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全面认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第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第五,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如何全面认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第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三如何全面认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第二,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第三,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四,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第五,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江泽民强调,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四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要占主体,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五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第一,公有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六为什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
第一,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均占有及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产品较少。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
第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第三,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第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五,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第六,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第七,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所以,有必要提出全面建设小看社会的奋斗目标。
七如何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八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
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拥有众多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这决定了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第二,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与好的经验。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对外开放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又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九正确认识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势必会对我国带来重大的影响,我们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加入世贸组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总的来说,加入世贸组织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而且,机遇和挑战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和要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览全局的能力。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我们:一、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二、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三、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一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如何反对和防止腐败?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要反对和防止腐败,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一定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一定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一定要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