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调整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苏人通[2007]259号
关于调整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
苏人通[2007]259号
省直各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职工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原执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已明显偏低。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经研究决定,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作如下调整,请遵照执行。
一、省级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离休干部及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解决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其遗属补助标准由原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470元;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其遗属补助标准由原每人每月310元提高到510元;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其遗属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550元。
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含退休)人员死亡后,其遗属补助标准由原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420元。
三、因公死亡者遗属或死者遗属为孤寡一人的,在一、二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发50元。
四、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发放的原则、范围、对象、经费列支渠道及预算支出科目等其它事项仍按原有规定执行。
五、各市可根据省级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补助标准。非在宁的省级机关、事业单位按所在地标准执行。
六、本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
江 苏 省 人 事 厅江 苏 省 财 政 厅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苏人社发〔2016〕93号)
索引号:550232674/2016-00068 发布机构: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
发文日期:2016-03-31 文
号: 苏人社发〔2016〕93号
主题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驻苏中央国家机关(单位)所属机关事业单位:
现将《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
2016年3月31日
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省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8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7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参保范围和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单位及其编制内人员应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省级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省属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二)驻苏中央国家机关(单位)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三)驻宁部队原已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事业单位和人员(原不属于纳入民政部门安置的人员),暂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待国家政策明确后,再按政策执行。
二、经办和管理
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省级经办机构”)具体承担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经办管理工作。
省级经办机构负责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缴费基数核定、养老保险费征收、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待遇核定和支付、稽核、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社会化管理服务和职业年金的经办管理等工作。
各参保单位要明确负责本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内设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单位养老保险经办人员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到省级经办机构变更相关信息,并做好本单位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交接。
三、参保登记
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单位和人员,办理首次参保时,应先进行参保登记。
(一)单位参保登记:参保单位通过全省统一的网上参保登记系统,录入单位相关信息,打印《社会保险登记表》,携带规定的相关文件材料,到省级经办机构办理单位参保登记手续。
宁外省属机关事业单位和驻苏中央国家机关(单位)所属机关事业单位还需提交本单位执行工资标准的相关文件。
(二)人员参保登记:参保单位通过全省统一的网上参保登记系统,录入人员相关信息,生成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核定表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表,并按照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员核定的有关规定,对首次参保人员进行核定后,再携带相关材料,到省级经办机构办理人员参保登记。
(三)改革启动后新成立单位和新参保人员的参保登记,按照《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规程(暂行)》(苏人社发〔2015〕328号)办理。
四、缴费基数申报
(一)每年年初参保单位应向省级经办机构申报本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在一个缴费内,缴费单位初次申报后,其余月份只申报人员增减、缴费基数变更等事项;无变动的可不申报。新设立的单位及新进工作人员的单位,应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申报人员变更的同时,一并申报新参加工作人员起薪当月的缴费工资总额。
(二)参保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费基数的,省级经办机构暂按上核定缴费基数的110%核定,参保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重新核定并结算差额。
五、缴费基数口径
(一)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国家和省规定的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本人上12月份的基本工资)。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国家和省规定的绩效工资(含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其余项目暂不纳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三)单位的缴费工资基数为本单位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四)未执行规范津补贴和未实施绩效工资的单位,其工作人员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暂按上本人工资收入计算。
(五)个人工资收入超过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六、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和支付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结算为自然(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般按申报,养老保险费按月度缴纳。每月20日前为养老保险业务受理期,参保单位人员发生变化时,应在养老保险业务受理期内办理相关人员增减手续。每月20日至月底为结算期,结算期期间省级经办机构停止受理在职人员变动等业务。
(三)基本养老保险费采取委托银行收款的方式征收,参保单位应签订《江苏省集中代收付业务付款授权协议》,个人缴纳部分由参保单位代扣代缴。参保单位账户余额不足,导致基本养老保险费银行无法托收的,即为欠缴。参保单位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按照《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人社部第20号令)的有关规定清缴欠费。宁外参保单位若无法实现银行托收,需确保通过适当方式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四)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的参保单位可将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作为养老保险费托收账户。参保单位在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时,要按照政策规定足额安排需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五)省级经办机构征收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省级经办机构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户,按月将收入户中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划入省级财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管理。
(六)积极探索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在有关条件成熟前,省级财政部门根据省级经办机构每月生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申请,及时将资金划拨到省级经办机构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委托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
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项目
(一)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已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项目为:基本退休(退职)费、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补贴(生活补贴)、历年调整的基本养老金。
(二)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项目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历年调整的基本养老金。
(三)国家和省规定纳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其他项目。
八、职业年金
(一)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2014年10月1日起,缴纳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缴费基数、缴费方式与基本养老保险费相同。单位缴纳职业年金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
(二)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征收,征收的职业年金全部进入省级经办机构开设的省级职业年金归集户,按月将省级职业年金归集户中的职业年金全部归集到全省职业年金归集户,按照职业年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投资运营。
(三)参保人员在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可选择一次性将职业年金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有继承权;也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并享有继承权,发完为止。本人一旦选择一种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
(四)新老办法比对的十年“过渡期”内,单位或个人未足额缴纳职业年金的,参保人员达到国家和省规定退休年龄时,需一次性补齐欠费后,再计发养老保险待遇。
九、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
(一)在宁省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执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视同缴费指数。
(二)非在宁省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
1.执行所在地规范后津贴补贴标准和退休(生活)补贴标准的,使用所在地同条件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
2.执行省直和所在地规范后津贴补贴标准和退休(生活)补贴标准平均数的,使用省和所在地同条件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十、待遇申领和核定
(一)各单位要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龄和缴费年限认定的有关规定,及时为到达国家和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对符合领取基本养老待遇条件的,所在单位应在参保人员退休当月的21日至次月5日到省级经办机构核定待遇,省级经办机构从单位办理申领养老保险待遇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二)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干部管理权限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人员,应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由单位到省级经办机构办理继续缴费手续,逾期未办理的,省级经办机构将其作暂停处理。
(三)参保人员退休时,选择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参保人员在提交购买相关商业保险产品合同后,省级经办机构按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规定办理。
十一、基金管理
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统筹,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时,由省财政给予补贴。
省级财政和人社部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十二、地方改革试点期间个人缴费的处理
(一)纳入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范围的人员,改革前曾参加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地方试点的在职在编人员,试点期间个人缴费经单位和主管部门根据缴费手册的记载进行初审后,由单位集中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历年1月1日城乡居民一年期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计息后,采取记账的方式划转至改革后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本人退休时,试点期间的个人缴费本息记实,不计入新老办法标准比对范围,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二)跨统筹地区转入的人员(包括首次参加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参加单位所在地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地方试点期间的个人缴费,由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将本息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三)跨统筹地区或跨制度转出的人员,在其办理转移手续时,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将其参加原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期间的个人缴费本息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十三、原在企业工作年限处理
曾在企业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企业工作期间应缴未缴养老保险费的,应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关规定补缴后,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未按规定补缴的,应缴未缴的工作年限作为中断缴费年限处理。
十四、稽核工作
省级经办机构按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及有关规定,对参保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缴纳及待遇享受的情况进行稽核。社会保险稽核分为书面稽核和实地稽核,省级经办机构也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参保单位进行专项稽核,参保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十五、社会化管理服务
按照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的特点,充分利用机关事业单位现有资源,依托现代化技术和原单位协助的方式实行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退休人员丧失养老保险领取待遇资格时,单位应及时到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若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将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六、附则
本办法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办法
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没有实施绩效工资的,从应纳入绩效工资的项目中纳入。调整后的岗位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由现行的550元至2800元分别提高到1150元至3810元,管理人员由现行的540元至830元分别提高到1130元至2600元分别提高到170元至5795,工人由现行的70元至915元分别提高到150元1855元(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1至3)。
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水平相应减少(各岗位等级减少额度见附表4)。
二、其他有关政策问题
(一)适当提高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见习期和初期工资标准。提高后的标准为:初中毕业生每月1190元,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每月122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每月1345元,大学生本科毕业生每月1390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每月1435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58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720元,上述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相应的减少的具体办法,有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二)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工人的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调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中小学教师、护士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三、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者每两年调整一次。如遇发生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基本工资标准延后调整。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具体方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研究拟订,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四、经费来源
这次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由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对部分地方所需财政负担经费,中央财政通过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五、组织实施
(一)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所属在京事业单位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单位)具体实施,各地区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在京外单位(少数部门除外),在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各地区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拟定本地区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的具体办法,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决定。
(三)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后,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重新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个单位严格按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执行
(四)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实施方案规定,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违反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令第31号)严肃处理。本实施方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附表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附表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附表3:事业单位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表 附表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减少额度
第四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
【发布单位】82302
【发布文号】云政发[1996]150号 【发布日期】1996-08-15 【生效日期】1996-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试行)》和《
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发[1996]150号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五日)
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和《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保险试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目标和原则
改革的目标是:遵照国家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改变退(离)休养老费用由国家、单位统包的状况,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或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用从行政费、事业费预算及单位自有经费中单列出来,形成专项养老保险基金,并建立科学正常的待遇给付和调节机制,逐步确立起适合国家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国家(或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离。
第三条 第三条 实施范围和对象
省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中包括聘用制干部及合同制工人在内的国家公务员和工作人员。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筹集
第四条 第四条 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金由现收现付部分即各单位按现行规定应支付给已退(离)休人员的退(离)休费和按经费渠道缴纳作为积累的部分及个人缴纳部分三项构成。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办法,统一筹集。
第五条 第五条 基本养老保险金统筹费率标准
(一)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为应支付给本单位已退(离)休人员的退(离)休费(即现收现付部分)和按本单位上职工工资总额的2%(即积累部分)。
(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为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总额(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含各项津贴、补贴)的2%。已退(离)休人员个人不缴费。
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金按四舍五入办法以元计算。
(三)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费率在改革启动后每两年提高1 个百分点,最终单位缴费率达10%,个人缴费率达到8%。
第六条 第六条 缴费办法
(一)按筹集费率比例,单位负担部分,根据经费渠道,全额拨款单位由财政列入预算统一划入财政专户;差额拨款单位50%由财政安排预算,统一划入财政专户,50%在税前从单位自有经费中交纳;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税前从单位自有经费中交纳。
(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由单位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
(三)单位和个人每月应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由单位在当月向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社保中心)缴清。
(四)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金分别记入个人帐户和养老保险帐户,由省社保中心存入财政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并定期公布基金增值金额,所得收益并入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其收益免征税费。
第七条 第七条 职工因工作调动,其基本养老保险帐户按以下办法办理:
(一)职工在省级机关范围内调动工作的,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但调出调入单位应在办理工作调动手续的同时,到省社保中心办理养老保险基金缴纳的接转手续。
(二)职工在全省范围内调动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全部储存额由调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划转,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
继续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三)由省内调出或省外调入的,应当将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转入调入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八条 第八条 单位应按期缴纳基本养老金,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应缴额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养老保险基金。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如数缴纳的单位,要向省社保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可缓缴,但缓缴期最长不超过半年。经批准后在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
第三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九条 第九条 职工按规定退(离)休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在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待遇给付办法出台前,其标准仍按国务院和省的现行有关规定计发。
第十条 第十条 启动养老保险改革实施办法后,3年内退(离)休人员的待遇给付标准除按现行有关规定计发外,再予以适当增加,具体为:个人缴费时间1年以内的每月增发2元,缴费时间满1年不满2年的每月增发4元,缴费时间满2年以上者每月增发6元。
第四章 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与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省人事厅负责研究制定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综合管理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工作;省社保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具体承办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业务工作,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给付、管理,并指导地县相关保险业务,协同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省级各单位包括养老、失业、工伤在内的社会保险工作由各单位人事(干部)部门承担,并有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基金收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社保中心依据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一个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由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全额、从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中按职工个人缴纳的同等数额以及个人帐户储存额的利息等三部分构成,每年结算一次储存额。在职职工和退(离)休人员有权查询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提供方便。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省社保中心和省财政要建立健全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编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决算,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试行)从1996年7月1日起施行。今后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规定时,按国家的规定重新修订本办法。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试行)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障失业人员一定时期内的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再就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结合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有专项基金保证、给付标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紧密结合的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制度。
第三条 第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障为主,兼顾公平与效率。失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失业人员一定期限内无收入来源时的基本生活,失业保险应突出保障功能,适当考虑公平与效率因素。
(二)保障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失业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的确定,既要考虑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随物价水平的提高而适当提高,又要从国情省情出发,把待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三)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失业保险与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生产自救等就业服务工作应紧密结合,统筹安排。
第四条 第四条 失业保险实施范围是:省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中包括合同制工人在内的工作人员。
第五条 第五条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对象是:
(一)按国家有关规定撤销、解散和停业整顿单位中被精减的人员。
(二)与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
(三)从国家机关辞职后3个月未能再就业的人员。
(四)被单位辞退、开除的人员。
(五)按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的其他人员。
第六条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失业人员,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届满的;重新就业的;参军或出境出国定居的;考入全日制中等以上学校学习的;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职业介绍的;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及其他不宜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按规定享受其他社会保险或社会救济的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七条 第七条 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标准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0.5%缴纳。省级机关、社会团体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由财政列入预算安排;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50%列入财政预算,50%由单位在税前从自有经费中缴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税前从自有经费中缴纳。
第八条 第八条 失业保险基金由单位按月向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保中心)缴纳。省社保中心按月将收取的失业保险基金划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按照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按期公布基金增值金额,所得收益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及其收益免征税费。
第三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九条 第九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到省社保中心办理失业登记后,方可领取失业救济金。工作不满1年而失业的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条 第十条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的工作年限(不含上次失业前的工作年限)确定:
(一)失业前工作满1年不足2年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为3个月。
(二)失业前工作满2年以上的,工作年限每增加1年,失业保险金给付期增加1个月,但给付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失业保险待遇发放标准按本人失业前工资总额(按省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含各项津贴、补贴)的60%计算,逐月发放,并按其失业救济金的10%计发医疗补助费。失业救济金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相应调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丧葬补助金按在职死亡人员标准发放。抚恤金和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救济金的发放,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办法执行,计发标准以所领取的失业救济金为基数。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失业人员就业培训费和生产自救费,由社保中心根据失业人数,培训和安置计划编制预算,经财政审核后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安排。
第四章 失业保险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省人事厅负责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工作的政策调研与制定、组织实施及检查指导协调等工作,负责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生产自救等工作的统筹规划、制订政策、实施细则和指导地县社会保险机构工作。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省社保中心负责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发放以及失业职工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及运营情况,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对逾期无故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每日加收应缴费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对欠缴失业保险费的单位,视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以非法手段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费用的,由社保中心负责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社保中心违反规定拖欠支付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金的,由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其他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办法从1996年7月1日起试行。今后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有新规定后按国家规定修订本办法。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试行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方案的通
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
施方案的通
知;(转载)
2015年1月19日 10:37 新浪博客
香港文汇报讯本报记者昨日获悉,呼吁多年的内地公务员(大同大学论坛)加薪方案终于出台,涉及范围从办事员到正国级领导,调整时间自2014年10月开始,因此今年1月起加薪料将同时补发去年四季度薪金。调整方案显示,最高级别正国级官员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下同),从7,020元增至11,385元;最低级别的办事员基本工资,由630元增至1,320元。方案还明确,今后公务员工资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
有专家向本报记者指出,此次是公务员多年来首次加薪,表面看幅度不小,但实际上由于多年未加薪整体通胀等因素,公务员加薪后收入增加还是合情、合理,而且这次加薪向基层公务员倾斜,是这个方案的一大亮点。
冻结津贴增长 部分纳基本工资
最新的公务员加薪文件由国务院于1月12日下发。文件显示,本次公务员加薪将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计算。在提高各级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同时,要求冻结规范津贴补贴的增长,并强调各级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
文件显示,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调整后,内地公务员体系中最高的正国级官员最高基本工资,由7,020元增至11,385元,最低的办事员基本工资,由630元增至1320元。这显示出,基层公务员加薪幅度更大的趋势。此外,在规范津贴补贴标准后,省部级正职官员津贴补贴减少650元,办事员减少220元。
另外,中央此次明确将建立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文件指出,今后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依据工资调整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如遇发生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基本工资标准延后调整。
对于此次公务员加薪所需财政资金,文件明确将按行政隶属关系和现行经费保障渠道解决。对于部分地方所需经费,中央财政通过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