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2 16:5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城乡公交刷卡六折惠泽梁溪百万人家

——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无锡,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悠然的江南烟雨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近年来,在上级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部署下,无锡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将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实事工程抓好抓实,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正在展示一个新梁溪的宜人、宜居、宜行的新形象。

一、成效

我们先来看看一位77岁老人的出行史:黄松伦,家住距离市区火车站30多公里的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桥村,小时候进城是摇着“乌篷船”,对于现在公交的变化是想都不敢想的,90年代时要从家里走到镇上,从镇上坐中巴车或步行6.5公里到盛岸,再转车到市区,来回周折到市区要半天的时间,而且出行成本昂贵且不安全;现在公交车从家门口可以坐到市区,而且免费乘坐;如今他和很多同龄人正享受安详怡然的晚年生活,免费坐公交、免费到市区公园早锻炼,“早晨进城登惠山”正成为很多农村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用他们的话说:“惠山比洛社好白相”。这正是公交发展在各乡镇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市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成果的真实写照,城乡公交的发展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打造和谐宜人新无锡、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率先开了个好头。

如今的锡城居民,正深切感受到公交发展带来的诸多实惠:一是票价降低了。实行公交一票制,包括30公里以上农村公交线路在内,市区所有公交线路实行空调公交车票价2元、普通车1元,所有市区内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区内公交车辆上全部安装了公交IC卡结算系统,农村居民全部享受到刷卡乘车实施6折优惠、一小时内换乘5折等优惠政策,老年人和学生享受更大优惠,高龄老人可免费乘车,这也是乡镇居民感受最深的优惠之一,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同等票价;二是车辆舒适了。所有城乡公交车采用同档次绿色环保公交车,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出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线路方便了。城乡公交发展的主骨架和网络已经形成,城区主要小区都开通了小区巴士,每个行政村都有公交车,打破原有最后一公里的禁锢,有的线路还可以直达市中心,家门口与单位和中心商贸区的“距离”越来越短;四是候车改善了。新建、改建公交停车棚303座,新建候车凳1254个,提供了良好的候车环境,使广大群众“无风吹日晒之忧、无霜打雨淋之苦”;

五是服务提升了。各公交企业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升行业形象,三大公交公司分别开展了“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活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和文明创建座谈会。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驾驶员的素质,提高了服务水平,如65路公交车驾驶员管师傅自费购买棉座垫,寒冬季节放置在车内座椅上,为乘客提供了温暖和方便,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这些可喜变化的取得背后,浮现一组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数据,新辟调整100多条公交线路,新增近900辆公交车,政府连续三年超过2个亿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公交发展理念,用行动对公交公益性进行定位,谱写了一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曲目。

二、举措

回顾2007年以前,衔接锡山区、惠山区、新区各镇的主要是中巴车,共有从业人员近800人、车辆363辆,在90年代初期为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化进行的不断加快,农公班线“散、小、弱、差”、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现,已不能适应城乡居民在服务质量上的需求和城市化进程推进的需要,对此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正式拉开无锡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序幕。具体体现为:一是完成农公班线改造,城乡公交一体化初具雏形。市委市政府将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列入200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了认真做好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全市统一制定下发了《无锡市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无锡市区农公班线公交化改造的实施意见》,做到了“三个明确”:1.明确改造时限。即至2007年7月1日前,必须按照要求改造到位。2.明确改造方式。锡山区、惠山区内各组建一家国有或国有资本控股的改造企业,改造企业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由改造企业对现有农公班线采取统一收购法实施改造。3.明确改造政策。坚持“依法实施、有情操作”的原则,明确了具体的经济补偿:改造企业给予每辆车经营补贴和人员安置费用不超过15万元;并且在车辆残值、一次性奖励措施、原有驾驶员安排、缴纳养老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市区农公班线的改造共投入资金1.3亿元,开通公交线路32条,205辆豪华空调车投入营运。新成立了3家公交公司,基本实现了一市七区公交一体化,各区镇的公交车呈现出票价更加优惠、车辆更加舒适、管理更加规范、线路更加合理、候车环境更加优化等五大特点。二是规范农村公交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构建。2008年,是无锡公交迈入大发展的一年,市政府出台了《无锡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0年)》,在线路、票价、场站等方面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统一,初步构建同城同标准同待遇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牢牢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完善镇村公交线网。新辟了5条由乡镇直达市中心线路,都是2元的空调车,同时开通镇村公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服务。

2、实现城乡公交票价的初步统一。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市区共有34条线

路降低票价,其中8条超过28公里的远程公交线路由原来的5—7元统一降至4元,其它线路统一降至2元,此项措施真正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服务社会的宗旨。

3、公交场站设施服务基本统一。积极推进3个公交场站和9个乡镇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至此,以市区为中心,以东南西北各区乡镇为节点的公交停车场站网络基本形成,为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区群众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给予普遍赞赏,自发的悬挂标语、燃放鞭炮进行庆祝,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三是全面统筹城乡公交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2009年以来,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出行的宗旨,着力实现票价、场站、车辆、线路和使用公交IC卡的统一,目前,统筹城乡公交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一体化”:1.票价一体化。自2009年10月1日起,市区所有公交线路(包括30公里以上线路)豪华公交车票价2元、普通车1元;刷卡乘车实施6折优惠,一定时间内换乘5 折优惠。简化公交卡种设置,归并整合为即普通卡、优惠卡、免费卡,优惠卡一律按20元/月充值使用。2.车辆一体化。城乡公交采用同档次绿色环保车,仅2008和2009年两年来,新增公交车辆近900辆,占运力总量的41%。公交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出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3.场站一体化。加快推进站运分离,清理和整合场站资源,组建了无锡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公交场站设施实行有偿使用,公交企业租赁使用各类基础设施。场站资源整合和租赁收益等市场化运作所得全部作为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场站建设管理和政府公交补贴支出。4.刷卡一体化。2009年10月1日以后,所有公交线路上全面推广使用公交IC卡结算系统。至此,市区3家公交公司近200条运营线路、近3000辆营运车辆上全部安装POS机,群众全部可以刷卡乘车,并享受各种优惠政策。5.线路一体化。统一编制无锡市公交线网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开行计划。原则上九龙公交经营区域为中心城区;锡惠公交经营区域为锡山区、惠山区;新区公交经营范围为新区。跨区域线路按照整体规划、方案择优的原则开行。

三、体会

三年来,在无锡市委、市政府“公交优先”战略的大背景下,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无锡公交不仅走出困局,打破原有的瓶颈制约,更是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满意度全面提高。三年前无锡市在全国率先开启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之旅,如今被专家称为公共服务的“无锡模式”。回顾实践过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体会:

转变理念是关键。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于民是政府服务民生的要务,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以及公交企业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中,迅速转变

观念,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步伐。一是明确了“一个方向”,即优先发展的方向;二是确立了 “两定位”,即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定位和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及时转变合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的公交经营观念,确立了公交企业国有化,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大公交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充分发挥公交资源网络化优势,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三是制定了“三同步”原则,即公交线网同步规划、公交场站同步建设、公交企业同步发展的原则。实现了公交开行线网由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会同公安、规划、建设等部门统一规划公交线网,公交场站由政府统一建设,实现了场站资源共享,组建了3家完全国资的公交企业,按照统一管理、适度竞争的要求同时扶持企业做优做强,真正实现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是基础。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公交发展的长效优先发展政策,无锡市先后出台了《无锡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无锡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2008年-2010年)》、《关于无锡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于2008和2009年连续两年确定无锡市区公交发展8件实事。其次,要形成一个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原则,为了加强对公交优先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第三,要制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财政合理补贴机制,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对公交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分级分担原则,建立完善对公交的专项补偿补贴机制,包括刷卡优惠政策补偿、指令性任务补贴、新增或更新车辆补贴、车辆环保化改造补贴、燃油上涨补贴等。2007年仅市区农公班线的改造过程中政府共投入资金1.3亿元,2008年,为了推进我市公交站运分离,市财政投入2个亿进行站运剥离,另外补贴市民乘车优惠、企业购置车辆、车辆环保化改造和特殊性亏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2个亿。2009年,由于各项优惠措施的加强,政府的投入补贴资金达3个亿。第四,要将重点难点工作上升为政府工作。农公班线的公交化改造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中最为关键、最为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工作,强力推动,保障了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

市民满意是根本。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公交才会成为城乡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方式,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将市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完善公交线网,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通过不断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减少了市民出行的换乘,公交线路的直达性和网络化不断增强,根据市民出行需要,开通G1、快

1、快2三条快线的基础上,2009年开通了8条小区巴士线,解决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快线为骨架,服务长距离出行居民;干线为主体,服务中长距离出行居民;支线为补充,服务社区内等短途出行乘客,并为其提供与干线的接驳服务”的“三级”线网;其次,提高车辆档次,改善公交出行的舒适性。几年来政府通过给予购车补贴鼓励公交企业增加公交运力,提高车辆档次,市民对公交出行的满意度逐年提高;第三,实行降价及刷卡优惠,提高公交出行的经济性。通过两年的票制改革,公交出行成本大大降低,此项政府09年补贴超过1亿元,大大提高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直接反应在公交运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城市公交日均客流量达到102万人次,超过2008年近20%;太湖交通卡首次突破100万张。

加强监管是保障。建立和完善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综合考核监管的长效机制,是促进行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和有效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政府投入落到实处的机制保障。一是对企业经营成本状况考核。明确公交企业的成本标准,合理界定公交行业成本范围,测算、审核和评价公交企业经营状况,以促进公交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规范营收。二是加强服务质量考核,采用行业管理部门抽查、社会各界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组织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公交行业向着健康、快速、有序的方向发展。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从根本上实现由“人工调度”向“智能调度”的转变,建设市区智能公交系统行业管理中心平台和各公交企业营运调度中心已经建成,并在车辆上安装智能化设备,加强行业管理水平,提高营运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目前,锡城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深入,随着无锡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呈现一个更加完善、科学、现代、实用、方便的无锡城乡公交,不仅有效方便城乡居民出行,也会更加深入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相信,不久将来的无锡将会“更小”,城乡距离将会“更短”。

第二篇:城乡公交一体化

2003年,郑州市开通了郑州至新郑的城乡班车线路,因与公交线路重复,为争客源,城乡客车一周内两次围堵公交公司大门。2005年,山西吕梁市开通农村客运车辆,解决了沿线34个行政村农民的出行问题,因与城市公交发生线路冲突,被市城建局扣留班车5部,致使该公司车辆全部停运,引发行政诉讼。

如此多的矛盾和冲突,源于城乡分割的运输管理体制。城市公共交通和城乡公路客运的经营模式和行业管理政策存在很大差异:城市公共交通由建设部门管理,享受特许经营权,组织化程度高,集约化经营,充分享受城市资源;城乡客运由交通部门管理,市场开放,多家经营,车辆实行单车承包、租赁经营,税费重,客运企业弱小、客运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这种城乡分隔的客运管理体制,导致城市公交车出不了城、农村客车进不了城,造成了经营者的不平等竞争,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为抢客源、抢路线,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阻碍城乡交通的融合,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工程,笔者认为,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统一管理。管理体制问题是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必须实行管理体制一体化。笔者建议,把公交管

理职权划归交通部门,将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合为一体,实施管理机构、交通规划、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的相对集中,对城乡公交实行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税费政策、运作标准、服务标准、经营方式和优待政策等“八统一”。

二是合理布局公交线网和场站。城乡公交的一体化直接体现于公交线网和场站的一体化。主管部门应该树立“大交通、大公交”理念,切实打破行政区划、部门职能界限和城乡二元分割局面,按照客流规律、群众需求、道路状况合理布局公交线网和场站,分期分批逐步完善中心城区至郊区、郊区至乡镇、乡镇至建制村三层客运网,与城区公交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新机制。

城乡客运场站是发展城乡客运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站场设施投入不足,广大农村地区普遍缺少站场,已成为城乡客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合理设置和建设城乡公交站场,建设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等场站。

三是优化经营主体,规范市场秩序。现有城乡客运市场大都实行挂靠和承包经营,经营主体“散、小、多、乱、差”,市场秩序混乱。必须优化城乡公交经营主体,通过招标、拍卖、服务质量承诺的方式整合现有经营车辆,促进公交客运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优化经营主体,对原经营者和车辆可实行三种处理办法。一是继续经营模式,对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重新取得经营资格的原经营者和车辆,可继续在原线路上按班车运行要求与公交同线运行,实现优胜劣汰;二是股份制改造模式,由原经营者按《公司法》自行协商组建紧密型的股份制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公司化运作”;三是公司收购模式,对个体车主按自愿原则,通过收购、股份制等进行改造,收归现有客运企业所有,逐步变挂靠和社会车辆为公司车辆。同时对客运企业通过市场运作的手段进行兼并重组,建立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的大型公交运营企业。

四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做到多予少取。农村地区客流小、运价低、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属于市场“缺位”而需要政府“在位”的特定领域,公益性特征极为明显,客观上要求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扶持,使城乡客运经营者客流少时能保本,客流大时能赚钱,建起城乡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绍兴城乡公交一体化

绍兴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适应绍兴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根据《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意见》(绍政发〔2006〕52号)精神,现就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面向群众、改善服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归口管理、规范经营;国有为主、民营参与;规模经营、适度竞争;市县一体、城乡统筹;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通过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整合现有公交资源,优化公交经营模式,调整公交路网布局,合理设置公交站点,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改善公交车辆档次,提升公交服务质量,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畅通有序、富有活力的城乡公交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二、总体目标

根据目前城乡公交发展现状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争取用二年左右时间,建立完成城乡公交互相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网络新机制,着重要做好三个优化、二个完善、一个提升。

三个优化:一是优化经营主体。根据目前公交企业现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二是优化线路资源。按照方便百姓、效率优先的原则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整合,建立市、县公交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畅通便捷、优质有序的城乡公交网络;三是优化运行环境。根据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要求,对城乡公交行业实施政策规定、服务标准的统一。

二个完善:一是完善站场建设。加快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的建设,建成与公交发展相适应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站场基础设施;二是完善道路设施。树立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原则,确保公交车辆畅通行驶。优先改造影响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和道路交叉口,路口交通信号系统应使公交车优先通过。对现有公交站台分批进行港湾式改造,具备条件的道路应逐步开辟公交专用道,有关道路绿化及其他设施应有利于公交车的安全通行。

一个提升: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公交行业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管理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

三、改革重点

(一)整合经营主体

按照尊重历史、适度竞争的原则,基本保持目前三家公交企业现状,即绍兴市公交总公司、绍兴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绍兴县公交公司。对绍兴市公交总公司下属的袍江工发中巴公司,绍兴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下属的绍兴县汽运巴士有限公司及绍兴县舜江客运有限公司,由所属公司整合。通过深化公交企业改革,有利于现有公交企业扩大优势,形成规模经营。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交企业优胜劣汰和公交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发展规划

按照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原则,加快制定《绍兴市城乡公交发展规划》、《绍兴市城乡公交线网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绍兴城乡公交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努力完善城乡公交线路网络,严格控制绍兴主城区内公交线路总量,适当减少绍兴主城区主干道上运行的公交车辆,既减轻绍兴主城区的交通压力,又能满足市民乘车需求;大力兴建公交站场,提高公交标台基础设施,满足公交车辆的运营需求;因客制宜,灵活机动,针对客流量大的乡镇、旅游区采用快速直达和普通线路相结合的形式运行,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城乡交流。

(三)调整公交线路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整合公交线路,合理归并站点,调整过密站点,实行利益补偿。因线路调整过程中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的,相应在另外线路配置上给予利益补偿,最终达到“优化线路、普遍服务、提高效率、畅通道路”的目的。目前已进入城区主干道路营运的乡镇公交线路,在同方向基本保留一条主线可沿城区主干道通行外,其它线路一般沿内环线进入指定的公交站场;新规划的市区到柯桥、袍江组团以及到东湖、兰亭、禹陵、柯岩、吼山五大景区的线路和车辆可以进入绍兴主城区,其它所有线路的公交车辆只能经过内环线到指定站点,不得进入内环线以内道路。

制定《绍兴市城乡公交线路专营办法》、《绍兴市城乡公交线路招标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公交线路经营权特许制度,确定经营年限,建立退出机制。对历史形成的与公交规划一致的现有公交线路,通过办理确认手续,准予特许经营。新增、到期的公交线路,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拍卖和服务质量招投标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四)建设公交站场

按照“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对公交站场进行有效利用。采取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对现有市区和绍兴县的公交站场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国有控股的绍兴市公交站场经营公司,负责市区和绍兴县公交站场的经营管理。公交站场经营公司以绍兴市公交总公司、绍兴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绍兴县公交公司现有公交站场为基础,对三家公司的公交站场进行资产评估,按照资产评估价值共同参股经营。站场经营公司管理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站运分离的模式,公交企业使用公交站场采取租用方式,站场经营公司负责公交站场的建设、日常经营管理和维护。

以市区环城河周边地区为依托,加快建立一定数量的公交枢纽站,从县城及乡镇到市区的公交车一律进入公交枢纽站,乘客在枢纽站中转换乘。加快建设公交始发终点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在学校、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客流集散的乡镇(街道)和大型商业中心、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及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城市主次干道等,都必须规划建设公交场站设施,逐步使现有占道的公交始发终点站全部退路进场。

(五)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城乡公交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公交“一卡通”、“城乡通”,加快城乡公交智能化系统、电子站牌、电子调度平台等建设。对原公交IC卡公司进行重组改造,分别由绍兴市公交总公司、绍兴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绍兴县公交公司进行合股组建绍兴市公交智能信息有限公司,开发、应用公交智能信息系统,如公交电子站牌、公交车辆GPS调度平台、公交自动语音报站、公交站场监控等系统,制定公交IC卡的发售、使用、结算等规则,负责公交IC卡的发售、结算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意见》,切实加强对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绍兴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人事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公安局、绍兴县政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

(二)成立管理机构。设立绍兴市公共交通管理处,负责全市公共交通的行业管理,与绍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合署办公,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

(三)规范行业管理。根据《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意见》,制定《绍兴市城乡公交客运管理办法》,对城乡公交实行统一的发展政策和经济政策,采用统一法律法规体系。交通、财政、税务部门依法对全市公交车辆和经营单位,按统一的政策征收税费,达到城乡公交一体化车辆税费征收政策的基本统一。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部门对城乡公交运价进行一次调研,制定合理、惠民的城乡公交客运票价体系。城乡公交车实行统一的公交票价,取消车站站务费,真正让利于人民群众,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城乡公交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制定《绍兴市城乡公交行业服务标准》和《绍兴市城乡公交线路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由市民对三家公交公司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议,每月在媒体上公布考评结果。城乡公交线路服务质量实行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制定政府对公交行业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公交车辆更新、站场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对市、县公交事业给予的政府补助或优惠政策应继续保持并逐步加大。逐步实行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税费政策、运作标准、服务标准、经营方式和优待政策等“八个统一”。

五、实施步骤

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6年8月),制定方案,发布《绍兴市区和绍兴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12月底之前),编制规划、企业整合、经营特许。

1.制定《绍兴市城乡公交发展规划》和《绍兴市城乡公交线网专项规划》;

2.完成绍兴市公交总公司、绍兴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对下属公司的整合工作;

3.制定《绍兴市城乡公交线路专营办法》,推行特许专营制度,确认全部公交车辆经营年限;

4.整合、调整不合理公交线路;

5.出台相关办法规定。

第三阶段(2007年),抓站场建设、抓统一规范。完善公交枢纽站场、停靠站候车亭建设,建立统一经营管理机制。

第四篇:陕西省城乡公交一体化

陕西省城乡公交一体化

【摘要】随着统筹城乡的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陕西省的农村公路网发展迅速,在传统的客运模式下,居民的出行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本文主要描述陕西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概况、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乡公交;一体化;问题

引言

传统的城市公交,乡村班线的客运形式竞争日益激烈,管理分散,实载率低,准点性差,服务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影响城乡一体化的绿色发展。怎样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公交线路资源,形成干支相结合的公交运输网络,更好的促进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目前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客运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合陕西省自身的特点,突破了以往公交仅限于市区,逐步形成了城乡衔接的城区、市镇、镇村公交三位一体的城乡公交新格局,从而实现“公交村村通”,市区公交网、城镇公交网和镇村公交网“三网”融合的“大公交网络”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在规划和运行过程的一些问题及措施,逐步完善了城乡公交一体化,使之更加有利于三农发展。

1陕西省城乡一体化概况

陕西省有3733万人口,面积20.58万km2,处在中国内陆腹地,工业基础较好、大企业带动能力较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快,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方面具有良好基础。自2008年起,陕西省消除了多年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推行“四个一体化”,即: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根据规划,2012年,基本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届时,城乡居民将享有基本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公共服务,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陕西省城乡公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质不同

陕西省城乡和乡镇公交系统管理混乱,有些地方存在着多部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城乡公交一体化中由农村客运班线承担城乡客运,由交通部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了二元分割局面的形成,即整个公交系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策、观念和运行模式。不同的部门对城乡公交的管理在性质、税费、运营模式、公交荷载人数线路确定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差别如下表所示:

2.2法规不健全

在城乡公交一体化之前,陕西省城区公交和农村客运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两个部门都有对公交系统的相关条例,而且并不相同。其中,交通部的《道路运输条例》对农村客运系统加以规定。在城乡公交一体化过程中,将之前城区公交的管理部门建设部规划到交通部门,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来得及确定。另外,票价体系、荷载人数在城区公交和农村客运相关规定文件中的描述有很大的差别。

2.3运营模式存在差别

城区公交采用的是集约化运营方式,具有特许营运权,相比城乡公交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对多家运营公司进行统一管理,采用单车承包、租赁等方法,产生了城乡公交体系不够统一、分散等现象。

2.4硬件条件不统一

阻碍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硬件因素是城区和农村道路状况、公交站等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的滞后性。陕西省一直大力支持乡村道路的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村到村之间的道路还没有得到较大改善。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要求就是公交线网的密度以及站点的覆盖率要满足农村居民出行,要在某种意义上使城乡公交能够“村村通”。

3.陕西省城乡公交一体化中的相关措施

3.1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陕西省公交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公交特许经营权利的监管与控制,严禁自行转让其营运权或者承包公交设施以及线路经营权,对擅自转让营运权或者采取承包、挂靠等方式分解公交经营权的,一经发现需立即收回其营运权。

3.2坚持政府主导

应当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对市场化运营的公交企业运营管理体制优化整合,实现“三个一半,城乡公交一体化半小时经济发展圈,即一个村至少有一个公交站;每站不超过村部一公里:每个镇要有一个中转车站;每个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最终实现“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幅射带动一般村的半小时经济发展圈。调整优化市区公交线路,达到全面覆盖、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

3.3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包括:税费、财政、票价、法规等政策

税费:对城乡公交一体化采用“减,免,缓”的税费政策,比如对公交车的油费、养路费进行优惠。

财政:政府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主要投资来源的角色,每年都应具有城乡公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交系统的运营补贴。政府对公交运营企业的贷款应给予大力支持。

票价政策: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票价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票价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公交体系建立成本和运输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市中心公交线路的路程比较短,而从城区到乡村的距离远,所以城区内的公交票价以及代票方式和城区到乡村的票价和代票方式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比如,城中心采用无人代票模式,而从城区到乡村则由代票员进行代票。

法规政策:本着平等的原则,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将采用同一个法律、法规。首先以“依法治交”、“有法可依”为原则,采用国务院出台的相关行政法规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城乡公交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健康、规范的运营;其次,要尽快制定出一套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管理办法,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进行依法管理、规范化管理。根据不同城区和乡村不同的道路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共汽车荷载人数,在制定时要全面考虑乘客的安全。

3.4优化城乡运营网络

陕西省政府应结合实际,推出政府补贴购买公共服务的运营体制模式,即将公共交通的具体运营生产服务环节交给民营企业经营,而公共交通公益责任则由政府承担,进一步提升城乡公交公共服务效率和社会效益。同时,改革客运站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建设客运站场。一是合理规划建设客运站场,科学布局港湾式停靠点、停车站场和换乘枢纽场站;二是加大对农村客运站场的投入,在公交建设用地要按照公益性用地标准实行优惠政策;三是建议在城市(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中,每年提取一定比例予以补助客运站维护。

结语

陕西省城乡公交一体化是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陕西省城乡中公交发展的必然性。陕西省城乡公交一体化使居民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同时也降低了公交运行的成本,推动了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在陕西省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一个缓慢转变的过程,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陕西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管理部门,应以安全、方便、快捷为原则,建立以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城乡公交体系,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参考文献

[1] 曹海宁.城乡公交一体化下农村客运班线定价方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2).[2] 李波.滇中城市群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 陆静.田园公交的未来之路[J].运输经理世界,2012(9).[4] 田广志.唐山公交网络优化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5).[5] 张奕.基于独立服务区的城乡公交规划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3(4).[6] 孙晋伟.县域城乡客运安全问题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3(2).

第五篇:城乡公交一体化感悟

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感悟

鱼台县以建设科学便捷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为目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开通城区至各镇街和重点村庄的直达公交线路,投入新型环保车辆,逐步建立起城区至各镇街、各镇街至周边村庄的二级公交运营网络,全面打造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全县“半小时”交通圈,加速推进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交通保障。

百姓“点题”政府“解难”

随着鱼台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农村客运班线和“村村通”为主体的城乡客运,在运营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问题:拉客、宰客,票价高,相互之间恶性竞争,车辆档次低、安全系数差„„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迫切要求改善农村客运现状,每年“两会”期间,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都提出这方面的议案、建议。

百姓“点题”,政府“破题”。鱼台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由县交运主管部门牵头,在经过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出行需要为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县镇联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低票价政策,便民惠民利民,使城乡居民同享公交惠民政策;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和集约化运营、高水平运作的工作,全力推进城乡公交发展的工作思路。

2012年,由济宁交运集团全额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济宁交运集团鱼台公交客运有限公司,负责承运鱼台县城乡一体化公交业务,通过采取定线路、定时间、定票价、定班次、定站点的“五定”和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三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运行。目前,全县已开通9条从各镇街直达县城区的城乡公交线路,共投入公交客车80辆,设置公交站点360余处,通达里程152公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公交一体化。

平稳退出 私线改“公”

2012年前,全县农村客运班车和从县城到附近乡镇的“小公交”各有43辆,这些营运车,普遍存在着车辆破旧,安全性差,排放大多不达标,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它们是如何顺利退出市场的呢?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鱼台县按照“公司化经营、公交化运作”的要求,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行开通县城至唐马镇、李阁镇三条线路,涉及村村通客车11辆、小公交为15辆、跨县长途线路班车20辆。“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使这些车辆平稳退市难度相当大。一是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班线车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价值由公交企业(投资方)给予班线车辆经营者一次性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由车辆残值、车辆保险剩余值等组成;二是按年限进行平均折旧,由客运经营业主自主选择。方案得到绝大多数业户的认可,并按照规定了时间签订了协议。对已收购的业户车辆,达到公司用工条件,在企业招聘驾驶员时可优先聘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原客运经营业户基本利益得到满足,同时更主要的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方便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遇到的难题与对策

1、当务之急就是原经营业户对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与他们的经营相对立,对政策不理解,对政府这一决策不支持,出现群体信访,这就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抽调专门人员靠上做工作。

2、做这件事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原经营业户对全国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虽然知道不多,但也懂些,只要工作做得细心到位,相信他们会理解政府决策。当他们理解了之后,遇到的现实问题就是提条件,一开始提出的条件应该比较高,漫天要价,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要耐心做工作,允许谈判。时间一长,原经营业户的心理预期就会降低,有利于促成工作完成。

3、正面宣传引导,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正面宣传引导,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就会比较被动,相反,工作比较好做。我们在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中通过动员会、宣传标语、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所有能动用的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宣传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意义、重要性等,引起广大群众的支持。

据粗略统计,自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以来,全县公交车辆日均运送乘客1.5万人次左右,每年可减轻当地群众出行费用在2100万元左右。

下载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锡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公交一体化案例

    1. 北京 北京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逐步建立分工明确、管理规范、票价同折扣的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环保、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措施:在具体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过......

    城乡公交一体化经验交流

    作风是旗,服务是金。秉着“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工作理念,**县运管所巧乘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强劲东风,采取“高位推动、创新机制、破解难题、精心运作”的系列措施,全......

    城乡公交一体化调研

    关于阜阳市颍东区市人大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颍东区城乡协调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以......

    探索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探索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研究部署,通过了《中共宁波市......

    城乡公交一体化调研报告范文合集

    城乡公交一体化调研报告 “村村通”工程实施后,我市乡村公路网不断完善。如何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好处?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逐步推行城乡公交化”,把城市与乡村......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最终版)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日前,市政府下发了《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区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该件的下发,标志着我市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方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

    兰溪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

    城乡公交一体化奏响“和谐交通”2010-7本网讯 随着兰溪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不断推进,覆盖广大农村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受农村客运班线现有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因素......

    万团城乡公交一体化解说词

    万合集团城乡客运一体化汇报片解说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成为客运行业的发展方向。自2004年以来,万合集团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按照交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