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这一“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既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全国思政课教师具体工作的指导,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按照“六个要”涵养道德、锤炼品质、提升技能、严格要求。
政治要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政治性是第一位的。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该树立科学信仰,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更需要讲政治,真学、真懂、真信。思政课中与“政治”相关的内容占有较高的比重,政治意识、政治理想、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认同等等。每个人都与政治有关,都跟政治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联系着。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部分,天之骄子,是未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最重要见证者和践行者。他们应该拥有比一般人群更丰富的政治知识,更高的政治觉悟,更坚定的政治立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不仅要讲授政治知识,更要亲身政治实践,不仅要讲政治,更要有比其他任课教师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政治意识、更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洞察力,担负起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任。
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以情感人,感染、激励、引导学生们拥有家国情怀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在家国情怀方面容易产生的错误思想倾向是:心中只装着自己,或只装着小团体,对社会不关切,对世事不关心。思政课教师个人不仅要杜绝种种冷漠和不关切,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应着眼于全局、立足于长远,从国家发展的“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角度去思考最高战略,看整体、讲抱负。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是要秉持心装大事不糊涂的坚守,做好两袖清风走沧桑的准备,发扬奋斗有我舍我其谁的豪迈。同时,需要认识到,摆正公与私的关系是实现情怀要深的先决条件。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的思维路径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要求。个人只有融入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顺势而为,深度融合方能找到历史的皈依。只顾自己、只顾眼前,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生观念,只会让社会的发展浑然向下越发糟糕。用一番热情传播家国愿景、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吸取养分、丰富思想。
思维要新。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并在实践中科学地运用。思政课是传授知识、启迪心智、荡涤灵魂的课程。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面对常新的教学对象,传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若以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讲授,思政课已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客观上讲,思政课教师的年龄每年都在增长,面对的学生却总是十八九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代人所经历的生活际遇、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吸收的社会习惯、民俗传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思政课教师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不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任由师生鸿沟的出现,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面对世事的变化,思政课教师应立足于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创新思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了解发展变化了的教学对象,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以新的视角、新的教学理念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这种教学探索还要永不停歇,始终保持进行时的状态。
视野要广。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所站的位置,所具有的眼界和视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有时此时种下,彼时开花,有时此地种下彼地开花。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宽阔知识视野。面对传统“一桶水”和“一杯水”的理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面临极大的知识储备不足的挑战。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整体上驾驭知识体系,把握全局,不拘泥于知识的一隅一角,提升统合知识的能力,更加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传授。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叠加互联网的密集效应,整个世界俨然一个地球村。积极参与世界文明的对话,更多地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已经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这样的世界发展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需要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善于用国际化的眼光和胸怀去引导学生,吸收更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世界大变局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分析国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国际视阈中进行比较,凸显我国“四个自信”的底气和优势。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历史视野。以史为鉴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它源于实践,更是历史积淀后的精华留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充分认识昨天,而知今天,方可更好地预见和看待明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驾驭历史,说理方能深入浅出,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说理方能更有说服力。
自律要严。从人类行为规制的路径来看,主要分为自律和他律两种。他律是外在约束,要通过内在的自律起作用;自律是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自我修养,应该说反求诸己是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自我修养、内圣外王作为道德发展的终极目标。实现严格自律可以作为人类价值原则的最佳实践形式。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大学生自我约束严格自律时首先应该做到严格约束自己,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收到教育效果。假若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分裂”型人格的教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课上一套课下一套,网上一套网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走向教育目标要求的反面,要么就容易形成虚伪的双重人格。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思政课教师的严格自律还要时时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做时代的引领者。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更要做一束光源,所照之处充满光亮。
人格要正。这可以说是对思政课教师最根本的要求,它融汇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思政课教师的高尚人格加上真理的力量,是实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文以载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教育学中很重视学生“向师性”的原理,大学生虽然心理生理更加成熟稳定,但也经常会表现出因认可任课教师的人格,才更信服其所讲授的道理,进而更深入地感受其所传授的知识。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运用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成长的自觉性。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积极认同道德榜样的人格特质,全面提高自身人格特征中包括性格、气质、兴趣、能力、动机、心态、情绪、行为方式在内的诸多方面,倡扬人格同一,光明磊落,关爱,真诚,阳光,平和,开朗,包容,信任,质朴等优秀特质,不断摒弃和克服消极,悲观,抱怨,责备,冷淡,烦躁,夸夸其谈,虚假,虚伪等不良人格因素。思政课教师高尚的人格可以让真理更加有光辉。真理力量的发挥同样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将真理与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结,引入实践的元素证明真理的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