
在国内,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第一,随着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却不明显。在一个学校里,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当班主任,每个人课时量都在20节课左右,甚至更多,师生比相对低,教学任务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对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相对落后。一是地方重视程度不够,例如,一体化教师标准出台后,很多地方没有紧跟着出台文件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部分技工院校观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重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三是激励措施不完善,教师工作主动性差。没有完善的奖励措施,教师干与不干都一样,部分教师甘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更不愿主动承担相对脏累的技能指导课。具有双证甚至多证的教师很多,但真正达到理论与技能双高的教师却并不多。多数教师是偏理论型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实际技能处于中级以下水平。另有部分为具有多个技能证书的复合技能型教师,理论水平仍然处于较低层次。
第三,社会上缺乏对一体化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技能教师的评价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现在的技能教师评价体系和高等院校、中小学的教师评价基本没有差别,评价标准就是学历、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而技能教学、技能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几乎没有。
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政府建立完善一体化教师相关制度
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学校自身的重视。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技工院校的发展,当地政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强调控与管理,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出台、构建一套适合技工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教师管理制度,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培训学习等方面向一体化教师倾斜。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按照这个方向去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个人也才有目标和动力去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2.学校加大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质是将理论型和实习指导型教师融合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一体化教师的过程。从技能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体化教师必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当政府确立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向后,学校对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将对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基层摇篮,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对政府的引导及政策的制定也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出台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可能有些省市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办法,但技工院校要根据标准中对一体化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制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培养办法。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是长期的,不是说评选出一体化教师就可以了。学校要经常进行检查,根据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查找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培养办法。
二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与一体化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9年开始在部分技工院校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首批试点专业有汽车维修等5个专业,全国共有25所首批试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加强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要参与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这样教师才能掌握一体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切实提高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一体化教师培训制度。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要制定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一体化教师素质。教师脱产到企业学习锻炼是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至少保证一个月的脱产锻炼时间。另外,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及世界技能大赛,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四是建立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五位一体”的过程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在荣誉评选和待遇兑现上要有所考虑和体现,切实营造教师想干、能干、敢干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氛围,为打造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一体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体化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教授的学生技能达到一体化,这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教授的技术的革新也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一体化教师不能做到及时学习、与时俱进,何谈一体化?一体化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掌握前沿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江.探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杨宗强,刘春英,李广辉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8).(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