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五篇]

时间:2021-03-08 17: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年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年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2021年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大学建校×周年。这是一个令所有×人永远难忘的时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演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学×年的历史,是一部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奋斗史。×月×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实现了重返国家队的梦想,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必将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的创新活力和奋斗精神。从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办学实力,建设一流大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认准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相信,伴随着我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国必将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大学正处于地方高等教育从地方战略向国家战略转变的历史阶段,正处于从区域引领向全国争先转变的历史起点。

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还必须思考和面对世情、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找准我们的发展方向。放眼世界,世界格局深度调整,经济一体化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和科技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提高质量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追求。而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要求我们要有更加宏阔的全球视野,研究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跟踪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立足国情,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面对让中原更加出彩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新期待,我们在诸多方面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为国家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面向教育,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行列,仅仅是个开始,与同类高校相比,我们既面临办高水平大学的普遍矛盾,又面临地处中西部的特殊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办高水平大学依然是我们的最大实际,在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必须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依然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必须找准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一个历史动态过程,×大学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我想,我们的使命应该是:按照国家战略布局的要求,扎根中原大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实际,走出一条地方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大学的发展路径。

近一段,我到学校后做了一些调研,开了几个座谈会。先回答一个问题:调研的感受。总体的感觉是,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巨大。这么多年大家自强不息,负重前行,取得双一流的伟大成绩。这些成绩无论如何估量都不为过,其它的在历史长河中看过后皆为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自豪。

习总书记讲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现在就像红军长征一样,爬过了雪山,穿过了草地,刚刚到达陕北,需要调整思路,需要补充给养,但是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走好“双一流”建设的新长征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前面的学校不会等,后面的学校正在追,对外需要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对内需要提振精神、激发活力。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调研和思考,我想就建设一流大学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学科

学术性来源于学科,体现于学科,贯穿于学科,强化于学科。一流大学需要由一批一流学科来支撑,要建成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批一流学科,把学科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工程。国务院下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从这个文件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把学科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流学科对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

综观当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都是精准选择学科突破口,通过率先建设一流学科而闻名于世的。例如,被誉为美国二战后发展最快的斯坦福大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明确提出了“学术顶尖”的构想,打破学科均衡发展的传统做法,选择物理、化学、电子工程等学科作为突破口打造全球顶尖学科,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卡耐基•梅隆大学抓住了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计算机信息领域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在计算机、机器人、软件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项目研究上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领域研究享誉全球,成为学校步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标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在国立时期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到现在拥有12个学科门类、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优势特色学科以及39个省一级重点学科,这是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的学科基础,是构建一流学科和科研体系的主要支撑。正是有了深厚的学科基础,我们才能以生物学为基础,开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大学首先是对大学综合实力的肯定,是大家的光荣和共同奋斗的结果。当然,生物学科的同志们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创建一流大学,只有一个一流学科是不够的,我们要按照国家三部委的要求,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一流生物学学科。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社会需求,立足学校实际,建设更多的一流学科,打造更多学科高峰,构建能够支撑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一所学校不可能在很多领域同时达到一流,一定要有先后。这就是为什么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提出,要重点建设一流学科的原因。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方针,不仅要“抓布点”,更要“抓亮点”,支持强势学科的发展,支持特色重点学科的发展,支持高绩效的学科发展,充分发挥学科高峰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我们是一所文科见长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是学校学科发展的支柱。我们的历史、中文、艺术、哲学等学科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2017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数量居全国高校第7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也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所在。“黄河文明”学科群等入选省特色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完全具备冲击一流学科的潜力,因此,有必要下大力气在学术团队建设上下功夫。合理的学科结构应该体现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学科体系。在建设一流学科的同时,要处理好学科交叉与协同的关系,一定要看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我们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的顶尖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都是立足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如麻省理工学院建设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管理学等一流学科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在于依托学校强大的理工学科优势——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学问题,运用电子学理论和方法开展语言学、政治学研究,开创了相关学科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要利用好理科和工科的优势,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学派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要探索学校优势人文社会科学向现代理工学科的延伸机制,打破学科建设的门户之见与学科壁垒,激发学科间合作的内生动力与研究共鸣,抢占新的学科生长点与制高点,切实提升学科协同创新能力。

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人才

一流人才包含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年×之所以有今天的声誉和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铁塔牌”毕业生,在×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57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近150人。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汲取百年人才培养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在短期内实现学校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一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首先应把×办成一个最好的培养一流人才的大学,把培养新一代“铁塔牌”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大学,我们要能让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能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与能力,让每个学子不论出身、贫富,都能公平地接受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宽广视野、开阔心智和理想气质,更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的人才。

师资队伍是大学的战略性资源,一流师资队伍是建成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无论近代一流大学还是当代一流大学,其维持一流地位的法宝在于师资;一所大学由普通变为杰出最重要的路径还是师资。1991年开始招生的香港科技大学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跻身世界名校,是因为其从创校初期就坚持“着眼世界,靠全世界会做主人的人才”,在美国聘请了一大批从一流大学训练出来的一流博士研究生,“把数百位中国留学生的智能聚在一起,创出了一番惊人的教育事业。”诸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当今世界一流大学,也无不具有强大的师资阵容,无不拥有一支经过精心挑选的卓越教师队伍。

×大学也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培养3批学科带头人开始,到上个世纪90年代选拔优秀学术群体,再到本世纪初开始,先后启动实施的立体人才工程、师资队伍攀登计划,一直到现在的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学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高层次人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这种理念和做法是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的。在座的不少学科带头人,也包括纯鹏校长和我本人,也曾经受到学校重点支持,我们都要感谢学校、感恩学校。学校能有今天的发展,今天的地位,老师们功不可没。

一所大学可能有若干个工程,但要始终把师资建设作为第一工程,这个工程做好了,大学的水平就上来了。我有这样一个观点:什么是大学?教授就是大学,教授始终代表着大学,有好的教授就有好的大学,没有好的教授就建不成好的大学。我们要用这种理念对待我们的教授,我们的教授就代表×大学,我们的教授走到哪里,就把×大学带到了哪里。因此,选聘好的教授、留住好的教授和培育优秀师资队伍永远是大学的头号工程,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把人才强校战略确立为学校的主战略,我们要扎扎实实实施好这个战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部门协同机制,强化责任制,发挥院系和学科的积极作用,在全校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完善人才分类管理体系,努力促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我在这里强调一下领导责任问题,人们常讲,领导就是环境。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有责任为老师们提供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大家无后顾之忧;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大家潜心学问、专心教学;有责任关心、爱护和指导青年学者,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有责任建设好的学科生态,激励大家超越局限、超越自己,开辟新领域、挑战新前沿。各个院系要动真情、出真力、下真功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切不可应付、被动应付。虽然可能有花架子,绝不会有真成果,更不可武大郎开店,叶公好龙。在座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要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应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管理

实现一流,既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又是一项需要落小落细落实的具体工作,必须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作为保证。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不同的部门,一流的衡量标准可能有些不同。那么,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呢?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规范、精细、高效。

规范是一流管理基本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学校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部门的职责、工作流程图都上了网、上了墙,明确了“分内事”和“职责边界”,但是普遍还缺乏一个“主动性”。主动,就是不能当算盘珠,不能全靠上级推动,而应该在明确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围绕着自己的岗位工作目标,不用上级的指示,不用领导的要求,就能主动去琢磨问题,研究工作。有了主动性,例行工作和常规工作才能不耽搁、不拖延、不出纰漏、不出差错;急难之事才能从容应对、妥善解决。对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对外,树立一个安静有序稳步发展的大学形象;对上,及时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

精细是一流管理质量的要求。“精细”既是一种意识和态度,也是一种理念和文化。执行过程不能打折扣,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宏大的事物是由点滴的微小构成的,复杂的管理也由简单的工作组成。所以,要把工作做好,就要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形成善于在细微之中做学问、做事情的风格,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会从小事中积累经验,从细节中提高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最终成就大事。

高效是一流管理效果的要求。首先要务实,不搞花架子,不追求形式。衡量管理服务的工作成效,不在于开了多少次会,发了多少份文件,经过了多少程序,而在于有实际效果。会议、文件、表格、程序,本身都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并且其使用都形成成本,包括时间投入和经济成本。因此,会议,能不开的,就不开,要开,就尽可能简短;文件,能不发的,就不发,要发,就要尽可能简明;程序,不必要的取消,必要的保留,保留的要简捷高效。高效,包括时间上的高效和经费上的高效。时间上的高效,就是工作效率。正常的工作,要减少所耗费的时间;遇到突发事件,反应要灵敏快速及时。经费上的高效,就是办同样的事,花更少的钱;或者花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简单说,就是使得学校或师生花比较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管理服务。

四、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在一流大学建设新起点上创造一流业绩、实现名校复兴,必须打造一支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一流干部队伍,这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组织保证。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学校党委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些重大举措,分别通过聚焦“四风”抓整改、严实并举强能力、对照标尺明要求,提高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了我们加快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拉近了广大干部与师生员工的距离,以党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好转,作风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些天,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形式,我深切地感受了我们的师生员工、党员干部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和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必须要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用自身的过硬作风打好一流大学建设这场输不起的硬仗,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呵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是不是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呢?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一流大学建设,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新课题,我们的着眼点,特别要放在“建设”两个字上,建设是动态的、长期的,国家在推出“双一流”时,就反复强调,“双一流”不搞终身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大家要知道一流大学建设给我们会提出新挑战、新要求。一流大学建设要求我们有高素质,一流大学建设要求我们有好作风,一流大学建设更要求我们干部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担当精神。我们的干部队伍,能不能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担负起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科学发展的重任,这是学校党委和广大师生员工拭目以待的。总的来看,我们学校多数干部思想素质好、大局观念强,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勤勉敬业,在工作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赢得了师生员工的信任信赖。同时,也要看到,有少数干部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精神懈怠、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对我们一流大学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此要坚持“零容忍”。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一流大学建设是我们学校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为我们广大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平台,也是学校党委检验干部是不是敢担当、勇担当、善担当的试金石。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打造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一流干部队伍,需要上下同欲、步调一致,我感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第一,加强学习。我们的事业要上进,我们干部自身的能力素质必须不断提升,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要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高等教育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其他高校办学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要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意识,把学习的成果及时转化为治校、治教、治学的具体成效。第二,提振精神。一流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有新气象、新面貌。我们大家都是在×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手握“接力棒”的同志,承载着全省父老殷切的重托和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观望懈怠。大家一定要增强自信、振奋精神,把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贯穿到干事创业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进一步树立起我们×干部队伍能力强、效率高、作风正的良好形象,切实发挥以上率下的带头作用,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更快、效率更高。第三,完善机制。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建设一流干部队伍,积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敢于动真碰硬,加大问责力度。要研究制定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建设有作为、敢担当的干部队伍的意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履职担当的积极性、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五、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文化

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的根基血脉。这条经验,反映了我们对大学本质的理解,揭示了我们推动×大学向前发展的文化自觉。×年来,我们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形成“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和“前瞻开放、面向世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的×精神,这种传统贯穿于×大学办学历史的文化精髓,渗透到我们办学的全过程。90年校庆时,我们系统阐述了大学文化对于大学发展的重要性,对×精神进行了凝练,丰富了大学文化的内涵,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结合上对师生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以来,我们每年倡导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学风,教风,作风,校风建设,形成了×大学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环境氛围。随着大学历史的演进,我们只有不断建设卓越的大学文化,就能对内增强归属感,使命感,坚守共同的价值观;就能对外增强适应性和社会的认同感,树立学校的整体形象及办学品牌。

我们讲大学文化,大家总觉得大学文化是一个虚的东西,但是×年的办学经验使我们感到文化确确实实是一个再实在不过的东西了。我们×大学能办到今天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文化,我们有的单位,有的学院能够办好是因为有这种文化,我们要是没有文化感,没有这样一种追求卓越大学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建设不到今天这样一个水平。所以说总结这条经验极为重要。回顾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大学文化决定了象牙塔的宽度和高度。大学文化这种软实力,是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的氛围,彰显着大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着人才的成长。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学文化软实力也要与办学规模、学科水平、师资力量等显性的硬实力并驾齐驱。因为缺乏精神高地和文化底蕴的大学,即使硬件再强,也是有形无魂;不能扎根于中国土壤的大学,即使貌似高大,也根基不牢难成“一流”。

×文化博大精深,每人感悟可能不是全一样。在我看来,×精神是自强不息,大爱存焉:靠自强不息,一步步负重前行,进入双一流;大爱,爱学术、爱祖国、爱×、爱同事。我校文学院已故教授李白凤,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因政治问题蒙冤被开除公职,劳动改造,苦心收集的书籍和资料被全部焚毁。风雨交加中,令他感到温暖的,是不变的友情。学校老师佟培基等,和他一起探讨学术,帮助他校订著作,为他送来急需的书籍资料和各种物资;他去世后,×老师积极筹办李白凤书法篆刻展,获得高度评价。李白凤教授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能够留下大量的诗文、书法、篆刻,我想这和×人的大爱是分不开的,这正是我们学校的一股元气。

×的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我们不仅需要阐释学校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功能,着眼于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且应当着眼于学校文化的未来,着眼于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把×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好。我们尤其要注意组织文化的建设。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学校各个部门、单位也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各有千秋,有好有坏。有的组织文化是先进的,崇尚忠诚、奉献、高效、自律、进取,而有的组织文化则很落后很庸俗,崇尚吃喝玩乐,市侩的交际学、公关学、谋略学、厚黑学“蔚然成风”。倡导什么文化,建设什么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组织状态,组织文化往往决定了一所大学的个性和脾气。在×大学,我们要建设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采取一切办法反对消极的组织文化,高举树正气、重实干、谋发展的大旗,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我们要通过这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以文化建设的一流成果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六、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条件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年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在当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现代大学发展到今天,大学里还要有什么?我想,有大师是首当其冲的,有大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大楼不仅仅指建筑物,更多的是指能够使学者生存下去和能潜心为学的物质条件,使学者能够进行前沿研究的科学仪器设备等等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大学一定是有大楼的,没有大楼就对不起大师,也很难产生大的科研成果,大楼就是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里提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办大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围绕师生、关切师生、服务师生。良好的校园环境、完善的办学条件不仅是师生的关注点,也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师生进取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学校通过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积极推进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工作,对部分校内道路、学生公寓及部分公共楼宇进行了维修改造,进行电力增容,推进了校园停车、校区基础设施改造等,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校园、绿色校园、节约校园,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也毋庸讳言,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的物质条件基础还很脆弱。因此,有效地配置办学资源、科学合理地完善办学设施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设施支撑水平,我这里点几个题,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一是加快龙子湖校区建设,奠定一流大学建设的空间格局和总体框架;二是借鉴其他高校多校区运行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各校区功能定位;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率;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包括网络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管理等,推进“信息共享”“学习共享”“研究共享”;五是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高提升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水平。

同志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很快、成绩很大,我们都应当为以往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问题和不足,看到存在矛盾和困难。从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期,学校以改革促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惯性,必须通过加强和深化改革来寻求突破;另一方面,连续多年的改革,好改的都已经基本改革到位了,剩下的都是发展中的难题,我们必须以凤凰涅槃的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全校师生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我们一代代教职工坚守中原、植根×,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筑成了×的脊梁。学校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成绩,归功于大家。我们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师生的关切,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必须找准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自我发展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地汇聚全校上下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的师生有更多的优雅和体面,有更多的尊严和自信!

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为历经×年沧桑的×大学吹响了新的时代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上下要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深刻认识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各种挑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强大力量。

第二篇:在全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宗伟

(2014年12月5日)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

这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是在学校第二届党代会之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明确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和科研特色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从事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老师们和同志们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几代山艺人不懈追求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为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作出贡献的老师们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作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学校建设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做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和措施。高校是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和重要力量。就在不久前,我校被批准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部共建高校,这是对学校教育事业和各项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学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作为全省唯

一、全国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艺术高校,在发展艺术科学、推动文化艺术繁荣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内在需要。学校第二届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实现这一任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尤为重要。概括说来,这种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础作用。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平台,也是学校向高层次发展的竞争基础。学科建设是学校实现高质量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地,也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二是聚集作用。学科是高校人才和资源的汇聚之所,围绕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不仅能够把人才聚集起来,还能有效地发挥人才的群体效应。这种作用是高校的行政组织和学术组织无法替代的。三是支撑作用。高校办学水平、实力和声誉的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提升,学位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科和科研的支撑。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对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建设高水平艺术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教师个体来说,科研工作和每位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通过开展科研,把自己的知识、能力转化为学术成果,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会相应提升。从学校整体来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做好了,会推动人才队伍层次的提高,也会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就会在和学校“水涨船高”的发展过程中获益。最近这段时间,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得不错,出现整体积极向上的势头,可以明显的感到,教师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都在不断增强。这种势头需要继续保持、提升。从长远看,学科建设和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能够满足教师更深层次的成长发展需要。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对促进教师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清思路,把握关键,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

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综合性艺术大学。所谓“高水平”,是指办学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在一些领域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拔尖人才、取得领先的研究创作成果、提供高效优质的社会服务、汇聚优秀教师群体、形成公认的品牌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科建设和科研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和核心,必须在“高质量、高水平”上想办法、下功夫,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

第一,要在强化特色、发挥优势上下功夫。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学科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国内外高校办学经验证明,一流大学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的,一流的学科也并不等于其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是一流的。我校在建校之初就奠定了多学科专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在多年办学过程中,保持并强化了音乐、美术、戏剧等传统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充分发挥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作用,带动、培育出艺术教育类、艺术设计类、艺术管理类、艺术编导类、艺术遗产类等新兴学科专业,形成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契合了自身条件和优势,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的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在艺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凝练发展特色科学研究,由此带动学校学科和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二,要在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上下功夫。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积极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所突破。

第三,要在汇聚队伍、建设高水平团队上下功夫。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础。缺乏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团队,学科和科研水平都难以有较大提高。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学术创新为标准形成人才引进政策,以能力为导向形成人才评价政策,以成果和贡献为基础形成人才激励奖励政策。要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培养、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脱颖而出,肩负起学校学科与科研发展的重任。

第四,要在推动创新、打造标志性成果上下功夫。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要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找准切入点,争取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标志性研究成果。要组建跨学科的团队,团结协作,联合作战,长期积累,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对全局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攻关,力争在重大项目和成果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第五,要在发挥优势、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我校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学科发展的优势就在于以特有的综合性学科布局及其相互交融的机制,为艺术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和平台,促进艺术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把学科建设和科研的最新成果运用到课程内容、教学改革上,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师的水平。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要与专业建设密切结合,成为专业建设的有效支撑。各学科要重视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与中央部委、省直部门、艺术院团、社会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全面合作,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在合作中锻炼队伍、凝练特色。

第六,要在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学科资源还存在相对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出现设备闲置和浪费现象。在办学经费依然紧张的情况下,一定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努力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推进资源共享。要从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全局出发,实现学科资源的开放利用,为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融合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各二级学院要大力支持艺术研究院的工作,要站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全局的角度,密切与艺术研究院的合作,共同规划、建设人才队伍,协作开展项目研究,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有计划地主办和合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提倡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要维护学术道德准则,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环境。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校上下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领导,完善体制,强化措施,注重成效,切实把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牵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建立健全学校把握方向、总揽全局,职能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各学院各负其责、各学科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校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格局。要按照“学校—学院(学科)”两级建设体系抓好学科建设和科研落实工作,各学院院长都是本单位学科建设工作的把关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大家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要注重团队建设,学科带头人不仅自身要做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带好团队,管好平台,产出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再上新台阶。

二要做好规划,落实措施。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进入冲刺、总结阶段,明年既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将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部署“十二五”规划的总结和考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进行规划、研究。要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明确重点领域,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高质高效完成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规划编制工作。要注意把“十三五”规划与第二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相结合,学科规划同学校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和建设高水平艺术大学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同时,规划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认真落实,强化措施,不等不靠,确保落实。

三要加大投入,落实经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硬件平台建设、科研项目与成果、学术交流、学科队伍的建设,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学校将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保持长期稳定的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确保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同时,还要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政府、行业部门的专项经费支持,扩大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资金来源。各学科也要增强主动寻求发展的意识,拓展与社会的合作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要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机制,重点学科重点投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投入,把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用好、用在关键地方。要强化品牌意识,在学科专业建设、高水平科研攻关、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打造体现学校优势与高度的特色品牌,形成政策、经费、资源向品牌建设倾斜的运行机制,共同培植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特色品牌。

老师们、同志们,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层次高、内容多、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学校发展的大局,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新局面,为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实现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建设高水平综合性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

第三篇:陈晓阳校长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晓阳校长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学校在这里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这次会议,花了大半年时间来筹备这次会议,期间多次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听取发展规划处有关会议筹备工作的汇报。为什么学校如此重视这次会议呢?因为学科建设对于一所高校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必须切实抓好,而且要常抓不懈。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学科就是这三种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学科建设是学校实现高质量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地,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学科水平体现出大学学术水平,体现出大学的办学特色,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学科之间的竞争,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学科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纲举目张地开创学校事业的新局面。学科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和核心。关于学校学科建设具体部署,温思美副校长将代表学校作专门的报告。这里我只就学科建设强调两个字。一个是“新”字;另一个是“点”字。

一、学科建设要突出一个“新”字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 事业。”学科建设要突出一个“新”字,新在哪里呢?新在目标上、新在思路上、新在举措上。

(一)学科建设要有新目标

如果说“九五”211工程建设是打基础,“十五”211工程建设是上水平,那么,“十一五”211工程建设应该是出成果,应该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突破。学科建设成就要有显示度,要有标志性,不能是泛泛的。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增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要着力开展研究型、创新性学习,要在国家质量工程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国家重点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要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特别是要努力争取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是学校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标志。

第二,在科研成果上,要努力产生国家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尽管我们的科研的目的不是追求奖励,但是奖项的级别往往反映研究水平和价值。没有国家级科研奖项,现有的国家重点学科难保住,培育中的国家重点学科要流产,新的国家重点学科上不了,这就意味学科建设是失败的。没有国家级科研奖项,说明我们的学术实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拿到大的项目。拿不到大项目,也就很难再出大的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永远停留在梦想阶段;没有国家级科研奖项,说明我们的师资队伍实力不强,人才培养能力也就不强;没有国家级科研奖项,说明我们没有重要的研究成果,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没有国家级科研奖项,院士等大师级学者产生不了,学术队伍也就上不去。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抓好不行。

第三,在社会服务方面,良种、新农药、环境友好型肥料、畜禽疾病疫苗、农业机械与装备、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学校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更强,作用更大,在社会上知名度更高。

第四,在学术队伍方面,要产生更多的长江学者、珠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国家创新团队等优秀人才,要新增院士。此外,要进一步优化学术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博士学历教师比例要达到40%以上。

(二)学科建设要有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学科建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要有新的招数。在新一轮学科建设上,我们必须要在“建什么”、“怎样建”这两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只有这样,学科建设才能有新的起色,才会有新的局面。

首先是发展策略问题。我们必须走非均衡发展道路,要分层建设,重点突破。我校的学科建设的基本策略是整体提高,形成高地,重点构筑,形成宝塔,通过学科交叉与交融,产生新的生长点,异军突起,实现跨越式发展。我校的“211工程”学科建设至少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顶级的,主要从现有的国家重点学科遴选,采取特殊措施,其目标是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学科,形成“宝塔”,抢占国内“学科制高点”;第二层主要以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研究平台为对象进行建设,其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第三层是能与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相结合其他学科的领域,其目是推进学科交叉与交融,培育生长点。学校要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给于不同的投入。

二是要把科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把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作为学科建设的动力,以产出重大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来提高学科建设的显示度。为此,要由过去实验设备等硬件投入为主,转变为科研项目投入为主。周济部长曾经讲:“学科建设与科研实际上是一回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至少对于重点大学是很有道理的。国家评价“211工程“建设的成效,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著。因此,要采取以科研项目形式立项,采取立项建设管理模式,对建设项目实行目标管理,最终以科研成果等指标来评价学科建设成效。

三是要改革过去单纯的学科点建设的模式,采取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创新团队等捆绑式的学科建设模式,这样做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效益。学校规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由学校核定面积,并投入实验台架。其他实验室的面积按科研经费核定,设备自行解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老师们进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通过捆绑,达到整合力量的目的。

四是要明确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科带头人不是一级行政组织的负责人,没有职级,但对学科建设的作用非常大。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是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建学术组织和学科队伍、主持申报和完成学科建设项目、支配学科建设经费、组织开展专业建设、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学校学科建设是学校搭台,学科带头人唱戏。唱哪出戏,找哪些人来唱,怎么唱,由学科带头人决定的。学科带头人往往决定一个学科的兴衰,如像拿波伦的那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那样,必须慎重地选择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一批未来的学科带头人是一所大学和一个学科兴旺发达的标志,在学科带头人使用和引进上,要广开进贤之路,不搞近亲繁殖,不拘门户之见。

五是学科建设要注重三个“三结合”。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结合;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结合;产、学、研三结合。作为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要搞基础研究,而且要搞得很深,这叫“顶天”。但是,作为农业大学,要面对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还要努力将科研成果送到农村的千家万户,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这就叫“立地”。“顶天立地”的农业大学才是高水平的大学。今后,我们对一些学科要强调SCI等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但对有些学科则要强调技术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为了鼓励教师在农业第一线开展农业推广,学校将在职称评定中,增加推广教授名额。

六是学科建设标准不能仅仅看到国内同类学科的水平,而是要以国际同类的一流学科或学术机构做为参照系,高标准的开展学科建设。国内的国家重点学科在某些领域有明显优势,但多数研究领域属于跟踪型的。在学科建设上,我们要做到“眼高手低”。所谓“眼高”,就是标准要高,要把我们的研究置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不会落后国内同类学科。所谓“手低”就是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开展的研究工作,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学科建设要有新举措

第一,在投入方面,要根据产出定投入。为此,可采取“后补助”的办法,先根据立项,给一部分经费,中期看干得怎样,如果行,再给些经费继续干,如果不行,那就别干了。项目结束时经过验收,如果达到了目标,再将剩余的经费补足。如果干得很好,成果很多、很大,说明项目组产出很高,能力很强,前景很好,值得继续支持,可以增加经费。

第二,在管理方面,实行“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学校或学院只考核学科带头人、团队首席教授,评价学科和团队整体业绩,学校或学院也不具体要求每个教师主持研究项目数量和级别,而是看一个学科和一个团队整体主持的项目级别和数量,团队内的成员由学科带头人和首席教授负责考核。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事情,至今看法不一。我认为,如果要求学生三年发表论文,这个目标学生和教师都会达到,但论文质量很可能不高。如果对研究生不做论文要求,可能今后学校论文数量减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可以考虑这样做:学校虽然不要求每个研究生毕业时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级别,但要看研究生导师在5年内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情况。在这个政策下,学生何时发表论文,导师会安排好的。

第三,在酬金方面,通过加大科研项目和成果在酬金中的比例,由教师多上课的“多劳多得”的政策,转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业绩的“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政策,鼓励教师搞科研、出成果。

第四,在引进人才方面,要不拘一格。有的人才是实实在在落户在我校,属“为我所有”;有的则聘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属“为我所用”。为此,学校将实施“丁颖讲座教授”计划,从世界范围内聘用学者,他们利用各种机会来校工作几天,或几月,学校给予一定的报酬,并安排好生活。

第五,在学科布局方面,要整合力量。集中兵力才能打大仗,集中资源才能干大事,集中成果才能显优势。目前,我校同一领域的教师分布在几个学院,该领域的教师人数比其他学校得重点学科还多,个人水平也不低,但由于力量分散,形成不了核力,有的连硕士点和博士点都上不去。为此,必须下决心整合,必要时,要采取行政措施。

二、学科建设要突出一个“点”字

(一)学科建设要把握住重点

国内外高校办学经验证明,一流大学,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的;一流学科,也并不等于其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是一流的,我们在“211工程”重点领域和项目的建设上,必须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这就是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就是最好例子之一。该校原有14个学院,下设100多个系,当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每个领域都要保持全美前三名”,后来发现这根本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于是,他们调整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生物原子工程,要求学校的每个系都尽量和生物原子工程挂钩,从不同角度配合生物原子工程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促成劳伦斯发明了加速器。正是由于发明了加速器,伯克利加州大学一下子拿了17个诺贝尔奖,成为世界著名大学。

“211工程”建设是重点建设,要出标志性的成果、创有影响力的品牌,形成学校的特色。既然是重点,就要优先发展,重点投入,不能搞平均 主义。在“211工程”建设中,学校要排除各种阻力,按照“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重点突破”的思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建设的预期目的。

(二)学科建设要巩固制高点

制高点是学校的优势领域。要保持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由此带动学校学科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学的发展要讲究错位竞争,放弃优势,去搞劣势,这肯定行不通。为此,要通过学科规划,要在认真研究自己的发展历史,分析自身的基础条件,充分预见学科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在凝炼特色学科方向上狠下功夫,充分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学科建设要找准生长点

生长点往往是学科的交叉点。例如,生物与材料科学、化学、机械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发展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农业、林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发展数字农业和数字林业,等等。学科的交叉、交融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当代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在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同时,要选择若干个重点领域,涵盖学校农学、园艺、动物科学、经济管理、兽医、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信息技术学科,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再一次全方位的交叉和集成,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211工程”建设是学校是一个推进学科融合、交叉和渗透的过程,是创新发展的过程,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

老师们,学科建设是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永恒主题,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学科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学科建设又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精心研究、有效配合。我校通过10年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特别近几年学校在教学科研楼和设备的高投入建设,我们现在的硬件条件之好,令兄弟院校和同行惊叹和羡慕。从今以后,全校上下要一心一意地谋学科发展,聚精会神地搞学科建设,踏踏实实搞它几年或十几年,我校的学科建设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开拓进取克难求进

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新一个倍增计划的强烈氛围下举行的。会议的主要任

务是,学习贯彻省、扬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和去年的工作,谋划“十一五”,部署安排今年的任务,表彰先进,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矢志进取,算大帐、谋大局、干大事,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围绕大局,服务经济,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五年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打造文化大市的目标,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以来,每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都安排1—2个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镇国寺景区、盂城驿二期工程和龙虬庄遗址博物苑建设。启动实施了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邮都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目前这两项工程正积极的向前推进,今年确保完成。农村文化阵地设施也明显改善。全市21个乡镇

(开发区)有■■个达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标准,菱塘回族乡还是扬州市小康文化示范乡镇。全市80以上的文化站达到了500平方米站房、5000册图书、10项阵地文化活动要求。

2、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市里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体现主场特色的中国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专题文艺晚会每年交替举办一次,“珠湖之波”卡拉ok歌唱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青少年艺术节成为每年固定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有的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有的是为人民群众送上的精神大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需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菱塘、卸甲等乡镇每年都举办农民艺术节,汉留、周巷的农民演出队深入村组、企业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许多乡镇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界首的文学创作成果丰富,临泽的美术教育源远

流长,甘垛的舞龙舞狮队闻名遐迩,八桥成为有名的扬剧之乡。

3、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市每年在省级以上发表、出版、展演的各类文艺作品均在500篇(幅、首)以上。二胡合奏《水乡鸭童》、高邮市扬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扬剧《雁归何方》、新民歌《高邮向着太阳奔走》等一批优秀作品赢得普遍好评。创作并传唱了高邮市歌--《高邮之歌》。2005年高邮市歌的征集更是体现了高邮广大文艺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共收到应征稿件194篇,是历次征文应征者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应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

4、艺术教育十分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有各类文艺培训班近60个,声乐、器乐、美术、书法门类齐,在学少年儿童多达2000人。每年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艺术考级人数为扬州之首。其中以二胡培训最具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诸多奖项,2004年高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少儿二胡之乡”。艺术教育的

普及,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高邮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5、文化市场繁荣规范。近几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积极致力于培育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文化经济。全市共有歌舞厅■■家,电子游戏室42家,音像制品零售点■■家,音像制品出租点■■家,网吧54家,已初步形成适应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文化娱乐市场新格局。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监管有力、发展有序。

6、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7处,市级64个,有4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一个史前遗址保护群,有古建筑200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年来,文化系统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落聘待岗等改革措施,增强工作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加强文化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市扬剧团率先走向市场,成为全省县级剧团改革的样板。

(二)2005年全市文化工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1、文化大项目纷纷上马。作为打造“东方邮都”的标志性建筑邮都文化广场已于去年破土动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科技馆基础浇筑即将开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桩基检测正在进行。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项目启动,目前已完成净土寺塔体内部修缮,塔身部分已经从上往下修到第四层,景区的市场运作部分正在进行中。

2、文艺活动盛况空前。成功举办第三届邮文化节“邮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和第五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两个活动体现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组织水平,进一步宣传了高邮、提高了高邮的知名度。

此外,还举办了第三届农民艺术节、第三届社区艺术节和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蝶园市民广场周末大舞台活动已举办30多场。

3、成功组织创作和传唱高邮之歌。开展了高邮市歌的创作征集活动,邀请全国知

名的歌词作者和作曲家进行改词谱曲,最终确定《高邮之歌》为高邮市市歌。为了让高邮之歌唱响,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广场组织教唱,并专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邮之歌》专场文艺晚会,使《高邮之歌》唱响高邮大地,城乡处处回荡着《高邮之歌》的旋律。

4、农村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开发区举办了首届建设者艺术节,参加人数达万人。八桥镇组织了送文化到村组活动,组织业余文艺骨干,深入村组、企业演出。菱塘乡举办了第届农民艺术节,市计生部门与文化部门合作,组织了计划生育专场文艺演出,在全市21个乡镇

(开发区)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宣传科学文明的先进生育文化和婚育观。

5、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全年共组织集中检查6次,出动执法人员264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119家次,收缴非法书报刊1761册(张),盗版教辅资料164册,非法音像制品50110盘(盒)。以实施“网络文明工程”为重点,严格控制网吧总量,提升质量。以“生命畅通工程”为重点,加大对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全市娱乐场所未发生安全事故,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开展了印刷业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并在建立“扫黄打非”长效管理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6、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积极配合规划部门编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当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净土寺塔等四处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景点旅游持续升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 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文化工作仍然薄弱,文化阵地有萎缩的倾向,文化活动不够丰富,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艺术生产缺少力作,创作经费不足,市场意识不强;文化体制改革有待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名企名品;文化艺术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等。这些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几年,将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是信口开河、盲目乐观,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助推文化事业发展。去年,我市实现了“百十”奋进计划,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关键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

步优化,文化投入的比例将不断提高。

(二)文化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空前重视。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文件。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对文化大省建设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投入巨资。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越来越重视,对文化发展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十五”期间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用5-10时间打造东方邮都。这些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更高的要求。

(三)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部署了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的改革,对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就全国而言,2006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一年,必将会给文化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发展空间迅速扩大。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将会有较大改变,精神消费需求会迅速增长,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这些将使我市文化发展获得更多的公共财政保障。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文化事业的各项工作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

1、文化事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力作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化生活质量和文

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创出特色、创出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幅射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

2、文化新体制和新机制初步形成。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显现活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文化创新不断推进,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邮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努力建立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4、文化产业迅速成长。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作导向,加快科技创新力度,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新的增长点,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逐年增

长。

5、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坚持放开搞活,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管理法制化,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6、文物保护良性循环。各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保单位保护责任落实。古城风貌风情得以延续,名城建设良性发展,邮文化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

7、文化发展环境优良。转变政府文化职能,不断加大文化投入,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着力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文化经纪人队伍和能干事、会干事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全社会关心、重视文化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今年几年,我们要围绕以上目标,制定措施,精心组织,逐年实施,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这个总体目标。

(二)2006年全市文化工作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亲朋一轮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起始之年。全市文化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干06、开新局”的工作大局,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以打造“东方邮都”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位争先,全力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打造“东方邮都”为契机,做好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东方邮都”的目标,结合文化自身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文化氛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快速推进东方邮都文化广场建设。邮都文化广场是东方邮都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化

部门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年内基本建成。二是加快启动盂城驿扩容和周边改造工程。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尽早制订规划,包装项目,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实施。三是加快筹建当铺博物馆。及早做好建设规划,力争早启动,将当铺博物馆建成邮品收藏中心。四是加快推进净土寺塔文化景区,在修缮工程全面结束后,抓紧周围地块的招商引资,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与盂城驿、南门大街等景点共同构成城市南部文化旅游圈。启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盂城驿的申博、申遗工作。办好第四届双黄鸭蛋节文化晚会等大型活动,发挥大型文化活动的辐射带动效应,全面繁荣城市文化。

(二)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

文化站的建设,切实解决无房文化站问题。今年省政府将安排1亿元,决心用三年时间,解决不达标文化站问题。目前,我市大约有12个乡镇文化站不达标,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积极向省争取补助资金,加快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农村文艺调演、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珠湖之波赛歌会、各级各类文艺比赛、周未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继续送文化下乡,全年组织文艺下乡演出不少于10次。三是努力为基层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施优秀剧目展演、送戏下乡、百部电影送千村、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艺下基层“四个一”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活动品牌,让城乡居民受益得实惠。要重视街道、社区、村文化站(活动室)建设,做到有阵地,活动多,网络健全,群众参与度高。

(三)以出精品为重点,进一步繁

荣文艺创作和演出。文艺精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艺创新能力和文化发展水平,要高度重视艺术创作和生产,坚持以精品工程带动艺术的普遍繁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通过对生活和时代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反映人民群众最深切的心灵呼唤,推出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学艺术精品。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即: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书法、美术精品工程,多门类文化艺术新品工程。

(四)以规范监管为重点,努力构建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快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调整管理思路和手段,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程序,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促进市场繁荣。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参与文化娱乐业经营,提升规模档次,丰富我市的夜生活;鼓励发展民营演出团体、中介机构、演

出场所,繁荣演出市场。二是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抓好“网络文明工程”、确保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内无网吧率、黑网吧清除率达到100,安装网吧监控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对网吧实行有效监管;完善“音像市场正版化拓展工程”,鼓励音像销售向连锁、超市方向发展;加强印刷业管理,坚持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规范印刷市场,压缩整顿一般印刷业,发展包装装潢业;继续开展以打击非法出版物为重点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同时积极探索长效化管理的新途径,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制度化建设,从集中打击为主向日常管理为主转变。加强著作权保护,完成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大《著作权法》的宣传。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推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健全完善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行政执法回避制、考核奖惩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认真研究,充分准备,稳步实施,力争有实质性进展。一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实现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创新。在干部任用上,推行聘任制和任期制,严格考核和管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人事运行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演出工资制,加大活工资的比例,让活工资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二是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按照中央、省、扬州市的部署,认真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研究新情况,建立新机制。不断转变职能,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

向管文化为主转变。

(六)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使一批优秀文化人才在实践创新中脱颖而出,发挥作用。一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比例适中为目标,培养、引进一批文化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努力推出德艺双馨的文艺领军人才,培养锻炼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经纪人队伍。二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结构,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同志推上基层领导岗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有实干精神,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实践的基层领导队伍。加强考核培训,培养充实文化战线后备干部队伍。

同志们,文化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希望全市文化战线的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勇于开拓,矢志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市新一轮追赶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开拓进取克难求进

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新一个倍增计划的强烈氛围下举行的。会议的主要任

务是,学习贯彻省、扬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和去年的工作,谋划“十一五”,部署安排今年的任务,表彰先进,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矢志进取,算大帐、谋大局、干大事,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围绕大局,服务经济,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五年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打造文化大市的目标,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以来,每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都安排1—2个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镇国寺景区、盂城驿二期工程和龙虬庄遗址博物苑建设。启动实施了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邮都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目前这两项工程正积极的向前推进,今年确保完成。农村文化阵地设施也明显改善。全市21个乡镇(开发区)有■■个达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标准,菱塘回族乡还是扬州市小康文化示范乡镇。全市80以上的文化站达到了500平方米站房、5000册图书、10项阵地文化活动要求。

2、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市里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体现主场特色的中国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专题文艺晚会每年交替举办一次,“珠湖之波”卡拉ok歌唱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青少年艺术节成为每年固定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有的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有的是为人民群众送上的精神大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需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菱塘、卸甲等乡镇每年都举办农民艺术节,汉留、周巷的农民演出队深入村组、企业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许多乡镇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界首的文学创作成果丰富,临泽的美术教育源远流长,甘垛的舞龙舞狮队闻名遐迩,八桥成为有名的扬剧之乡。

3、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市每年在省级以上发表、出版、展演的各类文艺作品均在500篇(幅、首)以上。二胡合奏《水乡鸭童》、高邮市扬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扬剧《雁归何方》、新民歌《高邮向着太阳奔走》等一批优秀作品赢得普遍好评。创作并传唱了高邮市歌--《高邮之歌》。2005年高邮市歌的征集更是体现了高邮广大文艺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共收到应征稿件194篇,是历次征文应征者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应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

4、艺术教育十分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有各类文艺培训班近60个,声乐、器乐、美术、书法门类齐,在学少年儿童多达2000人。每年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艺术考级人数为扬州之首。其中以二胡培训最具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诸多奖项,2004年高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少儿二胡之乡”。艺术教育的普及,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高邮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5、文化市场繁荣规范。近几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积极致力于培育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文化经济。全市共有歌舞厅■■家,电子游戏室42家,音像制品零售点■■家,音像制品出租点■■家,网吧54家,已初步形成适应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文化娱乐市场新格局。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监管有力、发展有序。

6、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7处,市级64个,有4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一个史前遗址保护群,有古建筑200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年来,文化系统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落聘待岗等改革措施,增强工作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加强文化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市扬剧团率先走向市场,成为全省县级剧团改革的样板。

(二)2005年全市文化工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1、文化大项目纷纷上马。作为打造“东方邮都”的标志性建筑邮都文化广场已于去年破土动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科技馆基础浇筑即将开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桩基检测正在进行。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项目启动,目前已完成净土寺塔体内部修缮,塔身部分已经从上往下修到第四层,景区的市场运作部分正在进行中。

2、文艺活动盛况空前。成功举办第

下载2021年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年在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节能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节能工作会议上讲话召开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络员暨能耗统计培训工作会议,目的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建立全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和联络员工作机制......

    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在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在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4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召开这方面的专门会......

    在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防火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全县防火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盛市防火暨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

    在重点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政府召开这个会议十分重要。刚才金泉同志传达了成都市加强投资项目工作会议的精神,并对我市项目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讲了很好的意见。在听取了计委、交通等部门的......

    在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项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投资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最现实的拉动力量,当前自治县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就是抓项目。抓好项目工作,对于扩大固定资产投入,促进经......

    在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项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投资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最现实的拉动力量,当前自治县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就是抓项目。抓好项目工作,对于扩大固定资产投入......

    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发展总揽全局汇聚各方面力量 努力推动县委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同志们:这次县委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州“提速快跑”的战略部署,突出......

    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发展总揽全局汇聚各方面力量努力推动县委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于晓峰(~年2月21日)同志们:这次县委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