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不但懂得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技能,也就是说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实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外,相信每名教师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双师型”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都在不断地思考尝试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对于如何利用学校自身的力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如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地在采取各种措施去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各个职业学校也积极地将学校的教师送出去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送出去培训学习,无论教师,学校的积极性都很高,但这些教师回到学校后,并不能真正做到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不能真正起到“双师型”教师的作用。结合具体情况,我认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清学校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环境的现状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虽然号召教师走“双师型”教师的道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现象,理论教学见长而实践教学跟不上。技工学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机制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对学校里的专业课教师的成长也非常的有利。例如在有的学校,专业课老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两大块,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经纬分明地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更不能使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不利于各任课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 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⒈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从上述分析可以说明,目前有的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也不利于培养既懂理论而实际操作也过硬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都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由理论老师上课,实习(实践)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去担任,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相干。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不考虑实际的应用。实习时,又只注意实际操作而没有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同样道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则是多以实践经验方面进行教学,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必然使老师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师只懂理论,实习指导老师只有经验而无理论作为基础,这样不利于教学,必然扼制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资料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于上世纪末已经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内开始实施并运用。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每名教师、每所学校各不相同。我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一名教师将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习课融合在一起,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担任,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先讲理论后实习或者先让学生动手、发现问题后再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实践教学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
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不但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同时必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或实习教学的老师增加了压力,同时也设置了学习的动力。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的教师如果要想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必须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和积累;担任实习教学的老师如果想要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增加了压力,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能经常性地接触到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的实际操作,做到了既熟悉专业的理论也熟悉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动力。
通过分析,如果学校较好地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帮助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一名“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所有的理论教师均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操练习。
三. 培养“双师型”教师,更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根据对各校教师情况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成功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必须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和足够的教学设施,如一人一岗的实习岗位等。所以,学校要想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提高教学质量,事先必须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法和步骤。一般可采取以正反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合理地整改课程的内容,具备足够的教学设施。
⑴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事先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⑵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的实习岗位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岗,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其次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
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对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的方法。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也要执行这个传统的方法。现在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存在这样一个特点:理论知识较强,实际应用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经验较少。即便是有一定从教年限的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由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如果教师马上独立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对他 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起到制约作用。所以,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好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让年轻教师或只有单方面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学徒的形式跟着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要求和步骤,为独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
再次,年青教师要参加培训学习,才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一体化教学。
年青教师跟随老教师一段时间(一般为2个学期),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有一定的基础后,将这些教师送出去进行综合的培训学习一段时间(一般为1个假期),使他们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体化教学任务。经过老教师传、帮、带和培训学习后,让年青教师独立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培养、帮助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还要大胆地磨练、任用年青教师,让他们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安排过程中,为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可安排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协助、辅导第一次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教师上好这一门课程。这样既确保了教学的效果,也锻炼了年轻教师,使他们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趋向成熟,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通过以上的方式、方法培养教师,能帮助他们较快成为一名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实践操作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并通过创新教学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证,适应社会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对于技工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国内外情况及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较大区别。技工院校应根据实际,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技工院校走好技能特色办学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师 培养途径
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中国特色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这要靠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在我国,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而一体化教师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所以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有理论又能实践,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擅长实习指导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提出的背景
1998年,《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当时,没有涉及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其实,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一直是理论教学加实训的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全国技工院校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自己的工厂,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但当时没有很好地总结提炼。直到2001年,当“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被社会所提倡的时候,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高级技工学校的评定办法中规定一体化教师要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这是技工院校主管部门的文件中最早出现的关于一体化教师的表述。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动了一体化教学改革。2010年,在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意见中,强调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2013年,出台《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对一体化教师的定义、基本条件、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一体化教师要做到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不仅能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还能较好地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在技能水平方面,设置了相应的级别加以区分。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设一级、二级、三级,最低级别为三级。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有着较大的区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即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就业岗位。这是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国内外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在国外,多数国家历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早、政策优、待遇好。经过研究,可简要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国外对技能教师资格规定明确。在德国,要想成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必须博士毕业,并有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澳大利亚与德国差不多,除了学历要求以外,也必须有5 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历。在美国,必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且对所授专业有1年以上的社会实践经验。日本要求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且从事过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技术研究。对技能教师资格进行明确界定,保证了一体化教师素质优、水平高。二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培训模式多样化。在德国,要想成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和职业理论进修。在日本,由专门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培养技能教师,取得资格证书后,必须工作一段时间,才有资格去当技能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不仅了解了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了技能教学流程,还掌握了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三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严格。经过培训、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后,取得职业教师的资格,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终身从事这个职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技能教师实行聘任制,每一个聘期都有一定的年限,需要进行分类别、多模式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了才能继续聘任,否则就将解除聘用合同,管理非常严格。四是国外技能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完善。国外的技能教师进入制度、过程监督都十分严格,与之配套的是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外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工资高、福利好、地位优,有些公务员、医生、教授都赶不上他们,所以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技能教师队伍是非常稳定和有吸引力的。
在国内,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第一,随着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却不明显。在一个学校里,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当班主任,每个人课时量都在20节课左右,甚至更多,师生比相对低,教学任务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对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相对落后。一是地方重视程度不够,例如,一体化教师标准出台后,很多地方没有紧跟着出台文件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部分技工院校观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重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三是激励措施不完善,教师工作主动性差。没有完善的奖励措施,教师干与不干都一样,部分教师甘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更不愿主动承担相对脏累的技能指导课。具有双证甚至多证的教师很多,但真正达到理论与技能双高的教师却并不多。多数教师是偏理论型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实际技能处于中级以下水平。另有部分为具有多个技能证书的复合技能型教师,理论水平仍然处于较低层次。
第三,社会上缺乏对一体化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技能教师的评价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现在的技能教师评价体系和高等院校、中小学的教师评价基本没有差别,评价标准就是学历、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而技能教学、技能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几乎没有。
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政府建立完善一体化教师相关制度
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学校自身的重视。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技工院校的发展,当地政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强调控与管理,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出台、构建一套适合技工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教师管理制度,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培训学习等方面向一体化教师倾斜。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按照这个方向去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个人也才有目标和动力去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2.学校加大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质是将理论型和实习指导型教师融合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一体化教师的过程。从技能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体化教师必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当政府确立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向后,学校对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将对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基层摇篮,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对政府的引导及政策的制定也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出台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可能有些省市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办法,但技工院校要根据标准中对一体化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制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培养办法。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是长期的,不是说评选出一体化教师就可以了。学校要经常进行检查,根据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查找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培养办法。
二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与一体化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09年开始在部分技工院校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首批试点专业有汽车维修等5个专业,全国共有25所首批试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加强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要参与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这样教师才能掌握一体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切实提高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一体化教师培训制度。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要制定一体化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一体化教师素质。教师脱产到企业学习锻炼是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至少保证一个月的脱产锻炼时间。另外,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及世界技能大赛,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四是建立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五位一体”的过程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在荣誉评选和待遇兑现上要有所考虑和体现,切实营造教师想干、能干、敢干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氛围,为打造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一体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体化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教授的学生技能达到一体化,这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教授的技术的革新也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一体化教师不能做到及时学习、与时俱进,何谈一体化?一体化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掌握前沿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江.探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杨宗强,刘春英,李广辉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8).(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第三篇: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工作方案
--------多种渠道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实验名称
主课题《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子课题《多种渠道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研究》
(二)实验的目的意义
1、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儿童时代对美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比个性成长的以后几个时期都要强得多。小学艺术教师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对美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精神生活的整个结构及其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美的需求奠定道德的美,使人对一切卑鄙和丑陋的东西持毫不调和和不可容忍的态度。”中小学阶段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和少年时代是对于艺术和美最敏感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充沛的艺术教育,没有音乐,没有绘画,没有戏剧,可能它们就永远与孩子们无缘。可见小学艺术教师在学生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 艺术教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首席执行者,一个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与否,与艺术教师的素质和稳定艺术教师队伍是分不开的,因此,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放在艺术教育的首位。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农村艺术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艺术教育,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要,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缺失严重,对于新分配的艺术教师如何稳定下来、如何发展更是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从政策、待遇、教学教研等多方面、多渠道稳定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并且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工作途径,使他们招得进、留得住、做得好,真正推动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精神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实验的总体设想
(一)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构建一支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稳定的专业化艺术教师队伍。
2、培养目标:使艺术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乐于教育研究的精神。
3、工作目标:
(1)建立艺术教师的监管理体系,完善考评制度及艺术教师职业成长档案袋。
(2)优化艺术教师培训资源,建立艺术教师培训体系。(3)开展活动,以活动确保艺术教师素质提高。
(4)激励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和待遇提高等办法鼓励 艺术教师成长,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学生发 展。
(二)实验内容
1、稳定教师队伍:改革开放,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民办教育事业似三春百花,争芳斗艳。谁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要看谁的管理水平科学,谁的教学质量优秀。教学的高质量,是需要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种“走马灯”似的频繁换动,人心惶惶,哪里还谈得上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呢?我们的体会是,必须筑好稳定教师队伍的三大基石:事业、感情、待遇。
2、发展教师队伍:
2013年我校向县教育局争取了专业的音乐与美术教师各一名,这样就由原来的班主任兼职发展成了有专职的艺术教师队伍,做到“招得来人才”。2014、2015年加强新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县、市举行的各种培训及艺术大赛。加强教研与听课,让他们三年内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上的名师,同事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予以肯定和重视,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做到“留得住人才”。
2016年使我校的艺术教师队伍稳定高效的发展,艺术教师力争成为骨干教师,上好公开课和示范课,同时做好艺术科研课题工作,队组及艺术特长活动成效明显,提高我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做到“用得好人才”。
三、实验的实施与操作
(一)实验组成员
1、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 李铁昌 副组长: 袁 亮
组 员: 杨艳萍 勾成龙 王国良
石 岩 李 新
2、实验研究对象:全乡艺术学科教师
(二)实验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资料,通过学习交流,探索提高农村艺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了解艺术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研究,寻找小学艺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4、行动研究法:立足课题研究实际情况,找准艺术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对策,促进教师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
5、案例研究法:选举艺术教师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艺术教师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中发现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
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培训管理
2、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分析研究本校艺术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艺术教师个案分析和加强艺术教师的培训,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组织实施实验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实验方案,边实验边推进。
3、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写出实验总结报告。
4、实验校验阶段(2016年10月)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工作方案
-------《多种渠道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研究》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薛屯乡中心小学 2013年10月
第四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高建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实践时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理论上找到解决答案,突出了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就笔者所在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学生的就业和社会需求,突出以技能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训力度。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例,实施 “完全一体化”(即: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教学试点。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了“逆向法”。两个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再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部分有代表性企业专家的意见;对毕业生将要就职的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众多知识点和技能点,再进行分类、归纳、提炼、综合、整合成若干个能力模块,按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实践组合。将实验、实训、技能等级鉴定等充分融入各门课程,这种逆向思维的办法能够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准对性。
二、教学内容
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内容改革,而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实施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背景载体的工学结合行动导向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源”于企业,结果也“用”于企业;课程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企业化;既重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了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使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三、教学组织
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求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过程组织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偏好,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题性质而不同。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把握不够的现象,因此在每个课题最后环节,教师总结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完成其教学任务,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可结合课程实际情况选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小组汇报法”等方法合理安排每个课题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多元化教学。
行为引导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实用、好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专业能力、驾驭能力都要比传统教学更高、更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不定性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得教学任务就是生产任务,教学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真正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由于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五、教学条件
一体化教学要求具备一体化的教师、一体化的教材和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组织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一体化教材也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要求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一人一岗。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给学生提供以充足的实训材料、时间和岗位。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途径,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而且使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紧跟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学生获得学习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教师获得学习反馈,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所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学生的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总评等。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考核。“全员”就是全体学生均参与考核,人人都是考核者,人人都是被考核者,保证了评分的公平、公正。“全方位”就是考核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参与度与态度、团队协作、任务完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创新能力。“全过程”就是把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每一个实训环节都进行评估与考核,课程的成绩是所有评估与打分的总和,各个环节的考核所占比例由任课教师把握。
七、总结
通过两年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教学质量、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随着师资、教材、教学场所和教学途径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
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分兼课、兼职两部分,兼课教师指的是来自于高校的的,能、、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
兼职教师的职责
兼职教师的任用
1.兼课教师
2.兼职教师
3.兼职教师聘用模式研究
高职高专兼职教师聘用模式研究
高职高专兼职教师聘用遇到的难题:
1.缺少企业的合作,数量少
2.时间和质量缺少保障
新的聘用模式研究;
1.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加强兼职教师引进力度
2.以人才培养为对接口,增加企业对兼职教师聘用工作的支持
3.以科研项目为衔接点,增强兼职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
4.国外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是雇员身份,不实行终身雇佣制。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不是国家公务员,但属于公共雇员,不实行终身制。而在法国,公立高职高专院校的专职教师都是国家的公务员。在年龄方面,年轻教师不多,多数为35岁以上。譬如美国社区学院,1998年专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9.3岁,兼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7.6岁;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非常少。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
在收入方面,专职教师要高于兼职教师。在美国,社区学院教师的收入总体上要低于公立大学教师,但两者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在法国,大学技术学院教师的收入要高于高级技术员班教师,譬如1995年高级技术员班教师年薪为16 030至34 170欧元之间,而大学技术学院教师年薪在20 700至43 900欧元之间。
3.工作量状况
在国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譬如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其教学工作占全部工作时间的70%以上,而科研方面的任务相当少,还不到工作时间的5%。此外,社区学院教师还做少量的管理、服务或咨询等方面工作。英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因为发表论文或著作是教师工作评价的一个方面。
在工作时间方面,各国或地区间都有很大不同。美国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每周至少工作45小时以上,授课班级数为4个。法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每周授课时间在15~26小时之间,其中高级技术员班的教师每周要授课18小时;附设在大学的技术学院的教师每年教学时数是128小时,从事实习工作的学时数为288小时。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多数每周要工作24 小时,在北爱尔兰则为36小时。德国高等专科学校要求教师每周授课18小时。
4.兼职教师状况
兼职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各校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从50:50到70:30不等。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占到80%以上。英国高职高专院校也越来越注重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德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兼职教师占大部分比重。这主要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首先,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许多课程应用性较强,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其次,通过聘用兼职教授,可以使课程灵活地与生产
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再次,聘用兼职教师在经济上也比较合算,所需费用比聘请1个长期在编教师要少得多。另外,兼职教师为学校聘任专职教师储备了师资,许多专职教师都是从兼职教师当中聘请来的。
1.加大校外兼职教师引进力度,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具体做法为:一是要建立“二元”师资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补充力量或次要部分。二是通过控制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改善和调整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功能优化。如从联系紧密型实习基地的生产一线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可以通过结构互补,形成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上的“双师型”素质。三依托我院的实训基地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2.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对于理论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对于实验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校可以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实训基地及企业、专业教师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平,、完善企业实践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此制度作为教师考核及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学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校外科研和技术开发与咨询,要支持并创造条件,使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实践时间应计入授课学时数,鼓励专业教师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官资格。
3.与企业进行多方联系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由学校在专业教师中选派中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在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或通过寒暑假学院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教师在岗闲余时间回学校参加教学及教研活动,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与基地的建设,构建高层次的管理体系,如专业教师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聘任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形式可以采用脱产或半脱产。同时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校企密切合作实行科技服务与开发。由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委托高职院校系部或教师按技术研发委托书开展实用技术研发,由专业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或直接由有能力的青年教师独立承担技术研发任务,与此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工作。学校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随时与企业保持业务和信息的联络,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多种宣传阵地与教学环境.为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宣传与技术讲解,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以此不断推动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还可使专业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并使之及时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学到最新知识信息,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改革,最终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溶。
四.建立符合我院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
1.一是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凝聚人心。团体对成员有否吸引力或成员对团体有否向心力,是衡量一个团体是否具有凝聚力的标志。团体凝聚力不仅对组织的整合发生作用,同时还对团体工作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团体凝聚力强,成员就会自觉保持一致,整合性就强,成员间的吸引力就会牢不可破;凝聚力弱,成员就会各行其是,群体一盘散沙。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团体凝聚力来自于学校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确立切合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形成师资队伍团体凝聚力和共同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师资队伍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2.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创新发展。
大力教学质量改革,建立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强化院(系)二级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基层人事管理体制。结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院(系)在岗位设臵、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津贴分配等方面的职责与权力。
4.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院系绩效考核。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优化校、院两级治理结构,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依托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评价,建立健全绩效机制,调整教职工收入构成比例,探索适应于新型组织结构的多种薪酬制度,建立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制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分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