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局网站、统一办公平台应用工作方案
市局网站、统一办公平台应用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全市畜牧水产系统网络信息化应用工作,提高我局信息化办公水平,构建完善畜牧水产网络管理系统,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快我市养殖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局总体工作目标,以促进养殖业经济发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确保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按照“无纸化办公,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化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努力推进全局网络信息化应用工作,全力完善市局统一办公平台的建设,确保网络信息数据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平台的使用与工作相结合,工作汇报在平台,工作处理在平台,工作完成在平台,工作考核在平台,真正实现办公无纸化,工作网络化,以高效的工作手段推进我市养殖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网站建设,提高信息宣传工作效率。
1.强化网站信息更新工作。完善信息工作规程,明确网站工作任务,界定网站信息上传权限,确保网站栏目的更新工作。各级信息宣传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媒体报道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网站管理实行AB岗责任制,确保网站信息的日常更新。
2.规范网站信息管理。进一步规范网站信息的上传程序,抓好网站信息质量的把关和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做好信息更新和无效信息清理工作,规范网站信息宣传管理工作。
(二)强化电子政务,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1.提高平台使用率,强化网络意识。市政务统一平台的使用纳入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进行考核,市局各处室要增强网络化办公意识,不断提升网络运用能力,将平台的使用纳入每日的正常工作范畴,保证平台登陆率和使用率,确保政务统一平台考核不扣分、不缺项。
2.提升平台工作水平,推进无纸化办公。局公文处理要全面实现网络平台流转,加大公文网络化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平台公文处理水平,减少纸质公文的流转,严格按照公文流转程序办文办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大市局统一办公平台应用,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1.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养殖业数据库的录入工作,统一办公平台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启动应用,力争年底前完成国家级、省级养殖企业以及市级农贸市场、屠宰场的电子信息录入工作、积极推进电子地图的应用。
2.深入推进各类数据更新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做好日常工作留言和数据库各栏目的更新工作,确保在数据出现变化的一周内,将相关数据更新,保证各栏目数据更新的及时、准确和有效。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职能部门要具体抓,明确分工,加强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结合工作实际,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责任到人,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常抓不懈。
(二)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对网站栏目信息的图片处理、稿件上传、文字排版,政务统一平台的应用能力,以及局统一办公平台的应用操作能力等适时进行培训,努力实现公文平台流转的高效率,推进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
(三)加大督查,推进考核。坚持把统一办公平台应用工作与信息宣传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严格考评,平台和网站的使用情况每月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对各部门网络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年底依据《市局宣传信息及统一办公平台应用工作目标考核意见》对当年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先进部门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责任分工
由分管局长负责,市局办公室具体负责责任落实。
第二篇:政府网站APP统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政府网站APP统一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自治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自治州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我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时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现计划建设县政府网站APP统一平台,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网上政务服务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打造移动互联网统一服务入口。
建设一站式的xx县政府网站APP,在移动互联网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全县政务服务统一入口、统一导航,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次登陆、一网办理”。各级各部门今后新增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xx县政府网站APP建设。(二)整合全县政务服务资源。
将分散在众多部门的网上办事服务入口集成到xx县政府网站APP,覆盖县、乡和社区多级政府部门、单位;整合各部门(行业)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统一提供信息资源的连通和共享。(三)适时逐步导入可信社会服务资源。
依托实名制服务入口和信用平台,授信第三方机构逐步提供交通出行、求职就业、家政服务等增值类社会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强化服务监管评价,不断满足公众和企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四)创新公众参与渠道。
打造移动互联网公众参与渠道,方便公众提交意见、咨询问题、反映诉求,使互动渠道更畅通、便捷。二、主要内容
xx县政府网站APP,将把政府门户网站上最重要、与民生和企业关系最密切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一)启动界面
在启动界面中,为用户提供展示城市的宣传形象,提升以及加深用户的品牌认知度,另外,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后台直接添加启动宣传广告图片,如宣传活动等。
(二)新闻中心
通过新闻中心板块,用户能够及时了解xx县热点新闻、公益活动、交通情况、政府政策等,从而达到便民的目的。
(三)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提高公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是“服务型”平台的核心功能点,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业务服务内容提供,整合服务资源,包括包括服务信息、服务项目等,为用户提供轻松在线办理相关业务。
(五)政民互动
政民互动是政府网上体察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民众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服务,保证用户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处理和反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互动性和便捷性。
(六)走进北庭
开设投资指南、旅游、文化、交通、生活服务等相关栏目,全方位覆盖xx县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客户端的实用性及便捷性。
三、进度安排
开发建设阶段(XXX年)
XX年X月底前,完成平台前端功能模块设计,基本完成后端支撑平台开发及调试,平台上线试运行。
XX年X月,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县委编办、县效能办、县网信办、县电子政务办公室以及相关单位组成,县委编办、县效能办、县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负责,成员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担任联络员。(二)制度保障。
由县委编办、县效能办等联合制定政务服务接入及运营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全县政务服务接入改造和运营推广工作快速有序开展。各乡(镇)政府要综合评估本地各部门xx县政府网站APP推广情况、服务事项应用情况和群众满意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慢作为、不作为等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行为,进行效能问责。五、责任分工
(一)县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论证项目方案,做好规划、审批等工作。
协调全县面向公众和企业服务的应用系统接入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已建面向公众和企业服务的应用系统梳理、接入(含适应性改造)及保障情况。整合接入县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等公共性、跨部门应用系统。(二)县委编办: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面向公众和企业服务的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梳理,以及结果汇总、审核工作。
负责协调服务事项的进驻。(三)县效能办:将该项目推进工作列入绩效考核范围。
督促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做好xx县政府网站APP推广工作。(四)县网信办:负责xx县政府网站APP的安全监测,组织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保障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负责公安便民服务应用系统的接入(含适应性改造)。(五)相关社会服务企业(公交、银行、通信、水电煤气公司等):负责本企业的便民服务应用系统的接入(含适应性改造)。
第三篇:宁夏石化统一信息平台推进绿色办公(最终版)
宁夏石化统一信息平台推进绿色办公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唐颖 通讯员吴宗岳)截至7月中旬,宁夏石化公司信息门户日均访问量突破1万人次,最高日访问量达到1.6万人次,网站总访问人数突破300万。信息平台已成为这个公司生产经营和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推进了员工网络化、无纸化办公的实现。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宁夏石化公司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MES、ERP系统在公司两大业务区全面上线并推广使用,为这个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生产受控系统、安全受控系统的相继启动运行,使这个公司的生产受控和安全管理手段更加科学有效,为装置的安全平稳受控生产提供了切实保障。网上培训平台、流程化工作平台、档案管理系统等的开发运用,不断拓宽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这个公司目前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集中统一,网络系统全面覆盖到各生产、办公岗位,全公司5000多名员工均可通过网络了解查询生产动态,进行公文流转,上报工作计划,开展学习培训,获取各种信息,不但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对传统纸质文件的依赖,而且还使办公方式变得方便、快捷、准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信息门户日均访问量连创新高,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公司降低办公成本、低碳发展的经营理念。目前,宁夏石化公司正在为实现“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努力奋斗,全力推进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高效开展。
中油测井构建信息高效运作平台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胡彦峰 记者陈青)7月 30日,记者在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生产信息中心看到,安全监测人员正通过测井网视频,对所属单位的车场、放射性源库、危险品库等生产关键部位以及作业现场实时远程监控。经过近4年的不懈努力,中油测井以ERP为核心的测井网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该网共联系了690个管理岗位、236个以EILog为主的成套测井装备和19个安全环保关键部位,每天平均传递和处理500余项经营管理信息以及91口1.43亿字节的测井资料,不仅实现了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而且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测井网是以网络、音视频通信和远程控制等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它实现了ERP、OA和GPS等集团公司和中油测井所有在用的信息系统的单点登录,并将EILOG(测井采集)、数字岩芯、统一软件、GPS(安全监督)、ERP(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连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丰富、功能强大的测井网为中油测井全方位管理提供了便利,特别是率先建立的既具有SAP系统先进理念,又具备测井行业专业化管理特色的测井ERP系统,已在企业人事管理、市场管理、生产经营和装备制造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近3年来,公司单井平均作业时间每年下降幅度都在10%左右,其中,完井降低5.14%;累计在线审计采购订单9963份;物资采购价格逐年降低,2008年平均下降16.16%,去年平均下降10.57%;统计部门从ERP系统可直接提取报表数据,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测井网是以测井ERP系统为依托建设的。2007年3月,测井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为EILog成套装备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方便,并为推进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创造了条件。2008年,中油测井抓住机遇,整体规划,启动了以ERP为核心的测井网建设。同时,正在建设的测井资料评价数据库,也将通过测井网与解释评价相连,与服务的油田用户实现数据共享,为储量产量增长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作为集团公司连续3年的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中油测井已初步实现从传统化测井向数字化、网络化测井的转变。今后,这个公司将继续按照集团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任务的要求,在利用ERP系统全面深入开展数据对比分析和生产经营预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与ERP系统集成、测井资料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使测井网不仅在内部形成快速高效的网络体系,而且尽快实现与油田公司勘探开发项目组以及测井监督等用户联网,不断提高资料移交、解释评价等的速度和质量,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四篇:2018年市局实名制工作方案
XX市XX局机关和直属行政机构公务员使用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员优化配置,完成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根据《XX市XX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XX政办发〔2015〕34号)和《关于市XX局机构编制调整的批复》(XX编办[2017]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揽,按照注重实绩、公平公正、合理优化的总要求,规范用人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XX干部队伍。
二、编制实名制登记范围和人员范围及条件
根据“三定”规定,我局共有行政编制81名,其中机关使用41名,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注册局、经检支队等三个直属行政机构使用40名;三个直属行政机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以下简称参公编制)19名,以上编制合计100名,为此次编制实名制登记范围。
根据2017年6月市局党组印发的《2017年XX市XX局机关机构改革定编规则》规定,经请示编制部门同意2015年XX体制
改革后调入市局机关3名处级领导可暂作超编登记。目前,我局明确使用行政编制有83人,此次登记中可确定44人使用机关行政编制登记,剩余39人使用直属行政机构行政编制登记。明确使用参公编制的现有15人,此次登记中使用市局参公编制(具体以公示的名单为准)。
三、编制实名制登记原则
(一)依法依规定编原则。严格遵守中省市关于机构编制管理使用禁止性规定,严格按照市编委及市编办关于市XX局机构编制设置(配备)的批复要求实施,坚持编制限额内用编。
(二)编制岗位身份相适应原则。根据我局编制人员状况,此次登记中仍按身份与编制岗位相对应的原则进行编制登记,即使用行政编制的人员在行政编制岗位登记,使用参公编制的在参公编制岗位登记。此次登记后,公务员身份不变,使用编制可随岗位变化进行调整。
(三)“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各科室按照党组研究分配的编制岗位限额,采取“少进多出”的原则调整人员。编制人员不足的科室从有富余人员的科室中进行选择补充,编制人员平衡的科室原则上人员不进行调整。个别岗位在本人和双方科室负责人同意基础上可进行适当调整。
(四)党组决定原则。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在市局党组领导下统一进行,经党组研究决定后一律服从组织安排,按时到岗到位。
四、编制实名制登记办法
根据编制实名制登记的有关要求,采取以下办法进行:
1、处级领导和在机关内设科室任职的正副科长使用机关行政编制登记;
2、在直属行政机构任职的正副科长根据2017年6月市局党组研究确定的使用编制类别(行政编或参公编)在职务所在的直属行政机构登记使用行政编制或参公编制;
3、上述人员定编后,其余人员按照以下步骤定编定岗: 一是先排序确定登记使用的编制,具体为:
(1)机关及直属行政机构行政编制使用规定:在处级领导、在机关科室任职的正副科长定编后,剩余的编制由其他行政编制人员按照进市局机关时间先后(从市局机关调县市区局工作又调回市局机关的,按照第一次进入市局机关时间计算)、职务级别高低、年龄大小、参加工作时间先后等依次排序使用。机关行政编制登记使用完后,剩余行政编制人员根据排序选择使用空余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注册局、经检支队行政编制登记。
(2)直属行政机构参公编制使用规定:由现有的参公编制人员按照进市局机关时间先后(从市局机关调县市区局工作又调回市局机关的,按照第一次进入市局机关时间计算)、职务级别
高低、年龄大小、参加工作时间先后等依次排序,并按照排序选择使用空余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注册局、经检支队参公编制登记。
二是人员定编后,再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具体岗位。根据市局党组分配的行政编制限额,按照“少进多出”,“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由行政编制及参公编制人员填报个人志愿,再由各科室在分管领导直接领导下进行双向选择明确人员的具体科室和岗位。
上述使用编制排序只用于此次编制登记,今后如工作机构和岗位发生变化,则按照调整后所在机构和岗位登记使用相应的编制。
五、工作步骤
(一)制订方案。制订本次人员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方案,报市局党组研究同意后印发并公布(1月30日前完成)。
(二)根据方案公布各部门编制及现有人员情况、有关人员排序使用编制情况(1月31日前完成)。
(三)各部门根据 “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职责、工作事项和分配的编制名额制订岗位说明书,于X月1日下午下班前交人事科。
(四)汇总各部门岗位说明并公布(X月2日前完成)。
(五)填报志愿。个人根据公布的编制以及岗位情况填写《XX市XX局定岗志愿表》以及《XX市XX局直属行政机构行政编制
登记志愿表》或《XX市XX局直属行政机构参公编制登记志愿表》,于X月6日下午下班前交人事科。
(六)各部门负责人填报择人意向。人事科汇总志愿情况,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编制岗位,从填报本部门志愿人选中按岗位数等额提出人选,填报《XX市XX局人员定岗提名表》并由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于X月8日下午下班前交人事科。
(七)党组审定。市局党组根据各部门负责人择人和工作人员择岗意向情况,根据工作需要、任职条件和人员结构情况,研究确定人员实名制登记编制及岗位名单并进行公示(X月9日前完成)。
(八)人员到岗到位。各科室和干部职工按照党组研究确定的工作部门报到,办理工作交接(X月13日前完成)。
六、组织领导
市局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在市局党组和市局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实施。
七、有关规定
1、对此轮机构改革中不再任职的原科长及身患重大疾病的特殊人员可由本人先参加双向选择,若双向选择无结果,则由党组统筹安排。
2、男满
55、女满50岁的原则上留所在部门,不参与双向选择,但是如果本人和接收单位均同意的也可进行调整。
3、各部门在选人中要综合考虑年龄结构均衡,目前市局50岁以上干部占29.5%,45-50岁的占58%,40岁以下的占12.5%。要将本部门已有人员年龄结构与平均指标进行比对,如40岁以下人员已经达到市局平均比例的,则应从其他年龄层次人员中补充或调整,实现相对均衡。
4、有关任职、年龄等时间计算到2017年1X月底。
5、编制实名制登记实行公务员任职回避规定。
6、有关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未尽事宜由市局党组研究决定。
八、工作要求
1、本次编制实名制登记工作邀请和主动接受市委组织部和派驻市局纪检组等部门监督。
2、参加编制实名制登记人员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纪律、讲团结。一经确定职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违者按规定严肃处理。已确定的定岗人员,应当在3日内办理完资产、档案、文件等方面的移交手续并到新单位报到。各部门要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严格工作纪律,保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保证人员定岗工作圆满完成。
3、严格组织人事纪律,严格执行规定程序,不徇私情,不封官许愿,不借机打击报复。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破坏人员定岗工作顺利进行者,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本工作方案和工作资料将在市局办公自动化网站公布,请各
科室自行查阅使用。
九、本方案由市局党组授权人事科负责解释
第五篇:三统一信息平台
药品“三统一”监管信息平台
框
架
方
案
2013年4月
5日
1.总体目标及框架 整个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包含三部分:业务监管系统、辅助办公系统和数据中心系统。
业务监管系统
主要包含:受理服务、稽查办案、药品安全监管、药品市场监管、药品使用和产品注册监管、医疗器械监管、从业人员管理、诚信管理、查询统计等九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间数据共享、功能互通,构成药品监管局内部统一的执法协作和业务监管平台。
辅助办公系统
主要包含 OA办公、综合档案、内部网站、外部网站等内容。数据中心系统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公共数据(信息)库、模型库、数据交换站等功能。打破原来各单位信息孤岛,实现应用数据的互联互通。各数据源将自己的数据上传给数据中心,而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实施自己的应用。
业务逻辑框架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在业务功能方面主要包括业务监管和辅助办公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在药品监管局内部专网运行。
其中,业务监管主要包含如下业务:
药品使用和产品注册监管:主要是对药品使用和产品注册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转报项目管理、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备案管理、监督检查管理、数据共享和关联等。
稽查办案:主要包括案件查处管理、药品检验管理、监督检查管理等。
药品市场监管:主要实现对药品经营准入和市场流通监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审批、转报项目管理、监督监查、动态监控等。
医疗器械监管:主要实现对医疗器械审批审核和生产流通的有效管理。包括审批、转报项目管理、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信息采集管理等。
受理服务:对外面向社会公众,对内与整个监管系统相联系,能够把获得的各种信息、数据全部贮存在数据中心中,供分析决策之用,并且能方便地将有关的涉案信息提供给稽查办案子系统。
从业人员管理:包括建立并管理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持上岗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基础数据库,为全系统办理相关监管业务提供查询服务,与相关监管系统相关联,实现对从业人员监管过程的有效管理。
诚信管理:包括信用指标采集、信用评价分类、信用分类监管、信用查询、公示等业务。能够使药监局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对涉药企业及从业人员实施分类监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药品监管信息系统的内部用户分为市县两级用户。市局各处室的业务人员通过单点登录系统进行统一身份验证,进行业务登记、业务处理、归档、公文发送、信息发布等事宜;可以受理审批下属机构的登记、资料、上报的公文等;也可以查询
统计全系统(包含各县局及药检所)的业务处理情况。各县局以及药检所的业务人员根据身份登录系统,进行自己辖区内的业务登记、资料报送、查询工作。
药品监管信息系统的外部用户包含涉药单位、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等。外部用户通过外网网站(与内部网站进行物理隔离)查询相关政策法规,获得公开发布的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并可使用电子申报、投诉举报等互动功能与局内进行业务交流。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采用数据集中模式,在市局建设监管数据中心。数据
中心为药品监管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局内相关系统之间、局内外相关系统之间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各县局及药检所的业务人员通过专线直接访问本系统。2.优势特点
2.1实用性强、安全可靠
系统立足于实际应用,适合药品监管业务,能够切实解决药品监督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由于药品监管的特殊性,系统能够7*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用户通过统一入口登录,系统能有效控制各用户对不同系统的访问权限,2.2 系统整合、信息共享
通过先进的中间件技术手段将现有的、各自独立运行的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使它们在统一的平台下运行,实现系统间信息数据能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实现业务协作。
2.3 技术成熟、可扩展性强
该系统采用成熟且流行的开发技术进行实施,尤其是中间件支撑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与可扩展性。
本方案中,内网、外网的数据库要相互同步数据;同时,药品监管系统需要与省局、市工商局、局内其它系统交换数据。从长远建设的眼光出发,以及将来数据源的不确定性,这些基于数据的交换同步采用专业的EAI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实现数据复制的快速部署;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保障数据同步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业务流程中间件开发部署核心业务的审批流程,做到审批流程与各审批环节内的业务逻辑相互分离,保障流程清晰,能够灵活应对流程扩展、流程变化的需要,充分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模式
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尝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科学搭建监管信息平台,积极完善多维管理模式,着力提高效能监管水平,实现了从药品计划报送、配送到位、验收入库、维护保养、出库管理、临床使用销售终端等各个环节的基本药物全品种、全过程覆盖,做到了计划报送灵活、药物配送及时、流向记录清晰、库存管理规范、数据处理快捷、信息统计准确、药品质量保证、价格追溯有据、业绩查询一目了然,有效地促进了药品“三统一”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采取每月集中报送计划与随机报送计划相结合,确保临床用药需求。各基层医疗机构对计划内大宗消耗药品,坚持每月1日、11日、21日分别报送电子计划
和纸质计划同步执行,以电子计划迅速统计备料,以纸质计划最终确认配送,配送企业从接收计划到药品供应到位,可控制在合同约定的3个工作日以内,极大地提高了计划接收和统计时间,缩短了配送周期,提高了配送效率。同时,又考虑到药品治病救人的特殊性,以及病情的突发性、疫情的难以控制性,在配送工作中,又坚持区分对待、不拘一格,灵活随机的配送要求,对临床急需的计划外基本药物,医疗机构视情随时报送计划,配送企业重点配送支持,在有效时间内限时配送到位,确保临床基本用药得到保障。计划集中报送与随机报送的有效结合,既极大地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应急,又缓解了配送企业与医疗机构的供求矛盾,全区统一、协调、高效的配送机制初步建立,并彰显较强的配送生命力。省政府督导期间,各基层医疗机构对目前药品配送非常满意。
二是提高监管工作效能。
启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药品信息的定时定期收集、汇总、加工、分析的不间断循环处理,减少中间人工环节、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运行效能,全面提升基本药物的配备、贮存、使用、管理水平。该系统提供用药查询统计、账务处理、库存管理和定性分析等多种功能,可定量统计每日、每月、每季和每年信息数据,定性分析医疗机构动态管理情况,为改变医护人员不良用药习惯,用药更加合理提供依据。该系统同时设有药品底线消耗报警提示,保证药品紧急调拨,提高药品配送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