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有条飘满月光的江
xxx,x,xx岁,xxx。自参加工作以来,扎根新闻采访一线,积极参与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长江库岸综合治理等方面,通过一线报道,向群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作出自己的贡献。xx年xx1月获得xx县委宣传部“优秀记者”称号,2018年1月获得xx省第十七届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
遏恶扬善
让母亲河干净流淌
“我们生活在长江边,每个人都是保护母亲河的参与者。”这是xxx的信念。2010年9月,他刚到xx县广播电视台参加的第一个采访,就是对非法网箱养鱼进行报道。
在长江边上,用铁皮桶制成简易网箱格外扎眼,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布满了养殖区域,据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情况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滋生蚊蝇,污染水体。当天在执法部门的沟通下,渔民自发拆除了网箱。
为何不能在长江支流网箱养鱼?经过了解,自三峡库区蓄水后,巴东境内的溪丘湾、东瀼口、官渡口、信陵镇4个乡镇的多户居民未经审批私自设置网箱养鱼,既影响了航道安全,还让当地让水质受到污染。
当地居民长期以养鱼为生。如何让渔民转型,既保护母亲河,又让渔民脱贫致富呢?经过深入报道,根据国务院关于禁止网箱养鱼的禁令,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专班通过宣传政策和适当补贴的办法,清理网箱养鱼。
经过报道,强调长江支流网箱养鱼的非法性,结合国家政策宣传等内容,全县私设养鱼网箱14992口299840平方米网箱逐渐清理完毕。同时,也警示周围地区的渔民,禁止在巴东县域进行网箱养鱼。
善小而为
从源头杜绝污染
“风里来、浪里走、水上漂、船上捞”这是三峡库区长江清漂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xxx在进行“烈日下的工作者”系列报道时了解到,39公里长江辖区内,清漂队员在汛期时要清理了5000吨垃圾,每只船平均装载1.5吨垃圾,每天装载2次。其中,不少垃圾是白色污染物。
这些白色垃圾漂浮在码头、江边,随波漂泊,极不容易清理。
我们住在长江边,能不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既减少清漂队的工作量,又保护母亲河呢?
在新闻股同事的参与下,xxx和同事拍摄了“一个杯子的旅行”的公益宣传片,倡议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起了各单位的广泛关注。
一次善意的举动,可能只影响一个人,也可能影响很多人。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7月1日,巴东县举办“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守护健康呵护家园”动员会,倡导全县上下从点滴做起,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自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县各单位、广大居民的积极响应,“拒绝一次性餐饮用具”蔚然成风。
如今,全县各宾馆酒店,各县直部门都使用玻璃杯和瓷杯,不少同志下乡和开会都自带水杯。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守护共同的母亲河,成为当地的共识。
不已恶小而为之,不已善小而不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长江清漂队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现在我们每天能提前一个小时下班,还是宣传做得到位,大家使用塑料品少了,往江里丢垃圾也看不见了。”巴东长江清漂队队员冯凯说。
久久为功
利在长远
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省、州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县级媒体相应号召,增多增加长江大保护的宣传力度。中央提出要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
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还你一江清水”,立14条军令状。巴东,作为长江进入湖北的第一站,保护母亲河的重任不言而喻。作为媒体人,更应该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这场硬仗。
2018年4月20日,xxx和湖北新闻栏目记者共同完成了《家住长江边
巴东生态屏障三件宝:柏树、茶叶、狗牙根》、《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
巴东:治理非法码头
保护长江生态》等报道。
无论是长江库岸综合治理,还是各级领导巡河检查,小到在长江边乱丢垃圾,大到全县污水管网全覆盖环保项目,时刻能看见谭远志采访的身影。
在保护母亲河工作中,xxx利用自己职业优势,对环境保护进行了重头报道。针对县内各种不文明现象,巴东县广播电视台开办“周一曝光台”、“周二大整改”节目。谭远志主动请缨,曝光的县城脏乱差及一些不文明现象,并赴曝光点开展现场检查和整改,取得良好效果。拍摄制作六城同创专题片“家园”,时长10分钟,向上级部门汇报巴东县长江大保护的成果。
万里长江,浩浩汤汤;巫峡红叶,碧水长江。巴东长江两岸,悄然而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岸线变绿,山乡更美了。
在xxx心中,故乡的河飘满月光,那是人和自然,人和长江协调发展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