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七疑难解答

2022-02-28 02: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国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七疑难解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七疑难解答》。

一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做到:

第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经济建设是中心和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和血脉,社会建设是支撑和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和条件,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

“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第一,要协调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发展的均衡性。

第二,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

“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坚持做到:

第一,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六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

第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第四,协商民主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了形式,拓展了渠道,增加了内涵。

七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它也不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其他四个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条件。

八什么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第二,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第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九如何理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第一,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第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第三,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下载国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七疑难解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题七疑难解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