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作文一个幸福的人
高一作文一个幸福的人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作文一个幸福的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作文一个幸福的人1幸福是种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幸福是一个池塘,默默无闻地流淌;幸福是一条终点线,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小时候,在奶奶家的旁边,有一对老夫妻,我便喊他们马爷爷和马奶奶。每天清晨,马奶奶起来洗衣服,做早餐。当她把早饭做好时,马爷爷就起床了,吃完早饭马爷爷外出打小工,而马奶奶却在家里劈柴。劈完柴后,便去菜园里为蔬菜施肥、浇水。看着马奶奶那不稳的步伐和落寞的背影,我便以为这个家只有马奶奶在付出。可是,有一次,我晚上去买吃的回来时,看见马奶奶家里的灯还亮着,便朝屋里一看,眼前的一幕惊到了我,马爷爷坐在小板凳上,在给马奶奶洗脚,一边洗一边说道:“老伴,你辛苦了几十年了,我却没有让你过上好日子,不过,我也在攒钱,等钱攒够了,我带着你去外面看一看。”我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便每天晚上站在小路上,看着他们,结果天天都是这样,原来,这个家是俩人都在付出。
在我六岁那年,一天,马奶奶和马爷爷来到了我们家,对我的爷爷说:“老杨,我们走了,替我们看好房子哦!”爷爷便爽快地答应了。一个月后,马爷爷和马奶奶回来了,看着他们满脸的幸福,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一次晚上回来,看见了马奶奶坐在院子里,满脸笑容地翻着一二部相册,我放轻脚步,悄悄地走了上去,一连看了许多张照片,马奶奶却依然没有发现我。
马奶奶和马爷爷难道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吗?为了一件事,俩人努力了大半生,最终一起去旅行。
高一作文一个幸福的人2渐渐能够安静下来,洗去喧嚣与繁杂,欣然享受简单的生活。学会淡淡的微笑,能够静下心来饮一杯茶,读一本书,或者闭上眼睛听几段轻音乐。幸福而满足。
也曾有过迷惘彷徨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于是整日埋怨命运的不公,却又不知从何做起才能得到,最终疲惫心伤的还是自己。
所幸后来还是能够明了,懂得了欣赏生活的美好,懂得了知足常乐,亦懂得了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然而回过头去,蓦然惊觉在那段迷惘彷徨的日子里,自己失去了那么多。记不清有多少时日未曾静静地看过天空,看那些浮云任意地变幻形状;记不清有多少时日未曾好好地看过大地,看那些树叶渐渐泛黄……有那么多东西在不经意间褪却了色彩,变幻了容颜。
于是以此为戒,去感受美,感受幸福。
看到一句“站在幸福里仰望别人的幸福”,不禁莞尔,看来有那么多人也曾迷失过。但是我想他们慢慢也都会懂,懂得体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幸福。
生活依旧前行不止,有坎坷亦有坦途。对此保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和一颗安定坚强的心。不是卑躬屈膝,亦不是盛气凌人,而是一种淡然,一种对外界对自身的探求。平凡而充实,所以幸福。
此刻窗外阳光明媚,浮云洁白如羽,有风从窗口吹进来,带着微微的凉意,但依然舒爽。
如此静美时光里,不妨安静下来,在心里轻轻地问一句:“我幸福吗?”然后去聆听自己内心的答案,如果是肯定的,请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如若不然,那么,请试着做一个幸福的人……
高一作文一个幸福的人3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茶壶,她很漂亮,主人也格外喜欢她,她很幸福,很快乐。有一天,主人在她身体里装了满满一壶龙井茶,正准备给客人送去,可就在这时,茶壶的把手断了,龙井茶洒了一地,她不知所措,生怕主人将她扔掉。不过幸好她没碎,主人打扫干净地上的龙井茶后,把她放在阳台上种花,她有些失落,不过她至少没被扔掉,种子种进去的那一刻,她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内有了心跳,有了生命的活力,她感到很幸福。几个月过去了,花开了,面对周围人的赞美,她很开心,虽然她知道别人赞美的并不是自己,但她替花感到开心,她很幸福。直到有一天,有个顽皮的孩子打碎了她,这回她可没那么幸运,她碎了,碎片掉了一地,不过她还是很开心,因为她懂得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那么简单,茶壶的结局虽然是粉身碎骨,但她还是很开心,很幸福,因为她懂得满足。有些人,他们有财有权,可仍觉得自己不幸福;有些人,有美满的家庭,有足够且比较富足的钱,可仍觉得不幸福;有些人,没有钱,没有权,自己劳动着,快乐着,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他们懂得满足。
世界上每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穷人会觉得有钱就会变幸福,可真当哪一天变得有钱了,有权了,可能会又有别的苦恼了。富人会觉得自己这么有钱,万一哪天所有钱都被偷了或……所以,世上的每一种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只能满足现在所拥有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才可以找到属于自己那份独一无二的幸福。
世上没有所谓的幸福,只有懂得满足,懂得珍惜,才会找到自己那份独特的小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人,在于满足现在,珍惜未来。
第二篇:读书人,幸福人
读书人,幸福人
姓名:陈丽学校:八都小学
题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局限于只读专业理论书籍。博览群书,才会让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而带给我乐趣最多的莫属《教师博览》了。为了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学校为我们征订很多教学杂志,而我就选择了《教师博览》。因此,我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本书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国外教育专访的栏目“瞭望”,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博览》——她犹如一座灯塔,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迷失方向时,她会为你指明航程;当你需要帮助时,她会为你伸出援助之手。
记得刚毕业初上讲台时,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如: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激励学生?„„这些问题让我束手无策。面对实实在在的教学,面对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学生,平时所学的教学理论显得那样地抽象和宽泛,讲台上的我显得那样地脆弱和无力。在课堂上,有时候看见大家纪律乱了,心里一恼,脱口而出:“谁没有遵守纪律啊?我看是谁在说话?”这样的话一点效果也没有。想着每天都要给学生上课,看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我心急如焚。新世纪的教师是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而我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我想只有学习和反思,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而《教师博览》的到来帮我解决了所有的困惑,通过它,我不断在提高高自身素质。
我徜徉在这片书海之中,体会它带给我的无限乐趣和人生真谛。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第三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人世和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智慧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步—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四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小题1】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7个字):。(2分)
【小题2】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2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1分)
【小题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小题5】文中说:“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我们在课内也学过《论语十则》请任意引用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思考和体会。(2分)
引文:思考和体会:
答案:
【小题1】(2分)读书人是幸福人
【小题2】(2分,每空1分)精神 他们只拥有现实世界,缺少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小题3】(1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提出上段和本段的分论点。
【小题4】(3分,意思对即可)
先提出本段论点读书使人追求崇高情趣高尚(1分),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读书对人的良性影响,再举自身的事例论证读书给人的幸福,最后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用道理证明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1分),从而论证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中心论点(1分)。
【小题5】(3分)开放题。
引文正确书写无误(1分),思考和体会扣住引文观点(2分)解析: 略
第五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2
作者:加入日期:10-09-0
4课文一】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
【教学要求】
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多数同学说“是”)
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3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一、基本知识
1、作者:(板书)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学理论家。50年代后期,谢冕作为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他是宿舍、饭厅、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竞走者,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就免不了用书包占座。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图书馆“是动荡学海中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港湾”。
谢教授曾经动情的回忆这段青春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
由此可见,我们说,谢冕教授是充分感受了读书的幸福后才能由衷的发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心声的。
2、说文解字:(板书)
(1)加惠:施惠,给予好处。
(2)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3)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的深远。
(4)卑()鄙():
二、教学过程:
这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最初发表在1995年7月19日的北京《中华读书报》上。后来收入《永远的校园》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这本书里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者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所以在理解本文的抒情和议论主题时,就要先从“北大”说起了。
(一)快速阅读: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给大家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来体会作者的读书的幸福,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集体合作、探究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和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TS:“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
TS: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直接阐明了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他总结出了“两个世界”的观点(“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一”个是人所共有的“现实的世界”,另一个就是“为读书人所独有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他还由此想开去,提出了以是否具有阅读能力来对幸与不幸作区分。认为:“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种丧失是“不可补偿的”。由此,作者在财富不平等和权利不平等之外,又提出了“精神不平等”,这是由“拥有或丧失”阅读能力所体现出来的。
以上是第一段所提出的,作者的观点十分新颖,表述也是直截、明朗。
(2)那么,阅读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呢?
作者在第2自然段对此做了概括说明,“能多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正是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一段的中心句识那一句呢?
“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
(3)那么,阅读除了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知识”外,还由什么作用呢?
来看第3段,第3段得中心句是那一句?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作者说:人们正是从读古今圣贤、才俊的书才学得人格和学会做人的。这是总说,后面用了8个小句子来作具体说明,名人、伟人,古人、今人,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中国人、外国人,众多实例,一一援引,又表述得言简意赅。最后作总结,“一个读书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4)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这里,作者对书得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作了优劣、高下之分。作者这种谨慎得区分,也提醒我们“开卷有益”的“卷”要做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的区别对待。
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一类,并且直言自己“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厌恶暴力,同情弱小,心灵纯净,富于正义感,情趣变得高雅,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向人间美好境界前进。”
读到这里,回忆一下刘心武的《十首足矣》。香港一家文化机构举办了一项“最受欢迎唐诗选举”,结果投票者从上万首唐诗中选出10首来,评选出了10首 “最受欢迎唐诗”。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仅仅是因为这个活动么?不是!真正促使作者写作的动因正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对美好人性和良知的呼唤,以及优秀文艺作品对人的心灵的陶冶。
作者接下来又引用了笛卡儿和雨果的名言,一说“向善”,一说“避恶”,也都证明了优秀的书籍多人的教育、感化功能。
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5)至此,文章完成了论述。
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名主题。
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
(6)文章结构:总——分——总
(二)、写作特点:(板书)
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文章层层推进,逐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总结与引申:
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
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
大家有没有看过的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扮演小老师的魏敏芝,就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图)以及中国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年4月在安徽大别山区拍摄的照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都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中心观点和各个分论点。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选择书籍,培养他们读好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语句。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曹禺假洗澡真读书》的故事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
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来看待曹禺的这种行为的呢?(请学生起来回答)曹禺不肯洗澡一心想看书,这是因为在曹禺看来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是一种幸福。
其实不光是曹禺,在古往今来也由众多的名人对书爱恋不已,也为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吧。
(出示ppt)
为什么他们如此爱读书?为什么读书能让人觉得幸福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读书人是幸福人》一起去看看找找答案吧。
二、作者介绍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三、讲授新课
(一)总体感知
速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文
(2)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3)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4)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中心句)?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1、2段,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明确:(1)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 :现实世界(人人都有)和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
(2)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
“不仅多识草木虫鱼, 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
2、阅读第3段,思考:
(1)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
明确:举例论证
(2)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
明确:《论语》、《史记》、《正气歌》、马克思、鲁迅、列夫·托尔斯泰、歌德、拜伦
为了说明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用八个事例加以说明。这些事实涉及古今中外,使说理全面而充分
(3)本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明确:夹叙夹议。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
(4)补充:文化常识连连看(ppt)
3、阅读第4段,思考:
(1)本段开头作者指出“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而不说“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为什么?
提示:强调这里所指的读书人不是卑鄙和奸诈的读书人,这里所指的书籍是对人能起积极作用的书籍。
(2)书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给人什么影响?
明确:好书:使人向往高尚、厌恶暴力、同情弱者
(引用)笛卡儿:读书使人向善、使人情趣高雅、趋避凡俗坏书:宣扬暴力等
(引用)雨果:读书使人避恶。
(3)请你举例说说: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
(请学生来谈,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去辨别书的好坏。)
4、畅所欲言:请你谈谈自己读书时的感受?你有过幸福的时候吗?
(三)体会句子含义
本文虽是一篇议论文,但文章的语言还是值得一品的。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明确:一本好书,能给人以人格上的影响,使人向善。(比喻)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明确: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认识,提高人判断是非的能力。(比喻)
3、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明确:阅读可以使人获得自身经历、经验之外的无限多的知识。
四、以小游戏总结
请同学们用“读”“书”“好”三个字来搭配造词句(不超过四字)
(示例:书,好书,读书,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好书好,好读书好,好读好书,好好读书。)
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多读好书,好好读书,去体会读书带给你的独一无二的幸福!
五、课后延伸作业
1、下面一段话用了“博喻”的修辞格。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播进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大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2、读一本好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