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从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出发,结合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要求,对高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做了较详细的探讨,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在涉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提出了学校体育的工作方向,特别明确“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中央的重大综合性文件中能如此明确具体地对学校体育提出要求,应该属于首次。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也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国家对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殷切希望。有了目标,有了任务,现在就看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教研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去行动。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对策分析,旨在为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目标指向单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在课上教师不停地讲解、示范、纠错,教学目标即传授动作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只要学生会了就行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方法、个性心理发展等“隐性”素质的培养。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而不是只会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善于创新也不敢创新的知识型人才。这种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禁锢了学生创性和他新能力的发挥,显然不符合现形势下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2.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时数都在减少。本科院校原来开设3年的体育课现在只开设2年;高职院校原来开设2年体育课,现在改为只开设1年,教学时数严重不足。由于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安排又多而不精,其结果是顾此失彼,学生疲于应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哪来的自主学习空间,更谈不上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于上了几年的体育课却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在体育上形成一技之长,甚至还知道应该如何去锻炼身体,终身体育意识地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3.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现行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是以班为单位,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要求的教学管理形式。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服从安排、听从指挥的纪律性;过分要求在教学中的集体行动。这种单
一、呆板的教学形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紧张有余生动不足。不仅扼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使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另外,课外锻炼本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但是目前不少学校还没有将其纳入体育课程体育系中来,课外锻炼一般由学工部、学生会体育部负责组织,只有参加校外竞赛的代表队才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这种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4.评价体系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定基本上都是采用平时成绩+课堂考核成绩。虽然之间的比例近几年有所调整,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的差异,而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显然对那些由于身体等各方面原因,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构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观念。改变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的,需要通过多方长时间的努力。首先,尽快改变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地位,一些学校的管理者重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轻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重视运动竞赛,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体育学科被边缘化。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还常常受到不公正对待,同工不同酬,体育课时要打折计算。这些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评定标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目前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有了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唯独体育课在教学质量评定时,意见不统一,只有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评定标准,才能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2.优化组织形式。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两个途径。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调整教育教学的时空,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教学内容与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相衔接,使高校的“教”和社会的“需”形成互动,采用“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
2.1实行分班、分层、分组教学。从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入手,打破单班课堂教学模式,把单一教师上课变为多位教师上课。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及教师专业特点,分成多个小组,学生按专业或相近专业在同一时间同时上课,这样就可以把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实行分项分层教学。
2.2有效设置课外锻炼方式。把体育教师按专业进行归口,组织指导课外俱乐部、训练队,每位体育教师都有带队任务,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训练场地、训练时间的统筹安排选择恰当的课外锻炼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衔接。
2.3丰富课外竞赛模式。协助校学工部、学生会体育部,经常性地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只要有比赛就有输赢,就有排名,就容易上瘾,这是健康的上瘾,而且也是体育锻炼兴趣与运动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尊重对手,平和面对输赢,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将学生参加课外锻炼、体育竞赛的表现记入平时成绩,结合学生课内体育教学的考核成绩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判,成为最终体育课成绩。同时,学校还应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各种评先评优挂勾,将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三、结论
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符合高校体育的特点,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它是解决体育课与课外锻炼脱节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职业技能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原有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养老护理人才规格需求,不断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和创新。文章主要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和创新内容、实施成效进行了研究探讨,希望借此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创新。
【关键词】高职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04-02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背景
2012年6月至今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大量调研、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规格。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养老护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加快专业建设步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据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标准,在巩固示范院校专业建设成果基础上,开发新的专业标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意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指导思想,即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养老护理人才能力素质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可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主导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在教学中主要起着启发、引导、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合作学习,实现由“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使学生适合企业需求,具有养老护理一线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老年服务与管理主要对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和成绩评定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以满足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需要。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创新的核心。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对养老机构护理与管理岗位(群)、工作任务、能力素质进行职业能力目标分析,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结合,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研究开发核心课程的学习领域,并形成课程体系(见表1)。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更加科学、规范、专业和实用,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适应性均得以提升。
(二)创新专业标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原有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基础课、理论课比重过大。在新的专业标准和教学模式中我们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内容紧扣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要求,体现实用性、综合性。从养老护理职业工作过程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专业核心课程以过程性知识(实践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知识点,学生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完成工作过程等来学习相关知识,达到学做相融。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由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转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转变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学中可以通过老年护理情景模拟、护理技术实练实操,在学中做、在做中练,逐渐积累以来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教师优选教学项目,精心设计实施教学方案
教师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条件,优选教学项目,在开课前精心准备、设计教学方案(包括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单元设计方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等)并实施。
(五)改造实践教学平台,创新一体化教学场所
围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力培养核心,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扩建改造。在实践教学体系上,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作用,将理论课程向多功能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实训室和一体化实训基地转换,设计真实养护工作环境,布置真实养护工作任务,创建一个手脑并用的学习情境。在实践教学中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与岗位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表现为将学历文凭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素质与岗位能力素质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力、社会服务能力。
(六)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为使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学院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理论素质高、职业技术过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专兼结合教师团队。
学院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具有医护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做老年护理专职教师来加强师资力量;通过安排教师到养老机构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等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七)推进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组织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我们组织专业资深教师研究“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编写。目前许多高职教材缺乏高职专业特色与要求,缺少规划、内容陈旧、或基础理论分量过重、不具备实用性,对高职人才培养不利。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就是在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情况下,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知识总量不变”条件下,改变“知识的排序方式”,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结构优化、内容序化和知识细化”,对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效裁剪和深度挖掘[1]。
(八)创新“学做训考”考核方式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大课程考核改革的力度,创新一体化教学考核方案,增强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减少纯理论性考核的比重,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将“教学做”、“演练检”、“讲训考”融为一体,具体地说“教演讲”要与“学做、练训”联结起来,教中学,演中练、讲中训;同时“教演讲”、“学做、练训”要与“检考”结合起来[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能满足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参与度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本领过硬,是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宋苗苗,杨坤平.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与实践.福建电脑[J].2011(7):197.[2]张小红.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学理论[J].2013(11):261-262.
第三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实施背景
过去的理论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实践就是实践,分的很清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动手就是实践课,不动手就是理论课。导致学生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对实践课程又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持而掌握的不好。这样的教学模式历经多年的验证,效果并不好。尤其体现在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的反馈意见最多的就是,学生从学校出来后,什么都不会,根本就不能直接上岗,要上岗就要经过企业的就业培训。教师的教学易于完成,学生就兴趣缺失了。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按照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出发,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我校在几年前就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面开始探索,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之初,理实一体化教学已在我校的重点专业中得到实施。二.主要目标
2012年我校作为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我们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在现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内涵上进行深入思考,在实践上加大探索,使一体化教学从重点专业辐射到全校各个专业,并使之成为我校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力争到项目建设期结束,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课程基本实现一体化教学,其他专业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达到80%以上,并形成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三.实施过程
我们认为,“有教无类”、“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校依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内涵要求,以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以课程标准对接企业人才标准、以专业实训技能对接企业生产,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并按照岗位所需,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教学、学习、操作、考核、评价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
实施一体化教学以前,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通过苍白的语言描述来传授知识,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而这种抽象的不直观的理论讲解恰恰最易导致学生厌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此类教学也最为反感。课堂上也经常看到学生睡觉或玩手机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以及课堂质量。通过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后,教学场所由教室搬到实训室或工厂车间,以具体项目或课题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由于采用了学生易于理解、直白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因此老师的教学热情也被激发了,学生自觉性也被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2.学习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听课、课下写作业的传统学习方式。在一体化教学场所,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如在减速器的拆装课堂上,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有记录员、有检验员、有计时员等具体的分工。每位同学的任务不是固定不变的,大家在组长的组织下,轮流拆装减速器、轮流记录和计时,这样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在机械类专业上,每位同学一个设备,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并且由专门负责检验的同学完成检验。一体化教学后,学习的内容没有变,学习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要自己动手来完成,一改过去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在下边作为旁观的形式和心态,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变过去的教师“使学生”为“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开始频繁的向老师提问题的,一些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还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协助同学完成实训任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打闹,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也不复存在。3.操作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操作。教师每个实训项目都要演示操作,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以具体的项目或生产任务为载体,教师布置课题任务,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己会能动性的学习和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为完成此任务,我都要学习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学会哪些技能。学生在以任务为中心的前提下,主动的学习知识与技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如:我校与宝鸡强劲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学生为企业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包括精密的型腔、壳体、轴类、板件等。这些都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完成的,不仅锻炼了学生,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4.考核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以项目或模块等为单元,每学完一个模块或项目,对学生实时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以过程随机抽查考核为主要形式,强调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式和多层标准,考核以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重视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考核。改变原来以期中、期末考核为主的方式为过程性考核与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还以企业需求和规范为引导,在操作技能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考核,突出专业素养,为学校向企业顺利过渡奠定基础。每学期末,实行笔试、操作考核相结合,不仅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实践动手能力。其中笔试、操作考试各占一定比例,再加上平时过程性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总评成绩。5.评价
我们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标准,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将企业质量标准引入教学评价中,完善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制订学生评教体系,由学生对一体化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在一体化课程班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每一学期末,我们组织学生给每一位任课教师评教,并组织学生对教师评价打分。既评价学生,也评价教师。
学校还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建立试题库,实施证书考核评价机制。学校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标准的规定,通过一体化教学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采取实习与考证直接挂钩的方法强化技能培训,比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就以考证的相关内容作为实训内容进行训练,使学生在结束实习的同时也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条件保障
(一)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实训设备
由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场所从原来的普通教室变化为具备一体化教学条件的实验实训室,所以首先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舍得大力改善实训条件,就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而言,先后购买两台数控铣削设备,及其他各类实训设备,对实训室环境做了很大的改善,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打造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有足够的“双师型”的教师,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打造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政策鼓励:凡是进修高一级学历的教师,学费全额报销,研究生学历还提供相应的补贴;设立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评聘制度。对于发表论文和编写教材的教师,学校每进行奖励,鼓励教师钻研业务,研究专业。鼓励教师下企业培训,并且提供一系列的条件优惠。
(2)积极推荐培训:为促使教师成长,定期出资鼓励教师外出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专业教师已全部经过国家级骨干教师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个别教师参加过出国培训。
(3)全方位培养:采取的措施有:采用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使老师实践能力整体稳步提高;鼓励老师开展动手制作,各教师每学年完成一项与专业相关的创新作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师,每学期定时定期由企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也会下企业锻炼,各教师要完成技能测试与考核要求,由校级领导监督与评价。积极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引导老师重视实践技能,自我提高实践技能,并对获奖教师进行奖励。(4)采取“从企业引进,在校内培训”的策略。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5)岗位轮换,让教师均衡发展。我校每学期将部分理论课老师和实训课老师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换,让老师适应多种教学环境,使教理论的老师和教实训的老师在轮岗中弥补自身的缺陷,做到自身整体协调发展。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按照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将课程按照基础能力入门、基础能力提升、专业能力入门、专业能力提升、拓展能力五个层次递进构建教学层次,将专业能力培养分解到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和职业素质教育与训练等模块或项目中,形成具体的行动对象。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
(四)合理组织教学进程,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时
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载体是任务或项目,采用常规的90分钟两节课的教学已不能适应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组织上通常按半天或一天为教学单元来组织教学。由于采用这样的方式后,对基础课的时间形成冲击,所以,整个学校统筹考虑,最后形成了每个班一周安排至少2天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其余文化基础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由教务科统一协调,这样以来全校的教学组织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五.成果和收获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全校各专业普遍展开
目前,一体化教学已经从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到了全校各个专业,全校一体化课程占到了专业课程总数的80%以上。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彻底改善了教学状况
由于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都分配了专门的教学场地,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讲述理论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借助实训设备演示或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学生学习理论既可以听,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通过这种直观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加深了,实践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释放出来了。
3.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后,学校教学质量有了飞跃
我校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在全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种一等奖11人次。六.影响与评价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经过我校的大力实践,已在省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得到教育部相关专家的肯定。我校经常性的迎接其他各县区的职业教育同行来我校参观交流,我校的一体化教学的推进,与同行的教师、领导座谈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
这种教学改革的成效也是显著的,尤其在学生的技能掌握上,学生毕业后都能顺利的考取中等职业资格,就业后,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工人身份,承担工厂的生产任务,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从学生及企业的交流回访来看,我们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成功的。七.体会与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对学校的办学成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到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制约,教学成本大幅度增加,对学校的办学经费提出了考验。但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学到真本领。因此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坚持做下去,并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对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学校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第四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高建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实践时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理论上找到解决答案,突出了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就笔者所在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学生的就业和社会需求,突出以技能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训力度。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例,实施 “完全一体化”(即: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教学试点。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了“逆向法”。两个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再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部分有代表性企业专家的意见;对毕业生将要就职的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众多知识点和技能点,再进行分类、归纳、提炼、综合、整合成若干个能力模块,按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实践组合。将实验、实训、技能等级鉴定等充分融入各门课程,这种逆向思维的办法能够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准对性。
二、教学内容
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内容改革,而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实施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背景载体的工学结合行动导向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源”于企业,结果也“用”于企业;课程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企业化;既重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了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使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三、教学组织
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求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过程组织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偏好,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题性质而不同。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把握不够的现象,因此在每个课题最后环节,教师总结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完成其教学任务,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可结合课程实际情况选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小组汇报法”等方法合理安排每个课题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多元化教学。
行为引导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实用、好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专业能力、驾驭能力都要比传统教学更高、更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不定性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得教学任务就是生产任务,教学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真正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由于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五、教学条件
一体化教学要求具备一体化的教师、一体化的教材和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组织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一体化教材也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要求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一人一岗。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给学生提供以充足的实训材料、时间和岗位。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途径,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消耗问题,而且使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紧跟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学生获得学习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教师获得学习反馈,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所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学生的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总评等。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考核。“全员”就是全体学生均参与考核,人人都是考核者,人人都是被考核者,保证了评分的公平、公正。“全方位”就是考核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参与度与态度、团队协作、任务完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创新能力。“全过程”就是把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每一个实训环节都进行评估与考核,课程的成绩是所有评估与打分的总和,各个环节的考核所占比例由任课教师把握。
七、总结
通过两年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教学质量、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随着师资、教材、教学场所和教学途径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精选)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
1主要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使学生具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工作的经验,使学生走出学校就能投入岗位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使教学组织形式向在专业化理实一体教室和实习医院进行的转变;使教师向综合能力强的行为引导型转变,使教学手段向“网络化、现代化”转变。
2条件保障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设定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从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师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从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实施中应具备的条件如下。第一,教材内容的修订。现行的教材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编写,无法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求。结合学生的现状,行业专家的意见,本课程组经过研究编写了新的课程标准,将本课程划为八大模块,21个护理项目和62个工作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每个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知识点的目标。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备硬件。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教学设备、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合二为一。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理实结合运用自如的教材分析能力及引导和总结能力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要求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综合素质。于是学校选派了专业教师进修学习,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进行医院顶岗锻炼;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的技能竞赛,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使教学与临床接轨,教师能胜任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3实施过程
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3.1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基础,课程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教材以任务为驱动,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将理论融入到操作中,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参考材料。
3.2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任务十七:静脉输液法为例,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划分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3~4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学习目标开班会,明确学习任务,由教师带领到附属医院见习,见习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通过见习,各小组讨论综合、教师指导得出最终的工作任务。第二,任务实施:学生通过见习对工作任务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在学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仿真静脉输液仪器上操作,亲身体会临床操作过程。第三,理论讲解及示教: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教师示教静脉输液操作。第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教师巡回指导。第五,完成任务的评价:当堂进行课程测评,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操作顺序操作。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3.3积极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建设一支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培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形成理实一体化课堂引导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了“334评价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内容上,由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以及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比例为3︰3︰4。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我们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4主要成效
我校从2011年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连贯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中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在省级及国家级的护理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学生就业形势见好。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所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这两年,我们也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中专护生实习时能很快地学会临床带教老师教授的技能操作,许多学生在医院实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毕业生遍布山西省的大大小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养老院等,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5体会与思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改革创新,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教学资源不足,学生数量多,实验室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教学医院离校区较远,学生的见习不方便。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校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就业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