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假地理高分冲刺综合题专项训练(一)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格尔木-库尔勒)全线开通运营。格库铁路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沿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行,穿过阿尔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入塔里木盆地,跨越塔里木河尾闾湖—台特玛湖(20年前还是一片干涸的湖床,从2000年起,当地连续19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经过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最后到达库尔勒市,全长1214km。
材料二:风沙流是指携带沙粒的气流(风)。风沙流中的含沙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距地面30厘米(特别是10厘米以下)的高度内,集中了绝大部分沙粒。
材料三:图1为格库铁路路线示意图;图2为格库铁路台特玛湖特大桥;图3为高立式沙障栅栏;图4为12m/s风速经过风沙防护体系时不同高度防护效率图。
(1)从水平(以0.5m高度为例)和垂直方向描述风沙流经过防护体系时不同高度防风效率的变化特征。阐述防风沙障在减轻风沙流对铁路危害中的作用。
(2)铁路在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时,从最初设计方案桥梁长7千米扩展为25千米,大幅缩短了路基长度,延长桥梁长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说出台特玛湖水量最大的季节________。阐述塔里木河连续输水台特玛湖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区内有我国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区。雅丹原是维吾尔族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如乙图所示)。
(1)比较分析甲图中河流上、下游河段水量和落差的差异。
(2)据材料推测乙图所示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分析图示区域绿洲荒漠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材、水果复合生态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下图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1)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理由。
(2)结合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试阐释采用滴灌技术的必要性。
(3)请你为药果复合生态园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口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2020
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5:15.0:80.5。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市。表2为海口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材料二:海南岛中部山区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城,不能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其功能重在保护热带雨林。该地区曾因违法种植浆纸人工林导致雨林消失了7.2万公顷。图1为海南岛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
材料三: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公告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建立地级三沙市,政府驻西沙永兴岛,图2为三沙市位置图。
日期
正午太阳高度角
春分日
70°
夏至日
86.5°
秋分日
70°
冬至日
46.5°
(1)根据表和所学知识,绘制海口市(20°N,110E)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折线图。
(2)试分析海口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市的原因。
(3)图1的中部山地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
(4)说明海南省成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南海权益、加强海洋管理的地理意义。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其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材料二:八门湾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是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近几十年来,八门湾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下图为八门湾区域示意图及八门湾湿地景观占湿地总面积比例变化图。
(1)分析八门湾湿地的成因。
(2)描述八门湾湿地景观占湿地总面积比例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红树林破坏对该区域产生的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
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电视剧《山海情》讲述的是从贫困落后的西海固搬迁到闽宁镇的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西海固地区是宁夏中南部山区的统称,这里山大沟深,植被稀少,长期干旱,严重缺水。为了谋求生存,人们大量垦殖土地,直至25度以上不适合耕种的山坡地也被大量开垦。1972年西海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1997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闽宁村(200年闽宁村撤村建镇)陆陆续续建起了一百多个大棚,利用菌草种植蘑菇。但一段时间后,闽宁村的蘑菇出现了滞销。下图示意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
(1)分析西海固地区严重缺水的自然原因。
(2)例举西海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要说明产生的根源。
(3)与西海固地区相比,分析闽宁镇创建新家园的优势条件。
(4)推测闽宁镇蘑菇滞销的原因。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9月18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一周年。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新中国成立以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一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三个阶段。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见下图)。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河口-龙门段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变化图”。
(1)指出1995-2015年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说明治沟造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3)水资源是该地区振兴乡村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柬埔寨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国,目前约有150万人傍洞里萨湖而生。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该湖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洪水期岸边的树林都将被水淹没,只有参天大树的树冠露出水面。该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有“渔湖”之称,捕鱼旺季一般在11—12月份,渔民5—11月会停止捕鱼。“缘木求鱼”会在洞里萨湖畔真实发生,当地人能在湖畔的树洞里提到鱼。当地人临水而居,将房屋建在湖上,里萨湖畔真实发生,当地人能在湖畔的树洞里捉到鱼。当地人临水而居,将房屋建在湖上,随湖水沉浮生息,形成洞里萨湖上一道道独具特色的“浮村”景观。左图为洞里萨湖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洞里萨湖气候资料统计图。
(1)分析洞里萨湖被称之为“渔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洞里萨湖湖面变化特点及其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3)解释洞里萨湖“缘木求鱼”现象发生的原因。
(4)渔民捕鱼有相对固定的时间选择,分析这样安排渔业活动的原因。
(5)说出当地渔民可能的经济来源及当地“浮村”的建筑特色。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循环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覆盖全省、各具特色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下图甲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示意图,图乙为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意图。
(1)说明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发哪些新能源,并指出这些能源的共同特点。
(2)张掖地区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业发展过程中易导致哪种生态问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应对该生态问题?
(3)结合图乙,分析该地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
参考答案
1.(1)防风效果:垂直方向上,防风效率降低;水平方向上,防风效率成波动变化,不同的防风带,防风效率不同;防风沙障在铁路两侧,拥有防风固沙、保护铁路的作用。减轻对铁路的掩埋,保障行车安全。
(2)保障水流畅通和生物迁徙
(3)夏季
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缓解土地荒漠化;利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利于改善湖泊及周围地区的环境。
【分析】
本大题以格库铁路线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荒漠化的危害的防治、交通线路修建的困难,调水对输入地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由图可知,垂直方向上,随海拔高度的上升,防风效率降低;水平方向上,防风效率成波动变化,不同的防风带,防风效率不同;40到80米,2米高高立式沙障防风效率较高,在120米处降到低点;120米到240米处,0.8米高立式大网格固沙带防风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防风沙障在铁路两侧,拥有防风固沙、保护铁路的作用。防风沙障使风沙携带沙粒减少,减轻对铁路的掩埋,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防风沙障减少风沙流速,使车辆信号完好,保障行车安全。
(2)由材料信息可知,台特玛湖特大桥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大幅缩短路基长度,增加桥梁长度,是为了保障区域内水流畅通无阻,有利于的生物迁徙。
(3)由所学知识可知,台特玛湖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温越高,冰雪融水量越大,夏季湖水水量最大。由于台特玛的来水全是淡水,加之后来台特湖湖底的盐分大多已随风沙流失,水盐度比较低;台特玛湖生态恢复后,内陆湖泊水生生物大量繁生,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恢复生机,河流平缓,流量小,含沙量很小;台特潮冬季有结冰现象;输水后湖泊面积扩大,对沿岸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使得冬季气温略微升高,土地荒漠化得到缓解。
【点睛】
2.(1)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3分;错答、多答不得分。
(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的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
(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
【分析】
本题以荷兰马肯湖为背景,考查当地的盛行风向、人工沙坝抵御风浪的原因、人工岛能够改善马肯湖水环境质量的原因。
【详解】
(1)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南风;因沙坝主要作用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故沙坝应建在人工岛的上风向位置,即西南侧,如图:
(2)与石坝相比,沙坝是由泥沙组成,质地疏松,更具柔性,更有利于分散风浪强度;沙坝表面比石质堤坝更粗糙,对风浪的阻力更强,能更有效的减小风浪强度。
(3)材料“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说明从人工岛的组成部分分析改善水质的作用:岸边的沙坝能够抵御潮汐运动等形成的风浪,从而减少进入马肯湖的海水;岛上的沼泽由湖底淤泥堆积,沼泽形成以后促使水生植物的生长,而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叶片等对泥沙物质具有吸附和降解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湖水的杂质含量,湖水得到净化;读人工岛图显示,岛上建有雨水蓄积区,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大,雨水通过岛上的沟渠顺地势排入湖内,使湖水淡水不断增多;人工岛上的淡水不断流动,将湖底淤泥不断冲刷,在水流减缓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从而使沼泽地和浅水环境不断扩大,进一步净化湖水。
3.(1)水量差异:上游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的山地降水,河流流量较大;下游无其他水源补给,且蒸发、下渗量大,人类活动用水量大,下游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落差差异:上游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下游流经盆地、平原,河流落差小,水流缓。
(2)地壳下沉或周边地壳抬升,形成地势低洼地带;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湖泊沉积层;地壳抬升或气候变干,导致湖泊干涸;盛行风等外力的长期侵蚀作用,形成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
(3)绿洲荒漠化使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气候可能变得更加干燥;绿洲调节气温能力下降,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大;地面摩擦力减小,平均风力和大风日数可能增大。
【分析】
本题以雅丹地貌为背景,考查了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地貌形成过程及绿洲对气候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由图信息可知,水量差异: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上游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西风带来的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山前降水,河流水量较大;下游地区河流支流少,补给水源少,且蒸发、下渗量大,加之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用水量大,导致下游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落差差异:由图中等高线特点可知,上游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说明河流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下游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以盆地、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
(2)由图示信息及材料信息可知,雅丹地貌为湖泊沉积层,说明最初地壳下沉或周边地壳抬升,形成地势低洼地,积水成湖;注入湖泊的流水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地势低洼的湖泊中由于沉积作用,形成湖泊沉积层;地壳抬升或气候变干,导致湖泊水干涸;由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在盛行风等外力的长期侵蚀作用,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最后就形成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
(3)由所学知识可知,绿洲荒漠化使土地变得干燥,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减少,可能使本地气候变得更加干燥;绿洲面积缩小,调节气温能力下降,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变大;由于材料覆盖率降低,地面阻力减小,平均风力增大,大风日数可能增加,风沙危害加剧。
【点睛】
4.(1)黄土昴地表起伏较大,削昴建塬,降低地表坡度,减轻地表径流侵蚀;有利降水及地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利于施工,难度小;增加耕地面积且方便田间耕作;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有利发展林果药材种植,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黄土高原区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差异大,水资源相对不足;滴灌能准确地控制用水量,节约水资源;黄土土质疏松,易渗漏、蒸发,滴灌可以减少水资源损失;滴灌不易产生地表径流,避免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滴灌便于水肥调控,自动化管理。
(3)选择优质、高效、高产和生态安全的农业品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对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农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增加经济收入。
【分析】
本题主要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意义。难度较大,一方面需正确理解材料内容描述,另一方面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解答。
【详解】
(1)据图分析,黄土峁和黄土塬相比,地表起伏较大、顶部不平坦,削峁建塬可以减小坡地的坡度,减轻地表径流侵蚀强度;坡度变缓利于减缓流速,促进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层疏松深厚,利于削峁建塬施工,工程量小,难度小;削峁建塬可以增加耕地使用面积且坡度降低方便田间耕作;塬面地势较高,光照较好,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发展林果药材等种植有利,能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北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总量不足;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是当务之急;滴灌能准确地控制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黄土土质疏松,蒸发、渗漏易损失大量水资源,滴灌可以减少水源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滴灌难以形成地表径流,可减轻或避免流水侵蚀,利于水土保持;滴灌更加精准的控制水肥,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可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3)药果复合生态园的发展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高效、高产的绿色品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发展精确、处方农业,精准控制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污染,提高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发展第三产业,实行产业多元化,增加经济收入。
【点睛】
5.(1)二分二至日高度角取值正确并连线,同时画出两次最大值90°。
(2)冬季温暖,避寒圣地;热带海滨风光,景色优美;城市绿化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第二产业占比小,工业污染少。
(3)该区具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目前该地森林面积锐减,生态破坏严重;限制其开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并能促进旅游业发展。
(4)有利于对南海诸岛加强行政管理;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有利于渔业、油气资源开发;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分析】
本题以海南省为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城市发展、生态保护、海洋权益等问题,综合性较强,内容复杂,思维要求较高。
【详解】
(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注:北纬为正,南纬为负)计算出20°N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并在图上描点,由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有直射现象,且一年内直射两次,在夏至日附近,需要将这两次直射的正午太阳高度画出,在将所有点连接成折线即可。
(2)
海口市位于热带,温度较高,适宜冬季避寒;其海域风光非常绚丽;自然资源丰富,其特产、美食多样;整个城市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43.5%;“海南岛中部山区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城,不能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其功能重在保护热带雨林。”说明其工业污染小,生态环境优美,环境质量好。
(3)材料中提到,因为“该地区曾因违法种植浆纸人工林导致雨林消失了7.2万公顷。”限制开发区的“功能重在保护热带雨林”,防止被继续砍伐,以保护雨林所具备的各种生态功能(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蕴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等)进而利用该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热色旅游业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三沙市不同于一般的地级市,它有着许多地级市所不具备的条件。三沙市的管辖范围主要是海洋,它的成立对维护南海的稳定,推进南海区域资源的有序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沙市的设立,于国家来说,是加强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管辖、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重大举措。于海南省来说,是履行管理职能,更好地将国家赋予的南海管辖权落到实处的重大行动。三沙市的设立,将有利于海南更好地保护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统筹协调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保护方面,我国对南海开发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的油气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领域。而南海南部,即南沙海域,除了海南省及邻省部分渔民去南沙海域捕鱼外,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为零。成立三沙市能够进一步促进南海资源开发。
【点睛】
6.(1)地势低平,利于积水;降水丰富,来水多;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海水顶托,利于泥沙堆积;地处海湾,风浪小,侵蚀作用小。
(2)变化特点:红树林面积占比下降,养殖面积占比上升,红树林面积转化为养殖水面。
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红树林退化;城镇建设占用;养殖业发展。
(3)危害:生物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海岸能力减弱;陆地来沙淤积减弱,近岸海域含沙量增加,导致海岸线后退;浅滩滩涂资源被破坏;水质恶化。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城乡用地;控制养殖规模;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意识等。
【分析】
题目通过海南岛八门湾红树林湿地的位置、分布和变化,考查湿地变化、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
(1)分析八门湾湿地的成因,主要从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利于积水;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来水多;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利于泥沙堆积,泥沙淤积厚;地处海湾,风浪小,侵蚀作用小等,利于红树林等植被生长。
(2)由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分析,红树林湿地面积占比逐渐下降,养殖湿地面积占比上升,红树林面积转化为养殖水面。变化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当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红树林湿地,改造为养殖水域、城镇建设用地等,造成湿地景观发生较大改变。
(3)说明红树林破坏对该区域产生的危害,主要从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破坏分析。湿地为“地球之肾”,受到破坏后会导致动植物生物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消减风浪等保护海岸能力减弱;河流流速加快,陆地来沙淤积减弱,近岸海域含沙量增加,导致海岸线后退;浅滩滩涂资源被破坏;湿地净化水质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等。提出治理措施主要从规划、监督、还湿等方面分析。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和恢复;合理规划城乡用地、控制养殖规模,减少对红树林的占用和破坏;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
【点睛】
7.(1)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山大沟深,地表径流少。
(2)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化、沙漠化)。根源:人口超载(过多)对脆弱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贫穷。
(3)位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靠近黄河及灌渠,用水方便;开发较少/较晚,可耕土地丰富;离省会(银川市)近,便于发展经济。
(4)产量大;当地市场饱和/距离东部市场远;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产销脱节;保鲜技术落后,不易保存。
【分析】
本题以西海固地区为背景,考查缺水的自然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闽宁镇创建新家园的优势条件、农产品蘑菇滞销的原因。
【详解】
(1)读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可知,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材料“山大沟深,植被稀少,长期干旱,严重缺水”,说明区域内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山大沟深,地表径流少,汇聚的水资源数量少,因此缺水严重。
(2)材料“为了谋求生存,人们大量垦殖土地,直至25度以上不适合耕种的山坡地也被大量开垦”,说明人口数量增加导致过度开垦土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包括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其根源是人地矛盾突出,即人口数量增加对脆弱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
(3)读图可知,闽宁镇位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开阔,适宜房屋建设;靠近黄河及灌渠,用水方便;材料“1997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说明闽宁镇开发较晚,可耕作的土地资源丰富;离省会银川市近,受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便于发展经济。
(4)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从供需角度分析:材料“闽宁村(200年闽宁村撤村建镇)陆陆续续建起了一百多个大棚,利用菌草种植蘑菇。但一段时间后,闽宁村的蘑菇出现了滞销”,说明蘑菇产量大,当地人口较少,市场很快达到饱和;地处西北,距离东部市场远,销售成本高;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线路较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蘑菇属于易腐烂产品,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落后,不易保存。
【点睛】
第1、2题,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问题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第3题,聚落发展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角度分析;第4题,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从供需角度分析。
8.(1)变化特点:均为(波动)下降。原因: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提高;通过打坝淤地等措施使局部坡度降低;水库(坝)增多,径流流速降低,下渗增强,水土流失减轻。
(2)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交通条件等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沟谷造地,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增加,利于增加产量;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增收明显。
(3)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高耗水工农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培育耐旱作物;发展喷灌、滴灌、地膜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上中下游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査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根据纵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变化特点:1995-2015年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均为波动下降的趋势。原因:由材料信息可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一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三个阶段”,由于国家高度重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政策,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不断提高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通过打坝地等工程性措施,使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的坡度降低,水库增多,黄河的径流流速降低,增加了下,水土流失得以大大的减轻。
(2)治沟造地,通过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水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使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沟谷造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有利于推行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治沟造地,增加了土壤的厚度,使土壤肥力增加,利于增加产量:农业结构改善,农民的收入提高,进一步激发治沟造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由所学知识可知,水资源利用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回答。合理措施:因地制宜、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高耗水工业、农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耐旱品种,研发农业新机械设备,发展滴灌、滴灌、地膜覆盖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政府加大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和农民兴修水利、跨流城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规律;合理规划,设置阶梯水价,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合理配制上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点睛】
9.(1)洞里萨湖水域宽广;纬度低,水温适宜;鱼类饵料来源丰富;与海洋和众多河流相通,有海洋和河流鱼类进入;鱼的种类多,数量多。
(2)夏半年湖面大,湖水深。丰水期河流带来的泥沙和有机质多,淹没的土地上的生物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丰水期湖面大,鱼类生存空间大;枯水期,鱼类生存空间变小,饵料较少。
(3)洞里萨湖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时湖水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湖水淹没;旱季时水位下降,树洞中未随水退去的鱼存留,因此可在树洞捕鱼。
(4)5—10月湖水水量大,饵料丰富,停止捕鱼利于鱼类繁殖和生长;11—12月鱼类生长成熟,捕鱼利于保证产量;水位下降,鱼类饵料减少,捕鱼利于维持鱼类合理数量;气候干燥便于鱼类加工和保存。
(5)捕捞、水产养殖业、旅游业、运输业等。吊脚屋或高脚屋,漂浮在水面的房子等。
【分析】
本题以柬埔寨洞里萨湖流域为区域背景,考查区域产业活动、地域文化与当地自然地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分析洞里萨湖被称为“渔湖”的原因,可以从洞里萨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出发,可从食物、生存空间、湖泊的流入和流出中的鱼类状况分析。洞里萨湖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宜鱼类生长;水生植物生长环境好,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食物;与湄公河相连,湄公河流域复杂,鱼类资源丰富,有湄公河鱼类进入;有海洋洄流鱼类流入;洞里萨湖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较大生存空间。所以洞里萨湖被称之为“渔湖”。
(2)本题可从气候方面对洞里萨湖湖面进行分析。洞里萨湖位于季风气候区,季节水位、面积变化大,夏半年湖面水位高、面积大,冬半年湖面水位低、面积小。夏季丰水期河流冲刷为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鱼类生长;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导致鱼类生存空间不稳定,冬季生存空间狭小,不利于鱼类生存。
(3)分析洞里萨湖“缘木求鱼”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水位方面进行分析。洞里萨湖位于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时期湖水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淹没;旱季时,湖泊水位回落,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
(4)分析按固定时间安排渔业活动的原因,应结合鱼类生长时间和气候特征进行分析。5-10月为洞里萨湖丰水期,适宜鱼类生长,为鱼类的快速生长期,不宜开展捕捞活动;5-10月洞里萨湖水量大,湖面面积大,且多降雨天气,不利于捕捞活动的开展;11-12月为洞里萨湖枯水期,为鱼类成熟期,捕鱼利于保证产量;水位下降,湖面减小,鱼类饵料减少,适当捕鱼利于维持湖中鱼类合理的数量;并且湖面面积变小许多鱼类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易于捕捞。此时气候干燥便于鱼类加工和保存。
(5)洞里萨湖沿岸受河流冲积作用,地形较为平坦,且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河、湖等水域面积广阔,鱼类资源丰富,可适宜捕捞、水产养殖业;该地有优美的洞里萨湖和独具特色的“浮村”,适宜旅游业发展;临近湄公河,水运便利,适宜发展航运。依据材料中“当地人临水而居,将房屋建在湖上,随湖水沉浮生息,形成洞里萨湖上一道道独具特色的“浮村”景观。”这一信息表明,“浮村”多为吊脚屋或高脚屋,漂浮在水面的房子等。
【点睛】
10.(1)风能、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2)土地荒漠化。合理控制产业规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答案合理即可)
(3)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
本题以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材料,涉及新能源、生态问题及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接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这些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
(2)张掖地区降水较少,要保证制种产业和酿酒葡萄种植业的正常进行,需要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使区域内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措施:合理控制产业规模,保证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可以节省水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土地退化;流域内合理规划用水,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该地循环经济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需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利用废渣、矿渣、电石渣、盐渣等发展循环经济产品,是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产品的过程,也是延长产业链的过程,此过程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居民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