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情况介绍
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筹备工作情况介绍
刘 军
(2011年6月日各代表团临时召集人会议上)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马上就要开幕了,现在我就筹备工情况给大家作个说明,并提出大会议程、大会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建议名单,供各代表团酝酿。
一、关于召开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决定的形成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2006年6月份召开的,至今已有4年了。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和市委的统一部署,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任期满届,经请示市委同意,县委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为了开好本次大会,从今年月起就开始筹备工作,县委下发了号文件,对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代表选举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县委常委会多次就大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换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事安排、代表选举、文件起草、会务准备,会务宣传等5个工作组。5月22日召开了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就大会的各项事宜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关于召开县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6月日,县委又召开
了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了县委工作报告。大会前夕,县委常委会认真总结了十一届县委4年来的工作,一致认为:。县委认为:我县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的 政治、思想、组织条件已经成熟。今年月底,县委向中共邵阳市委呈报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请示》,市委批准同意我县于6月26日至29日召开县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
二、关于大会代表的产生和文件的起草
选好党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开好党代表大会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因此,筹备工作的重点放在选好代表上。县委常委按照市委的要求,对代表总数及各种比例构成做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方案。各乡镇和战线、各单位党组织按照县委的要求,分别召开了代表会议或党员大会,经过酝酿推荐代表候选人,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共选举产生出席县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人。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县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对代表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查,明确了名代表的代表资格有效。代表中领导干部、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少数名族和妇女代表等各种比例构成及代表的年龄结构,基本符合上级要求。
起草大会文件,是筹备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起草每一个文件,我们都非常慎重,特别是县委工作报告,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拟定了提纲,对报告的观点、内容作了具体指示,要求实施取地
回顾和总结上届县委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加快改革发展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今后5年的工作任务。文件由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起草工作组起草。初稿完成后,县委常委会进行了认真研究,深入各乡镇征求意见,并组织了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修改后,交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讨论审定。再一次修改后,将提交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大会的其他文件都在6月25日前完成起草任务。
三、关于大会的议程
经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提请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通过的大会议程有6项,请各代表团组织酝酿。
(一)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的工作 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 作报告;
(三)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十二届委员会;
(四)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五)选举产生邵东县出席中国共产党邵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六)讨论决定其他有关事项。
四、关于大会的组织领导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代表大会成立主席团,设立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和大会秘书长,负责大会的组织领导。大会执行主席由大会主席团成员担任。大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代表资格的审查工作。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大会主席团由27人组成,主席团成员建议名单为:(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定松、尹高波、艾方毅、申桂荣、朱甲云、刘 军、刘社卿、刘昆怀、刘细云、李 桃、佘群山、张映梅(女)、陈少杰、欧阳学军、罗 飏、罗中安、金晚球、周平、周国利、袁胜良、唐邵武、黄祥田、黄跃群、黄德源、龚子文、谢益林、廖明智,秘书长由刘社卿同志兼任。主席团常务委员会由人组成,同志任主任,、、、同志为副主任,其他委员为:(以姓氏笔画为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由人组成。同志人主任,同志为副主任,其他委员为:(以姓氏笔画为序)。以上名单,请各代表团进行酝酿、讨论,然后提交下午的预备会议表决通过。
为了做好大会的各项会务工作,大会成立了秘书处,大会秘书处在秘书长的领导下工作。设副秘书长3人,协助秘书长工作。设6个工作组,分别是秘书组,组长,副组长、、、;组织组,组长刘 军,副组长周军亮、朱石桥、范晓兰;宣传会务组,组长,副组长、、、;后勤组,组长,副组长、、、;信访保卫组,组长,副组长、、、;纪律检查组,组长,副组长、、。
五、关于大会代表团划分和其它事项
经县委常委研究,大会代表共分12个代表团。大禾塘街道办事处、宋家塘街道办事处、两市塘街道办事处、魏家桥镇、黄陂桥乡的代表为第一代表团,建议由龚子文同志任团长,仇偿川、刘永格、邓桃初、李俊国同志任副团长;范家山镇、牛马司镇、黑田铺乡的代表为第二代表团,建议由欧阳学军同志任团长,刘鲜明、羊俊杰同志任副团长;先槎桥镇、九龙岭镇、双凤乡的代表为第三代表团,建议由佘群山同志任团长,李鹰、申劲松同志任副团长;火厂坪镇、周官桥乡、简家陇乡的代表为第四代表团,建议由陈少杰同志任团长,禹洪、罗泽雄同志任副团长;佘田桥镇、野鸡坪镇、水东江镇、杨桥镇地代表为第五代表团,建议由尹高波同志任团长,申春明、王智刚、宁希同志任副团长;灵官殿镇、石株桥乡、堡面前乡的代表为第六代表团,建议由黄祥田同志任团长,左永根、许小波同志任副团长;团山镇、砂石镇、流光岭镇的代表为第七代表团,建议由李桃同志任团长,肖著中、刘连挥同志任副团长;界岭乡、廉桥镇、流泽镇、斫曹乡的代表为第八代表团,建议由罗中安同志任团长,唐福宏、李 贤、萝莉任副团长;县委办系统、组织部系统、宣传部系统、政法系统的代表为第九代表团,建议由朱甲云同志任团长,谭 波、谢小军同志任副团长;党校、统战部系统、政府办系统、纪检会、政
协、农办系统(含皇帝岭林场)、开发区、宋家塘管理区、建设局系统的代表为第十代表团,建议由黄跃群同志任团长,罗小阳、曾铁钧同志任副团长;军队、经信系统、教育系统的代表为第十一代表团,建议由廖明智同志任团长,刘 军、黄成云同志任副团长;人大、商务局系统、发展改革系统、计划生育系统、科技系统的代表为第十二代表团,建议由黄德源同志任团长,赵丽蓉、邓成家同志任副团长。请各代表团会议对正副团长人选进行酝酿推选,通过后在下午的各代表团团长会议上宣布。
代表大会列席人员114任,邀请14名担任过四套班子正职和离退锈及提前离岗的县委领导出席会议。为了充分体现我当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真诚团结,亲密合作,这次大会,特地邀请了10名党外人士列席大会。
这次大会时间4天,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已将大会日程作了具体安排,将提交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同志们,这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由于筹备工作小组及各组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辛苦劳动,各项任务按时完成,保证大会可以按时顺利召开,希望大家认真遵照代表参加会议,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
第二篇:盂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词
中 国 共 产 党
盂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词
(2011年5月30日)
苏秀瑞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盂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会主席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十一届县委五年来的辛勤工作,对十一届县委班子成员为盂县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此,我也代表新当选的县委委员,对各位代表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会期间,全体与会代表肩负全县一万八千多名党员的重托和全县30万人民的殷切期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审议通过了十一届县委工作报告和县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盂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阳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代表。大会自始至终贯穿着求实创新、共谋发展的主线,洋溢着和谐民主、团结鼓劲的氛围,开得很圆满、很成功。这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了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盂县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精心描绘了今后发展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融入石太都市圈,建设阳泉新辅城,再造一个新盂县”的战略构想。这些决策部署立足时代要求,准确把握县情实际,顺应人民意愿,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
这次大会,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会议期间,全体代表本着对党的事业和盂县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履行职责。围绕大会报告展开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大会选举,充分酝酿,认真负责,作出了正确选择。会议的成功召开,充分体现了各级党组织和全县广大共产党员致力转型跨越、推进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团结实干、共建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充分体现了全县人民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的胆识和气魄。
这次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会议紧紧围绕率先转型、全面跨越,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盂县而努力奋斗的主题,作出了一系列规划部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事关盂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了认识,在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在推进转型跨越的基本思路上进一步形成了共识。与会代表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对党代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衷心拥护,对盂县未
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满怀期待,对实现建设全省强县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在盂县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各位代表、同志们,盂县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把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进一步突出跨越发展主题,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确定的总体工作要求上来,倍加珍惜发展的良好势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注重转型发展主线,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县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前,盂县正处于重要机遇期、转型提升期、发展黄金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发展和建设的新局面。要保持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坚定克服困难、加快发
展的信心,从差距中看到潜力,从压力中激发动力,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实干中创造佳绩,以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化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希望。要保持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立赶超之志、鼓奋进之气,争分夺秒“抢”、有胆有识“闯”、千辛万苦“拼”、脚踏实地“干”。要保持敢于负责的精神状态,让权担责,勇于担当,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全县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建和谐的生动局面。
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推进转型跨越,要求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干事业,埋头苦干促发展。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主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转型跨越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尤其是在形势好、发展快的时候,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力戒作风漂浮,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以扎实的工作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实现既定目标,必须群策群力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这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及
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狠抓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让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领会这次党代会的精神,了解我县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措施,进一步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切实把县委的重大决策变为全县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自觉行为,把宏伟蓝图化作美好的现实。宣传部门要加强党代会精神的宣传,在全县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围绕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把各项战略目标变成一件一件的实事、一项一项的具体工作。党代表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要积极响应党代会的号召,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加快盂县发展是时代的召唤、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的前景广阔而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市委和新一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盂县经济社会率先转型全面跨越,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这次党代会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市委给予了亲切关怀,市委巡视组、市委组织部给予了具体指导,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全体工作人员为大会的顺利召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此,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向所有大会工作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盂县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1月25日)
张 庆 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一头接续已经迈过的光辉历程,一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回首来时路,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三湘大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发出“建党先声”、成为“建军摇篮”、开创“建政先河”,走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成就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璀璨荣光,掀起了“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闯出了“长岛人歌动地诗”的改革之路,绘就了“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壮美画卷。眺望前行路,我们壮志在胸、豪情满怀。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展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湖湘儿女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必将书写新的历史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不忘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更加奋发有为地把湖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全省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三湘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得到新加强。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行全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上下同题”,分级分类抓好领导干部轮训,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遍三湘四水、深入千家万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召开省委全会研究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深化主题宣传和研究阐释,推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深学细照笃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厚思想内涵,深刻领会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进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了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财政收入量质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扎实推进,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成效显著,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全面铺开,形成了3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服务业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快速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全面铺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三区两山两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三超”等科技成果世界领先。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化高规格、大力度推进,长沙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五张网”进一步完善提升,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即将实现。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政府债务、金融、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社会增添新成色。扛牢“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政治责任,坚持尽锐出战,举全省之力脱贫攻坚,在推动“三个落实”、实施“五个一批”、做到“六个精准”上下足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精准、有特色、可持续的脱贫路子,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脱贫典型。6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群众精神面貌和脱贫地区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全面铺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重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重大成果,深化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经验全面推广,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一大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顺利推进。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居全国前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获批建设,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海关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在湘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180家,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推进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立法和人大监督全面加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运用“政协云”,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持续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成效明显,作用更好发挥。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五年来,我们守正创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繁荣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媒体融合发展加快,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充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快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三湘文苑百花竞放、硕果满枝。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快速发展,“文化湘军”实力更强、品牌更响。湖湘文化“走出去”活动影响广泛,“湘”字号文化产品享誉海外。旅游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总收入接近万亿元。
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坚守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百所“芙蓉学校”花开三湘,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村卫生室空白村全面消除,新的生育政策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果丰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残疾人事业得到发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应保尽保。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平安湖南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进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鲜明导向。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一江一湖四水”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们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政治建设考察并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各类人才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四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开展金融、涉砂涉矿、工程项目、医保社保等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扛牢疫情防控重大责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广大党员干部舍身忘我、冲锋在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向险而行,青年一代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坚定扛起党管武装重大政治责任,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重塑全省国防后备力量体系,全民国防教育创新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驻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省委接续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省人民的和衷共济、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和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湘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向中央驻湘单位和中央企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南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湖南各项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一以贯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开拓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敢于斗争,筑牢安全屏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回顾五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明显,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还要优化,县域经济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财政收支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面临不少现实困难;民生和安全稳定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跟不上现代化建设要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全面从严治党还须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
二、切实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湖南发展,亲切关怀湖南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亲临湖南考察,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作出“一带一部”“精准扶贫”“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2020年9月亲临湖南考察时,要求我们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抓好五项重点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精辟阐述了关系湖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着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坚持立足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区位,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打造“三个高地”,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经济实力更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粮食产量保持总体稳定,“三个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治理效能更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数字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为有力;文明程度更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湖湘文化传承弘扬;生活品质更好,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更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在实现五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富强,就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三个高地”,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民主,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展,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明,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湖湘文化的精神力量充分彰显;和谐,就是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安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心情更加舒畅、人生更加出彩;美丽,就是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千百年来,三湘儿女前赴后继、开拓奋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巨大成就,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形成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锤炼了“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意志品质。精神火炬,代代相传。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赓续湖湘精神,大力传承忠诚、担当、求实、创新、勇毅的精神基因,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解放思想中闯出新路子,在真抓实干中闯出新天地,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开创美好未来。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必须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深入推进“八大工程”,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发展好石化、有色等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优育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进智能制造赋能,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抓实“五好”园区建设,依法依规调区扩区,加快实现国家级园区市州全覆盖。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打造湘品湘造质量形象。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迎接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建设数字湖南、数字政府、数字社会,让数字文明造福全省人民。
(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四个面向”,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入推进“七大计划”,使湖南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汇集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三区两山两中心”和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培育岳麓山国家实验室,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湖南省实验室,加快形成全域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成果。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湖南模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主体增量提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发展科技金融,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吸引全球科创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让创新蔚然成风。
(三)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畅通经济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发展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支持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节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保护消费者权益。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领域投资力度,以更有效的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完善交通、能源、水安全、物流、信息五张网。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市市通高铁、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拓展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成“1+13”骨干通航机场,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构建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骨干的航道网及“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的全省港口体系,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夯实能源保障网,大力引进省外优质能源,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作用,加快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燃气发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全面提升能源供应能力,构建保障有力、清洁低碳、适度超前的能源供应体系。筑牢水安全网,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优化物流配送网,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区域中心。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统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抓好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建设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和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加快岳阳、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建设沿京广、沪昆、渝长厦通道的三大经济发展带;推动长株潭建设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洞庭湖建设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湘南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大湘西建设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强省会战略。因地制宜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创新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促进县域经济整体跨越。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市和未来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的现代化城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公共资源普惠共享,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发展精细农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种业创新和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促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行动,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做强中心村,建设乡村新社区。培育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示范创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发展的动力源。要深入推进“四大改革行动”“五大开放行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内陆地区增强经济活力、完善市场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在前列,在内陆地区制度型开放、对非经贸合作、开放平台建设上走在前列。
(一)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全省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让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二)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加强数据、知识、环境、自然资源资产等领域产权制度建设,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打造规范统一、共享共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不断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健全以发展规划为导向,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经济治理体系。实施财源建设工程,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湖南金融中心,建立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构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四)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建设。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利用外资政策体系,优化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内外贸、产工贸一体化,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深化“单一窗口”建设,加快推进跨境贸易降费提速,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海外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五)构建更加完善的对外开放支撑体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健全对非经贸合作体系,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打造国家对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统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各类国际经贸合作交流平台。拓展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对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省际合作,推动区域开放联动。
(六)推动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紧盯“三类500强”、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外贸实体龙头企业,实行市场化专业招商。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开拓RCEP成员国、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带动技术、装备、劳务走出去。统筹整合外事工作资源,深化友城合作,广泛搭建对外合作平台。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
法治湖南民主法治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力推进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全省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一)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造性开展立法、监督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质量。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化“凝心聚力新时代”行动,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做好港澳、对台、侨务等工作,不断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
(二)全面推进法治湖南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完善立法工作新格局,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资源,完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持续深化平安湖南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领域风险,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战略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加强诉源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精心打造理论评论品牌,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宣讲,建设好“学习强国”湖南平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网络文化,防控新型网络安全风险,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守住管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健全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品牌。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推动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三)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守正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完善文化产业功能区布局,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做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建设。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强“文化湘军”建设,提升广电、出版、演艺等品牌,打造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品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红色旅游基地,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叫响“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力争实现5A级景区市州全覆盖。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更多“湘”字号文化产品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湖南篇。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全省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提升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和监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构建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持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快农村村小和小规模学校提质改造,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建设改革发展力度。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提升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办好思政课,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体教融合,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推进“互联网+教育”,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深化健康湖南建设。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实施健康湖南行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全省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健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重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社会办医,建设一批“花园式”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中医药强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体育强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体育设施乡村全覆盖,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着力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提升失业保险省级统筹,适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发展商业保险。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构建分层分类综合救助格局。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让全省人民住有所居。
(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加强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支撑体系,逐步提升老年人福利水平,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让老年人颐养天年、安享晚年、益寿延年。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湖南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让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
(一)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能优先方针,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推动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开展细颗粒物浓度达标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化重金属和磷污染防治,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风险源头管控和治理修复,推进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物治理,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利用,加强白色污染、新污染物治理。
(三)统筹抓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治理,建立健全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天然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有效恢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因地制宜推广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矿山综合整治,打造一批绿色矿山。坚决“守护好一江碧水”,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动江湖协同、河湖共治,建千里湘江滨水走廊,还八百里洞庭碧波万顷。
(四)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和改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综合执法。深化做实“河湖林长制”,完善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损害赔偿和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创新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健全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体系,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九、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办好湖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刻领会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特别是要深刻领会把握“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深刻学习领会“十个明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持续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三)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入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把关,选拔使用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尽心服务的好干部,选拔使用在基层一线、在艰苦边远地区、在改革发展实践中苦干实干的好干部,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优化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有计划有力度地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任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和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行动计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编制资源作用。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
(四)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湖湘人才高地。建立健全靶向引才、平台聚才、柔性引才、专家荐才机制,大力培养引进使用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发扬企业家精神,着力引育产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壮大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全谱系人才集聚与培养支撑体系,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为人才松绑,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人才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让有真才实学的各类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五)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持续为基层减负,保障合理待遇,激发干事热情,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六)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加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发扬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好作风,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把心思用在推动发展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在全省上下形成奋发图强、干事创业的新风正气。
(七)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把“查剖改”“惩治防”贯通起来,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深化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系统治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全面推进党务政务等公开,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完善全覆盖的监督机制。全面建设清廉湖南,建设清廉单元,弘扬清廉文化,规范权力运行,共建共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持续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国防建设重点区域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巩固发展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局面。
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环境。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使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同志们!湖湘大地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红色热土,湖湘儿女是充满智慧、敢为人先的英雄儿女。一百年来,无数优秀湖湘儿女在党的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铸就了巍巍丰碑,在湖南的发展史上创造过历史荣光、书写了精彩华章。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总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关接着一关闯,承前启后、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牢记嘱托,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苏州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再谋新共识 再聚新合力 为常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发布日期: 2011-6-2
36月22日,中国共产党常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常熟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王翔代表中共常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再谋新共识,再聚新合力,为常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王翔在报告中说,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十一五”奋斗历程,谋划“十二五”发展方略,选举产生中共常熟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和带领全市党员群众,在新的征程上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下午2时,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带着全市6.7万多名党员和百万市民的重托,陆续步入会场。大会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大会执行主席是:王翔、惠建林、秦卫星、徐永达、杨伟、缪红梅、王建国、桑五官、杨崇华、朱立凡、黄锡明、黄慎、戈炳根、张永泉、闻永昌、王永明、唐伟萱、周荣葆、李丽芳、季建炯、常德盛、高德康。
出席昨天大会的正式代表有386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惠建林主持大会。
王翔在报告中指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常熟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加快发展转型、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常熟积极应对挑战,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城市环境持续优化;促进民生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合力全面增强。
王翔说,过去五年常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率先争先、又好又快作为发展导向,坚持把转型升级、开放创新作为发展路径,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发展追求,坚持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作为发展特色,坚持把强化党建、转变作风作为发展保障。
王翔在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时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坚持科学发展、弘扬城市精神、建设“美好常熟”为主题,以转变发
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自主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旅游活市、商贸富市、文化强市、科教兴市、生态育市”,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人才与文化强市、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努力把常熟建成同类城市中城市环境最为秀美、文化事业最为繁荣、富民强市最为协调的现代江南名城。
王翔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确保始终走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前列,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过3%;城市化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6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主要任务是: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两大体系”;加快形成城市形态新格局、社会管理新格局“两大格局”;努力实现提升市民幸福感受、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两大提升”。
王翔指出,未来五年,常熟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同时也面临着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的艰巨任务。要大力弘扬“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常熟城市精神,进一步营造明礼儒雅、和谐诚信的城市人文环境,激发勇于争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创业激情,齐心协力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
王翔说,“十二五”期间,全市要重点实施“十大工程”。第一,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确立新兴产业主体地位,围绕五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同时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加快推进现有一批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再引进培育一批对产业优化升级起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带动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上市融资、战略重组。培育现代服务业规模优势,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推动传统服务业总量扩张、业态提升。深入推进“旅游活市”,努力使旅游产业质量、规模、效益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两区两园”资源整合、功能创新,进一步推动镇级工业集中区调整布局、拓展区域、完善配套。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鼓励本土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二,农业现代化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完善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第三,科技创新工程。坚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创新基础,优化区域创新体系,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切实强化投入支撑,使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创新占领未来竞争制高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科技镇长团”和“蓝火计划”试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和人才引进“双百双千”计划。大
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投融资体制。
第四,城乡一体化工程。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初步构建“一城四片区”城市框架。要坚持片区发展、组团开发理念,完善中心城区“一主三组团”空间结构,同时加快构建市域城镇中心体系。有序推进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全面构建复合式交通运输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
第五,文化繁荣工程。充分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继承弘扬历史传统,创新融合时代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加速文化产业集聚壮大,培育一批文化名人、文化名作和文化名企,使常熟真正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与经济、城市互动融合的现代江南文化名城。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对江南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继续办好“江南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进一步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同质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壮大文化产业,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三年发展规划”。提升文明素质,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第六,民生幸福工程。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加大民生财政投入,落实公共普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民生质量,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注重优化劳动力结构,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子,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倡导人文关怀,关注群众精神需求。
第七,生态文明创建工程。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积极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固废和污泥处置,建立生态文明全民教育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使生态文明成为常熟的重要品牌。
第八,法治社会建设工程。更加突出法治导向,坚持用法治的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的规范保障发展成果,着力创造和谐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争创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坚持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继续推进“平安常熟”建设,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第九,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大力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扩大基层群众自治,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困难,加快构建帮扶弱势群体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
第十,党建工作创优工程。通过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思想建设,与时俱进引领发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进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固本强基服务发展;加强作风建设,勤政廉政保障发展。
王翔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和完善党代会代表任期制,不断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进一步形成同心同德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王翔在报告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上,缪红梅代表中共常熟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题为《服务科学发展,推进反腐倡廉,为建设美好常熟提供坚强保证》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五年以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建议。
第五篇:芜湖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芜湖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代表候选人登记表
选举单位
姓名
二○一二年月
芜湖市总工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