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15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邓小平来到龙岭公社考察,群众们热情地敲锣打鼓地欢迎。邓小平还到了村民李双喜的家里视察,李双喜是队里的贫农,小孙女童言无忌希望邓小平多来自己家里,因为他一来家里就有新桌子。邓小平进了堂屋,发现家里,家里一贫如洗,连稍微像样点的桌椅板凳都是从队里借来的。邓小平问起李双喜,但是李双喜受了队长的指示,撒谎说自己家里情况还好。这时邓小平听到鸭叫声,便决定到养鸭的大娘家里看看。邓小平看到偌大的院子里就只养了三只鸭子,邓小平很奇怪,斯大娘告诉他这是社会主义规定的,是上面的要求。邓小平问她想不想养第四只鸭子,大娘坚决摇头说自己不敢。邓小平却发现虽然只有三只鸭子,但是大娘准备的饲料却远远多于三只鸭子的食量。邓小平便把后院的小屋子打开了,原来里面还有二十多只鸭子,只不过嘴巴全部被绑起来了。大队干部赶紧责备大娘,大娘吓得就要把鸭子杀了。邓小平赶紧宽慰她,说这件事情不怪她,要怪也只能怪他们。邓小平还鼓励大娘多多养鸭。
案例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人为划定一些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错误标准,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比如,本案例中的大娘养鸭子的行为是生产行为,把养鸭子的多少作为判断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是没有道理的。这启示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离开现实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上去谋发展、搞建设,要把是否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不能离开生产的发展水平盲目地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否则,就会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