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没下载完)doc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没下载完)
——基于《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改革1 嵇正波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江苏 淮安223003)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结合我校模具专业近年的课程改革,较全面的介绍《模具制造工艺》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方面改革方面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实施办法。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模具;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A 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各高职院校加大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我院于2010年9月对《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已经经过08模具-
1、-2和09模具-
1、-2两个轮次的实践与探索。1 1 1 1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分开。在实施的程序上,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以《模具制造工艺》为例,先上70课时的理论课,然后进行2周的电加工实训和2周的模具制造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职业教育强调的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一到工作现场又重新摸索的情况。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所学的理论得到印证了,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加强。1.2 精选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以提高技能 高职和本科教学内容有其相识地方,但侧重点明显不同,高职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但现在高职高专的教材很多是本科教材内容的压缩饼干,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显然不能符合高职教学的需求。《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内容多而杂,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模具零件的工艺路线和模具的装配。对于机械加工和模具零件的工艺路线编制,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中已经有了全面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对于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或者之前已经在其他课本学过的内容,我们尽量不讲。结合教、学、做过程中的模具加工,重点讲解成形模削、特种加工和模具的装配。这样及压缩了理论课的课时,又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时间。2 2 2 2 教教教教、、、、学学学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做一体化教学在做一体化教学在做一体化教学在《《《《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实施课程中的实施课程中的实施课程中的实施2.1 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传统教学是《模具制造工艺》理论课70课时、2周电加工实训和2周模具制造实训,现在把三者结合在一起,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形式进行为期5周的系统学习。期间,学生不进行其他课程的学生。内容学习见表1: 表1 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及学习内容安排
第二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基于《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改革
1嵇正波1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江苏 淮安223003)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结合我校模具专业近年的课程改革,较全面的介绍《模具制造工艺》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方面改革方面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模具;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A 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各高职院校加大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我院于2010年9月对《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已经经过08模具-
1、-2和09模具-
1、-2两个轮次的实践与探索。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分开。在实施的程序上,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以《模具制造工艺》为例,先上70课时的理论课,然后进行2周的电加工实训和2周的模具制造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职业教育强调的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一到工作现场又重新摸索的情况。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所学的理论得到印证了,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加强。
1.2 精选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以提高技能
高职和本科教学内容有其相识地方,但侧重点明显不同,高职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但现在高职高专的教材很多是本科教材内容的压缩饼干,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显然不能符合高职教学的需求。《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内容多而杂,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模具零件的工艺路线和模具的装配。对于机械加工和模具零件的工艺路线编制,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中已经有了全面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对于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或者之前已经在其他课本学过的内容,我们尽量不讲。结合教、学、做过程中的模具加工,重点讲解成形模削、特种加工和模具的装配。这样及压缩了理论课的课时,又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时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模具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实施
2.1 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1收稿日期:2011-3-9 作者简介:嵇正波(1983-),男,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工作。电子信箱:hit_jzb@163.com 传统教学是《模具制造工艺》理论课70课时、2周电加工实训和2周模具制造实训,现在把三者结合在一起,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形式进行为期5周的系统学习。期间,学生不进行其他课程的学生。内容学习见表1:
表1 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及学习内容安排
时间安排 课程安排
培养目标
理论学习:电加工的基本原理、线切割机床的基本结构、线1周 电火花线切割教、学、做一体化学习
切割3B和ISO编程指令、电规准参数的合理选择。实践技能:学生自己动手打穿丝孔、穿钼丝、装夹工件、打表、线切割编程、操作线切割机床。
理论学习:电火花成形加工原理、机床机构、电规准分类和1周 电火花成形加工教、学、做一体化学习
转换、影响加工的主要因素、电极尺寸计算。
实践技能:电极和工件的装夹和找正,电极的计算和加工,电火花型腔加工。
理论学习:两套模具的三维设计,二维图纸的绘制,数控程2周 冲压模具和塑料模的加工教、学、做一体化学习
序的指令学习和编制,零件工艺路线的编制。
实践技能:模具设计,零件的工艺路线编制、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
理论学习:冲模间隙调整方法、模架的装配、型芯型腔的装1周 模具装配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和电加工考证
配以及冲压和塑料模具的装配。
实践学习:垫片法调整间隙方法,冲压和塑料模的装配,电加工中级工考证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
教学方法上,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针对每周或者每次学习的内容,给出每个小组任务,教学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和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集促进者、示范者、评论家于一身。比如给学生一个任务:级进模的凹模型孔加工。首先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凹模型孔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级进模型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用电火花线切割分别加工型孔很难保证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使用电火花线切割跳步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其次从操作层面上讲,要想实现跳步加工,学生就不仅要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还要求学生会工件的校正,钼丝的穿丝、上丝等操作。
教学手段上,讲解理论知识时,根据需要多借助于运用多媒体。比如讲解成形磨削、模具零件工艺路线的制定和模具装配内容时,借助三维动画,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其次,在进行冲压模和塑料模零件加工时,由于数控机床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加工,我们让其余学生在CAD/CAM机房进行相关模具的三维造型和二维图形的绘制,保证所有学生有事可做。最后,为了保证5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顺利开展,我们安排了2位老师负责全程跟踪指导,这样避免由于某个指导老师教学其他课程而耽误教学进程,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
2.3 成绩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促进学生配合主动学习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日常考核考核、小组完成任务的考核、期末考试和电加工考证的考核。
(1)日常考核
1)按照上课时间进行,不得迟到、早退、旷课,结束前认真打扫卫生,清理机床。
2)严格遵守数控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要求; 3)严格遵守CAD/CAM机房的上机规定要求;(2)小组考核
小组考核通常是采用小组完成一个任务后,分组讲解、展示工件,并根据教学内容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最终依据小组成员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方面进行计算。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而电加工考证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是学生双证之一,即技能证书。小结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一套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又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保证,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 刘细芬.《模具制造工艺》[J].甘肃科技纵横2009(3):179-180.[3] 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
第三篇: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单片机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单片机教学探索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独立院校单片机教学模式存在的抽象单调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教、学、做”三位一体化主导的教学改革方案,按照行业岗位需求,重新整合、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化虚拟实验室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该教学模式效果较好。
关键词:单片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0 引言
单片机虽然体积小、但是却有着很高的集成度,除此之外,还有着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低功耗、易扩展等特点,广泛运用于电气控制、电子通信、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单片机
[1]技术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学好单片机不仅能促进该技术领域方面的发展,亦能增加未来的就业机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为一门实践与应用结合很强的学科,而当前独立学院教学中多以理论为主,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授课,会让学生感到有难度,得到的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的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显得尤为适用,它通过典型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掌握应用能力,形成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掌握了各个基础知识点,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老师起引导作用的一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隔离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复杂,作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产物,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当前独立学院的单片机课程学习中,学生仅仅通过授课老师的讲解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组成部分,难以理解到其内部的各部件的功能用途,更难以将各部件很好的联系起来,因此增加了其理解难度及抽象程度。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因对其没有基础性了解及感性认识,所以仅仅通过理论上的概念无法产生对事物的想象与联系,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目前传统的单片机授课,多是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即在课堂上按照教材传授给学生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包括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一系列汇编语言指令和程序设计的方法,然后再讲述各接口部件和设计实例。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没有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形式单一,往往使得学生眼
[2]高手低,甚至慢慢减少学习的热情,不能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1.2 学生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清晰
单片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侧重其应用。在传统的单片机教学中,仅是教师讲授,或是讲授内容与实践内容分离,更多的是侧重概念的理解,而非实际的应用,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够很好地消化课堂知识。没有目标的学习,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禁锢,创新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1.3 学生的动手能力欠缺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实验都配套有实验箱和指导手册。学生大多直接根据指导手册上的示意图连接电路,录入程序,然后就是等待实验结果,保存下来供写实验报告用。不注重去思考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原理以及如何去优化改进,做实验成了应付,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动手目的。这种教条式的教学,很难使得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课题联系起来,大大限制了学生们走入相关工作岗位的设计能力。1.4 考核方式单调
目前,大多同类高等院校其单片机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考试成绩,而是实验成绩。理论考试主要考核相关的零碎知识点,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实验考试主要是验证试验,以及最后的实验报告的撰写[3]。这样的考核方法,并不能够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够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与开设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计划目的相差甚远。单片机教学的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指令、编程和硬件有机的联系起来的教学新思路。即对具体的硬件可讲授指令、讲编程以及基本的相关知识[4];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在理论课堂上引入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扩散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到单片机教学的“教、学、做” 一体化的目标。2.1 单片机教学的改革核心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改革核心,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旧思维,结合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将实际工作动手的能力融于与理论的学习中去;相关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得单片机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单片机课程教授过程中采用“教、学、做” 一体化新型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亲自动手去完成相关的课题任务,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自主地学习,才能够深刻地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技巧及相关的理论知识。2.2
“教、学、做” 一体化单片机教学模式
根据以往开展的单片机项目并以此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并布置一些按工作过程跟进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教授的知识应由简到难的逐步推进,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和掌握对单片机系列产品的开发的方法及相关运用,从而完成反复练习加强学生单片机使用技能的教学目标。按照“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项目分析-方案制定-方案实施-项目拓展-小结与评价)来安排教师的教学步骤及学生的课堂任务,帮助学生进行传统的理论学习,也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结合项目实例完成实践学习任务[5]。这种方式体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中做、做中学”的鲜明特点。具体教学方案表现形式如图1所示。
教师引导布置任务单片机实例操作单片机相关领域参观和就职岗位单片机课程学习资源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竞赛集体设计仿真实验
图1 单片机“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方案
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结合CIA课件,各种实验仿真,课堂展现对单片机的实际操作等方法,将抽象单调的传统教学变得直观有趣,从而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被激发和提升,可以更容易的理解教学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以改善。也可以结合各种教学网站,及开放式的教学平台进行业余时间的学习。
学生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训练和学习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清晰理解和熟练掌握了单片机相关技术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与此同时,经过实验等各种实例的训练,学生兴趣被大大激发,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检索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均有提高[7]。为了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办法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心得考核方案应该包括理论、实践两块各占40%,另外平时训练占20%。在对学生的这些基础考核之外,更应该测试学生的灵活运用能能力,经过课程设计、竞赛之类的综合设计,可以更客观的反应学生得综合技能。“ 教、学、做” 一体 化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应用与效果
3.1 “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模式搬到课堂
根据教学设计任务要求,可以使联合厂家设计适合的单片机开发板及相关器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物进行各器件及模块的介绍和讲解,学生自行动手连接和测试。在基础授学之后,教师开始结合项目任务对相关课程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自己完成各个任务要求,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效果非常良好。
3.2 以学促赛、以赛促学
以学促赛、以赛促学。就是通过竞赛的方式把专业知识和实际运作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尤其是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也由简单的填鸭式教学变成了生动并带有大量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单片机课程的知识脉络对于学生来说也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学生都在积极的充满兴趣的完成一个个电子产品的设计[6]。
另外,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点不仅仅集中在完成基于该实验平台的课堂任务,在课后,更积极的主动对收集到的科技实践项目进行探讨验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大提高了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更是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将来参与各种赛事培养了过硬的基本素质,更为就业打造了良好的知识储备[7]。基于学生兴趣的开发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顺便解决了学生对于就业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大赛并努力去验证自己的努力结果。由于有效利用了这良好的实验实训平台,学生努力提高了自身的单片机应用能力和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结束语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实训能力的培养等缺点,“ 教、学、做” 一体化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重点改造了教学模式,为学生科学定制实验方案,创造并优化实训平台的使用,以使用便利,性价比高为特点,重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优势,注重行业需求,并以此为指挥棒整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根据各电子企业的人才需求及用人标准,着重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扶持的一体化教室,主要利用学生关心的项目实践作导向、以布置相关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专研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转换为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以此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主动的专研并掌握单片机在实际生产中产品开发与应用能力,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把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并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网上课程及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观看或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建立网络化 “虚拟实验室”,多种方式改善学生的资源获取,多管齐下,改善学生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 贾萍, 丁向荣, 胡美兰.“教、学、做”一体化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6):139-142.[2] 周文华, 陈晓龙.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信息技术单片机课程为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3):73-76.[3] 李冰.单片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4, 17(1):101-103.[4]
鄢立, 黄荻.《单片机技术及实践》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3(52):210-211.[5] 张秋菊,李丽芬,宋晓华.“教—学—做—赛”一体化模式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89-90.[6]
王博颖,朱卫红.单片机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6,(03):93-94.[7]
宋菲,王恬,董维春.探索“教—学—导”一体化 重塑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6,(01):79-82.
第四篇:“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常采用的“六步法”,分析了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学所起的作用,并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一般通过项目教学中六步法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是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有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的“六步法”
一体化教学常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六步法”来完成授课。通过六个教学环节,互联网+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
1.资讯
资讯环节需要对任务进行分析,识读任务书,确定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最终的输出是成果、是任务分析报告。
为了能够明确内涵,需要理解和分析任务书的各项参数,需要对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和消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使用手机就可以查阅相关的资讯。为了保证效率和检索的正确率,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常用的专业网站或者相关文献库的检索方法。
2.计划
计划环节要求学生编制工作流程,编制仪器设备清单,最后输出检测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于计划,通过教学app蓝墨云班课提供作业指导书和检测方案模板等,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输出。在执行计划时,信息化的发展使小组在线讨论成为现实,而且分工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完成。在进行课程统计时,对每个学生参与的工作都会进行统计和评价,形成一个类似档案袋的文件,便于后续的项目总结和评价。
3.决策
决策环节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加便捷和快速,教师通过点赞成或者批阅,直接实现电子签名授权并开展工作。如果有相关建议,也可通过邮件或者建立线上小组讨论组,直接对该小组进行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小组计划的私密性,又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还能确保计划的正确性。
4.实施
在信息化背景下,实施环节最大的体现是实时汇报、沟通、监控和答疑。在进行分析检测的过程中,所有的过程都记录在cnas要求中,现在也允许电子记录,这也是目前分析检测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适应行业发展。在实施环节中,学生的照片、语音、视频等记录和求助均可以及时地得到反馈意见,也能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数字化资源的课程素材也为实施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来获得关键操作点的学习与实践。
5.评价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常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信息化背景下,通过app就能够快速地实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6.反馈
反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总结和编制一个近似项目的检测方案,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和提出意见、疑问。在互联网+背景下,提交作业一般采用电子文档形式,对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对教师的建议等采用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现场答疑等形式进行。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展的,能够快速获得反馈信息,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获取学生关注或提出的下次课堂需要加强或进行授课的内容,师生关系更趋近于一种平等关系。
二、“互联网+”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六大特性,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地发挥了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1.“互联网+”能更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学校有智慧校园平台建设,课程也开发了相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收集、整理、分类放置的电子课件等,学生均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其他网络终端查阅,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可以与二维码、蓝墨云app结合,实现手机浏览。通过邀请家长加入平台,教师和家长均可以查看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和评价结果,包括积分排名、资源阅读情况、撰写的总结、分工等情况。比如,要求学生课外收听一场自己感兴趣的仪器信息网的在线专业讲座并撰写总结,总分10分,纳入平时成绩,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时间安排。
此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碎片化知识的学习,为完成项目做好准备。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均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分工、执行、评价、反馈、求助、答疑、提出要求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互联网+”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开展能够使学生咨询、计划、决策、思考、讨论、表达、总结、创意等方面的能力快速提高。
首先,面对着海量信息和知识,学生须学会如何选择、深入思考挖掘核心知识点,提高了其检索、选择的能力;其次,在项目中,计划和决策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表述方法,也不能够得到通过,所以对学生的软件应用、表达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工作方案,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掌声和赞美;再次,所有成果、过程中沟通等在信息化平台上的交流媒介也发生了变化,有视频总结、图文总结等,充分展示了学生作为“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土著”一代的特点。3.“互联网+”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导向作用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评价、决策、导向,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项目。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更好地设置学习情景,通过超链接或者在线视频、图文,甚至是当前热点新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置好引导问题,可以是集中讨论、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投票、测试等,能更好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确保教育的公平。
在评价上,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保密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质量。课程采用蓝墨云实时积分排名模式开展评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教学中采用积分悬赏方式,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强,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教育是以思维方式培养为导向,真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开拓和训练,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所以迫切要求广大教师了解 “数字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熟悉数字化的教学环境,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以适应他们的诉求。
1.开放心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席卷整个社会,“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慕课、蓝墨云、腾讯等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机构都在进行尝试,这是教育的趋势,也是职业教育必须接受的事实。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增强了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联的网络课堂,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通过线下各类活动的设计,通过师生互动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动眼耳鼻舌身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所以,我们要开放心态,不能故步自封。不接受新鲜事物,很容易被时代抛弃。即使不能做潮流的领军人,也得作为参与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积累经验,成为“数字教师”。
2.冷静应对,坚持教育为本
“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其次,学习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也需要去辨识与选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冷静应对,不能过分地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失去了教师的知识构建作用。
所以,信息化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师的深度讲解、示范、剖析、点评等在课堂中也是不可获取的元素,在课堂中要加强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平台,为教育所用。
3.提高素养,加强自身信息化知识的储备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尤其是资源的整合能力,包括信息页、数字化资源、链接和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料的开发和整合,并在合适的平台上使用和分享,所以前期的教学设计、备课等特别重要。
其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要求也提高了,比如相关app的使用、试题盒子、慕课平台的使用等,对软件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所以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学习。
再次,由于“互联网+”模式下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解答的问题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还包括信息化检索技术、视频制作、多媒体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这对一体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小结
总之,“互联网+”时代来临,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不断冲击,如何构建适合“数字一代”学习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实践,“互联网+”让一体化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只有开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才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五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伊欣琳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研究重点讨论了《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内容及基本方法,希望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前言
高职教育为了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本研究正是以《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为例,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1.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定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1.2 《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设置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高速铁路工程实验》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阐述了高速铁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高速铁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铁路建设新的方向,同时对高速铁路的研究也成为了交通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而引导学生对高速铁路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也有益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相关人才。课程的设置有七方面的要求:第一,了解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熟悉高速铁路的技术特征和技术经济优势;第二,掌握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设计;第三,了解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熟悉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荷载,并掌握高速铁路路基横断面、基床、路堤以及与桥梁过渡段的设计方法,认识高速铁路路基建设的地基条件要求;第四,了解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基本要求、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荷载,熟悉有砟轨道结构、无砟轨道结构和高速道岔,以及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技术;第五,了解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荷载以及结构变形、变道和自振频率的限值,熟悉各种桥面布置与结构形式和大跨度桥梁结构;第六,介绍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了解列车空气动力学效应、隧道横断面设计以及降低微压波的技术措施;第七,了解高速列车的分类和发展概况,熟悉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和牵引供电系统,特别是摇摆式列车技术。
1.3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教学方式包括四种。第一,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和谈话法(启发、问答、指导性谈话);第二,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参观、实地考察;第三,实践的方法:包括练习(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操作练习);第四,自主学习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讨论、合作交流。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要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三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四要依据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实际。
1.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高速铁路工程实验学科是一类实践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的学科。
检验教学水平高低的杠杆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学期间的实习是锻炼实践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能力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高质量的实习岗位,而校企结合是达到这项要求的最佳选择,有了固定的合作企业,不仅能促进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更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增加实习次数,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加入实例,实现工学结合也十分重要。
2.“教、学、做”一体化实施过程
2.1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一个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民族的希望,要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需要教师们珍惜来自学生、同行、学校、家长、社会的好评价,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要适应教师发展的新要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谨记“红七条”、“三条底线”和“四个绝不”,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从加强领导、制定长效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强宣传、严格考核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要倡议用心铸师魂、用心教书育人、用心热爱学生、用心提升魅力,用心提升师德的境界,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成为学生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除却思想层面,在专业方面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固守已有的知识,要不断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网,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
2.2编写一体化教材和课件
改革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新的一体化教材以及课件做基础,新教材以及课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一体化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其中有三个中心:第一,由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换为以多媒体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换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教材课件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层次性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对教师的办公软件使用也是一大考验,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互相配合,编写出内容有价值,形式有讲究的高水平课件。
2.3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基于当前教育工作任务分析笼统粗糙的现状,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平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不二选择。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需要对多媒体的正确应用,将这把双刃剑利用好。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避免把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多媒体课件变成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课件的制作根本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其次,在一体化信息平台应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互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交往互动才是其本质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活化课件工具的同时要应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维得到交流,使信息推送与自己讲授相得益彰。最后,应当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事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能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资料,但同时也会因此产生一系列副作用,课件无法替代板书和师生合作的演绎推理,不利于即兴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与信息化方式有机结合。
2.4完善一体化教评系统
师资力量是否有所提高,教学做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否成功有赖于学生的感受与反馈,完善一体化教评系统是对教育改革的有效监督方式。它有利于教师发现反思并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完成建立高素质教师团队的目标;有利于监督信息平台的建设水平,使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找到最好的结合点。
3.结语
《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中国铁路事业的长足发展,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监督体系出发,一体化教学必会取得瞩目成效。
参考文献:
[1]夏栋;谢淑润;;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2]孙吉春;;对“学教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11期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编号:14G286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