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地理综合题的复习策略
中考地理中的综合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测,其中包括了读图能力、填绘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是学生失分最多的试题,被称为试卷中的压轴题。如何在复习备考中,掌握综合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不仅对学生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提高和促进。
夯实基础,掌握基础主干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解答综合题的基础。综合题不仅涉及的知识范围广,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中考内容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片面的脱离中学教学实际、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在备考复习中,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重点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原理、基础规律及基础实验,强化他们地理学科内的综合能力,逐步使学生知识的结构和体系系统化、条理化,不仅是做好综合题的基础,也是整个中考备考的关键,是学生地理素养形成的前提。
地理知识的总结、整合、迁移、应用是解答综合题的关键。综合题不仅包含课本知识,还把地理新闻、地理时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中考越来越重视以现实问题为命题立意中心,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心社会、备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地理事物,提出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寻找身边的地理事物,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尝试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社会;同时也到其它学科中去寻找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结论等。例如生物、历史、语文等学科中,有很多知识能够应用到所学的地理基础原理。研究性学习是地理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最佳方法,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予以合理的导引,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重构能力。这样解答综合题就有的放矢了,同时进一步升化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到了对终身学习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地理术语准确、完整、简练的应用、填图、绘图的准确与清晰是综合题解答的必备能力。综合题内部交错出现填空、选择、简答、填图、绘图、计算等多种形式。备考复习中读图填图导引学生掌握技巧,注意绘图事项;经常训练学生绘图,突出图文转换练习,养成画图习惯。复习中采用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地理术语的应用:如几个地理术语组成一段文字解释一个地理事件;地理简答题的训练;尝试地理小论文的书写、评比等。加大开放式试题的训练,多倾听学生对问题的见解,点拨答案时多吸收学生建议,激发学生对问题表达的热情,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地理术语的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地理术语的组织,语言的简练准确,能快速完成问题的解答,为考试节省时间以备试题检查,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探索方法。
综合题是学科主旨的体现,准确、完整、快速的解答综合题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必备,也是对学科知识掌握与应用的最佳体现,备考复习中,打好基础,抓住关键,练好能力。就一定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第二篇:地理复习策略
地理研讨会演讲稿----地理复习策略
泰山学院附中 王国利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这儿同大家聚会,向各位老师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将我们学校的几点做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批判,或者有选择的借鉴。含金量不高,对后面同志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对前面的先进经验当是狗尾续貂。
简单的说,我们学校的地理复习可以概括为24个字----“知识梳理、精讲精练、深挖教材、总结规律、新旧结合、规范答题。”
(一)知识梳理:
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理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时间分配上也属于弱势。大部分学校每周两节课,既无自习也无早读。时间很珍贵,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也就是帮助学生恢复知识记忆。把两三年前的东西翻出来,让学生回忆记忆,需要大家付出很多的努力。我采用的办法是构建知识网络,学生随堂记笔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笔记及时回顾复习,避免翻阅课本的麻烦。
(二)精讲精练:
过去听数学老师讲课,他们提倡精讲多练。而我们地理,我认为要精讲精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时间紧,任务重。以期中考试为例:用了9周18节课的时间复习完了从地球地图直到欧洲西部这么多内容。内容这么多,讲得面面俱到不可能,多练也不可能----没时间。怎么办?精讲精炼。挑最该讲的讲,挑最需练的练;讲练学生可能不会的;讲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讲地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大家都是老教师,我就不多说了。
(三)深挖教材:
我们的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更重要的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扩充。怎样深挖教材呢?首先要研究教材,举例说,学习非洲气候,就要看到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的不同,就要问个为什么;学习南亚,印度半岛两翼,一侧孟加拉国洪涝频繁,一侧印度河流域沙漠分布,为何?诸如此类的问题,课本上不明确,就需要我们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个问题,然后解决它。同时,结合教材挖挖教材外的、与我们教材有关连的东西:比如:“死海将死”“贫困——无声的危机”„„(展示图片资料并说明)
(四)总结规律: 在复习过程中,及时总结非常重要。总结规律,一方面是指总结知识规律,这就不多说了;另一方面,使指总结方法,也就是说总结答题方法;比如两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河流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工业的发展条件;农业生产的条件等等,都可以给学生总结出回答此类题目的普遍方法——即规律。这样不管是哪些地区比较,也不管是哪条河,也不管是那个工业区,也不用管是哪种农作物的生产,都可以套用某一答题方法,解决问题。
(五)新旧结合: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注意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结合。新教材课堂活动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旧教材中没有,却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新教材中的一些新材料也可以借以利用。更重要的是把新教材的新方法和思维方式嫁接到旧教材的复习中来。也就是说,充分利用新教材,给我们的旧教材复习增加营养,补充新意,提供新方法,创造新成绩。
(六)规范答题: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做题,我认为怎样才算规范呢?
1、要用地理语言组织问题答案;
2、语言要简洁,也就是说语言不在多,而要答在点子上。比如东南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8个字,非常准确。
3、要避免错别字,教育学生注意一些生僻字的写法。人们习以为常的地名,改写他字是错误的,不能迁就。就像我们的姓名,随便换个其它的同音字就错了。
4、对一些简答题,要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至少写上两条答案,而且要条理清晰。
以上就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不很成熟也不够新颖,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相信在教研室章主任领导下,我们大家科学地勤奋工作,一定会创造明年地理会考成绩的辉煌。
第三篇: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备考能力。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复习效果,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此可见,一轮复习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三的一轮复习效果更好呢?下面我就从地理学的角度简单谈一下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地理课程标准》,严格依据《地理考试大纲》,围绕《地理考试说明》,依托现行教材,认真分析近三年吉林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并参考全国各地模拟试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全面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地理思维过程,学以致用,促进知识迁移,关注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二、一轮复习目标
(1)依据课标、落实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对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构建。
(2)通过填图、绘图、用图,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3)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三、时间安排
从2013年8月初到2014年3月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复习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一本初中区域地理,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用时较多,大约花费两个半月的时间,初中区域地理穿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间复习,选修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对目标明确的考点要细致落实,对隐含的考点要适当挖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区位等学科主干知识,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讲清讲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加强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利用图表资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逐年在加强。但是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不能提取图中有限信息或对图表信息理解不透进而失分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加强图表训练。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复习时,要通过多种类型图表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图表上的基本要素,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图表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格外注意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意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细心,关注每一条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必要时用下划线标注。注意一不看错题,二要看全题,三要审准题。在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答案要有条理、尽量保证准确、全面。通过适度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
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很多题目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需要学生坚强的毅志。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缓解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篇: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5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5——影响风力的因素
典型例题一:(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新课标卷Ⅱ36)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
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坐落在岛屿南端的乌苏怀亚,被誉为“世界尽头的港口城市”,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
⑴
释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原因。
⑵
选择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并解释原因。
⑶
总结德雷克海峡洋流流速的空间变化规律。
⑷指出乌斯怀亚建设港口的优越条件。
典型例题三:(22
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1)
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10分)
(2)
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4分)
(3)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8分)
典型例题四:(20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
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8分)
(2)
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8分)
(3)从资源的角度,评价甲地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4分)
典型例题五:下图是新西兰地形和牧场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西兰领土由南岛和北岛组成,面积26.8万km2,人口439万(2010年),南北岛之间的库克海峡是世界上风浪最大的海峡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惊涛拍岸,令人叫绝。新西兰牧场广布,畜牧业发达,羊肉、奶制品、粗羊毛、鹿茸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⑴判断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特点,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⑵结合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库克海峡冬季风浪大的原因。
典型例题六:(2017年海南地理)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
高考地理综合题专题5——影响风力的因素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一参考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作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典型例题二参考答案:
⑴位于长年盛行西风带,且基本是海洋区域,对风和西风漂流的阻挡削弱作用较小;受北部南美大陆和南部南极半岛的阻挡作用,海峡狭管效应明显,进一步加大了风浪。
⑵夏季。原因: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压梯度力小,西风强度较小,海上风浪变小。
⑶北部流速快,南部流速慢;表层流速快,低部流速慢。
⑷位于众多岛屿内部水域,并且港区为水域开阔的避风港湾,风浪较小;陆域部分地处沿海平原,利于陆地货场、交通等建设和布局。
典型例题三参考答案:(22
分)
(1)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2分);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4
分);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
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4
分)。
(解析:要先描述位置特点,然后根据位置特点,利用相关原理展开论述。)
(2)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珀斯受强劲的西风控制,风力大(4
分)
(解析:作答思路与上题一样。)
(3)珀斯地处澳大利亚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区域对电能的需求不旺盛;该地区常规
能源如煤炭、天然气丰富,风力发电的优势不明显。(8
分)
(解析:注意提取图中相关信息,特别是煤炭和天然气分布的信息,再结合该区域在澳大
利亚经济中的地位即可。)
典型例题四参考答案:
(1)甲地位于乙地西北侧;(2分)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2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2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风。(2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2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2分)。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2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2分)。
(3)甲地风能资源丰富;(2分)风能清洁、可再生。(2分)
典型例题五参考答案:
⑴沿海平原和坡度较平缓的山地丘陵地区
温暖湿润的气候;海运便利;国际市场需求大;技术条件和品牌知名度
⑵西风带、海峡与西北风一致;喇叭口状海峡,两岸陡峻加剧风浪(狭管效应);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强
典型例题六参考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
第五篇: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
综合题答题过程:
(1)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像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备用。
(2)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3)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4)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解题策略:先做选做题,因为难度相对较小,尽量不失分。
审题第一,千万要有耐心将所提供的材料、文字、图表等认真完整浏览,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
1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语言表达时要落实四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必答点和选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