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
《刻意练习》读后感1
我们通常都认为,对于某一项技能,只要不断的反复的努力去练习,就是“刻意练习”,技能便会有所提高。但事实并非如此。
“刻意练习”必须符合四个特点: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传统教育模式说的是知识,而刻意练习讲究的是技能。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知识运用到技能中?比如在看完一本书后,刻意练习如何把这本书里主要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分享出来,让在场的听众喜欢上你的这次分享。这个生动形象的分享就是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的,而听众们的.反应便是针对你这次分享的即时反馈。
再比如,你是一名销售工作者,客户的时间宝贵又有限,而你需要做的是,在短时间内把你产品的优势重点说给客户听,并且能让你的客户愿意花这些时间来倾听你的产品介绍。所以你可以找一个有丰富销售经验的人来做你的导师或者翻阅相关方面的指导书籍来学习。最终,客户购买了你的产品,就是对你工作的最大反馈。
说到这里,笔者意识到,说话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此,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好好说话》,用以提升说话技巧。
《刻意练习》读后感2
我买的是纸质书,3个月后拾起重新阅读,我觉得会给我不一样的认知和感受的,我和大家分享我认为本书重要的我归纳了三点:
我归纳3个知识点:
1,第一点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是通过正确的练习所获得的。
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这种潜力,如今我们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创造能力的方式,而不是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在才华。天生就具有一些固定潜力的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相反潜力好比可延伸的血管,能够通过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创造学习。
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开发这种潜力的方式,创造自己的潜力。
2,刻意练习和天真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是不同的。
刻意练习的特点:目标、专注、反馈、纠正、走出舒适区。与传统方法之间的重要差别:前者强调你可以做什么,后者强调你知道什么?刻意练习全部是关于技能的。而知识是为了培养技能,不是学习的目的,刻意练习可促进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重拾许多知识。
去培养一项新技能或磨练一项已有的技能,就迫使自己去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创建最佳心里表征,循环往复,心理表征才能得到拓展和优化。也就是运用正确方法,创造心理表征的质量和数量,并有效运用。
在准备课件时,确定学员应当能够做什么,远比确定学员应当知道些什么有效得多。
3,错误的思想意识:
认为能力受到基因错误的限制,认为长时间做某事一定会更擅长,认为想提高,只需努力。这三种都是错误的'。
我下一步行动:
1,改变心态:不要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没完成目标,想想自己做这件事的动机(其更像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代价)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强化继续前行的倾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2,目标:今天把明年的梦想版做起来,放到手机屏保。
3,专注:每天花一个多小时时间,专心练习哪些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情上来。
人在一生之中我们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就是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潜力。
这就是我重复这本书的收获。
《刻意练习》读后感3
这本书先通过莫扎特的例子,引出观点:有些看似是天赋的技能,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又通过一个记忆随机数字的实验,提出后天刻意练习对于学习一项的重要性。并通过医学方面的观察,发现大脑其实和肌肉,韧带一样,是可以通过练习、锻炼来提高能力、甚至改变外观。
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内容就是对于人类身体,特别是大脑的观察。人的身体是有适应性的,并且会尽量把自己平衡在一个舒适区中,有点像中学化学的平衡移动原理,当现有的平衡被外界因素打破时,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我们的锻炼就是改变身体的某种平衡,比如有氧的时候心率会加快,提高心肺供血,身体会慢慢适应这种改变,并且在锻炼结束后,你的身体慢慢恢复,到达并保持在一个比之前略高的舒适区。所以身体锻炼到某个程度,如果不加大训练的强度,会进入瓶颈期。大脑也有相似的情况,不刻意的训练,让大脑处于一个强度的话,大脑便不会再有什么提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做重复工作或者强度不够的时候,能力不会有太多的提升,从而进入瓶颈期。书中也提到能力的变化其实是会影响大脑的物理变化的。比如司机、音乐家等某方面比较突出的职业,对应的小脑、前叶或某个部位也会比普通人的要大一些。
下面是刻意练习的几个特点,也是本书的中心内容。书中总结了刻意练习的四个重点: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2、集中注意力。
3、反馈的重要性。
4、走出舒适区。
下面大致解释下这四个特点。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目标不明确,方向错误,再多的'练习也是徒劳,这是刻意练习的前提。
2、集中注意力:第二点集中注意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繁杂多样,学习内容更新很快,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打断,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可以使用番茄学习法,将学习内容分为一个一个时间段,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尽量避免外界诱惑,比如手机电脑等娱乐设备。我个人会采取使用某些计时APP,比如forest。并且在专心做事的时候尽量关掉手机的推送,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
3、反馈:第3点和第4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我自己经常忽略的两个点。首先,反馈和复盘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有时候我们考试刷题,经常只在意量,而忽略了错题,就会导致在某个知识点会一错再错。花时间给反馈复盘,不仅会牢记学到的东西,还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
4、舒适区:我们学习一个技能的大致过程是:首先,一般性地了解我们想做些什么,从导师、教练、书籍或网站上获得一些指导,然后开始练习,直到我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接下来,让这种技能变成自动的、自然而然的。而后会遇到瓶颈,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大脑是可以锻炼的,可以适当走出舒适区,但是不要离得太远,太远会让你的大脑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除了这四个刻意学习的特点,还有一个关于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也是值得学习一下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赋予意义,精细编码”:是指专家在们总能很快的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和术语,是因为在储存这些信息的时候,有意识的采取了元认知的加工策略(元认知就是对知识的一套认知体系,即学习如何学习。元认知的加工策略类似项目管理的过程:1、制定目标;2、对过程进行监督;3、发现偏离后的修正)。
2、“提取结构或模式”: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特定的结构或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去存储,比如开发中的设计模式。
3、“加快速度,增加连接”:专家在知识编码和提取方面速度快很多,是因为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道,使得不同的记忆之间有所连接。这个有点像我们平时背单词,直接记住某个单词的意思比较难,但是你将这个单词和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比如某个词根,具体的某个现实事物,就会很快的记住这个单词。
上面三个点是培养尝试记忆的方法,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系统化学习的方法。而且书中也提到,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只是读书去学习,不免会学到许多死知识,只有在情境中去学习,才能更好的增加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刻意练习》读后感4
《刻意练习》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经典书籍,不仅可以帮我们快速理清很多关于学习中的模糊概念,它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快速简洁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人有非常大的帮助。刻意练习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作者艾利克森,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方法的发现者。他专注于研究多个领域,如: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巨大成就的.,以及“刻意练习”是否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刻意练习的根本是要树立一个超级心态来思考问题。
刻意练习的两个准则是你工作的行业是合理发展的行业,有非常专业的评价标准和高效率的工作方法,且有一个能够给你安排训练方法和及时反馈建议的优秀导师。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它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四个原则:
1.明确高绩效的目标,即应该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2.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3.研究最杰出的导师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的原因
4.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学习此方法时必须隔离舒服区,走到学习区,在学习区域里练习,等你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以后,再向外拓展把更多的舒服变成学习区,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这些方法中最关键的是要明确目标,需要建立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而这个有效的心理表征就是事物背后的模型方法论或者说套路,是正确的练习方法。此外,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必须专注投入,同时有导师给予反馈,并随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刻意练习》读后感5
一直以来,看书都是我最大的爱好。
以前看书都是随性所致,毫无目的,看一遍后就急于看下一本书。看完的当下可能会记得一些只言片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已将书中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自己觉得这样读书毫无收获,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读书方法,期望以正确的方法帮助自己更有效地阅读。让人沮丧的是,使用了很多方法,自己依然无法透测地理解一本书。
我意识到自己的读书方法依然存在缺陷,所以并未停止寻找改进之法的脚步。
直到无意中看了这本书,才惊觉自己原来看书毫无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进行刻意练习!这本书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塔,为我指明了如何有效读书的方向。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紧扣一个主题:即便你没有天生的才华,只要通过刻意练习,强化大脑的适应能力,创建优质的心理表征,再通过优质的心理表征磨练技能,我们能够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
在了解刻意练习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天真的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天真的练习”就是一般的练习,有目的的确练习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
每当克服一个新的问题,学习一种新的技能,迎接一项新的挑战时,我们总是不够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还没开始做,就判了自己死刑。或者,有的人尝试了一段时间,因为看不到进步就中途放弃,还总爱拿智商不够作为借口。
书中提到:刚开始学习某项技能时,智商存在着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刻苦练习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人还会继续反抗:我也刻苦练习了啊,为什就是看不到进步呢?
实际上,很多人的练习是无效的。就如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看似忙忙碌碌,比其他人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能力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开始慢慢下降。
绝大部分人没有进步,只是因为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重复着每天的工作。
他们只是“天真地练习”——反复地做某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所以很难看到进步。
对于自己为何会滞留的现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原因。
你有没有想过,你无法看到进步,会不会是自己的目标出现了问题?会不会是自己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够专注?会不会是目标完成后,因为缺少反馈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重复地做着一件错误的事情?你是否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只是重复着一些简单熟悉的任务,不敢迎接新的挑战?
1、一切滞留,都是因为你的练习没有目的。你得摒弃“天真的练习”,转而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想要掌握有目的练习,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这也是所有练习方法都必须遵循的.普遍原则:
a、制定并细化目标
b、保持专注
c、设置反馈机制
d、走出舒适区
怎样制定目标?
我们很多时候半途而废,是因为我们一直将注意力放在最终目标之上,而忽略了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或者将目标制定得过于远大,让人看不到希望。只有详细地分解目标,你才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你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循序渐进,才能顺利实现最终目标。
从短期目标逐步达到长期目标,从具体目标到达一般目标到。不断从大到小地分解目标,从最小的目标着手,目标越细,就越容易实现。在实现当前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想着怎样去实现下一个目标。具体做法就是你要不断地提问,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你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为了实现……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为何要保持专注?
当我们在实现某个阶段的目标时,不要分心,而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任务上。如此,我们才不会半途而废。
反馈很重要!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进步,就是没有为自己建立反馈机制。反馈不能迟到,而要及时。及时反馈能让我们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怎样去改进、以及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反馈很多时候由他人提出来,但自己为自己提出来的反馈是最有效的。只有自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
走出舒适区!
成长在舒适区之外。总是做那些自己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不接受挑战,我们就只会原地踏步,没有进步。一旦练习的时候遇到瓶颈,不要去做更难的事,而要去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2、大脑就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大!
大脑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之所以确定刻意练习有效,正是基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能够通过练习得到改善这一理论基础。
很多人觉得只有天才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某项技能。天赋是基因遗传,一般人无能为力。
实际上,基因并不是决定我们能否掌握某项技能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我们的大脑,强化它的适应能力而做到这一点。
不止是我们的身体可以通过锻炼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训练让大脑的结构产生变化。即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大脑中与那种特定技能相关的部位发生改变。
书中提到:由于大脑中的任何变化你无法亲眼看见,所以你很容易以为,这些训练真的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变化。不过,这是错误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而且,很大程度上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那样。
既然大脑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技能来创建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又反过来强化我们的技能,如此良性循环,才能让我们逐渐步入卓越之路。
3、心理表征的建设!
心理表征是我们思考时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构建良好的心理结构,就是使用长时结构来回避短时记忆的局限,处理大量的信息。
在我们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就是在创建优质的心理表征。杰出的人物一定拥有优质的的心理表征。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
优质的心理表征也有其特点。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既能把控全局,也能着眼局部。
4、接下来就是本书的重点—刻意练习!
要想掌握某各领域的技能,我们必须练习,大量的练习。在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中,刻意练习是最强大和最有效的练习形式。
什么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包括有目的的练习的所有特点,此外,刻意练习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以及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
刻意练习的特点:
a、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已经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b、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
c、要求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d、包括反馈
e、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f、不断地改进过去所获技能的某些方面。
虽然刻意练习是非常专业的练习形式,也是最强大,最有效的练习形式。但是,正如书中所说:能以最严格的意义进行刻意练习的这种行业或领域相对较少,仅包括音乐表演、国际象棋、芭蕾、体操以及其他一些行业或领域。但别担心,即使你所处的行业或领域不可能以最严格的意义进行刻意练习,你依然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指引自己发展在所处行业或领域之中可能的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
5、刻意练习还不够,你还需要动机。
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刻意练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比于坚持,人们更容易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放弃。
虽然坚持到底的人很少,但又是什么在激励这些佼佼者去刻意练习?
是动机!
动机是我们渴望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根本动力!它就像一种使命或者信念,为我们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即便废寝忘食,也要努力完成任务。
有的人能够坚持到底,不是意志力强大,而是他们保有强大的动机。
如何保持动机?
首先,你要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是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所有其他义务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扰。
其次,你要强化继续前行的倾向。坚定你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的信念,以及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
最后,还要精心设置目标。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前期的进步。进步鼓舞人心,让我们想要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动机越强烈,我们就越有可能坚持到底。
当然,刻意练习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杰出的能力。
书中还列举了如何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典型实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这本书极具实用价值,值得每一个渴望突破自我,想要提高自身技能的人去仔细阅读以及研究。
我相信,每一个人只要认真地去看这本书,就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
唯有刻意练习,才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刻意练习》读后感6
这个是我近一年时间中,以真正的带着心思去读完的一本书。从书中我学习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你只有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再去将自己的目标给拆解开来,用着别人都不怎么理解的状态去刻意的做着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够做到超过普通人,成为一位“杰出人物”。
整本书共手机571页,使用14个小时,将其大略的阅读了一次,做了16张的笔记,纸上写满了自己看书后所记下来的一些道理,以及书中所提及的方法。我现在就是在用着书中所写的方法,让自己刻意的去做一个输出,将自己心中所明了的道理,化为短文,产生输出。
只求输入,不求输出;只看重内在世界,而不去尊重外在现实,这个是一个避难就轻的表现。大脑普遍喜欢轻松的事情,只有在外面提取大脑深层的记忆的时候,它才会被唤醒。写作是我将要去细心,仔细,尝试磨砺的技能。我放弃自己之前的工作,将自己的思维从外在输出,转为内在吸收,最后再转为外在输出。
我需要时刻对于自己产生一个自我判定,我对于自己的写作能够到底是在什么层次,对于自己的反馈,需要每天都有。故而每天都在用着千字反馈让自己将一天所想编写下来,存入文档之中。
在每天的工作计划中,更多的是对于自己内在的鞭策,而在外部却一直没有开始挑战;从合上这本书开始,对于技能的磨砺其实更像是对于自己的挑战,挑战自己那懒惰的大脑,挑战已经停滞了的工作。
刻意练习要求去向着杰出的人物学习,去学习他们的工作状态,去学习他们对于失败的看法,对于成功的渴望;这仿佛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浑浑噩噩的在做着事情,一心只想躺平,却内心不甘如此躺平。
书中所说,天才是不存在的,天才不过是比普通人在一个技能上面所花费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并且伴随着高质量的练习,所以他们才是天才;也没有定性说没有人可以做不到什么层次,所有人只要愿意去做,都可以成为天才;
在同一个技能上面,花费足够多的精力,使用足够多的练习;对于这项技能的磨砺,也会越发的`深刻,技能也会越发的精湛。这个就是天才的本质;
弱化阻碍自己脚步的理由,强化自己磨砺技能的倾向!先要想办法将自己的目标给定好后,将目标化为一个个不同的方面,对于每一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深刻的处理,这也是从中学习到的一点。目标太大,只好拆开去一样一样的练习。不熟练的方面,可以多加练习;当某一天不熟练的方面也被攻克,那么组合起来后,便是你之前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目标。
每一人对于自己的技能,都是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去用心打磨,如果一直只是口头上说说,那么永远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刻意练习》读后感7
笔者通过引用多个科学实验和自己做的实验结果,证明人的潜力是一样的,只是有的人善于利用潜力,没有那一项事情只有特定的一群人能做,能做的那群人不是他们天生就具有那方面的天赋,而是后天努力坚持的结果,实验证明所有人只要用对方法并坚持都可以做。
有目的的练习属于刻意练习的一部分,它具有四个特点:1.有特定的目标,通过目标驱动行动,它对练习具有引导作用,分析原因细化目标,一步步实现小目标,逐渐实现大目标;2.非常专注,完成目标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非常专注;3.整个过程需要不断反馈,设定目标之后,需要在练习指定时间之后,对结果进行反馈,根据结果分析做的不好的地方继续练习。不能整个过程漫无目的的练习,并且没有反馈;4.走出舒适区,练习的目标不是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整个过程需要不断的提高目标或练习新方向的目标。
学习是一个先提高-瓶颈期-在提高-瓶颈期..的循环过程,一般进步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瓶颈期,突破瓶颈期在进步。笔者认为遇到瓶颈期适合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做更难的事情,比如前面有座高山,你要去山对面,不是选择翻过去,而是选择绕过去。
通过多项实验证明,看似难以逾越的高峰并不是极限,只是人们的动机不足,动机是做事情的源动力,所以保持动机非常重要。笔者提到通过内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升动机,内在指自己想要做什么,外部指外部世界需要自己做什么事情。
通过观察各个领域优秀的人发现,优秀的人会为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创建优秀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概况了一件事情的描述,以及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通过实践对事情产生心理表征会让自己快速着手这件事情。我认为有必要定期反思心理表征,因为已有的心理表征是错误的或不完美的,会引导自己走向错误的或不完美的方向。
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往往不成正比,刚毕业的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实践技能。如果想成为你所在领域或行业的杰出人物,你得先找这个领域或行业的杰出人物,是什么训练方法让杰出的人从大部分人中脱颖而出,有时训练方法无法发现,笔者提到可以观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训练方法和其他人不同。然后以他们的能力为目标,分析是什么因素让他们变得如此杰出,制定出刻意练习的计划,练习的过程一定需要反馈,通过反馈判断练习的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不好或者可以提高,需要调整练习计划或特别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某些影响练习结果的因素。寻找最杰出的人时,要避免参带影响判断的因素,如声望、相貌、感情因素、性格亲和等。
如果停滞不前,不要在重复的蛮干,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看看那些因素阻止了自己前进,然后在寻找攻克此因素的方法。
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是对它产生兴趣,所以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和孩子对某个行业或领域产生兴趣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们应当从所有这些故事以及所有这些研究之中了解到,没有理由不去追寻梦想。刻意练习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可能,但你可能一直以为自己“够不着”那些可能性。摒弃这种想法,大胆去闯、去试。
《刻意练习》读后感8
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习得的。
天才的本质是建立大量而优质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成功建立。
刻意练习制定明确而清晰的目标。有专门的导师来进行指导。进行足够时长的.练习。
3f原则focus—feed back—fix it。专注,反馈,修补.这是读完整本书留下的核心关键词。
提升的本质是身体机能的提高,心理表征的建立,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善。
任何实质的提升都需要把自己推出舒适区,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快乐学习这种说法,刻意练习的快乐只存在于练习结束之后。
在一些智能型的技能中(例如象棋和数学),智商对技能学习的前期有较强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小。成为顶级高手的关键,是建立足够多而好的心理表征。
不要对自己设限,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任何人。
建立终身练习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学习。
《刻意练习》读后感9
本书通过各种牛人成功故事,以及各种实验成果,验证了一些事实:
①根本没什么天才,没有天赋的存在,如果你觉得那个人就是比我学钢琴学得快,那应该看看,他绝对是练习的比你多,努力的`比你多。
②基因以及遗传因素对你成功的影响也没你想的那么多,也不是以通常想的那样的方式直接决定成功与否。充其量只是影响一个兴趣与好奇心(这将影响你以后是否能持之以恒)。
③刻意练习是通往成功最有效的方法,它关注的不是知识层面,而是技能,就是实操上,所谓刻意练习,就是将任务不断细化,分出阶段,每个阶段任务都刚好让你觉得似能非能,使你跳出舒适区,同时又充满挑战且不让你生怯。完成一个小阶段任务,还有下一个,慢慢你就产生了质的飞跃。
④任何领域,无一例外。只存在不会努力以及不能持之以恒的努力的人,不存在熟练应用而不得成功的情况。
⑤并不是因为你会什么而去做了什么,而应该反过来说,你去刻意练习地努力做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可以说,并不是社会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而应充分理解,到底什么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重点在这个适\字,翻译到这本书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读后感10
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而只有练习也是不够的,还需要讲究练习的方法:专注,有特定目标,需要反馈,走出舒适区。
大脑和身体的适应力,可以让我们不断的接近极限,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形成心理表征。例如,不断刷新的马拉松记录,各种体育竞技,圆周率记忆……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常说的一万小时法则,并不等同于刻意练习。事实上,各行各业达到杰出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你也不可能做到杰出。或许不需要1万小时,甚至超过一万小时。当门卫的大爷,守了一万小时的门,不可能说就是杰出的门卫。
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这点可以运用于引导孩子上兴趣班。
在工作中要学会运用刻意练习。每次都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自己的工作……
不断设定一个个目标,突破三种错误:基因限制,(例如口吃,辩论赛)足够长的时间(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只需要足够努力(不一定)。
3F原则:
1、专注(高尔夫球手练习)案例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练球的经历,科比说你没有见过四点的洛杉矶,这些杰出人才,都是在不断刻意练习中造就的。
而我们常常打球只是视为娱乐,既然是娱乐,那就只能是放松心情,不能成为杰出的人。
2、反馈。减肥的人,家里的称。实际就是反馈。只有得到反馈,才能让我们找到差距,进步更快。
3、保持动机。常常有人说意志力,其实就是拥有持续保持动机的能力。
《刻意练习》读后感11
练习要有意识的练习,而不是无意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专注,很难走出局限性。要尝试突破自己的极限,不断的先前进,获得更好的成长。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刻意练习》读后感:成功来源于有意识练习,赶紧来看一看吧。
概念一:有目的练习
有目的的反面是无目的练习,无目的的练习只是反复做某件事。举个例子许多家庭主妇做了一辈子饭菜还是普通厨师,而酒店的大厨同样做菜却能成为大厨,这就是有目的练习和无目的练习的区别。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四个特点:有明确目标、专注、包含反馈、走出舒适区。接下来我们详细解读有目的练习的四个特点。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的则练习者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做对了;目标需要具体,可量化,有操作性,有目的地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长期目标。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也就是说自己要知道在做什么,做得对不对,这种反馈可以来源于自己也可以来源于旁人。通过反馈练习者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练习,而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要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情,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做任何事情,不能差不多就行了,而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这样在下次做同样的事情时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极限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举个例子:练习跑步,如果每次在自己快要精疲力尽的时候,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会,如此反复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跑步速度或者距离就能得到提高。
概念二: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每个人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是通过训练,刺激大脑和身体各部分而产生的。例如婴幼儿经过大量练习走路形成了走路的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演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每个学会走路的人在走路前不会去思考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脚迈出后怎样弯曲膝盖。走路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心理表征,在处理复杂事物时,专家的心理表征也会非常复杂,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预测未来;有助于解释信息;有助于组织信息;还有助于制订计划;更有助于高效学习。作者举了个例子,专家级医生能在处理疑难杂症时为什么比一般医生强,原因是专家通过复杂的心理表征把各种信息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新手和专家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是不同的,这种差别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建立某行业的专家级的心理表征,用专家的角度思考问题。
概念三: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仅仅是有目的练习,它与有目的的练习有两个重要的区别,首先它运用在一个有一定标准可以参照的领域,发展比较成熟的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足够优秀的导师。
我的实践运用
在了解了关于刻意练习的有关概念后,我觉得最重要是实践。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运用的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暑假在训练女儿游泳的过程中我就运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女儿非常喜欢游泳之前报了个暑假速成班基本学会了蛙泳,但是动作不太规范。进过与她沟通,她也非常原因让我帮助她提高游泳的速度,这也是刻意练习的重要一步学习者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要专注。具体方法是我查找了一些蛙泳技术动作的要点,也和女儿一起观看,总结出她现阶段需要改进的几个动作,如手指并拢划水,等退后脚掌夹水,这勉强算是找到了一位导师。在训练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她注意上述问题,这就是反馈。经过几次练习她的成绩显著提高,但是她说太累了要休息,我不断鼓励她乘热打铁把动作固定,形成自己的心理表征并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她的20米蛙泳成绩从45秒提高到33秒。
《刻意练习》
最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刻意练习第一步就是要找一个好教练,我自己的游泳水平还是太一般不足以提供充分的指导。不过我在和女儿沟通时,女儿说了一句让我感动的话,“我就喜欢爸爸教我”,耐心的沟通一定能增加与孩子的关系,我还要不断努力更温和更耐心。把刻意练习的思维方式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
《刻意练习》读后感12
人们总是寄希望于有一个十分特别的东西,它可以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什么《7天精通》等等,也正是表明了很多人浮躁和焦虑的状态。
很可惜,这样特别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伏尔泰
常识并不常见。
有句话叫做”,有些人常用这句话来抒发自己看了很多文章、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得浑浑噩噩。
解读我之前自己的想法,我那时候经常用这句话。认真想想,那时候是想表达”。
没改变是很正常的。
因为,理论跟实践之间相隔不止十万八千里。
如果人人随随便便看几篇文章,然后一夜醒来都成为设计大师了,这样的世界难道不可怕吗?
常识并不常见。
我们熟知这些所谓的”,但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从来都没有长时间的实践过这些”。而是期待能有某种神秘的秘诀,让我们跨过这些努力的`阶段。
最杰出的人,往往是那些练习时间最长的人。
仔细想想,除了工作那种自动完成之外,我们给自己每天留有多少时间去刻意练习,真正提高自己?
如果每天能抽出365个小时,要想达到所谓的”(被证实是错误的),也需要Peter Drucker,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头脑还保持清醒的时候,虽然不能出门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了,但是他邀请想要咨询他问题的人来他家里。
这些人包括国家总统、总理、CEO,来与他共共度周末。
在每次周五开聚会开始的时候,他都会对在场的人说这样一段话:
希望大家在下周的聚会上也有着一些改变。
《刻意练习》读后感13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书的作者特别的狂,为什么呢?他说他的训练方法是全世界最好,最高效的训练方法,这个听起来实在太狂了,他在这形容词前面加一个全世界,那就是没有比他再好的了。但是我再往下看,觉得这样说好像也真有道理。
他提出的方法叫刻意训练,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随便在大学里面选了一个高三的孩子,对他进行了一个训练,就是读几位数,然后让他记住,这是一种短期记忆,科学家发现,人们的短期记忆啊,大概就是七位数字左右,这个七位数字似乎是一个不可能跨越的屏障,在阻挡着你短期记忆能力的提高。
一开始这个人也是这样的,但是慢慢地,他通过一种刻意训练的训练方法,使这个现象得到了改观,他就是多记住一位数字,就加一位数字,要是背错了,就减两位数字,这样有目的地训练,使他最后短期记忆的数字量竟然达到了83个。这是一个特别惊人的数字,这就好像你以每秒钟一个的速度,跟他说3.1415926一直说到圆周率后83位,他直接就可以给你复述出来,这一种听上去多么恐怖的天赋,但其实在接受训练之前他和你完全一样,也是只能记住7位数字,在刻意训练下他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就可以看出来刻意训练的作用。
他举了一个小例子,就是19吧,有一个跳水运动员,他做转体两周半这个动作时候就受伤了,当时媒体都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现在呢?现在一个10岁的小孩都可以做出来这个动作,一个表现出色的高中生甚至可以做到转体四周半,这个提高并不是难以想象,要是有一个人告诉当时的专家,一个高中生可以做出来转体四周半,这专家一定以为他疯了,这怎么可能!但是现在还真可能。
这种提高不是什么基因,不是什么科技,虽然有这样的因素,但是因素很小,真正的关键在于刻意训练的使用,就是刻意训练一个动作,使机体的各方面对这种动作有了特定的反应,所以会更加适应,更加适应之后就有了好的成绩。
人们原来认为大脑是很难被改变的,就好像这7个数字是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屏障一样,但是事实不是如此,大脑有很多部分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来改造。因此这就是刻意训练的真正作用,改造身体的部分,去适应某种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成绩,科学证明,这种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我们也要把这种训练方法,使用到平常的学习中来。
就好像以前我听竞赛班的学员们说,他们那些得IMO的学霸,几乎无法想象,一看到一个题那思路特别清楚,在我们眼中就是神人,他们做题有一个秘密,就是遇到一个到不会的题,看答案了把它看懂,看懂之后呢,再做一遍,这时候一般你能顺利做出来,要是不能顺利做出来,你肯定是没看懂,对吧?但是做出来还不是最终目的,一周之后你要再做一遍,一个月之后你还要再做一遍,这样重复四五遍之后,这个题几乎是烙印到你脑子里,几乎不会再遗忘。
这种烙印多了,你的大脑就一步步向着那个方向改造,经历了这种刻意训练,就是一种刻意改造的过程之后,你的成绩就有了极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是刻意训练的魔力。
《刻意练习》读后感14
今天带来《刻意练习》引言拆书稿,其实分享,说话流利观点明确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大家同意吗?
今天的主题是天才真的存在吗?文中说到莫扎特的完美音高,莫扎特在孩童时就具有精准识别音高的能力,在几百年前,大家对此都颇为惊叹。
然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莫扎特的原生家庭进行了解就发现,可能天赋是其中之一,但刻意练习更是他具有完美音高的关键。
他的父亲是一个演奏家,音乐节,他的.家里有着满目琳琅的乐器,可以说他在襁褓之中就开始每天听各种乐器的声音了,小时候父亲更是刻意培养,才造就天才莫扎特。所以,其实是环境和训练造就了天才,而不是谁天生自带完美音高。
我想到,这和学语言是一样的,前两年我一直在一个平台做英语教练,平台理念一直喊的一句口号是:妈妈的语言才是母语。
我们鼓励妈妈去学英语,不一定要学的有多好,就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用英语对话,能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有的宝妈,通过几个月的泡在口语训练营里,利用碎片时间进群聊天,从磕磕巴巴开始不断练习,到可以全英说上几分钟,甚至做到英语教练兼职挣钱,自己带娃培养双语宝宝,这其实就是刻意练习的成果。
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妈妈,做全职妈妈几年,学了英语后就刻意陪养孩子,家里九岁的女儿和五岁的孩子都成了标杆双语宝宝。她甚至还把这个做成了了不起的事业,创立了青少儿口语训练营,两个孩子就是青少营众多孩子的活版课件。
还有有个节目里看到,三四岁的小孩能轻松背出几百首古诗词,并不是说孩子天赋异禀,而是孩子的父母刻意培养,从小就让孩子浸泡在古诗词的环境里,让孩子记忆力好的这个天赋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这些例子,让我想到我们一句的slogan:普通妈妈比专家更有力量。不是非要学历有多高,天赋有多好,只要有心,刻意练习也能成就天才宝宝。
所谓的天才只是比普通人多了百分之一的天赋。相信只要朝着对的方向,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通过刻意练习,普通人也能绽放出璀璨的生命之花。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妈妈,我在认真的读书,认真过自己的日子,也在认真写自己的故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也是要有的,起起落落才是生活,烟火气息才是日子。我在努力走好自己选的路。
《刻意练习》读后感15
今早7点15分起床了,没有一起床就玩手机,吃完早餐,歇了一会儿,开始看书,果然看书的时候要动笔,要思考,才会对书的内容更感兴趣。
我今天看了《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记得我之前翻阅这本书时,觉得没啥好看的,没有看下去的欲望,直到今天,我状态好,不断做笔记,理解知思考,才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刻意练习。不断重复的练习不能算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一种更高阶的学习方式,它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者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刻意练习最最主要的一个点是:你需要往长时记忆硬盘里攒跟你学习领域相关的组块。
我很喜欢下面的一段关于刻意练习的表达,所以决定再书写一遍以加强记忆。这段话是:
下象棋的`次数毫无作用,10个1万小时,也成不了国手。但是,如果看着已经发表的棋谱,然后推测国手下法,这种刻意练习方式,就是往长时记忆硬盘里面攒SSD硬盘存储关于象棋棋谱的组块。
我不会下象棋,但是我对下五子棋感兴趣,至从看了这篇文章后,每次下五子棋,我都会刻意去观察对手的棋是如何摆放的,还有提前预想自己可以有多少种下法。每次输了,不再像以前一样,马上又开始下一轮的对局,而是再仔细“研究”一下,对方到底是如何赢了自己的,直到自己看出对方的“棋谱”后,把他赢我的套路用到下一对局里面去。就这样,我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赢的局数就不断增加,我遇到的对手也会越来越厉害,我就继续从这些厉害的人中学习,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可以多锻炼自己刻意练习的能力,这有助于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刻意练习》读后感1
《刻意练习》这本书讲的主要内容是从新手到大师的一些方法,它可以用到我们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它的作者是两位美国人,分别是安德斯和罗伯特。这本书讲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意在表明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它打破了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一些问题。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不存在一万小时最低值。例如,优秀的专业演员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一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那么,如何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用刻意练习呢?它分四个阶段,分别是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心投入、开拓创新。练习的前面为什么要加刻意两个字?因为刻意通俗的讲就是专门,而要想做到专门的练习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所以并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事,这也就体现出了这本书的重要性。
天才是什么?天才本是普通人,只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经过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超越了大多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人们叫他天才,读后感.没有一出生就是天才的人。虽然说一个人的成功与自己的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在任何岗位的人,不经过反复的练习,是无法成功的,甚至面临的是淘汰或者离职。那么,刻意练习的步骤是什么,具体怎么样才能做到刻意练习?任何人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必须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兴趣也并不一定是你刚着手干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产生了,而大多是经过了反复的训练,对这件事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表征,兴趣就自然产生了。其次是你要变的认真,刚接触这件事情的时候你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认真就是让错误减少或者避免。接下来叫全心投入,这个就不必多解释了,就是心中无杂念,投入到你要干的事情中。最后是开拓创新,就是要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达到创新与升华的地步。这是每个领域的大师或者杰出人物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
所以说,《刻意练习》作为一本学术书,非畅销书,的的确确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刻意练习》读后感2
这几日,春天来了的感觉尤为强烈。尤其是到了中午,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凉凉的春风,脱下厚重的大衣,却带上了新一年的希望。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希望的季节,年初立下的flag,现在就要扬起来,正是起航了。而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当回顾这一年的时候,当年的此时所计划的目标,完成了吗?
至少是我,我会惨然一笑。今年,我不想在这样!
带着这个想法,我再一次翻开了《刻意练习》,我希望从这本书上找到能真正实现具体目标的一套科学操作工具。
这本被罗胖成为“心灵硫酸”的践行原则,却被樊登评价为“天才之路”。其实,这两位大咖说的都很到位,但对“刻意练习”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万维钢老师,是他将“deliberatepractice”,引给我们,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刻意练习”。所以,我只能把万老师在得到APP上所列出的“刻意练习”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个要点挂在这里,让自己再一次熟悉学习。
但这十条内容里缺少了三部分内容,核心假设、3F原则和心理表征。是这三部分支撑起上面十条的思想和方法。
一、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业级的水平是逐渐的训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是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能让受训者能按顺序去完成。这些任务首先是受训者不会去做,但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去掌握的。
二、有目的练习所必须掌握的3F原则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练习,练习前就要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然后是①专注(focus)专注至关重要,在进行刻意练习时,有走神或者放松,你可能不会进步②反馈(feedback)即时反馈是在刻意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刻意练习中,是否识别出了错误,是否得到有益的反馈,清楚自己哪里欠缺、哪里胜任,对于继续练习至关重要。
③纠正(fix it)即时反馈之后,就要修正反馈的错误信息。要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它,设计专门的环节,攻克特定的弱点。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解决停滞瓶颈期的问题。
三、心理表征
刚才提到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练习,而有目的的练习,达到3F原则后,也不一定是可以练习。因为,刻意练习还要有心理表征的构建。可以说,刻意练习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出心理表征,有无此技能的心理表征就是“天才与P民”的最大区别。辩证的说,刻意练习可以构建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又会反过来在刻意练习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刻意练习》读后感3
1、这是一本工具书,西方的学者床来国内的书普遍比较严谨,本书有大量的例子和证据表明刻意练习以及所产生心理表征的优越性。
2、10000小时理论只是一个简单的参考指标,属于世界观范畴,本书是方法论,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
3、所谓的天才,并不是单靠天赋,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刻意练习。大量数据表明,学习一项技能,智商只会在学习的前期发挥优势,而中期和后续的更多需要努力特别是刻意练习。而因为没有得到正向的反馈,许多人在前期就选择了放弃,这很可惜。
4、不要觉得自己年龄太大学样东西太迟,只要选对方法并加以可以练习你都能想学会你想学会技能,比如钢琴,吉他。
5、作者可以练习的核心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用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
6、如何让自己能够培养长时记忆: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并且纠正自己的错误。
7、不论基因遗传可能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他们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的利用的那一能力而已。
8、反馈对练习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9、学习,一定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区。
10、遇到瓶颈的时候,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11、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物质是叫做毅力,所谓的毅力更多来自于内部或者外部的动机去激励。比如说阿米尔汗为什么不是先演瘦子再演胖子而是先胖后瘦。
12、人的大脑具有适应能力,并且会随着技能的提高而改变大脑的物理构造。
13、有许多证据证明,学习音乐能改变大脑的构造。
14、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强在有意义的记忆更加高效。
15、刻意练习的目标是什么?创建心理表征,拿游泳来说,就是你不需要用大脑去控制,身体自然而然地就会做动作。
16、数据表明越杰出的人,练习的时间越长。
17、知识和技能的差别,在场景中练习。
18、可以练习,找好一位导师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导师该怎么办呢?富兰克林练习自己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有一点像是看美剧学英语,不是去看他的剧情,而是逐字逐句地反复扣细节。
20、最后本书让我重拾信心,让我觉得只要足够努力,刻意练习,找准方法,自己也可以不再平庸。
《刻意练习》读后感4
花了近三个星期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刻意练习》,这战线拉的有点长。这本书今年貌似挺火的,很多学习达人都有推荐,当然我就是被这样安利的。简单记录一下吧。
作者根据多年研究国际象棋、音乐、医学、体育等领域最杰出的人才,总结出了刻意练习这个黄金标准,这使得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大师。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反复的练习做某件事情就能提高表现水平,以及某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而常人难以望其项背时常被称之为天才。而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得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只有真正做到刻意练习才能突破提升自己,而通常“天才”也是刻意练习的产物。
简单来说,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长期大量重复练习。它包括走出舒适区、明确目标、保持专注、重复练习、及时反馈等核心特点。
因此练习时需要跳出舒适区,走到学习区,在学习区里练习,等到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以后,再把外围的恐慌区变成学习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而这些特点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明确目标,需要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而这个有效的心理表征就是事物背后的模型方法论或者说套路,是正确的练习方法。此外,重复练习过程中需要做到专注的投入,同时有教练随时给予反馈,并予以纠正,这就是从新手到大师的秘诀。
读完本书,更加觉得不能盲目练习,否则只能是费时费力,并且让自己陷入“自证预言”的不良心理状态中,而不得不最终放弃练习。因此,练习前就需要避开这个坑,找到背后的套路,明确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可分解成一个个可达成的小目标。
最后有一点是书中举了作者大量的研究案例来支撑这一结论,这能让我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比如心理表征。可这也让很多人觉得有点冗余,精简一点会更好,然而我始终觉得书还是得自己读,长短以及章节顺序也自有作者的刻意安排,读书更重要的是读细节,了解作者写作背后的逻辑会更好,而非仅仅追求所谓的干货,要是这样的话看个几篇书评就好了。
《刻意练习》读后感5
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而只有练习也是不够的,还需要讲究练习的方法:专注,有特定目标,需要反馈,走出舒适区。
大脑和身体的适应力,可以让我们不断的接近极限,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形成心理表征。例如,不断刷新的马拉松记录,各种体育竞技,圆周率记忆……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常说的一万小时法则,并不等同于刻意练习。事实上,各行各业达到杰出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你也不可能做到杰出。或许不需要1万小时,甚至超过一万小时。当门卫的大爷,守了一万小时的门,不可能说就是杰出的'门卫。
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这点可以运用于引导孩子上兴趣班。
在工作中要学会运用刻意练习。每次都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自己的工作……
不断设定一个个目标,突破三种错误:基因限制,(例如口吃,辩论赛)足够长的时间(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只需要足够努力(不一定)。
3F原则:
1、专注(高尔夫球手练习)案例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练球的经历,科比说你没有见过四点的洛杉矶,这些杰出人才,都是在不断刻意练习中造就的。
而我们常常打球只是视为娱乐,既然是娱乐,那就只能是放松心情,不能成为杰出的人。
2、反馈。减肥的人,家里的称。实际就是反馈。只有得到反馈,才能让我们找到差距,进步更快。
3、保持动机。常常有人说意志力,其实就是拥有持续保持动机的能力。
《刻意练习》读后感6
一万小时定律是早就听说的,《刻意练习》我还是第一次看。书中提到:“在某种程度上,各种各样的练习都可能有效,但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则是黄金标准叫做刻意练习,这是我们知道的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练习形式,而且,对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是为任何行业或领域策划和设计训练方法的最佳方式。”
《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有目的的练习分为四个特点: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要把目标分解,并制订一个计划。结合自身,我参加过两次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第一年我也买了真题题本,但我没有计划的去练习,连上海市平均分数线都没达到。第二年,我认真的分析了自己在《行测》上各部分的得分情况,正确率高的部分,考试的时候在大脑最清醒的状态下优先做;正确率低的“数量关系”平时加强练习,考试的时候要勇敢的跳过去,有时间再去攻克。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第一次备考,我做题目的时间过于零碎。第二次备考,我就尽量用整块的时间去做题目,并且尝试模拟考试时间。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这一点非常好理解,备考做题的关键在于总结一个错题本。及时的搞懂不会的题目。每做一套题目,我也会计算正确率。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第4点是我最有感触的一点了,整个《行测》我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数量关系”,第一次考试我在备考的时候就已经放弃这一项了,考试的时候只能蒙一水的B,指望用其他项带分。第二次备考,我明白了,要想过关,必须弱项不弱。在备考时把“数量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去学习和练习,虽然做数学很痛苦,会的题目没几道,但正因为极度差,所以可提高的空间很多。在第二次考试中,感觉自己非常有把握的题目有四五道(一共十道题)。
两次考试我都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去刷题备考。因为第二次考试我使用了有目的的练习的方法,考试成绩迅速提升,不仅超过了平均分数线,还进入了面试。我的经历证明了有目的的练习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走出舒适区理论”相当实用。
《刻意练习》读后感7
《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任何一个领域皆不存在天才或者天生的才能,但凡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士都源自于其孜孜不倦的练习。智商高的人只在一开始能够快速掌握练习的方法,长久来看成功与智商无直接关系。一般人只要能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通过设定练习目标、付出专注和投入、及时根据反馈调整、适当让自己走出舒适区等途径,不断重复练习,来建立和完善某一领域或技能的心理表征。这里的心理表征其实就是该领域所需技能的集合在人类大脑中建立的生理结构,人们通过这一结构的作用,完成相应的技能。心理表征是一个开放的集合,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不断完善,一个人在大脑中所建立的心理表征越强大,其对应的技能也越优异。
这本书揭示了人类学习某项技能的通用方法,而这种方法正是最近赢得与围棋世界头号选手柯洁之间的“人机大战”的AlphaGo2.0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在程序语言中,人类通过练习所建立的心理表征就相当于一个多维函数,通过不断的对弈练习来调整其参数值,使其无限接近完美。人类语言中,听上去高大上的某项技能,在机器人那里其实就是一个函数。机器人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不谈恋爱,不休息,零件坏了可以修,甚至可以换,然后不知疲倦、始终高效地用一切时间去刻意练习,提高自己的参数准确性,在理论上其技能可以无限接近完美。而人类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这些,即使穷其一生,孜孜不倦地练习,恐怕也难以达到机器人的水平。
一旦机器人的某一项技能的函数已经接近完美,就可以将其进行无限复制。试想有一天,关于人类技能的所有函数都已被开发出来,而所有这些函数被集成到一个机器人身上,从而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人。这个人具有人类所具有的一切技能,并且每一项技能水平都已达到人类的巅峰。这种人能够摆脱固有人类基因的控制,通过复制心理表征集合的方式,进行无性繁衍,从而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新霸主。
现有的一些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曾几何时,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恐龙今安在兮。人类的进化也历经了猿人类、原始人、智人,到如今的现代人,那么会不会有一天在地球上出现人类进化的下一阶段?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取代相应的旧事物,那么为什么这种新产生的事物就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人呢?
《刻意练习》读后感8
本书的核心思想:任何人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刻意练习,都可以成为特定领域的大师。这个思想和我原本的认知比较契合,因而很容易产生共鸣。我原来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只要他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所谓的成人比不上小孩,除了特定的某些领域需要身体的硬件限制成人不如小孩,“比不上”的根本原因是成人不可能像孩子那样单纯地投入那么多的时间训练。
认可这个核心观点以后,主要困惑我自己的是如何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其他专业领域的大师。我的目标很多(英语、SCI写作、健身、素描、音乐),这不是困扰我的主要问题,我相信只要我去努力,一定能够把这些目标一一实现,问题是我好想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那么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这些目标。
关于时间问题,我需要逐个击破,比如先完成两项,3-5年以后再完成后面的。
关于动机问题,作者给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第一,最低级也是最有效的就是考核,比如要参加某项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成绩。
第二,寻找导师,寻找同伴,坚持到一定的时间就会成为内化的动机。我很认可,比如当年参加车协骑行,努力付出的那段时间,组织的认可非常重要,自行车比赛就是我基本没有任何自我的动机,完全靠着别人的带动。
第三,也是最难的,就是完全内化动机,当自己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无论是想继续保持自己的成绩,还是想被周围人持续认可,还是想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这些内化的动机都会让我们持续进步。
解决了动机问题,接下来就是方法问题:方法这方面我也不担心,利用作者的话较“心理表征”,也就是所谓的学习方法问题。我总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困难,“制作计划”从来都是我的强项,所以总是不愿意花钱去参加一些课程。另外就是我总能从网上或者现实中找到免费的类似的课程,可惜总是因为懒或者没有时间去参加。
如何执行计划才是难点啊!
鉴于明年的第一大要务——评职称的硬性条件以及基本满足,接下来我决定拿困扰我十余年的英语开刀,这也是接下来我的职业规划中一座大山(出国)的敲门砖!
第一步,确定一个小目标(打卡夏说英文晨读)
第二部,拟定一个计划(盲听,单词,对照听,复述,核对,听译,背诵,反复听)
第三部,让这个计划持续一个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