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2:1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范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当前的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0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第二篇: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临的课题。许多名优特学校,许多名师都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他们变革课堂,关注生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革新模式,解放自我,为教师职业幸福铺路。

新旧世纪之交,进入全面探索期的中国教育出现了几百种教育(教学)理念大展示的情势,很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味道。

然而,理念和行为之间,需搭就如桥似梯一类的精神链条来连通。它将理念化解成行动纲领,为践行运筹出操作举措,从而,使理念有了着陆点,让行动进入程控化。这种承知接行的精神链条即为模式,在建构模式中寻找高效低耗的教育发展之路。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正如教育家乔伊斯所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不缺渡船人。各地的教改实践证明,哪里有名家高师探索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哪里的教学就上了档次,显现了高格高效,取得了高质量、大面积丰收的重大突破。

下面,就二三十年我国一些名校创造的教学模式简述如下: 江苏省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校长蔡林森就开始探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他带领全校师生在跌入低谷的学校里率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建立起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导向,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致使学校教育迅速地摆脱窘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教学模式主要有6个环节:(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体现了三个核心要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完成作业;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制度化。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

继洋思中学之后,杜郎口中学又旋风般的来了个‚三三六‛教学模式大突进。前一个‚三‛为其模式的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一个‚三‛为自学的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指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指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指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和总结,对预测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验。‚六‛指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而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一体,则构成了杜郎口中学自学学习模式的主体。湖北省宜昌一中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其主要环节是:一为情境导入,即以多媒体画面、音响、实物、实验等手段引学生入情入境入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与探索兴趣;二为过程探索,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实验和自由讨论等途径,探究课题的起因、过程、意义和真谛,以求领悟与发现;三为整体建构,即在建构课堂知识体系后再建构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结构。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入境入情,求真求理,增知增智。

四川东辰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三环四步导学教学。

‚三环‛指‚自学→展示→提升‛层次递进的三个学习环节。‚四步‛指课堂 ‚学、交、导、练‛的四步流程。‚三环‛的‚自学‛指实现A级学习目标,感知理解、初步掌握,知识建构;‚展示‛指实现B级学习目标,对话、活学、迁移、应用、练习;‚提升‛指实现C级学习目标,拓展延伸、夯实记忆,综合应用。‚四步‛的学,指学生预习、自学教材,完成学案,再按展示案完成做题;交,指同桌、组内、班上的生生互动交流;导,指老师引而不发的点拨,画龙点睛的精讲,纠偏矫正的引领,方法规律的提升;练,消化记忆,预习训练,达标检测,清理过关。

河南濮阳市还发明了四步探究教学模式。其四步环节是:(1)阅读质疑,自主探究(2)多元互动,合作探究(3)训练检测,目标探究(4)迁移应用,拓展探究。这四步探究教学法源于广大教师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根植于濮阳市广大教师的课堂,是濮阳市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近十年新课改成果的提升,是源于课程回归课堂的成功经验。

上述所举的教学模式无疑取得了极佳的成果,受到了国之教坛广泛的重视,得到了广大教育同仁热烈的反响。可以说,由于弄潮儿的先我着鞭,教学模式的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像农民收获斑斓的秋色,总要总结春种秋收的经验,这里的教学模式何以成为了精粹的科学的模式呢?原来,贯穿模式之中的是科学的教学规律。

如果说,模式像运动的肢体所显现出来的标准样式,那么,规律则是模式的神经中枢构建起‚肢体‛的内在联系。大自然有四季更迭的变化规律,潮起潮落、月盈月亏、花开花谢——世间万物也各有其内在规律,人的成长有从少小到老大的成长规律,课堂教学模式也贯穿了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

这里的教学规律主要包括哪些呢?笔者经反复思考,提出如下六大核心规律:

其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又浅入深,由低向高,由少到多,这就要求教学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想当然出发。

其二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提升规律。中国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告诉我们,打造形真、情切、意远、理深的教学情景,能够加强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力,迅速地提高认识力。因此,课堂上创设情境,极有利于提高效率。

其三是事物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内因规律。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就说过:‚教学的侧重点摆在‘学’字上‛。这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不能成为教与学的主宰,只有把课堂的时空主要地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学习才能造就出一个个睿智的大脑。

其四是学生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其五是因材施教的规律。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的精力、基础、兴趣、特长、能力、心理都是各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模式去教育不尽相同的学生,正如《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教育家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前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而我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倡导并践行过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即因地、因时、因势、因事、因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表明,因材施教是搞好教育的总原则,是教书育人的一条制胜的总策略。

其六是少而精的教学规律。老子的《道德经》云:‚少则得,多则惑‛。这个真理用到课堂上,要求老师讲解和点拨要少而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如俗话说:少吃多得胃,多吃活受罪。只有老师讲的少而精了,才能给学生学习留下了必要的时空,让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去发现。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课上实行了‚10+35‛即教师的讲,不超过十分钟,而把三十五分钟留给学生。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老师很热衷于‚单出头‛式的讲,往往把简单的讲得很复杂,把复杂的讲得很糊涂,直到学生完全生厌而止。

在对教学模式及其规律的探索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其一是寻找、发现、打造教学模式一定从实际出发,万万不可为模式而模式,更不得模式化,因为模式化只能使教学走向僵化。

其二要允许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即使一所学校主推某一种模式,也应该允许教师们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寻找和尝试,即使同一名教师也应该在上不同类型的课时采取不尽相同的教学模式。

其三经实验业已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断地在多方吸纳之中,求得改进、修补、完善和提升,使模式处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发展变化之中扬长避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事实上,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高效,不在于老师讲得是否到位、是否明白、是否透彻、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参与,能不能切实运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无论如何实现不了有效教学的。

什么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就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提高效率,优化教育的课堂;也就是说让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只有学生学到了知识,学好了知识才是有效的课堂,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一、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遵循“三性三动”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有效课堂实践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学习、成长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即以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以学生学到的知识性、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原则,要求做到学生互动、主动、能动。)教师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教法,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精心设计能够与学生生活体验相链接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思考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以学生学到的知识性、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原则,要求做到学生互动、主动、能动;优化课堂进程,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个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和动态生成,把与学生间的“异议”作为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关注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和感受,关注发掘学生新的兴趣点,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动脑解决问题。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疑难点、偏差点、浅近点整体权衡,精心选择,合理运用,以促进预设目标的达成,新目标的不断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参与,为他们的参与服务,努力让学生敢参与、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指导学法,是课堂有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让学生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指导学生有效的预习,使学生明确目的,了解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掌握预习方法,学做预习笔记。如我在诗歌教学中要学生自己先阅读一遍诗歌,把不懂的写在预习笔记或标注在书本上,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鼓励质疑问难,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会高了。

2.指导学生有效听课

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多少,当堂消化多少。听懂的多,消化的多,课后做起作业来时间用得少,心情也轻松,既可以腾出时间学得更深更广,又有利于发展兴趣爱好,得到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没听好课,课后做作业不但费时间,还会感到学习有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各方面也得不到发展。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在平时的你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凡是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几乎都是上课叫懒惰或者不知干什么的,不懂得怎样听课,或者听课不知听什么,哪些是重点,那些需记忆等一概不知,凡是学习有兴趣学习优秀的,往往上课都能做到手、脑、耳并用,做好笔记和标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要侧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当代的学生比较自信,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所以课堂上不缺乏发言的学生,如果能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同时,在课堂上学会用心倾听,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3.指导有效地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教师要给学生当堂复习巩固的时间,抽出一点时间,把复习巩固的时间放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态度,提高训练效果。我们应该尽量把自己的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包括挤出几分钟完成当堂测试作业。这个环节很重眼,需要教师有务实的作风,依据教学目标逐项落实,有问题的学生几乎是不复习或者复习效果差,不知道怎样复习,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复习,确实有效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采用激励评价机制,八分鼓励,二分批评。

我们许多老师常怀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千年古训,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恨铁不成钢,恨不能一朝言语立能使学生幅然醒悟,所以每每学生哪怕只犯一点小错误就会动辄严辞训斥。虽说这有时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从方法和策略上来讲,这绝不是首选。陶行知先生曾大声疾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爱学生,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你殷切的期望,从而有信心有希望去获取向上的动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渴望获得包括教师在内的社会的理解和包容。如果我们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尤其学习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赞赏,同时再合适的机会巧妙的指出不足,他们会逐渐发挥长处的同时改正自己的缺点而不断前行。但如果一旦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误会或责怪或辱骂学生,他们年少而湿润的心会从此对这类事情、这个教师反感甚至封闭。我班一个的学生所有的课程很差,考试不能及格,语文课却很好,经过沟通与了解,才知道原来是他曾在其他课堂上看小说而被老师批评过几回。他对该老师非常反感,以至于只要看见该老师,就要忍不住要低毁两句。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实践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学习、成长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他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有效课堂”的模式不是简单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文化,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他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的差”的被动模式,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语文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也可以说有效课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

宜宾新闻网12月26日讯(杨芳)深冬的寒潮丝毫没有减弱江安教师学习的热情,12月16-18日、23-24日为期6天的江安县“MS-EEPOE有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培训在江安县南城小学阶梯教室如火如荼地举行。本次培训由江安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精心组织,来自全县58个小学共计600余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采用专家讲座、个人操作、团队演练、观摩展示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整个培训安排紧凑有序且富有实效,得到了参培教师的一致好评。

“MS-EEPO有效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有效教育研究所所长、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首席专家孟照彬创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江安县为积极实施优化课堂教学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于2013年秋期引进了这种模式并首先在14所中小学校的部分年级进行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总体反响和效果较好,江安县教育局决定2014年秋期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全面推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要整体推进此项工作,资金投入是保障,行政管理是手段,教师培训是重点,后续跟进是关键。

为做好这次培训工作,确保培训有效,江安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培训专家团队的组建、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形式的选择、培训过程的管理都反复进行研究和讨论,按照“更新观念—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观摩仿课”的培训重点,对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实验班教师进行了培训,将“学—做—练”紧密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有机整合,使整个培训做到了人人参与、张驰有度。参培教师们一致反映:此次培训收获大,对教学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回去后会在教学工作加强实践与运用。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有效实施新课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的十年,也是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十年。在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都是关键。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我校在课改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MS-EEPO有效教育”为载体,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课堂教学在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知识呈现方式、知识建构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被打破

教师处在教改的最前线,他们是课改的实践者。新课改下的课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 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从课堂教学来看, 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实效。因此, 把课做实, 把立足点真正地放在学生的身上, 这是课堂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

因此,我校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从知识权威到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从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到意义的对话者,从领导者到平等者中的首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过程,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的关注点就随之改变。有人曾说过, 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课堂上他的注意力的分配是: 80%在学生的身上, 20%在教材、教案上。正因为如此, 他才有可能随时地调控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地捕捉教学契机、机智地面对课堂生成。然而,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 是自己的教案以及教案流程, 是如何呈现自己的精彩。

课堂上他们打破了以往教学那种一问到底,单向交流的现象,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了,全员参与的机会多了,例如语文学科突出了在阅读中感知、感悟、积累、运用知识,教师注重通过教学中丰富的人文素养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数学教学实现了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化,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学习评价感悟化,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基本形成了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寻找,结论由学生归纳的教学特色,于是五彩缤纷的课堂出现了。

学生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

教育质量最终的体现是学生,新课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我们常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

我校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精神,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资源互补,使学生有自己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如虎添翼达到高效。

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意味着学生以往学习状态的根本改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味着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

形成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传授型教学文化。在很多传统的所谓优质课中, 教师尽其所能,体现的不过是“展示型教学文化”, 展示的是教师本人的素质, 体现的是教师的水平, 学生仅仅是一种陪衬。新课改的课堂, 依托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操作技术, 它所呈现的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文化。新的教学文化是建立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的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的训练,约定、规则的制定, 表达呈现方式的运用, 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都是新教学文化的基本要素。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师生成长的舞台、是师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师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最精彩、最艰难的内容,更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努力构建民主、开放、融合、互助的课堂,力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去共享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那将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

课程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链接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作业、学案导学”的要求,将教师讲解时间大幅缩减,把课堂有效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接受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

认真落实三个基本理念:

“学生主体”的理念就是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面向全体”的理念给每位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课程内容应呈现多样化,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落实“两个十分钟”,即教师连续讲课不准超过十分钟、学生当堂作业不得少于十分钟。倡导“三讲三不讲”,即讲重难点,讲思路方法,讲易混易错知识。学生会了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为主;

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由评课堂教学环节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是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主。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小结

一、教学常规,抓好细节

我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的学科。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任教学科。开学一周内,所有教师都写好各科教学计划,计划按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几个板块撰写。精心备好课,利用多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如远教资源、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等,认真上好课,教师及时反思教学,结合教学札记,调整教学。学校行政推行“推门听课制度”,提升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对教师进行各种远教培训,不仅培养了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还使所有教师都熟练地掌握了远教技术,大家都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我校处于花果之乡,这里有品种繁多的花卉、盛产各种水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生物资源,课余协助家人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农活,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也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学生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数量适中,形式多样,如随堂作业、基础训练、小练笔、习作等,批改认真细致,注重学生良好作业的习惯,对书写方面严格要求,同时批注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尤其重视来自作业的反馈信息,对于错误较多的内容进一步强化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并指导学生认真订正。学校践行陶行知的“小先生制”,让优等生帮扶后进生。对于品学兼优、勤奋好学的学生在大会时予以表扬与奖励,对于有进步的学生也时时予以激励,力求建立良好的学风,形成一种赶学比超的氛围。学校领导经常性地对教师们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提出中肯的意见。我校每学年都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如毕业班教堂教学研讨活动、电教公开课、复式班教学研讨等。学校教师还组建了多个课题组,对各种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具的管理和使用》、《让农村家长做走进课改》、《利用远程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课题研究获省市县级奖,形成以研兴教的良好氛围。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开拓创新

1、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2、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上课应该是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4、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关注孩子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总之,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懈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评课

①执教者反思性评课。

首先执教者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围绕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反思教学效果,结合课堂细节,反思教学在对学生的引领与提升方面起到的作用。最后反思本节课的创新特色、存在问题。②团队评课

我们的评课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从目标把握、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学习达成等方面展开。尤其是提出呈现团队评课过程。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亮点所在。以往就是指定个别教师评课,这次要求教研团队运用EEPO团队合作方式进行评课,必须达到团队合作的5项指标,即团队名称和标示、团队口号、共同目标、共同完成任务、共同分享成果。听完课,团队成员就集中研讨。拟名称、编口号,共同评课,并采用图文结构式将讨论结果展示在大卡上。选派一位教师代表或者几位教师评课。由几位教师组成的评课团队评课更精彩。比如初中语文组“花团锦簇”团队的评课就很有特色。陈雪芝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团队的名称及含义,带领大家高呼口号:“花团锦簇,永不止步!”;四朵“鲜花”顾文俊、罗亚东、玉珊、张凌云和一个“花心”韦绍喜分别从目标把握、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学习达成及“动”的有效性五个角度对韦琪老师的课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价。最后,秦思进行了补充与小结,并与大家分享了团队研修的心得,这样的评课充分体现出集体力量。

总之,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整个研修过程严谨而轻松,和谐而生动,处处闪烁着集体智慧的光芒。同时,借助于评课,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调控,研究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理论与策略,控讨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使评与被评都成为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

黄: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学生能说出来,给他们说的机会;学生能写出来,给他们写的时间;学生能做的事,创造条件给予他们去亲自动手做。

彭:

采用“MS—EEPO”的课型方式上课,使昔日”听话”的课堂变成了“对话“的课堂,“众星捧月”的课堂变成了“群星灿烂”的课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点拨形成的立体思维网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课堂的确“活”起来了。“约定”让沟通变得更简单.欧: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约定、角色分工、汇报成果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后,可以很好地为课堂的组织教学服务。在学习方式培训的过程中,孟教授强调了“人力资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①伙伴学习。就是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组成学习伙伴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更严格要求自己,更认真复习学过的知识技能,提高对已有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面对自己的伙伴,会激起迎头赶上的动力,努力学习。②合作学习。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成员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积极的群体压力,促使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较弱的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我认为EEPO有效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合作,也就是让全班动起来,孩子们既是参与者又是管理者,人人参与到课堂里,消灭边缘差生。罗:

1、课堂上安排流程性检测的环节,同桌互相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同桌交互的方式,让同桌互相找错误,然后相互监督,即时更正。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强化次数得到提升,不会再犯自己或同桌出现的错误。

第四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本文着重从(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3)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4)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浅见,积极开拓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内涵、探索、实践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某些僵死的、被动的以及缺少乐趣等局面的反思。快乐体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教育论认为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快乐体育教学的特点是:(1)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教、乐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体现“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2)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4)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要求我们对一些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是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其次,是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使用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采用启发式的教法与创新思维的学法。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乐学活学,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呢?笔者将根据中师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 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符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再如在4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事实证明,通过以上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学的整个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创新教学的一个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详细论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活动说明了研讨式教学的显著效果,实现了综合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教育目标。[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理念;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0 引言

高校教育不应仅仅面向过去,更要面向未来。在现今21世纪的网络时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挑战来自于学生。新一代的学生生活在充满活力的、交互式的媒体世界中,他们不仅通过被动的听和读来学习,他们更喜欢互动性,要求更适合于他们学习方式的新模式。在新的学习模式里,学生将会从一个吸收由教师选择并传递的学习内容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主要通过自己阅读、分析来学习;教师则由一个选取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培养和指导者,成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1]。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研讨式教学方法正是应此要求,亟需开发推广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之一。

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主体精神培育为原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主张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分析和探索,去发现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2][3]。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中,应用研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多方面思维和能力、提高工程和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的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下文中将探索研讨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并结合《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讨式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1.1 研讨式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研讨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科学思维和良好素质的教学理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可具体分析如下。

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达到的核心能力目标包括:调查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对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现有资料进行推理和分析、做出理性评价决策的能力;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4]。

依据安德森及其同事(2001)修正后比较系统的思维能力等级次序分类法,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5]。因此,土木工程人员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是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实证,尤其是创新精神更为可贵。

良好的素质一方面体现在人文素质,有自信,对学习、成长具有端正的态度,具备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主动性和毅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专业的工程素质,即土木人必需的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严谨朴素的科学态度。

因此,研讨式教学法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1.2 研讨式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交互式学习;教学的基本步骤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科学探究、研讨总结、应用创新等[6]。因此,可以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分为提出研讨主题、启发引申思考、调查资料探索、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应用创新五个基本阶段。这一系列基本进程都需要在教学任务书中写清楚,让学生明白整个过程。

(1)研讨主题的提出要结合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具有可探讨性。例如理论性比较综合,可从多角度分析;或者实践性较强,可结合工程专业现实问题分析;再者专业性较强,体现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可启发进一步思考分析。

(2)启发思考可以由教师提出几个由研讨主题引申的研究方向,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但是,一定要强调的是,给学生留出自由研究、提出自己创新思路的空间,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关键的。

(3)在学生调研探索时,图书文献可由教师指导查阅;电子文献来源要保证严谨详实。在资料分析处理中,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检查、判断、分类、比较、组织、归纳、推理、总结等学习过程。

(4)师生、生生直面研讨的过程是最活跃最能体现和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机会,是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然,这也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同时又要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深入分析其能力和素质,以备进行评价总结。

(5)总结创新阶段,首先需要教师的全面总结,包括对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想的鼓励,并传达给学生;然后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研讨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明确各教学环节对自己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也会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研讨式教学实践

在初步探索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可以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在时间安排、研究主题、讨论方式等方面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在将研讨式教学法尝试应用于《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研究主题相关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和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师生研讨过程分别在课后和课堂进行。2.1 课后研讨式教学

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涉及到比较多的基础知识点,如地形水系、地层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很强。考虑到讨论内容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研讨时间的不确定,首次研讨过程在课后进行,以便给予师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参与讨论。师生教研互动过程经历以下步骤:

(1)下达研究任务:将班内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4~6人。组内学生数不宜过多,以鼓励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每组分析不同地区的工程地质图,安排组内每位学生侧重分析地质图的某一方面内容,让大家都有研究任务,不会落空。研究任务书中除明确研讨主题和研究任务之外,还特别强调指出同学之间要注重合作、相互学习。

(2)启发研究方向:教师首先熟悉每组地质图分析任务,发掘有特色的知识点,作为启发学生引申分析的出发点。知识性的可直接在给学生的研究任务书中简单提示;思维能力方面的在师生面对面讨论现场提出,促进效果会更好。例如,某地质图中褶皱构造与断层构造多处出现,这是与地质历史发展有关联,可作为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质历史关系的一个切入点。而在断层频发地区的地层分布情况分析之后,可拓展分析思路,设想在此区进行路桥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会有何影响?这样可以将地质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逻辑分析,甚至提出创新性设想。

(3)学生调研分析:由于地质图的复杂程度不同,有的会包含一些教材中未着重分析甚至没有提到的内容。因此,除参考教材之外,学生需要使用网络或其它图书资源。但是,在查阅网络资料时,除了要保证来源合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资料筛选和分析工作,不要照抄照搬。经过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后形成初步成果报告,为讨论做准备。鼓励学生做成演示用的PPT文件,发挥演讲才能。

(4)师生讨论现场:教师分别与每组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教师既要作为主持人,组织好学生,督促和鼓励学生;又要作为导师,面对面地为学生解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补充学习新内容,这是增进学习知识最直接的机会和方法。例如,在地质图分析中遇到地层角度不整合的图例,教材上并没有提及,这就需要补充地质图例标准和规范,进而扩充知识面。此外,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并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记录和评价。相对的,每位学生除了发表自己的分析成果之外,还需学习和思考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得到一致的结论。

(5)研讨成果报告:每组学生经过汇总形成小组地质图阅读报告;教师则总结此次课后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增进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综合评价各小组的研讨成果以供大家相互学习。2.2 课堂研讨式教学

关于不良地质现象的主题讨论在课堂进行,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五种现象分组进行讨论。重点要求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本知识,结合工程案例具体情况分析不良地质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并就地质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体会。

学生分为五大组,每组9~12人,承担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分析。以2人合作为例,要求搜集主题案例数不少于1个,共同整理文档并准备在课堂讲演交流。这样,每大组将会有5~6个工程案例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可与班内其他组的同学共同分享探讨研究成果。

研讨过程中发现,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各组研究主题的不同,在每组同学做PPT文档演示了本组成果之后,主要是同课题组的同学能进行短时的讨论,而不同主题的其他同学则未必能及时做出响应。此时,教师的现场启发和提示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应用工程地质条件6要素进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提示学生既要考虑全面,有条理;又要区分重要程度,抓主要因素做出评价。在新内容方面,对于有学生提出用于治理崩塌落石的SNS冲力柔性防护系统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教师可适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思考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讨式虽然可以让全体学生直面讨论过程,熟悉所有主题内容;但未必能够全体参与进去。课堂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还要再就研讨的目的、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等做总结;然后学生再修改分析成果,形成小组报告。研讨式教学总结

3.1 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类主题分别在课外和课堂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较好地实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成果报告的心得体会中,学生们普遍支持研讨式教学方法,表明对自己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提高,并且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例如精选研讨主题,合理组织安排讨论时间、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增加实践学习机会等方面。

研讨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在课程调研和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启发直接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而素质的提高则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的积极态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体会到“讨论后对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布置任务后在上网搜索、查看参考书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该知识,更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课外知识,也充实了课余生活,逐渐提高了较高的查阅、自学、思考能力。”;还有学生总结到“对我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有较大的提高,对学习能力、方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研讨式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正是通过师生间双向直接沟通,教师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更为关注的教学和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3.2 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研讨式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学生获取资料信息的方法很简便,来源很丰富。少数学生就会出现不加思考的照抄照搬源信息,以致弱化了资料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从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甄别、学习、应用、讨论。其次,有时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于与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的不易直观理解认识的课题,还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课题讨论的深度、广度还需要教师去挖掘,这也是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考验。结论

研讨式教学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每门课程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以形成更加系统、全面、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和协作者,这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提出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杜德斯达著;刘彤等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29(1):72-74 [3] 何丽君, 唐玉光.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4](美)戴尔蒙德著;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美)麦肯齐等著;徐辉译.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 蒋跃,邓磊, 徐生求.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25(4):306-30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Mode

Abstract: The basic theory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concept and mode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proves the remarkable affect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which achieves the goal of education to train the ability, thinking and quality of students.Key words: deliberative teaching;concept;mode;teaching practice

下载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上交探索与实践的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是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课堂,是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摒弃“繁难偏旧”“满堂填鸭式灌输”“用学科成绩简......

    学习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 王献忠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 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

    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工程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工程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校外实习,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实习教学组织......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推荐)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英语是高中教学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同时具备知识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还要有效运用......

    “教学工厂”模式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联动、“教学工厂”式工学结合模式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黄如君 张梅 内容再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靠途径,但是在实施顶岗实习的......

    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当人类昂首步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已悄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这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化社会使终身学习成......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计算机教育》 作者:李 祥1绪论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