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时间:2019-05-13 12:4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其各自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4、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5、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6、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五章

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3、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七章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3、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的差距进行分析。

5、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6、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十一章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会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会概论1、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4、党的七大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毛泽东思想”。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内涵包括: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理论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的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

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它们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即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旗帜问题至关要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1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没有毛泽东思想)

1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直至土地革命时期。(成功的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

16、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8、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

21、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1999年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22、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23、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2004年写入宪法。

24、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5、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6、2004年9月,党的十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7、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全体社会成员),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9、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0、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二大)

31、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32、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33、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34、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界定。实事求是是党校的校训。

3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6、2004年,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37、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8、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39、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三大作风中最根本的,强调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0、实事求是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1、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理论创新一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42、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考试时间:6月11日(周三)18:30-20:30;

题型题量:

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

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成果:

第一是毛泽东思想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P: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P: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们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主要内容: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P: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它包括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一句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以句主观上觉得如何决定。

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什么?

性质: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P:

任何革命的性质都是由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发展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之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简述:

①从领导阶级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这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②从世界革命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在属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③从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武器。

④从革命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P: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

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P: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9.怎样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经过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P: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强调,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新近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是中华民族再次处于时间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0.怎样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和通过革命是一样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层面。

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P:

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情况所决定的,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满足人名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必须占主导地位。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P: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 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 步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or建议

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4)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5)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P: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1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P: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只有为人们服务,党才有存 在的意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这个观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4分)

(1)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这个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1分)(2)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1分)(3)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这个革命不是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1分)(4)它有了新的前途。这个革命不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1分)(5)它有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明确指针。(1分)

2、允许“部分先富”必然带来“两极分化”。

答:这个观点错误。(1)允许“部分先富”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允许“部分先富”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4分)(2)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是指一极是剥削阶级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被剥削阶级贫困的积累,它反映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反映了阶级之间分配关系上的对立和根本利益上的冲突。(3分)(3)在我国先富过程中,虽然出现了收入差距,但收入差距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本质。(3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10分)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3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分)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5分)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定。(10分)

答:基本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分)基本政策:第一,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治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6分)

三、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和现实中所创造的所有成果的总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的地位非常重要。请根据材料分析文化的相关问题。

1、江泽民同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的熔铸、提炼、传承与创新。试分析这种传承与创新关系。(30分)

答: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经典文化论述熔铸在一起,使它们形成相互界定、彼此支持、互为补充的辩证关系。可以说,集中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两代领导集体有关文化思想的精髓,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的熔铸、提炼、传承与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0分)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这表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不管如何特色,性质不容改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人们的头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内涵。(5分)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5分)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

所谓“面向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课题提供文化支援;所谓“面向世界”是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注重开放性,要同世界各种文化形态进行交流和对话;所谓“面向未来”是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时间上的前瞻性和超越性。(5分)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讲的是中外关系;“科学的”,讲的是古今关系和真伪关系;“大众的”,讲的是主从关系。这是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基本关系。(5分)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30分)

答:(1)一切着眼于建设。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5分)首先,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所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分)其次,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第一,要以立为本,一切着眼于建设。第二,要重视长远建设,把精神文明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纳入整个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第三,要抓落实、求实效,发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5分)

(2)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文化创新。首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中国现状。“立足中国现实”,是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个实际,特别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实际,创造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都必须是服从和服务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改革开放。(5分)其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是指我们既不能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保守主义的态度,而是要在继承、批判中创造符合时代特点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5分)再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要求我们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这两种错误倾向,立足于中国实际,吸取和消化人类文明特别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有益成果,使之为我所用。(5分)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Ⅱ复习题(2010.6)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163-164,165-166(教材2009年版)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非对抗性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即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生产力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把对外开放定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的重要依据。170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其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和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81-183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坚持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但允许市场调节存在和发挥作用,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2)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3)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改革的实践在不断提升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8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特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在平等竞争中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5.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89,191

在我国目前,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带来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

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92,1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联系的。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即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7.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201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

8.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目的,是衡量各项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和特点。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227,2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

应。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第二,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22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237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战略地位。250,253-4

战略地位: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76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5.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32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302,303-305

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意义: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348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解决。

18.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的主要经验。382

第一,必须正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下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