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乡土教法”初探
一切从实际出发—“乡土教法”初探
[关键词]
乡土教法乡土资料教学实践
[摘要]
在新课改过程中,一方面有些老师仍然“满堂灌”我行我素,另一方面就是有些老师为课改而课改,形成“新八股”教学模式,根本没有体现新课改实质要求。本文主要针对这种现象,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从拓宽教学资源,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师业务进修,灵活对待教学目标四方面入手,努力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乡土教法”。
我们学校是一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中学。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学条件落后、学生基础教育水平低,因而面对新课改困难重重。一方面老师仍然“满堂灌”,另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量很少,普遍存在厌学现象,更别说完成新课改提出的多维教学目标了。
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一些年老教师甚至是代课教师,他们文化水平并不高,甚至都不能运用普通话,更别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了,但教课生动,形式多样,方法运用灵活自如,学生非常乐于接受且教学效果突出。而一些新教师虽然知识储备丰厚,理论功底深厚,语言规范,知识水平也高,但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为此我开始深入调查,不断通过听课、评课进行探索、归纳、交流、创新,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法,姑且名之“乡土教法”实施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增加乡土资料,拓宽教学资源,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农村中学学生生活范围相对固定,他们对于自己成长的环境熟悉、同时又充满好奇,迫切希望深入了解,认识。另一方面乡土课堂资料内容丰富,而缺乏的正是发现和挖掘。为此我在政治新课改教学中就非常注意开发乡土资料并根据教材,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实现教本与乡土资料的完美对接。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例如,我在对初三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事先选择合适的时机请我们本地的先进人物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上这一课时,我就抓住这位先进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号召学生以他为榜样树立正确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感觉特别亲切、可信,教育效果也十分明显。
二、因地制宜根据学生能力基础适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无论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普遍对社会实践充满兴趣,为此我就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学生现实条件组织适量的社会实践课,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可持续发展观”问题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参观了我们学校附近的“灵璧石观赏基地”,并带领学生到山上观看了灵璧石开发现场。在参观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注意思考:灵璧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该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什么“瓶颈”限制;灵璧石资源该如何开发、如何保护;它对当地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问题。学生一边参观、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神情专注,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游玩场面。回到学校在上这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以这次参观的所见、所思,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气氛热烈,理解十分深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法。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积极创新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会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无疑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提出了新要求。
再者,在教学中由于运用了大量的乡土教学资料,而这些资源最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了解相对较为充分,因此也就越容易被学生找出纰漏。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政治业务进修,完善和调整除政治知识以外的各方面知识结构,不断丰富教学知识,融入社会,拓宽视野,学会从社会实践中获取大量相关信息,随时应对学生在实例讨论过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积极进行教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教科研水平;学会运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乡土实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放下架子,敢于承认自己知识的不足,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虚心向学生学习,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四、灵活对待教学目标,因时而动,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巧妙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
在传统教学中,非常注重老师的主导地位,注重每节课事先确立的教学目标的完成。为此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目标的落实,常常生硬地打断学生思路,使开放式教学流于形式,其实质是为教改而教改过程中产生的“新八股”教学模式。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既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静止地机械地看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灵活搭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另一课完成,本节课可以完成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定,力争使整体每一教学目标都在学生积极参与的精彩过程中完成,当然这要求教师要对整体教学目标要熟练把握。此外,教师不妨在每节课结束时告诉学生本节课教学真正实现的教学目标在教材中具体的章节。这样学生在课外会自然走进自主学习过程,这就使得学生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有机衔接。
总之,在乡土教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开放的思想、娴熟的教法、深厚的知识、高超的驾驭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体现新课改要求的乡土教法,运用起来,效果才能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