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2021年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2021年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这次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贯彻落实省、市、县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县开局“十四五”、谋求新突破的关键举措。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动员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导向,坚定不移强工业,集中精力兴产业,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刚才,大会对先进产业链、先进个人和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企业家代表、先进产业链牵头单位代表和链长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大家从各自切身实践中,谈认识、讲体会、谋规划,听了之后,感受到大家开拓进取的劲头足、争创一流的决心强、创新创业的措施实,深受启发,也倍感振奋,非常值得在座的同志们和各位企业家学习借鉴、对标看齐。上周,我先后到XXX等8家企业进行了新型工业化专题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等情况,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征求企业家们的意见建议,为我们科学谋划、扎实推进今年的新型工业化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方向、完善了措施。今天,我们还成功举行了“XX县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标志着在推动全县经济和产业企业动能创新、智能创造和高质量发展上,进一步强化了服务保障和平台支撑。下面,就做好今年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乘势而上,加压奋进,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XX的短板弱项是工业,现实出路也在工业,这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普遍共识。去年,我们按照XX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了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补齐短板、塑强弱项、进位崛起,从路径规划、政策供给、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务实举措,呈现出量质提升、全面起势的良好态势。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路线图更加清晰。发展首先要明确方向和路径。去年,我们围绕做强做大产业体系,对标XX工业强市和“541”产业体系,摸家底,定方向,明路径,确立了“361”产业体系和“链长制”。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XX%回升到年底的XX%,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从年初的XX%高涨至年底的XX%,增幅居全市第4位。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驱动力更加强劲。用足用好XX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和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扶持办法》等政策,切实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省级创新平台XX个,XX荣获山东省“瞪羚企业”称号;XX家企业入选全市“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新增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XX家。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支撑点更加精准。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产城融合东部新区落地了总投资超XX亿元的XX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贡献了全县超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南部科技金融创新区引进了全省首个县级XX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0年度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名录;乡镇绿动能共享园区相继投入运营,小微企业纷纷入驻,实现了镇村工业产业集约式发展、绿色化转型。
四是坚持环境为本,软实力更加优化。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工程”,建成县、乡、社区(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创新实施“一车式踏勘”、全程代办员和不见面审批制度,“一业一证”改革率先在全市实现XX个试点行业全覆盖,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省时更省力。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完成了对全县XX家企业的“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夯实了要素保障“硬环境”。推行“标准地”改革,推动了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XX个,增长XX%,其中新增企业XX家,增长XX%,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充分激活、全面迸发。
成绩是发展的基础,但认清找准存在问题,把脉弄清症结所在,才是我们突破提升的重点和方向。客观讲,去年以来,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方向性、趋势性、结构性的积极变化,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整体发展势头是好的,但离关键性、根本性的转变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需要大家冷静思考、理性把握、科学解决。一是缺大少强,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我县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但小微企业众多,群山无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但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仅有XX家,过3亿元的只有XX家,没有一家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二是品牌知名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我县XX产业既有产量,又有市场,但缺乏知名品牌、地域商标,大部分企业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缺乏品牌支撑、产品标准亟待提升等问题,产量较高,属于初级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非常低。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全县X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较低,还有一些企业未设置产品研发资金,企业创新意识有待提高。行业产品的核心部件依靠外购,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上下游衔接、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导致产品的生产与创新上落后于国内外知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下风。截至目前,我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X家,在全市排第X位。四是制造业投资缺乏后劲是最大的短板。去年,工业投资同比下降XX%,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后续动力不足,一些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五是帮扶措施不精准不精细。目前我县已成立了10个产业链,10个产业链的牵头单位也定期赴帮包企业进行调研帮扶,但从整体对企业帮扶上看,还是缺乏针对性和长远性。我们要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既要解决现实问题,更要指导企业做好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六是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我县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明晰,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与现代管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装备、新技术,硬件再“高大上”,管理跟不上,仍将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议企业应多走出去学一学,看一看,上一流的装备、技术,再辅以一流的管理模式,练好内功,内外兼修,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逐步成长为强企。
总的来看,我县新型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我们的差距在工业,短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抓经济必须抓工业,强经济必须强工业。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不能变,我们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始终不能减。全县上下要咬定工业不放松,坚定目标不动摇,下足硬功夫,跑出加速度,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举措,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面激发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新活力
(一)在产业聚合上攻坚突破。要明确产业集群化发展这个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有根基的产业、招引能扎根的项目。
一要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产业只有高度集中,才能形成先发优势、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才能塑造技术(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首先要提高工作集中度。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位链长,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361”产业上,聚焦聚力“主航道”,双招双引、企业培植、项目建设、政策资金等,向“361”产业倾斜,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解决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散、小、乱”问题。要提高要素保障集中度。集中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361”产业、骨干项目、平台园区聚集,深化“标准地”改革,扎实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发挥专项债最大效益,推动债贷联动、投贷联动,用足用好上级的钱、社会的钱、银行的钱,绝不让好项目为土地、为资金发愁。要提高政策支持集中度。去年以来,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影响,我们制定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运行的实施意见》《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XX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财政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县级兑付各项扶持资金XX多万元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惠及全县XX家企业。下步,县工信局牵头,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充分考虑产业导向、政策环境、企业需求,借鉴外地经验,加强政策供给和储备。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加强政策宣传,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做到“应争尽争、应享尽享”。
二要提高链条延伸度。XX市长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紧盯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引项目、抓项目、聚资源,推动产业横向成群、纵向成链。提出拉长产业链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引导和支持企业把下游合作伙伴招过来,实现就地转化、配套协作,减少物流等生产成本;二是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游、产品的终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前展后延,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我们“361”产业体系中的许多优势产业,都是通过这种路径,加快了发展步伐。下步,要拓展实木家具全产业链。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名优品牌锻造、工业设计赋能、链群集聚发展”四大行动,打造“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配套企业”全产业链生态圈。要做大做强健身器材产业集群。抢抓全省打造“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战略机遇,大力支持XX等核心龙头企业向家用、医疗康复、户外、竞技、智慧体育等领域拓展,形成“体育+康养”“体育+互联网”“体育+服务业”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要优化提升电梯产业集群。依托XX等龙头企业,持续拓展旧楼电梯加装、老旧电梯更新和电梯智能维保等“蓝海”服务市场,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要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推动智能装备、高端零部件、电子及小家电产业、专用机械、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扩规模、提质效、优布局,打造成为XX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
三要提高企业紧密度。企业协作、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打造产业生态的务实之举。同一行业中,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数量越多,实力相差越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激烈。XX同行业的企业多,企业合作意识、协同意识淡薄,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甚至以邻为壑,“老死不相往来”,市场、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这个问题,可以说我们早就了解并一直在努力破解。我们在2020年12月,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县级家具行业商会——XX县家具行业商会,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XX书记对商会运行和发展也提出了殷切期望,强调要在参会参展、原材料集中采购、克服无序竞争等方面发挥作用,形成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格局。下步,各产业链要进一步把企业组织起来。加快组建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加强行业协调自律,规范经营行为,提高行业发展的整体竞争优势。
四要提高链长首位度。链长是产业链的总设计师,自去年实行链长制以来,进入状态非常快,对各自牵头的产业,梳理得很清楚,研究得很透彻,也探索了很多好经验。下步,要进一步健全“链长制”,建立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县工信局牵头,发改、财政、商务等部门配合好,对全县XX个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准确划分,明确列出产业链企业名单,各“链长”发挥带动协调作用,明确产业链建的路径、强的方向、补的重点、延的趋势等重大问题,深化“四图作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固体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全力打造支柱型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市里正在着手为每一个产业链设立一个基金,我们要在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的同时,学习借鉴市里做法,谋划设立我们自己的产业基金,加大对龙头企业和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立促产业扩量提质。
(二)要在企业培植上攻坚突破。坚持一手抓内部培育,一手抓外来招引,两手抓、两手硬,培育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和单打冠军企业。
一要培大育强。龙头企业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引擎,舞动龙头,才能出头。如果把整个行业比作木桶,作为“长板”的龙头企业不只是自己拔尖,而且能帮助补短板,从而增强行业的“蓄水”能力,共同把产业做大。培育“链主”企业。据工信部部署,“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挥优质企业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关于“链主”企业的认定,绝不仅仅是规模大、营收高,更要实力强,在行业内有带动力、影响力,具备产业核心凝聚力的企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一步要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在关键技术创新、设备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打造成无可争议的“链主”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企业。企业的发展,不能走一步说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好成长路线,明确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营业收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资本运作等都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这样才能突出各阶段重点,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一步步实现战略目标。培育“雁阵”集群。我们要在积极培育健身器材、电梯、家具、智能装备四大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同时,推进“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小升规”进库纳统提供支持和服务,整合资源支持规模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和品牌优势突出的规上工业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为XX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营造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热带雨林”。
二要招大引强。招商引资始终是我们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不二选择。前期,县经合中心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等单位制定了《2021年全县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今年力争全县新引进过亿元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这其中,围绕构建“361”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抓项目招引是重头戏。我们要抢抓国内大循环的机遇,打好政策组合拳,有针对性出台用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紧盯国内500强、世界500强以及央企、强企,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招商力度要大。各产业链要尽快制定年度招商计划,对每个季度开展哪些活动、洽谈哪些项目、对接哪些企业,认真梳理、科学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一把手”要主动走出去,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以上率下推动项目招引实现大突破。招商方法要新。要精准对接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产业“头部企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社会化招商、市场换投资等多种方式招引客商。招商方式有很多,根本还是要更新观念、创新办法,只要是不违背法律规定和上级政策的,有利于XX发展的,什么办法都可以尝试。招商力量要强。招商引资是门技术活,专业的人才能干好专业的事。要选优配强专业招商队伍,培养一批懂政策、懂市场、懂产业、会算账的招商人才梯队,不断提高招商实效。开展招商活动,去了不等于成了,签约不等于落地。对看准的项目、达成的意向,要盯住不放、持续跟进,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在项目建设上攻坚突破。强工业、兴产业,归根到底靠的还是项目。做大规模要靠大项目,做优结构要靠好项目,做长链条要靠新项目。大家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创新理念争取项目、系统观念谋划项目、有解思维推进项目,以项目建设的新进展为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一要搭好载体。近年来,我们县倾力打造了东部新区、南部科技金融创新区、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大平台以及5个乡镇绿动能共享园区,可以说这些园区平台是我们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的根基,为项目招引、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搭建好、利用好这些平台载体,发挥出园区效能。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抓好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要明确功能分区,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项目,要依据产业有计划的放在同一园区发展,实现合理化布局,形成规模效应。围绕专业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园区机制体制改革,确保园区改革改出活力、改出效率、改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要及早谋划。大项目好项目,等不来也送不来,关键要超前谋划、主动争取,这才是真本领、有能耐。要吃透上情“重点谋划”,加强项目集成,精心筛选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效果最明显、影响最深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省市产业布局和投资导向,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要把握县情“科学谋划”,聚焦“361”产业体系,科学谋划项目,合理布局项目,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要快速推进。XX市长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会上提到:对重点项目要顶格推进,克服影响项目建设的“六个制约因素”(项目策划能力不强,工作组织不精准不精细,放管服环境制约,传统文化思维习惯,执法过多过滥,施工组织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对照杨市长提出的六个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立足部门职责反思一下,本部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怎么把思想和行动高效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上来。今年,我县实施了XX个县级重点项目,其中,XX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XX个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对这些重点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宁快勿慢、宁早勿晚,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企业、对项目的服务力度,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真情服务,实打实地为企业解决一批困难、办一批实事,助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县发改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部门联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服务。各经济综合部门要投入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保障。审批部门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快速办理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各项手续,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四)在创新驱动上攻坚突破。要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一流的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奋力跑出XXX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一要硬化技术支撑。搭好创新平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为契机,加快推进“1+3+N”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体系建设,鼓励XXX等产业龙头企业,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室,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紧盯产业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创建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平台XX个以上。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项目,精准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合力实施科技创新攻关,新增转移转化科技成果XX个以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激活创新主体。没有研发的企业是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企业,要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实施科技创新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杀手锏”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培育健身器材、电梯等产业细分领域创新创业共同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XX%以上;全县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以上。引进创新人才。坚持引育并举、刚柔结合、以用为本,摸清人才需求,绘制人才招引目录,实施“人才一对一”工程,每个产业、乡镇(开发区、街道)对接一家高校院所,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短缺急需人才,县人才公寓要尽快投入使用,全年引进高层次顶尖人才或者团队XXX个以上,柔性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XX人,创建市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XX家。
二要深化管理提效。实施精细管理、精益运营“双精”战略,向管理挖潜力、要空间、提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改革,明晰产权结构,优化治理方式。对生产、质量、资金、销售、人才等环节,要善于借用外脑,植入先进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企业健康度和活跃度。比如,XX实施的“6S”管理制度(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就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职工培训,加强人文关怀,增强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创优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要靠质量、靠品牌,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大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力度,比如,XX近年来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来定位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打造了XX等商标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希望各企业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立足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创立更多优秀的品牌产品,提升企业的加竞争力和知名度。市场监管局要在这方面加强对企业品牌、质量建设的培训,争创更多的知名企业、品牌产品。
三要强化数字赋能。发挥XX等平台带动作用,加快本地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进程,助力中小企业全面提升产品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等领域能力。深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提升优化区域内产业、行业、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力争全年新增上云企业XX家,重点打造一批“两化”融合标杆示范企业。XXX作为我县融入工业化互联网应用的典型代表,通过搭乘数字信息上云的“快车”,实现了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下步,县工信局要组织县内企业到XX实地观摩,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上云、上平台。
(五)在环境优化上攻坚突破。营商环境是项目、人才、资金的“吸铁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要想在发展上实现赶超跨越,必须在环境优化上奋力攻坚,横向突破最强“引力”、纵向突破最强“吸力”。
一要在政策上必须“放开”。在充分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县级相关政策文件,用好政策这把“利器”,切实把政策效应放到最大、最优、最彻底。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之间的需求差异化,不同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需要对接的上级政策都各有不同,在统筹落实宏观政策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探索政策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滴灌”,推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机制,更精准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政策保障,确保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在XX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二要在过程上强调“管住”。降低准入“门槛”不等于降低企业责任,放开政策“大门”不等于放任企业乱为。在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真正实现工业企业由“量变”向“质变”升级。要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收费清单,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要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社会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安全运行监管等措施。发挥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擦亮“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招牌,加快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存量优化。要树立底线思维,坚守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聚焦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三合一”场所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靶向发力,扎实推进各类安全隐患整改到位、整治彻底。公安、司法、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为工业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公正的法治环境、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留住“良币”,驱逐“劣币”。
三要在运行上做好“服务”。大家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制度,面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并联审批、一次办好。为重大项目开启“绿色通道”,在建立“一车式踏勘、全程代办员”制度基础上,健全企业帮扶制度,提供“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店小二”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健全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大张旗鼓表扬表彰优秀企业家,开通优秀企业家绿色服务通道,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创业动力。
四要在保障上突出“要素”。在前期的调研中,企业家普遍反映,存在高端人才稀缺、扩大规模无土地指标等困难,制约着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要加强要素集成,进一步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破解人才、土地、资金、能耗、水耗、排放指标等要素制约因素,推动有限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人才上,绘制我县急需人才目录和“英才地图”,制定出台招才引智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注重产业“用”和人才“引”相结合,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资金上,强化政府投资资金、专项基金通透实用,加强政银企协调联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适度扩大信贷投放、收回再贷、展期续贷、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帮助企业纾困,不断为工业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土地上,强化县级统筹,推进“标准地”改革。加快摸清企业存量土地底数,积极处置、盘活利用低效存量土地。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并规范土地要素流通、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合理配置用地计划,最大限度优先保障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项目土地资源。能耗、排放指标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将全县工业项目产出效益、煤耗、能耗等统一标准衡量,加快出清旧动能,不断接续新动能,更快实现“腾笼换鸟”。
三、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合力谱写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新篇章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事关全县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次“大考”,必须强化责任勇担当,苦干实干加油干,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一)压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打好攻坚战,全员上一线,形成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分管领导不遗余力抓,部门领导竭尽全力抓,各级干部齐心协力抓的工作格局。各产业链长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各产业牵头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研究谋划、组织协调、指导督导;配合部门要主动参与、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经济综合部门要投入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保障。行政审批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快速办理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各项手续。县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要强化调度督导,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各产业链推进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二)健全机制。制度最能管根本、管长远。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有解思维,及时协商解决产业链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形成及时受理、及时转办、限期解决、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要积极落实好XX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制”要求:一是“密报制”。运用好扁平化手段,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优先研究解决,做到“立即办”“马上办”。建立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对重大事项、难点问题实行县乡联动、提级办理、顶格协调。二是“站台”制。大胆为企业“站台”,积极出席企业业务洽谈、签约、客商接待等商务活动,为企业做大做强出谋划策。完善领导帮包机制,包部门(乡镇)、包项目、包企业、包安全生产,帮就帮到位、包就包到底。三是通报考核制。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亮屏”和媒体定期双公开,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半年一观摩。要树立鲜明的人均指标考核、差异化考核导向,制定科学务实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浓厚氛围。宣传部门要广泛宣传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政策保障,积极宣传工作成果、典型案例、先进榜样,凝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发展合力。要严格落实企业奖励政策和工作考核制度,让干的好、贡献大的当先进、树标杆,让不作为、慢作为的曝光亮相,形成鲜明导向,营造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持续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步伐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满怀信心谋工业、满怀激情抓工业、满怀执着兴工业,向着建设XX高端和特色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阔步前进,奋力谱写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的新篇章!
第二篇:在新型工业化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新型工业化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这次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贯彻落实省、市、县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县开局“十四五”、谋求新突破的关键举措。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动员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导向,坚定不移强工业,集中精力兴产业,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刚才,大会对先进产业链、先进个人和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企业家代表、先进产业链牵头单位代表和链长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大家从各自切身实践中,谈认识、讲体会、谋规划,听了之后,感受到大家开拓进取的劲头足、争创一流的决心强、创新创业的措施实,深受启发,也倍感振奋,非常值得在座的同志们和各位企业家学习借鉴、对标看齐。上周,我先后到XXX等8家企业进行了新型工业化专题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等情况,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征求企业家们的意见建议,为我们科学谋划、扎实推进今年的新型工业化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方向、完善了措施。今天,我们还成功举行了“XX县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标志着在推动全县经济和产业企业动能创新、智能创造和高质量发展上,进一步强化了服务保障和平台支撑。下面,就做好今年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乘势而上,加压奋进,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XX的短板弱项是工业,现实出路也在工业,这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普遍共识。去年,我们按照XX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了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补齐短板、塑强弱项、进位崛起,从路径规划、政策供给、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务实举措,呈现出量质提升、全面起势的良好态势。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路线图更加清晰。发展首先要明确方向和路径。去年,我们围绕做强做大产业体系,对标XX工业强市和“541”产业体系,摸家底,定方向,明路径,确立了“361”产业体系和“链长制”。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XX%回升到年底的XX%,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从年初的XX%高涨至年底的XX%,增幅居全市第4位。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驱动力更加强劲。用足用好XX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和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扶持办法》等政策,切实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省级创新平台XX个,XX荣获山东省“瞪羚企业”称号;XX家企业入选全市“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新增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XX家。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支撑点更加精准。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产城融合东部新区落地了总投资超XX亿元的XX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贡献了全县超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南部科技金融创新区引进了全省首个县级XX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0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名录;乡镇绿动能共享园区相继投入运营,小微企业纷纷入驻,实现了镇村工业产业集约式发展、绿色化转型。
四是坚持环境为本,软实力更加优化。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工程”,建成县、乡、社区(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创新实施“一车式踏勘”、全程代办员和不见面审批制度,“一业一证”改革率先在全市实现XX个试点行业全覆盖,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省时更省力。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完成了对全县XX家企业的“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夯实了要素保障“硬环境”。推行“标准地”改革,推动了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XX个,增长XX%,其中新增企业XX家,增长XX%,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充分激活、全面迸发。
成绩是发展的基础,但认清找准存在问题,把脉弄清症结所在,才是我们突破提升的重点和方向。客观讲,去年以来,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方向性、趋势性、结构性的积极变化,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整体发展势头是好的,但离关键性、根本性的转变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需要大家冷静思考、理性把握、科学解决。一是缺大少强,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我县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但小微企业众多,群山无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但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仅有XX家,过3亿元的只有XX家,没有一家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二是品牌知名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我县XX产业既有产量,又有市场,但缺乏知名品牌、地域商标,大部分企业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缺乏品牌支撑、产品标准亟待提升等问题,产量较高,属于初级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非常低。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全县X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较低,还有一些企业未设置产品研发资金,企业创新意识有待提高。行业产品的核心部件依靠外购,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上下游衔接、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导致产品的生产与创新上落后于国内外知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下风。截至目前,我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X家,在全市排第X位。四是制造业投资缺乏后劲是最大的短板。去年,工业投资同比下降XX%,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后续动力不足,一些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五是帮扶措施不精准不精细。目前我县已成立了10个产业链,10个产业链的牵头单位也定期赴帮包企业进行调研帮扶,但从整体对企业帮扶上看,还是缺乏针对性和长远性。我们要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既要解决现实问题,更要指导企业做好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六是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我县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明晰,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与现代管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装备、新技术,硬件再“高大上”,管理跟不上,仍将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议企业应多走出去学一学,看一看,上一流的装备、技术,再辅以一流的管理模式,练好内功,内外兼修,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逐步成长为强企。
总的来看,我县新型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我们的差距在工业,短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抓经济必须抓工业,强经济必须强工业。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不能变,我们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始终不能减。全县上下要咬定工业不放松,坚定目标不动摇,下足硬功夫,跑出加速度,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举措,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面激发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新活力
(一)在产业聚合上攻坚突破。要明确产业集群化发展这个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有根基的产业、招引能扎根的项目。
一要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产业只有高度集中,才能形成先发优势、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才能塑造技术(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首先要提高工作集中度。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位链长,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361”产业上,聚焦聚力“主航道”,双招双引、企业培植、项目建设、政策资金等,向“361”产业倾斜,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解决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散、小、乱”问题。要提高要素保障集中度。集中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361”产业、骨干项目、平台园区聚集,深化“标准地”改革,扎实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发挥专项债最大效益,推动债贷联动、投贷联动,用足用好上级的钱、社会的钱、银行的钱,绝不让好项目为土地、为资金发愁。要提高政策支持集中度。去年以来,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影响,我们制定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运行的实施意见》《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XX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财政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县级兑付各项扶持资金XX多万元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惠及全县XX家企业。下步,县工信局牵头,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充分考虑产业导向、政策环境、企业需求,借鉴外地经验,加强政策供给和储备。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加强政策宣传,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做到“应争尽争、应享尽享”。
二要提高链条延伸度。XX市长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紧盯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引项目、抓项目、聚资源,推动产业横向成群、纵向成链。提出拉长产业链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引导和支持企业把下游合作伙伴招过来,实现就地转化、配套协作,减少物流等生产成本;二是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游、产品的终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前展后延,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我们“361”产业体系中的许多优势产业,都是通过这种路径,加快了发展步伐。下步,要拓展实木家具全产业链。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名优品牌锻造、工业设计赋能、链群集聚发展”四大行动,打造“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配套企业”全产业链生态圈。要做大做强健身器材产业集群。抢抓全省打造“千亿级体育产业集群”战略机遇,大力支持XX等核心龙头企业向家用、医疗康复、户外、竞技、智慧体育等领域拓展,形成“体育+康养”“体育+互联网”“体育+服务业”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要优化提升电梯产业集群。依托XX等龙头企业,持续拓展旧楼电梯加装、老旧电梯更新和电梯智能维保等“蓝海”服务市场,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要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推动智能装备、高端零部件、电子及小家电产业、专用机械、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扩规模、提质效、优布局,打造成为XX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
三要提高企业紧密度。企业协作、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打造产业生态的务实之举。同一行业中,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数量越多,实力相差越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激烈。XX同行业的企业多,企业合作意识、协同意识淡薄,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甚至以邻为壑,“老死不相往来”,市场、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这个问题,可以说我们早就了解并一直在努力破解。我们在2020年12月,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县级家具行业商会——XX县家具行业商会,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XX书记对商会运行和发展也提出了殷切期望,强调要在参会参展、原材料集中采购、克服无序竞争等方面发挥作用,形成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格局。下步,各产业链要进一步把企业组织起来。加快组建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加强行业协调自律,规范经营行为,提高行业发展的整体竞争优势。
四要提高链长首位度。链长是产业链的总设计师,自去年实行链长制以来,进入状态非常快,对各自牵头的产业,梳理得很清楚,研究得很透彻,也探索了很多好经验。下步,要进一步健全“链长制”,建立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县工信局牵头,发改、财政、商务等部门配合好,对全县XX个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准确划分,明确列出产业链企业名单,各“链长”发挥带动协调作用,明确产业链建的路径、强的方向、补的重点、延的趋势等重大问题,深化“四图作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固体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全力打造支柱型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市里正在着手为每一个产业链设立一个基金,我们要在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的同时,学习借鉴市里做法,谋划设立我们自己的产业基金,加大对龙头企业和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立促产业扩量提质。
(二)要在企业培植上攻坚突破。坚持一手抓内部培育,一手抓外来招引,两手抓、两手硬,培育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和单打冠军企业。
一要培大育强。龙头企业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引擎,舞动龙头,才能出头。如果把整个行业比作木桶,作为“长板”的龙头企业不只是自己拔尖,而且能帮助补短板,从而增强行业的“蓄水”能力,共同把产业做大。培育“链主”企业。据工信部部署,“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挥优质企业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关于“链主”企业的认定,绝不仅仅是规模大、营收高,更要实力强,在行业内有带动力、影响力,具备产业核心凝聚力的企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一步要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在关键技术创新、设备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打造成无可争议的“链主”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企业。企业的发展,不能走一步说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好成长路线,明确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营业收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资本运作等都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这样才能突出各阶段重点,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一步步实现战略目标。培育“雁阵”集群。我们要在积极培育健身器材、电梯、家具、智能装备四大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同时,推进“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小升规”进库纳统提供支持和服务,整合资源支持规模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和品牌优势突出的规上工业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为XX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营造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热带雨林”。
二要招大引强。招商引资始终是我们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不二选择。前期,县经合中心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等单位制定了《2021年全县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今年力争全县新引进过亿元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这其中,围绕构建“361”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抓项目招引是重头戏。我们要抢抓国内大循环的机遇,打好政策组合拳,有针对性出台用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紧盯国内500强、世界500强以及央企、强企,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招商力度要大。各产业链要尽快制定招商计划,对每个季度开展哪些活动、洽谈哪些项目、对接哪些企业,认真梳理、科学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一把手”要主动走出去,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以上率下推动项目招引实现大突破。招商方法要新。要精准对接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产业“头部企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社会化招商、市场换投资等多种方式招引客商。招商方式有很多,根本还是要更新观念、创新办法,只要是不违背法律规定和上级政策的,有利于XX发展的,什么办法都可以尝试。招商力量要强。招商引资是门技术活,专业的人才能干好专业的事。要选优配强专业招商队伍,培养一批懂政策、懂市场、懂产业、会算账的招商人才梯队,不断提高招商实效。开展招商活动,去了不等于成了,签约不等于落地。对看准的项目、达成的意向,要盯住不放、持续跟进,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在项目建设上攻坚突破。强工业、兴产业,归根到底靠的还是项目。做大规模要靠大项目,做优结构要靠好项目,做长链条要靠新项目。大家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创新理念争取项目、系统观念谋划项目、有解思维推进项目,以项目建设的新进展为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一要搭好载体。近年来,我们县倾力打造了东部新区、南部科技金融创新区、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大平台以及5个乡镇绿动能共享园区,可以说这些园区平台是我们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的根基,为项目招引、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搭建好、利用好这些平台载体,发挥出园区效能。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抓好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要明确功能分区,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项目,要依据产业有计划的放在同一园区发展,实现合理化布局,形成规模效应。围绕专业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园区机制体制改革,确保园区改革改出活力、改出效率、改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要及早谋划。大项目好项目,等不来也送不来,关键要超前谋划、主动争取,这才是真本领、有能耐。要吃透上情“重点谋划”,加强项目集成,精心筛选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效果最明显、影响最深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省市产业布局和投资导向,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要把握县情“科学谋划”,聚焦“361”产业体系,科学谋划项目,合理布局项目,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要快速推进。XX市长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会上提到:对重点项目要顶格推进,克服影响项目建设的“六个制约因素”(项目策划能力不强,工作组织不精准不精细,放管服环境制约,传统文化思维习惯,执法过多过滥,施工组织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对照杨市长提出的六个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立足部门职责反思一下,本部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怎么把思想和行动高效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上来。今年,我县实施了XX个县级重点项目,其中,XX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XX个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对这些重点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宁快勿慢、宁早勿晚,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企业、对项目的服务力度,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真情服务,实打实地为企业解决一批困难、办一批实事,助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县发改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部门联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服务。各经济综合部门要投入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保障。审批部门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快速办理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各项手续,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四)在创新驱动上攻坚突破。要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一流的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奋力跑出XXX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一要硬化技术支撑。搭好创新平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为契机,加快推进“1+3+N”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体系建设,鼓励XXX等产业龙头企业,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验室,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紧盯产业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创建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平台XX个以上。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项目,精准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合力实施科技创新攻关,新增转移转化科技成果XX个以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激活创新主体。没有研发的企业是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企业,要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实施科技创新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杀手锏”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培育健身器材、电梯等产业细分领域创新创业共同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XX%以上;全县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以上。引进创新人才。坚持引育并举、刚柔结合、以用为本,摸清人才需求,绘制人才招引目录,实施“人才一对一”工程,每个产业、乡镇(开发区、街道)对接一家高校院所,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短缺急需人才,县人才公寓要尽快投入使用,全年引进高层次顶尖人才或者团队XXX个以上,柔性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XX人,创建市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XX家。
二要深化管理提效。实施精细管理、精益运营“双精”战略,向管理挖潜力、要空间、提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改革,明晰产权结构,优化治理方式。对生产、质量、资金、销售、人才等环节,要善于借用外脑,植入先进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企业健康度和活跃度。比如,XX实施的“6S”管理制度(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就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职工培训,加强人文关怀,增强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创优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要靠质量、靠品牌,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大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力度,比如,XX近年来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来定位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打造了XX等商标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希望各企业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立足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创立更多优秀的品牌产品,提升企业的加竞争力和知名度。市场监管局要在这方面加强对企业品牌、质量建设的培训,争创更多的知名企业、品牌产品。
三要强化数字赋能。发挥XX等平台带动作用,加快本地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进程,助力中小企业全面提升产品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等领域能力。深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提升优化区域内产业、行业、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力争全年新增上云企业XX家,重点打造一批“两化”融合标杆示范企业。XXX作为我县融入工业化互联网应用的典型代表,通过搭乘数字信息上云的“快车”,实现了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下步,县工信局要组织县内企业到XX实地观摩,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上云、上平台。
(五)在环境优化上攻坚突破。营商环境是项目、人才、资金的“吸铁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要想在发展上实现赶超跨越,必须在环境优化上奋力攻坚,横向突破最强“引力”、纵向突破最强“吸力”。
一要在政策上必须“放开”。在充分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县级相关政策文件,用好政策这把“利器”,切实把政策效应放到最大、最优、最彻底。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之间的需求差异化,不同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需要对接的上级政策都各有不同,在统筹落实宏观政策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探索政策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滴灌”,推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机制,更精准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政策保障,确保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在XX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二要在过程上强调“管住”。降低准入“门槛”不等于降低企业责任,放开政策“大门”不等于放任企业乱为。在工业化强县建设推进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真正实现工业企业由“量变”向“质变”升级。
第三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阶段性发展特征、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对我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创现代化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午,书记就我市贯彻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请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上午,大家分组讨论了书记的重要讲话,刚才,各县(区)、开发办、市经信委、市住建局作了交流发言,很有启示意义,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着重讲一下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发展定位,着力营造环境、扩大开放,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奋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明显向好。总体来讲,纵向比有较大进步,但横向比仍然落后掉队。<莲~山 课件 >
从经济增长看,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89亿元,增长14.1%,增速比一季度快0.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1.5、0.8、1.2、1.2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2位,总量列全省倒数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2.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低17.4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8.4、0.2、1、0.5个百分点,由去年的第2位下降到第17位,总量列全省倒数第3位,且没有新增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亿元,增长18.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居第2位,但总量列全省倒数第3位;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6亿元,增长37.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居第10位,且总量列全省倒数第1位。
从项目投资看,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5亿元,增长46%,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4个百分点,居第1位,但总量列全省倒数第2位,仅实现全年计划任务的28.1%,差目标进度39个百分点,166个重点项目仅完成投资计划的39.6%,新开工和施工项目分别比去年减少42.9%、54.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02亿元,增长12.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5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16.9、86.3、26.6、76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1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74亿元,增长68%,但总量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74.52亿元、145.96亿元、131.33亿元、141.5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5.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亿元,增长8%,但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列倒数第3位,增加额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15.45 亿元、30.07亿元、10.27亿元、41.82亿元。
从居民收入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增长14.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1.5、0.2、0.8、1.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4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10元,增长20.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6.8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但比周边的广元、广安、南充分别低0.6、0.3、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5位。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巴中历史基础差,现实发展慢,差距在拉大。目前,兄弟市州竟相发展的势头强劲,别人是高基数上的高增长,而我们是低基数上的低增长,形势十分逼人。各级各部门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勇于正视困难,敢于直面矛盾,以更大的气魄推进工作,以更大的力度破解难题。
下半年,我们面对的形势更为严峻,面对的矛盾更为突出,面对的任务更为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研判形势,抢抓机遇,创新举措,抓推进,强攻坚,求突破。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目前,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双加速”时期,而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严重滞后,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我们在高点起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谋划、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一是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按照“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的原则,抓紧编制完善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多规衔接、全域覆盖、相互支撑。在规划制定上,坚持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不仅要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也要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追求,做到既适度超前,又符合实际。二是联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整体来研究和部署,一方面,城市建设要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依托产业建设城市新区;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要以城镇为载体,充分利用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双轮驱动、联动推进的发展格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带动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县(区)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思路,尽快启动巴中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巴州恩阳、平昌星光、南江东榆、通江金堂等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特色农产品、矿产品和天然气等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实现资源开发直接惠民,带动经济加快发展,同时,主动为成渝和关天经济区的主导产业配套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统筹三次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带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融互动,互促共进。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促进新型工业化。按照“组团发展,分层推进,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的原则,加快巴城和三县城拓展区建设,积极推进兴文新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打造城市综合体,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要素集聚水平;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加快特色镇、中心村、产业聚集地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和居民聚居点,提高城乡统筹和建设水平。三是强化保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两化”互动发展新局面。
第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从上半年项目实施情况看,一些项目的推进还很不理想,部分新开工项目未能如期开工,部分在建项目进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排查项目推进中的瓶颈制约,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抓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66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77亿元以上。一是抓紧新开工一批项目。新开工项目既关系到今年的投资量能否完成,也关系到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投资后劲。要切实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确保拟开工而未开工的50个新开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尽快启动广巴铁路扩能改造、通竹路改造、西华山隧道左洞建设等交通项目,黄家沟—兴文景观大道建设、兴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五星级宾馆建设、佛江路改造、回风北路改造、麻柳湾大桥建设等城建项目,天星桥水库建设等水利项目,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大向上立项争取力度,力争巴中至重庆高速公路、湾潭河水库、红鱼洞水库年内开工。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认真落实领导联系、跟踪督办、动态管理、协调联动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移民安置、要素保障等问题,确保巴南、巴达、巴陕高速公路,南江绕城路,平昌过境路,回风大桥,牛角坑、二郎庙、双桥水库,江北大道黑化,市第二水厂,通江污水处理厂,南江红塔大道,平昌老街改造,灾后恢复重建,500千伏等18个输变电工程,60万吨汽车清洁能源,正强水泥技改扩能,江口醇白酒园区,川东北明汇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和沃尔玛·巴中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力争投资额度和时序进度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三是切实搞好项目储备。深入研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和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等政策,准确把握投向,积极主动对接,抓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抓住国家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再抓紧规划一批骨干水利工程,争取尽可能多地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笼子和投资盘子。立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规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为“两化”互动提供强力支撑。着眼融入成都、重庆、西安经济圈,加强与三地的沟通衔接,前瞻性地规划一批包括高铁在内的交通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第三,抓实招商引资工作。扩大开放合作,大力招商引资是巴中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源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级各部门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决不可有半点的动摇和松懈。针对前一阶段招商引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下一步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基础工作。要切实做好本地矿产资源、优势绿色资源的勘探和普查,全面掌握资源储量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转移趋势,深度包装项目,为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投资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强产业园区和路、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夯实发展载体,促进已签约的47个招商项目尽快落地。二是创新招商方式。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瞄准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活动,点对点登门促进,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引资实效。三是突出招大引强。要着眼巴中可利用土地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实际,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以大带小,沿链配套,集群发展,做大产业,做强产品,做优品牌,切实避免同类小企业恶性竞争、一般性产业挤占发展空间。四是优化发展环境。要切实加强软硬环境建设,落实相关支持政策,营造浓厚氛围,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保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进一步改善民生。一是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从上半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总的不错,但仍有19个项目进展滞后。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逐项对照,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推进,努力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主动对接国家、省秦巴山区扶贫开发规划和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按照“点式突破、抓点示范、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扩面、覆盖全市”的思路,实施好增收富民、农村危旧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扎实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发展水平。三是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五治三化”的要求,扎实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五创联动”工作,着力在治“五乱”、打“违建”、塑风貌、建设施上下功夫,力争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四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抓好“7.6”暴雨洪灾的灾后重建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抓紧水毁设施修复、倒房户住房重建和生产恢复。目前,正值主汛期,防汛抗灾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松懈心理,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警,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严密关注雨情、水情,严防死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力争9月底前全面完工。五是做好物价稳定工作。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第五,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下,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责,转变乡镇(街道)职能,增强社区服务自治功能,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延伸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强化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主动到基层察民情、解民难、促民和、保民安。广泛开展“警民亲”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消化在萌芽状态。认真落实信访包案责任制,化解积案、老案、难案,真正做到事要解决、案要了结。三是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辖区负责制、属地负责制、分级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同志们,今年剩下不到5个月时间,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欠帐很多、压力很大,重任在肩,不容懈怠。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对照目标找差距,增添措施抓落实。特别是反应要快,对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敏锐性和洞察力,认真领会,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不等待,不观望。行动要快,将决策部署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岗位上、具体的人头上,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表,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常态,切实加快工作节奏,遇到困难不却步,咬住目标不松劲,月月算好帐,奋力往前赶,拼命向前追。见效要快,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强化狠抓落实的执行保障,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和市效能办、软环境办要动态巡察、跟踪督查、及时通报,举非常之力、尽非常之为推进各项工作,努力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早竣工、早见效。
第四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阶段性发展特征、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对我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创现代化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午,书记就我市贯彻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请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上午,大家分组讨论了书记的重要讲话,刚才,各县(区)、开发办、市经信委、市住建局作了交流发言,很有启示意义,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
下面,我着重讲一下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发展定位,着力营造环境、扩大开放,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奋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明显向好。
总体来讲,纵向比有较大进步,但横向比仍然落后掉队。
从经济增长看,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增速比一季度快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低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位,总量列全省倒数第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低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个百分点,由去年的第位下降到第位,总量列全省倒数第位,且没有新增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居第位,但总量列全省倒数第位;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居第位,且总量列全省倒数第位。
从项目投资看,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居第位,但总量列全省倒数第位,仅实现全年计划任务的%,差目标进度个百分点,个重点项目仅完成投资计划的%,新开工和施工项目分别比去年减少%、%;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亿元,增长%,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但总量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亿元、亿元、亿元、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但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列倒数第位,增加额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从居民收入看,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比周边的广元、达州、广安、南充分别低、、、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但比周边的广元、广安、南充分别低、、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位。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巴中历史基础差,现实发展慢,差距在拉大。
目前,兄弟市州竟相发展的势头强劲,别人是高基数上的高增长,而我们是低基数上的低增长,形势十分逼人。
各级各部门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勇于正视困难,敢于直面矛盾,以更大的气魄推进工作,以更大的力度破解难题。
下半年,我们面对的形势更为严峻,面对的矛盾更为突出,面对的任务更为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研判形势,抢抓机遇,创新举措,抓推进,强攻坚,求突破。
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推进两化互动发展。
目前,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双加速时期,而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严重滞后,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我们在高点起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谋划、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
一是科学规划。
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按照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的原则,抓紧编制完善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多规衔接、全域覆盖、相互支撑。
在规划制定上,坚持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不仅要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也要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追求,做到既适度超前,又符合实际。
二是联动推进。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整体来研究和部署,一方面,城市建设要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依托产业建设城市新区;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要以城镇为载体,充分利用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双轮驱动、联动推进的发展格局。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带动新型城镇化。
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县(区)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思路,尽快启动巴中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巴州恩阳、平昌星光、南江东榆、通江金堂等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特色农产品、矿产品和天然气等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实现资源开发直接惠民,带动经济加快发展,同时,主动为成渝和关天经济区的主导产业配套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统筹三次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带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融互动,互促共进。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促进新型工业化。
按照组团发展,分层推进,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的原则,加快巴城和三县城拓展区建设,积极推进兴文新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打造城市综合体,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要素集聚水平;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加快特色镇、中心村、产业聚集地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和居民聚居点,提高城乡统筹和建设水平。
三是强化保障。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两化互动发展新局面。
第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从上半年项目实施情况看,一些项目的推进还很不理想,部分新开工项目未能如期开工,部分在建项目进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排查项目推进中的瓶颈制约,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抓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亿元以上。
一是抓紧新开工一批项目。
新开工项目既关系到今年的投资量能否完成,也关系到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投资后劲。
要切实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确保拟开工而未开工的个新开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尽快启动广巴铁路扩能改造、通竹路改造、西华山隧道左洞建设等交通项目,黄家沟—兴文景观大道建设、兴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五星级宾馆建设、佛江路改造、回风北路改造、麻柳湾大桥建设等城建项目,天星桥水库建设等水利项目,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
加大向上立项争取力度,力争巴中至重庆高速公路、湾潭河水库、红鱼洞水库年内开工。
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
认真落实领导联系、跟踪督办、动态管理、协调联动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重点解决好征地拆迁、移民安置、要素保障等问题,确保巴南、巴达、巴陕高速公路,南江绕城路,平昌过境路,回风大桥,牛角坑、二郎庙、双桥水库,江北大道黑化,市第二水厂,通江污水处理厂,南江红塔大道,平昌老街改造,灾后恢复重建,千伏等个输变电工程,万吨汽车清洁能源,正强水泥技改扩能,江口醇白酒园区,川东北明汇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和沃尔玛·巴中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力争投资额度和时序进度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三是切实搞好项目储备。
深入研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和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等政策,准确把握投向,积极主动对接,抓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
抓住国家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再抓紧规划一批骨干水利工程,争取尽可能多地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笼子和投资盘子。
立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规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为两化互动提供强力支撑。
着眼融入成都、重庆、西安经济圈,加强与三地的沟通衔接,前瞻性地规划一批包括高铁在内的交通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第三,抓实招商引资工作。
扩大开放合作,大力招商引资是巴中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源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级各部门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决不可有半点的动摇和松懈。
针对前一阶段招商引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下一步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基础工作。
要切实做好本地矿产资源、优势绿色资源的勘探和普查,全面掌握资源储量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转移趋势,深度包装项目,为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要加强产业园区和路、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夯实发展载体,促进已签约的个招商项目尽快落地。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
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瞄准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活动,点对点登门促进,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引资实效。
三是突出招大引强。
要着眼巴中可利用土地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实际,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以大带小,沿链配套,集群发展,做大产业,做强产品,做优品牌,切实避免同类小企业恶性竞争、一般性产业挤占发展空间。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
要切实加强软硬环境建设,落实相关支持政策,营造浓厚氛围,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保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进一步改善民生。
一是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
从上半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总的不错,但仍有个项目进展滞后。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逐项对照,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推进,努力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
主动对接国家、省秦巴山区扶贫开发规划和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按照点式突破、抓点示范、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扩面、覆盖全市的思路,实施好增收富民、农村危旧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扎实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发展水平。
三是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五治三化的要求,扎实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五创联动工作,着力在治五乱、打违建、塑风貌、建设施上下功夫,力争年内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抓好暴雨洪灾的灾后重建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抓紧水毁设施修复、倒房户住房重建和生产恢复。
目前,正值主汛期,防汛抗灾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松懈心理,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警,坚持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严密关注雨情、水情,严防死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力争月底前全面完工。
五是做好物价稳定工作。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第五,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下,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责,转变乡镇(街道)职能,增强社区服务自治功能,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延伸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强化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主动到基层察民情、解民难、促民和、保民安。
广泛开展警民亲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积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消化在萌芽状态。
认真落实信访包案责任制,化解积案、老案、难案,真正做到事要解决、案要了结。
三是扎实抓好安全生产。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辖区负责制、属地负责制、分级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同志们,今年剩下不到个月时间,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欠帐很多、压力很大,重任在肩,不容懈怠。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对照目标找差距,增添措施抓落实。
特别是反应要快,对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敏锐性和洞察力,认真领会,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不等待,不观望。
行动要快,将决策部署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岗位上、具体的人头上,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表,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常态,切实加快工作节奏,遇到困难不却步,咬住目标不松劲,月月算好帐,奋力往前赶,拼命向前追。
见效要快,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强化狠抓落实的执行保障,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和市效能办、软环境办要动态巡察、跟踪督查、及时通报,举非常之力、尽非常之为推进各项工作,努力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早竣工、早见效。
第五篇: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深入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李春城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和四川又好又快发展的“牛鼻子”。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完善城乡一体规划。
我们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深化完善了市域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规划,形成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150余个小城镇、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一体的城镇村体系规划。规划建设了天府新城、金融总部、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交通物流等8个市级现代服务业战略功能区和高新技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石化5个市级工业战略功能区,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建成高新区、经开区等4个产值上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和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8个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为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二、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三次产业互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实施大集团大企业带动战略,深入推进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聚集了富士康、仁宝、戴尔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其中,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汽车产业聚集了沃尔沃、大众等4个世界知名品牌;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8个现代服务业战略功能区建设。目前成都的金融交易量和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均居西部第一,总部经济、软件与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均居中西部首位。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规划建设了6个食品加工园区,引进培育了440余户食品加工企业和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并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结合战略功能区、工业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实施规划建设,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强、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三、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源参与城乡建设。二是建立土地资源保障机制,近几年全市共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42个,新增耕地35.5万亩,为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拓展了空间。三是建立城乡人口自由迁徙的制度,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建立保障群众利益的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两化”互动发展努力建设幸福资阳
资阳市委书记 李佳
近年来,在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丘陵地区追赶跨越的发展战略,就是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基本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去年7月,通过了《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两化”互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奋力推动加快发展。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优化布局 “抓规划”。2009年5月起,先后邀请了中规院、同济大学等知名规划单位和高水平专家开展我市重大规划编制。坚持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规衔接”,特别注重工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一规划。目前,我市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定位和打造国家机车和汽车制造及出口、绿色食品加工配送、节能产品生产、国际会展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四基地”定位,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高起点推动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产城融合“抓互动”。一是着力做强工业支撑。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做大做强工业。二是加快做大城镇载体。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资阳中心城市,先后启动了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城南新区建设和城东新区建设,形成了“一城三区”统筹推进、互动发展的格局,拉开了大城市建设的框架。三是打造园区互动平台。把园区作为“两化”互动的联结纽带,既建产业园区又建城市新区。
第三,强化统筹“抓配套”。针对我市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互动发展基础条件较弱的现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建设工作,配套支撑工业发展、城镇建设。2009年8月以来开工建设了成安渝、遂资眉等4条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36公里,占全省十分之一,去年交通建设投入71.2亿元。坚持“用抓工业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现代物流、商贸和金融等服务业。狠抓人才培养锻炼,引进四川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资阳第一所职业大学,今年与西南交通大学实施“校市合作”。
第四,创新机制“抓保障”。对地方发展来讲,“两化”互动是全局战略,必须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一是实施充分开放。作为全省唯一同时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城市,我们大力实施简阳融入成都、安岳融入重庆“双桥头堡”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强化要素保障。针对发展中日益突出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问题,强力整合资源推进大项目建设。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12条政策措施和现代服务业发展8条扶持政策;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服务环境。
上一页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捷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然的历史进程,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对于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强我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切实抓好一汽大众轿车基地、四川石化下游产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成都汽车、德阳重大装备等重大产业基地。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实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支持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二、大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我省城镇体系尚不完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特别是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较少。我们要把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城镇化率将提高
7.7个百分点,有近700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将新增上万亿元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两化”互动发展。产业发展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内涵的提升,促进土地、能源等集约节约,优化城市内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加快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四、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制定推动产业优化扩张、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支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探索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途径。研究制定适应“两化”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能源等瓶颈制约问题,强化要素保障。
上一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王海林
作为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为各地推进“两化”互动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优化细化“5785”战略布局。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研究指导各城市的产业配置,进一步优化细化“5785”战略。按照大城市发展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城市、产业带催生城市群的规律,结合功能区规划,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发展,带动我省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力争形成5条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带、7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8个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园区、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工业化率提升到45%。
二是大力培育重点产业。大力发展“7+3”优势产业,有选择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重点推进物流、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和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到2015年,“7+3”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通过有针对性招大引强、兼并重组、上市扩张等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一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十强,全省重点优势产业前十强企业占行业比重各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继续实施“1525工程”和“521”战略,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力争到2015年,工业园区集中度提高到65%。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支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世界一流园区。支持成都、绵阳、自贡和德阳、广安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继续支持乐山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四是深入推进工业节能环保工作。按照循环、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积极落实工业环保政策,建设“两型”社会。大力发展节能减排装备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和节水先进技术。
五是加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共同提升“城里人”文明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城镇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
上一页
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杨洪波
新时期,我们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机遇,走一条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18个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0个左右城市跨入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行列,建立起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四大城镇群为主体形态、20个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300个左右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骨干、1500个左右小城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层级清晰、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统筹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科学有序开展城镇总体规划特别是做好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高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覆盖率。
第二,培育壮大四大城镇群,统筹区域城镇和产业布局。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镇群,推动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建设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镇群;加快发展川南城镇群,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建设西部重要的大城市密集区;积极培育川东北城镇群,发展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嘉陵江、渠江流域城镇发展;推动攀西城镇群发展,加快以攀枝花、西昌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金沙江流域和安宁河谷地区城镇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统筹城区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使成都市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国际化特大中心城市;将绵阳、自贡、南充等城市培育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遂宁、广安、广元等一批地级市和县级市培育成为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同时,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融合发展。
第四,加快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支持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把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城镇,培育成产业支撑强、地方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小城市;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镇和旅游镇、商贸镇。支持重点小城镇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
第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加快市政基础设施以及防洪排涝、消防等防灾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镇。
上一页
强化电力保障服务“两化”战略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王抒祥
推进“两化”战略,省电力公司将以主动服务“两化”战略为己任,把握重点,攻坚克难,竭力为我省“两化”互动、跨越腾飞提供坚强支撑。
以确保供应为重点,全力破解枯水期供电瓶颈制约。预计今冬我省电力最大缺口在400万千瓦以上,到2015年枯水期电力缺口将达1000万千瓦。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考验,省电力公司将主动作为,一是坚决抓好电力生产。科学调度,精心安排,挖掘潜力,促进电煤“丰存枯用”,提高枯水期发供电能力。二是全力争取省外购电。加强与有关省份的沟通联系,创新电力交
易方式,争取从西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外购电力,弥补枯水期缺口。三是全力推动“疆电入川”。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哈密―成都特高压电网项目早开工、早投运,从根本上破解我省枯水期缺电难题。
以加快建设为重点,全力夯实“两化”发展基础。电气化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为确保全省2015年GDP突破3万亿元发展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一是坚持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电网投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四川电网。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30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和线路都将位居全国第一。四川电网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电力交易的大枢纽和资源配置的大平台。二是围绕“两化”战略完善电网规划。以满足四大城镇群、五大经济区、五条万亿产业带发展电力供应为目标,超前介入,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对接电网规划。全面研究负荷发展趋势,分层、分区、分片预测电力需求,及时修编电网规划,确保与工业化城镇化规划配套衔接、协调推进。三是及时优化电网建设时序。坚持“重点项目优先建设,长远项目提前建设,在建项目抓紧建设”原则,确保电网设施超前建设,为“两化”互动提供充足动力。
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全力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一是对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服务,由公司各级领导分别担任项目经理,高标准高效率做好供电配套工作,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投产、快速增效。二是认真落实与各市(州)签署的合作协议。根据需求超前建设电网,全力助推各地加快发展。三是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变化,配合有关方面争取政策支持。理顺电力市场价格机制,促进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四川经济发展振兴和工业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建设毓秀水乡 打造特色城市
开江县委书记 王善平
近年来,开江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突出特色搞规划。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突出特色个性,科学谋划城市未来。一是凸显毓秀水乡特色,编制“全域水乡文化版图”,展现城市山水灵气。二是明确生态宜居定位,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三是统筹“两化”互动布局,将工业园区作为城市新的组团,使城市发展与园区发展相融互动。四是编制中等城市目标,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达17平方公里、17万人口;促进工业园区建成5平方公里,解决就业15万人。
围绕特色抓建设。坚持不求大、力求精,加快建设特色城市。一是构建城市框架,投资24亿元完成城市“四大干道”建设,改善用地环境,基本形成“三纵四横”中等城市框架。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投资18亿元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益设施。三是实施特色风貌塑造,突出水乡文化,推进亮化绿化,打造特色风貌。
创新机制强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城市实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一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建管分离、权责明确、市场运作、集中管理”思路,将城市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管理推向市场,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制度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三是人性化服务。以“四大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全民参与、双向互动的浓厚氛围。
上一页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
西昌市委书记 邓显祥
我们坚持工业主导、“两化”互动,推动“资源进市场、工业进园区、农民进新村”,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2010年,县域经济竞争力名列全省第3位,城镇化率达52.3%。
放大资源优势,把产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两化”互动的突出位置。整合安宁河谷资源优势,着力科学开发,依托园区做强产业、做大城市。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建设西昌钒钛、成都??凉山、太和钒钛三大百亿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着力招大引强,加快建设烟叶、花卉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园区。推动园区与城镇并联,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坚持特色定位,把增强城镇承载力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关键举措。着力产业兴城,规划启动“西昌新区”。全力推进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性优质烟叶“三大基地”建设,再造一个“产业西昌”。着力功能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打造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的特色城镇,建成一批工业反哺农业型、文化旅游型、服务产业型特色小城镇。
注重统筹发展,把实现“三化同步”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以“大凉山”品牌引领现代农业。突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以现代文明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建设农村新社区,以建城镇建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