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大作业专题七资料
1.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答: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作为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具有巨大的历史贡献,特别是19世纪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共产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但它们仍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表现为: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而把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没有真正揭示资本主义弊端的根源,只是从理性原则出发等。因此,它们仍然是空想的社会主义。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观察,在吸收前人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根源和依靠力量两个基本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两块坚实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真正“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第一,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得历史规律的根本缺陷。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从根本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必然性。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指明现代无产阶级是最具革命性、纪律性、先进性的革命者,必然肩负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必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埋葬者”。从而为变革资本主义旧社会找到了最可靠的力量和正确的途径。
二、在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论述
答: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第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第三,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第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在东方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会有更多的特殊性。
第六,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总之,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书本上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的结果,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如苏联模式的长期积弊、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路线、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形成并维护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和官僚特权集团,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戈尔巴乔夫等人在右倾思想的影响下,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甚至自由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来的理想信念,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主要是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各国共产党内部的官僚特权集团,他们长期脱离群众,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蜕变为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阻碍者,最终为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4.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答: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其先进性和革命性体现在:
第一,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的革命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工人阶级作为“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天然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是“掌握着未来的阶级”。
第二,无产阶级具有伟大的阶级品格。正如马克思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无产阶级不仅谋求自身的解放,更要谋求全人类的解放。
第三,无产阶级具有伟大的历史贡献。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创造了现代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力”,为人类贡献了不尽的财富。
第四,无产阶级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身处资本主义社会最底层,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最深,因此是革命最坚决的阶级。
第五,无产阶级的革命是最彻底的革命,它不仅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更要从根本上消灭一切阶级、私有制和剥削关系。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答: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产阶级要从自发走向自觉并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政党。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并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依靠统一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形成强大的组织力量。
第四,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人民政权以后,要改造旧社会,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领导。这是无产阶级实现其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
第五,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经过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检验,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为人民和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福祉,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历史证明,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努力探索和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6.如何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答: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科学态度。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述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不能因为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挑战而放弃这些原则,否则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就会走向邪路。
第二,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共产党人必须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发挥这些原则指导实践的巨大威力。列宁强调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②。因此,只有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
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推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7.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的过程
答: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人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也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民主一开始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从而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一国或几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尚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遢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践已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答: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原则的一般性与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列宁在谈到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些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的深刻内涵,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的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虽然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其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民族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根植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选择适合世情和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特点
答:纵观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的特点,即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全面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深刻启示。
第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目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民群众投身其中的历史运动。离开了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亿万人民的实际行动,就不能把握社会主义的真谛。其次,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无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它只是指明一般的规律和主要的原则,并不能为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再次,实践探索中出现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这种发展又不是直线式的,有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曲折甚至倒退,这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现象。最后,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而奋勇前进的过程。要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必须有共产党人的高度组织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第二,创造社会主义光明未来必须坚持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开始复苏,并出现区域性强劲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使世界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勇于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世界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走向复兴。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已经雄辩地证明,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