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各种素质的基础。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和研究心理素质教育,并将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它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驱动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还未成形,个体间的心理特征差异很大。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使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尊重与发展,还可推动其它素质的良性健康发展。
教育者绝不能使用强迫或高压手段使当事人就范。如学生被迫接受辅导时,势必带有敌意和抗拒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辅导便无法进行。辅导的效果与学生内在动机的表达与改变自己的意愿成正比,而不是依靠教育者喋喋不休的说教和社会规范的强行灌输;更不是依靠外在的强迫或威胁。只能在辅导者的帮助下,靠学生自觉自愿的努力,通过学生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一、教师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思维特点、个性特征等等,都对学生产生潜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熏陶。而一个光说不练、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的教师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事倍功半。
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要有饱满的热情,要尽职尽责,要对学生热爱与关心倍至,要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要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真诚与豁达,还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教师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品德修养会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记得有一次开学之初更换教室,有个别同学想用室外的新桌椅换旧桌椅或有破损的桌椅,我不但默认了这种违反校规的行为,还告诉其他同学也可以这样做。可以想象,这种做法的后果可能会使个别同学滋长贪小便宜、逃避责任和不爱护公物的不良心理。有关领导发现并批评了我的做法,使我认清了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后来,我以此为题召开了主题班会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向全体同学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学生从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渐渐形成了热爱集体和大公无私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广泛的知识结构。教师应注重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更要注重思维的灵活程度与反应速度。很多学生在学校时衷爱某一学科或某一学科的教师,有的是由于对教师广博的知识面和高深的知识水平的折服,他们带着敬佩与渴望拥有的心理去学习和拼搏。有的是欣赏教师敏捷的思维与精、准、快的反应速度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我常把初中的三年生活做如下形象的比喻:初一是门框,初二是门枢,初三是一扇门。初一是打基础的时候,就相当于门框,门才能开关自如,经久耐用;初二起纽带作用,相当于门枢,门框很坚固,门也很好,但如果没有门枢的良好衔接,再好的门也会倾倒,立足不稳;要想在初三中考中成绩优秀,即门能经得起磕碰,就要夯实基础,即门框坚固,还要搞好衔接,即门枢耐用。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我还和学生讲过很多,并都在他们的心里和行动中产生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教师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应具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敢于竞争和不服输的意识。不同的个性品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讲课风格也不同,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也不一样。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古人则谈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如,在召开学校运动会前,我动员他们踊跃报名,为班争光,学习已经成为年级第一名,运动锻炼绝不能落后,也要争第一,并鼓励晨练,提高身体素质。由于我平时就常常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要勇于相互竞争,不要轻易言败或放弃,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感染力,终于如愿以偿获得运动会总成绩第一名。事实证明,教师的个性魅力会深深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正如我的同事所说:“你的学生和你一样仁义、好学、爱集体、有不服输的劲儿。”
四、此外,教师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审美能力、价值取向、对人生的态度等都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如能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学生尚未稳定成熟的各种观点,引导他们心理渐渐走向成熟,那么对他们的一生都是受用不尽的。
努力把握并合理利用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同一年龄段的每个个体的心理需求也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体会学生的各种心理,“因心施教”,既让其心理得到满足,又能带动其遵守纪律、搞好学习,懂得生活,学会做人。
将“玩心”与学习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会玩才会学,玩好才能学好。十几岁的青少年,活泼好动,玩心重,不能过分压抑,更不能一律禁止,否则会造成心理压抑,无处发泄,从而导致扰乱课堂、厌学、逃课等恶习的出现。很多班主任怕学生玩多了、玩散心了、玩野了,不好管理也耽误学习,因而,除了体育课外,一节文体活动课都没有,甚至常常把体育课也占用了。此时,学生人在教室,而心却飞到了操场,他们是多么懊恼和不情愿呀!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入手,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玩的天性,应把玩的心理和学习与纪律等挂钩,使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也绝不能像有些班主任那样,“宁可让他们在教室里说话、睡觉,也不让他们到外面去疯跑。”可以想象,那种想玩玩不上,学又学不下去的心情是多么的难耐呀!
五、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谁都渴望他人的尊重,谁都希望做事信心实足。很多时候,我们教师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可为什么这种“软硬兼施”会一次一次的失败呢?很简单,我们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一个乞丐可以为尊严而不食嗟来之食,一个学生就当然有可能为了自尊而恨老师,或厌恶这一学科,甚至于失去自信心,放弃所有学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切不可轻则训斥,重则讽刺挖苦,甚至于体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用自信心去取得好的成绩,好的行为举止,从而得到自尊心的满足。
正确引导学生的交友心理。教师在鼓励学生交朋友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和帮扶机制。告诉他们朋友之间该是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我为他们指点交友策略,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比着学习,争取共同进步。
学生的心理需求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有的惧怕找老师、有的惧怕问问题、有的想当班干部、有的想当科代表等等,这些我们都不要去评价其好坏,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并满足健康向上的,引导和转化不良的,使他们拥有利于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心理素质。
把爱出风头和“好显示”的心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的学生处处都想展示自己优势的一面和高人一筹的能力,以博得众人的仰慕,师长的赞赏,个别人甚至贬低别人或以别人的错误来抬高自己。因此,我们既要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又要适当给“浇点冷水”,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短处,也有不如人的地方。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中的必然要素,并且,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故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