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工教育新趋势与教职员工新任务
技工教育新趋势与教职员工新任务 黄景容 研究员
(湖北省三峡高级技工学校讲座)
手机:*** 微信:huangjr_001 2015年2月5日 目录
第一部分:技工教育新趋势
趋势之一: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
趋势之二: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
趋势之三:贯彻落实人社部96号文 第二部分 教职员工新任务
一、统一三个思想认识
二、创设一个办学体式
三、探索两种培养模式
四、优化五个培养条件
五、实施八项内涵建设 第三部分:教师的新任务
一、专业教师新任务
二、公共课教师新任务
第一部分:技工教育新趋势
趋势之一:必须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常态的九大趋势 1.【消费趋势】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投资趋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出口趋势】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产业结构趋势】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5.【经济发展动力趋势】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结构趋势】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资源环境发展趋势】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趋势】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资源配置趋势】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9个趋势构成的新常态,既有国家意志行政有形之手在挥舞威力,更由市场规律无形之手在起决定作用。这个新常态具有极大威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技工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被经济形态及趋势左右,这是钢铁般的规律。当下乃至未来若干年内,技工教育的所作所为,必须是、只能是、绝对是在认识经济新常态中,顺应经济新常态,跟着历史潮流走。
技工院校的历史使命是:在合规律地顺应经济新常态中,自觉地努力构建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中国技工教育新常态。
构建技工教育新常态的重点是专业建设新常态。
专业建设新常态的核心是所设专业与国家、本区域政府扶持的产业对接。
宜昌市六大千亿产业是: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
2015年开始,国家将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以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机械和药品等领域为重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趋势之二: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要求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涉及办学方向、专业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式四个方面工作。
专业建设新常态构建应当深刻认识的“三改”:
——改到痛处是专业,——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难处是教师。
趋势之三:必须抓紧贯彻落实人社部96号文
第二部分 教职员工新任务(31258)——统一三个思想认识
——创设一个办学体式
——探索两种培养模式
——优化五个培养条件
——实施八项内涵建设
一、统一三个思想认识
(一)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
(二)明确技工教育的办学理念: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
(三)明确技工教育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课程教学体现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二、创设一个办学体式
新的办学体式就是设立职业训练院。人社部96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设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成为公共职业培训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业务:
(一)技工教育(实施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技工教育)
(二)公共实训(以政府批的公共实训基地名义开展各类各级职业培训,享受政府购买培训服务)
(三)技师研修(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双师培养)
(四)竞赛集训(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五)技能评价(技能鉴定所鉴定、校企合作评价)
(六)就业服务(一是毕业生就业服务、二是社会人员就业服务)
三、实施两种培养模式(示范校,细化)
(一)学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学校培养为主,招生即预招工,第一个身份即法定身份是学生,第二个身份是准员工,按照全日制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培养,共同评价,不断改进,建立利益共同体;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以企业培养为主,招工即招生,第一个身份即法定身份是员工,第二个身份是学生非全日制学生,按照非全日制教学管理制度,企校共同培养,共同评价,不断改进,建立利益共同体。按照人社部文件规定,学校招收企业职工等人员参加非全日制学习,可实行弹性学制教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取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技工院校非全日制学生可按教学时数或学分数折合成全日制学生,计入学校在校生人数。
四、优化五个培养条件
(一)资金
1.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确保技工院校按在校生比例享受地方教育附加费政策。2.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技工院校财政投入制度,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办学经费。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技师学院列入高等学校序列,按照高职生均经费标准落实办学经费。
(二)学历待遇
1.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将技师学院列入高等学校序列,争取获得高等学校全日制大专学历;
2.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参加企事业单位招聘、确定工资起点标准、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按全日制大专学历对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三)招生
1.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平台;
2.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实现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代码、统一招生平台”;
(四)编制 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编办等有关部门,比照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根据技工教育特点核定公办技工院校教职工编制。
(五)设备
普适性设备与引领性设备
五、实施八项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
——师资培养
——职业培训
——学校治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
——信息化建设
——质量评价
(一)校企合作工作的参考性标准(示范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1.校企共建社会、经济双效益实训基地 2.校企共建新技术或新服务项目研发平台 3.校企共同招生招工 4.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5.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标准
6.校企共同合办专业并适时动态调整 7.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并适时动态调整 8.校企共促两种文化交融 9.校企共促毕业生稳定就业
10.校企共建管理机构解决合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二)专业建设的参考性标准
1.现有专业与本区域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对接率达70%以上。
2.校企合作开展招生即招工式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3.校企合作开展招工即招生式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
4.正在执行的专业课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率达70%以上。
5.拥有一个以上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本区域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6.拥有一个以上校企共建可产生社会、经济双效益的实训基地或系办企业。
7.拥有一支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8.建立一个以上校企共建的技师研修工作室或技能大师工作室。
9.形成一个符合国家要求的培养层次结构:高级技校高级工班规模达50%以上;技师学院高级工、技师规模达60%以上。
10.执行一套发挥企业、教师、学生三者积极性的专业管理制度。
11.设办一个以上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方式的学制教育技师班。
12.设立一个以上以技能研修为特色的学生社团。13.拥有一批能提供学生就业岗位的合作企业。14.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15实施一个学生年度技能竞赛制度。16.实施一个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17.每年开展一次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动态调整。
(三)课程改革的参考性标准
●专业课课改的参考性标准(示范校: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1.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占专业课课程总数的70%以上。2.教学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总结反馈。
3.每门课程的考核均釆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4.工作页以活页本为主,职业素养渗透、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指南简明。
5.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6.实施专业课课程效果反馈与改进计划。
●公共课课改(示范校:通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1.公共课教师均明确公共课的职责是:侧重培养学生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参见人社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2.开展校社合作、理实结合型公共课课程改革。3公共课课程设置社会能力类、方法能力类课程。4.就业指导课延伸到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5.二产业专业公共课课程总课时占每专业总课时数的30%左右;三产业专业公共课课程总课时占每专业总课时数的30%以上。
6.实施公共课课程效果反馈与改进计划。
(四)师资培养的参考性标准(示范校:)1.学校为每位教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2.建立普通教师——骨干教师——系级优秀教师——专业带头人——校级名师的确认标准。
3.实施一体化教师培养制度(校内生产性实训培养、企业顶岗实习、行业企业专家与青年教师签订协议拜师带徒)。4.实施年度教师教科研项目计划。5.实施年度教师教学能力竞赛。
6.实施教学科研双优教师特别奖励制度。7.实施一体化教师队伍认定和激励制度。
(五)职业培训的参考性标准(示范校)
1.实施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三类培训。2.校企合作开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教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徒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取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学徒生按教学时数或学分数折合成全日制学生,计入学校在校生人数。
3.校企共同确定培训工种、共同确定培训课程内容、共同编写培训教材、共同实施培训教学、共同实施培训教学效果评价。
4.每年培训合格高级技工人数占培训总量25%以上。5.每年开展职业培训的规模与学制教育在校生的规模相当。
(六)学校治理的参考性标准 1.教学管理
(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型专业课教学管理制度。
(2)建立校社合作、理实结合型公共课教学管理制度。(3)实施校、系、室三级教学系列管理制度。对系一级下放人事权、财务权(按专业学生人数校内生均拨款)、管理权。
(4)创造性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
(5)以校企双方签定协议的方式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6)实施系(部)主任、教研室(组)主任、教师周期性全员培训计划。
(7)实施弹性学分管理制度。
(8)实施移动教学管理办法。与当地移动互联网企业合作,试行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评价、移动教学管理等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9)实施校企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制度。
(10)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和课程内容动态督导制度。
(11)实施课程改革与科学研究挂钩激励制度。
(12)实施各专业毕业生(一年整)就业质量跟踪、评价、校内发布制度。
2.学生管理
(1)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原则。
(2)实行4十3管理机制
“4”,校内四级管理: 一级管理由分管党群工作的校领导抓全校学生工作;
二级管理由学生管理部门、团委、学生会组成; 三级管理由班主任(辅导员)、班团支委、班委会组成;
四级管理由班级正副小组长组成。
“3”,校外三方联动: 一与当地公安派出所联动,警校共防共管校园安全;
二与邻近医务机构联动,医校共防共治学生病伤及心理障碍;
三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动,行校共导共育职业意识。
(3)特别关注四类学生管理:
——“严禁”类学生。即有涉毒、打架、赌博、酗酒、偷窃行为学生;
——严重网迷类学生;
——心理障碍类学生;
——特別厌学类学生。
(4)建立中技班职业班主任制度、高技班职业辅导员制度。
(5)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基础,以学生语言好习惯、行为好习惯为抓手,营造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6)实施学生管理业绩年度多元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主体:全体学生、不同年级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多元评价方式:学校领导班子直接委托有资质的社会调查咨询公司根据学校要求设计可操作的调查问卷;经校班子认可后,由咨询公司负责组织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校班子据调查报告结果评价学生管理年度工作。
——多元评价内容: 1)学生基本素质类评价内容
60%学生文明礼貌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60%学生有一项特长或一种业余爱好。60%学生言行符合《职业素养行为规范》。2)学生能力类评价内容 A.遵纪守法能力 B师、生、家交流能力 C.师、生、家合作能力 D.学习、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管理项目类评价内容
A.“严禁”类学生比率或同比下降率 B.严重网迷类学生比率或同比下降率 C.心理障碍类学生比率或同比下降率 D.特別厌学类学生比率或同比下降率
E.全年无死亡、群伤、火灾、群架、罢课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大事故。
上述三项内容的年度问卷调查,学生、家长、教师三方满意率均应达70%以上。
据调查报告中所列问题,责成被评价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整改。
学校班子应为学生管理部门的整改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3.人事财务管理
(1)面向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招聘专职教师,重点考查应聘者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实际授课水平。
(2)从企业招聘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人员,可按职称评聘有关规定,参加技工院校相应专业教师系列职称评聘;
(3)依据有关规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4)开展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职称改革试点工作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报表扬校级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6)技师学院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
(7)建立符合技工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
(8)制定和实施学校一体化教师认定和激励办法。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一体化教师适当倾斜。一体化教师课酬系数比非一体化教师高出0.2~0.5(江苏文件)。(9)将购买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推动建立学生实习责任和校方责任相统一的人身伤亡保障制度。
(10)对教学系(部)下放人事、财务、管理三权。
第一:下放给系(部)的人事权应如何实施?
系(部)内设办公室,兼管入编员工、聘合同制员工、调整内部员工岗位等人事工作,除入编人员只拥有建议权外,余均有决定权。入编人员的建议权指的是:学校按规定审核,只要不违规,就应同意。
第二:下放给系(部)的财务权应如何实施?
(1)财务处(科)管账,管报销手续,学校给系(部)资金额度;
(2)决定年度资金额度量的依据是“两口”:新生入口,毕业生出口。换言之,看三个数据:
——本年度新生注册人数;
——本年度毕业生就业人数;
——本年度校企合作数。
但需说明:
——毕业生就业人数以签订劳动合同书为准。顶岗实习人数不等于毕业生就业人数。
——校企合作数以当年度为准。
第三:下放给系(部)的管理权应如何实施?(1)管什么?管本系教学、学生、校企合作、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技师研修、顶岗实习、就业率;
(2)配合招生就业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服务。
(11)实施校园管理“六无”考核:
地上无垃圾;
厕所无臭味;
墙上无脏痕;
绿化无死角;
食宿无事故;
安全无隐患
建议把基本达到“六无”要求列入行政后勤部门年度业绩考核项目,(12)实施学行政管理部门业绩年度多元评价机制
——考核实施主体:八类校领导班子;校内同类相关部门;校外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单位;校内教学部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校企合作的企业代表。
上述八类,并非每个行管部门都用,各校可据实际情况酌定,但
(一)、(四)、(五)、(六)四项是必选主体。
——考核内容:首先分特殊、公共两类项。特殊项目由部门提出,公共项目全校基本统一;其次,公共项目建议应包括以下五项内容:履职能力(措施十公认成效十公认成效次数。下同);执行能力;为师生服务能力;征询并吸纳意见建议能力;改革创新能力。
“五力”之间涉具体业务时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学校应与考核实施部门沟通处理好。
——考核方式:由第三方釆用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学校领导班子直接委托有资质的社会市场调查咨询类公司根据学校要求设计可操作的调查问卷。
经校领导班子认可后,由咨询公司负责组织针对参与评价主体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考核调查报告。
校领导班子据调查报告结果评价各部门年度工作。
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的学年考核在学生管理多元评价中进行。
校领导班子应当召开内部专门会议,如实公布问卷调查报告结果,重点是业绩、问题、建议三个方面。
要求每个行政管理部门据调查报告的内容“对号入座”,限期上交整改报告。
学校及时召开会议,集中评估各部门整改报告,重点评议整改措施,对必要的整改措施,学校既要提供必要条件,也应做好指导、监督工作,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七)信息化建设的参考性标准
1.使用宽带和校园网。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保障。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4.探索与实体学校相配合的网络学校建设,招收网络学校学生,采取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评价等方式,运行实体学校学分与网络学校学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5.建立并使用7个平台:
(1)校企合作信息平台(2)专业建设信息平台
(3)课程改革信息平台
(4)师资培养信息平台
(5)学生成长信息平台
(6)职业培训信息平台
(7)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服务平台
(八)质量评价工作的参考性标准 1.实施一次课教学质量评价
2.实施一个学习任务(工作项目)教学质量评价 3.实施一门课教学质量评价
4.实施一个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
第三部分:教师新任务(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专业教师新任务
(一)力争尽早成为合格的一体化教师 1,认真学习人社部制定的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行动上摒弃以前习惯了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样式;
2,按照国家规定的一体化教师分级标准对照自己,找出不足,并制定分级达标计划;
3,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国家级、省级一体化教师培训,并取得合格培训证书;
4,根据学校的安排或自己安排时间联系相关企业,有计划、有课题地进入企业实习,掌握学生毕业后应当掌握的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5,积极参加本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活动,尤其是积极参加一体化课程试点班教学;
6,重视校内外一体化教学同行的交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一体化教学水平;
7,重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研究,善于把自己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与一体化课程改革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8,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大胆探索新的一体化课程改革路径,丰富我国的一体化课程改革经验。
(二)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
1.课程内容必须体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 2.工学结合的内容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3.教学过程体现“六步法”
明确任务
制定计划
审定计划
实施计划
过程控制
总结反馈
二、公共课教师新任务
(一)明确公共课的职责是侧重培养学生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参见人社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二)按照校社合作、理实结合型公共课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开发公共课课程方案,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相应课程;
(三)适当借鉴一体化课程“六步法”改造公共课课程教学的方式,创新公共课课程的教学方法;
(四)借鉴微课、翻转课程的方式,改革公共课课程教学方式;
(五)试用不同地域空间的公共课课程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公共课教学效果;
(六)选修课或一些必修课试用微信课程方式上课。
第二篇:技工教育问答
1、什么是技工学校?
答:技工学校简称“技校”。技工学校按办学等级分为:合格技工学校、省一类技工学校、省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技工院校中,国重以下的技工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职高)一样,等同于高中阶段教育范畴。而技师学院则按省文件规定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大专层次的高技能人才。技校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三部分。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在技工学校就读毕业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制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初级、中级或以上)。
技工学校开设的专业学制一般分为: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等。技工学校培养人才更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等中高级技能人才。
2、技工学校的特点是什么?
答:技工教育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从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全面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
3、什么是技工、高级技工?
答:技工的含义是指有专长或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在各大含生产制造的企业中,技工最为普及,凭借着本身的技能,负责着某一工作领域或生产制造流水线的正常运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高级技工”这个名词,但这只是职称,范围面很广,凡是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种基本都有高级技工这个称谓。拥有国家颁发的高级技工证书就是高级技工了。
4、技工工种分几类?
答:技工工种分为约3类:
1类是:焊工、汽车驾驶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
2类是:车工、铣工、磨工、镗工、铸造工、锻造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锅炉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精细木工、音响调音员、装饰装修工、管工、冷藏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钟表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锅炉操作工;
3类是:营业员、推销员、调酒师、营养配餐员、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物业管理员、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保育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服装设计定制工、秘书、公关员。
5、技工学校培养什么人才?
答: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制分为3年、5年,培养层次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达到一定水平后,经申报、评估、审批等程序,可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实行教学实习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经高端引领、内涵发展,广州市技工学校已形成初中高级培训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遍及机械、电子、航空、电力、石油、冶金、铁路等近30个部门和系统。广州市属共有技工学校29所,在校生11.7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对技工的需求越来超大,技工这个职业也慢慢变为非常吃香的金领!许多的学生初中毕业直接考虑技工学校学一技之长,也为社会分流了很多生源,大学生这座独木桥不再是学生们升学就业唯一必经之路。
6、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7、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几个等级?
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8、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用途?
答: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9、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有什么待遇?
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上岗的必备条件和晋升工资及确定其它待遇的重要依据。受聘在相应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可分别享受本单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同等工资、保险福利待遇。
10、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资格鉴定有哪些条件?
答:技师、高级技师报考条件,目前仍执行穗劳社函〔2006〕262号文。
(一)技师报考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报考。
1、持《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2年以上);
2、从事本职业(工种)连续工龄8年以上(计算机类满5年),并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高等职业院校或普通高等大专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或2年以上);
4、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中等职业学校二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本专业工龄2年(含2年)以上的;
5、持《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生产一线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入读技师学院或高等职业学校(学制三年)的毕(结)业生;
6、取得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现从事本职业工作的人员;
7、参加以高级职业标准设置的国际级技能竞赛前五名获奖者;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前二十名、二类技能竞赛前十名获奖者;省级一类技能竞赛前八名、二类技能竞赛前五名获奖者;地级市技能竞赛前三名获奖者;
8、有本专业(职业)发明、创造并获得国家专利者;
9、技术革新项目年创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并获省技术革新三等奖、地级以上市技术革新二等奖以上者。
(二)高级技师报考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报考。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获2年以上)者;
2、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或1年以上)且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3、取得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现从事本职业工作的人员。
(三)特种作业工种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汽车驾驶员除持有驾驶证外,还须持有30万里无事故记录证明。
(四)国家统考职业(工种)报考条件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五)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的工龄时限按申报者报名时间截止。
11、如何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出国换证手续?
答:出国劳务人员在申请换发中英文版职业资格证书时,应持有本人身份证(护照)、原职业资格证书。换证者须如实填写《出国劳务人员换证登记表》和《申办中英文证书个人资料登记表》。带境外就业邀请函原件、二寸黑白相片到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证科换取中英文版职业资格证书。
12、技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答:去年我市属技校在校生规模11.7万人以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通过高仿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确保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不少技校还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入校如入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常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100%,甚至4个岗位争要一个毕业生,有毕业生先后就业于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第三篇:给全市技工院校教师和教职员工的一封信
给全市技工院校教师和教职员工的一封信
茂名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社局局长华翠
各位老师,教职员工们:
春来花似锦,秋天果满枝。今天,是我国第28个教师节,这是你们的节日。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市技工院校的全体教师、教职员工和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你们对我市技工教育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同时还要向各位教师员工的家人、亲属、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技工教育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培养现代化急需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我市技工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档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滨海新茂名战略提供了技能人才的坚实保障。特别是这几年,我市技工教育积极打造品牌专业,不断加强师资建设,突出技能训练,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大力实施“校园合作”和“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技能+品德”培养特色教育,在珠三角和本地企业中树立起茂名技校毕业生“能吃苦、动手强”的良好形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要就业、读技校”观念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技工教育成为了我市职业教育的生力军和新亮点,并成为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支重要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技工院校师生员工,尤其是广大教师的辛勤工作、积极创新和无私奉献。正是因为拥有了你们这样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务实的工作态度、尽职的职业精神的教师,才使得我市的技工教育长盛不衰,你们是我市技工教育最宝贵的财富,是技工教育的骄傲和自豪。作为全市技工教育的主管部门,在此,再次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技工教育肩负着更加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省和市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入户责任书,我市的滨海战略和产业大发展更是对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技工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为此,我市已明确了“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全力推动我市技工教育再上新台阶,实现由技工教育大市向技工教育强市转变”的战略。可以说,发展技工教育大有希望、大有可为,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在新的机遇面前,我们靠什么乘势而上,我想,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首要的。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1931年就职时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技工教育来说,同样也是高楼林立,不如大师云集。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我市建设成为技工教育强市,各位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主管部门,我们将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环境。我们将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培养,逐步提高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的待遇,尽我们最大能力为每一位教师安心教学和自我发 展创造最好的环境。也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甘于奉献,携手共进,再创技工教育新辉煌。
最后,祝愿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第四篇:技工教育现状优势分析
晋煤职教中心技工教育现状优势分析
晋煤职教中心于2010年4月取得高级技工学校资质,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注重质量,多元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的校训,准确把握“职业素养良好、专业理论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的培养目标,打造煤炭技工教育品牌,努力为集团公司培养安全型、学习型、复合型、奉献型、团队型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一专多能。
技工部目前有教师71人,其中男教师33人,占教师总数的46.5%,女教师38人,占教师总数的53.5%;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5人,占教师总数的7.0%,本科学历64人,占教师总数的90.14%,煤炭主体专业本科学历达40人,占教师总数的56.3%;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8人,占教师总数的25.4%,中级职称的教师有24人,教师总数的33.8%。学历优势明显,特别是煤炭主体专业,高职称比重大。
近年来,技工部适应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开设了共27个工种,分属六大类别:采掘类包括采煤机司机、液压支架工、综掘机司机、跳汰选煤工、重介质分选工;矿机类包括综采维修钳工、矿井维修钳工、主提升机操作工、车工、电焊工、机修钳工、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类包括综采维修电工、矿井维修电工、采掘电钳工、送配电线路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钳工;通风类瓦斯检查工、瓦斯抽放工、矿井通风工;地质类包括井下钻探工、探放水、煤层气;煤化工类煤化工、煤制油。技工部教师圆满完成了各专业工种的教学任务,其中综采维修电工、综采维修钳工已成为品牌专业,部分教师除胜任本专业工种的教学任务外,还有一到两个跨专业教学的能力,个别优秀教师已成为名师。
技工部71名教师中,有43名教师除承担技工教育教学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安全技术培训、职业中专、成人培训、技能鉴定辅导等各类教学任务,教学能力受到学员的肯定。
二、培养模式突出煤炭专业特色,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技工学生入学采用“身份淘汰、体检淘汰、体能淘汰,分数择优录取;入学进行全面复查”的“三淘汰一择优+复查”模式。毕业要求“操行成绩+理论成绩+实习成绩+体育成绩+统考成绩”全部合格方可毕业。
各工种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不同,分为三种学制:一是高中起点农户三年制高级技工班,即高中毕业入读三年,学完规定课程并合格,参加高级职业资格考核合格者,可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高中起点农户二年制中技班,即高中毕业入读二年,学完规定课程并合格,参加中级职业资格考核合格者,可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初中起点子弟三年制中技班,初中毕业入读三年,学完规定课程并合格,参加高级职业资格考核合格者,可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外,创新式的采用独特的体能训练模式,适应煤矿井下生产一线需求。为了使技校生到煤矿一线生产岗位尽快适应体能要求,促进岗位成长,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体系。该体系包括基础体能训练、体能大赛和岗位体能训练,营造了坚持体能锻炼的氛围,体能训练常规化,体能训练贯穿技校学习生活的始终。
依托企业办学,在高中农户生中推行的预分配实习制度。在学生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参观调研都得到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得到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室的大力配合等,学生有充足的生产实习和就业资源,在新编撰的《学生手册》和《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中,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融入学生教育中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三、教学模式先进,教研硕果累累
技工教育基本教学模式为“公共课+技术课+技能课”三段式,近年来,着手推进“理论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开发一体化教材、培养一体化教师、推广一体化教法。出版了九本煤矿主体专业一体化教材现已投入使用;开展理论实习教师双向交流、理论教师暑期下矿实习调研、脱产进厂顶岗等方式促进教师一体化能力的成长;充分利用中心现有资源,全面推进一体化教法。
技工教育教学教研科学的能力不断增强,以编写一体化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为主要载体,加大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力度,通过多种平台,激励教师理论知识更新与煤矿生产现场同步、教学技能提升与一体化教学要求同步、教学研究能力与生产单位的要求同步,教师的教学科研愿望增强,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第五篇:农村党建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农村党建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中共凉山州委组织部副部长
罗文全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富民,加快基础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惠民,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安民,对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州委提出的“推进凉山科学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凉山新局面”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党的建设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建工作要与时代同步。农村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分析当前农村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于我们把握农村党建工作主题,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极为重要。
一、影响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因素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党组织担负着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全村经济社会事务的全面领导。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是影响党组织的设置方式。现代农业呼唤农业种养植规模、流通经营方式的变革。随着农村各种经合组织、种养植协会的出现,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支部+经合组织+专业协会”日益成为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新模式。
——农村社会阶层逐步分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农业劳动者已经分化成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等阶层。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引起村级党组织建设状况发生新变化:干部队伍中从事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劳动者人员在减少,采用新生产方式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在增加,形成新阶层、新群体人员加入干部队伍的趋势;党员队伍中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比例在上升,农民工党员在增加,但农业劳动者党员仍占党员队伍的绝大多数;各阶层群众对党组织的依赖性减弱;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集中体现为如何凝聚各阶层群众。
——农民群众愿望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农民的愿望需求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收入奔富裕是经济上最大的愿望,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精神上最大的需求,积极参政议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政治上的新选择。这就要求对基层组织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党的建设历来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当前农村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州委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凉山”主题,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坚持“一个价值取向”,明确“三大主要任务”,即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农村党建工作根本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把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富裕程度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做到以“富民为先、惠民为本、安民为要”。重点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建工作责任制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抓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凉山州落实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试行)》,落实以地方党委为责任主体,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重点调研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半年下级党委汇报一次;一年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班子成员述职,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等工作制度;按党员数量,设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强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农村各种群体事件的教训,从中反思基层党建工作的差距、问题和薄弱环节。农村各级党组织要以“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在建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村民代表会和一事一议。二是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来访接待值班制度,来信阅办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抓早(化解在萌芽状态)、抓源头(减少矛盾)、抓主动(解决在基层)、抓疏导(缓解矛盾)、抓结果(解决矛盾)。
——着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农村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承担着引领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大职责。近几年,虽然我们加大了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要坚持高标准选人才,注重挑选那些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奉献精神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和善于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人才;二要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高校毕业生、私营企业管理者、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农村基层干部;三要坚持根据“六村建设”精品村、经济发展滞后村、矛盾村、问题村的不同实际,因地制宜,目标选人;四要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力度,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创新形式,丰富课程设置,着力在教学互动、贴近基层干部需要上下功夫;五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政治待遇激励(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经济待遇激励(逐步提高务工补贴)、社会地位激励(大力宣扬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养老医疗保险保障机制,真正重视、真心关怀、真情爱护基层干部。
——认真做好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一要认真学习遵守新党章,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学习遵守新党章作为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二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县乡党委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在文化高、年纪轻的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把发展工作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支部+协会”禁毒、建立农村工作监事会等方面发挥作用;四要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五要做好党内帮扶关爱工作。州委决定,对全州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党龄在10周年以上、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625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老党员,从2008年1月起,每人每月按不低于10元进行补助,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并通过“党员农贷快车”、“党内帮扶基金”等多种形式,健全党内关爱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六村建设”。全州重点打造20个“六村建设”精品村、100个示范村、200个跟进村,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要围绕富民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新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建在项目上,逐步实现一村一业向一业一村转变,一村一品向一品一村发展。
——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开展“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创建活动。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乡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今年全州要率先1个省级示范县,两个州级示范县,30个“五好”乡镇党委,40个“五好”示范村党支部。
——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护。在广大农村,全州新修的980个活动室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活动室的修建成为向党的十七大的“献礼工程”、凝聚党心民心的“凝聚力工程”、展示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作风能力的“执行力工程”。下一步要在使用和管理维护上很下功夫。一是要明晰产权,完善手续,建档立卷。特别是资金构成、土地权属、固定资产等要一室一档。二是要统筹使用。要把农村平安创建、新型合作医疗、文化广播站点建设等整合在一起,一室多用,真正把活动室建设成为农村的政治中心、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教育中心、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民族地区,更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促进凉山发展繁荣的重要保证来抓。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以“党与群众心连心”为主题,着力构建上下联通、左右联动、条块结合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一是要在观念上创新,不断解放思想,着眼大局,服务中心;二是要在手段上创新,充分整合资源,实施城乡连心共建、村企连心共建、党群连心共建、共驻连心共建;三是要在方法上创新,培育亮点,强化宣传,拓展视野,创新方法,注重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