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最终5篇)

时间:2019-11-17 21: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

第一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最近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动之余,是满满的正能量,对于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一是要努力锻造青年一代“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坚韧品格。15岁的习近平从繁华的北京到陕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沟梁家河插队,不难想象,得有多少困难要去克服?生活上,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缺吃少用,甚至还要为烧柴发愁,吃惯了精米细面,遇到了陕北的粗粮,知青们的喉咙都“燥得冒烟”。他们甚至连做饭烧的柴火也不会砍,经常是搂了一堆干草烧不熟一锅饭。吃饭问题还只是知青们遇到的第一关,除了“饮食关”,还有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跳蚤咬得大家身上都是奇痒无比的大红包,一抓破就会流血。劳动关就更考验人,大队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分是十分,而知青们一开始一天只能拿五六分,用陕北话说,“连一个婆姨(女子)也不如”。思想上,环境上、生活水平上都是巨大的落差,而15岁的习近平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经过梁家河七年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并拥有了最天然和最接地气的精神原动力,锻造出敢于吃苦、甘于吃苦的优秀品格。

二是要努力树立青年一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达观心态。饮食关、跳蚤关、劳动关,其实都还是皮肉上的困难。对于习近平来说,“思想关”才是最难过的一关,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政治环境的不明朗,也曾让这位少年黯淡迷茫。但不论头顶上“黑帮子弟”的帽子多么沉重,青年习近平追求进步的信念执著而坚韧,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团、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习近平回忆自己填大学志愿时的心态:三个志愿都填清华大学,你让我上我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别人做事情从零开始,那他就是从负数开始。凭借着坚韧和达观的心态,他一次一次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后来事实也证明“黑帮子弟”这顶帽子并未困住这位年轻人,青年习近平用阳光心态去战胜荆棘,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三是要努力追求青年一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知青习近平是当时全国1600万知青中年龄最小的,而他所去的陕北又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习近平没有抵触,没有怨言,与群众一起放羊、挑粪、拉煤、拦河,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下雨天刮风下雨我就在窑洞里看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因为我那个时候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连村里人都感叹“近平是北京的娃娃,大城市来的,但是干活跟咱农村人一样,一点也不惜力。又有文化,又爱学习,又能吃苦,了不起呀!”这一干就是七年。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民修道路、打坝挖井、办缝纫社、办铁业社、办沼气、建代销点……村民都纷纷夸赞他:这后生好啊,劳动能吃苦,很憨厚,很踏实,人品极好。习近平说过:“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这份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让他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1975年10月,习近平考上大学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没有任何组织,老乡们自发前来送行,就连腿脚有残疾的人也挪着步子到了习近平的窑洞门口。老乡们哭了,习近平也哭了。临走的时候他对乡亲们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这位最初的村支部书记在艰苦磨砺下,锻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我们党的新时代的领导者,如今他初心不忘,正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的新时代。

四是要努力培养青年一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好学精神。读完此书,最大的感触是,总书记太爱读书了!梁家河的老乡们记得,他是“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他自己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青年习近平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他始终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直至今日,总书记的讲话、著作,处处可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画龙点睛,这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读书积累。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深深为习总书记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

最后,我想把这本故事性强、感染力强、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强烈推荐给大家,这样受用一生的好书绝不能错过!

第二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颇多。

人的一生被划分成了很多的阶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差异成就不同的人生轨迹。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意味着青年时期的经历跟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作为新时代成长的青年人,品读此书能够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本书意义非凡,对青年来说更为意义深远。它是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也是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还是当代青年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更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艰苦奋斗 磨砺七载 1969年,从北京同乘一列火车去插队的知青,大多数人在插队一到两年内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而习近平在陕北一待就是七年。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虽然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但习近平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先贤的这句话在习总书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坚定理想 绽放青春

2013年习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习近平“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七年来,习近平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在这七年时间里,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在实干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很多青年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迷失方向,我们从习近平的知青经历中学习到,年轻人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为此,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应坚持文明审计,做好本职工作,坚守自己的底线,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审计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投资审计监督职责,加大投资审计监督力度,按照法定程序独立实施投资审计和发表意见。

第三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读罢感慨颇深。这本书由19篇采访实录和76幅图片合辑而成。按采访对象分为三个部分:“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这些采访对象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完整的讲述了总书记在陕北延川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时的故事,再现了总书记七年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从一个被不良社会浪潮冲击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再到党的总书记,总书记一路走来,不可谓不艰辛。但是,他的身上总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力量一直支撑他成长并且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就是“从来不放弃读书和思考”。书中,众多被采访人不止一次的提到近平热爱读书和思考的事。从1969年一月到梁家河村落户时,除开衣物,习近平从北京就带着一箱沉甸甸的书籍,再到后来担任队里的各种职务,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他从未放弃过读书,不仅是实用性的书,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各方面均有深入的阅读,这说明习近平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书籍是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那个物质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晚上看书就只能就这煤油灯,鼻子都熏黑了”,这样的艰苦的环境,近平沉下心来,不断阅读和思考,用精神食粮充实自己。我想这一点是当下新时代的青年都应该要学习的,读书才能使人进步,青年读书才能带动社会进步。

然后就是踏踏实实,敢说敢做敢当。“近平敢说敢做敢当”、“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按干出来的”。在落户梁家河后,吃住对于这些刚来的知青都是问题,更别说还要干农活拿工分了,所以有一部分知青在一两年后就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渠道离开了。但是,他没有,没有关系可靠,由于“成分”问题甚至入党都是个大问题。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努力克服“四关”(“跳蚤关”、“饮食关”、“ 劳动关”、“思想观”)靠着自己的力量入党、提干、上大学,这一步步都是靠他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而来的。说到敢说敢做敢当,“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这是他的原话,如今看来,不论是当年的带领群众修路、打淤地坝、办代销店、办铁业社、办沼气、置办农具解放生产还是到如今总书记的“四个全面”治国理念,他说的话,都体现在行动上且一一的实现了。他用自己的踏实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的信念。

最后就是亲身实践,了解实际。不论大事小事,都必须接触实际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习近平在回忆知青岁月时,曾坦言在陕北的插队生活让“懂得了什么叫做实际”。对于习近平来说,插队生活既是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也是能一叶知秋对中国当时普遍国情的了解。所以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农村生产队,不亲身实践,不了解实际是不能办成事的。如今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念,我想跟他几十年来的亲身实践是分不开的。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勉励。今天新时代的青年,应以当年那个知青岁月所涌现出的时代精神为范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追寻中国梦的路上行稳致远,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正道坦途。

第四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发扬勤劳上进的精神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深深得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不易,也从这些知青和村民的描述中得以窥见习主席峥嵘的青年岁月。这本书通篇没有习主席自己的讲述,全部都是当年和习主席一起上山下乡时的知青们以及陕西当地和主席一起劳动过的村民乡亲们回忆讲述的。这本书就像是一台无声的电影放映机,通过知青与乡亲们的讲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习主席青年时期在梁家河村的一幕幕过往。

他和村民一起下地劳作,一起上山打坝地,带头挖深井;他帮助成立铁业社、缝纫社,开办代销店、磨坊,带领乡亲们修沼气池;他在艰苦的环境下挑灯夜读,为村民们办扫盲班,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以及习主席孜孜不倦、尽心尽力、公平公正、敢做敢当、勇担重任、运用智慧、讲究技巧的为村民办实事、谋福利的每一幕身影。阅读此书,感概颇多。一代伟人的过往总是不平凡的,总是坎坷的,总是历经磨难的。古语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十多年过去了,新时期的我们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当年的吃不饱、睡不好、跳蚤咬,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在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再受我们父辈当年受过的那些苦。所以,新时期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勇往直前,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变了,我们可以依靠父母的力量,在大学里过着不愁吃穿的生活。但是有些大学生却每天过的浑浑噩噩、懒散堕落。我想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思考如何在新时期继续保持勤奋上进。

首先,要好学习。习主席在上山下乡期间,尽管白天要干农活,但是晚上依然点着煤油灯读书,有时候鼻子都被熏黑了,但是他依然每天都会坚持读书学习。不仅晚上读书,习主席在干农活休息的间隙也会利用这点零散的时间读书,丝毫不放过一丝能够读书学习的机会。读书,能让我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锻炼思维。读书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体验过去,放眼未来。读一本好书,尤如和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能给人极大的愉悦感。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身体逐渐成熟,但思想仍然不成熟,因此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受用终生的事,也是提高自己的捷径。另外,我们也要在课堂上好好学习,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也应该悉心聆听学习。有付出就有回报,而且你无法知晓,未来这些知识能否帮到你。广涉猎,勤思考,好学习,感受先贤的思想碰撞,激发思维的小宇宙,驰骋于激烈的观点交锋。这样不仅能学习知识,获得愉悦,还能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

其次,要肯努力。习主席爱思考,好钻研。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他从零开始学习干农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没有下过地干活的青年变成了基本上每天都能挣够10个公分的壮劳力。而和他同行的知青们很少有人能挣这么多。他从零开始学习如何修建沼气池,亲自去四川走了5个地区17个县,大约用了40多天的时间观察了解学习如何修建沼气池。回到梁家河村,在他的亲自参与和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硬是让梁家河村通上了沼气,极大的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兴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等等。因为他有一颗热忱的心,为村民着想,办实事。

在新时期,我们大学生也要努力。如果不想做一个平庸的人,要努力;如果不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更要努力;如果想为社会做贡献,也要努力。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让我们不得不努力,因为我们身边,我们的同龄人,有很多努力、积极进取的人,我们为何不努力。你不优秀,你要努力。你优秀,你更要努力,因为你的优秀就是努力得来的。如果你依然懒惰,那就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或者勇敢得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目标了,也就有了为之努力的缘由。

再者,要肯吃苦。习主席曾带领村民们一起挖井,解决喝水与灌溉的问题。那个时候是冬天,井打了很深才开始见水,那水冰凉刺骨,他下到井里,挖下面的泥土和石头,需要两条腿都踩在泥水里,一干就是很长时间,直到撑不住了才换别人。可想而知,双腿在冰冷的水里泡着,是多么的痛苦。而习主席还要坚持到撑不住了才换人。当时在打坝地的时候,没有打夯机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用沉重的夯石砸地。习主席当时也没有手套,直接两手抓住夯石的绳子,用全力往下砸。一天下来,手掌上全是泡。第二天接着干,水泡就磨破了,开始流血。还有一次,村里修建的沼气池出现了裂缝,习主席就带领几个青年把沼气池里的水和粪便都挖了出来,然后打着手电筒进到臭气熏天的沼气池里找裂缝,最后再用水泥修补。读到这些,我特别震撼,心中对习主席又多了一丝敬意。新时期,我们可以不用受苦,但是也要不怕吃苦!在实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做很多工作,没有待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舒服,而且一天下来,身心俱疲。这个苦要受,因为这是我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前奏。做志愿工作,有一些需要一直站立,一天下来,身体很累。这个苦要受,因为这个可以帮助他人,使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使自身精神得到了升华。在课堂里,每个老师都会布置任务,有个人的,也有小组的。为了保质保量得完成这些任务,经常熬夜到12点甚至是凌晨。这个苦要受,因为这是锻炼我们思维,提高我们能力的必经之路。从长远来看,对找工作,对职场晋升,以及对未来的生活都是有帮助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得到回报。

最后,要有担当。《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梁玉明曾回忆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我说的话,如果有错你们就指出来,我肯定改;如果我说的没错,你们就照着办,不能打折扣。他的有担当体现在方方面面:带头成立铁业社、缝纫社,开办磨坊;修建沼气池,方便乡亲们的生活;还有,冒着当时被“扣帽子”的风险,搞副业,开办代销店,等等。有担当,就是要有责任感。从古至今,责任担当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广阔胸襟,应该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过人胆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我们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与感悟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以及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心系祖国与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实现自我的价值。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像是一颗精神炸弹,为现代的青年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无疑,这本书会影响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使他们重新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对社会做出贡献。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勤奋上进,做到好学习、肯努力、能吃苦、有担当,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岁月砥砺

理想肇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书中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充满着大智大情大理,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宝贵教益。社区党员在阅读之后表示:

“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锤炼出的‘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情怀和品格,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长征路、接续奋斗、夺取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倍加珍视、发扬光大。”还有一位党员这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故事,润物无声、富有滋养,让人不知不觉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召唤,让读者觉得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历史不能重复,伟人不可复制,但伟大的精神却能穿越时空,给人以面对艰险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给人以永恒的启发和滋养。这正是读者欢迎这部书和从中获得情感共鸣的奥秘所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没有记录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在亲历者闲话家常中展露的历史细节,鲜活还原了一位最初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而讲故事的人,既有与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陕北朴实的农民,还有当年与总书记有过接触的各界人士。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原汁原味的再现。故事因为细节丰富所以真实,全书因为内容真实所以感人。读到过“五关”的故事,读到“苦读经典”的故事,读到“解衣推食”的故事,读到“奖品换农具”的故事,读到与乡亲打成一片的故事,读到做群众工作的故事,凡此等等、点点滴滴,实在令人动容、令人莞尔。一位读者这样说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画面感很强,语言生动朴实。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经历故事都栩栩如生,可读性强,感染力强。很多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七年的知青生活,发生在总书记一生中最宝贵的年纪,这七年也构成了他走向未来的人生底蕴。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在梁家河的土地上,总书记经历过磨难,也得到了锻炼;备尝了艰辛,也赢得了真诚,他把他的汗水和理想献给了那块土地,他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

坚强。刚到梁家河插队就要先过“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既要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更要在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上得到转变和升华。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在磨难中,铸就了执着的信念、坚贞的品质、顽强的性格、坚韧的志气。这也让他获得了人生的真谛:艰难玉成。读书。与习近平一起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的书装满了两个箱子,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读书时会注重分析对比,一方面,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常常是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又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佐证,不断拓展书中的知识。其实,读书就像吃东西,久而久之,读过的那些书就融进了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信手拈来。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能引经所典,都与他一直以来注重学习、注重读书有关。正如

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讲到“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为民。“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这是1974年习近平放弃了招考工农兵学员的机会,对知青雷平生说的一段话。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刚到梁家河没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的包容、关心;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都给了讨饭的老汉;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他在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梁家河的村民石春阳说:“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一旦担起了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这就是习近平做事情时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立志办大事,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敢说、敢做、敢担当。当今,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都与他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息息相关。

信念。总书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在我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革命老前辈,一种就是我那陕北老乡”。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里,虽然年青,但是单纯;虽然粗犷,但是真诚;虽然平常,但是踏实;虽然艰苦,但是忠贞;虽然田荒,但是心齐;虽然地僻,但是人亲;虽然枯燥,但是欢乐!他面对荒山和黄土,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他经常说自己是“老陕”,他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农民之中,定准人生的基调,为山沟里农民的幸福生活而全力拼搏。他把汗水洒在这块热土上,把理想交给了他的知青时代,这是他人生的起点,在这里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当我拿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是带着一种崇敬、一种敬仰去品读的,字里行间中体会着“那时的岁月”。无奋斗、不青春。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特殊,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使命,做为新时代的年青共产党员,我们当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人生指针,校正坐标、找准位置,做心灵上的智者、意志上的强者,坦然迎向属于自己的充实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下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人的一生被划分成了很多的阶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差异成就不同的人生轨迹。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意味着青......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通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故事细节再现了习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七年知青岁月,深深打动了我们,也为我们大学生今后人生路上......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日前,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收录了当年与习近平总书记同期插队下乡的知青以及当地村民的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困境中的精神升华--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群众眼里总书记的青年。从习总书记成长经历中不平凡青春岁月的第三人视角......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我认识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总书记从会议伊始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总......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言 自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3月17日《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在《学习时报》连载后,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书中的系列采访实录来源自与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通过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了解到了习近平主席是一位“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的主席。习主席多次在农村中亲身实践,不断......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自动化控制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曹银强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之后,人生历程中拉开的差距,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