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探析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由于人为景观因素主要有文化、建筑等因素,人文景观可据古今人类成就的形式分为若干类:历史遗址、园林、建筑、民居、城市风貌、文化风貌等景观。它是整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艺术成果和文化结晶,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并见之于形态、色彩以及其它的整体结构组合之中.自然因素制约人文景观
.虽然它是古今人类文化、生活活动的产物,但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如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
人文景观具有:1、有旅游吸引力;2、历史性,要求要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3、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4、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实物载体,像文物古迹,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所以,人文景观可以这样概括: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
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
人文景观可分为以下四类:
1、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石窟、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
2、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观。
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观的一种。
4、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人文景观的建设发展迅锰,折不能不说是件好事。许多新建的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观赏价值,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与喜爱。但同时也有一些格调低下、内容粗俗、文化含量很低的旅游景观也大量涌现。这种以赢利为目的的、追时髦的旅游景观,由于缺少创造性、缺少对文化蕴涵的研究,因而显得浮躁、肤浅,只能取得短期效应,因而很难成为较为持久的、真正的人文景观。
新的人文景观的建设,首要的一点是要增加其文化含量,其次便是要提高其审美观赏价值。新的人文景观建设首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旅游开发建设工作者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所设计与开发的旅游产品应该能够培养与提高旅游者的精神境界与审美情趣,而不能仅仅为了对游客的取悦、适应与满足。
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建设,一方面存在盲目躁动,过多过滥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潜力很大,挖掘不够的问题。就不同地域来说,这两个方面存在的程度有所不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管理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管理方面,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遵照旅游科学的规津办事。
地域人文景观的建设与开发,首先应在挖掘当地人文资源上下功夫,然后应加强对这些人文资源的科学研究与分析论证。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时要善于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可以将已有的旅游景观(包括已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作为依托与凭借,使之和谐配合、合理布局、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有些人文景观,其闻名程度与观赏价值,并不全在于它自身的规模、建构与形制,而在于它的文化蕴涵。邯郸的“回车巷”只是个普通的街巷胡同,但由于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将相和”而名扬天下……似这样旅游经验几乎人皆有之。那种文化的享受与精神的满足,并不在于旅游景观的直观的怡情悦目与外在的审美情趣,而主要在于对其文化下涵的理知与体验,这种旅游享受,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文化蕴涵之间也。似这样的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建设,如果能够与附近其他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相互依托,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可见,人文景观的发展还需要强大的人文意义蕴含其中,以洛阳的人文景观为例。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马寺东,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在成周城的旧址上广为扩建,使其极具规模。宏伟壮丽的东汉都城在封建建筑史上达到空前的水平,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类似于洛阳这些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对洛阳本地的相关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探索、研究之后,并结合景观特色与相关史实,所发展起来的有名的人文发展景观。
通过这样的开发研究后的人文景观,就能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文景观。达到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的旅游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