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教育讲稿: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五篇材料)

时间:2021-08-03 15:2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学习教育讲稿: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学习教育讲稿: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

第一篇:关于学习教育讲稿: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

关于学习教育讲稿: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范文

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满生机活力,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辉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和成功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建设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两个根本问题展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揭示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的基本规律,指明了党自我革命的前进方向。

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建理论,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紧密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建理论,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两个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直面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和难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开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也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新境界。这种新境界,集中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统一性。二是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深刻阐明了治党和治国的关系。三是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四是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五是提出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必须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六是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七是提出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八是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纪律建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九是提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十是提出党要勇于自我革命,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二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基本方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具体来说:第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本方针;第二,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要致力于培养“四有”公民。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指导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第三节则对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等进行了阐述。所以,第二章的基本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价值的质、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四个部分,而贯穿第二章始终的核心概念就是价值。

此外,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考生也要注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考察商品价值量时,不仅要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必须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本章可以联系实际的原理比较多,比如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等。应该指出,商品、货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完全适用的。因此,考生在学习这一章时,应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认识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领域出现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认识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及其具体体现等等。

4.本章基本名词、概念多,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谨,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难度,但本章内容属基础性理论,基本的名词、概念和知识原理,必须很好理解和掌握。不然,很难理解和把握以下各章的内容。在学习本章时,考生在方法上要注意三点:

(1)由于它是教材中理论性最强的一章,其中的许多概念、范畴、规律比较抽象,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要把本章各知识点的内容真正搞懂吃透,就不仅应记住各个概念、范畴、规律的定义和内容,而且应力求弄懂这些概念、范畴、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要搞清它们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具体表现在哪里?

(2)教材上许多内容是前后相连、一环扣一环的。在学习中可以尝试用前面的理论、知识来帮助理解后面的内容,也可以用后面阐述的规律、知识来加深对前面的基本概念、范畴的理解。如:要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格、生产价格、垄断价格这六个概念联系起来,比较着进行复习,掌握它们的内涵及内在联系。要把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劳动、劳动力这几组概念区分开。

(3)我们天天在和商品、货币打交道;我们的经济工作,从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必须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所以,结合实际生活事例来学习商品货币理论,便于加深理解,提高复习效率。比如,掌握货币的职能就要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认识。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只有依据剩余价值理论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因而本章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重点章节。本章命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意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等。

2.本章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具体分折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里的关键是联系第二章的劳动价值论,学会运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来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考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注意:

(1)紧紧抓住剩余价值生产这一主线来把握全章内容。从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开始,到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再到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所有内容都沿着剩余价值生产这一中心线索向前发展。

(2)区分有关资本的几组概念,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职能资本与借贷资本等。它们分别在不同章节(第三、第四;第六章),复习时要把它们归纳在一起,着重弄清每组资本划分的依据、内涵、职能、意义等问题,并注意结合实际加以领会。

(3)弄清几对概念的相互关系。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二是劳动力、劳动与资本主义工资之间的关系,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之间的关系,四是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之间的关系,五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1.本章的重点包括: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固定资本的损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分析前提,社会总资本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2.本章的难点:(1)如何把握资本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关系,而且还是一种运动。为此,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从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的角度来考察资本流通过程,一定要明确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带来剽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进而认识到资本不仅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而且还是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2)要明确生产资本的三种划分: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三种划分的依据、目的和意义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3)在学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时,疑难之点是准确理解和掌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实现条件,它体现了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平衡关系,这是社会化大生产顺利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3.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些原理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适用的。因此,要注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复习。比如,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所揭示的资本运动的规律对社会主义企业的启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一系列条件对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启示等等,望考生加以重视。

第五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重点在于掌握四个转化,即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要正确认识这些转化形式是如何一步步地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的。

2.本章的难点是:第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格不再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变化,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第二,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

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要进行区分,它们各自的含义、表达式及其经济意义是什么?

3.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和下一章的内在联系。这两章主要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发展了的具体形式,以及探索这些形式的相互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理论分析一步步接近于资本主义的现实。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劳动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1.主要内容包括: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利息和利息率,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股份公司、股票和股息,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实质、来源、形成条件和原因,土地价格。

2.该章的难点:(1)弄清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最易混淆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也是较易出题的知识点。要紧紧抓住本质去分析和说明现象,即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些本质性的东西去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系列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借贷资本、大土地所有权,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等等),揭示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正确理解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实质。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可以买卖,因而有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人的资本化;同理,土地价格也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3.需要指出的是,本章和上一章中对某些经济现象和范畴的阐述、对某些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可以借鉴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改革中的某些问题和政策。例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借鉴意义;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采取的土地政策有何指导意义;马克思的股份公司理论(股份公司的性质,其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性,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作用等)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有何现实意义。这些都是考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切实弄清楚的重要问题,也是本章最可能联系实际的考点。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这一章考查的重点是: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形式、历史作用和阶级实质,资本主义干预、调节经济的内容和方式,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的新特点等。

2.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无论是垄断价格还是垄断利润,都不可能否定价值规律,即垄断价格及其与价值规律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学习垄断价格时,要注意与前面第二、第五章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即把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生产价格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垄断价格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联系起来复习,注意“价值-生产价格-垄断价格”的发展脉络。

3.学习中要注意:(1)本章内容是围绕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这两大问题展开的。前者要紧紧抓住列宁概括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进行学习,后者要紧紧抓住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进行学习。学习时,要在一般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意掌握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和新内容。为此,要注意阅读报刊,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实,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本章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其内容虽然是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其中的某些知识点在学习时应当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生活的某些内容和形式,无疑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即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但也应看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现代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才有可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一些形式、手段和政策,才有了所谓 “遵循国际惯例”的必要性。

第八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1.本章重点问题包括:资本输出,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集团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2.学习本章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这一章的内容现实性强,常见于媒体报道。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以及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本章的许多知识点,如“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等问题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这一章的考查,预计今后可能会有所加强。

(2)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无非是其国内经济关系的延伸,这种延伸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一种必然结果。所以,学习本章的内容应联系和运用前面几章的基本知识,不要割裂开来。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1.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2.本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总结性的一章,是以上各章理论分析的一个结论。本章知识点少,命题的机会相应会少一些,若有,题型大多是选择题。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本章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基础和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由于本章知识点少,过去很少出题,今后命制主观性大题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要考查,预计主要是选择题,不排除有出简答题的情况

第四篇: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

识形态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如一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也是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的重要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必须着眼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

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

一、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背景和形势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国际国内客观环境制约和影响。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动向。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加强国内的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在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下,才能准确地把握国内外的新形势、新问题,才能正确、及时应对。1.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目的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竭尽全力力图实现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必然对立场不坚定的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并积极应对,也就是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使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尽管网络提供的信息是有好有坏,良莠不齐,如果监管不力,肮脏、糟粕的信息随着媒体的不正确的导向,会严重地混淆人们的思想,立场不坚定的人们常常迷茫于此,常常认为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这对于我国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很尖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它对于作好国内的各项工作是根本的问题。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产生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是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在相当多的人们心中已经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尤其是在当前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功利意识太强,国家观念淡漠,共产主义更认为是十分遥远的梦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的结果。在中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复杂,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必然会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会逐渐削弱其主导地位,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缺乏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当代的现实问题,不能准确的解读民间的生活诉求,空话和套话盛行,思想表达苍白无力、无病呻吟,这样的状况会严重地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必将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执政党的地位,而且很有可能会削弱我党的执政能力。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这种趋势,必然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

重要的影响。

二、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性

1.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

和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的凝聚力,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非典的胜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成功战胜了这场灾难,留给我们的还有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它使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充分调动起来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积极性,拉进社会各界的相互关爱之情。这就足以说明在前进的途中,只要我们高举马列的旗帜,勇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前进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准确及时的回答,必将会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随着我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我们国家从战争年代转变为和平建设时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长期执政与和平建设的考验。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最初十年的建设成就,使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合法性得到广泛的认同。由于这一时期的“左倾”的日益严重,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仍沿袭旧时的做法,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主流意识形态偏离了正常逻辑,也使主流意识形态遭到严重的损坏,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受到一定的质疑,甚至一定时期内出现了信仰危机。党运用马列基本原理及时修正偏离轨道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它回归正常的历史逻辑,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加强以马克思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2.可以有效削弱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

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前,这种“西化”、“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美国的文化战略站在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立场认为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文明在价值观、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等方面完全不同,很难被西方文明所融化,这两种文明最终必将对西方文明造成严重威胁。未来的国家冲突,将日益表现为由于文明和价值观不同而引发的冲突。对此,西方应有“文明的忧患意识”。按照这种理论,西方应当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对那些文明异己的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争取这些国家的公众,至少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西方价值观的认同。西方的文化渗透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它对我国的影响也将是长远的。对西方的文化渗透,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敌对势力的渗透和不良思想的侵

蚀。

三、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的几点建议

十六大报告中要求我们通过改革,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其它意识

形态的竞争力。

1.就要提高各级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具体地说,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就要看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通过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他们的建设热情和创业热情;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不良思潮的侵袭,为两个文明建设扫清障碍。这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决不能不关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2.必须大张旗鼓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中国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混淆人们的思想,扰乱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中国改革需要加大力度前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旗帜鲜明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3.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从实践中吸取营养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把实践作为自身哲学的基石。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应把丰富多彩、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生活实践,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实践发生了变化,主流意识形态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会落后于生活实践甚至被生活实践所抛弃。应该看到,当市场经济改变过去的计划经济的做法时,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改变一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和做法。实践证明我们的理论只要与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只要关注和回答现实问题,倾听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要求,它就变的鲜活,变的生机勃勃,就会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4.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必须进行理论的创新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具有极大的创新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集中体现。但是,毋庸讳言,在长期的“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下,我们仍存在创造精神的匮乏。因此,在新情况、新形式下,我们必须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做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是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条件之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当前,在全球和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中外文化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交流与碰撞,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受着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必须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顽强拼搏,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解决贫富、城乡、区域差距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缩小“三个差距”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深远。

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发展路子。

第五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

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3—1094页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50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林彪否定毛泽东思想,说“老三篇”就代表了毛泽东思想。林彪还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歪曲,极不利于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极不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我在今年四月十日致华国锋同志、叶剑英同志、党中央的信中,曾经提到,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对某一个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的,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四人帮”,特别是所谓理论家张春桥,歪曲、篡改毛泽东思想。他们引用毛泽东同志的某些片言只语来骗人、吓唬人。我们要真正地领会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2—43页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9页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2页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

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

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

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过去我们打败国民党用美国装备武装起来的几百万现代化军队,就靠这一条。那时我们没有飞机,没有大炮,主要是靠人。所以我说,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对我们军队来说,有坚定的信念现在仍然是一个建军的原则,仍然不能丢掉,这是中国自已的特点。

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

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过去我们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一点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里是没有的。现在我们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有继承的部分,有发展的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1页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页

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邓小平:《总结经验,使用人才》(1991年8月2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382—383页

要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民族传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具有较强的免疫力,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江泽民:会见优秀少先队员和少儿工作者代表时的讲话

(1989年10月12日)《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页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始终是我们党、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学派”等论调,反对在“发展”、“创新”的幌子下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种种错误言行。同时,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又从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万古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关于加强党校建设的几个问题》(1990年6月12日)《新时期党的建设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96—597页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1年7月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第1644页

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但是总的来说还需要很好地探索。近几年国际上发生的急剧变化,使这个问题更加引人深思。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历来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已,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十四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更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

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

文献选编》(上)第9—10页

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47—648页

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义,努力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堤越坚固,就越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也就越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1996年1月26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693—1694页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上的讲话

(1997年5月26日)《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人民

出版社1997年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997年9月12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我们党在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以后,现在又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这是值得庆幸的。所有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倍加珍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199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1998年2月19日

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央要求“三讲”教育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在这方面,一些同志身上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有的同志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认识上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动摇;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花天酒地,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求精神寄托;有的私欲膨胀,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以至利用职权攫取国家资产,为自己留所谓的后路。种种情况说明,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

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6月28日)人

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下载关于学习教育讲稿: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学习教育讲稿: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一七讲话明确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标志

    "5·17讲话"明确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标志 韩振峰 2017年05月18日08:4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者按: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筑党建工作服务基层新机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重庆市万州区始终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目标,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建设‘500亿万州’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实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医院宣传工作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2012年,宣传部门在学校、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对外积极协调媒体,通过积极的正面宣传报道,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做好贵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贵州省民委副主任刘晖 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召开到2009年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感到十分高兴。这里,我就贵州少数民族语言......

    沙龙:以“三严三实”为指导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贯彻落实“三严三实”提高党建工作水平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

    以党建为契机抓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换届之年,也是迎接建党9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全办组织工作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加强三支队......

    以党建为抓手五篇范文

    以党建为抓手,促进机构编制工作上新台阶 (中共明溪县委编办) 中共明溪县委编办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5月,现有党员5人,其中在编在岗党员4人,退休干部党员1人。近年来,特别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