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机制分析

时间:2019-05-13 21: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机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机制分析》。

第一篇: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机制分析

形而上的道德教育生成机制与应对策略解析

濉溪县五沟镇 大陈学校周维学

[摘要]:有效道德教育始终为横亘在我们征途中的议题。本文旨在求证道德教育流于形而上布道的生成机制。由此,反思纾除痼疾的策略。

[关键词]:形而上道德教育应对策略

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中意指对世界本原义理的论断。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审视,秉持此种观点的布道者毋庸置疑是片面的,长此以往,极易诱导布道者囿于神秘主义的巢臼抑或歇斯底里地空谈义理。因此,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家庭、学校等规训机构作为神圣的布道者理所应当要预防、杜绝空洞说教,切实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同情心、自尊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美德。然而,在诸多纷繁复杂因素综合驱动下,道德教育逐渐偏离正常轨道,流于形式主义渊薮。那么,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滥觞于何处呢?这正是本文起笔的宗旨!

无疑,我们首先要回答道德是什么?道德是囊括同情心、自尊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社会属性的混血儿。并非从诞生就享有先天自在的个性,而是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熏陶、涤荡下渐次生成的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当然,我们从中“还能够发现我们得以滋养我们思想和道德的智识生活与道德生活的源泉。”

[1]

家庭是个古老的话语,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可能就初露端倪,伴随家,家庭道德教育就是永恒话题。目前,家庭对道德教育之影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由于“子女常常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庭,获得公共教育”,因此“家庭所起过的相对作用甚至绝对作用,则趋于减少。”“道德生活的引力中心,从前是家庭,今天却逐渐从家庭移开。”[2]另一种则认为,“家庭在教育正在成长着的一代中的作用将会降低。这是一种误解,它来源于对社会和个人实质本身的错误理解。”相反,随着社会的演进,家庭中的孩子不仅“不是维持精神上的结合不遭瓦解的链条,而是这种结合美的体现,高尚道德的体现。”[3]家庭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将趋强化,而非边缘化。总之,前者信奉趋于羸弱的态度;后者崇尚

1趋于强化的观点。两者涉及家庭对道德教育影响程度变化理论之间的博弈,甚至是彼此揶揄固然存在,但两者都意识到家庭对道德教育的实在影响。作为家庭主体的父母诚然也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更是被耳提面命地灌输仁义理智性,希冀孩子全面发展。但在这一内化中存在致命隐患:家庭主体的父母是否真正体会到道德教育真谛呢?如果只是像清教徒般形而上的布道,是否会受到良好效果?是否要将意向行为化呢?这是很值得商榷与玩味!事实上,“每一个大人都应记住,只有在他自己的行为是诚实而又高尚的时候,道德观念才会进入孩子的心灵,才会掌握他的思想感情。没有行为就谈不上道德。”换言之,一定要“做孩子们的榜样。”单调地如清教徒般形而上的布道与行为化冷漠的表象之间的抵触,只能使孩子“对别人的精神世界持冷漠态度”,“产生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不良倾向,[4]缺乏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感、义务感。其次,孩子的个人主义弊病“大都产生于父母对孩子许多次微小的迁就之中。”父母对孩子过分迁就与宠溺,触动孩子对爱的初体验显现偏差,无形中滋生个人中心主义。实际上,这是一种父母向孩子传递的单向度爱,所以是溺爱;孩子并没有向父母传输爱意,如果有,那就是关爱。之所以出现单向度现象,是因为父母“压抑了他们的高尚感情的迸发,„„。一旦最初出现的感情被压抑,那么用话语和道德说教来唤起这种感情是绝对不可能的。”[5]可以说,父母潜意识下替代行径的恶果催生了形而上的道德规训生成,以期挽救私利主义的灵魂。殊不知这无疑是等于饮鸩止渴,道德的真谛只会沦为掩饰不道德行为的帮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别人精神世界细致的感情只是在家庭当中萌发,可它的发展都是在学校里,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中。”[6]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道德教育的思索延伸至学校(中小学校)。

在应试教育大背景前,升学率主宰各级学校话语权,而最佳度量砝码就是考试。由此,“学校变成一种不断考试的机构。考试自始自终伴随着教学活动。”凭借考试,教育主管部门“就有可能进行度量和判断”。其结局使学校考试只是“一个永恒的知识交换器,它确保知识从教师流向学生。”[7]基于此,考试成绩趋向于成为衡量莘莘学子唯一的维度,全面发展的人格也就无须考证了。在这样一场角逐中流溢着血腥、虚伪、道德沦丧。显然,这是一种浮躁的评断标准。事实上,“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

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甚至摧残他的心灵。”简单粗暴地“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8]总之,目前教育机制内道德教育与考试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或许有人会对本观点大肆挞伐,认为各级学校在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每周都安排有道德课,道德教育与考试间处于健康、良性运作的理想平衡状态,未有道德教育缺失的迹象。事实上,当教师“按照课程规定把整个道德压缩成几节道德课。并在一周之内用比较短的时间来不断重复这几节课的时候,他很难满怀激情地完成这项工作,因为这种间歇性的课程特点几乎不足以给儿童留下任何深刻持久的印记,而没有这些印记,儿童就不能从道德文化中获得任何东西。”[9]在考试机制主导下,程序化道德课机械式布道很难让学生内在心灵引发共鸣。相反,道德伪善的谬论却悄无声息地在学生内心扎下了祸根。所以,考试绝对化趋势是促成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根源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在形而上的道德教育生成机制方面已经大致描绘出了清晰脉络,家庭主体父母教导方式(行为典范、替代行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考试)都是道德教育形而上的主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呢?本文侧重于做些许道德方面的诠释,以供参阅。

首先,道德教育成功的内核取决于对知识的态度。知识的载体是人,在教育语境中,人又可以分化为主体和客体。教师是主体,学生就是客体。知识从主体教师转译到客体学生。在此进程中,知识并非僵硬的克隆,而是弥漫着动人的升华。这就是思考的本质。只有在思考媒介的驾驭下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10]对此,我们应当致力于将知识思考与运用成为道德观念形成的催化剂。其次,有赖于书籍的猎取。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涉猎众多的学科领域,提升自己知识面与道德涵养,构建自身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况且,学生是一个个鲜活个体,每位个体兴趣取向也大相径庭。广泛阅读会激发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潜能,成为该领域的主宰者,从中感悟自尊、自信的真理。最后,实践的成就感也是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知识从主体教师转译到客体学生之后,教师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用知识指引自己实践。在自然界,学生在知识启迪中,自发地

解密自然现象、创造新发明、领悟新知识,总能让学生感知到实践的成就感,体验到人与人的那份情感。当这些感知、体验的触角在学生脑海中发酵,就会塑造起自尊、自信、责任、义务的美德。总之,“要使我们所教育的人的多方面活动的道德丰富性在学校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得到表现。”[11]

在目前应试教育大前提下,形而上的道德教育固然存在他滋生的土壤,但并未到黔驴技穷的境地。纵使在旧式教育机制框架的制衡中,家庭父母行为典范的重新建构、学校知识的运用与反思、书籍的猎取、实践的成就感都能由外而内抑或由内到外的驱动道德真谛的回归。

[注释]:

[1][2][9](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 沈杰 朱谐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P.67、57、9

2[3][4][5][6](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思考》,尹曙初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第一版,P.116、38-39、57、57

[7](法)米歇尔·福科:《规训与惩罚》,刘北成 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4月第3版,P.210

[8][10][11](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P.120、23、372

第二篇: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

毋容质疑,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关键任务。新时期的教师应明确德育观包括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采取的德育方式,方法和途径。在当前强调发展智能、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要加强。那么,小学教师应如何联系当前形势,结合小学生特定的身心发育时期,制订行之有效的德育措施呢?本人认为有机地分配调控、使用“感化机制”、“激励机制”、“跟踪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教育手段,细致工作,长抓不懈,一定能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感化机制。

这一教育机制要求教师以真情实感对待学生,用真挚温暖的爱心去感动,转化学生的德育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决定新时代的儿童不要“师道尊严”,而渴求教师既为良师,也是益友,可以遵循仰仗的模范,也可以倾吐心声的港湾。由此,教师的德育方法必须倾以真挚的爱心,把任重道远的工作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酝酿,发酵,以至达到预期目的。

曾有一名叫黄晓斌的学生,原活泼伶俐,谈笑风生,没想到第二学期伊始,便发现他郁闷不乐,常在教室发呆,少与他人搭讪,谈笑,一反上学期的表现,着实令人不解。更令人意外的是,开学二周后的他竟无故逃学。家访之余,方知他母亲刚去世,父亲借酒消愁,家庭环境骤变。这就是黄晓斌同学变得孤独乃至逃课的症结所在。我体会到母爱的失去使他缺乏温暖,父亲的酗酒更使他消极厌学。于是,我主动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列举一些孤儿成才的故事,课余时间多给他补课,让他的成绩提高起来;给他购买学习用品,假日甚至为他浆洗衣服„„,真情的付出没有白费,他把我当成朋友,当成姐姐,敢于把心里的悲与苦说给我听,一改孤苦无依的表现,他又变得聪明活泼,谈笑风生了,学业成绩也蒸蒸日上。

二、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指用激发,奖励的手段促进中后层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转化工作。多数中后进生在为人处事上,对待学业上,都存在瞻前顾后,畏手缩脚的心理,甚至有自卑,自弃的思想倾向。教师如果未能采用良好的诱导方法,为学生打气加油,帮学生制订奋斗目标,使他们奋发向上的话,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前面所列举的情况。因此,有计划地激发学生自强自信心理,合理采用奖励手段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机制。

一名叫黄洵的六年级同学,就因为心理上存在很大压力,唯恐自己脑瓜不如人,升中考不如意而灰心消极,顾虑重重,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愁闷,彷徨。在获悉其内心世界的同时,本人即刻导以语重心长的谈话,把她学习勤奋,肯动脑筋等“闪光点”说给她自己知道,树立她的自信心,让她明白只要多努力一定能行的事理。进而,本人帮她制订了学习计划,传授一些适合她的学习方法,用阶段性的进步为目标,用“红花少年”,“进步奖”等奖励手段为激发因素。从此,黄洵同学发愤图强,不懂就问,扎实坚毅地攻关,一步一个脚印,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个阶段性的进步她都达标了,每一种奖励她都获得了。看着她手捧奖状的甜甜笑容,看着她孜孜不倦的认真劲儿。本人也会心地笑了,奖励机制产生效用啦!

三、跟踪机制。

顾名思义,这种机制指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式,专门“对付”那些反复无常的后进生,顽劣生。

特殊的年龄赋予小学生反复的心理特点,因为他们很容易受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社会舆论所左右,在旁鹜、徘徊之时也很容易步入歧途。但他们都是可塑造之才,教师不能因为差生的反复而灰心丧气,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认定学生“无可救药”,相反,更应该尝试改变教法,另辟蹊径,重臻佳境。对此,跟踪机制不失为有力的一着。

在跟踪机制中我具体做法如下:

(一)掌握跟踪档案。

教师对容易反复的后进生应分门别类,把他们的心里特征,容易犯的毛病,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家庭情况等内容写成资料,制成档案,做到对学生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反复有先见先知的预算,争取防患于未然,才能事半功倍。

(二)建立跟踪卡。

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品德档案后,应因人而异,建立对应跟踪卡,定期对学生行为,思想动向进行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反复苗头,紧抓不放,适时教诲,防微杜渐。当然,跟踪卡上绝对少不了学生进步的表现,转化的兆头,这些尤为重要,要教师能及时表扬,促其上进,使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检测跟踪信息。

学生的表现,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些跟踪信息的来源大致有两方面:教师亲自观察到的;教师听说到的。虽有“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之说,但事物的真理往往会被它隐蔽的外相所歪曲,看到的,听到的都有可能不是真实,这决定了跟踪信息的难度。教师应不厌其烦,永远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去看待学生的变化,不要让道听途说所欺骗,也不能为学生一时的好表现所蒙蔽,应该用真情实感去对待他们,发现他们隐藏起来的真实世界,反复变化难以捉摸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的检测才是真实的,学生的进步与否的评价才是恰如其分的。

当然,跟踪机制需要恒心与毅力,教师应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活用教育机智,才能立竿见影。

四、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检验学生德育表现的又一有力方式。它可以通过班级中的成员,班干部的评价获悉,还可以通过学生家长的评价了解,使教师心中有数,更科学地评价学生。其中,家访是必要的一环,它能把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结成一条多元化的桥梁,能多层次,多方位地选择教育学生的途径。

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叫锐鑫,他在班中是骨干,学科的带头人,乐于帮助后进生,积

极参加各科文体活动。可以说,这样的学生似乎无可挑剔。可是一家访,家长却道出他在家庭的表现。养尊处优的锐鑫从不帮忙家务活,哪怕是力所能及的小活,对父母的态度比较粗鲁,动不动撒娇耍赖,好大一个“淘气包”。这样的反馈信息跟该生在校的表现大相径庭,对此,本人又须与该生促膝谈心,晓以情理,教育他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必须是个好儿子,长大才能成为社会一名好青年的道理,要求他改变对父母的态度,发扬在校的优良作风,帮助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等。的确,锐鑫同学在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相互教育下,他进步了,成为一名真正“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好孩子。

反馈机制还要求教师联系社会形势,社会舆论,矫正学生思想中的一些不良苗头,譬如对社会流传的“读书无用论”,“有钱就有一切”的拜金主义等有害思想,教师需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危害性,从其他名人名家的故事中为学生树立楷模,勇于同社会有害言论作斗争,拒绝受腐蚀毒害。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感化机制”、“激励机制”、“跟踪机制”和“反馈机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诚然,德育教育系复杂多元的,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发扬教育机智,寻找更科学可行的教育机制。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前面的几种教育机制绝非独立不群的,相反,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需要教师凭经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也可以综合起来运用,对一个班集体,一个科级或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后进生转化工作)都能起添砖加瓦的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jxlwdylw/31232.htm

第三篇:《宪法的形而上之学》读后感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宪法的形而上之学》读后感

李怡平

【摘要】《宪法的形而上之学》一书详细阐述了江国华教授独有的宪法哲学观,宪法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因而也是生活哲学, 它来自于人的生活世界。宪法哲学的研究对于中国宪法和宪政建设而言,是最为基础性的学习。本文结合江教授的观点,浅谈一些关于宪法哲学和宪政的认识。

【关键字】《宪法的形而上之学》;宪法哲学;宪政

江国华教授是我的宪法学老师,对于江教授的学说,我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些收益和启示。作为学生,我非常欣赏江教授的个性,他十分坦诚,观点也很新颖独到,他的授课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味说教,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些清新的东西,达到茅塞顿开之效。在江教授的课堂上学习到的不仅是学问,更多的是一些为人之道和作为一名学者所应该具有的起码品质。毫无疑问,江教授的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尖锐的批判,但是他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批判的层面,面对当今中国宪政的种种弊端,他不断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这在当今中国的宪法学界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宪法哲学的书,我阅读的很少,《宪法的形而上之学》是江教授的博士论文集,也是我了解宪法哲学的启蒙之书。从一开始,江教授便明确指出:宪法哲学是关于宪法之本源问题的追问之学,是关于宪法终极关怀的求索之学,它的任务是回答凝结在想法之中的人文关怀和客观精神是什么;是宪法的形而上之学,是以人类优良的生活方式为职旨的哲学;它是一种实践哲学, 因而也是生活哲学,它来自于人的生活世界。从哲学意义上说, 也就是从其本原的意义上而言, 宪法不仅是为着人的生活而存在, 而且实在应该是为着人的优良的生活而存在。在国民的意识中,宪法是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其效力是至高无上的。但是纵观中国社会,有多少人的宪法权利遭到了无情的践踏?比如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等等;而这些被践踏的权利有没有通过宪法的保护而得到救济,答案是否定的;再看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何其漫长的过程,一个没有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就如同没有宪法,那么人民的权利将从

何得到保障!江教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他大声疾呼:“我们应当检讨,以往理解‘宪法’的时候,是否过分地关注其政治意义,从而让‘宪法’一词沾染了太多的‘统治色彩’却缺少了应有的生活情怀?在江教授看来,宪法本质上是旨在于“为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世界所必须的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的和平共存”创设某些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生活问题是宪法的核心问题,而宪法哲学实质上是生活哲学,“它是以人为起点并以人为归宿的哲学,它真挚地关注这人的生命安全、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 ——它不限于对正式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关注,而且也把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决策包括进去;它既关注个人的自主,也谋求人民的相互依存和社会团结;它不仅谋利个人生活,也谋划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要解决的是“集体人”面临的挑战;这种在生活哲学思维导引下的政治, 就是生活政治,即关于公民生活方式的政治, 是认同政治, 选择政治;这种政治所依靠的是积极的信任。而这种积极的信任应该如何培养呢?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立法混乱、执法腐败、司法不力的现状,要建立这种积极的信任,无疑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首先应该制定良法,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保障权利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并且这个法是以实现大多数人的生活目的而制定;其次,为执法树立良好的环境,应该加强政府执法的透明度,增强那些受到政策影响的人的自主性,实现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合作上的分权,消除执法过程中隐藏的腐败;再次,保障被侵犯的权利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宪法不仅仅是权利的保障“书”,更是权利的保障“剑”,仅有纸上的宪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满纸写着“人民权利”的宪法不能给人权状况带来多少改变,它只能给人民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而只有权利救济才能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保障。任何形式的宪法都不可能无视政治,但是宪法却无一不是以“人的优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为其终极关怀。宪法只有真正的为人民的生活服务的时候,才可能真正的深入民心,在人民心中树立宪法的权威,人民才会真正对宪法产生敬畏之情。分析了宪法哲学的本质之后,江教授又对宪法进行了哲学性批判,他说,所谓宪法“批判”绝不是为了给历史上的法律哲学打上“胡说”的印记,而在于努力寻索这些组成法学世界的极为珍贵的资料,是如何构建宪政学说大厦的理论基石。他从历史、逻辑、理性、认识论、实效力等角度对宪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接下来,江教授从宪法的道德之维、宪法的宗教之维、宪法的地理之维三个方面对宪法维度进行了反复的论述,并对宪法精神——宪法作为自由之法、中庸之道、和宽容之学等角色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尽管对于其中的很多内容不甚理解,但还是对江教授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深表赞同。他强调我们要拥有宪法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

宪法价值,他认为,宪法和宪政只有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之中, 才能够克服抽象理性所设计的虚幻的理念世界模型, 从而唤起人们对于真正的“人的生活”的关怀和“美满世界”的向往, 并为宪法与宪政的价值找到真正的栖息之所。宪法的社会化意味着宪法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只有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中,宪法才有可能成为“行动中的宪法”,而不仅仅是“书本中的宪法”。从全文看来,书中深深地体现江教授的人文精神,以及他对现实不合理制度的批判、渴望改革的欲望和对完美宪政的追求;书中独到的观点无不体现出江教授作为一名法律学者对现实的关注,对社会弊病的思考和对中国宪政改革作出的努力。开卷即有益,尽管江教授谦称此书“有功利之俗虑,兼拼凑之嫌疑”,且先自愧于谫陋和粗俗,尽管现在我的学识水平不能完全理解江教授之观点,读罢全文,仍然收获颇多,对于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帮助很大。鉴于自己的学识修为还没达到可以评论江教授观点的程度,以上只是《宪法的形而上之学》的一些读后感,还望各位同学和老师批评指正。

枪杀案再次说明公正的审判需要杰出的法官

张生贵

我们可曾想到过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社会文明程度远不及今日的古希腊时代,一位在哲学、政治和法律学说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思想家„„柏拉图就提出过,任何一个没有正式建立法庭的国家简直就不成其为国家,这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门徒、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不仅善于论辩,而且思想深邃。他将自己的细想以优雅动人、深奥机智的对话形式表达出来。他的对话集法律篇处处散发着幽默的气息,包含着悲天激情。柏拉图大半生都始终不渝的追求者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图景,但是在目睹了其政治希望成为泡影之后,意识到理想国是不切实际的,于是,晚年的柏拉图从天上回到人间,开始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实行法治,并在七旬高龄的时候着手写作《法律篇》。这是柏拉图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遗憾的是还没有等待完全著称此书,这位广见博闻的智者就永远的睡去了。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探讨了法律的产生、内涵、制定、实施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他对国家的审判制度予以了关注,明确指出了“任何一个没有正式建立法庭的国家简直就不成其为一个国家”,突出了法庭的作用,更进一步说一个国家司法审判制度的重要性。围绕着这一命题,柏拉图探讨了法官的选拔、法官的品格、审级制度、公开审判、法官中立等问题,这些都称得上是当今司法审判制度的重要思深渊。

法律对于一个国家无疑是最重要的,法庭是实现法律的重要场所,法官是法律实施者,一个国家的法治从任命良好的官员开始。“当有了一个组织的很好的国家,这个国家又有着制定很完整的法典,那么任命不称职得官员负责实施法典乃是浪费了优良法典,整个事业沦为一出滑稽戏,而且不仅如,这个国家将发现,他的法律正在大规模地损伤它本身。”因此,在提出了“任何一个没有正式建立法庭的国家简直就不成其为一个国家”这一观点后,他重点阐述了该如何任命称职的法官以及法官应该具有的素质,以及建立正式的法庭或者公正的审判制度,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建立一个法庭就是选举官员。那么,该如何来“选举官员”呢?在柏拉图看来,法官应经过严格的程序选拔,再由这些选拔出来的法官组成行使审判职能的法庭。他认为为所有公民而设立、处理公民之间纠纷的普通法庭,该法庭的法官是这样选拔出来的:任职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的全部官员在特定的日子集合在一起,接着他们向上帝起誓,他们一定向上帝献上他们最上等的果实,就是说每个部门贡献一个法官,这个法官无疑是该部门的杰出官员。法官选出后,在他们的选举人面前还要再次接受复查,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人被否定了,那么根据同样的规则,另选一位来代替。可见,组成法庭的官员需要经过神圣的形式、经过复查的程序才能得以选拔出来,一旦法官选举出来组成了法庭,就赋予了神圣性和权威性。

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案件审理是否公正。组成法庭的法官德才兼备,对于法官应具有的才能和品格予以了足够重视。法官应具有“把争端搞个水落石出”的才能。“如果一个法官默不作声并且在进行裁决时,他未审先说话,那么他绝不能对他所处理的案件作出令人满意的判决。所以,如果法官没有才能,无论是大法庭还是小法庭,都难以作出好的判决,除此之外,法官应具有廉洁公正的品格。组成法庭的杰出法官,不仅需要才能,而且还需要公正的德性。法庭应是人力所能够召集的最廉洁的法庭,法官应保持中立、公正,不应有所偏颇,站在中立的位置弄清楚双方争辩的焦点,长时间的从容而反复的询问当事人,有助于把争端搞个水落石出。如果法官故意错误地判决,那么当事人可以到“法律维护者”那里对法官提出申诉。

公正的审判不仅需要正义的法庭和杰出的法官,审判活动本身也应该依据程序进行,没有程序的审判活动只会导致法官的恣意妄为与法庭的混乱无序,柏拉图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法律篇》中为人类揭示了这一道理。他谈到在死刑案件中,“首先,公诉人应该作一个简单的发言,接着则是被告人发言;资历最深的法官在俩人发言之后作交叉询问„„所有的法官都得一致同意的论点上签字,而后把文件放在赫斯提神坛上„„第二天,他们都得在老地方集合,在类似的询问和检查之后,再在文件上签字。这样的程序连续进行三次„„每个法官投下神圣的一票,以赫斯提神的名义起誓,他所作出的判决是公正和正确的。就这样,他们结束了这一审判”。可见,柏拉图意识到了程序程度在实现法庭审判公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最后,柏拉图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庭审判应建立“三审终审”制以及公开审判原则、司法独立原则等。

当事人首先应该使他的邻居来到所组成的法庭面前旁听,如果对于这个法庭的判决不满意,他可以向第二个法庭提起申诉意见,但要是这两次判决都不能解决争端,那么第三个法庭就一定要结束这个案件。柏拉图在谈到法庭的设立时,还建议贯彻公开审判原则。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私人诉讼案件的听审,因为任何未被取消参加审案的资格。众所周知,司法独立也是当今各国的司法原则之一,但是,我们惊喜地发现,柏拉图在他的《法律篇》中也反映了这一原则。他说法官作出的判决不应被外来的压力所破坏;法官通过公开投票决定的最终审判结果,投票对那些议员和选举法官的官员使之审理案件是有强制性的,这既意味着,法官不受选举他们出来的官员和议员的干涉、独立司法。“任何一个没有正是建立法庭的国家简直就不成其为一个国家”。柏拉图的这一经典命题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是它蕴含的理念却足以引起后人深深的思考和研究。没有正式的建立法庭指的是虽然有法庭,但不是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建立和组成的,法官也未必是具备优良品德的,柏拉图提出的法庭设立、法官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品格以及公开审判、司法独立原则等均沿用至今,这不得不让人折服于他的睿智与超前的预见力!同时,从这一命题中,我们也领悟到司法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审视我国当前司法制度存在的不足,比如司法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司法独立原则尙有待真正落到实处、法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等,积极探索我国司法改革的新路,实现我国的司法正义!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01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是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决定的。只有各部门、各方面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密切配合、全员参与,以及学校内部整体工作和德育工作相互协调、相互渗透,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贯彻落实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和完善由校长负责、政教处教导处发挥核心作用的学校德育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少先队的育人作用,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要努力打造两个平台,搞好两个结合,构建两个体系。两个平台是:课程教学平台和实践活动平台;两个结合是: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两个体系是:相互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和以广大教师、德育工作者队伍和领导体制为重点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创新完善德育体系,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型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积极发挥政教处教导处的核心作用,建立以中层干部、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力量,家长代表参加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

首先,成立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嗣感

成员:洪俊荣李承柱周上发赵伟芬

其次,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学校心理咨询兼职教师:曹敦爱赵伟芬

二、实施学校课程的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

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1、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做到全员育人

每位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响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交流及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

充分发挥少先队育人优势,支持大队、中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统筹安排好活动时间。通过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4、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其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5、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研究与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方式的研究,逐步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评价、监控、反馈机制。

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响。

1、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

我校以师生为主体,通过校风校训学习教育、行为反思,逐步形成学校求实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加强校风建设和班风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资源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

2、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以“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重点内容;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主题教育使学校成为“学雷锋”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学雷锋”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3、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与文化资源建设

组织师生共同建设维护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四、创建学校新型协作体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

1、建设家长委员会

逐步建立以校为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出的家长委员会,增进家长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活动。

2、关爱特殊背景的学生

学校开展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的细致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3、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我校积极加强法制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提高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改进和创新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引导全校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高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

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员育人能力,大力表彰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

2、选派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3、完善教师实施德育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核其教学能力,还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务的情况。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情况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

我校将坚决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自觉担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做好这项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

罗亭中心小学

2013年2月

第五篇: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

吴梅芽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教好每位学生,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这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多的新问题,通过这次案例分析,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更好的相处,如何更好的教学,如何更好的教好每一个孩子,这让我受益匪浅。我有以下几个体会: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学生

学生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教师的这些不经间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孩子,那么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伤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2、以宽容的胸怀欣赏学生。

在学生们的世界里,我们不但看到了他们可爱,有时还要接纳、宽容学生的“讨厌”。我们平时会限制学生不许干这、不许干那等。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真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体会其中的爱,以发现的目光去欣赏他们。

3、善于表扬,巧妙批评,以典型作为榜样

案例:我班的张X同学,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他行为习惯差,经常打架,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力很大。后来,我跟他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我在生活中学习中给与他关心和爱护,只要他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在班级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他做改正缺点的典型,去感染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们改正缺点,现在,我们班构建了和谐团结的班风。分析: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现在我们班的这位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他,在各种班级活动中也有了他积极的身影。

下载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机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而上的道德教育机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心得体会现代社会当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凸显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特有的,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

    道德教育

    雷锋小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方 案 作者:江兰青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01更新时间:2004-4-15 根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统一安排和省文明......

    卷烟品牌分析 机制

    西烟草:“中华”品牌精准营销 邢艳燕 朱永胜2010-9-15经营卷烟已经有15个年头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零售客户刘建军认为烟草公司现在的“中华”投放策略很好,“不断货,无积压,资......

    创业投资机制分析

    从目前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三种机制:即政府主导型、混合型和市场主导型.1.政府主导型机制:政府主导型机制是由政府作为主要出资人,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以国有企业的......

    机制行业就业分析

    我国机械行业还出现了一汽启明、宝钢宝信、武钢自动化、东风东浦等典型的现代制造服务业企业。它们诞生于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在服务于母体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普通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包括高中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向高等教育过度......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分析论文

    [摘要]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质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却陷入了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这主要源于:作为大背景的社会面临着“被标榜的道德”与“被放弃的道德”相......

    机制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率:92.01%。学费:2500元--5000元/年。 热门分析: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