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研究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并对个人及课题组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做出总结,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做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企业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任务化,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渗透,及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对理论的深化作用。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 研究背景
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它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等国家、部委职教文件精神多次提到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我们要切实行动起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操作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做中教,做中学。秉承实践为主、教学做一体的原则,以职业技能标准为要求进行训练考核,基于工作任务建立若干教学内容模块。“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该模式凸显了职业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的主体地位。围绕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做相结合。强调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做为中心,教学做一体,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有效减少了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教学内容对接工作过程,使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教、学、做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我们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能力要求和行业、职业标准为准绳,强化职业导向,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优秀人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思路一是确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三是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研究建设中,我们围绕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做一体化管理规范,创建了一体化教学环境、设施设备,培养了一体化教学队伍,编写了一体化教材,完成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手段。推进了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专业建设得到内涵式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下面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实践说明。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了解岗位能力、职业标准所需关于汽车底盘方面必须掌握的基本构造、原理等知识,同时讲解国内外汽车市场现代底盘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发展状况及趋势,如讲解多种类型自动变速器和制动防抱死系统等。课程着重分析汽车底盘各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装配关系,维修工具、量具、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故障维修及常见故障诊断检测等内容。使学生认识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拆、装、调、测的技能与方法。课程服务于专业,专业服务于就业岗位,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岗位能力开设,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用性。
(1)《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课程设计是基于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任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过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取如六步教学法等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体或以班组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共同完成从任务的布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计划步骤的制定到学习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任务的反馈、评价等环节,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该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根据我专业特点,我们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之中。汽车底盘工作任务融合了底盘部分的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等内容。二是教学环境一体化,我们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配备实物、工具、量具等设备仪器,黑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讨论区、听讲区等教学区域设计,实现了教学环境的一体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如下:
①设计、确认工作任务
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在双师型教师或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实际工作任务开展学习任务。
②计划
由4~6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组,在双师型教师或一体化教学模式配套教师队伍的指导下,根据任务工单,搜集资料,制定出教学任务所需的设备、人员分工,实施步骤等内容。并对汽车底盘进行结构分析,熟悉各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工作特性,并进行汽车底盘、检测设备的认识,安全规则的学习,制定出检修工作方案。
③实施
班组的学生根据计划,选择好仪器和设备。按照既定步骤,跟着教师操作分组实施,并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教师现场进行点评指导,布置学生写出检修报告。
④考评与结果记录
将实际工作情况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教师基于工作过程做出考评。做好成绩记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将工作过程作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纽带,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进行工作过程知识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思想,“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2)课程教学内容制定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结合企业调研,进行岗位分析,得出该课程10个教学项目,138个工作任务,102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得到可在校内实现的92个工作任务和需在校外实现的10个工作任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六步教学法,做好课程教学计划,建立课程标准,由整个教学团队成员严格执行,服务于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内容如下:
我们基于实际岗位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制定出教学项目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如项目1离合器的检测与维修模块制定出6个工作任务如下:
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了教学效果。总结
我们要进一步响应党和国家职业教育的精神和号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技术要求,从思想行动上真正转变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上来,教师的角色逐步从以传授为主,转变为以指导为主;学生的角色从以听为主,转变为以做为主。通过在做中教与学,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我们还应对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实训环境建设、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3]董汝萍.高职高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职业,013(02).[4]李国辉.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教学做一体”课程评价模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06).[5]张燕.“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3).[6]李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2(02).作者简介:李磊,(1978-),男,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长安大学硕士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JKGHD-0417)和2013年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ZJG-C6011)的研究成果。
第二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高建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实践时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理论上找到解决答案,突出了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就笔者所在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学生的就业和社会需求,突出以技能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训力度。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例,实施 “完全一体化”(即: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教学试点。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了“逆向法”。两个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再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部分有代表性企业专家的意见;对毕业生将要就职的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众多知识点和技能点,再进行分类、归纳、提炼、综合、整合成若干个能力模块,按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实践组合。将实验、实训、技能等级鉴定等充分融入各门课程,这种逆向思维的办法能够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准对性。
二、教学内容
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内容改革,而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实施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背景载体的工学结合行动导向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源”于企业,结果也“用”于企业;课程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企业化;既重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了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使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三、教学组织
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求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过程组织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偏好,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题性质而不同。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把握不够的现象,因此在每个课题最后环节,教师总结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完成其教学任务,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可结合课程实际情况选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小组汇报法”等方法合理安排每个课题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多元化教学。
行为引导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实用、好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专业能力、驾驭能力都要比传统教学更高、更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不定性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得教学任务就是生产任务,教学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真正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由于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五、教学条件
一体化教学要求具备一体化的教师、一体化的教材和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组织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一体化教材也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要求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一人一岗。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给学生提供以充足的实训材料、时间和岗位。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途径,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而且使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紧跟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学生获得学习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教师获得学习反馈,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所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学生的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总评等。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考核。“全员”就是全体学生均参与考核,人人都是考核者,人人都是被考核者,保证了评分的公平、公正。“全方位”就是考核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参与度与态度、团队协作、任务完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创新能力。“全过程”就是把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每一个实训环节都进行评估与考核,课程的成绩是所有评估与打分的总和,各个环节的考核所占比例由任课教师把握。
七、总结
通过两年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教学质量、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随着师资、教材、教学场所和教学途径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职业技能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原有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养老护理人才规格需求,不断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和创新。文章主要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和创新内容、实施成效进行了研究探讨,希望借此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创新。
【关键词】高职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04-02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背景
2012年6月至今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大量调研、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规格。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养老护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加快专业建设步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据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标准,在巩固示范院校专业建设成果基础上,开发新的专业标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意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指导思想,即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养老护理人才能力素质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可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主导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在教学中主要起着启发、引导、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合作学习,实现由“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使学生适合企业需求,具有养老护理一线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老年服务与管理主要对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和成绩评定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以满足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需要。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创新的核心。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对养老机构护理与管理岗位(群)、工作任务、能力素质进行职业能力目标分析,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结合,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研究开发核心课程的学习领域,并形成课程体系(见表1)。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更加科学、规范、专业和实用,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适应性均得以提升。
(二)创新专业标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原有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基础课、理论课比重过大。在新的专业标准和教学模式中我们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内容紧扣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要求,体现实用性、综合性。从养老护理职业工作过程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专业核心课程以过程性知识(实践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知识点,学生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完成工作过程等来学习相关知识,达到学做相融。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由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转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转变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学中可以通过老年护理情景模拟、护理技术实练实操,在学中做、在做中练,逐渐积累以来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教师优选教学项目,精心设计实施教学方案
教师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条件,优选教学项目,在开课前精心准备、设计教学方案(包括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单元设计方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等)并实施。
(五)改造实践教学平台,创新一体化教学场所
围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力培养核心,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扩建改造。在实践教学体系上,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作用,将理论课程向多功能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实训室和一体化实训基地转换,设计真实养护工作环境,布置真实养护工作任务,创建一个手脑并用的学习情境。在实践教学中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与岗位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表现为将学历文凭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素质与岗位能力素质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力、社会服务能力。
(六)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为使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学院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理论素质高、职业技术过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专兼结合教师团队。
学院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具有医护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做老年护理专职教师来加强师资力量;通过安排教师到养老机构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等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七)推进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组织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我们组织专业资深教师研究“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编写。目前许多高职教材缺乏高职专业特色与要求,缺少规划、内容陈旧、或基础理论分量过重、不具备实用性,对高职人才培养不利。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就是在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情况下,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知识总量不变”条件下,改变“知识的排序方式”,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结构优化、内容序化和知识细化”,对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效裁剪和深度挖掘[1]。
(八)创新“学做训考”考核方式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大课程考核改革的力度,创新一体化教学考核方案,增强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减少纯理论性考核的比重,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将“教学做”、“演练检”、“讲训考”融为一体,具体地说“教演讲”要与“学做、练训”联结起来,教中学,演中练、讲中训;同时“教演讲”、“学做、练训”要与“检考”结合起来[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能满足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参与度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本领过硬,是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宋苗苗,杨坤平.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与实践.福建电脑[J].2011(7):197.[2]张小红.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学理论[J].2013(11):261-262.
第四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将《审计学》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单一的传统模式转型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路径及其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教学做教学模式实现路径审计学
一、研究背景分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型人才,又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初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衔接意义的学历阶段,能够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既有本科教育的综合素质要求,同时也具备面向社会的就业导向的鲜明特征,从而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国家针对本科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报考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MPACC,应用型硕士,区别于学术型硕士),以区别于普通硕士,说明在现有本科院校内,部分全日制学生已经分流到硕士阶段的职业化教育轨道。同时积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审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已有许多专家进行了探索。吴秋生(2013)在分析了传统《审计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审计学教学体系应该从教学路径、教学案例类型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新要求。余玉苗(2011)认为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创造力、就业力与创新力的塑造为导向,从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全面创新教学方法。何芹(2009)认为鉴于审计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点,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弥补传统审计教学模式的缺陷,将审计课程教学模式从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向学生主动学习模式转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在围绕学生就业需求的前提下,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的知识,应加以适当的拓展,由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引入部分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其思维的开放性,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更多方面的选择。鉴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审计学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应该撰写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教材,其中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实务操作应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同时应该完成一套配套资料,包括讲义、课件、案例集(理论案例和实务案例)、习题集、综合实训资料等,争取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相关问题图表化、程序问题案例化。
第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考虑将案例教学法(理论案例和实务案例)、实践教学法(课内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实践)和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与微课、慕课等新技术综合运用,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第三,考核模式改革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可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包括平时考核、实训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平时作业、论文设计等;实训考核主要通过借助校内审计综合模拟仿真实验进行,根据学生实训的态度、结果和体会来衡量;最后,通过期末考核来衡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期末笔试考试进行,但在试题中应以情境选择题、分析题和案例题为主,减少识记的内容,体现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当然考核方式只是一种评价手段,在确定考核标准时,应重实效不重形式,强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考评,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教学考核就失去了意义。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路径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立足审计行业,探究如何培养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的技能型审计人才,通过企业、行业调研以及针对开设审计课程的会计系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审计行业的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教、学、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应用: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结合理论型案例、融入实践思想,通过“理论+实践”的融合讲解,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可理解性,达到素质培养目的;二是课内实践方面,在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审计实务案例,深化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方面,通过全面、真实的审计实训资料,让学生完整操作审计业务的各个流程,掌握实际业务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审计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从事审计助理岗位所需的基本要求;四是考核方面,通过“考核模式”的应用,达到理论、课内实践、案例分析全面训练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审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秋生.《审计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0(16)
[2]余玉苗.《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3]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12)
[4] 王海荣、杨晓明.独立学院审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
[5]张沁.高职会计专业《审计学》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1(3)
[6]何芹.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7]吴丹.关于创新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08(23)
[8]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2007(29)
第五篇: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精选)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
1主要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使学生具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工作的经验,使学生走出学校就能投入岗位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使教学组织形式向在专业化理实一体教室和实习医院进行的转变;使教师向综合能力强的行为引导型转变,使教学手段向“网络化、现代化”转变。
2条件保障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设定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从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师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从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实施中应具备的条件如下。第一,教材内容的修订。现行的教材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编写,无法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求。结合学生的现状,行业专家的意见,本课程组经过研究编写了新的课程标准,将本课程划为八大模块,21个护理项目和62个工作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每个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知识点的目标。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备硬件。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教学设备、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合二为一。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理实结合运用自如的教材分析能力及引导和总结能力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要求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综合素质。于是学校选派了专业教师进修学习,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进行医院顶岗锻炼;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的技能竞赛,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使教学与临床接轨,教师能胜任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3实施过程
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3.1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基础,课程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教材以任务为驱动,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将理论融入到操作中,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参考材料。
3.2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任务十七:静脉输液法为例,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划分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3~4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学习目标开班会,明确学习任务,由教师带领到附属医院见习,见习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通过见习,各小组讨论综合、教师指导得出最终的工作任务。第二,任务实施:学生通过见习对工作任务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在学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仿真静脉输液仪器上操作,亲身体会临床操作过程。第三,理论讲解及示教: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教师示教静脉输液操作。第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教师巡回指导。第五,完成任务的评价:当堂进行课程测评,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操作顺序操作。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3.3积极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建设一支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培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形成理实一体化课堂引导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了“334评价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内容上,由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以及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比例为3︰3︰4。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我们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4主要成效
我校从2011年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连贯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中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在省级及国家级的护理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学生就业形势见好。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所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这两年,我们也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中专护生实习时能很快地学会临床带教老师教授的技能操作,许多学生在医院实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毕业生遍布山西省的大大小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养老院等,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5体会与思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改革创新,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教学资源不足,学生数量多,实验室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教学医院离校区较远,学生的见习不方便。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校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就业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