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21:3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

第一篇: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

实习报 告 实习名称系别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

2011 年 1 月 8 日

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1、实习时间:2011年1月4日至2011年1月8日。

2、实习地点:邵阳市双清公园及其附近资江弯曲型河段,资江一桥至西湖桥资江河段,邵阳市气象站,水文站,邵阳市无底洞。

二、实习过程概述1、2011年1月4日:。主要内容: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大会,收集资料。

2、2011年1月5日:邵阳市双清公园及其附近资江弯曲型河段,资江一桥至西湖桥资江河段。主要内容:观测地质露头,认识双清公园及其附近处资江弯曲型河段河床的形态特征,认识从西湖桥至资江一桥顺直微弯曲型河谷的地貌形态。

3、2011年1月6日:邵阳市气象站,水文站。主要内容:测量雨量,水位以及测验流量,流速。

4、2011年1月7日:邵阳市无底洞。主要内容: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地貌形态特征;了解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

5、2011年1月8日。主要内容:整理资料并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地理概括与人文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概括

1、邵阳为湘中丘陵与山区过度地貌,西高东低,南北高,中低,四周向中间倾斜,为盆地地缘。邵阳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岗地各占66.32%,20.12%,5.18%,5.2%,大体上是“七分山地二分田地,一分水路与庄园。”

2、邵阳气候:邵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多且集中,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夏季盛行偏南季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季风,低温少雨。

3、邵阳水系发达,5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有近600条,总长度为1200千米,流域面积为414788平方千米,水系主要有资江水系,沅江水系,西江水系,湘江水系。

4、邵阳市区地形平坦,有资江和邵水流过。水源充足。

人文地理概况

1、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东南临永州市和衡阳市,南抵广西,西接怀化,北达娄底市。全市现辖8县1市3区,即邵阳市区: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及代管一县市——武冈市。纬度:北纬109度50分至北纬112度06分。面积为2.1万平方千米,在湖南省排名第三,总人口2003年为730万,在湖南省各地级市中最多。邵阳市区位于邵阳东北角,位于邵水和资水的交汇处,市区面积为436.13平方千米,63.37万。

2、邵阳市位于邵阳东北角,位于邵水与资水的交汇处。资江以北为北塔区,资江以南以邵水为界,邵水以西为大祥区,以东为双清区。邵阳一座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公元1928年改名为邵阳。1949年解放,1950年成立邵阳市。为地辖市。1972年改为省辖市,仍归地区代管。1977年7月改为省辖市,由省直接管理。1986年初,邵阳地区和邵阳市合并。

(二)双清公园及其附近弯曲型河段,西湖桥至资江一桥资江河段

1、双清公园:双清公园内多砾岩,这是由于多次山洪冲刷沉积,加上地壳下沉,这里的沉积物越来越多,后来因为地壳抬升,河流的冲刷作用,该区的沉积物各部位的岩性不一样,导致岩性软弱的被侵蚀了,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现在的地貌。在亭外亭下面就是一些岩性坚硬的岩石。在河流的冲刷作用下,形成一陡崖壁,在陡崖壁中下部位因河流作用凹进去了,在现在的河流水位上也有此痕迹;此外,在垂直方向上,也有一些裂隙。

2、双清公园附近弯曲型河段:河床曲率大,平面上河床蜿蜒曲折,河床横剖面不对称;河谷宽广,坡降平缓,河岸较低;河漫滩较宽广,约6米左右,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但不是均一的。愈到上部愈细,在凸岸浅滩上,由于早期洪水流速大,残余的颗粒就大,后来,渐渐变细。深槽紧靠凹岸,深槽与边滩延伸很长。河流阶地宽约6米,高约9米,河流两岸阶地发展不对称。在弯曲型河段上有一个江心洲,名为白沙洲。它形成的条件是:第一,河流变宽,坡降变小,流速减慢,泥沙堆积;第二,地势平坦,流速减小;第三,有弯道,两个方向相反的横向环流作用。由于泥沙不对堆积就形成了江心洲。但由于人为因素,现在的江心洲没了。

3、地质罗盘的使用:由于岩层沉积环境和所受的构造运动不同,可以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双清公园的岩层为倾斜岩层。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必须使用地质罗盘。地质罗盘的外形为方形或八边形。它的主要构件有:磁针,顶针,制动器,倾斜仪和地盘等。另外,在地盘上还有带刻度的圆盘和水准气泡。侧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即NS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为所求的走向。测倾向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用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为所求倾向。测倾角时将罗盘侧边顺倾斜线紧贴靠层面竖起,并于走形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就是所求的倾角。

(三)气象站和水文站

1、水位观测的目的:(1).防洪;(2).用于灌溉;(3).航运;(4).水利工程建设。

水位是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其单位以米(m)表示。影响水位观测的因素是水量的增减,此外还受河道淤积,风,潮汐,冰凌,支流顶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个地点水位的多少等于零点高程加上水尺读数,邵阳市历史上最高水位为1996年的222米。

2、测量雨量

降水要素: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单位以毫米计。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前者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后者指对应于某一降水而言,其时间长短通常是人为划定的。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当12小时降水量为0.2mm至0.5mm且在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mm时,为小雨; 当12小时降水量为5mm至15mm且在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至25mm时,为中雨; 当12小时降水量为15mm至30mm且在24小时降水量小于25至50mm时,为大雨; 当12小时降水量为30mm至70mm且在24小时降水量小于50至100mm时,为暴雨;

当12小时降水量为70mm至140mm且在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0至200mm时,为大暴雨;

当12小时降水量为大于240mm且在24小时降水量大于200mm时,为特大雨;

3、流速与流量

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正常情况下,最大流速分布在水面以下0.1——0.3水深处,平均流速一般相当于0.6米水深处的流速。如果河面冰冻,则最大流速下移。河流横断面上流速分布一般都是由河底向水面,由两岸向中心逐渐增大,河面冰冻则较大流速常在断面中部。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通常用Q表示单位是立方米/秒。流量的分割有直线分割法和修正分割法。流量的测算:先布置n个垂直侧线;测量垂线间的水平距离;对每个侧线进行0.2h,0.8h深处的点流速的测量;求出个垂直侧线的平均流速v=(V0.2+V0.8)/2;计算局部面积,求局部面积的平均流速,局部面积流速。

(四)邵阳市无底洞地质地貌调查

邵阳市无底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有较多的碳酸钙类岩石,所以洞穴系统较发育,水平溶洞与垂直溶洞发育较好。堆积地貌和溶蚀地貌比较发育,洞内有各种形状的石钟乳,石笋,石柱,还有一些石幔。由于流水作用,现在洞内还有明显的流水侵蚀或溶蚀的痕迹,留下比较坚硬的岩石,岩石表面比较光滑,在洞壁上,还有阶梯状的地貌形态。下面简要介绍洞内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石钟乳的形成:由于洞顶渗入的地下水二氧化碳含量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的碳酸钙水溶液。当这种溶液渗至洞内顶部出露时,因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所以水滴将失去一部分二氧化碳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盖膜,水滴落下时盖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便与顶板连接成为盖环,由于下渗水滴不断供应碳酸钙,所以盖环不断往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

石笋的形成:当水滴从石钟乳上跌落到洞底时,变成许多小水珠或流动的水膜,这样就使原来已经过量的二氧化碳有了更大的表面积,促进了二氧化碳的逸散,因此在洞底产生碳酸钙堆积。

石幔的形成: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二氧化碳迅速散逸产生片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堆积,表面具有流纹。

四、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邵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会了使用罗盘,观察了弯曲型河段河漫滩,河流阶地,以及流水侵蚀和地下喀斯特地貌,掌握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书本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在老师讲解时,自己不怎么认真听讲,喜欢一个人去观察,

第二篇: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1-12-12

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课目:自然地理(植物、地貌、土壤、水文)、人文地理

三、指导老师:

四、实习地点:内江师范学院西区校门口——沱江河岸边——大洲广

场——三元塔

五、实习目的:把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与身边实际相结合,以便今后

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

六、实习内容:

早上天空下着小雨,上午9:00我们在西区大门外集合地点集合,这也是我们自然地理短途实习的第一个目的地。我们跟随着他开始观察西区校门外以及沱江边的植物。在谢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有小蜡树,桑科的小叶榕,小叶杜鹃,蔷薇科木瓜,八角金盘;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为亚热带树种的桂花树,又名“汉桂”;优良的抗污染树种小叶女贞;还介绍了一串红、花叶姜、鱼尾葵等。

我们随着老师们沿着沱江边观测,前往实习的第二个目的地——沱江凸岸(三桥桥下),胡老师开始给我们介绍有关沱江和沱江沿岸的人文及经济情况。沱江自北向南流,是长江的一条支流。由于河道弯曲,河流冲击北岸,使得北面形成凹岸,而南岸却因泥沙堆积形成凸岸。沱江的北边由于流水侵蚀河岸形成深槽,为了城市的稳定,所

以护岸工程进行得比较早。在大洲广场下面的岸边建钉子坝,将水流反射到对岸去,即今天的西林公园下边。这样就保护了大洲广场这边的河岸,减小了河水对岸堤的冲刷。随着后来内江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的扩建,广场对面地区也发展了起来。后来就在西林公园下边的河岸建了护岸,而钉子坝也慢慢消失在历史的岁月中。在沱江的护岸边,由胡老师讲解,我们观察护堤。内江市区沱江边的护堤是在近年来才修建的,为期3年才竣工,但护坝工程建的并不科学。随着近几年内江的发展,沱江水污染越加严重,饮水质量变差。内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为了防洪灌溉,修建了防洪堤。但是却使得白鹭失去了做巢的条件,为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场所,便建立了甜城湖和规划中的湿地保护区。

听胡老师讲解完沱江水文后,我们又过三桥沿着沱江边去实习的第三个目的地——大洲广场。在谢老师的介绍下,我们知道了园林植物的选择条件:园林作物的选择主要选本地的乡土植物,例如引种应选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并慎重虑。尽量做到第一、季节上,四季常绿;第二、以乔灌植物为主;第三、颜色的搭配上要求季相五彩缤纷;第四、不能选荆棘植物,长刺、长毛、易掉毛的都不应选。配置方面:应与园林四周的建筑物相配衬,种植上可采用丛植、对植、行植、孤植等多种种植方式,使空间布局上显得层次合理,整洁美观。

参观完广场植物,我们去吃午餐。下午1:30我们在三元塔山下集合,前往第四个实习目的地——登山到三元塔。在登山前往三元塔之前,胡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为低山丘陵地貌,河流冲积面积广,内江三面环水,所以叫内江。内江周边为俩母山的穹窿地质地貌,形成年代久远,面积广阔,地貌奇特,在中国甚至世界地理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书载:四川盆地,早属海域,与太平洋为一体。海盆与陆盆曾多次交替,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周边群山凸起,中心下陷(而南部俩母山区域又向上隆起),形成内陆湖。在重庆巫山的东、西两侧,受海水的冲击侵蚀以及内陆湖水的外溢等多种地质、气候条件作用下,切穿巫山于200万年以前才形成了而今的长江三峡,内陆湖水得以外溢。随着长江三峡口的逐渐深切,盆地湖水下降,使得形成于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地质专家称:燕山运动时期)的俩母山周边古地质岩石才逐渐显露出水面,成为而今的穹窿地质地貌奇观。

随后我们登到山顶,参观三元塔。胡老师又开始给我们介绍有关三元塔的历史。我们了解到三元塔座落于内江市城南3.5公里的沱江岸三元山上,始建于唐代,明末倒毁,清嘉庆九年重修,历时3年竣工。塔基为正方形石座,塔身10层、8面体,高62.7米,底层正面开圆形石拱门。其余每层皆开亮窗,塔内有140级石梯转至顶层,全塔系大型青砖砌成,塔身涂漆,阳光明媚时金光闪闪,10里开外都能看到。有一对著名的对联是这样描写三元塔的: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鸟在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这对联的巧妙之处在于对句虽少却包含了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关羽、张飞这几位世界名人在内,其意境和写作手法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实除了对联外还有很多关于建塔的说法。其一为镇妖塔:塔建河曲高处

以镇河妖,古时运输以水运为主,在河道弯曲的地方,水流态势发生改变,出现翻船事件很正常,但古人认为是河妖在作怪,所以在河道弯曲的地方修建了三元塔,登上塔顶,基本上可以在每个方向都看到沱江,隔河相望的高寺塔也是同样的。二为文运塔:古时认为修塔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文运,可以多出人才。至今在塔的第三层仍有“天开文运”四个大字。三为风水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龙脉,进而影响本地区的风水。而高寺塔的修建也与三元塔的修建有密切的联系。传说因三元塔的修建破坏了原有地势好的风水地貌,于是便在三元塔的对面修建了一座高寺塔。高寺塔在沱江左岸与三元塔隔江相望,空间距离约3000公尺。两塔同年修建。高寺塔高33.3米,亦为10层,塔中有60余级台阶可旋转上升到第6层。塔身系坚硬的白石建成,峙立于清流河注入沱江汇口处之峰上,给人以“中流砥柱”之感。两塔遥相呼应,形成很好的文化景观。相传三元塔山下有一口井,即现在三元井,这口井出卤水,可以熬制井盐,盐对古人来说非常重要,盐税是本地财政的重要支柱。在距离本地不远的富顺地区打了一口出卤水的井后,三元井就不再出卤水了,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税收来源,所以以塔镇井。

参观完三元塔后,我们开始原路下山返回,到达山底后便乘车返校。为期一天的自然地理短途实习就结束了。

七、实习总结:

这次短途的自然地理短途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刻了解了

内江的地理、人文、历史;同时也使我们生动形象的了解到自然地理的学科知识,将理论与书本知识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以便今后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

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把握不完整,主要是讲解的内容太分散了;部分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没有认真听,听了只言片语。

第三篇: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1年12月10日

二、实习课目: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三、指导教师:谢贤健、胡晓东、胡学华

四、实习地点:西区校门口,滨江路一段,大洲广场,三元井地区

五、实习目的:通过该次的实地实习及认识,使我们对内江的自然和人文方面有较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对内江的植物和水文方面有深入认识。同时加深我们对所学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得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六、实习内容:

12月10日上午九点,我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首先由谢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西区校门口的自然植物。据悉,内江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地形为川中直土丘陵区,年最高气温41℃,年降水量近1000mm,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春季占17%,秋季占19%,冬季占4%,故良好的织自然条件为内江多种多样的自然植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仅我校西区就有自然植物20科44种。譬如:铁树、罗汉松、鱼尾葵、小叶女贞、杜鹃等,不一而足。

然后,在滨江路,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滨江路是近一两年才修建的。目的是提升城市形象,美化城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有规范河道等作用。据讲解,内江地区原本为平原,后来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而今的平顶丘陵地貌。在塑造本地区的地貌上,沱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沱江在内江市区形成有三级阶地。第一级阶地为东桐路面,海拔约320m;第二级阶地为我校天一广场,海拔约336m;第三级阶地为我校山顶球场,海拔约360m。沱江在内江由西北向东南流入市区,呈“S”形。其自桐梓坝大桥曲流而下,河流流速快的进入凹岸,从而使得河流凹岸水面比凸岸水位高,故而泥沙经凹岸冲向凸岸,所以在桐梓坝大桥下可见淤积的河沙。由于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为保护凹岸不受河流的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所以自清代以来,古人便在近市中区的沱江凹岸修筑了若干道丁坝(同时丁坝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全水生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丁坝将水流推至凸岸,使得河水直入西林寺下,对该处河岸进行冲刷。为保护该处,古人亦在其处砌条石以保护。综合古人的河流维护思想,可见都是多集中于市中区。而其相对的东兴区沿岸则相对较少。可见古人是保市中区而舍东兴区。原因就在于以前的市中区人口更加稠密,自然其利益重于他处。据讲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沱江可载500吨货船至内江。但到了九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上游来水减少。沱江的内江段自此已失去航与价值,现在仅可见零零星星的采砂船和观光船。2009年,随着天宫堂水电站正式关闸蓄水。“九曲十一湾”的沱江在内江城区形成了长约21公里,面积近7000亩的宽阔人工湖水域。成为成渝地区独一无二的特色景观,这便是甜城湖。如今甜城湖的修建使得以前的丁坝已无用武之地,故在整治河道和美化河岸时便炸掉了丁坝,修建了现在的护岸堤。据分析,而今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大行其道的护岸堤建设并不

科学,因为我国的护岸堤多为水泥和条石砌成的梯级岸堤,而这种类型的岸堤不利于城市生态改善,阻隔了郊区物种和城区物种的交换。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应当恢复原始堤岸,或者建设成生态型的斜岸。据悉,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大多已将类似的人工堤岸还为原始堤岸。可见我国在河流的生态建设和科学建设方面至少落后西方四五十年。虽然如此,但在我看来,在当前我国的实际社会发展情况而言,现在的护岸堤建设大体还是正确的,成长必有代价,有得必有舍。虽然对生态确有损,但总体上来看利大于弊,社会发展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滨江路一段,沿途的植物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些植物几乎都是园林部门人工移栽的,所以这些植物不全是内江本地物种。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广泛用于园林种植的一些植物,如:垂柳、含笑、蒲葵、杨柳、鸢尾、龟背竹、美人蕉、红继木、海桐、三角梅、紫荆花、凤尾竹(黄金剑碧玉)等。但有一棵树比较特殊,在斜坡上可见到一棵黄角树,经老师介绍,这棵树不是移栽的,而是该地原本就存在的。

临近中午,我们前往大洲广场。首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广场植物的配置与选种。广场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却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故广场植物的配置与选种首先当以市民为本。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广场植物的配置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另一方面是广场植物与其他广场要素的配置。在植物选种方面,老师则介绍了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等方面内容。

此外,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内江市的一些发展情况。目前,内江市是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八个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内江曾有过两次发展机遇,但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发展机遇。当下,内江正面临第三次发展机遇。内江市拟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将内江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抓住眼下的第三次发展机遇。

在而后的三元井地区考察时,老师则向我们介绍了内江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情况;三元山的部分植物;以及三元塔的一些情况。

据悉,内江市东南和西南有低山环绕。内江地区丘陵地形约占总面积的90%。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沉降带的一部分。据讲解,东经104度为四川盆地地质活动活跃与不活跃的分界线,而内江市处于东经104度16分以东,所以内江地区的地质构造稳定,少有地震发生。内江地区岩石以紫色的砂岩、页岩和泥岩为主,故土壤则以其风化后形成的粗砂土、红砂土、黄泥砂土和豆面泥土为主,土质较细腻。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是传统的川中丘陵耕作区。

三元山地区植物繁多,有白兰花、腊梅、绣球花、六月雪、夹竹桃、糊涂籽、凤尾竹、黄角兰和女贞等。而在整个山上,十分有特色的便是众多的楹树,这些楹树形态各异尽显古朴,成为三元山上最为亮丽的景观之一。

而三元塔,则主要向我们讲解了其修建之因,三元塔的历史,以及现今内江市对三元塔做出的一些开发决议。据悉,三元塔始建于唐,明末倒毁,清嘉庆重修。人民们现在所见即是清嘉庆复建的三元塔。该塔兴建初衷传为古人为镇河妖所立,可见古人向往风调雨顺无灾无祸的美好愿望。目前,内江市委市政府拟以三元塔为中心,同时修整好周边环境,建成一个集市民休闲和锻炼的城市森林公园——塔山公园。

七、实习总结:这次的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丰富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拉近了师生关系。整个实习过程虽然短暂,但是一路上同学们积极发问,老师也积极答疑解惑,还不时传出大家的欢声笑语。可见整个短途实习是达到了预期目标的。

第四篇: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就餐安排

炒菜组:邓老师 李豪杰 吴敏 李帅华 侯发平陆美美 唐开元 高康李超曾慧

切菜组:周佳俐 邓泉 杨 晴 王玉萍 郎欢 庄榆佳 胡春辉

饺子组:穆京宝 傅慧忠 程春华 洪琳琳许宽孟新荷 蒋浩 廖海 明赵烨高雅周霞 周嘉

洗菜组烧火组:张双龙 雷国强 唐国辉 张智途 余伦光 龙海波 全从儒 戴如娇 陆银梅 彭静宁

摄影组:昌丹

布置组:黄敬云 黄祎袆 宋泽艳 廖海明 蒋浩

买菜组:孟新荷 高康 庄榆佳 洪琳琳 黄祎袆 宋泽艳 廖海明 黄敬云 昌丹 张睿宸

第五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及班级: 地理科学1002班 姓 名: 赵凯丽 学 号: 1055010219

2012年9月

自然地理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2012年8月7日到21日。

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二、考察目的

自然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必要手段。此次考察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让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的知识。并让我们发现新问题,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探险精神。

三、考察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GPS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四、考察的内容 第一站 陕西省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建设占地130亩,包括逸夫科技馆、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和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室外蝴蝶园、树木园及多种植物种质资源圃等,是国内在建的最大农业博物馆组群。

博览园创始人周尧,昆虫分类学家,1939年至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先后任教授、昆虫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他创办的昆虫博物馆、昆虫分类学报、昆虫研究所、周尧昆虫分类研究奖励基金会、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等伟业,为学校在全国赢得了荣誉。

2.中科院水土保持所

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有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固原生态试验站、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等野外站。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和人工干旱环境气候室等重要科研实验设施,形成了集应用基础研究、试验与示范、决策服务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研体系。2.翠华山

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

翠华山的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天池堰塞湖 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泛指组成坡地的物质,受到重力吸引,而产生向下坡移动现象。暴雨、洪水或地震可以引起山崩。人为活动,例如伐木和破坏植被,路边陡峭的开凿,或漏水的管道也能够引起山崩。有些山崩现象不是地震引发的,而是由于山石剥落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在雨后山石受润滑的情况下,也能引发山崩;而由于山崩,大地也会震动起地震。

第二站 甘肃省

1.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背斜是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向斜是地层中一种下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新地层组成。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新到老排列。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在地貌上,大的断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

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2.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飞舞;进入峡谷后,但见两岸奇峰对峙,壁立千仞,景色变化多端,足可与桂林山水、长江的巫峡相媲美。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

黄河向西流是这里的一个奇特景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主坝高147米,长100米,如同天门紧锁在悬崖峭壁之间,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坝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大坝乘坐仿古游艇到库区游览,驶到洮河口,携有大量泥沙,浑浊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库,立即与清澈的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但浊流很快被清波吞没,这也是一个奇景。

沿黄河干流向上不远,便进入了一个由特抗风化的石英砂岩构成的嶙峋地貌区,有点象石林,但要高大的多,白色陡壁上长着些顽强的绿草和苔藓,有个陡壁上用红漆 写着几个莫名其妙的字,据说是几十年前有人在那里刷标语,还没写完便绳断跌落粉身碎骨,此后再没人敢试了,看来人不一定能胜天,天人合一却是最重要的。这片石丛中隐藏着一座炳灵寺,是凿空一座山而建,有一个几十米高的大佛,其中更珍贵的是几个唐代和北魏时期的石窟。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第三站 青海省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 的光辉。

第四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 1.腾格里沙漠

中国第4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中国大沙漠。在阿拉善地区的东南部,介於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沙漠内部有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及平原等交错分布。沙丘面积占71%,以流动沙丘为主,大多为格状沙丘链及新月形沙丘链,高度多在10∼20公尺(33∼66呎)之间。湖盆共422个,半数有积水,为乾涸或退缩的残留湖。

腾格里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使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多分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

2.神奇: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中卫西瓜枉此生。”来到宁夏中卫,一定要吃中卫的西瓜。中卫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是宁夏中部典型的干旱带,这种西瓜就是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用特殊旱作模式培育出来的,因而含糖量高,易储存,是中卫市群众的创造,在中卫地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由旱而生、有水而兴的产业:首先在干旱的山坡地上覆盖一层碎砂石,然后再种上地膜西瓜。不要小看这十几厘米厚的碎砂石,它既可以蓄水、保墒、保温,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水土流失。而且这些砂石中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历经逐年风化,营养成分通过雨水冲刷渗入泥土中,被西瓜根系吸收,结出的西瓜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而得名 “硒砂瓜”。其中,已被列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的“香山硒砂瓜”因个大、瓤红、汁多、甘甜、耐储存、易运输而颇受消费者青睐,登上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远销东部、南方各地。3.中卫寺口

中卫寺口,历史上是汉朝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牧羊的地方。寺口景区向以险、幽、奇、绝而著称。西景区山势逾险,人文景观丰富,属于丹霞地貌。西汉苏武牧羊时苏武居住的石窟和圈羊石窟古朴险峻。云汉天度索桥、西部攀岩基地等都是该景区的精品。东景区以峡谷山石地貌景观闻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谷道狭窄,奇峰兀立,形态万千。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4.贺兰山

贺兰山脉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贺兰山是荒漠草原和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以及黄河冲积平原的影响,该地区冲积扇发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扇体主要以砂砾石物质为主形成,砾石滩地与前缘坡地呈突然转折,前缘形成咸水湖沼和沙地,扇体坡度较大,扇体前缘基本沿直线分布等。而且本地区冲积扇在发育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北段的大武口冲积扇物质组成较细,坡度较平缓,面积较大。中段的大水沟等四个扇体组成物质较粗,坡度较大,而面积较小。南段的贺兰口等4个扇体则物质粗,坡度大,面积中等。

冲积扇(alluvial fan)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第五站 内蒙古自治区 1.北方兵器城

北方兵器城是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筹建的具有国防、科普、环保、爱国主义教育,兵器展览、军工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由地面常规重武器陈列区和地下常规轻武器展区两部份组成。2.包头市赛汗塔拉公园

赛汗塔拉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位于包头市中心,是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面积近万亩,草原有钢城,钢城有草原,是包头市独特的风景园区内水草肥美,鸟语花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接,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感觉。

草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草原包括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狭义的草原(Steppe)则只包括温带草原。因为热带草原上有相当多的树木。草原是一种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年降水量200~300mm的栗钙土、黑钙土地区,由旱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组成的的草本植物群落,其优势植物是多年生丛生或根茎型禾草和一些或多或少具有耐旱能力的各种杂草。

六、考察总结

经过为期两周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观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风景,这是一次难忘的实习,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下载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地理野外短途实习(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学 (南京地区) 姓名 时间 1 野外教学实习指导 第一章 南京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野外实习野外调查是地貌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地貌学理论应用的实际资料,绝大部......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绪言 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 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

    野外实习调查报告(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调查报告 土管二班 李倩 2009063244 一. 实习目的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时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培养学生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丰富和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初步的地......

    人文地理短途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 标题  摘要  关键词  实习目的  实习时间  正文 一. 发展条件 二. 长江现代农业园园区规划建设 三. 农业产业发展......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全文5篇]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根据我校对我们地理系的野外实习要求,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中国沿海地区,总共历时4天3夜,对沿海一些城市的自然景观进行调查研究。 一、实习单位......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 实习报告时间:2010/05/05~2010/05/09 班级:环旅学院 08级地科(1)班 姓名:段顺停 指导老师:李瑞老师辛晓十老师边柳老 师王书转老师齐曙光老师目录: 一、序言 二、......

    泰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泰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泰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各具特色,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宏伟博大、丰富多彩的泰山自然综合体。在泰山本......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撰写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撰写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是野外工作、室内资料整理的总结和综合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检验野外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实习报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