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

时间:2019-05-15 07:2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

第一篇: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专业价值观

一、建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实务性、操作性较强。它不仅限于在理论上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而且注重把理想付诸行动,服务社会与人群,用自身的行动创造和谐与美好社会。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都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学时才能毕业,一般来说本科生要有800学时的实践时间,专科学生要修满400-600学时的实践课。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肇始于20世纪初叶,50年代初期中断,恢复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断的时间较长,加之我国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国情不同,在西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都已发展的非常成熟。他们有许多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有许多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服务其中,形成了一套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机构均建立了督导制度,大学生进入机构实习,就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督导员的带、帮、教。但在我国大陆,还没有这样的制度,也没有这样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总之,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践教学体系便是其中之一,因此,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身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更合格的社工专业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很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环节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现有社会工作机构并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要求。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青少年事务等社会工作是为民政、工会、青年团、妇联、街道等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组织所承担。在这些部门和团体中,主要是事务性、管理性的工作,并未发展出专业的服务。许多高校虽然和一些街道、社区、福利院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但是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实习中,并不能真正到位,学生到实习基地无非是被当作打字员、跑腿员,根本得不到任何专业指导;许多机构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单位指派的任务,根本无力拓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和众多机构合作过程中,对学生专业性的技能提高根本没有帮助。即使如此,现有机构也根本无法容纳众多学生的实习;同时,由于没有合作的惯例,各机构根本没有与大学专业教育合作的意识。于是,学生到机构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也失去了与机构合作的积极性。2.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在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都是理论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很小。即使开设了一些方法类的课程,也大都以理论教学的方式完成,比如课堂上的模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手段。(2)实验室的建设和利用不够充分,缺乏实训的保障。社会工作实验室是训练学生的特定场所,也只有在实验室的特定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进行模拟扮演、示范、总结。但是,目前不少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甚至没有建设实验室,或者实验室条件一般,很少利用。(3)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检验。实习基地是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直接面对社会、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场所。

三、构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一)修订和完善课程设置

由于我国现有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之间互相模仿和借鉴,缺乏创新性,导致了大多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典型表现就是理论教学太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实践。

笔者认为,就目前的专业实践情况来看,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分为四大模块:(1)理论部分: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等,学习这些理论的目的是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在理论和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开展实务;(2)方法部分: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等,这些方法及其技巧都是社会工作的核心;(3)实务部分:包括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实务领域尤其是弱势群体;(4)社会实践部分:包括社会调查及撰写调查报告、专业考察、专业实习、学术研究、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不难看出,(2)、(3)、(4)等三个模块均属于实践教学体系或者含有实践教学内容,据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约占60%。(二)将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习相结合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开设了各种专门的方法课(目前主要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及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的课,如“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在讲授这些课时,教师要介绍许多方法和技巧,每一种方法和技巧都体现在工作者和案主互动的过程中,从工作者脸上的表情、身体姿势等肢体语言到语调的高低、与案主座位的距离等,这个活生生的动态过程,仅靠教师口头讲解,不仅无法全部表达出来,而且由于语言的“稍纵即逝”性,学生也根本无法全面地理解、吸收,它需要教师示范,学生参与,需要在模拟实践中去学习、领会。实际上,无论是个案工作还是小组工作,工作者与案主、案主与案主之间即使是坐的位置不同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从而影响服务质量。而在教室里,我们的位置安排几乎只能有一种形式,不仅如此,由于没有单面镜的隔离,出来表演的学生常常一时进入不了角色,即便学生的模拟表演十分到位,由于表演过程是一次性的,观看的学生很难捕捉住他们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这也不利于学生讨论、评判案例,从中获得教益。如果有了实验室,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就有可能比较容易地进入一种模拟的临床情景中,这有利于他们心理上尽快地进入角色所要求的状态。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自己作为一个工作者或受助者的心理、感受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助人过程双方复杂的互动过程的体会和理解,有助于专业意识的提高。扮演期间,天花板上的几个摄像机镜头会从不同角度摄下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事后,扮演者可以通过录像看到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而坐在观摩室里的学生被要求仔细观察,写出观察记录和评论,最后,扮演者和观摩者以录像(可以不断回放)为依据,坦诚地分享、交流各自的体会、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扮演者之间、扮演者和观摩者之间还可互换角色扮演,加深对作为“工作者”和“受助者”不同角色的体会和领悟。“米拉斯(Milas, M.D.1964)、巴克克(Bunkekr, D.R.1963)和爱丽斯(J.A.Ellis,1978)等许多人的研究证明,实验室的培训特别适合于自我省觉、态度之改变和人际沟通及技巧训练方面。“所以,笔者认为凡是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系科都应该建立实验室,一时条件不具备建立专业实验室的,也要尽可能提供桌椅能方便移动、布置便于角色扮演的空间,这样,但凡讲到案例、方法、技巧,需要模拟操作的课,便可以放到实验室或准实验室去上。对典型案例,从接案前的准备到接案和评估,从制订计划到结案全程录像,然后放给学生看,供学生讨论、评判,从中学习、领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然后再模拟实践,不断反复,直至达到基本要求为止。由于录像可以重播,这也为下一届同学模拟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减少了一些重复劳动,同时,通过不断评估以前的模拟实践还可提高教学实践和角色扮演水平。另外,社会工作实验室在暑假或其他教学不用的间隙,还可作为面向社区,服务于真正案主的工作场所。其对社会工作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意义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它为教学、研究人员乃至学生大量接触真正的案主提供了一个场所,可以丰富教研人员和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不断提高师生的水平。二是服务社区,本身体现了教学面向社会需要的要求。教研人员从社会服务中及时了解社会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理念,使教学、研究与社会需要的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使专业发展与社会需要同步,永葆专业活力。三是面向社区的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在我国社会工作尚未完全专业化、职业化的情况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得到良好专业服务的人都是一个宣传员,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综上言之,社会工作是一种建立在“以案主为中心”,尊重案主的尊严和价值、维护案主权益的价值理念之上的专业助人活动,它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基于专业理念的各种助人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服务是工作者和案主的互动过程,这一专业特色也决定了社会工作教学除了理论学习外,只有不断示范、模拟实践,反复观摩、讨论、评判,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会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

中国社会工作教学本土化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国社会的需求还不太了解。而作为社会工作者要开展社会工作,必须要对社会的需求,对本地居民的需求有很好的了解,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项目和服务。否则,脱离需求之外的服务是社会的浪费。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对本辖区的各种需求做调查,所以要将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状况和各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接触社会和根据需要开展服务,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社会调查可以和一些社区联系,比如说调查某个社区各种人群的需求,调查人们对现有社会工作和服务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现有的各种服务是否适合本地区情况,等等。这是社会工作在中国大地上生根的前提,当代中国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的社会工作毕业生。(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实验室进行教学:在建立实验室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模拟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们在一个比较逼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2.影视教学:传播媒介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影视是大多数大学生喜欢接触的介质之一,无论是娱乐性的还是教育性的都被广泛接受。而从社会学“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影视创作与拍摄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特别是进行专业理念与技巧的训练,效果很明显。如《何必有我》、《暖春》、《我是山姆》、《跨越边界》、《刮莎》、《癫老正传》等艺术创作,中央电视台12频道的《心理访谈》,都是学生领悟、反思并开展讨论的好素材。(五)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拥有校内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应建立并完善校内社工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应开拓学校、社区、医院、企业等各种实践基地,为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实践教学方式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更稳定的实践场所,保证实践教学方式的顺利运用。选择实习机构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学校要对实习场所进行选择,以具备较完善的设备设施、对社工专业人员认同度高的,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迫切愿望的场所作为选择对象;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双方的责任,协调合作双方的利益。③注意培训指导老师;④搞好社区居民关系及提高与机构人员合作度。

和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习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习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社工素质的窗口,往往学生在单位表现好,会促使一批与其接触的人改变对社工的看法而接纳社工,而且这也成为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4,5,6).[2]史铁尔.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J].社会工作,2007,(4)下.[3]刘斌志.香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9).[4]徐明心,何会成(合著).社会工作督导:理论、实践与反思[M].香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2003.[5]库少雄(著).社会工作实习[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赵秀哲:安阳工学院)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讲解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一般都是围绕某某“主题”进行教学活动的,活动“主题”一般都是由“问题”转化来的。“问题”是如何转化为“主题”的,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问题”是要通过:“选择问题”——“确定主题”的两个基本环节才能转化为“主题”。

一、“选择问题”是“确定主题”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按照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发现问题”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在教师在的指导下会发现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什么样的“问题”都有。面对这种情况,把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活动“主题”进行研究活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规律,必然面临一个在所有“问题”中选择一个首先要研究的“问题”的任务,“选择问题”是在教师个体或集体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在发现的所有问题中选择一个首先需要研究问题的过程。选择问题是对发现的各种问题用某种标准和方法进行比较,是研究各种问题之间关系的过程,是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排队,是为了“确定主题”提供依据。

所以,“选择问题”是“确定主题”的基本前提。

二、“确定主题”是实现“问题”向“主题”转化的关键

在进行完“选择问题”的研究活动后,已经把“发现问题”研究活动中发现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分类排队,选择了首先要研究的“问题”,这个首先要进行研究的“问题”是否就可以直接作为活动“主题”呢?把“问题”直接当多活动“主题”的大有人在,这我们可以在网上随便就能查到;也有的教师在探讨“问题”向“主题”(“课题”的转化问题,比如《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5期郑晓萍在《从“问题”到“课题”》一文中认为,要经过“加工问题”(完善问题的陈述;对问题归类后确定课题。

1、完善问题的陈述。教师指出课题陈述的一般规则:(1问题的陈述必须能为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焦点和方向,人们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到你所要研究的焦点是什么,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2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3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的形式。例,原陈述:水质对鱼类的影响

再陈述:不同水质对鲫鱼影响的实验研究(使研究内容集中化 问题式的陈述:不同水质是如何影响鲫鱼的? 在课题的陈述中,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根据有关学者的建议,常见课题在名称中应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如“不同水质对鲫鱼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是鲫鱼,研究问题是不同水质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但对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没必要提这么高的要求,只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研究方向就可以了。

技能学习从模仿开始,学生通过模仿明确了陈述要求,经过讨论,对以上的问题形成了如下的陈述格式:(1×××对×××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农药对柑桔糖分的影响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N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白鼠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不同花土配制及功效的实验研究。

(2我看×××(×××面面观(×××之我见(关于×××的思考(×××探讨(×××的分析

我看白色污染森林作用面面观果树嫁接之我见关于近视眼不断增多的思考臭氧产生的原因探讨杂交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3浅谈×××(对×××的几点看法(关于×××的几点认识

浅谈右脑的开发对植物应激性几点看法关于核辐射对生物影响的几点认识关于雪崩成因的几点

认识

(4关于×××的研究综述 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5×××与×××

农药与病虫害黑发与白发手臂的顺转与逆转(6×××调查研究

本地大气污染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7×××的测定

尿液中尿素含量的测定人类血型的测定(8×××如何×××

蚂蚁如何建巢蜻蜓幼虫如何发育(9×××研究

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茉莉花香的来源研究一般草药的辨识与功效研究人体内寄生虫的种类与危害性研究

(10×××的培植

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11×××的设计 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

2、对问题归类。

陈述了问题的名称后,我们就对问题进行归类,因为这将有利于确定哪些题目能转化成研究题目以及转化成怎样的题目,归类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着手:(1从课题的研究内容归类,有: 事实性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森林作用面面观;关于人体内寄生虫的种类与危害姓研究等。

分析性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关于近视眼不断增多的思考;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应用性问题: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如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

(2从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类,有: 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如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综述;关于核辐射对生物影响的几点认识。

社会调查类:通过调查法获取信息,如本地大气污染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以观察法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蚂蚁如何建巢;蜻蜓幼虫如何发育。

参观访谈类:以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如我看白色污染。

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如小白鼠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创新设计类:根据所学知识和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创新设计,如鞋的除臭装置的设计;木耳菜食用与欣赏分型培植。

说明了以上的分类项目后,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大致明白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当然有的问题的分类可能不是很单一,比较综合,如“前溪河水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方法就包含:文献资料的查阅、水质测定的实验研究、两岸居民的调查、市环保局防疫站的访谈、解决对策的设计等,虽然在分类时很难有定论,但分类毕竟只是研究前的一种分析,借助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着手点以及问题解决的多向性,只要课题有可行性,是不影响其后续研究进行的。”

但是,我这里所说的“确定主题”的含义和其他人的做法是不同的。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关于“确定主题”的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选择的首先要研究的某一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的过程,这里的主题实质上就是学生要研究的课题。确定主题就是对所选择的问题的答案的一种猜测,是一种假说。

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如果是初中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经过学习什么是“主题”、“确定主题”、“课题”、“解说”的概念后,了解“主题”的基本标准,再经过论证后才能最后确定主题。如果是小学生,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猜测“问题”的答案后,经过讨论就可以确定主题了。

经过这样的“确定主题”的过程,“问题”才真正实现了向“主题”(课题的转化,实现了这样的转化的教学才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所以,“确定主题”是实现“问题”向“主题”转化的关键,同时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标志之一。

第三篇:《老年机构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讲解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老形势的严峻性、切实感受老年人的现状及需求、体验老年社会工作在为老服务中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走出书本、课堂,通过实践教学提高自身能力。比如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

(三)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高对养老现实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四)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通过实践教学及科研工作为社会服务。

二、《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方式

拟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有组织的和自发相结合。

(一)体验生活:

1.事先联系好某养老机构,老师负责带队活动。具体内容可以是闲聊、沟通,力所能及的服务。了解养老院的状况、老人的状况等。

2.自发活动:随时和身边的老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到老人集聚的场所,观察或询问他们的生活。

(二)社会调查

针对一些养老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对养老机构(包括民办和公办)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居民对养老问题的看法,是不是愿意进养老院、是不是愿意和儿女同住、对锻炼的看法、对吃穿的态度等。

(三)实践小组

具体的运行办法可以由课堂和机构联手,寻找那些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老人,之后由实践小组协助老人解决困难。

(四)辩论会

确立一定的命题,有所准备,然后进行辩论。比如进养老院与否的问题。老年人是否再婚的问题等。

(五)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的话题围绕养老进行。从生活中的养老现状入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专业讲座

请社会上有老人工作经验的人员来学校进行经验传授。可以是养老院的同志,也可以是民政局或居委会的同志。最好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七)案例分析

寻找一些经典的案例,或者是从已有文献中查找。让同学们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评估、设定方案。

(八)拟剧扮演

这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因为需要事先的编、导,才能最终进行角色的扮演。并且要结合专业,让理论渗入表演当中。

三、具体的时间安排

每周四(机构实践、体验生活、机构调查、实践小组)是需要外出在机构进行的。其余几项(辩论会、学生交流讨论、专业讲座、案例分析、拟剧扮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校外进行的项目要请示有关部门,再做实施。课堂上能进行的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

总体上一周进行一次明确的实践教学,其他课堂上可以穿插进行

四、预期达到的效果

预期达到的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考察:学生、课程组、社会或机构、专业影响。

(一)学生方面:(1)了解社会养老现状;(2)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及技巧方法的重要性;(3)培养社会责任和使命感;(4)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沟通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自身的品格修养,比如爱心、耐心、同情心等。

(二)课程组方面:(1)检验教学效果,课堂要和现实紧密联系;(2)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3)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寻求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方法,加强授课的深刻性;(4)可以更加接近学生,平等民主的进行教学。

(三)社会或机构:让社会更多的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并认同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原则、技巧和方法,丰富所接触的老年人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活力。也可以对机构人员有所帮助。

(四)专业影响:通过实践扩大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为专业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

五、小组纪律

1、学生严格执行机构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如果有疑问,先请示机构管理部门和学院老师,协商解决。

2、如果学生周四不能去机构,学生执行双请假制度,但原则上不准请假;

3、学生必须按时上下机构班车。

4、学生不得提前结束实践活动或提前返校。

5、实践完毕后,学生需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机构观察报告;一份是学生实习工作情况报告。

以上事宜若有不妥之处,再议。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

2016.3.15

第四篇: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2015年12月04日 08:33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作者:古学斌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摘要:社会工作实践研究(practice research)是针对社会工作各种实践所做的研究。内容可以涵盖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映对话、社会工作的一切实务和服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然后阐明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本质和定位;最后在详细概述实践研究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表明了实践研究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所创建的知识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标,它的研究也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focuses on researching all kind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including social work practice teaching,practitioner self-inquiry,and also social work services.In this article,first the dilemma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in China will be analyzed;then the nature and position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will be clarified;finally the procedure of practice research will be introduced.Inshort,the author intends to argue that as social work is a practice-oriented discipline,the creation of social work knowledge is for achieving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goal and its research is practical and practice-oriented.关键词:实践研究/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本质 practice research/social work research/nature of social work

作者简介:古学斌,男,香港理工大学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英文国际期刊《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执行编辑,主要从事弱势群体和参与式行动研究,香港 999077

对于英文的practice research,有学者翻译成实务研究,也有学者翻译成实践研究,经过几番思量之后,笔者决定选取“实践研究”。原因是“实务”在社工界通常被理解为所开展的服务,practice research恐怕指的不单是对服务开展的研究;相反“实践”比较宽广地涵盖了社会工作一切的践行,包含了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映对话、当然也包含了社会工作的一切实践行动。也有学者把实践研究看成是行动研究的一种。

一、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困境

为何要在中国介绍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主要是基于笔者这些年的一些观察。从2001年开始有幸参与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陪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成长已经接近14年。中国社会工作的快速成长的确是让国内外同仁都欣喜不已,然而,也碰见学术的困境与瓶颈。近年来不断听到社会工作学科里外各种对社会工作专业学术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学者眼中,社会工作常常被视为缺乏学术和理论水平的学科,认为社工只会做、不会写;对于社会工作内部而言,似乎也认定自己水平不够,常常觉得书写那些关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文章难以登学术大雅之堂。多次与社会工作年轻学者交流,鼓励他们进入实践。虽然他们皆很认同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重量,但接着又很坦诚地道出两大难处:一是做实践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二是关于实践的东西写不出文章,写出来的东西也很难在社会学或其他社会科学期刊登出。面对学术评鉴和升职的压力,他们放弃实践,转向其它所谓“纯学术”的书写。当然笔者很能体会社会工作年轻学者们的心境,但笔者觉得第二个难处实际上是他们对于学术研究或社会工作实践与行动研究的误解。笔者并不完全否定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但希望社会工作同仁能够辨识自身学科专业的特性,其知识的本质和研究取向跟其他社会科学的分野,这样才能摆脱学科的学术困境,建立自身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树立学科的自信。

实务研究在近些年来也备受实用/实践取向(practice oriented)的学科和关注行动(action oriented)的学者所重视和采纳,这跟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主流实证研究的不满有关。首先,我们发现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或者称为实务工作者practitioners)觉察学术界生产知识的研究工作通常是由拥有研究技能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垄断占据,研究者和实践的行动者是割裂的,学术研究生产出来的知识与实务界也是脱离的,其知识的生产并不能帮助实务界的实际工作;另外,政策制定者(policy maker)也发现传统的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并未能为政策带来实质性的建议。所以大家开始寻找另一种能够指导实践和政策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在国外(包括我国香港等地区),随着政府拨款制度的改变以及经费来源的变化,许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需要更多地对自身服务进行评估,从而证明自身服务的有效性;也需要对服务经验进行累积和总结,从而建构指导下阶段服务的实用知识;同时需要对捐款人和服务对象负责,自我的研究也显得很重要。

是故,学术内部不少具有反思力和批判精神的学者开始提倡学术转向,他们致力寻求与实践接连的研究方法,希望研究的产出能够对政策提出实质性建议,能够为实践和行动带来指导意义,甚至希望我们的知识活动(包括研究本身)能够更好地改善现有的实践,从而更好地服务在地社区和民众。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本质与定位

对笔者而言,社会工作研究的转向是必然的。如果社会工作不转向,将面对内在矛盾,无法自我调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其研究并非纯粹只是为了研究而做研究,理论建构而建构理论,而是为了实践而研究。这正是社会工作知识的本质,与其他学科分别之处。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目标主要是理解社会、描述社会现象以及解释社会的运作、社会问题形成背后的原因。虽然社会工作也同样从事这样的研究,但社会工作会更进一步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譬如社会工作研究农村贫困问题,并不只理解农村贫困现象、解释贫困形成的原因而已,它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贫困的根源之后,更进一步寻找消除农村贫困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社会工作的特性,笔者定义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第一,研究者是在其专业角色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研究,是为了改善实务工作和更有效地专业实践而做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投身观察其他行动者的社会实践。第二,社会工作是有浓厚价值介入取向的专业学科,实践研究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研究的过程,探究介入和改变社会的方法,从而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系统,打破社会压迫、消除社会不平等、促成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这两个目标都与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相吻合,像国际社会工作人员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在2005年颁布的社会工作定义中清楚指出:“人权及社会公义原则是社会工作的基石。”又像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cial Work)的网页也清晰地表述了社会工作的内涵,那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倡导社会变革、促进有关人类关系的问题解决并推动人们的增权和解放以增进福祉„„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原则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社会工作源自于人道和民主的理念,其价值观立足于对所有人的平等、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诞生以来,社会工作一直关注于满足人类需要及发展人类潜能。人权与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行动的动力与依据。社会工作与弱势人群团结一致,力求缓解贫困以及解放易受伤害的与被压迫的人,以提升社会的包容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体现在全国性与国际性的专业伦理守则中。”2014年世界社工联合大会于7月6日至7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对社会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义,依然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基于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和本土化知识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使人们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挑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我们所创建的知识也是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目标,社会工作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它的研究也是有实用和实践取向的。

三、何为实践研究

当笔者在中国内地开始介绍实践研究的时候,很多人听完后还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实践研究。皆因许多学者和实务界的人员(也包括社会工作者)深受实证主义研究影响,常常无法摆脱对于研究的固有理解,他们还是习惯地用实务VS研究二元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实践研究。于是他们都会提问:实践研究是学术研究吗?实践研究跟我们社工在做的实务有何分别?我们所做的实务算是实践研究吗?

实践研究在社会工作内部并没有一个共识,依然没有特别清晰界定,正如Pain在回顾实践研究时谈到的一样:“尽管研究实践很多年(Gibbons 2001)[1],争论于此,然而对于实践研究包括什么,它的外延边界是什么仍然缺乏共识,而且对于它的范式、方法、合作、伦理仍然存在不断地争论”(Pain 2008:1)[2]。按照英国学者Fook的说法,一般而言,“实践研究”指的是那些直接关于社工实践或对社工实践有贡献的研究(1996)。[3]然而,Fook也认为这个定义也不是毫无异议的。我们依然需要问:实践和研究是怎么定义的?为何要做这样的研究?背后的知识论和方法是什么?谁来做实践研究?等。这些问题对不同的研究者是有不同涵义的(Uggerhoj,2008)。①

2008年在英国举办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会议,大家达成初步共识并梳理了一个称为The Salisbury Statement(索尔兹伯里声明),定义实践研究一些重要内涵:“实践研究包含对实践的好奇。它是关于如何寻找有效的助人方法;它也是关于如何通过对实践的研究挑战现有问题的实践,以及依据我们在实践中亲身的经历发展出新的知识和想法。大家公认实践研究最佳的方式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协同,以致彼此可以互相学习。这是一种建构专业知识的整合的方式,一方面研究者在实践中能更理解实践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培力和实现社会公义。”(2009)②按照个人的领受,简单来说笔者认为实践研究就是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达到“实践亦研究”的合二为一。达到研究(者)即是实践(者)两种身份的结合。做实务并不意味每一个实务者都在做实践研究,或者每个人进行的研究都是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必然是从实践者真实的社会位置进行观察、搜集资料和分析。

然而,这里碰见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在做”。按照Fook(1996)的说法,实践研究一定程度上牵涉两个原先不同世界(实践的世界与研究的世界)之间的协作或合作(collaboration)。根据不同程度的协作关系,我们可以把实践研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隔墙观察的实践研究。那就是研究者根本没有跟实务界发生任何关系,他们并有接触社工实践,只是简单地利用二手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第二种是外来者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取向还是比较接近传统的研究,虽然研究已经来到实践现场对实践进行研究,但是研究者还是在研究别人的实践,从观察者和他人的社会位置进行研究,从而提出评估、总结实务经验、提炼理论。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还是没有真正参与实做。第三种是协同实践研究。那就是研究者对其他实践者或其他实践者的实践进行研究。在过程中,其他实践者不仅只是被研究的对象,也是平等参与研究问题的形成、参与研究资料收集与资料解释的协同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者也参与了部分的实做。但是,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有不同的角色与分工。第四种是实践者研究,那就是实践者对其自我、对自我所处之社会位置、情境、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结构、对自己在某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或实践、以及对自己行动和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所进行的自主研究。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也就是实践者,角色已经很难分开。这种研究的取向也是我们最期待的,但也是最难做到的。笔者基本上是认同第三种和第四种的实践研究。

四、实践研究的关注与行动步骤

因为实践研究有浓厚的实用性关怀,所以通常会提出常见的9个问题:

1.此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有帮助?值得做吗?

2.所采用的实践模式是否有效?是否有帮助?值得做吗?

3.与其他实践方法相比,这种实践模式是否能更好解决这个问题呢?

4.这种成功的干预和处理方式是否需要后期实务工作的跟进呢?

5.这些成功的干预方法是否存在普遍性呢?

6.所采用的这个实践理论好吗?

7.这种实践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实践模式?

8.这个实践理论比其他的好吗?

9.此项研究积累实践知识有作用吗?

实践研究的步骤一般包含基本部分,从实践开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形成的因素、反思当下实践的问题、制定新的行动方案及推动行动、对自己的实践行动进行观察和记录、进一步反思评估推动的实践行动、提出改变和改善的方法、推动新一轮的实践。

一般而言,社会工作实践研究问题的产生是从实践中被实践研究者发现并提出的。譬如在一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实践研究者发现推动这服务有很大的难度,或者发现服务对象对我们的服务很抗拒,此时实践研究者开始问:为何服务对象不欢迎我们的服务呢?为何推动那么困难呢?是我们的服务不能符合他们的需求吗?还是我们的实践模式和方法出问题?

此时,引发实践研究者需要重新去理解我们自身的实践和我们的服务对象,紧接反思我们的实践。当然理解和反思不是抽离于实践脉络,而是不断在实践中与各种实践者互动对话而产生的。过程有不同的手法可以运用,譬如可以用小组的形式与参与的实践者对话、也可以用系统的访谈对实践前期的工作进行评估、也可以整理分析实践者的工作日志等。目标是找出实践过程所碰见困难的根源所在,整理出行动或者进一步介入的方案。

行动部分是实践者自主探究的重要过程,一轮实践行动的展开,需要我们清晰地去规划,什么样的实践理论和模式需要在这一轮的实践中运用?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推动?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和人员配备?有什么样的步骤方案、实践者有足够的能力吗?如何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能力呢?实践过程需要被细致地观察、记录和分析。

实践的行动需要不断被反思,反思与行动形成了一个辩证的过程。我们也不断去总结到底行动带来了什么改变?什么的因素带来改变?介入理论和方法是否有效、有效性在哪?还存在什么问题?困难在哪?下一步行动可以有什么新的实践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什么新的模式?

在实践研究中,研究、行动、反思、评估互相联结,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一个螺旋的周期,并非一线性过程。实践研究的过程反映了实践研究的本质特性,因为实践研究相信实践者是一个受特定情境与社会文化环境限制的实践主体,实践者在行动过程中累积了许多自己的实践原则方面的经验,加上社会文化传承的价值和集体选择,形成了自己也未必清晰的实践理论。这些过往的知识、经验和社会文化价值所引导形成的实践目标、实践方法、实践理论是需要在过程中不断有反省与诘难,培育出改变的勇气和能力。这过程是动态的,研究、行动、评估、反思批判如绳索般紧密联结、交互作用。评估和反思批判扮演重要角色,没有这环节,将无法衡量研究的进展或重新定义问题,甚至会做出错误的结论,出现行动盲点。

实践研究是以一种新的知识尤其是与实践相关的知识为特点,其挑战了传统对于知识生产的理解。简言之,实践研究是以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解决问题为优先考虑的。这样,研究就被具体的实用性关怀所指导,而不是研究者随意的选择。因此,实践研究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更多的是为了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纯粹为了产生新的知识而推动的。

实践研究,对于前行中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时,它也是不同观点、利益和需求的聚集,复杂性和困境与生俱来地存在于实践研究的合作和协作之中,且对实践和研究都是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不能单从实践或者研究某一方面来获得,而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发展的。

如果实践研究被包含在社会公众知识生产和实践中,它必须要成为实践过程的一部分,也必须要成为社会工作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不再是袖手旁观,或者是在资料收集和分析完成后就不再与实践者合作。反而,社会工作研究者必须为实践者提供有用的知识。比如说,它必须要用新的社会工作方法和工具来教育实务者,或者用新的和不同的方式来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并且它必须参与将理论和分析结果转化为日常社会工作中可以使用的工具——作为实践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此外,实践者也需要参与到或者至少要接受自己也成为社会工作知识建构的伙伴,把实践议题转化为理论议题,一同推动实践研究方法的发展。实践界和学术界必须要抱着开放的心态,相互学习。不仅是实践要从研究中学习,研究也要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①Uggerhoj,L.:Practice Research in Social Work,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th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Conference,Brazil,2008.②Salisbury Statement 2009:The Salisbury Statement on Practice Research.http://www.xiexiebang.comes[J].Australian Social Work,2001,54(3):3-13.[2]PAIN H.Practice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M].Southampton: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2008.

第五篇:社会工作实践

关于办公室文职的社会工作实践调查报告

经历了几年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我担任的是一名办公室文员,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有时也许会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工作虽然坚苦,但是我从中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我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旁,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而像同公司的网络推广员每天得打电话,口干舌燥先不说,还要受气,忍受一些电话接听者不友好的语气有些甚至说要投诉。如果哪家公司有意向的还得到处奔波去商谈。而事实上所有的业务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交易的,他们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遭遇挫折时绝不能就此放弃,犯错遭领导责骂时不能赌气就辞职。而设计开发人员就经常得喝咖啡熬夜赶项目。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记得刚开始出来工作时,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房租餐费和日常的开支,有时候寄点钱给父母补贴家用,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踏上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家人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很多时候无法适应。比如我们公司做网络推广的同事,他们很注意对自己客户资料的保密,以防被同事抢去自己的业绩,因而关系显得有点淡漠。但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而偶尔的为同事搞一个生日party,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心情好,大家工作开心,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通过多年的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实践经验,现归纳如下:

一、耐心

办公人员需要批复大量文件,简单重复的工作是主题。浮躁缺乏耐心是无法做好工作的。由于办公室所处的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工作环境狭小,呆久了难免感到疲倦。然而即使这样还是必须有充分的耐心,否则工作是无法完成的。

二、细心

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三、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们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 那我们就学着去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们在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四、管理者的管理

在打工实践的地方,有很多的管理员,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但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跟他们打交道,这样大家才能服从,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行。

五、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己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么多年社会实践中,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己!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己独立!

我虽然不是管理员,但我在书本上看过很多套经典管理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管理一个公司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别人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谈判案例,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在这么多年的社会实践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

下载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述评讲解(合集)

    2016年 第 9 期 英语教师 引言 “ 翻转课堂 ” 是 一种将 知 识 传 授 与 知 识 内 化 颠 倒 的教学模式 , 注 重课 外 相关 学习的实践 活 动 , 而 不 仅 限于 “ 灌 输......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实施背景 过去的理论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实践就是实践,分的很清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动手就是实践课,不动手就是理论课。导致学生对理论教学......

    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太仓市浮桥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背景 1.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本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模块化教育,但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推进高校调整人才......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高建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实践时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理论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高校积极探究适应时代需求的系统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是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新的生机和活......

    《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吴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 摘要:《绩效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因此有必要建立包括案例教学、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讲解(共5篇)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结题报告 曹屯裕执笔 本课题作为校级重点课题于2005年2月立项,迄今为止正式完成。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论指导下,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