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案例分析:爱上吃饭的孩子
背景:
俊阳是本学期刚加入我们班级的小朋友,别看他平时话不多,但是平时很乐于帮助别人。爸爸妈妈都是高知识分子,对俊阳的教育非常的重视,要求也很高,但是大人的愿望在孩子身上没有很好的实现。从小俊阳妈妈由于工作很忙都是奶奶带的,奶奶对孩子很细心。但是在自理方面,奶奶却几乎包办代替,帮的很多。比如吃饭,为了让俊阳能吃好,奶奶都是根据她爸爸提供的菜谱来烹制的,然后吃饭一直由奶奶喂。但是等到上幼儿园了,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也很快转变观念,觉得是应该配合老师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吃饭,让奶奶放下手来让孩子自己吃。经过两个星期时间的观察,孩子的吃饭问题却没很好的解决,在家每次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吃完的,大人一走开就不吃,有时干脆就坐着不动。大人爱批评就批评,催促的太多就没反应了。因此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主动、快乐的吃饭,将是我们需要反思和做出解决对策的。
描述一:
下午接送时间,俊阳奶奶一踏到教室看到我问:“老师,俊阳今天在幼儿园饭、菜吃光了吗?我们家这个不会自己吃饭。”“哦,今天俊阳吃的还可以,只是有点慢,饭菜还剩一点没吃光。”我如实的回答孩子的吃饭问题。“嗨,这孩子就这样,在家都是我喂的,我喂他才吃一下,不喂就一口也不吃”。奶奶无奈的回答。“最好还是鼓励让孩子自己吃,这样她在幼儿园才会主动吃”。我用诚恳的口气跟奶奶说。“那好吧,今天回家试试看”。奶奶点点头然后把俊阳接回家了。
描述二:
第二天,俊阳奶奶过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主动的跟奶奶询问“奶奶,俊阳昨天在家吃饭怎么样?”
“昨天我让俊阳自己吃,刚开始不吃,后来他爸爸过来了,爸爸生气了才吃”。“是不是在家吃饭太早了,俊阳肚子不怎么饿?”“不知道,一回家我们怕孩子肚子饿,给他吃了一点点心,晚上吃饭胃口不是很好,吃饭的时候是家里最苦恼的时候。”奶奶回答说。“那你今天试试看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先给他吃点水果,不要吃那种难消化的点心”我建议的说。
描述三:
俊阳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基本很少到幼儿园接孩子,因此我们跟家长直接的交流很少,于是我觉得有必要跟可欣家长更深入的来探讨孩子的吃饭问题,让孩子爱上吃饭。利用空余时间,我打了一通俊阳妈妈的电话。通过了解我发现家长很重视孩子吃饭的量,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他们要求孩子把家长提供的食物都要吃光。“现在孩子吃饭真头疼”,俊阳妈妈有点无奈的说。“现在最主要让孩子能够喜欢吃饭,自已主动的吃饭,刚开始我们要求不要太高,量先少一点,不够再添,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我们一起多配合,孩子的吃饭应该不成问题”。我鼓励的说。
案例分析:
孩子不吃饭在当下成了许多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为此忧心忡忡,为了孩子吃饭真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各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育正常,身体健康,家长所认为的“不好好吃饭”可能就需要打个问号。我认为现在孩子吃饭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
一、有些家长观念没转变,不少家长特别是老人喜欢把孩子养的胖胖的这样才觉得健康,孩子长的瘦,就是不好好吃饭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的饭量都有差别,有的孩子天生吃的比较多,有的孩子则天生吃得比较一味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一味的追求孩子胖一点,反而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当然,如果孩子吃的特别少,长的特别瘦,那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在确诊孩子没有肠胃问题的基础上,再去看父母养育方面的问题。
二、家长的不停关注造成的。瑞可斯医师认为:当我们知道幼儿不吃饭的心理原因是无理要求父母“不停关注”,那么,当父母避开幼儿这种不当的要求,主动忽略幼儿吃饭时闹别扭的行为,幼儿就能改变不肯吃饭的坏习惯。可欣在家吃饭是三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吃的,不停的催促孩子,建议孩子吃这个、吃那个,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孩子吃饭没规律、随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让孩子尝到饥饿感,常常是孩子想吃就吃,因此一-放学,不到就餐时间就给孩子吃一-些点心和零食,到了就餐的时间孩子就会觉得不饿,食欲不好,然后不好好吃饭。
四、就餐气氛过于严肃,影响了孩子的食欲。每个孩子内心都追求自由,如果父母吃饭前或用餐时批评孩子或者孩子吃饱以后,总以为孩子没有吃饱而强迫他继续吃,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厌食。
反思:
一、就餐时转变方式家长变“管”为“不管”。.吃与不吃,饿或不饿,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吃多吃少孩子自己会控制。要是孩子已经饱了,家长强硬让孩子吃完规定的食物,就会促动孩子的不良情绪。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家长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的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家长长期的催促还会导致孩子的厌食,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的破坏了。因此,当孩子饱了以后,孩子有权利拒绝。案例中我们发现可欣的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关注了,干涉过多,对于有独立意识且比较叛逆的孩子就会很容易发生抵触,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吃就会讨....导致对吃饭有消极心理。
二、营造良好就餐气氛,增强孩子的食欲。
孩子喜欢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吃饭,因此在饭桌上家长应尽量营造良好就餐气氛,少一些责骂和不满,可以讨论孩子喜欢的话题,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时间是-家人快乐的时间,他们就会喜欢坐在餐桌上和大人一-起吃饭。
三、合理调整孩子的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
检查孩子是否饮食次数偏多,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或零食,甜食过多等等,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如果孩子吃零食太多,可以减少甚至取消零食,让孩子的胃有排空的时间。此外,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于变化的饮食,刺激孩子的食欲,通过这些就可以改善孩子的就餐行为。案例中,可欣的家长担心孩子肚子饿,没到餐点时间就给孩子吃东西,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孩子正餐时间就不好好吃饭。于是我建议如果孩子正餐吃的不好,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减少点心的量,或者可以不用吃。
四、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
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因此对于上幼儿园的家长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喂孩子吃饭。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如果之前已经喂惯了,那么家长的方式要立即改变,告诉孩子长大了要自已吃饭,如果刚开始孩子不习惯不肯吃,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只有从根源抓起,才会真正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吃饭。
五、不要让饭桌成为谈判桌。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吃饭,多吃一点,总喜欢用一些物质的条件和孩子谈判,比如要是你好好吃饭,妈妈就给你买玩具或出去玩,孩子很聪明,下次他要想得到自已想要的,就会不断的和家长谈条件,用无理的要求和吃饭交换,吃饭成了谈判的对象或者任务,造成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在案例中,家长喜欢用孩子好好吃饭来换取孩子喜爱的玩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能更好的吃饭。可能刚开始能让孩子吃的快一点,但是这种方法会让孩子变得功利,把吃饭变成了任务。
六、用语言暗示,帮助孩子养成不挑食、偏食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不爱吃菜或某种东西,家长千万不要说出来,更不能当面教训孩子,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
就装作不知道,该让他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出来,家长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津津有味的吃着这样东西,然后用非常“诱惑”的口气跟孩子说,引起孩子的食欲:“ 今天的菜好吃极了!”有些食物你可以引导,比如胡萝卜,你可以先吃一口,认真的品一下然后说出自已的感受,接着让宝宝也试一口。一起品尝食物的美味比硬喂宝宝吃效果要好得多。
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宝宝非常渴望自己长大,这种渴望的表现之一就是学大人的样子,大人经常做什么他也会去尝试。所以想让宝宝有一个饮食的好习惯,那么大人首先也得有一个正确的饮食习惯。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让孩子吃饭就是香”其实并不难,经过两个星期的调整。俊阳小朋友在家能够独立吃了,吃饭不在成为他家头疼的问题,从俊阳父母轻松的笑容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找对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