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含五篇)

时间:2021-04-25 14: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 2021年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 2021年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第一篇: 2021年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2021年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培养和造就“四有”优秀教师队伍。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开展XX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特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新时代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人才的建设目标,立足XX省办学实际,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注本科教学、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产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的教学成果、教学名师和其它本科教学成果,推进XX省本科教育上质量、上水平。

“十四五”期间,计划分两批遴选XXX个左右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并支持建设,每批遴选XXX个左右团队,遴选工作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进行。

二、建设塬则

1.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2.突出示范领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引领带动高校优化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3.“两步走”实施。报送的团队第一步被确定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点;通过叁年的建设,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验收,通过后再确定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

叁、建设要求

1.基本要求。团队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授课是第一责任。团队教授必须全员给本科生教书授课,团队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热爱教学、研究教学,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师德高尚、学问扎实、教艺精湛。

2.团队组建。团队由专任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鼓励以课程群组建团队,规模适中,梯队合理,人数为X-XX人。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文化,团队效应显着,集体成果丰富。团队带头人应具有高校教师高级职称,在本学科专业或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每年承担本专业主干课X门以上;主持省级教学课程、成果、项目等X项以上;连续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授课X年(升本不足X年的学校自招收本科生当年起算)以上(截至2020年X月XX日)。团队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效突出,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等奖励、认定。优先支持省级金牌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思政课教师等领衔组建团队,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教学团队申报。

3.建设任务

(1)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度持续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创新,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开展一课多师、一师多课改革,有效开展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取得成效;开展全员授课,严格遵守教学规范,质量意识强烈,制度化开展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改革工作。

(2)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建成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致力培养名师。团队教师师德高尚,潜心教书育人,特色成效明显。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学历层次、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运行机制等。

(3)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突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评价体系。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

(4)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基地、项目和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5)积极参与实施国家两个“双万计划”,建成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

四、遴选条件

2020年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按照主要建设内涵分为五类。除达到团队建设基本要求和团队组成要求外,各团队还应具备以下遴选条件:

1.教学科研型本科教学团队。限“双一流”建设高校申报。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为目标,做到“一流团队、服务一流”,近五年获得X项以上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教改项目、一流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育人共享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规划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项目等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开设X门以上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或X门大型公共基础课程,有主编相关专业教材;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有效转换为教学资源。

2.教学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专业(群)为目标,依托应用型专业群或服务产业特色专业,近五年获得X项以上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教改项目、一流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育人共享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规划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项目、实习实训基地等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开设X门以上课程(含实验课程);团队中行业企业高级人才占X/X以上并承担教学任务X个学期以上;校企深度合作育人,联合制订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实训基地成效显着。

3.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依托,以探索基于慕课应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任务,“大规模开放”和“小规模定制”并重,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具有完整的教学组织活动和平台支持服务。建成X门以上国家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或订制化引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X门以上,开展基于慕课应用的混合式教学。其中,供课团队应当在线上授课X轮以上,学习对象多元化(本校+校外+社会),线上教学效果良好,师生互动充分,辅导答疑见面会达到授课要求,已基本形成可示范推广的在线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平台数据佐证。线下应用团队应当与主讲团队充分合作,制订混合式教学方案,并在本校应用X轮以上,已基本形成可示范推广的混合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以主讲教师团队和本校教务部门数据分析为佐证。

4.实验教学型本科教学团队。以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依托,以构建本科实验教学体系为任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近五年取得X项以上相应的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平台(项目)立项、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优秀特色教材或教改项目;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开设综合实验课程X门以上,实验开出率达到XXX%;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项目,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不少于X项;每学年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更新率不低于XX%;团队所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好率不低于XX%,近五年无实验安全事故。

5.思政课教学型本科教学团队。限省重点和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硕士以上学位授权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所在高校申报。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目标,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近五年累计获得X项以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改项目、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教学类活动奖项(其中至少X项为国家级);团队成员每学年至少系统讲授X门以上思政课;建成X门以上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或省级优质思政课;学习效果、学生评教结果以主讲教师团队和本校教务部门数据分析为佐证。

五、管理和考核

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为3年,以学校建设为主。学校应安排配套经费开展建设,并负责日常管理,监督建设任务落实。省教育厅根据绩效考核情况予以部分经费支持,建设期满,组织省级验收及推广。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称号。

申报与建设期间,团队成员发生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撤销省级团队。建设期间,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团队带头人的,应报省教育厅审核批准。除应用型教学团队外,团队成员每年调整幅度不超过总人数的20%。

六、申报要求

1.实行限额申报、择优立项、宁缺勿滥。各类本科高校申报限额为:

(1)x大学申报不超过XX个,塬则上不申报教学应用型团队;

(2)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申报不超过XX个,其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申报不超过XX个;

(3)其他应用型高校(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除外)申报X-X个,塬则上不申报教学科研型团队;

(4)独立学院申报不超过X个,塬则上不申报教学科研型团队。

2.每位专任教师塬则上一人参加一个团队,校级领导不作为团队带头人。

3.省教育厅根据申报材料进行条件审查和立项,立项名单在省教育厅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并指导相关单位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4.各高校应充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依据推荐条件,按照择优遴选、重在建设、有利示范的塬则,在限额内认真组织推荐,并报送以下申报材料:

(1)学校推荐申报公函;

(2)XX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申报表(见附件1);

(3)XX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

(4)其他支撑材料:本文件“叁、建设要求”和“

四、遴选条件”中所涉及项目的证明材料。

第二篇: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3.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4.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6.学校对新专业进行一定的扶持,鼓励团队成员促进新专业的建设。

四、学校拟组建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1.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2.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 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2楼回目录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23:50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3楼回目录省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和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11:26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四、2011年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各高等学校务必于2011年11月1日前将以下材料报送至省教育厅高教处:(1)《2011申报省级教学团队汇总表》;(2)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分本科、高职,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汇总表和推荐表可从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主页“下载专区”中下载。联系人:张鹏程电 话:81916019地 址:济南市文化西路29号邮 编:250011电子邮箱:http://www.xiexiebang.com附件1: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 附件2: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附件3: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4楼回目录美丽教师和魅力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8:122015年8月学校一向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风教育,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今年,我校将以“爱岗敬业,铸造师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契机,在全校教师中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学校重视美丽教师和实施魅力团队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以党支部为牵头,班子成员共同协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全员培训与分条线培训想结合的培训原则。通过隔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青年教师学习会、班子成员学习会、党员学习会等开展理论、业务、技能培训活动。

二、实践活动,注重实效1.师德学习,提升教师内涵。以政治学习、暑期集中师德培训为载体,继续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本学期主要安排:(1)开展暑期集中学习,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展开中国梦教育梦大讨论,开展“中国梦——教育梦”主题征文活动。本次学习重点体现师德学习校本化。分团队建设、魅力班级、生本课堂专场,体现学校本学期的三大重点工作。(2)重温学校规章制度,主要有《教工一日工作要求》《教职工请假制度》《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名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文明办公室评比条件和办法》《天妃小学博客叙事要求》等等。(3)开展师德承诺签名活动。根据教育局要求,每个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承诺签名活动。全体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承诺。(4)邀请平湖市师德报告团成员,作师德报告。(5)观看优秀教育电影,评析教育热点。(6)开展“天小十年——我与天小的故事”主题论坛活动,分享你我的故事,为天小十年献礼。(7)规范青年教师学习会。在团支部的组织下,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学习活动,开展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学习的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本学期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每日练粉笔字活动,并开展阶段性评比,具体团支部负责。2.业务学习,提升教育能力。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重视校本研训、教育科研,从教学常规入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本学期围绕“生本课堂”开展小班化理论学习、导学案设计、小组合作等探讨。(1)精心组织校本研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精心组织教研大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2)教育科研继续深入。进一步规范博客、叙事的评选,规范课题管理,加强论文、叙事、个案等的评选,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减轻教师职业(3)有效提升教师基本素养。开展会前文化、主题论坛、教学比武、名师展示、听推门课等活动,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崭露头角,中老年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3.体验活动,丰富教师生活。学校工会配合行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1)本学期继续开展文明办公室竞赛,以年级办公室为单位开展竞赛,在原有十项竞赛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抓好办公室环境文化建设,以洁净、温馨为重点,开展创建活动。(2)继续开展教工社团活动,规范开展广场舞、篮球、羽毛球社团活动,组织或参加相应的比赛,以赛会友,加强校际之间的联谊活动。(3)结合教师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教职工体验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庆祝活动。

三、考核评价,创建和-谐团队。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队员、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人文的管理、考评机制能挖掘各队员的潜能,让1+1>2。开展各类美丽教师、魅力团队考核评估,制定捆-绑式评价方式,先进带后进,促进团队内全体成员的发展。1.设置多项“美丽教师”评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设置以下几个类型:综合类设:名班主任、名师评选;单项类设:优秀辅导员、特色班主任、艺术特长教师、优秀博客、美丽组长。各项美丽教师评选活动有各条线负责,奖励办法按照绩效奖励相关要求执行。2.年级组魅力团队。(1)布置舒适温馨的团队环境文化。重视年级组团队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感恩、书香、陶艺三大特色,创设富有年级组特色的团队文化,通过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等布置,形成年级组教师之间和-谐、团结、竞争、合作的良好氛围。本学期对年级组文化的总体要求是,洁净、舒适、温馨。走入办公室,地面、桌面洁净,整体布置舒适、温馨。(2)打造舒适温馨的教工之家。深化文明办公室评选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务生活。开设职工社团,健全社团组织,定点、定时开展活动。投入资金,打造温馨舒适的教工之间,为教职工的悠闲提供保障。(3)评选温馨和-谐的年级团队。根据每周、每月的评选分数汇总,结合团队一学期来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团队内教师的凝聚力等进行评选。分设魅力团队2个,美丽团队4个,学期末进行表彰。3.教研组魅力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质量,教育课题研究,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评选。(教学线具体负责)4.青年教师魅力团队。以青年教师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成员学习、教学等质量开展评选。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平湖教育的中心任务,我校围绕这个中心,要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教学、后勤服务上不断创新;教师围绕这个中心,要在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上狠下功夫。#5楼回目录具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14:17

(一)团队设置特色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40岁以下6人,占28%。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A、师范性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B、理论性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实践性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D、系统性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五)实践性教学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很多成为中学教学骨干,如涟源一中邹伟光,醴陵四中何辉龙,衡阳一中周明海等人在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历史专业本科生获国家级优秀班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六)建设理念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七)制度保障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第三,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教学日历、考试试卷、教研室活动记录、课程建设规划等进行规范,确保课程的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

第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法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每年对历史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经费均在20万元以上,并通过交流交换等方式获取较多的资源

第三篇:四川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

管理办法(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我省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培育和支持一批我省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我省社会科学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我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社科联)从2015年起,实施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以下称高水平团队)建设工作,计划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设30—40个高水平团队。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高水平团队的基本条件

第一条 高水平团队的研究方向,须符合国家与四川省中长期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所确定的优先领域、重点领域或前沿热点问题。主要是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

第二条 高水平团队要在基础理论研究或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上有创新,在重点学科建设上有突破。通过建设,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能够进入国家级的优秀团队,能够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第三条 高水平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和人员相对稳定等特点的研究集体,限定5—8人。第四条 高水平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凝聚力,一般应为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全职工作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省社科规划重大(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主持人及其同等级别项目主持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社科规划评奖入库专家等,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第五条 高水平团队成员应来自同一单位,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

第六条 高水平团队原则上以我省优势特色学科、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学术水平在同行中应具有比较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二、资助范围、申报与评审程序

第七条 高水平团队的建设计划先期在省属(含省部共建)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试点,试点期满后将在全省推进。已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资助的团队不再列入本计划支持范围。

第八条 高水平团队一般以“四川+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团队”命名。

第九条 高水平团队由省社科联根据学科建设布局和申报情况下达申报名额,建设单位(高水平团队带头人所在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省社科联申报通知要求进行遴选推荐,填 写《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由建设单位学术委员会对申请团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进行初审,签署推荐意见,建设单位对申请团队配套经费、场地、设备、研究人员等方面签署具体意见后一并报送省社科联规划办。

第十条 省社科联规划办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推荐出拟建设的高水平团队建议名单,报省社科联党组批准后公示,公示期一周,如无异议,正式公布列入当年建设计划的高水平团队名单。

三、建设措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 高水平团队建设期三年,资助经费为20万元,分两次核定下拨,进入建设计划拨付15万元,通过考核评估拨付余下5万元,建设单位需按不低于1:2比例配套经费(可以在建设期内分期拨付)。

第十二条 资助经费应主要用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展专题科研活动;必要的田野调查、数据采集与分析;学术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出版费用等。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管理资助经费,并根据成果产出情况等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第十三条 获资助高水平团队应按由高水平团队带头人组织填写《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进展报告》,于每年12月31日前,经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查后报送省社科联规划办备案。

第十四条 高水平团队实行省社科联规划办和建设单位两 级管理。在建设期内,省社科联规划办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检查;建设单位要掌握高水平团队的工作状态,协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第十五条 高水平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计划,为促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省社科联对高水平团队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每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由省社科联规划办负责组织专家,采取适当方式对高水平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第十六条 达到以下标准者为考核合格:

1、较好地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科研能力,学科研究特色明显,达到或接近省内外该研究领域前沿水平,在国内同类研究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研究队伍;

2、科研项目要求。下列条件之一:团队成员作为主持人新增(1)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含)以上,(2)省社科规划重大(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含)以上,(3)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含)以上;

3、论文(著作)、报告要求。下列条件之一:团队成员作为第一作者(1)在CSSCI、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0篇(含)以上,(2)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 本(含)以上,(3)有2项(含)以上有关报告或建议得到省部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采纳;

4、团队成员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1项(含);

5、至少主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协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

6、建设单位按照本办法落实配套经费。上述条件均要求与高水平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第十七条 对考核合格的团队将继续给予新一轮的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团队(每次淘汰总额的1/10)不再拨付建设余款;对建设成效显著,成果突出,学术氛围良好的团队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 高水平团队成员发表、出版与本资助相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等,均应标注“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字样。

第十九条 高水平团队带头人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时,建设单位应及时向省社科联规划办提交变更的书面报告,经省社科联审查后再行决定是否继续实施。

第二十条 各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办法对高水平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出国进修、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予以支持,鼓励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行机制。

四、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社科联负责解释。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5年3月30日

第四篇: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

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成果总结

何丽红,陈士成,罗云中,李桥兴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运筹学》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不同于数学专业的运筹学,在管理专业中,该课程的定位是以运筹学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支撑,以决策支持为目标的应用性课程。因此,基于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管理专业学科特点以及运筹学发展趋势,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对该课程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运筹学》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验环节、教学软件设计开发、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了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决策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调研与反思

自2004年5月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成立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以来,管理学院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进而决定面向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开设《运筹学》课程。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在总结对普通硕士研究生和MBA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按照图1所示的教学研究思路,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对当前运筹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图1.教学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校内是指自制一套自测体系(如图2所示),由学生对该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方式、求解工具等不同方面进行全面测评,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效果。

图2.运筹学课程的自测体系

校外是指对当前985院校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筹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求解工具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一是由数学基础为主转变为以管理决策为主;二是由理论研究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方法为主;三是以手工或专业化方法求解为主转变为宽平台普及型应用的求解方法为主。相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典型的形式:

1.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注重理论基础的分析,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很多基本概念和定理都有推导证明过程,数学逻辑严密,模型以手工求解为主,学生通过用手工方式求解各分支模型,可以

对运筹学的理论得到深刻的体会,是进行运筹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好方法,但限制了运筹学的普及运用。

2.重视管理应用的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注重以管理应用为主,理论基础的介绍以应用的需求为导向。同时提供了计算机求解软件,并将求解软件制作成规范的光盘同教材一起提供给学生,便于安装和操作,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运筹学的教学风格。但这类教学中所采用的软件不统一,求解模型的规模也太小,有些软件在操作上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才能使用,计算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重视求解方法(技术)的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很重视数据模型的求解方法,并且都是将各分支模型的求解方法统一到Excel电子表格工具中,为推广运筹学的应用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

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兰州大学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及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4种能力的基本认知,考虑到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源是文理兼收且偏重于理科的实际状况,改变过去“以运筹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推导

及证明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解决运筹学模型的工具都是依赖于手工计算”的理念,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树立“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突出能力、注重效果”的教学理念,实现理论基础、管理应用与求解方法的高度融合。

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将管理学院的运筹学课程定位于“以管理学、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先导课程为基础,提高该课程对项目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各相关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和管理学院的成功计划有机结合,最后达到学以致用,从而真正塑造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最优化决策方法的运用理念,掌握现代科学决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新思想,具有综合、开拓和应变的现代企业决策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明确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运筹学学科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我们对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制定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按运用数学模型实现管理最优化决策的基本特点进行合理安排,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讨论等 5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强调学生必须在掌握运筹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和计算机工具的应用,重视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和国家、学校和管理学院的各类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管理学院成功计划之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君正学者、学院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从而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运筹学问题分析模型体系建立模型求解平台模型求解决策分析模型(9个)线性规划模型(2个)整数规划模型(6个)运输模型(3个)目标规划模型(2个)网络最优化模型(5个)预测模型(6个)基本方法练习运筹学模型建立运筹学模型求解运筹学实验决策结果分析Excel求解模板Excel VBA 求解程序

图3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在明确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主要从教材建设、求解软件的开发、加强实验教学、以及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编著并出版两本运筹学教材

在兰州大学教材建设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编著出版了与课程定位、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运筹学——数据、模型与决策》、《实用管理运筹学——基于Excel》两本教材。

《运筹学——数据、模型与决策》于2010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后于2011年3月发行第二版,发行量超过3000册。这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是:(1)突出以管理决策为中心的管理学科特点,其内容组织安排紧紧围绕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案例介绍与分析为主。(2)突出运筹学的应用特点,在教材中注重运筹学模型的计算机软件求解,使学生将重点放在决策问题的分析、建立模型及决策效果的理解上。(3)本教材中所用计算机程序主要是基于Excel平台下编制的运筹学开放性求解模板。学生可以用模板求解典型的运筹学模型,并可对模板进行修改,以用于求解扩展的运筹学模型。

《实用管理运筹学——基于Excel》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教材的特点是:(1)在Excel求解 8

模板的基础上,增加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编写的Excel---VBA求解程序,不仅可以与其他各类专业运筹学计算软件相媲美,而且功能更实用,操作更简单灵活。(2)增加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灰色运筹学”内容。(3)教材内容的安排更合理,即将理论内容与软件的制作与使用独立开来:在理论内容中集中介绍运筹学的理论模型、求解方法及应用,将计算机求解模板的制作、程序的使用都以“实验”的形式放在各单元的最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验课教学。

这两本教材已先后印刷2次,并被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院校选作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开发与制作运筹学求解软件

传统运筹学解决问题的工具都是依赖于手工计算,倾向掌握各种算法和技巧,极大地限制了运筹学在实践当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日益成为数学研究极其重要的平台和工具。

虽然运筹学方法特别是线性规划已经被许多大型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l等编制为其中的重要功能模块,同时也出现了求解运筹学模型的小型专用软件(如Lingo,Lindo),以及一些随运筹学教科书出版的专门软件。然而,由于对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使得这些软件不能用于大规模的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美国高校的管理运筹学从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其主要表现为美国各大学已经普遍采用“Excel 电子表格”。使用电子表格已经成为管理运筹学的一个明显的潮流。为此,我们开发并制作了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各一套。由于 Excel电子表格可设置变量和约束条件高达200个的强大运算能力,从功能上该求解程序可以与运筹学计算的各类专业软件相媲美,而且求解结果更准确(可以给出多解),操作上更实用和灵活,甚至还可以求解非线性规划模型,为运筹学方法的普及应用打下基础。该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于2010年通过兰州大学自主创新项目成果鉴定。

在学生了解和掌握运筹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使定量决策的过程既简单又直观,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此外,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自己制作模板,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筹学求解程序的操作使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旨在使学生掌握如何把实际管理问题概括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理解计算机输出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灵敏度分析和调整,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运筹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教学团队在多年的工作过程 10

中,特别注重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将运筹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学计划内的54学时之外,我们还增加了10个实验,共计30个学时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EXCEL求解模板的制作与应用、运筹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求解结果的分析等三个方面,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筹学实验平台。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运筹学上机实验还配有优秀硕士研究生担任助教。师生比达到1:15。

4.拓展教学方式

传统运筹学教学基本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针对运筹学课程多分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的特点,运筹学教学团队将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案例讨论、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1)问题导向法

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中采用问题导向法,即以实际管理问题为背景,从企业生产管理实践中提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出和归纳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求解方法。在原理方法的论述上,既系统全面,简明清楚,又注重对运筹学结果的评价与

应用,同时加强了对其管理意义的解释。

(2)案例教学法

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实践,运用大量来自管理中的实际案例来阐明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展示运筹学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筹学,并更深刻地理解学习运筹学的目的。同时,布置部分案例,在课堂上给出简要说明、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分组讨论,提出所研究问题的运筹学模型,给出模型的求解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运筹学的理论思想。

(3)加强实验课教学

我们编写了实验教学讲义,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具体要求。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实验中心为学生的计算机实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技术保证。

(4)开展本科生的科研训练

除了上述数学建模、案例讨论和实验教学等教学以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生产实践、日常生活和科学

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查阅文献,提出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模、求解和结果讨论,撰写小论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决策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5.构建多元考核方式,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运筹学课程多分支、应用性强的特点,改变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单一考试形式以及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手段,避免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在应付考试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构建由随堂考查、上机实验、案例讨论、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其中,随堂考查主要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程序编写、软件应用能力,案例讨论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闭卷考试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评价,从而引导学生从应试学习向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方向转变。

6.加强科研训练,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数学建模、案例讨论和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国家、学校和管理学院的各类本科生科研计划(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13

管理学院成功计划之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君正学者、学院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各种比赛,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决策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教学改革成果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已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得到实施和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

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看,按照兰州大学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近五年对该课程的综合评价均为优秀。

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来看,由本课程教学团队指导并完成了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功计划之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14项,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7项,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撰写研究报告10余万字,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篇。此外,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各项大赛中还取得如下成绩:

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蝶杯)西部区半决赛,二等奖; 2009年、2010年进入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半决赛;

201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2010年获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甘肃省冠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10、2011年晋级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半决赛,并获二等奖。

从教师队伍来看,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现有4位主讲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工程师1人;理学博士1人,管理学博士1人,经济硕士和管理硕士各1人,其中2人本科学历是数学专业,1人是物理专业。因此,该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此外,该教学团队的多数教师不仅在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其中陈士成老师还兼任兰大小精灵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而且曾分别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电信学院和德国莱比锡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在对运筹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的5年来,该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5项科研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项,校企合作项目5项,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项;发表与运筹学课程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教材2本;开发并制作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

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各一套,并于2010年通过兰州大学自主创新项目成果鉴定;何丽红教授和罗云中工程师获得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罗云中工程师还多次获得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比赛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李桥兴副教授的论文《灰色企业投入产出分析》于2013年3月荣获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结束语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获得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不仅促进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同时这些成效既是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又为本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及发展空间。

第五篇:通过整改,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通过整改,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李 延 保

2006年7月16日

各位同志:每所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束后,根据专家组考察意见及学校在评建工作中自己感受到的不足,都要及时地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报告,这既是评估工作规定程序中重要的一环,体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建设,通过深入理解专家考察反馈的意见,吸取国内其他高校好的经验,弥补工作的不足;同时也把评估中校内一些局部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固化为本科教学工作新的规范、新的典范,推动全校本科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真正健全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常规机制。

另一方面,学校的整改报告也是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基础和前提。我认为,五年一轮的评估,后一轮评估重点要查前一轮评估的整改情况。这样,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质量才会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

对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如何评估,教育部成立了课题组,也已经召开过几次研讨会,在对这一轮评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路。由于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估是由政府主导的,最后要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来决定,课题组只起着咨询、建议、参谋的专家作用。因此借机介绍一下我们思考的意见,也想听听大家的想法,以便给有关部门以更好的建议方案。

首先,关于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简称“评估”)的基本指导原则的建议:

要体现“继承性、发展性和科学合理性”。具体讲:继承性指:和第一轮“评估”有政策上的连贯性,方法上的衔接性,指标体系具体要求体现新时期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发展性指:对已参加过第一轮“评估”的学校进行再“评估”时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要求。要在总结第一轮“评 估”的经验基础上体现:适度继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使得指标体系更加科学、评估方法更加优化、评估工作逐步走向国际化、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国际认证体系。科学性和合理性指:除对个别具体指标或考察内涵建议进行适度调整外,希望新一轮“评估”整体上要体现: 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完善质量保障、优化评估过程、实行分类指导、弱化功利驱动、实行“阳光”评估、加强社会监督。

从表面上看,这些基本指导原则是针对这一轮评估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或有不同的意见而提出的修正方案。其实不然,只要回顾本科教学评估已经走过的近二十年历史,许多问题都曾经仔细考虑过,甚至有过多种方案,但总是在矛盾的选择中进行抉择。如,最初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对不同类型学校都有过不同的评估方案,但由于被认为过于繁琐而逐步归并为一种方案;缩短评估时间、减少专家组人数这又和评估的权威性、把握评估的准确性矛盾;如果淡化评估等级又会引发一个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还会这么认真地对待本科教学工作的建设吗?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究竟要评什么?目的是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但评估指标体系更多的是反映办学条件、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的成效。应当讲,评估的侧重点是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条件和手段上。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只能靠专家的感悟去考察,因此在评估学校的结论中对本科教学质量问题上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这也是这一轮评估名称的巧妙之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即便许多“优秀”,也可理解为“工作水平优秀”,但这些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是不是真正达到“优秀”对其中不少学校可能是难以回答的。

因此,我的基本观点是:一是要充分肯定这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能在中国这个大国走开这一步实属不易。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也是先进的。在精英教育阶段作为“发现优秀人才并使他们保持优秀”特点的大学,其“质量”问题并不被社会广泛关注。但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到来,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张,新学校不断建立,老学校不断扩展,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化、国际化趋势,学生和教职工流动性加大;另一方面,政府由于无法支撑越来越庞大的大学教育经费,拨款机制发生变化,促使学校必须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政府相对减少对学校的直接控制,使学校拥有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同时通过逐步建立“质量评估系统”实行宏观控制,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曾经走过的道路。因此,世界各国一些由政府为后盾的质量评估机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相继应运而生。如,对欧洲的质量机构调查显示,29 个这样的机构中,有20 个大部分或所有资金来源于国家。虽然,形式上这些机构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有些由政府建立,有些由各校共有,也有所谓“独立”机构,作为高等学校和国家之间的“缓冲机构”,独立性有利于专业化的操作和公正的法律地位。但是,总的说来,他们的存在是因为政府的需要,其驱动力几乎都是政府对大学质量的关注。这和由社会媒体或评估机构的所谓“大学排名榜”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1984 年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就提出美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高等学校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质量。1984年法国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强调,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将质量问题列为新世纪高等教育是三大主题之一。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世纪之交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用法律形式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2004年教育部正式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并从2003年开始进行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等。这些说明,我们进行的“本科评 估”工作是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并有政策法律基础,从操作层面上讲,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其规模之大,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的相对完备性是其他国家不可比的,且和国际相应评估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二是,我们既要看到这一轮评估的不足之处,但也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不足之处”并不是技巧上的疏漏,而是“评估”本身的本质困难导致的。

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全面的系统,本科教学质量又是一个很难用简单方式表述的深刻的概念。如何刻划反映一所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这是一道十分难解的,几乎是不可解的命题。既找不到唯一解,也找不到最优解,只能在确定若干“边界条件”、约定俗成下面寻找可操作、相对合理的可行解。这里面,不是简单量化问题,而是包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观、许多相关的文化观念都有一个能否找到共同认识的问题。如,什么是教学 质量,怎样评价教学质量,从不同角度、不同范畴、不同文化有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说法。其次怎样评价教学好与不好?如何评价学生学得好与不好?我们教了一辈子书,当了多年高校领导,观点未必是相同的。从 49 年算起,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从未停顿,包括全盘苏化,学习苏联教育教学;包括“文化大革命”中“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也包括改革开放之后,至今教育教改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难题。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高等教育工作汇报,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会议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议强调,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尽快建成创新型社会提出了殷切期望。

应当讲,这一轮“评估”,对端正学校领导办学思路,加强对本科教学的领导、管理和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秩序,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起到基本条件和环境的保障作用,但要真正达到党中央和广大群众对大学“质量”的要求,还需要在评估的“内涵”、“方法”上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当然这绝不是仅仅靠“评估”就能完成的。

三是,从“法规性”来讲,政府已赋予大学许多办学的自主权,大学教师的工作又是具备一定自主性的创造性劳动,大学精神中包含着学术自由、创新、求真和批判、包容等探求科学的精神。当前,大学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及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途径的多元化,这种局面恰恰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背景学校精彩纷呈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学校的个性。因此,既然我们很难全面、完整地阐述什么是“教学质量”,不如把这个问题留给每所大学的领导,让他们,或通过“评估”去“促动” 们进一步思考,结合他们学校自身的特点考虑什么是“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找到各校自己实现培养素质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这方面可以给学校留下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因此,我们的评估应当重点抓住那些时代、社会赋予大学培养人才的共同使命及教育理念上的共同价值观,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协调一致等等。在影响学生成才和本科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找出一些关键的因素,构成评估的指标体系,从条件保障、制度保障、环境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体系。这 一轮“评估”的指标体系起到了这些作用。从我们调查的反馈意见来看,绝大多数学校认为当前运作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基本上能反映高等教育规律,按照这套指标体系,学校本科教学建设目标明确,学校自评和专家组评估有据可依,新一轮“评估”也不能完全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改进和深化。这就是我们课题组指导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评估”的基本模式及其内涵,即,回答“如何评?”问题。各国“质量评估”的一般模式包含四个基本元素,即(1)政府质量评估机构制定评估要求,组织专家评估;(2)学校自评;(3)专家组评估;

(4)公布评估报告,即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我们这一轮评估实际上就是由这四个基本元素构成,下轮评估其基本模式仍应如此,只不过内涵要求应该有所改进。

首先,新一轮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应由教育部确定后公布执行。这相当于“法规性”文件,应有其权威性、严肃性,最终解释权在教育部;评估组织工作由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负责,包括专家组的组成、培训,评估活动的安排的等等。必要时由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可以委托地方(省、市)或专业、行业委员会(如体育、音乐、美术等)对部分相关院校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行“评估”。决定权在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这里仍要坚持和维护的原则是“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是政府主导的行为,而不是民间或行业学会的主导行为。

二是,学校“自评”报告应当是第二轮“评估”的重点。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1)提供第一轮评估后整改报告及整改措施和效果;

(2)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提供相关自然状态数据,其中,重点是教学经费的投入和效益、生师比和教师队伍结构状况、新办专业和老专业改造的相关信息、学生就业情况等。

(3)“校长报告”重点阐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及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办学思想和采取的具体举措;学校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等。最希望突出介绍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特色和代表学校教学水平的教育教学精品成果。

学校“自评报告”和“校长报告”应事先提交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由中心转交相关专家预审,以便确定进校现场考察重点。

三是,专家评审。

(1)审阅学校自评材料,列出现场考察重点;(2)听取校长报告并和学校交流如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及建设“创新型本科教育”的思路、举措和机制;

(3)重点考察学校“个性和精品模块”。建议第二轮评估不再搞“大范围、拉网式”的考察和随机抽样,不需要再走访每一个院系及每一个部门,而是采取有目的的重点考察方式,但仍需安排对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试卷及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采取抽样随机调查,也可调阅如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的有关文档等,以便感悟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时间3天左右为宜,专家组成员5-7 人,配备经验丰富秘书事先收集专家预审时对考察重点的意见和要求。

四是,社会公示。(这是实行“阳光评估”,接受社会监督之关键)在评估期间在网上向社会公示学校自评报告和校长报告。在评估委员会通过评估结论后,应由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公示专家组考察意见。专家组考察意见应当是写实性地反映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结论。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个性化、示范性教学成果建设水平,及必须认真对待的存在问题。

第三,对评估“内涵”改进的建议,即,“评什么?”的问题。为了体现分类指导原则,在这一轮评估中对设有研究生院的学校已增加了一个补充的文件,特别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方面提高了要求。在下一轮评估中如何分类?各有各的说法。我们认为“评 估中心”也没有必要去对学校定位研究型、非研究型;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东部或西部、中部等等花功夫。同时,这里的问题又和评估结论究竟是否要区分等级联系在一起。在美国,质量评估的模式是“合格评估”,那里有二种合格评估机构:一种是学校层面的合格评估,由地区评估机构实行;另一种是专业合格评估,如口腔学、工学、法学等等。由于美国高等教育是一个市场化的系统,评估不过关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社会声誉受损、招生数量下降等。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第二轮“评估”仅以鉴定合格方式,也就是所谓“质量达标”,这对如何进一步鼓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缺乏激励因素。在我们对已评学校的调查中,有趣的是半数以上被调查对象还是希望评估结论能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区分度。看来,只要提高被评学校的自律精神,调整好心态,同时提升专家组评估的水平,有区分度对推动学校重视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作用更大、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鉴于此,建议如下:

能否在下一轮有两个“方案”供被评学校选择,或是称“一加 一”方案。其中方案一是“基本方案”,每所学校都必须按此方案规定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接受评估,结论是通过、缓通过和不通过,其中缓通过是给一年的整改期,达到要求后再决定通过。方案一是个“平台方案”,是源于“常规性”评估,每所学校都应达到,标准当然应当比现行指标体系“合格”标准要高,而且在办学效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及培养创新人才方面都应有反映时代要求的观测点或考核指标。

在此基础上,另设一个方案二反映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取得突出、优异成绩的考察体系,由学校自行申报评估(可与方案一同时评估),通过者给予优秀或良好。

方案二立足于建设“高水平、示范性、有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重点是:

(1)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思路、举措、成效,突出体制、机制的构建;

(2)展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改革、高水平课程、教材、专业建设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3)反映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学科、科研基地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的辐射和中坚作用等;

(4)推荐 2-3 个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创新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的专项教学改革模块供专家组重点考察评审并网上公示。如:

*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基础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工程训练与工程实践,工程设计教学体系建设; *文化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名牌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与外语教育改革; *现代化教育技术改革与深化; *创业与就业教育;

*学生创新实验、实践及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管理现代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人才培养; *其他自选模块等等。

这二种方案,从评估“内涵”上讲相当于“平台+模块”。“平台”是公共平台,是第二轮评估学校要努力达到的新的要求,新的高度,“模块”是强化学校个性、特色,体现本科教学的水平,为促进我国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提供示范和经验。从评估“等级”上讲,相当于“合格+优秀”评估。可以设想,所有设有研究生院的学校必须参加这两个方案所要求的评估,以体现“分类指导”原则,对其他院校对方案二可自己决定是否申请评估,由专家组预评 时视申报材料决定,体现评估的激励因素。

各位同志,以上初步设想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非常希望听到更多的意见。对于没有参加过第一轮评估的院校,我认为今后仍需按第一轮指标体系和方式进行评估,以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对独立学院评估也需要另行单独设立。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视野》,约 翰〃布伦南(John Brennan)、特拉〃沙赫(Tarla Shah)著,陆爱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下载 2021年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 2021年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引导语:教学团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好教学团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摘 要: 文章明确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现阶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面临教师年轻化的问题上提出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措施,......

    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建设方案1班组文化建设活动是班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工作,是班组开展团结、友爱、互助、共赢工作环境的有效方式。在创建“和谐班组、责任班组、精细班组”活动中,一......

    团队建设方案

    第一种、精神离职 其特征为:工作不在状态,对本质工作不够深入,团队内部不愿意协作,个人能力在工作中发挥不到30%,行动较为迟缓,工作期间无所事事,基本上在无工作状态下结束一天的工......

    团队建设方案

    营销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即是介于集体与搭档之中的一种合作方式。其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有战斗力的团队。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工作已......

    团队建设方案(★)

    5-12月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即是介于组织与团体之间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合作方式。其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有战斗力的团队。由于市场各个行业的......

    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建设: 活动目的:1.建立学生的小组归属感,增强小组凝聚力。 2.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与磨合,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调动学生参与心理活动的激情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