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讲解[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4:4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讲解》。

第一篇: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讲解

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学生应初步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目前单纯的实验室教学不利于培养多层次、多方位的中药药剂学应用人才,实验室教学与实际中药制药行业相脱节。开设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内容的高校,因近年来各药厂都通过GMP规范认证,对生产车间的卫生要求更加严格,所以经常是采用学生在走廊中透过玻璃窗参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培养学生具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无法很好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所以,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是中药制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借鉴经验、总结自身教学体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新建的中试车间实践教学基地,是符合药品GMP生产标准的中试车间,固体制剂区、液体制剂区、公共生产区及检测区设计合理,制药设备和分析检测仪器齐全),对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确定中试实践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操作仪器设备、分析解决制药工艺、工程以及制剂质量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切实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应用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GMP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药剂卫生观念。优化中试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室操作后,往往还不能对中药药剂学形成一个整体的、连贯的知识结构框架,很多知识点以分散的状态孤立地存在于脑海中,一些实际问题也往往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是一个简单的感性认识。合理的中试生产实践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中试生产实践时,如果只是将每个车间进行泛泛地、随机顺序地参观,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结合我校按照GMP规范所建立的中药制药中试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选择中成药工业化生产中最为普遍应用的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为主要教学内容,按照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让学生逐一学习并亲自操作。每组学生均按照流程,亲历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制粒、填充胶囊、压片、包衣、包装等每个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形成

系统的整体概念,衔接制剂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第二篇: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讲解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专业价值观

一、建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实务性、操作性较强。它不仅限于在理论上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而且注重把理想付诸行动,服务社会与人群,用自身的行动创造和谐与美好社会。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都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学时才能毕业,一般来说本科生要有800学时的实践时间,专科学生要修满400-600学时的实践课。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肇始于20世纪初叶,50年代初期中断,恢复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断的时间较长,加之我国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国情不同,在西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都已发展的非常成熟。他们有许多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有许多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服务其中,形成了一套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机构均建立了督导制度,大学生进入机构实习,就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督导员的带、帮、教。但在我国大陆,还没有这样的制度,也没有这样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总之,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践教学体系便是其中之一,因此,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身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更合格的社工专业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很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环节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现有社会工作机构并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要求。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慈善事业、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青少年事务等社会工作是为民政、工会、青年团、妇联、街道等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组织所承担。在这些部门和团体中,主要是事务性、管理性的工作,并未发展出专业的服务。许多高校虽然和一些街道、社区、福利院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但是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实习中,并不能真正到位,学生到实习基地无非是被当作打字员、跑腿员,根本得不到任何专业指导;许多机构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单位指派的任务,根本无力拓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和众多机构合作过程中,对学生专业性的技能提高根本没有帮助。即使如此,现有机构也根本无法容纳众多学生的实习;同时,由于没有合作的惯例,各机构根本没有与大学专业教育合作的意识。于是,学生到机构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也失去了与机构合作的积极性。2.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在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都是理论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很小。即使开设了一些方法类的课程,也大都以理论教学的方式完成,比如课堂上的模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手段。(2)实验室的建设和利用不够充分,缺乏实训的保障。社会工作实验室是训练学生的特定场所,也只有在实验室的特定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进行模拟扮演、示范、总结。但是,目前不少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甚至没有建设实验室,或者实验室条件一般,很少利用。(3)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检验。实习基地是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直接面对社会、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场所。

三、构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一)修订和完善课程设置

由于我国现有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之间互相模仿和借鉴,缺乏创新性,导致了大多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典型表现就是理论教学太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实践。

笔者认为,就目前的专业实践情况来看,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分为四大模块:(1)理论部分: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等,学习这些理论的目的是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在理论和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开展实务;(2)方法部分: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等,这些方法及其技巧都是社会工作的核心;(3)实务部分:包括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实务领域尤其是弱势群体;(4)社会实践部分:包括社会调查及撰写调查报告、专业考察、专业实习、学术研究、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不难看出,(2)、(3)、(4)等三个模块均属于实践教学体系或者含有实践教学内容,据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约占60%。(二)将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习相结合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开设了各种专门的方法课(目前主要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及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的课,如“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在讲授这些课时,教师要介绍许多方法和技巧,每一种方法和技巧都体现在工作者和案主互动的过程中,从工作者脸上的表情、身体姿势等肢体语言到语调的高低、与案主座位的距离等,这个活生生的动态过程,仅靠教师口头讲解,不仅无法全部表达出来,而且由于语言的“稍纵即逝”性,学生也根本无法全面地理解、吸收,它需要教师示范,学生参与,需要在模拟实践中去学习、领会。实际上,无论是个案工作还是小组工作,工作者与案主、案主与案主之间即使是坐的位置不同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从而影响服务质量。而在教室里,我们的位置安排几乎只能有一种形式,不仅如此,由于没有单面镜的隔离,出来表演的学生常常一时进入不了角色,即便学生的模拟表演十分到位,由于表演过程是一次性的,观看的学生很难捕捉住他们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这也不利于学生讨论、评判案例,从中获得教益。如果有了实验室,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就有可能比较容易地进入一种模拟的临床情景中,这有利于他们心理上尽快地进入角色所要求的状态。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自己作为一个工作者或受助者的心理、感受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助人过程双方复杂的互动过程的体会和理解,有助于专业意识的提高。扮演期间,天花板上的几个摄像机镜头会从不同角度摄下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事后,扮演者可以通过录像看到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而坐在观摩室里的学生被要求仔细观察,写出观察记录和评论,最后,扮演者和观摩者以录像(可以不断回放)为依据,坦诚地分享、交流各自的体会、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扮演者之间、扮演者和观摩者之间还可互换角色扮演,加深对作为“工作者”和“受助者”不同角色的体会和领悟。“米拉斯(Milas, M.D.1964)、巴克克(Bunkekr, D.R.1963)和爱丽斯(J.A.Ellis,1978)等许多人的研究证明,实验室的培训特别适合于自我省觉、态度之改变和人际沟通及技巧训练方面。“所以,笔者认为凡是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系科都应该建立实验室,一时条件不具备建立专业实验室的,也要尽可能提供桌椅能方便移动、布置便于角色扮演的空间,这样,但凡讲到案例、方法、技巧,需要模拟操作的课,便可以放到实验室或准实验室去上。对典型案例,从接案前的准备到接案和评估,从制订计划到结案全程录像,然后放给学生看,供学生讨论、评判,从中学习、领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然后再模拟实践,不断反复,直至达到基本要求为止。由于录像可以重播,这也为下一届同学模拟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减少了一些重复劳动,同时,通过不断评估以前的模拟实践还可提高教学实践和角色扮演水平。另外,社会工作实验室在暑假或其他教学不用的间隙,还可作为面向社区,服务于真正案主的工作场所。其对社会工作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意义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它为教学、研究人员乃至学生大量接触真正的案主提供了一个场所,可以丰富教研人员和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不断提高师生的水平。二是服务社区,本身体现了教学面向社会需要的要求。教研人员从社会服务中及时了解社会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理念,使教学、研究与社会需要的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使专业发展与社会需要同步,永葆专业活力。三是面向社区的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在我国社会工作尚未完全专业化、职业化的情况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得到良好专业服务的人都是一个宣传员,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工作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综上言之,社会工作是一种建立在“以案主为中心”,尊重案主的尊严和价值、维护案主权益的价值理念之上的专业助人活动,它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基于专业理念的各种助人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服务是工作者和案主的互动过程,这一专业特色也决定了社会工作教学除了理论学习外,只有不断示范、模拟实践,反复观摩、讨论、评判,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会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

中国社会工作教学本土化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国社会的需求还不太了解。而作为社会工作者要开展社会工作,必须要对社会的需求,对本地居民的需求有很好的了解,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项目和服务。否则,脱离需求之外的服务是社会的浪费。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对本辖区的各种需求做调查,所以要将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状况和各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接触社会和根据需要开展服务,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社会调查可以和一些社区联系,比如说调查某个社区各种人群的需求,调查人们对现有社会工作和服务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现有的各种服务是否适合本地区情况,等等。这是社会工作在中国大地上生根的前提,当代中国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的社会工作毕业生。(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实验室进行教学:在建立实验室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模拟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们在一个比较逼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2.影视教学:传播媒介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影视是大多数大学生喜欢接触的介质之一,无论是娱乐性的还是教育性的都被广泛接受。而从社会学“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影视创作与拍摄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特别是进行专业理念与技巧的训练,效果很明显。如《何必有我》、《暖春》、《我是山姆》、《跨越边界》、《刮莎》、《癫老正传》等艺术创作,中央电视台12频道的《心理访谈》,都是学生领悟、反思并开展讨论的好素材。(五)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拥有校内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应建立并完善校内社工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应开拓学校、社区、医院、企业等各种实践基地,为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实践教学方式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更稳定的实践场所,保证实践教学方式的顺利运用。选择实习机构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学校要对实习场所进行选择,以具备较完善的设备设施、对社工专业人员认同度高的,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迫切愿望的场所作为选择对象;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双方的责任,协调合作双方的利益。③注意培训指导老师;④搞好社区居民关系及提高与机构人员合作度。

和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习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习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社工素质的窗口,往往学生在单位表现好,会促使一批与其接触的人改变对社工的看法而接纳社工,而且这也成为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4,5,6).[2]史铁尔.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J].社会工作,2007,(4)下.[3]刘斌志.香港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9).[4]徐明心,何会成(合著).社会工作督导:理论、实践与反思[M].香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2003.[5]库少雄(著).社会工作实习[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赵秀哲:安阳工学院)

第三篇: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详细论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活动说明了研讨式教学的显著效果,实现了综合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教育目标。[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理念;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0 引言

高校教育不应仅仅面向过去,更要面向未来。在现今21世纪的网络时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挑战来自于学生。新一代的学生生活在充满活力的、交互式的媒体世界中,他们不仅通过被动的听和读来学习,他们更喜欢互动性,要求更适合于他们学习方式的新模式。在新的学习模式里,学生将会从一个吸收由教师选择并传递的学习内容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主要通过自己阅读、分析来学习;教师则由一个选取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培养和指导者,成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1]。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研讨式教学方法正是应此要求,亟需开发推广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之一。

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主体精神培育为原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主张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分析和探索,去发现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2][3]。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中,应用研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多方面思维和能力、提高工程和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的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下文中将探索研讨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并结合《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讨式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1.1 研讨式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研讨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科学思维和良好素质的教学理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可具体分析如下。

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达到的核心能力目标包括:调查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对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现有资料进行推理和分析、做出理性评价决策的能力;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4]。

依据安德森及其同事(2001)修正后比较系统的思维能力等级次序分类法,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5]。因此,土木工程人员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是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实证,尤其是创新精神更为可贵。

良好的素质一方面体现在人文素质,有自信,对学习、成长具有端正的态度,具备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主动性和毅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专业的工程素质,即土木人必需的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严谨朴素的科学态度。

因此,研讨式教学法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1.2 研讨式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交互式学习;教学的基本步骤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科学探究、研讨总结、应用创新等[6]。因此,可以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分为提出研讨主题、启发引申思考、调查资料探索、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应用创新五个基本阶段。这一系列基本进程都需要在教学任务书中写清楚,让学生明白整个过程。

(1)研讨主题的提出要结合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具有可探讨性。例如理论性比较综合,可从多角度分析;或者实践性较强,可结合工程专业现实问题分析;再者专业性较强,体现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可启发进一步思考分析。

(2)启发思考可以由教师提出几个由研讨主题引申的研究方向,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但是,一定要强调的是,给学生留出自由研究、提出自己创新思路的空间,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关键的。

(3)在学生调研探索时,图书文献可由教师指导查阅;电子文献来源要保证严谨详实。在资料分析处理中,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检查、判断、分类、比较、组织、归纳、推理、总结等学习过程。

(4)师生、生生直面研讨的过程是最活跃最能体现和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机会,是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然,这也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同时又要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深入分析其能力和素质,以备进行评价总结。

(5)总结创新阶段,首先需要教师的全面总结,包括对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想的鼓励,并传达给学生;然后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研讨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明确各教学环节对自己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也会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研讨式教学实践

在初步探索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可以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在时间安排、研究主题、讨论方式等方面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在将研讨式教学法尝试应用于《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研究主题相关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和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师生研讨过程分别在课后和课堂进行。2.1 课后研讨式教学

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涉及到比较多的基础知识点,如地形水系、地层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很强。考虑到讨论内容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研讨时间的不确定,首次研讨过程在课后进行,以便给予师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参与讨论。师生教研互动过程经历以下步骤:

(1)下达研究任务:将班内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4~6人。组内学生数不宜过多,以鼓励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每组分析不同地区的工程地质图,安排组内每位学生侧重分析地质图的某一方面内容,让大家都有研究任务,不会落空。研究任务书中除明确研讨主题和研究任务之外,还特别强调指出同学之间要注重合作、相互学习。

(2)启发研究方向:教师首先熟悉每组地质图分析任务,发掘有特色的知识点,作为启发学生引申分析的出发点。知识性的可直接在给学生的研究任务书中简单提示;思维能力方面的在师生面对面讨论现场提出,促进效果会更好。例如,某地质图中褶皱构造与断层构造多处出现,这是与地质历史发展有关联,可作为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质历史关系的一个切入点。而在断层频发地区的地层分布情况分析之后,可拓展分析思路,设想在此区进行路桥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会有何影响?这样可以将地质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逻辑分析,甚至提出创新性设想。

(3)学生调研分析:由于地质图的复杂程度不同,有的会包含一些教材中未着重分析甚至没有提到的内容。因此,除参考教材之外,学生需要使用网络或其它图书资源。但是,在查阅网络资料时,除了要保证来源合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资料筛选和分析工作,不要照抄照搬。经过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后形成初步成果报告,为讨论做准备。鼓励学生做成演示用的PPT文件,发挥演讲才能。

(4)师生讨论现场:教师分别与每组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教师既要作为主持人,组织好学生,督促和鼓励学生;又要作为导师,面对面地为学生解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补充学习新内容,这是增进学习知识最直接的机会和方法。例如,在地质图分析中遇到地层角度不整合的图例,教材上并没有提及,这就需要补充地质图例标准和规范,进而扩充知识面。此外,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并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记录和评价。相对的,每位学生除了发表自己的分析成果之外,还需学习和思考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得到一致的结论。

(5)研讨成果报告:每组学生经过汇总形成小组地质图阅读报告;教师则总结此次课后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增进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综合评价各小组的研讨成果以供大家相互学习。2.2 课堂研讨式教学

关于不良地质现象的主题讨论在课堂进行,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五种现象分组进行讨论。重点要求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本知识,结合工程案例具体情况分析不良地质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并就地质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体会。

学生分为五大组,每组9~12人,承担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分析。以2人合作为例,要求搜集主题案例数不少于1个,共同整理文档并准备在课堂讲演交流。这样,每大组将会有5~6个工程案例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可与班内其他组的同学共同分享探讨研究成果。

研讨过程中发现,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各组研究主题的不同,在每组同学做PPT文档演示了本组成果之后,主要是同课题组的同学能进行短时的讨论,而不同主题的其他同学则未必能及时做出响应。此时,教师的现场启发和提示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应用工程地质条件6要素进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提示学生既要考虑全面,有条理;又要区分重要程度,抓主要因素做出评价。在新内容方面,对于有学生提出用于治理崩塌落石的SNS冲力柔性防护系统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教师可适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思考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讨式虽然可以让全体学生直面讨论过程,熟悉所有主题内容;但未必能够全体参与进去。课堂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还要再就研讨的目的、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等做总结;然后学生再修改分析成果,形成小组报告。研讨式教学总结

3.1 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类主题分别在课外和课堂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较好地实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成果报告的心得体会中,学生们普遍支持研讨式教学方法,表明对自己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提高,并且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例如精选研讨主题,合理组织安排讨论时间、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增加实践学习机会等方面。

研讨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在课程调研和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启发直接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而素质的提高则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的积极态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体会到“讨论后对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布置任务后在上网搜索、查看参考书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该知识,更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课外知识,也充实了课余生活,逐渐提高了较高的查阅、自学、思考能力。”;还有学生总结到“对我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有较大的提高,对学习能力、方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研讨式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正是通过师生间双向直接沟通,教师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更为关注的教学和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3.2 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研讨式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学生获取资料信息的方法很简便,来源很丰富。少数学生就会出现不加思考的照抄照搬源信息,以致弱化了资料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从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甄别、学习、应用、讨论。其次,有时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于与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的不易直观理解认识的课题,还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课题讨论的深度、广度还需要教师去挖掘,这也是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考验。结论

研讨式教学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每门课程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以形成更加系统、全面、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和协作者,这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提出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杜德斯达著;刘彤等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29(1):72-74 [3] 何丽君, 唐玉光.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4](美)戴尔蒙德著;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美)麦肯齐等著;徐辉译.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 蒋跃,邓磊, 徐生求.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25(4):306-30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Mode

Abstract: The basic theory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concept and mode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proves the remarkable affect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which achieves the goal of education to train the ability, thinking and quality of students.Key words: deliberative teaching;concept;mode;teaching practice

第四篇:法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法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法学实践教育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学教育无论是在法律人才培养的规模,还是法学教育本身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不能回避的是传统模式教育下培养的法科毕业生难以承接法律职业的要求,显现了当下法学教育的诸多问题。

法学教育本应是具有深刻职业背景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从根本上讲法律职业决定了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决定了法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法学教育就没有法律职业,法律职业决定了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法律职业丰富了法学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作为高等教育的法学教育不等同于纯粹的法律职业教育,现代法学教育,应该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法律实践教育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二、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法学院系陆续开展了法学实训实验教学,并且将法学实训实验融入到培养方案中,体现了我国法学教育向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转变,以及法学实训实验教学的有益尝试。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建设法学教育实践平台明确为需要着力解决好的四方面问题之一。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学科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明确了法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模式。

法学实践教学关系到高等教育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质量决定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的水平,是法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处于相对独立、与法学理论教育对等的地位。

近年来,沈阳师范大学在法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在法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形成了一套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进程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践和实习四个部分内容。

(一)法学实验

文科实验将单纯的课题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为与现代化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文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都大为改观。

2011年12月,沈阳师范大学法学教学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室、法务实训室、法务仿真实验室、案例研讨室、文书检验实验室、痕迹检验实验室和案例库等实验室投入使用。并整合了校内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及软件和工程技术学等专业和学科资源,形成辐射全校、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的法学综合实训教学体系。实现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独立设课和辅助实验共存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基础,以法学实验、实训、实习教学为依托,以仿真课程训练、模拟法庭实验室、法律诊所为载体,以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教学实习基地为外延,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应用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三个层次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即基础技能型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进而整合其他专业的教学资源,实验范围从单一服务法学,转向以法学为中心、辐射文理工诸专业、服务多学科的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室规模、管理、运行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二)法学实训

法学实训室是在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教学大纲的规划下,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法律实务训练。它是课内理论课教学与课外实践环节相融合的中间地带,它将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训教学,将课外实践延伸到实训课堂,使学生在一个动态的、立体的课堂环境中感受真实的司法实践。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根据教学重点,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发了庭审观摩、案例诊断、民事法务实训、刑事法务实训、行政法务实训、非诉讼法务实训等多门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将司法实务过程分为若干模块,如刑事侦查专题、审查起诉专题、民事一审程序专题等,各专题由学校聘请不同的法律职业部门的实务专家授课,主要讲授实践操作规程,技巧及疑难问题的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与实务教师展开交流和讨论。

学生以不同的身份直接参与法律实务的操作或模拟案件的处理的实训模式,促进了学生运用各种技巧、方法和能力解决实务问题,改变了理论课教学无法克服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不足,真正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交流者地位,避免以往单向教学所带来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辨习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法学实践

鼓励学生深入乡镇、街道、监狱和劳教所,或联合行政机关、金融行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村委会和居委会,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法律实际问题面对面,学习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同时对学生法律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通过实习基地和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将真实的案件引入校园,在校内模拟法庭审理案件,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技术的操作和法学知识的运用过程,缩短学生从法学院到法院的距离。同时,采取走出去的方法,使学生到法庭见习常态化,使学生将书本上的法变成生活中的法。在法庭听审中,观看到一些比较资深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在法庭中的实际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庭审过程中的工作得到切身的体会,并且学习到这些优秀的法律工作者身上所具备的工作技能,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遵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追求法律正义的实现。

第五篇: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摘 要】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也处于弱势地位,职业教育如何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起助推作用,这是一个难题。结合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大胆尝试,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技能”,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鲁昕副部长的高度好评,成功进入全国1000所中职示范校行列。

【关键词】西部地区;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一、必要性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毕业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由用户检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厂企业,录用中职毕业生后希望他们的成长周期尽量缩短,以提高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次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改置专业模块,由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工业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为了开展以实训项目为主要形式的模块教学,在深化教材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同时,要加大教学设施与实验设备的投入,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使用。

三、具体措施

(1)推行好项目教学。聘请高职院校教授为我校进行项目教学指导,对专业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培训,促使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数控、机电、电子等专业进行项目教学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项目教学已经在我校各专业教学中得到大力推广,教师们都开始主动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反响较好。

(2)利用好案例教学。要求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5个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开展好场景教学。有计划的组织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赴景区、酒店的工作场景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好模拟教学。利用仿真软件能为数控、电子等专业课程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学习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好岗位教学。在机电、数控、电子、计算机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工位定岗定员,按照企业上班进行“三班倒”,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学校制定各专业培养计划和培训计划,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双元制”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加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实训校本教材;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用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企业用人情况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从而围绕市场需求办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有优势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正兵:中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职业》,2012年24期

[2]王维艳: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浅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

(3)赵冰: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才智》,2012年22期

下载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讲解[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药剂学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讲解[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文章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实践教......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讲解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一般都是围绕某某“主题”进行教学活动的,活动“主题”一般都是由“问题”转化来的。“问题”是如何转化为“......

    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语文 教学模式时代在变,教材在变,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课标与过......

    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

    1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万州区汶罗小学陈小红***小学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面临着三大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这三项改......

    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最终定稿)

    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商业学校 长期以来,北京市商业学校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德育观指导下,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