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厕所革命”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厕所建设,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努力补齐影响师生生活品质的短板,为广大师生营造卫生、健康、文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所,制定本方案。
一、中小学校“厕所革命”重要意义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改善,关系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厕所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部分地区特别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还有数量较多的不卫生厕所,卫生不达标、安全隐患、蹲位数不足、水资源浪费,粪便未有效利用等问题突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厕所建设既是办学条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厕所革命”的重要任务。推进中小学校厕所革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中小学校“厕所革命”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校施策。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厕所建设应统筹规划,坚持“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环保,节能”的理念。实事求是,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厕所建设方案。
统筹建管,务求长效。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统筹厕所当前建设和长期管理维护,坚决克服短期行为,建立完善“厕所革命”长效机制。厕所建设要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厕所管理要体现既提升满意度又开文明之先。
加强学校卫生厕所人性化设计,提高女性厕位比例,特殊教育学校、接收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学校,要建设方便残疾学生使用的卫生间及附属的盲道、轮椅坡道、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设施设备,提高厕所使用便利性。突出质量安全、节水节能、环境整洁、生态环保、干净卫生等实用功能,多实用免水、节水型便器。合理设计蹲位数量,基本满足学生课间高峰期如厕需求;设置蹲位隔断或厕门,注重保护学生隐私。
三、中小学校“厕所革命”改厕模式
组织力量参照无水、无害化厕所,城镇公共厕所建设相关标准,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情况进行摸排评估,逐校逐园核实,摸清中小学校、幼儿园不卫生厕所的数量、面积、模式以及涉及学校和学生人数,分析卫生厕所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情况。
卫生厕所建设模式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村镇建设规划等科学合理确定,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校一策,确定改厕模式。原则上,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校舍均应设置节水或免水厕所,安装节水型、免水型卫生便器和节水控制器。有供水能力,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可将旱厕改造为使用节水便器的三格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并推广使用操作简便、成本经济的智能节水控制器。对水资源严重短缺、供排水和冬季供暖管网配套条件差,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保留旱厕并进行安全卫生改造,如安装免水冲小便器、干封式粪尿分集蹲便器,改建“微生物处理”环保厕所等。
四、中小学校“厕所革命”的教育意义
各学校要把文明如厕的养成性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内容,深入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文明如厕教育。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卫生防疫防病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便入池、大便入坑、便纸入篓、便后洗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教育和引导学生爱护厕所设施设备,不乱扔乱丢、不乱涂乱画,正确使用冲水设施、洗手设施,节约用水;教育和引导学生注意保护隐私,注意安全。把厕所卫生教育同日常管理相结合,营造共治共享的文明如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