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落后永比条件落后可怕的调研思考(大全)

时间:2019-05-13 21:5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思想落后永比条件落后可怕的调研思考(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思想落后永比条件落后可怕的调研思考(大全)》。

第一篇:关于思想落后永比条件落后可怕的调研思考(大全)

一个地方,条件落后不可怕,虽然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为条件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勤劳肯干,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哪怕原本是非常恶劣的环境,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的,过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富有的。然而,最为可怕的是思想落后,一个地方,一但人们的思想落后、守旧、固步自封,那简直就是一条死胡同,哪怕条件再好,也难得有出路,要想改变,不是一两天的事,少则几十年,多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村系**县**乡的一个行政村,辖七个村民组,有750多人,中心位置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不过 三公里,地势较为平坦。通路方面,早在一九六三年,到闹水岩电站潜池的公路就穿村而过,****年该公路又修建延伸到煎茶,通路条件可以说不算差,可是,这里至今还有两个组不通公路,正在修建,有一个组的公路才通到寨脚下,就是另外四个组的公路也是才修没有几年。通电方面,该村的冉家组就座落于闹水岩电站上面,如果是天色好的话,人站在寨子边,就可以听到闹水岩电站发电机“嗡嗡”的叫声,通电条件也不算差,看当前,还有三个组没有进行农电改造,是用腐烂不堪的木电杆、单股线在凑合着照明,电压很低,就连家庭用的小功率碾米机、猪草机都带不动。仅仅在公路建设和电力建设两方面就整整落后于位于该村后面十多公里的八仙村、大泉村十多年。在村民的住房方面,基本上都是古老的木房,破破烂烂的,平房不多,楼房更少,有一部分的木房只有柱子和顶棚,四壁是用材禾或竹席围住的,不避雨、不避寒。在饮食生活方面,虽说差饭吃的人倒是没有了,但是,能吃好饭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家庭只能是填饱肚子,根本谈不上营养。哪怕就是逢年过节,也只能是几十年遗留下来的老样子——过小年就是打麻饼熬猪头、舂汤粑推绿豆粉,过大年就是包包子粑,过端午就是包粽子,从来没有换个别的吃法。在村寨及家庭环境卫生方面,卫生意识不强,屋内是满屋狼籍、灰尘满面、肟脏不堪,主人很少打扫房前屋后,室内的家具、桌椅凳子之类的也是看年看月才抹一回,天花板上、炕头上全是洋尘、蜘蛛朽虫之类的脏东西。至于村寨公共道上的卫生是根本没有人过问,雨天是稀泥烂瓦,晴天是臭气熏天。在精神文明方面,村民们依然有人说牛话,动不动就骂朝天娘的也还时有发生,人们没有娱乐活动,家庭好的,顶多就是买个电视看看,可是全村有电视的家庭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有人在外打工挣钱的家庭才有。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学校教育方面,全村原来就只有还是大集体时候全村人用石头、石灰、草筋修建的石木结构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用了几十年,已经破烂不堪成为危房,在两前被政府撤消后修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虽然投入使用,但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这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笔者带着重重疑惑走进了该村,对该村进行了调查。

流出人口较多,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该村流出人口32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4%,其中,青壮年占绝大部分。在家的几乎是年迈体弱、思想守旧的老年人。田地荒芜现象严重,完全以传统、原始的耕作方式从事着农业生产,广种薄收,效益十分低下。开展集体性公益事业调动不出足够的劳动力。

地势高寒,农作物生长缓慢,粮食产量不高。该村平均海拨在 1200米 左右,居全乡平均海拨之上,是典型的高海拨地区,冰冻时间较长,气温较低,热量不大,农作物生长极为缓慢,产量不高。

与周边村寨争夺自然资源严重。由于该村与龙泉乡的闹水村接壤,后面又紧靠八仙村,周边村寨的人畜经常在该村地界出入,该村地界上的自然资源,如柴、草,表面上看来丰富,其实际上为多村共享,人均占有量并不多。再者,有些地界与闹水村相嵌,给政府管理、规划带来诸多不便。

前面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为因素难以或不可能改变,由于它的存在,导致了该村的贫穷落后,这无可厚非。下面的因素就不是这样了,它完全是由于人们的主观思想所决定的:

文化素质低下,思想固执、保守。老年人就不说,在年青人中,正规把初中念完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小学文化,或者就是到初中门坎逛过几天,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高中生在全村虽有几个,但由于承受不住压力,不是失踪就是患精神病,没有几个是正常人,大中专生为数更少。这里的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地广种薄收、粗放式经营,他们对自家的生产经营一点也不去动脑筋分析,或许就是根本不会分析,只知道去年是这样搞的,今年依就这样搞,别人家是这样搞的,我家就得这样搞,根本不会因地制宜,调整耕种方式,并且,还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这一套是久经实践考验成功的,是没有其它方式可以取代的。眼光不放开去看看其它村是如何搞的,其它乡是如何搞的,其它县是如何搞的,只是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一味地认为我们这地方就是这样了,没

有办法可以改变的了。

没有上进心,生活因循守旧。古人云:穷则思变。然而,这里的人们就是不爱思变,或根本不思变。变,就是比以往先进的做法。他们就只知道老得掉牙的那一套,耕作方式也好,生活方式也罢都是如此。哪怕自家再贫困,也不去想办法多增加收入,哪怕自家环境再差,也不想法子去修建和清扫,仿佛他们早已习惯了似的,面对自己

贫穷、破烂、肮脏的家,一点也不觉得落后,每天生活得那么的悠闲自得,洋洋得意。其实,生活环境的有些方面的改善,是不需要花钱就可以办到的,比如就环境卫生,只要空闲时间少坐坐,动动手打扫打扫就随时都干干净净的了,家中有些家具什么东西的,只要把它收拾、整理一下看起不就顺眼了,可是,他们对此却不以为然,脏、乱、破的生活环境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没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克服困难、挫折的能力不强。就总认为自己落后,自己穷,自家不如别家,也就是一味地自卑,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每天都是带着不良情绪劳动,认为自己去劳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是生活的逼迫,所以,时时都没有好心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困难,就不知所措,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解决困难,而是尽可能地回避、拖延,直到不解决真的不行时,才敷衍了事。比如说:生病、动植物病虫害、收成的不好、房屋修缮与保养、各种农活的合理安排等。

农业产业单一,家庭收入不高。在全村的绝大部分家庭,都只从事结构非常单一的稻谷、玉米种植,并且都是广种薄收式的精放经营,只求种完,不求多收。破烂不堪的圈上就算喂个把猪,也只能是用于基本满足一家人一年的油和肉,喂的牛也只能是用于犁地,就算养几只鸡,每天都是在房前屋后刨个不停,毛衣冲冲的,由于主人舍不得撒饲料,一年下不了几个蛋,至于说其它的牲畜是很小有的。所以说,一家一年的收入主要就是粮食,由于地势高寒,产量不高,所收的粮食也只能是够糊口。至于经济,只有靠从牙缝中挤点粮食去卖,或弄点菜菜到市场去卖,或就是一听说哪点在收购什么药材、野草之类的,就放下农活不做,到满山满岭去挖,找几个零用钱。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效益低下。都是靠传统的人畜耕作,在单位面积内付出的劳动量大,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的生产面积不多,由于大部份人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季节一到是这样还没有搞完,那样又急着需要做了,搞得措手不及,时间不等人,一看季节快过,只好马虎从事,管它好不好,只要完成就行,心里就得个踏实。由于没有较好的防范意识,不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抗灾能力很弱,只要遇到天干、水旱、虫灾等自然灾害就是凭借老天爷的良心了给收入了。

大局意识不强,自私心严重。从1982年土地下放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是以户为单位进农业生产。村(大队)、组(生产队)的功能转化为向群众指导、服务、监督,没有象原来那样操纵每户每人的口粮和管理具体生产直接了,时间一久,人们的集体观念就变得淡薄,没有了大局意识,只知各自为政,一家不管二家事,各人打扫门前雪。村民之间往来平淡,思想交流不多,户与户之间,如果不是要好的关系,没有个大三小四,一般是不会串门的。这样,邻里之间,人情味淡了,嫉妒心强了,一些人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看到别人比自己富有、比自己好过,心里就十分嫉妒。不会用宽阔的胸襟去理解、包容别人,对什么都斤斤计较,对什么都看不开,邻里之间,稍稍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开始扯皮、吵架,甚至打架。对下来指导生产、服务生产、监督生产的乡、村、组干部不理不采、不闻不问,对人家的指导意见不以为然,不当一回事。要是遇上村组集体性公益事业,比如修公路、拉自来水、修学校、拉电等,好大一部分人都是以自己利益出发,没有一点大局意识,自私心极强,他们要求的是劳动量户户绝对平等、出资户户绝对平均、自己要比别人先受益,千方百计找理由让自己比别人少出力、少出钱,挖空心思给承头人(主持人或上级干部)找岔子、出难题,自己不能直接受益的,哪怕对别人乃至全组全村再有用、意义再大,都是不会参与的。在实践中,只要是自己比别人多出了一点力、多占了一点点土地(修路)都是不会同意的,一旦这样,就要开始扯皮,一扯起皮来,根本不管工程搞不搞,非要承头人(主持人或上级干部)立马把他的问题解决好,正当承头人(主持人或上级干部)去找他做工作时,他却提出无理要求,瞒天要价,如果群众不同意,他就出来干涉,不准工程施工。

思想素质不高,道德修养不好。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把先进作为榜样,而是诅咒别人遭厄运家庭下滑,滑得越凶自己心里越是满意、快活。当有机会,三五人聚在一起或在红白喜事堂前、赶场的时候,人们不是谈如何发展生产、经营生产,不是交流经验、借签先进做法,而是专谈人与人之间的勾筋斗角之事,枉评一些与自己亳不相干的人间是非,往往都是话说多了,或话说过分了,引祸上身,给自己招来横祸。人们不是专心致意地办事情,而是三五成群地吆喝着喝酒,几杯酒下肚头脑便昏昏糊糊,分不清场面,胡话连篇,惹事生非,很快就与别人扯起皮来。

面对**村的如此状况,将如何去改变他们呢?

要改变**村的贫穷、落后面貌,除**村人不懈努力外,还要靠政府投入,乡、村、组干部长期地采用不同方式去正确教育、引导。

政府加大投入,办好村级完小。**村离乡中心完小较远,就算高年级的学生到这里来住校读书,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小孩难走,二是家长照管不到,单凭 老师管理,难度很大,三是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所以说,**村应该要有一所完小才行。现在的学校虽然投入使用,但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运动场没有硬化,围墙没有修建,体育设施没有配备,这就得政府加大投入,完成这些工程及设施。只有办好学校教育,才能保证**村下一代人的文化不再落后,思想得以解放,生活不再贫穷。

办好农民夜校。对于成年人或已上了一定年纪的人来说,由于时代原因,晋遍文化素质都不高,现在再去学校读书是不可能的了,他们是全村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是当前全村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时间比较忙,不能够脱离家庭。他们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农业生产技能直接决定着全村的经济发展,所以,在全村各组都办一个夜校,就让我们的乡包村干部、村干部、私校老师当教员,利用晚上,给他们上一些识字课、算术课、党的方针政策课、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课、形势教育课等,给他们充充“电”。并且这种夜校是长期的,定期定时地上课,可以是三天一次,也可以是五天一次,可十天一次,但是不能间断,政府对每所夜校的费用和教员的工资待遇是要实行投资的,不是搞一阵子就息火了的。这样久而久之,时间长了,村民的思想意识就会改变。

乡文广站巡回到各村各组放影科技、形势、政策宣传、爱国教育影片。通过观看电影,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让他们有机会讨论、谈论早就应该关注的农业生产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关心农业生产技术、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多开群众会,及时把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党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是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的,随时都有大量的涉农、惠农政策出台,国内、同际也随时都有重大时事发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上级逐级向下级传达,省传地,地传县,县传乡镇,乡镇传到村就了事了,这些党的方针政策在最底层就只有村干部和乡干部知道,千千万万的群众并不清楚中央的政策,哪怕是再如何惠民、优民,老百姓也不清楚。时间一长,老百姓就和党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政府脱级了:老百姓不知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精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所以,在百姓中开群众会,是保证老百姓与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的最好方式。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通过群众会有效地传达给老百姓,也只有通过面对面的群众会才能确保传达的晋及率、群众的知晓率和对群众的感染率。群众的一切困难和疾苦也可以在群众会上向上级干部反映,能够解决的,则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则逐级向上反映直到中央,最终把问题解决为止。通过这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群众会形式,则把人民群众和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牢固地连在一起了,群众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了一致。群众会的召开,由乡包村干部、村、组干部来主持,可以分组开,或按群众具体的居住情况分片开,聚居的地方也可以全村统一开,开会的时间一般在晚上,因为白天有农活,地点一般情况下要固定,选一家房屋宽敞、居住聚中的农户作开会地点,不要随便变动会场,对设会场的农户要给予卫生费、水电费、材火费补贴。

由政府投资,给每组或每个集中片配备一套广播设备,安装在适当的位置。有了广播就可以喊话和放音,如有紧急事情需要群众立即知晓或办理的,干部或当事人就可以在广播上通知,也可以利用广播在早、中、晚宣传群众常接触到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这种信息传播直接、及时的宣传方式,易于群众接受。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水、电、路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人畜用水在各组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农电七个组中还有三个组没有改造,通组公路还有三个组没有完成,另外几个组修的通组公路虽然修通,但是路面很差,也很狭窄,有的地方农用车都难进去,这些方面都要加强,政府应加大投资,乡、村、组干部大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逐渐加以完善,为发展当地经济打好基础。

实行农村“庭院式”综合经济,创造农户家庭收入。农村家庭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组,在**村这个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半自然经济地方,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几乎就是一家人一年的支出,除开生活必须品和肥料、农药、种子等自家不能解决的物品外,其它需求几乎都是自给自足,如肉、油、米、菜、燃料、部份肥料(农家肥)等。产业十分单一,收入十分微薄,所以大数人都只能是解决温饱,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搞家庭建设,比如添置家具、电器、改造户屋等,年复年地,就这样过着贫困的生活。其实,在农村,最大的忌讳就是家庭产业过分单一。产业单一了,受气候、虫灾、市场的影响的风险度就高,一但失败,家庭经济就急剧大滑坡。要实行“庭院式综合经济”,即:要种植好稻谷,解决吃饭问题;要种植玉米、洋芋,用于饲养生猪和卖点零用钱;要套种好大豆,用于自家加工豆腐以改善生活;要种好红苕,由于这个地方地势高寒,冬天来得早,天气寒冷,不宜多种,只要够在入冬以前的猪饲料就行;要多种蔬菜,除满足一家人一四季的吃菜问题外,还要能够解决冬天的猪草问题;要适度搞好养殖业,每年至少要出栏2至3头肥猪,除自己吃外,还可出售1至2头;养牛1至2头,除耕地外,还可以出售1头;喂养鸡10至20只,下蛋后,用于改善生活外,出售可以挣得零用钱;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喂旱鸭、羊和马,马用于运输,鸭子、羊用于改善生活和卖钱。要培植好经、果林,对于有经济林、果树的家庭,要下一定功夫进行掊植,如核桃、李子、梨子、板栗、生漆等,除自己用外,还可以卖钱,增加收入。

搞好劳务输出,增加家庭收入。对于凡是在家庭中劳动力多,而耕地少,劳动力有剩余的,要把多余的劳动力输送到发达地方去务工挣钱,以提高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对于荒芜良好耕地不种,而全家人外出打工的,必须是在有高额收入的情况下,才可取,高额的额度是多少呢?就是所找的收入要等于或大于家庭中正常发展收入加上多余劳力务工收入。切莫图外出看世界,轻松悠闲,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种植经济作物,创造家庭收入。根据家庭劳力的多少、耕地的多少,适度种植经济作物。比如烤烟、天麻之类。在**最可行的是种植烤烟,因为种烟历史悠久,撑握种烟技术的农户多,而且烤烟种植是周期短,政府扶持大,农户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农户在搞好家庭基本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再种植烤烟,以增加经济收入。一般情况下,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力就可以种植,每个劳力种植2至3亩为宜,每亩纯收入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对于有技术、有劳力的农户也可以大规模地种植,10亩至20亩不等,年收入只烤烟一项就可以达1万元以上。

农村要致富的路子还很多,贫困是暂时的,落后不是永久,只要思想解放,树立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理念,不断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强吸收先进科技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水平,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一定会改变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持下,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逐渐加快,城乡生活水平差距会不断缩小,不断推进全社会繁荣昌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结束语: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的看法,对文中的观点或许是捕风捉影,或许是片面之词,笔者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工作也在农村,上文是他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不对之处垦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第二篇:《向保守落后思想宣战》读后感

《向保守落后思想宣战》读后感

三车间 李文娟

为积极响应矿专题评论文章《向保守落后思想宣战》的通知精神要求,深刻反思自己和周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惰性思维、不思进取和未能对标提升等诸多问题,打破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固有模式,摒弃思想束缚,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解放思想、学习提升、头脑风暴等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三车间各项工作的稳定、快速发展,离不开长期坚持的创新机制。生产的高效是以安全为基础和前提的,为此,三车间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不断的进行管理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从鱼骨分析图的运用、危险源的辨识、“三脸”看板管理、可视化操作规程的顺利推行,到义务安全员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所发挥的作用,一切为安全生产付诸的行动,都得到了最大化的收益:员工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车间自上而下充盈着正能量!成绩得来不易,对这些好做法、好传统的最好保持就是不断地创新,不断的提升。

正视差距、对标提升。面对既得的成果,不骄不躁的同时,当务之急就是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正视差距,在员工中开展声势浩大的对标提升管理。当下仍有个别员工对周围环境无动于衷,干事依然我行我素,思想保守落后。老员工表现为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对于自身本岗位工作,没有创新意识,墨守成规;新员工主要表现在懒得学、懒得做,要么就是别人怎么做我就随着怎么做,工作起来缺少激情。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有效制止这种现象,将会制约这场创新改革,对于个别员工存在的问题,要找准“病”根下猛药。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全体员工中恰当地开展“我有哪些保守落后思想?”“我的差距是什么?”“我应该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和“我怎样有效对标提升?”等一系列活动,使其思想上有压力、行动上有动力,才能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现有问题,让多数员工的积极性带动少数员工思想上的偏差,最终实现共赢。

敢于挑战自我、看长远、顾大局。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避重就轻,不逃脱不回避,迎难而上,形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局面。可根据个体差异,先制定短期的小目标,逐渐适应并付诸行动,用得到的成绩来督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环环相扣,目标逐渐增大,收获也就会随之增加,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变个体为集体、使短期变长期、诱小局成大局。使命必达,立说立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用新的思想引领这场“头脑革命风暴”,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争取在这条改革的新路上创造出新业绩!

第三篇:落后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落后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要求,近期,县委组织部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社区、村组等基层一线,采取实地查看、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县现有基层党组织487个,其中:党委24个,党总支39个,党支部424个,共有党员8514名。近年来,我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紧扣服务宗旨,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好机制,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覆盖各领域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农村不断强化产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党组织服务功能,全面推行村上建总支、产业链上建支部党组织设置模式,采取村村、村企、村社联建的方式创设板块型、链条型、片区型党组织,去今两年,全县新建枸杞、甘草等产业党支部4个,累计达到14个,党组织促进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在社区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深入开展双联双评活动,认真落实民情流水线工程,狠抓社区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辖区单

位和党组织、党员等信息为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库,建成网格党小组59个,设立网格党员中心户247户,实现了党员服务的数据库管理、全程式服务。非公企业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业主理解、职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做到党组织应建尽建,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特别是对重点建设项目企业,切实做到了服务到位、党建联络员(指导员)派驻到位、党组织覆盖到位。至目前,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了26.6%和76.8%。

----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党员自身能力素质明显提升。狠抓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年内创建三型五好班子23个,注重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阅历、性格结构,切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在做好调查摸底、经济审计、宣传动员等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将群众威信高、对群众有感情、善于做群众工作、引领群众发展能力强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实施电子党务工程,对《瓜州党建》电子期刊、瓜州党建网、瓜州先锋频道等媒体进行改版升级,采取冬季集中教

育、举办基层党员干部轮训班、富民兴陇讲座、道德讲堂等形式,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今年以来通过请进来办讲座、走出去学经验、沉下去上党课等方式培训党员干部达到3.2万余人次,选派30批次200余名县乡领导赴外地党校、高等院校学习,增长见识,招商引资,成功签约项目57项,签约金额198.93亿元,先后选派33名年轻干部到重点项目建设、信访一线挂职锻炼,增长才干,全方位提升了各

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探索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全县今年共发展党员168名,通过严把党员发展关,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公示、服务记实登记、服务记分评定、服务星级管理模式,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引导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深化先锋引领行动,服务载体更加务实管用。深入开展瓜州先锋行动,分领域抓好瓜州先锋创评工作,在农村实施十百千富民行活动,健全完善三定三评一分析党群致富工作机制,大力培树先锋富民示范户,使得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引领群众致富的产业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在社区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五民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行网格化运行、精细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巩固扩大爱心超市、爱心党费储蓄所、市民道德讲堂、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品牌;在机关单位深入推进双优双强活动,开展爱心走访、联村联户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通过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一线建功等活动,组织党员带头攻关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业绩;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通过开展四抓三比一争先活动,大力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做到了服务群众零差错、零投诉。认真实施百点品牌提升工程,先后培树提升点40个、新晋示范点30个、先锋富民示范基地30个,分领域、分类别建立基层党建示范点信息库,不断总结提炼党建示范点创建经验,组织开展党建成果展示

活动,评选同步小康先锋号20个,同步小康先锋岗60名,全面开展党员承诺践诺争星活动,将党员服务事项具体化、目标化,引导党员把服务承诺变成实际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实效性。至目前全县8514名党员共评选十星党员1862名。

----夯实服务群众基础,服务平台资源实现共享。认真落实基层四件实事,按

照阵地建设标准化,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要求,持续抓好村(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年均工资在现有基础上上调15%,分别达到12513元、25681元,村、社区年办公经费分别提高到3万元、5万元,继续对233名离任村干部实行离任生活补助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施党员远程教育站点转型升级工程,有效解决了基层站点设备普遍老化、故障频率上升、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建立远程教育实践基地,建成远程教育星级站点67个,着力提升了党员教育平台建设水平。在全县乡镇、村(社区)建立管理规范、功能配套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站、点836个,着力夯实了党员服务群众基础。

----注重发挥长效作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着眼于促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规范运行和推动工作落实,突出抓好制度体系建设,坚持将重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实行目标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群众评议机制,认真抓好党务政务公开,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健全完善三级联述联评联

考制度,建立了目标管理、专项述职、巡查通报、评议考核、末尾问责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体系。实行包抓联系制度,确定30名县级领导干部包抓30个党建示范点,推行党组织书记和组工干部3+1包抓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完善工作落实机制,以新闻监督、督促检查、观摩评比、责任追究为主要手段,加大对重点工作不定期跟踪督查和过程性考评,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性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党组织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服务群众积极性不高;个别部门单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部分机关党员不愿主动联系基层党员群众;个别党务工作者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对业务知识钻研不够,能力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2.党员活动阵地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村级活动阵地重建轻用,利用率不高;部分村远教站点利用率不高,个别有空转现象;部分乡镇、村(社区)、组(楼院)便民服务大厅、站、点干部坐班、值班制度落实不力,服务功能不够健全,为民服务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社区的部分服务事项尚未完全进入服务中心,服务联动机制不够健全;个别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结构

老化,部分外出务工、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部

分机关单位帮扶基层群众内容较为单一,仅仅局限于帮扶资金、物资,缺乏从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

4、服务型党组织评价体系尚未健全。个别基层党组织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标准不明确,不能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影响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实效性;服务效果考核评估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尚不健全,落实各项工作只能依靠上级部门的督促检查,造成全面落实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难度较大。

5、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乡镇、村(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在意识上不主动,在方式上缺乏变革,传统的三会一课、教条式的文件学习方式、坐等党员上门的空泛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党员的学习需求,有的党员多年未参加过学习,未过组织生活;社区在职党员管理难度较大,社区评议在职党员结果运用力度不够,党员在为民服务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好。

三、对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从载体上入手,从制度上规范,从机制上保障,逐步形成县、乡镇(机关)、村(社区)三级联动,党组织、党员、群众三位互动的工作格局,让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成为基层党组织的自觉行为。

(一)抓住关键,构建三大联系服务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以上带下的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工作体系。以双联行动为抓手,依托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入组织开展城乡支部联姻、机关干部联户、城乡党员联心,同创服务型党组织的三联同创活动,充

分发挥自身在人、财、物上的优势服务于下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选好配强下级党组织书记,搭建好党组织班子,积极探索上派下挂、交流锻炼为下级党组织培养党建人才模式,实现党组织之间党建资源的互通共享。

二是建立互帮互促的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工作体系。按照党员学习教育的要求,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廉政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四项主题教育,满足党员在学习求知上的需求。健全党员谈心制度,推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分层级谈话制度,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等权利,面向困难党员、老党员开展党内关怀和互助帮扶,建立帮扶台账,有针对性地选择帮扶方式,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充分挖掘整合党员队伍资源,采取设岗定责、公开招募等方式,分级组建党 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性组织开展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服务活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继续开展党群连心工程,全面推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代理制,推广一记六账工作法,广泛开展五访五问五帮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构建党员干部一线服务平台。

(二)突出重点,健全三类联系服务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联系服务的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建立联系信息、服务反馈、情况通报三项信息公开制度,上级党组织要向下级党组织、党组织要

向党员、党组织和党员要向群众公开联系方式,党员在接访群众时要发放党群连心卡,及时公开党员信息、承诺服务事项等内容。党员将为民办理事务、办理群众意见建议等情况及时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反馈当事人,增加服务透明度。进一步畅通联系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在上下党组织之间、一定党员范围之间的信息渠道,为改进联系服务方式、制定联系服务对策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建立联系服务的内容规范制度。善于根据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在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工作中,需重点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下级党组织人、财、物保障制、党建工作激励考核制等制度;在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工作中,重点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制、党员权利保障制、党内服务帮扶制等制度;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对联系服务的承诺事项、方法途径、标准要求、完成时限等要作出相应制度性规定。

三是建立联系服务的考核评价制度。分类制定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考评标准,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考评指标体系,加快建立考评结果运用制度和奖惩制度,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领导班子考核、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体系,将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考评结果作为党建目标管理、党员民主评议、评先选优、干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促进广大干部和党员真正把服务群众的承诺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形成三级联系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大力开展党员承诺践

诺争星活动,完善党员六诺三评机制,严格标准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公示、服务记实登记、服务记分评定、服务星级管理工作模式,探索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乡镇、村(社区)社区党组织书记配备,引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纵深推进。

二是夯实服务基础。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四件实事,持续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到位、活动正常开展。健全完善群众评议机制,认真抓好党务政务公开,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做到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广泛评、部门单位集中评、基层便民服务机构联动评,进一步夯实服务党员群众基础。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注重党员干部服务能力锻炼提升,结合双联行动,深化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破解难题活动,着力培养提升党员干部解决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发展机制,特别要加强对村、社区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四篇:我县落后山区劳动力外出情况调研报告

针对落后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情况,本人与有关人员深入**县茶坪乡、凳寨乡、鱼市镇、天堂乡、米贝乡、扶罗镇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劳动力外出的增多有喜有忧,劳务经济管理有待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一、基本情况

**县目前农村人口22万,农业劳动力约13.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0%。

2006年全县有外出务工人员4.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6%。其中,18—30岁外出务工人员3.1万,占同等年龄条件劳动力的91%;30—45岁外出务工人员1.5万,占同等年龄条件劳动力的39%;45岁以上中,外出务工人员0.2万,占同等年龄条件劳动力的0.7%;18岁到45岁劳动力占到外出总劳力的95.8%。

二、外出务工之喜

“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培育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1、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年收入达到8000—10000元,**县4.8万人、每月纯收入300元,人平年纯收入为3600元,农村年增纯收入为1.728亿,农民人平增收785.45元。预计2007年,外出务工将超过5万人,农村年增纯收入超过1.8亿,农民人平增收超过818元。

2、增强了农民致富本领。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民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提高了素质。特别是部分返乡创业务工人员,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凳寨乡台洞村村民扬慎新2006年回乡务农,带领全家租赁稻田种烟50亩,2007年租赁稻田种烟120亩。该乡东村村民姚贤基利用在外务工学到的果树栽培技术,回乡开发果园15亩,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天堂乡有30余人返乡从事一、三产业。该乡绞沟村潘光强、潘光福,放弃每月1800元的务工收入,2007年回乡种植烤烟30亩,带动了该村40余户种植烟叶120多亩;该乡高洞村吴代云务工回乡在天堂街上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店;贡溪乡甘屯村现任村支部书记姜明豪自2000年外出打工学习到了科技养殖技术,于2003年回乡进行小尾山羊养殖,从当初的8只羊开始,到现在已有存栏羊164只,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现在该村养羊5至10只的有11户,养羊20至30只的有14户,农户现存栏羊数522只,甘屯村养羊业的壮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随着农村劳力外出增加,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几年来,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家庭购置了家用电器,建起了楼房,购买了手机、摩托车,装上了电话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鱼市镇大坝河村116户435人,其中,劳动力251人。近几年来,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为130余人,占到全村劳动力的52%,全村每年的务工纯收入达到了62.4万元。务工收入在保障其家庭就医、就学外,主要用来改善生活条件。该村的手机、电话入户率为69%,彩电入户率为85%,冰箱入户率为20%,摩托车入户率为27%,95%的户用上了管道水,新修楼房41户占到全村的35%。

三、外出务工之忧

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但对当前及今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

1、影响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青壮年外出已经给**县的种草养牛、种桑养蚕、烤烟、中药材等产业造成了影响。天堂乡2007年落实烤烟生产面积907亩,比去年减少224亩。中寨镇2007年种桑养蚕面积27亩,比去年减少9亩。扶罗镇东风村2005年养牛339头,此后逐年减少,两年来共减少了76头,2007年养牛数为263头。调查中我们看到,留在家里的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居多。缺力:大多数体力弱、生活负担重,完成传统的种养业尚且存在困难,一般只是保证自家的生活需要,致使各乡镇存在不同程度的抛荒现象。留守劳动力文化层次不高、缺智,致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很难得到大面积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不足,停留在传统的农业品种和种养方式上。

2、影响了留守人员的和谐。年轻劳力大量外出,常使“留守老人”不仅要照顾自身的日常生活之外,还要背负着繁重的农业生产体力活,年老体衰,不堪重负,病痛难免,无人扶侍。另外,农村青年夫妻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多数将子女留给爷爷奶奶照管,进一步加重了老人的负担。天堂乡劳动力外出务工3010人,占到全乡劳动力的78%,40%以上的家庭只留下老人和小孩。该乡地习村兴隆下组的姚银木老人,老伴去世多年,三年前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外出打工,留下两孙子由老人照看。老人常年有病在身,还要耕种两儿子留下的5.5亩责任田,老人的生产生活十分艰难。该乡天堂村老寨组70多

岁的潘如松老人,只有他和老伴在家照看孙子,耕种5亩多的责任田,还负责该乡街道的环境卫生,两位老人生活十分辛苦。夫妻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妻子”或“留守丈夫”与对方长期不在一起,难以沟通,婚姻生活不协调致使夫妻关系发生裂痕。“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管教,而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或管理方法不当,对孙辈过分溺爱或根本无法管理,造成学生任性、逃

学、学习不认真、性格孤僻,影响了下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我县凉伞中学2006年共有学生617人,其中只有爷爷、奶奶照管或是被托寄在亲戚、朋友家的“留守学生”有370人,占到了全校学生的60%。2006年,该校高中和职中的升学率为45%278人,其中,“留守学生”的升学率为26%92人,仅达到父母在家学生升学率53%186人的一半。农村孩子考学落榜后,16、17岁就外出务工。由于年纪小,社会经验缺乏,判断力差,没有技能,容易碰上务工陷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感染。

3、滋生了“重工轻农”思想。尽管国家近些年不断出台各项惠农政策,**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许多措施,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许多农村青年羡慕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农村落后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产生了厌烦、抵制情绪,不愿务农。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远高于在家务农的收入。2006年,凳寨乡花园村农民务农人均纯收入1100元,而外出打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100元,务工与务农收入之比达到4.6:1。两种收入的较大反差使大量的农村劳力流向打工行业。现“种田只为换盐、打工方能挣钱”的观念在农村不断蔓延,农村“重工轻农”思想也更为突出。

四、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落后山区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不断增加,如何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务工和务农的双赢已成为现实问题。对此,笔者建议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两三个主导产业,集中突破,抓好产业化项目开发。二是建立健全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供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围绕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要探索土地、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互相结合、入股分成的利益分配机制,促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关系。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和企业牵动共促发展的引导机制。坚持项目带动,突出肉牛、中药材等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坚持走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的路子,小项目要坚持走特色型的路子;要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要调整农林畜牧渔五业的结构,使之朝着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最大限度容纳农村劳动力的方向发展。抓好地方畜禽、特色水果、蔬菜等品种资源普查,建立健全品种资源库,为科学选育良种打好基础。加强种苗体系建设和新品种引进力度,尽快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经营体系。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棚蔬菜种植、肉牛短期育肥、烤烟烘烤、黄牛冷配等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创造农民安居乐业良好环境。在搞好交通道路、农田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通过加强农村村寨、文化、娱乐、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提供较好的社会保障和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一部分人扎根农村。

4、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农业劳动力转移不光要“走出去”,而且还要确保能人、资金、技术回得来、引得进。要坚持“走出去”与“回得来”相结合,建立“放出小鸟,引回凤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等发展的理念。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降低门槛、倾斜政策、资金扶持等配套措施,激发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热情。

5、建立新型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机制。要统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研究、出台整合培训资源、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的办法。在抓好劳动力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因地因人制宜提高“留守农民”的科技素质,着力培养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和经营主体,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骨干力量,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本领。

6、着力解决“留守老幼”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种养大户轮包外出务工人员的承包耕地,减轻“留守老人”劳动负担。引进集中赡养制度,加强农村养老院建设,强化公共医疗服务,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和建设。教育及有关部门要探索有效机制,关心“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成长等问题,营造有利于“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作者:彭风鸣(**农业局)

第五篇:论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一点文化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近代科技;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但到了近代却进展迟滞,远远落在了西方的后面,文章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内含着遥遥领先于西方文明的传统科学技术,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尤其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不仅是国人的骄傲,更让西方人羡慕不已。然而,当历史步入近代,中国的科技却反而大大落后于西方,直至今天,尽管在某些科技领域里,我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西方,但在总体水平上仍然是比较落后的。究其原因很多,而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自然观,使得古人对大自然采取一种友好、鉴赏的态度,而不是去征服,这就失去了科技的哲学前提。我们知道,西方科学技术的发达,哲学前提就在于主客分离,把自然当作客体加以认识、改造,然后去征服,为人类造福。正是西方把自然看作人类的对立面,去改造、征服,才有西方科技的高度发达。而在中国,从夏商周开始,一直都是尊天顺天,后来董仲舒更把这种敬天、尊天嵌进了政治强权, 任何人都不敢再想去征服天了。自此,天人和谐、天人合一就成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这和西方文化征服自然大相径庭,不利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政治至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这就导致统治者把关注的中心集中于如何夺取天下和稳固天下,而忽视了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古代中国缺乏对科技的需求。可以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推崇政治、鄙薄技艺成为整个国家的时尚。相反西方科技正是在16~17世纪的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这一时代需求的刺激下产生的,是新型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发展壮大的产物。另外, 这种政治至上的传统,也促使知识分子格外关注现实政治,他们思考的是如何安邦定国,因而他们都以考取科举当上大官作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而普遍以从事科技工作为耻辱。这样,知识分子包括其中的杰出人才不去从事科技工作,即使从事科技工作的,绝大多数也是科举正途实在无望、绝意功名后的知识分子或者其他社会地位低贱者,这就使得在中国无法形成像西方科学家的那种为追求真理、探索自然奥秘,而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再次,中国传统社会形成重文轻理、重道轻器的传统导致我们缺乏科技知识的积累。儒家重视伦理、经学,知识分子在熟读背诵儒家经典、考证注疏文献典籍、修身养性、文学创作和鉴赏等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自然科学却很少关注,即使有所关注时,也往往关注形而上的“道”即宏观规律、事物总体特征以及其中蕴涵的道德、为人处世和政治哲理的启迪等的探求,轻视形而下的“器”即一事一物具体特性及其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作用研究,这又形成重道轻器传统。这和西方科技的发展正相反,西方科技到十八世纪爆发式的发展,正是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尤其是自十五世纪以来西方知识分子长期探求自然奥秘的基础上发生质变的结果。这种政治至上的价值观对科技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居统治地位的儒家看重伦理道德,而淡薄金钱物质利益,所以逐渐形成了重义轻利的道德观。统治者往往为了统治的需要,大力提倡广大民众淡泊金钱财富和物质利益享受,转向追求精神享受,这就导致我们失去科技的内在动力。我们知道,西方科技的发达,与西方个人和企业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这一内在驱动力是分不开的。西方科技史就像我们表明了,追求物质享受和财富是西方科技得到巨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另外,只有有了钱,科技人员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才可以安心从事科研、购买更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更容易出成果则是显易而见的常识。因此,重义轻利的道德观不仅使中国失去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失去从事科技的有利条件,也就不利于近代科技发展。

以上从天人和谐的自然观、政治至上的价值观、重义轻利的道德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当然,传统文化对科技也有积极影响,如注重实用就导致了古代科技的辉煌。但我们反思过去是为了面向未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积极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我们民族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地做到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 科学传统与文化[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2] 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3] 潘吉星.李约瑟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下载关于思想落后永比条件落后可怕的调研思考(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思想落后永比条件落后可怕的调研思考(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